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隋朝統一南北的過程
滅陳之戰
【控制上游】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自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楊俊督水陸軍10餘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陳命散騎常侍周羅喉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數萬,據守江夏,同楊俊軍相峙月余。時隋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軍。楊素率水軍出巴東,沿三峽東進,荊州刺史劉仁恩部由江陵西上,兩軍配合,水陸兼用,襲占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參見狼尾灘之戰),擊敗陳守將戚昕;又於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峽口各要點(參見歧亭、延州之戰),擊敗陳南康內史呂忠肅軍,繼續順江而下。陳荊州刺史陳慧紀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見大勢已去,便率軍3萬、樓船千餘艘,順江東走,企圖入援建康,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以西。楊素繼以主力沿江東下,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擊擒陳岳陽王陳叔慎。
【渡過長江】
九年正月初一,長江下游隋軍乘陳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賀若弼軍出廣陵南渡,韓擒虎軍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襲占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晉王楊廣軍出六合(今屬江蘇)進屯桃葉山(今六合東南)。初四,陳叔寶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隋軍突破長江防線後積極推進,初六,賀若弼軍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俘南徐州刺史黃恪。所俘6000餘人,均優待釋放。隨後賀若弼以一部進屯曲阿(今江蘇丹陽),以防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陳軍增援,自率主力西進;韓擒虎軍於初七攻佔姑熟,沿江東進,皋文奏軍敗退建康。
【攻破建康】
陳後主放棄鍾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十五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鍾山,屯於山南白土岡東,渡江攻佔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占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包圍。此際,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蘄州刺史王世積軍,由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青州總管燕榮水師由東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沿海南下,前往太湖。陳叔寶面對隋軍攻勢,不採納部將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參見白土崗之戰)。同時,韓擒虎軍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台),陳將任忠迎降,引韓擒虎軍經朱雀門入建康,俘陳後主。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
【滅陳】
二十二日,晉王楊廣入建康,令陳叔寶用手書招降上游諸將。周羅喉、陳慧紀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詔令使節巡撫陳各州郡。二月,吳州(治今江蘇蘇州)等地守將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榮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文帝詔遣柱國韋沈等前往安撫,嶺南各州皆歸於隋。
⑵ 楊廣滅陳朝用了多少個月的時間
隋文帝開皇年間,文帝下詔數後主二十大罪,散寫詔書二十萬紙,遍諭江外。有人勸文帝說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張揚。文帝說:「若他懼而改過,朕又何求?我將顯行天誅,何必守密?」於是修建了許多戰艦,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總管韓擒虎、賀若弼等,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隋軍有五十一萬八千萬,東接滄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無不奮勇爭先,盡欲滅了陳朝。禎明三年(589年)正月,隋兵自廣陵渡過了長江。老謀深算的賀若弼使用了兵不厭詐的策略,他先用戰馬買陳朝戰船隱蔽起來,再買破船五六十艘置放於長江小 港汊內,故意給陳朝造成隋朝沒有水軍的錯覺;又讓沿江部隊在換防之際,大張旗鼓,聚集廣陵,陳人以為敵兵要發動進攻,慌忙准備,但隋軍並不發一矢一鏃,便 匆匆而去,日子一久,陳兵知是換防,也就懈怠了。賀若弼又使人故意緣江狩獵,人馬喧噪,聲震江岸,以迷惑對方,因此隋兵渡江時,陳兵並未發覺。與此同時, 韓擒虎也攻佔了採石,楊廣帥大軍屯駐六合鎮之桃葉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後主這才慌了手腳,召集大臣退敵。後主下詔說:」犬羊陵縱,侵竊郊畿,蜂蠆有 毒,宜時掃定。朕當親御六師,廓清八表,內外並可戒嚴。」一方面膽小如鼠,一方面又氣壯如牛,這通檄文活畫出了後主 首鼠兩端、惶懼可憐的神色。他以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司空司馬消難、湘州刺史施文慶並為大監軍,分兵扼守要害;又命大將 樊猛率師出白下(江蘇南京市北劍門外幕府山南麓,北臨長江),皋文奏鎮守南豫州(安徽宣城),同時大肆擴兵,連僧尼道士也悉數徵召入伍。隋兵一鼓作氣,以 秋風掃落葉之勢連下京口、姑蘇(江蘇蘇州市),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得人心。陳軍連戰皆北,望風潰逃。
其時建康城中尚有兵十萬,後主卻六神無主,日夜啼泣,將朝政交給施文慶辦理。文慶胡說諸將嫌功高賞薄,時有怨言,不可委以重任,因此諸將凡有建議,皆阻而 不行。當賀若弼攻京口時,蕭摩訶請戰,後主不許;賀若弼攻佔鍾山,蕭摩訶又建議說,隋兵孤軍深入,立足未穩,如果偷襲,定可奏捷,又為後主所拒。大將任忠 上奏說:」兵法有雲,客軍貴速戰速決,主軍貴老成持重,如今國家足兵足食,應當固守。北兵若來,不與交戰,分兵截斷江路,使他們彼此音信不通,然後給我精 兵一萬,金翅船三百艘,直趨六合,敵人必以為渡江之兵已被我俘獲,自然奪氣。淮南百姓,與我有舊,知我前往,必然歡迎。我聲言去徐州斷彼歸路,則敵軍必不 擊自去。待來春水漲,上流我兵必沿流赴援,這樣,陳朝江山就可保了。」後主也屏而不納。
