Ⅰ 請問「公共傳媒、大眾傳媒、新聞傳媒」這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公共傳媒主要側重於這種媒體的公共屬性,這些媒體往往指的是那些國有公營或社會公營的廣播電視媒體,他們的宗旨往往是為社會大眾服務,比如英國的BBC、美國的PBS、日本的NHK等。在國內很少用公共傳媒之說法。(或許是因為中國的媒體雖然是國有,但其公共性或者說公益性顯然體現得不夠,故而不敢稱公共傳媒吧,嘻嘻。)
如果說公共傳媒中的公共二字體現出的更多的是其社會屬性,那麼大眾傳媒中的大眾二字則更多的是指其傳播的對象范圍。或者說後者泛指以普通公眾為傳播對象的媒體,從此意義上講,公共傳媒屬於大眾傳媒的一種。
新聞傳媒這個定義就更寬泛了,凡是傳遞新聞信息的媒體都算是了,在中國的話,內部刊物,內參,小報等等,都可以算是新聞傳媒了。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針對中國媒介發展現實,你應該選擇大眾傳媒作為你論文寫作的對象。
如果你寫的其他國家的危機傳播,那就另當別論了。
Ⅱ 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的實例!!急
摘要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包括:公共安全;公共衛生,例如,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統一有效的醫療保障體制,重建農村的合作醫療體系;公共教育與職業培訓;公共救濟體制;公共便利,例如,交通、電力、橋梁、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體人民的公共便利程度。
Ⅲ 大眾傳媒的公共性與公益性是什麼
大眾傳媒的公共性主要指:它們作為社會公眾了解溝通外界的重要信息來源,是為整個社會所共有的,不僅新聞工作者具有使用參與大眾傳播的權利。
社會公眾也具有使用大眾傳媒行使監督、批評、情願等權利,即大眾傳媒是一種社會公共資源。
同時又因為其強大的影響力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具有廣泛而強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涉及到普遍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共生活。
大眾傳媒的公益性主要指:大眾傳媒是某些稀有公共傳播資源的受託使用者,作為公共財產的使用人,它們必須對社會和公眾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它們的公益性。
(3)公共服務媒體擴展閱讀:
功能特點
傳播媒介傳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等特點。
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即宣傳功能、新聞傳播功能、輿論監督功能、實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這兩類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
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報紙的發行量較大,因而是受眾面最大的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是企業比較青睞的傳播工具,因而報紙有許多優點。
第一,信息較為詳細。同電視比較而言,報紙所載信息比較深入細致、詳細、全面,讀者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選擇性。現代生活節奏快,時間緊,報紙雖刊載信息量較大,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在眾多信息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加以閱讀,而不必象看電視和聽廣播那樣,不管喜歡與否,都得照看(聽)不誤。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讀者可以長期保留下來,以備索用。廣播、電視雖聲聲入耳,畫面生動,卻轉瞬即逝,難以在記憶中長期保留。
第四,信息成本低廉。報紙價格相對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群眾能夠接受。電子設備投入較高,且需要特別接收設備,而且電腦還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術。
Ⅳ 什麼是媒體的社會服務性
社會服務性媒體主要包括出版和傳播公共服務信息與文化的媒體,出版和
傳播信息內容多為時政要聞、知識、教育、服務等方面的學術理論期刊、 圖書
和音像製品等。社會服務性媒體是一個國家科學文化積累和傳承的重要載體,
是積累文化、傳承文明、普及知識、資政育人、理論創新的主要渠道,其層次
水平體現了一個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地位。
Ⅳ 新聞媒體應該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公共服務的關系請舉外國新聞史上的案例來進行說明。
新聞報道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Ⅵ 公共媒體是什麼怎麼掙錢
你好!
公共媒體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廣播,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公共基金提供資金,所成立、運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討論、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進民眾參與政治決策。
賺錢方式有:
廣告投放賺錢!
軟文廣告投放賺錢!
電商,利用平台推廣產品!
互動營銷合作!
原生廣告分成,自媒體接單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望能及時採納謝謝!
祝生活愉快!
