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江楓

馬鞍山江楓

發布時間:2022-07-05 02:30:20

① 關於中國名勝古跡的描寫作文

李白周遊江南時,寫下了許多詠嘆山水的名篇,廬山、天台山、九華山瑰奇明秀的風光因他的詩筆而格外生色。他特別心愛牛渚磯,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的採石磯,這里遙對於天門山,長江到此,流水被兩山峭壁夾峙,更加湍急,李白著名(zhuming)的《橫江詞》、《望天門山》等詩篇寫的就是這里的景色。採石磯上現有太白樓,始建於唐朝元和年間。樓上有畫著太白周遊採石磯的屏風太白游蹤圖,以及黃楊木雕的李白像。採石磯的陡峻崖壁上有一塊凸起的石台,傳說李白醉酒,從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傳他在這里捉月溺身後,衣冠落在江中,漁民撈起,建裁縫冠冢。其實李白是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的,葬在安徽當塗縣龍山東麓。因他生前喜歡龍山對於面的青山,後來他的好友范倫的兒子范傳正到這里當不雅察使,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知他遺願葬在青山,便將墓遷到青山西麓,並親自在墓前立碑,撰寫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九月由華州來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溪畔營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個月,作詩247首。按前人的考證,杜甫草堂大約在浣花溪西,萬里橋南,西郊碧雞坊石筍街外,北望可見西嶺,大約佔地一畝。相近只有八九戶江村人家,情況非常幽靜。杜甫在這里過了一段較為平靜而舒暢的糊口,寫了不少描述草堂相近四季景色的詩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寫於這一時期。杜甫原來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詞人韋庄等人在故址重建茅屋,北宋元豐年間在這里建宗廟,後經歷代擴建,奠定了此刻的規模。一共有大廨(xiè謝)、詩史堂、工部祠三重高古的廳堂。工部祠東側竹林深處,有清代果被封王的人所寫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一座圓頂茅草亭,十分簡朴。工部祠的建築將紀念宗廟與園林藝術融為一體,里邊翠竹、紅梅、杜鵑、秋桂應時開放,荷池水檻、曲橋溪流、花徑亭榭,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龍門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乾旱,他疏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沛。次年又增築湖堤,竣工後還寫了一篇《錢塘湖石記》,將管理湖水的辦法刻在石上,留給後來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三年,寫下了個少詠嘆西湖的著名(zhuming)詩篇,這些作品與他興修水利的功績同樣不朽。此刻杭州西湖上有一條白堤,從孤山通向斷橋,就是白居易當初最愛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他,改稱白堤,但並不是白居易所修築的那條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陽,與龍門香山如滿和尚結為香火社,經
常來往。他穿戴白衣,拄著鳩杖,自稱香山居士,還用自己的家資開鑿了龍門八節石灘。75歲去世,遺囑不歸故里,葬在香山如滿法師的舍利塔旁。現在洛陽龍門東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陽時任太子少傅,所以這樣稱呼。唐詩深受歷代群眾心愛,不少古跡就因為一首唐詩而揚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過於武昌的黃鶴樓和蘇州的寒山寺。
黃鶴樓
在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建於魏蜀吳吳黃武年間。關於這座樓的來歷,有不少神話。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在此賣酒,特別照顧常來喝酒的一個道士,不收他的酒錢。道士在脫離這里以前,用桔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說:"酒客來,拍拍手,鶴就會下來飛舞。"辛氏因此致富。10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召喚黃鶴下壁,跨鶴飛去。辛氏便建了這座樓。盛唐詩人崔顥來此,題了一首著名的《黃鶴樓》詩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登樓憑眺,本想吟詩,看見崔顥的題詩,覺患上難以超過,便嘆息說:"眼前有景道不患上,崔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更加聲名大震,歷代屢次重建,愈修愈美,勝似仙宮樓閣。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因掉火被毀。現已在故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相傳唐貞不雅年間高僧寒山、拾患上從天台多山國家清寺來此住持,把原來建於梁天監年間的妙利普明塔院更名為寒山寺。這座寺院屢建屢毀,現存建築是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到宣統三年(公元