隋軍攻城甚急,後主慌亂中擺出了一字長蛇陣,令魯廣達居南,任忠、樊毅、孔范次之,蕭摩訶居北,南北連亘二十餘里,首尾不能相顧。賀若弼揮軍逕取孔范,陳 軍大潰,死者五千人。蕭摩訶因後主曾淫其妻,心懷憤懣,擁兵不戰,為隋軍俘獲,只有魯廣達拚死格鬥。任忠見陳兵潰敗,入告後主說:」陛下請勿再戰,臣已無 力報國了。」後主給他兩袋金子,讓他募兵。任忠又說:」為今之計,陛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准備舟楫,到上流去與我軍會合,臣當舍死保駕。」後主深信不疑,命他 出去部署,又讓宮人打點行裝,等他歸來一起出發。誰知任忠見大勢已去,竟覥顏降敵,領著韓擒虎直奔朱雀門(一名大航門,建康城南城門,今南京市中華門 內)。陳兵欲戰,任忠大呼說:」老夫尚降,何況爾等!」眾軍一鬨而散,城內文武百官皆遁,朝堂為之一空,只有僕射袁憲、後閣舍人夏侯公韻未去。後主嚇得魂 不附體,打算逃匿,袁憲阻攔說:」北兵入城,必無所犯,事既如此,陛下還能逃往何處!請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仿照梁武帝見侯景故事。」侯景舉兵叛梁,曾將梁武帝圍困於建康台城(宮城),終至餓死,後主自然不願蹈此覆轍,顫聲說:」鋒刃之下,未可與爭,我自有計。」說著,逕率後宮十餘人來至後堂景陽殿。
此時隋軍已排闥而入,捉住後主張貴妃、孔貴嬪等人,押到韓擒虎帳前來。隋軍一面掃盪殘敵,令後主手書招降陳朝未降將帥,一面收圖籍,封府庫,又將張麗華及施文慶、沈客卿、陽慧朗、暨慧景等奸佞梟首於市。陳朝宣告覆亡,隋文帝終於統一了全國。
開皇九年(589年)三月,後主與王公百司在隋軍押送下,從建康北上向長安進發。這支由陳朝宮屬、降官降將組成的隊伍,竟連綿數百里之長。一路上凄風苦 雨,飢渴頓踣,比起建康城中輕裘肥馬、錦衣玉食的生活來,不啻是天壤之別,後主自然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四月,隋文帝駕幸驪山(陝西臨潼縣城東南),迎 接凱旋將士,接著又在太廟舉行獻俘之禮。後主及諸王侯將相並乘輿服御、天文圖籍等,依次排列闕下。次日,文帝在廣陽門觀召見後主君臣二百餘人,責以君臣不 能相輔,以至滅亡,後主慚懼交並,伏地屏息而不能對。隋文帝還算寬宏大量,下詔赦免後主之罪,讓他客居長安,又給予許多賞賜。
後主開始了他百無聊賴的囚徒生涯。文帝對他優禮有如,每次引見,讓他立於三品官員的行列中,每逢宴會,恐他傷心,不奏江南音樂,而後主卻悠遊度日,從未把 亡國之痛放在心上。一次,監守他的人報告文帝說:」陳叔寶表示,身無秩位,入朝不便,願得到一個官號。」文帝嘆息說:」叔寶真是沒有心肝之人。」監守人又 奏:」叔寶常酗酒致醉,很少有清醒的時候。」隋文帝讓後主節酒,過了不久又說:」由著他的性子喝吧,不這樣,他怎樣打發日子呀!」過了一些時候,隋文帝又 問後主有何嗜好,回答說:」好食驢肉。」問飲酒多少,回答說:」每日與子弟飲酒一石。」隋文帝對他這種嗜酒如命的舉動也吃驚了。
陳叔寶死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得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號煬
⑶ 南北朝陳是被誰領兵滅的
楊廣。
隋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命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秦王楊俊、河清公楊素為副帥、高熲為參謀、王韶為司馬,兵分八路攻南朝陳。
楊素率水軍從巴東順長江東下,與荊州劉仁恩軍聯合佔領延州(今長江西陵峽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陳軍防禦。
由公安東援建康之中游陳軍也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一帶,為下游隋軍創造有利條件。下游隋軍主力乘陳朝歡度元會(即春節)之機分路渡江。行軍總管韓擒虎、賀若弼兩軍鉗擊建康,與宇文述軍包圍建康。
開皇九年(589年)二月,隋軍攻入建康,俘陳後主,陳亡。開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國統一。
(3)馬鞍山陳歡擴展閱讀:
楊廣資料: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本名楊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陰謀奪嫡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
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隋恭帝楊侗追謚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追謚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謚為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餘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滅陳之戰
⑷ 隋滅陳的路線
http://ke..com/image/7d989310232e7d12203f2e7f
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以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
為擊滅陳朝,統一南北,隋文帝楊堅在開皇元年三月,即派上開府儀同三司賀若弼、和州刺史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駐江北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和廬江(今合肥),預作滅陳准備。九月,陳將周羅喉攻佔江北隋地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驃騎大將軍蕭摩訶率兵進攻江北,隋出兵還擊。後因突厥在北境經常襲擾(參見突厥攻隋之戰),楊堅便改取南和北戰、先北後南的軍事戰略。二年正月,陳後主(叔寶)繼位,向隋請和,歸還胡墅;二月隋以「禮不伐喪」為名撤軍。此後又多次遣使訪陳,表示和好。三年,隋反擊突厥獲勝(參見隋反擊突厥之戰),解除了北方威脅,繼經幾年治理,國力、軍力大大增強;而陳朝政治日益腐敗,府庫空虛,內部矛盾尖銳。於是隋朝加緊進行滅陳准備。五年十月,楊堅以清河公楊素為倌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同時在五、六、七3年內,動員數十萬人修繕朔方(治岩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靈武(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長城,並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城數十,以加強北部邊防,保障南進時後方無憂。七年八月,進兵江陵(今屬湖北),兼並蕭梁(原北周支持之小政權),掃除南進障礙。十一月,楊堅與宰臣謀議伐陳之策。尚書左僕射高熲提出:在江南收獲季節,以少數兵力,聲言進襲,迫陳集兵守御,以誤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陳軍習以為常,麻痹懈怠,然後舉兵渡江,登陸攻擊,派人潛入陳境,反復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其財力俱盡。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東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備渡江,在益(治今成都)、信(治今四川奉節東)、襄(治今湖北襄樊)、荊(治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戰船,准備水戰;陳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諸將即可乘虛渡江,如陳擁兵自衛,上游諸軍則可順江東下,直取建康(今南京)。楊素、賀若弼等亦爭獻平陳之策。楊堅均予以採納。攻陳前,隋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楊素於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建造「五牙」(裝有拍竿的大型戰艦)、「黃龍」等戰船,加強水師。