Ⅶ 公共服務目的是什麼
公共關系的目的是一個組織為了達到一種特定目標,在組織內外部員工之間、組織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關系的科學。根據愛德華·伯尼斯(Edward Bernays)定義,公共關系是一項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來獲得公眾的諒解和接納。它是一種有意識的管理活動。組織中建立一種良好的公共關系,需要良好的公共關系活動的策劃來實施和實現的。
拓展資料:
公共關系主要從事組織機構信息傳播,關系協調與形象管理事務的咨詢、策劃、實施和服務的管理職能。包括選創組織的成功,降低組織失敗的影響,宣布變更等等。和中國傳統個人關系的中的面子類似。
在市場營銷學體系中,公關關系是企業機構唯一一項用來建立公眾信任度的工具。
由於社會上的分工越來越細,公關人員的重要性愈顯增加,許多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公共關系學系,為社會培養不同領域的公關人才。
公關行業的性質使其不可避免地與媒體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目前,中國大陸公關行業的企業要接近顧客群(對公關服務有需求的組織)及媒體,所以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而成都、武漢等城市也有分布。
所以,危機公關凡是思維,智慧會改變命運,相比之下,危機公關的思維和手段應對網路時代的公共。利用互聯網的科技表達手段的形象,為現代公共關系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策劃思路和傳播媒介。
Ⅷ 新疆新媒體公共服務平台是做什麼的
新疆新媒體公共服務平台是一家主要經營從事網路、手機客戶端以及app開發的服務機構,版成權立於2013年,主要從事軟體以及介面的開發處理,主要提供微信客戶端的開發以及相關的應用操作,結合互聯網與手機客戶端的優勢解決個人或企業碰到的問題。
其主要服務范圍包括:
從事微信平台開發、推廣;
從事報社pc客戶端、手機客戶端的開發與建設;
從事各類定製軟體的開發;
從事商城系統的設計、開發;
……
合作單位包括烏魯木齊晚報、都市消費晨報、克拉瑪依日報、阿克蘇新聞、昌吉日報等機構,為各機構提供網路服務平台、手機客戶端等定製開發和維護服務!
Ⅸ 中國有沒有公共型媒體
沒有。中國的媒體都是黨的媒體。政府喉舌,沒有其他。當然政府不會這樣說,比如想在提發展國家軟實力,其實是一種自我標榜。
傳媒的四種理論,即《報刊四種理論》
1、威權主義理論(集權主義理論)
2、自由至上主義理論
3、社會責任理論
4、蘇聯共產主義理論(蘇維埃主義理論)
1、威權主義理論(集權主義理論):
產生於16、17世紀的英國,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進政府的政策,為國家服務,在集權主義體制下,報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十分嚴謹,政府對媒介使用者頒發特許執照並進行新聞檢查是加強政府統治的工具,現在很多地方仍廣泛使用。理論源頭威權主義政治思想,是君主和他的政府或兩者享有絕對權力的哲學.
2、自由主義理論:
18世紀最先由英國發展起來,理論來源主要是彌爾頓、洛克等人的思想著作和啟蒙運動。該理論認為:報刊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人們了解真相,監督政府,同時具有告知、娛樂、銷售之功能,報業主要為私有,任何有經濟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擁有媒介。主要依靠"觀點自由市場"實行"真理的自我修正過程"和依靠法庭來實行媒介控制,是監督政府和滿足社會其他需要的工具。理論源於彌爾頓,洛克,密爾和啟蒙運動.
3、社會責任理論:
產生於20世紀的美國,是對自由主義理論的一種修正,理論認為媒介除有告知、娛樂、銷售功能外,但主要將沖突提升到討論層面,任何想表達某種意見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須履行社會責任,並受到社群意見、消費者行為、媒介職業道德行為的控制,所有權除政府為服務公眾而接管外,主要為私有。理論源於傳播革命和啟蒙運動哲學的某些帶有行為主義性質的懷疑.
4、蘇維埃主義理論(蘇聯共產主義理論):
產生於前蘇聯,後被多國採用。該理論認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為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黨的專政的成功和延續做貢獻;媒介的經濟、政治行為受政府及監督部門控制,歸國家所有受嚴密控制,只作為國家權力的而存在。理論源於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的思想,糅合黑格爾的思想和19世紀的俄國思想.
①世界報業體系的一種劃分方法,《報業四種理論》將世界報業系統分成四大類:集權主義、自由主義、社會責任和蘇維埃主義,四類型的劃分源於規范理論即來源於觀察,而非來源對假設反復檢驗的理論。這四種理論大體確定了西方世界的傳媒類型.所謂「報刊的四種理論」,是大眾傳播的四種控制觀念和四種控制模式,有一定針對性,但仍缺陷明確。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報刊的四種理論》一書就成了媒介理論發展的一個基礎,這之後出現了很多新的理論,但基本上是以它為參照的。所以可以這么說,這個基礎不可避免有些局限性,但無疑它是重要且必要的.
