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水、回供電、供氣答、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⑵ 什麼是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具體內容,越詳細越好!
公共服務是指由法來律授權源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
公共服務的社會實踐由來已久,它從最初的社會民間和宗教組織零星的自發行動,發展和演化為以政府為主的公共組織系統的自覺行動和法定職能,期間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務實踐活動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於公共服務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務實踐的客觀原因;道義、慈善是公共服務的價值基礎;公民與國家關系是公共服務的基本依據;團結與凝聚社會是公共服務的追求目標;以需求促進供給是公共服務的經濟動因。
⑶ 公共服務與社會化服務
(一)公共服務及供給
1.公共服務及分類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能夠促成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公共服務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是我國改革與發展進程在當前階段的迫切要求。在我國,公共服務有三種含義:一是國家是公共服務型國家,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二是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三是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
根據公共服務的方式,公共服務可分為一般公共服務與具體公共服務。如果國家的性質與職能是為全體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務,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那麼所有的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不論其所從事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所有使用了國家公共權力和國家公共資源的社會過程都屬於公共服務。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服務。具體的公共服務則是依其內容和形式而定的。具體公共服務分為直接公共服務和間接公共服務。間接公共服務是指為滿足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子女)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間接需求而不是直接需求、使用了國家權力和國有資源的社會活動過程,如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直接公共服務則是為滿足公民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直接需求的、有國家權力、政府行為和國有資源介入的社會生產過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當談到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證公共服務的提供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直接公共服務。
根據公共服務的內容,公共服務可分為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服務。基礎性公共服務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組織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或者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有某種政府行為介入的基礎性服務,如供水、供電、供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等;經濟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或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的生活、發展與娛樂等社會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福利以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務。
2.公共服務對象
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及其組織。公民的各種直接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組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公民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分別表達了公民的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公民的經濟組織即各種形式營利性的企業,公民的社會組織即各種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這兩種組織形式構成了民間的組織。政府為滿足公民及其組織的直接需求所開展和介入的活動,即為公共服務。如果某政府機構是在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務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那麼就不屬於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是無限的,但卻並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務去滿足所有需求。公共服務只需保障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而其他部分的直接需求則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去決定。譬如,公共服務應該對每一個公民及其被監護人保證基礎教育的供給和基本社會保障的供給,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會保障可以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是公共服務的目標,富人則可以通過民間供給機制去滿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務水平和優先事項安排是由該社會的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價值取向、社會經濟體制以及發展戰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3.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
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必須有政府介入,但卻並不一定須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與手段是多樣的,其所依託的組織機構也是多種形式的。譬如,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可以是公共行政機構,即正式的政府機構,可以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如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間服務組織。所謂公共性的民間組織,是指私人企業和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如非營利公共服務組織和社區組織等。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們都不屬於公共組織。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為的某種介入,如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合同承包、無償資助或者優惠貸款、共同投資等方式介入了民間組織的活動,那麼這些私人和社會組織在保持其民間性質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為貫徹國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工具。在實現公共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政府必須承擔最終責任,保障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績效,但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卻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選擇和組合。
(二)公共服務社會化的現實條件
在世界各國的公共服務改革過程中,公共服務社會化是一個較有共性的發展趨勢。所謂公共服務社會化,就是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鼓勵各種非營利公共服務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興辦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公共服務社會化的內涵主要有:在政府與社會關系的認識上,政府不再作為唯一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而更多地轉為社會主體活力的持續釋放提供製度保障這一角色上來:在政府與公民關系的認識上,公民作為政府行政行為的相對方,享有參與權和發言權。政府行政的效果取決於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有賴於行政相對人的合作與支持。政府和公民之間不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同時還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服務與被監督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社會化方面進行了多樣化嘗試,並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當前推動公共服務社會化的有利條件有以下幾點。
1.隨著經濟體制轉軌社會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強,「第三部門」日漸壯大成熟,為公共管理社會化奠定了一定的社會條件
政府和社會組織體系之間開始建立新型的夥伴關系,為非政府組織在公共服務社會化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了空間。行政手段在弱化,社會漸漸從行政的一元化中分離出來,各種社會中介組織進一步發育、發展,它們正在逐漸成為民間社會自我調節的重要力量。社會關系分化速度加快,各種新的利益群體重新組合、構造,正尋找新的利益表達途徑。廣泛的社會參與要求已經動搖了 「單位」和 「部門」在某些領域中的特權。
2.政治體制改革為公共服務社會化創造了體制條件
通過改革,政府逐漸轉變了管理方式,管理的觸角正從微觀管理領域收回而轉向宏觀管理領域,變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變單一管理為多元管理、變過程管理為目標管理。政府管理方式的轉變使得公共服務社會化在管理制度層面上成為可能。