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陳人。賀若弼賣掉老馬,大量購買陳船,藏匿起來,又買破舊船隻五六十艘,泊於小河,使陳軍以為隋軍沒有戰船。多次將換防士兵集於廣陵,大張旗幟,營幕遍野,還使士卒沿江射獵,人馬喧噪,以迷惑陳軍,使之不加戒備。八年三月,楊堅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並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8路攻陳: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俊指揮上游3路進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長江,阻止上游陳軍東援;楊廣指揮下游5路,渡江進攻陳都建康。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准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准備。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憑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楊俊督水陸軍10餘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陳命散騎常侍周羅喉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數萬,據守江夏,同楊俊軍相峙月余。時隋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軍。楊素率水軍出巴東,沿三峽東進,荊州刺史劉仁恩部由江陵西上,兩軍配合,水陸兼用,襲占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參見狼尾灘之戰),擊敗陳守將戚昕;又於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峽口各要點(參見歧亭、延州之戰),擊敗陳南康內史呂忠肅軍,繼續順江而下。陳荊州刺史陳慧紀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見大勢已去,便率軍3萬、樓船千餘艘,順江東走,企圖入援建康,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以西。楊素繼以主力沿江東下,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擊擒陳岳陽王陳叔慎。九年正月初一,長江下游隋軍乘陳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賀若弼軍出廣陵南渡,韓擒虎軍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襲占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楊廣軍出六合(今屬江蘇)進屯桃葉山(今六合東南)。初四,陳叔寶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隋軍突破長江防線後積極推進,初六,賀若弼軍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俘南徐州刺史黃恪。所俘6000餘人,均優待釋放。隨後賀若弼以一部進屯曲阿(今江蘇丹陽),以防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陳軍增援,自率主力西進;韓擒虎軍於初七攻佔姑熟,沿江東進,皋文奏軍敗退建康。賀若弼、韓擒虎兩軍自北、南兩道並進,鉗擊建康。陳後主放棄鍾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十五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鍾山,屯於山南白土岡東,渡江攻佔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占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包圍。此際,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蘄州刺史王世積軍,由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青州總管燕榮水師由東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沿海南下,前往太湖。陳叔寶面對隋軍攻勢,不採納部將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參見白土崗之戰)。同時,韓擒虎軍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台),陳將任忠迎降,引韓擒虎軍經朱雀門入建康,俘陳後主。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二十二日,楊廣到建康,令陳叔寶用手書招降上游諸將。周羅喉、陳慧紀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詔令使節巡撫陳各州郡。二月,吳州(治今江蘇蘇州)等地守將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榮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文帝詔遣柱國韋沈等前往安撫,嶺南各州皆歸於隋。
點評:隋滅陳之戰,結束了東晉十六國以來270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實現了隋王朝的統一。隋王朝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根據雙方情勢,在戰略上精心謀議,制定了正確的軍政方略。戰前充分准備,周密計劃,多方誤陳、疲陳,製造陳軍錯覺,使之放鬆戒備,增大進攻的突然性;廢其農時,焚其儲積,削弱陳方的戰爭潛力。戰中集中優勢兵力,水陸兩軍密切配合,全線出擊,重點進攻,穿插分割,各個擊破,使陳軍兵力分散,難以相應,進退失據,被動挨打,在兩三個月之內,便以小的代價,取得攻滅陳朝的重大勝利。陳的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腐敗不堪,軍事上麻痹鬆懈,戰前無准備,戰中無定策,在強大而又准備充分的隋軍突然打擊下土崩瓦解,兵敗國亡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此戰是繼晉滅吳之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渡江作戰。隋朝水軍雖然不象西晉滅吳時「王浚樓船下益州」那樣聲勢浩大,直搗石頭城,但也在戰略上起了牽制和配合作用。在8路大軍中,3路是水軍,1路是水陸聯軍。楊素率領的水軍出水安沿長江東下,在楊俊率領的水陸軍配合下,斬關奪隘,攻城略地,佔領了長江上游的廣闊地域,牽制了上游的3萬陳軍,戰船千艘,使其無法東援建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王世積統率的水軍居中策應,控制了江西地區,從建康的西南側翼直接配合主力攻佔建康。燕榮一路水軍則進行遠程戰略迂迴,掩護主力的東南側翼,並造成對陳都的合圍之勢。左僕射高穎也率一部水軍迫降了護衛京城的陳朝水軍。總之,幾路水軍都以自己的出色行動為最後決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⑸ 隋文帝楊堅是如何平定南朝陳的
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以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