1911年)重建的。寒山寺之有名主要是因唐天寶年間詩人張繼寫了一首著名
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於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描述夜泊姑蘇城外楓橋,面對於江中月色,點點漁火,聲聲烏啼,令人難以入寐的情景,這時半夜裡從寒山寺傳來的鍾聲,更觸動了客子的愁思。詩境柔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鍾聲,為這沉寂而蕭疏的秋夜平添了無窮雋永的韻味。從此以後詩韻鍾聲,千古流傳。近年來,每當除夕午夜,常有許多日本客人專到這里來聽鍾。
唐朝散文是我國散文成長史上的重要階段。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中唐古文
運動,創造了適宜於說道理敘述事情抒懷的新散文。北宋慕容修、蘇軾、王安石等繼他們之後,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為中古散文的典範。紀念韓愈和柳宗元的宗廟同樣成為重要的名勝。
韓文公祠
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內流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曾經兩次被貶到嶺南(今廣東)。第一次因上書唐德宗,請求寬免農民的賦稅,被貶到廣東陽山任縣令。他在陽山能體察民情,斷案公正,深受百姓愛戴。陽山城北的牧民山後來因此而更名為賢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韓愈常和青年士子來此游息吟詩,所以名
為游息洞。洞前有線刻的韓愈畫像碑。洞口崖壁布滿歷代詩刻。洞外山坡上有一片石叢,中有一塊巨石,上刻"千巗表"三個大字,是韓愈手跡,旁邊還有韓愈署名的銘語:"萬石叢中,巍然獨尊,與歲寒君,相契無言。"意思是說這塊岩石在萬石叢中的尊雄之狀,可稱千岩之表(表即凸起的意思)。它的精神和歲寒的松柏一樣,彼此是雲雲默契。此外,韓愈還曾經從陽山上溯連州,為貶到那裡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記,命名為"燕喜亭"。現燕喜亭仍在廣東連縣城東,前傍海陽湖,後靠中峰山,周圍景色清雅。
韓愈第二次被貶是因為上表諫阻唐憲宗把佛骨迎進宮內。這次貶到潮州,僅八個月。潮州韓文公祠建於北宋咸平年間,以後歷代重修。宗廟座落在潮州城東的筆架山麓,面臨韓江。前後共兩進院落。內有40多塊石刻碑記,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所撰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是蘇軾散文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四句話概括了韓愈平生的品格和德業,以及他的學說和文章在神州思想史及文學史上的地位,准確精闢,極有氣勢。潮州韓文公祠也因這篇文章而更加有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唐順宗永貞年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團,鼎力大舉推行改革。但永貞改革七個月就掉敗了,他被貶到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10年後調回京師,隨即又調為柳州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裡,根據當地民俗設立教令和禁令,設法解決當地窮人用子女當典質借錢的問題,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還指點了不少考進士的文人,對於當地的開化和文化的成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去世以後,韓愈為他寫了著名的《柳子厚墓誌》。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柳州群眾為紀念柳宗元,建了一座羅池廟。韓愈又為之撰寫《柳州羅池廟碑》,碑後附詩一篇。宋徽宗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羅池廟更名為柳侯祠。現存建築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年)重建的。祠周圍已辟為柳侯公園。祠前的"柑香亭",傳說是柳宗
元講學、會客、種柑的地面。祠內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韓愈所撰羅池廟碑,因羅池廟詩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黃"而患上名。碑文是蘇軾的手跡,所以稱為"韓詩蘇書柳事碑"。另有"龍城石刻",傳說是柳宗元的手跡。宗廟相近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墓,青石砌築,周圍青松翠柏,肅靜肅穆。
唐朝佛教盛行,龍門、敦煌石窟主要是唐朝佛教藝術的結晶。此外,著名的遺址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② 寫名勝古跡的作文