中國媒體是屬於威權主義理論和、蘇維埃主義理論的融合。而公共媒體是屬於自由至上主義理論和社會責任理論。
如果按自由之上的標准來說,中國的電視傳媒是最僵化、死板、無趣、低效的商業電視。
如果按責任理論的標准來看,中國電視傳媒是直接對宣傳部負責的。而不是對社會負責的傳媒。
「公共性」是目前各學科討論的熱門關鍵詞,在新聞傳播領域內,新聞媒體的公共性一直備受關注且頗具爭議。普遍認為,新聞媒體公共性的缺失是世界范圍內的危機,但眾多論述中卻少有闡明何為新聞媒體的公共性。本文從公共性的界定出發,對公共性和媒體公共性進行了理論梳理,並通過對新聞媒體公共性屬性的探討,試圖架構出其完整面貌。
何為公共性
何為「公」?根據《辭海》的解釋,「公」的中文含義為「公共;共同」,與「私」相對。「'私』的真實內涵僅僅是指以個人生活為中心取向的佔有形態和活動內容,私相對於公,只是人群集中規模的大小。公私的概念只是人的集合狀態或規模狀態,所指的只是一種個人與集體的相對性。」①可見「公」與「私」是一對相互定義的詞,因公共性自身的流動性和相對性,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們對其進行了解讀。
從政治學的觀點來看,公共性首先體現為人類對自身提出的一種道德要求,即公共精神和共和美德的樹立和延續。古希臘的哲學家們認為,只有公共權力被全體公民共同分享,公共活動由全體公民共同參與,公共事務由全體公民共同決定和管理,才能體現城邦和國家的最高的善,即公共利益,公民才能提升自身的德性從而獲得幸福。
從哲學的觀點來看,美籍德裔的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認為公共性是公開的、實在的、共同的。人們自由、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行使的是「行動」,行動優於勞動和工作,更能體現人類應有的平等對話、自由辯論等權利和存在價值。
從行政學的觀點看,「公共性即充分地反映公眾意志、積極地回應公眾要求、以一切特殊利益背後的社會普遍利益為目標取向等內容。」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張康之教授認為,行政的公共性體現在「處理個人與集體不同的社會團體不同的利益階層等之間的關系,以求在多元的利益沖突中發現共同的基點。」②這個基點最終落腳在公共利益上。
學者李明伍在《公共性的一般類型及其若干傳統模型》中界定為「某一文化圈裡的公共性即為有關該圈裡成員所能共同(其極限為平等)享受某種利益,因而共同承擔相應義務的制度的性質。」他把公共性的范圍限定在政府(國家)與私人領域(市民社會)之間。
根據學者們的界定,筆者作出如下歸納:首先公共性是公眾的,滿足人的需求反映人的意志。作為一個抽象概念,公共利益普遍存在卻並非無主體,它必須和人聯系在一起。其次,公共性是公共的、普遍的,基於個體又超越於個體利益,追求利益滿足的最大公約數。第三,公共性是公開的,全體公民有知情權和參與權。第四,公共性暗含了多樣性,公共空間里利益主體多元化,彼此關系錯綜糾葛,既有個體利益,又有團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政府承擔著處理其中多元利益關系的責任,以此體現出公共性。
何為媒體公共性
媒體的公共性研究,是公共性這一基礎性理論命題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具體體現。
國外的代表性觀點有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從國家-社會層面出發,哈貝馬斯將公共性等同於公共領域,他指出,「本來意義上的公共性是一種民主原則,這倒不是因為有了公共性,每個人一般都能有平等的機會表達其個人傾向、願望和信念,即意見;而是只有當這些個人意見通過公眾批判而變成公眾輿論時,公共性才能實現。」也就是說,公共性並不是實現平等、自由、民主等基本原則的充分必要條件,而個人批判性意見的自由表達才是實現公共性的必要條件。可以看出,哈貝馬斯把媒體的公共性和平等、自由、開放、民主等基本原則聯系起來並建基之上,這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如果缺乏對媒體公共性背後這些基本原則的探析,就無法對媒體公共性作出較全面而准確的理解,就「無力批判政治權力與壟斷資本相勾結的體制弊病、市場對媒體公共性的侵蝕、表達自由和輿論監督蒼白」等重大的媒體現實問題。③
從民主-權力層面出發,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汪暉教授認為,媒體公共性的實質就是民主問題,尤其是社會參與問題。對於媒體公共性的討論不能局限於傳播學領域,而應該與更深遠的國家結構和政治運作方式聯系起來,看到媒體公共性背後的權力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媒體公共性的本質。