為擊滅陳朝,統一南北,隋文帝楊堅在開皇元年三月,即派上開府儀同三司賀若弼、和州刺史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駐江北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和廬江(今合肥),預作滅陳准備。九月,陳將周羅喉攻佔江北隋地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驃騎大將軍蕭摩訶率兵進攻江北,隋出兵還擊。後因突厥在北境經常襲擾(參見突厥攻隋之戰),楊堅便改取南和北戰、先北後南的軍事戰略。二年正月,陳後主(叔寶)繼位,向隋請和,歸還胡墅;二月隋以「禮不伐喪」為名撤軍。此後又多次遣使訪陳,表示和好。三年,隋反擊突厥獲勝(參見隋反擊突厥之戰),解除了北方威脅,繼經幾年治理,國力、軍力大大增強;而陳朝政治日益腐敗,府庫空虛,內部矛盾尖銳。於是隋朝加緊進行滅陳准備。五年十月,楊堅以清河公楊素為倌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同時在五、六、七3年內,動員數十萬人修繕朔方(治岩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靈武(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長城,並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城數十,以加強北部邊防,保障南進時後方無憂。七年八月,進兵江陵(今屬湖北),兼並蕭梁(原北周支持之小政權),掃除南進障礙。十一月,楊堅與宰臣謀議伐陳之策。尚書左僕射高熲提出:在江南收獲季節,以少數兵力,聲言進襲,迫陳集兵守御,以誤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陳軍習以為常,麻痹懈怠,然後舉兵渡江,登陸攻擊,派人潛入陳境,反復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其財力俱盡。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東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備渡江,在益(治今成都)、信(治今四川奉節東)、襄(治今湖北襄樊)、荊(治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戰船,准備水戰;陳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諸將即可乘虛渡江,如陳擁兵自衛,上游諸軍則可順江東下,直取建康(今南京)。楊素、賀若弼等亦爭獻平陳之策。楊堅均予以採納。攻陳前,隋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楊素於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建造「五牙」(裝有拍竿的大型戰艦)、「黃龍」等戰船,加強水師。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陳人。賀若弼賣掉老馬,大量購買陳船,藏匿起來,又買破舊船隻五六十艘,泊於小河,使陳軍以為隋軍沒有戰船。多次將換防士兵集於廣陵,大張旗幟,營幕遍野,還使士卒沿江射獵,人馬喧噪,以迷惑陳軍,使之不加戒備。八年三月,楊堅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並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8路攻陳: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俊指揮上游3路進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長江,阻止上游陳軍東援;楊廣指揮下游5路,渡江進攻陳都建康。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准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准備。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憑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楊俊督水陸軍10餘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陳命散騎常侍周羅喉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數萬,據守江夏,同楊俊軍相峙月余。時隋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軍。楊素率水軍出巴東,沿三峽東進,荊州刺史劉仁恩部由江陵西上,兩軍配合,水陸兼用,襲占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參見狼尾灘之戰),擊敗陳守將戚昕;又於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峽口各要點(參見歧亭、延州之戰),擊敗陳南康內史呂忠肅軍,繼續順江而下。陳荊州刺史陳慧紀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見大勢已去,便率軍3萬、樓船千餘艘,順江東走,企圖入援建康,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以西。楊素繼以主力沿江東下,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擊擒陳岳陽王陳叔慎。九年正月初一,長江下游隋軍乘陳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賀若弼軍出廣陵南渡,韓擒虎軍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襲占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楊廣軍出六合 (今屬江蘇)進屯桃葉山(今六合東南)。初四,陳叔寶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隋軍突破長江防線後積極推進,初六,賀若弼軍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俘南徐州刺史黃恪。所俘6000餘人,均優待釋放。隨後賀若弼以一部進屯曲阿(今江蘇丹陽),以防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陳軍增援,自率主力西進;韓擒虎軍於初七攻佔姑熟,沿江東進,皋文奏軍敗退建康。賀若弼、韓擒虎兩軍自北、南兩道並進,鉗擊建康。陳後主放棄鍾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十五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 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鍾山,屯於山南白土岡東,渡江攻佔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占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包圍。此際,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蘄州刺史王世積軍,由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青州總管燕榮水師由東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沿海南下,前往太湖。陳叔寶面對隋軍攻勢,不採納部將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參見白土崗之戰)。同時,韓擒虎軍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台),陳將任忠迎降,引韓擒虎軍經朱雀門入建康,俘陳後主。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二十二日,楊廣到建康,令陳叔寶用手書招降上游諸將。周羅喉、陳慧紀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詔令使節巡撫陳各州郡。二月,吳州(治今江蘇蘇州) 等地守將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榮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文帝詔遣柱國韋沈等前往安撫,嶺南各州皆歸於隋