3.行政文化環境的演變為公共服務社會化提供了文化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行政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精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不斷整合、相互滲透,對公共行政系統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社會心理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民主、公平、效率、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已成為行政文化的主流。
⑷ 什麼叫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型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⑸ 大數據如何優化公共服務
大數據如何優化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領域採用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思維,既可以為政府進行公共服務決策和加強公共服務監管服務,可以為公共服務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公眾提供個性化和精準化服務,也有助於公共服務提供者降低成本,從而更好地實現公共服務自身的經濟和社會特性並存的要求。但是,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海量的數據狀態及相應的數據處理技術,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場由技術變革推動的社會變革。在公共服務領域真正實現與大數據的融合,現實中還存在著多重挑戰。
公共服務提供主體運用大數據的意識差異大。從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度來看,雖然公共服務提供機構對於數據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是范圍更多地局限於對內部的數據認知。從總體來看,公共服務提供機構的管理人員並沒有意識到外部數據如互聯網數據與內部數據的結合所產生的價值,而是更多地把數據進行了存儲,沒有進行分析。這也加重了現有的數據孤島問題和數據閑置現象。以人口管理為例,掌握准確的基礎人口數據是人口管理的一大難點。涉及人口管理的有八九家部門,稅務部門有納稅人口數據,教育部門有在讀人口數據,公安局有戶籍人口數據,社保局有參保人口數據,等等。孤立的任何一個資料庫都不能全面展現一個地方的實有人口情況。
公共服務數據格式和採集標准不統一,導致數據可用性差。大數據預處理階段需要抽取數據並把數據轉化為方便處理的數據類型,對數據進行清洗和去噪,以提取有效的數據等操作。很多公共服務部門,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但在數據的預處理階段不重視,不同部門的數據格式、採集標准也非常不同,很多數據是非結構化的,導致數據的可用性差,數據質量差,數據處理很不規范。如危險化學品的監管問題,在目前的監管格局下,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的不同環節,除企業承擔主體責任外,由安監、交通、公安等部門分別承擔監管職責,這些主體對信息報備的寬嚴尺度不一。這樣的寬嚴不一,以及各監管部門、企業主體間存在的種種信息壁壘,大大影響了監管效能。
公共服務部門從業人員多元化,大數據專業人才缺乏。數據採集工作牽涉的絕不僅僅是數據問題,它與政府以及事業單位等的改革深刻關聯,勢必對基層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是一個多專家合作的過程,這要求相關人員是復合型人才,既熟悉本單位業務和需求,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同時又要了解大數據技術,能夠綜合運用數學、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多方面知識。面對大數據,如果不會分析,數據就只是數據;如果錯誤分析,數據反而還會造成新的問題。
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領域,由於技術難度相對小,而且推廣意義大,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應當率先突破大數據的應用障礙,政府部門應當而且也可以在這一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網路資源,加強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就談不上信息化,更談不上大數據。2013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信息管理辦公室(AGIMO)發布了公共服務大數據戰略。到2013年底,澳大利亞人可以享受到每秒1G的互聯網下載速度,而且安裝寬頻所需要的費用全部由政府免單,完全免費。對我國來講,這一項工作只有以政府部門為主,根據發展需求,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網路地址、網路帶寬等網路資源,並且鼓勵大數據企業參與網路設施投資和電信服務運營。
與此同時,還應做好數據標准統一工作,為數據的採集、整合等提供支持。統一的標準是用好大數據的關鍵所在。應當加快研究建立健全大數據技術標准、分類標准和數據標准。針對行政記錄、商業記錄、互聯網信息的數據特點,研究分析不同數據口徑之間的銜接和數據源之間的整合,規范數據輸出格式,統一應用指標涵義、口徑等基本屬性,為大數據的公開、共享和充分利用奠定基礎。
政府搭建平台,推動公共服務部門與第三方數據平台合作,建設好社會基礎資料庫,助力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開展公共服務創新。公共服務部門可以考慮藉助如網路、阿里、騰訊等第三方數據平台解決數據採集難題,為包括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內的各種社會主體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開展公共服務創新提供可能。另外,在政府信息公開不斷加強的基礎上,加大數據的開放和共享,建立起公共服務領域的數據聯盟。大數據越關聯就越有價值,越開放就越有價值。須盡快確立數據開放基本原則,政府帶頭開放公共領域的行政記錄等公共數據,鼓勵事業單位等非政府機構提供在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推動企業等開放其在生產經營、網路交易等過程中形成的數據。最終建立起公共服務領域的數據聯盟。
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做好大數據人才的培訓和儲備工作。大數據的核心說到底是「人」。相應的人才培訓和儲備工作要抓好兩頭。一頭是基層。由於公共服務領域中相當多的數據是從基層採集的,因此需要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要求公共服務部門要有完整的原始記錄和台賬,確保原始數據採集的准確性。而且也要求基層工作人員理解統一的數據平台、統一的軟體操作、統一的指標含義。隨著採集數據標準的逐步統一,採集數據的各個部門還需要相應地修改原來的流程、採集方式、人力配置等等。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制定適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保障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跟得上新形勢的要求。另一頭是高端。數據分析對國內高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數據人才的培養更多地集中在研究生階段,從政府有關管理部門的角度來看,應該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放寬對高校專業設置的審批,真正落實高校管理自主權。鼓勵並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高校以及企業在大數據人才的培養方面進行探索。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如何優化公共服務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⑹ 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團體和私人機構等為補充的供給主體,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為主要目的而研究建立的一系列有關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機制、服務政策等的制度安排。公共服務體系最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與體制創新。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建立對於社會和諧、穩定,對於企業的健康發展、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對於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服務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公共服務體系包括教育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社會福利體系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這幾項社會保障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的「安全網」,它對社會穩定、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⑺ tomcat下的項目jar包公共的抽出來放到tomcat下,這樣是否會比分開每個項目放jar包更節省內存
不會節省內存..節省一點點硬碟,jar包是要載入到內存的..每個tomcat就是一個虛擬機..之間互不幹涉..
⑻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摘要 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中介機構履行法定職責,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要求,為其提供幫助或者辦理有關事務的行為。[1]公共服務事項是由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的規范性文件設定,是相關部門必須有效履行的義務。[1]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⑼ 公共服務類項目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包括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四方面內容。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十四條 本法所稱公共文化設施是指用於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建築物、場地和設備,主要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體育場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職工)書屋、公共閱報欄(屏)、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點等。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設施目錄及有關信息予以公布。
⑽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10)公共服務抽取jar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