從媒體-社會層面來看,潘忠黨教授在《傳播與社會學刊》第六期序言里表述傳媒的公共性為「傳媒作為社會公器服務於公共利益的形成與表達的實踐邏輯」。其公共性體現為,傳媒服務的對象是公眾;傳媒服務的平台和話語公開;傳媒的使用和運作公正。這主要是從媒體的內部控制,即媒體的實踐及其話語生成,和媒體的外部控制,即傳媒的體制兩方面來探討的。
我國新聞媒體公共性的屬性
盡管各家之言言之有理,但筆者仍認為,因公共性定義的流動性,對新聞媒體的公共性作出永恆而固定的定義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需要的是用一些屬性來對新聞媒體公共性的闡述作出框定。
1.從政府體制方面看,我國媒體的所有權由政府所有,代表人民對傳媒體制進行積極的、切實可行的宏觀調控
新聞媒體公共性具有民主共享性。一方面媒體的公共性並不孤立存在,它必須和一些不可撼動的基本原則結合起來探討,包括民主、自由、平等等;另一方面就媒體體制而言,它是一種公共資源和戰略性資源,具有非排他性的特點,強調最大范圍的均有和最大公約數的利益滿足。
新聞媒體公共性具有適當獨立性。對新聞自由的呼喚由來已久,無論中外媒體,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新聞自由,均不同程度地受制於政府。但就世界范圍來看,新聞自由已經取得了相當進步,媒體作為政府的牛虻,其批判和監督職能日益得到發揮和重視;其自主經營權也得到一定范圍的拓展。
2.從受眾服務方面看,數量巨大,是媒體服務的對象,且公民的參與意識和政治意識正在覺醒,新聞媒體公共性具有公眾性
現代媒介社會已經逐漸由傳者中心本位轉變為受者本位,媒體服務的對象是公眾,維護的是最廣泛的公眾利益,而公眾的思考力、辨別力和批判力在逐漸增強,公民意識和要求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訴求也在與日俱增。
3.從媒體操作方面看,媒體的公共性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最終落實於新聞媒體的話語表達及其實踐活動中
新聞媒體公共性具有公開性。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媒體的主要責任就是為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外部世界變動的新聞和信息,以有利於澄清和引導人們理解外部世界,而不是使之觀念混淆。新聞信息的公開性決定了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新聞媒體公共性具有實踐性。媒體通過議程設置、話語實踐和文本呈現等具體實踐活動維護和確保公共利益,「評判某一媒體對於公共利益的貢獻,其在本質上參與的公共利益事件,而不是其所獲得的私有經濟利益。」
新聞媒體公共性具有多樣性。一方面體現為利益多元化,媒體公共性是一件華麗的外衣,其背後存在著錯綜復雜的權力利益關系,並受其制約,這引發出了「媒體為誰服務」,媒體、政府、商業資本以及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等問題;另一方面體現在新聞實務中,反映多方聲音,提供背景材料。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筆者力求避免對新聞媒體的公共性作出一句話定義,而是通過對政府-受眾-媒體這三大方面、六個屬性的分析架構出新聞媒體公共性的表現方式。同時,雖然新聞媒體的公共性植根於一些抽象的基本原則之中,但其核心表現形式卻是實踐的。寬泛的基本原則為新聞媒體公共性提供了理論依據;宏觀的體制為新聞媒體公共性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制度背景;而話語和文本的實踐則是深探新聞媒體公共性的關鍵之眼。
中國的現行媒體制度下,不可能出現公共性電視傳媒。目前中國既有威權主義的准入限制,有還有嚴苛的新聞審查和輿論控制。
Ⅹ 請問「公共媒體」是個什麼概念需要一個官方或者學術上面有出處的定義(出處一並告知),謝謝!
公共媒體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廣播,
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公共基金提供資金,所成立、運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討論、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進民眾參與政治決策。
http://ke.haosou.com/doc/1909461-2020372.html#1909461-2020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