⑹ 隋滅陳之戰的戰爭過程
隋文帝加緊滅陳准備。繼續推行均田制和租調力役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推行州、縣制,改革府兵制等措施,以利於發展社會經濟,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軍隊戰鬥力。又經過幾年勵精圖治,國力、軍力顯著增強。開皇五年十月,文帝以清河公楊素為倌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同時在三年內,動員數十萬人修繕朔方(治岩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靈武(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長城,並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城數十,以加強北部邊防,保障南進時後方無憂。
隋文帝經過數年准備後,終於營造出南滅陳國的契機。公元587年(開皇七年),廢西梁後主蕭琮,佔領江陵,西梁亡。同年十一月,隋文帝與宰臣謀議伐陳之策。尚書左僕射高熲提出:「在江南收獲季節,以少數兵力,聲言進襲,迫陳集兵守御,以誤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陳軍習以為常,麻痹懈怠,然後舉兵渡江,登陸攻擊,派人潛入陳境,反復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其財力俱盡。」
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東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備渡江,在益(治今成都)、信(治今四川奉節東)、襄(治今湖北襄樊)、荊(治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戰船,准備水戰;陳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諸將即可乘虛渡江,如陳擁兵自衛,上游諸軍則可順江東下,直取建康(今南京)。」
楊素、賀若弼等也爭獻平陳之策。隋文帝均予以採納。攻陳前,隋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楊素於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建造「五牙」(裝有拍竿的大型戰艦)、「黃龍」等戰船,加強水師 。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陳人。賀若弼賣掉老馬,大量購買陳船,藏匿起來,又買破舊船隻五六十艘,泊於小河,使陳軍以為隋軍沒有戰船。多次將換防士兵集於廣陵,大張旗幟,營幕遍野,還使士卒沿江射獵,人馬喧噪,以迷惑陳軍,使之不加戒備。
公元588年(開皇八年)三月,隋文帝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二十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三十萬份,以爭取人心。
十月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八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犯 。楊廣並與秦王楊俊、楊素為行軍元帥,同時由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南朝陳。
這八路分為中上游與下游兩部,行軍元帥楊俊統帥中上游三路,他率水陸軍由襄陽進屯漢口,以阻擋中游陳軍支援下游南朝陳首都建康。行軍元帥楊素率舟師出永安(今四川奉節)東下,在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與楊素會和,最後抵達漢口與楊俊軍會和。楊素與劉仁恩軍負責驅趕長江中游一帶的陳軍到漢口圍殲。
行軍元帥楊廣統帥下游五路,他率領韓擒虎、賀若弼專攻建康,命王世積與燕榮為左右翼協攻江西、三吳。楊廣率軍出六合,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今安徽合肥),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今江蘇揚州),這三路集中圍攻建康。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九江掩護楊廣主力軍。青州總管燕榮率舟師出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沿海迂迴南下入太湖,以奇襲吳縣(今江蘇蘇州),深入三吳以支援楊廣主力軍。隋廷在進軍之前,扣留陳使,斷絕往來,以保守軍事機密 。並且派出大批間諜潛入陳境,進行破壞、擾亂活動。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自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 。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
公元588年(開皇八年)十二月,楊俊督水陸軍十餘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陳命散騎常侍周羅喉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數萬,據守江夏,同楊俊軍相峙月余 。
同月,隋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三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軍。楊素率水軍出巴東,沿三峽東進,荊州刺史劉仁恩部由江陵西上,兩軍配合,水陸兼用,襲占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擊敗陳守將戚昕 ;陳南康內史呂忠肅死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以三條鐵鎖橫江阻斷隋軍東出三峽。楊素、劉仁恩率水陸聯軍強攻,直到公元589年(開皇九年)正月擊破陳軍,佔領西陵峽口。
陳荊州刺史陳慧紀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見大勢已去,便率軍三萬、樓船千餘艘,順江東走,企圖入援建康,卻與周羅睺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以西,陳軍最後無法救援建康 。楊素繼以主力沿江東下,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擊擒陳岳陽王陳叔慎,至此長江中游已非陳國所有。 當隋軍陸續佔領長江上游的消息傳到建康時,均被朝廷掌管機密的施文慶、沈客卿扣壓,使得建康城毫無防備 。隋軍進至長江北岸時,施文慶又以元會(春節)將至,拒絕出兵加強京口(今江蘇鎮江)、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等地軍備。
公元589年(開皇九年)正月初一,長江下游隋軍乘陳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賀若弼軍出廣陵南渡,韓擒虎軍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襲占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晉王楊廣軍出六合(今屬江蘇)進屯桃葉山(今六合東南)。初四,陳叔寶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隋軍突破長江防線後積極推進,初六,賀若弼軍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俘南徐州刺史黃恪。所俘六千餘人,均優待釋放。隨後賀若弼以一部進屯曲阿(今江蘇丹陽),以防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陳軍增援,自率主力西進;韓擒虎軍於初七攻佔姑熟,沿江東進,皋文奏軍敗退建康。
隋軍渡長江後積極推進,賀若弼於京口派一部隋軍於曲阿 (今江蘇丹陽)阻擋三吳地區(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的陳軍北援,主力持續向建康前進;韓擒虎擊敗陳軍,佔領姑孰(今安徽當塗)後,沿江直下,皋文奏敗退建康。正月初七日,賀若弼進屯鍾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崗;韓擒虎和由南陵(今安徽銅陵附近)渡江的杜彥軍在新林(今南京西南)會合;宇文述軍於白下擊敗陳軍後,進占石頭城(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 。隋軍佔領建康外圍城市,完整包圍南朝陳的首都。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王世積軍也成功由蘄春攻佔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逼近江西鄱陽湖 。燕榮水師也由山東沿海南下,佔領三吳地區。 建康地勢虎踞龍盤,向稱險要,在建康附近的陳軍仍然有十萬。然而陳後主不採納部將建議,乘隋軍包圍之際切割敵軍。他放棄鍾山、石頭等險地,將主力固守建康城內外,白白的讓隋軍包圍建康城 。賀若弼至京口時,蕭摩訶請求出戰,陳後主不準。而後蕭摩訶得知陳後主竟和他的妻子私通,就也擁兵不前,唯獨讓魯廣達、田瑞奮勇作戰。15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陳後主也只讓他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宣陽門南2.5里)。
589年1月20日,陳後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對賀若弼軍發動白土岡之戰。他倉促的派魯廣達、任忠、樊毅、孔范與蕭摩訶率軍出戰,於白土岡南北列長蛇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集中攻破薄弱的孔范軍。陳軍全線潰退,賀若弼從北掖門攻入台城(建康宮城)。韓擒虎軍佔領秦淮河南岸石子岡(今江蘇南京雨花台)後,陳將任忠請降,開北岸朱雀門迎韓擒虎入城 。當時陳後主身邊大臣只有尚書左僕射袁憲一人。袁憲建議如同梁武帝見侯景故事,庄嚴的向隋軍投降。但是陳後主畏懼而不從,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躲到井裡面。最後被韓擒虎俘虜,陳滅亡 。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 建康被隋軍攻下後,南朝陳尚領有長江中游、三吳與嶺南地區。589年1月22日,楊廣進入建康,命令陳後主發令招降各地陳軍投降。堅守江夏的周羅睺、陳慧紀與守備長江中游諸城的守將陸續投降,三吳地區的吳州(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二城堅守拒降,嶺南守將徐璒阻擋隋使韋洸於南康前,不願意歸附隋朝 。於是楊廣率軍南下三吳、嶺南等地,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嶺南地區早在南朝梁侯景之亂時,就受冼夫人控制。冼夫人率兵擊破梁高州刺史李遷仕後掌控嶺南,並與都督陳霸先合作。陳霸先後來創建陳朝,即南朝陳。冼夫人平定多次叛亂,保境安民,被當地俚漢人尊為「聖母」 。楊廣得知此事後,命令陳後主致書冼夫人,使其歸隋。為了證明是真的,還將冼夫人曾經獻給陳帝的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給她確認。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後,確定陳朝已亡,便派孫子馮魂迎隋使韋洸到嶺南。各地至此才聞風歸附,從此全部歸隋朝管轄 。
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⑺ 楊堅滅陳的具體時間、地點和詳細經過
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以水陸大軍50餘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
為擊滅陳朝,統一南北,隋文帝楊堅在開皇元年三月,即派上開府儀同三司賀若弼、和州刺史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駐江北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和廬江(今合肥),預作滅陳准備。九月,陳將周羅喉攻佔江北隋地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驃騎大將軍蕭摩訶率兵進攻江北,隋出兵還擊。後因突厥在北境經常襲擾(參見突厥攻隋之戰),楊堅便改取南和北戰、先北後南的軍事戰略。二年正月,陳後主(叔寶)繼位,向隋請和,歸還胡墅;二月隋以「禮不伐喪」為名撤軍。此後又多次遣使訪陳,表示和好。三年,隋反擊突厥獲勝(參見隋反擊突厥之戰),解除了北方威脅,繼經幾年治理,國力、軍力大大增強;而陳朝政治日益腐敗,府庫空虛,內部矛盾尖銳。於是隋朝加緊進行滅陳准備。五年十月,楊堅以清河公楊素為倌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同時在五、六、七3年內,動員數十萬人修繕朔方(治岩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靈武(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長城,並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城數十,以加強北部邊防,保障南進時後方無憂。七年八月,進兵江陵(今屬湖北),兼並蕭梁(原北周支持之小政權),掃除南進障礙。十一月,楊堅與宰臣謀議伐陳之策。尚書左僕射高熲提出:在江南收獲季節,以少數兵力,聲言進襲,迫陳集兵守御,以誤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陳軍習以為常,麻痹懈怠,然後舉兵渡江,登陸攻擊,派人潛入陳境,反復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其財力俱盡。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東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備渡江,在益(治今成都)、信(治今四川奉節東)、襄(治今湖北襄樊)、荊(治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戰船,准備水戰;陳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諸將即可乘虛渡江,如陳擁兵自衛,上游諸軍則可順江東下,直取建康(今南京)。楊素、賀若弼等亦爭獻平陳之策。楊堅均予以採納。攻陳前,隋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楊素於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建造「五牙」(裝有拍竿的大型戰艦)、「黃龍」等戰船,加強水師。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陳人。賀若弼賣掉老馬,大量購買陳船,藏匿起來,又買破舊船隻五六十艘,泊於小河,使陳軍以為隋軍沒有戰船。多次將換防士兵集於廣陵,大張旗幟,營幕遍野,還使士卒沿江射獵,人馬喧噪,以迷惑陳軍,使之不加戒備。八年三月,楊堅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並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8路攻陳: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俊指揮上游3路進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長江,阻止上游陳軍東援;楊廣指揮下游5路,渡江進攻陳都建康。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准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准備。
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憑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游隋軍首先發起進攻。楊俊督水陸軍10餘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口)。陳命散騎常侍周羅喉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數萬,據守江夏,同楊俊軍相峙月余。時隋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進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擊破抗拒的陳軍。楊素率水軍出巴東,沿三峽東進,荊州刺史劉仁恩部由江陵西上,兩軍配合,水陸兼用,襲占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參見狼尾灘之戰),擊敗陳守將戚昕;又於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峽口各要點(參見歧亭、延州之戰),擊敗陳南康內史呂忠肅軍,繼續順江而下。陳荊州刺史陳慧紀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見大勢已去,便率軍3萬、樓船千餘艘,順江東走,企圖入援建康,被楊俊軍阻於漢口以西。楊素繼以主力沿江東下,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擊擒陳岳陽王陳叔慎。九年正月初一,長江下游隋軍乘陳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賀若弼軍出廣陵南渡,韓擒虎軍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襲占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楊廣軍出六合(今屬江蘇)進屯桃葉山(今六合東南)。初四,陳叔寶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帥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面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當塗)。隋軍突破長江防線後積極推進,初六,賀若弼軍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俘南徐州刺史黃恪。所俘6000餘人,均優待釋放。隨後賀若弼以一部進屯曲阿(今江蘇丹陽),以防三吳(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陳軍增援,自率主力西進;韓擒虎軍於初七攻佔姑熟,沿江東進,皋文奏軍敗退建康。賀若弼、韓擒虎兩軍自北、南兩道並進,鉗擊建康。陳後主放棄鍾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十五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鍾山,屯於山南白土岡東,渡江攻佔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占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包圍。此際,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蘄州刺史王世積軍,由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青州總管燕榮水師由東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沿海南下,前往太湖。陳叔寶面對隋軍攻勢,不採納部將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參見白土崗之戰)。同時,韓擒虎軍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台),陳將任忠迎降,引韓擒虎軍經朱雀門入建康,俘陳後主。當夜,賀若弼軍也從北掖門入城。二十二日,楊廣到建康,令陳叔寶用手書招降上游諸將。周羅喉、陳慧紀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詔令使節巡撫陳各州郡。二月,吳州(治今江蘇蘇州)等地守將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榮軍擊破。嶺南數郡共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冼夫人為主,保境拒守。文帝詔遣柱國韋沈等前往安撫,嶺南各州皆歸於隋。
點評:隋滅陳之戰,結束了東晉十六國以來270餘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實現了隋王朝的統一。隋王朝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根據雙方情勢,在戰略上精心謀議,制定了正確的軍政方略。戰前充分准備,周密計劃,多方誤陳、疲陳,製造陳軍錯覺,使之放鬆戒備,增大進攻的突然性;廢其農時,焚其儲積,削弱陳方的戰爭潛力。戰中集中優勢兵力,水陸兩軍密切配合,全線出擊,重點進攻,穿插分割,各個擊破,使陳軍兵力分散,難以相應,進退失據,被動挨打,在兩三個月之內,便以小的代價,取得攻滅陳朝的重大勝利。陳的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腐敗不堪,軍事上麻痹鬆懈,戰前無准備,戰中無定策,在強大而又准備充分的隋軍突然打擊下土崩瓦解,兵敗國亡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此戰是繼晉滅吳之後,中國戰爭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渡江作戰。隋朝水軍雖然不象西晉滅吳時「王浚樓船下益州」那樣聲勢浩大,直搗石頭城,但也在戰略上起了牽制和配合作用。在8路大軍中,3路是水軍,1路是水陸聯軍。楊素率領的水軍出水安沿長江東下,在楊俊率領的水陸軍配合下,斬關奪隘,攻城略地,佔領了長江上游的廣闊地域,牽制了上游的3萬陳軍,戰船千艘,使其無法東援建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王世積統率的水軍居中策應,控制了江西地區,從建康的西南側翼直接配合主力攻佔建康。燕榮一路水軍則進行遠程戰略迂迴,掩護主力的東南側翼,並造成對陳都的合圍之勢。左僕射高穎也率一部水軍迫降了護衛京城的陳朝水軍。總之,幾路水軍都以自己的出色行動為最後決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⑻ 東南大學2010年藝術特長生優秀名單
序號 報名號 姓名 畢業中學
1 101800005 楊暘 安徽省馬鞍山第二中學
2 101800009 魯欣 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
3 101800017 周一菡 徐州市第一中學
4 101800019 黃振建 安徽省馬鞍山第二中學
5 101800020 陳功 江蘇省灌雲高級中學
6 101800022 陳洋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分校
7 101800035 范一舟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8 101800036 葛軼凡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9 101800044 夏英豪 山東省煙台第一中學
10 101800049 陳宏軒 江蘇省濱海中學
11 101800051 何敬怡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12 101800052 邢珈誠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13 101800066 楊倩 東台市安豐中學
14 101800073 錢雨環 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
15 101800075 劉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
16 101800081 劉藍青 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
17 101800083 沈琦 江蘇省大港中學
18 101800086 陳天一 南京市金陵中學
19 101800088 王玥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20 101800095 曹琪來 江蘇省泰興中學
21 101800098 劉翀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學分校
22 101800099 肖璟波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學
23 101800100 朱宸 常州市北郊中學
24 101800101 李逗 巢湖第四中學
25 101800107 楊京京 徐州市第一中學
26 101800110 唐鵬健 南京市第一中學
27 101800114 陳子坤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28 101800124 於易通 徐州市第一中學
29 101800135 周禹煬 江蘇省江陰高級中學
30 101800141 郭靈菲 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
31 101800151 金子博 南通市崇海中學
32 101800157 姜姝君 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33 101800166 李政翰 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
34 101800167 徐瀟逸 江蘇省鎮江中學
35 101800171 林松年 伊春市第一中學
36 101800179 龐思 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37 101800186 沈志翔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38 101800187 李夢穎 江蘇省宜興中學
39 101800190 藍波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40 101800208 李卓然 臨縣三中
41 101800228 李羿飛 崑山市震川高級中學
42 101800229 吳心洋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43 101800237 張文倩 江蘇省泰州中學
44 101800240 王晗昀 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
45 101800254 殷汝成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46 101800257 楊荔洺 遼寧省盤錦市高級中學
47 101800262 陳歡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
48 101800267 周雅嫻 南京市第九中學
49 101800271 黃冰瑒 徐州市第一中學
50 101800273 徐沁儀 南通市崇海中學
51 101800285 沈琦翔 崑山市震川高級中學
52 101800289 劉舒晗 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
53 101800294 徐南 江蘇省濱海中學
54 101800308 邵婉雲 河南省鄭州市第四中學
55 101800311 張婉吟 南京市中華中學
56 101800312 岳晶晶 南京市金陵中學
57 101800317 宋夢姣 常州市第一中學
58 101800328 章軼立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59 101800335 孫孜禕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
60 101800337 姜凱迪 江蘇省東台中學
61 101800340 王笑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62 101800342 楊小雨 蘇州市蘇苑高級中學
63 101800344 周恩匯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
64 101800351 毛珏琰 蘇州市第十中學
65 101800354 潘未 江蘇省揚州中學
66 101800356 王一雲 常熟市中學
67 101800357 楊倩文 南京市第九中學
68 101800359 顧志晶 江蘇省鹽城市高級實驗中學
69 101800362 彭袁圓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學
70 101800372 顧佳琪 江蘇省崑山中學
71 101800373 丁天瑤 江蘇省清江中學
72 101800379 季沐陽 江蘇省大豐高級中學湖南招生考試信息港
73 101800381 屠婕 南京市金陵中學
74 101800388 楊弘越 南京市金陵中學
75 101800393 張笛 江蘇省常熟中學
76 101800394 王伊然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77 101800397 李暉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
78 101800401 尹豪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79 101800407 申一蕾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學
80 101800409 魯金蕾 大連市第一中學
81 101800412 王倩璐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82 101800417 李一民 鹽城市景山中學
83 101800427 張婧怡 常州市第一中學
84 101800453 杭蘊南 南京市金陵中學
85 101800456 王湘月 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中學
86 101800460 柳天寒 江蘇省揚州中學
87 101800462 沈妮 江蘇省崑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