馬鞍山採石磯

李白漫遊江南時,寫下了許多歌詠山水的名篇,廬山、天台山、九華山 瑰奇明秀的風光因他的詩筆而格外生色。他特別喜愛牛渚磯,即今安徽馬鞍 山市西南的採石磯,這里遙對天門山,長江到此,水流被兩山峭壁夾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橫江詞》、《望天門山》等詩篇寫的就是這里的景色。 採石磯上現有太白樓,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樓上有畫著太白漫遊採石磯的 屏風太白游蹤圖,以及黃楊木雕的李白像。採石磯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塊突出 的石台,傳說李白醉酒,從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傳他在 這里捉月溺死後,衣冠落在江中,漁民撈起,建成衣冠冢。其實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的,葬在安徽當 塗縣龍山東麓。因他生前喜歡龍山對面的青山,後來他的好友范倫的兒子范 傳正到這里當觀察使,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知他遺願葬在青山,便將墓遷 到青山西麓,並親自在墓前立碑,撰寫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華州來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營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個月,作詩 247 首。按前人的考證,杜甫草堂 大約在浣花溪西,萬里橋南,西郊碧雞坊石筍街外,北望可見西嶺,大約占 地一畝。附近只有八九戶江村人家,環境非常幽靜。杜甫在這里過了一段較 為平靜而舒暢的生活,寫了不少描寫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詩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寫於這一時期。杜甫原來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詞人韋庄等人在舊址重建茅屋,北宋元豐年間在這里建祠堂,後經歷代擴 建,奠定了現在的規模。一共有大廨(xiè 謝)、詩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廳堂。工部祠東側竹林深處,有清代果親王所寫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圓頂茅草亭,十分簡朴。工部祠的建築將紀念祠堂與園林藝術融為一體, 里邊翠竹、紅梅、杜鵑、秋桂應時開放,荷池水檻、曲橋溪流、花徑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龍門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乾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築湖堤,竣工後還寫了一篇《錢 塘湖石記》,將管理湖水的辦法刻在石上,留給後來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寫下了個少歌詠西湖的著名詩篇,這些作品與他興修水利的功績同樣 不朽。現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條白堤,從孤山通向斷橋,就是白居易當初最愛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他,改稱白堤,但並不是白居易所修 築的那條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陽,與龍門香山如滿和尚結為香火社,經

常來往。他穿著白衣,拄著鳩杖,自稱香山居士,還用自己的家財開鑿了龍 門八節石灘。75 歲去世,遺囑不歸故鄉,葬在香山如滿法師的舍利塔旁。現 在洛陽龍門東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陽時任太子少傅,所以這樣稱呼。 唐詩深受歷代人民喜愛,不少古跡就因為一首唐詩而揚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過於武昌的黃鶴樓和蘇州的寒山寺。

黃鶴樓

在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關於這座樓的來歷, 有不少神話。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在此賣酒,特別照顧常來喝 酒的一個道士,不收他的酒錢。道士在離開這里之前,用桔皮在牆上畫了一 只黃鶴,說:「酒客來,拍拍手,鶴就會下來飛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後,道士重來,用笛聲召喚黃鶴下壁,跨鶴飛去。辛氏便建了這座樓。盛唐 詩人崔顥來此,題了一首著名的《黃鶴樓》詩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 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 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登樓憑眺,本想 吟詩,看見崔顥的題詩,覺得難以超過,便嘆息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更加聲名大震,歷代屢次重建,愈修愈美,勝 似仙宮樓閣。清光緒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毀。現已在舊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從天台山國清寺 來此住持,把原來建於梁天監年間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院 屢建屢毀,現存建築是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統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寶年間詩人張繼寫了一首著名
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描寫夜泊姑蘇城外楓橋,面對江中月色,點點漁火, 聲聲烏啼,令人難以入寐的情景,這時半夜裡從寒山寺傳來的鍾聲,更觸動 了客子的愁思。詩境優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鍾聲,為這寂靜而蕭疏 的秋夜平添了無限雋永的韻味。從此以後詩韻鍾聲,千古流傳。近年來,每 當除夕午夜,常有許多日本客人專到這里來聽鍾。
唐代散文是我國散文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中唐古文
運動,創造了適宜於說理敘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 繼他們之後,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為中古散文的 典範。紀念韓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為重要的名勝。

韓文公祠

韓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曾兩次被貶到嶺南(今廣東)。第一次因 上書唐德宗,請求寬免農民的賦稅,被貶到廣東陽山任縣令。他在陽山能體 察民情,斷案公正,深受百姓愛戴。陽山城北的牧民山後來因此而改名為賢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韓愈常和青年士子來此游息吟詩,所以名

為游息洞。洞前有線刻的韓愈畫像碑。洞口崖壁布滿歷代詩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叢,中有一塊巨石,上刻「千巗表」三個大字,是韓愈手跡,旁邊 還有韓愈署名的銘語:「萬石叢中,巍然獨尊,與歲寒君,相契無言。」意 思是說這塊岩石在萬石叢中的尊雄之狀,可稱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歲寒的松柏一樣,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韓愈還曾從陽山上溯 連州,為貶到那裡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記,命名為「燕喜亭」。現燕喜 亭仍在廣東連縣城東,前傍海陽湖,後靠中峰山,周圍景色清雅。
韓愈第二次被貶是因為上表諫阻唐憲宗把佛骨迎進宮內。這次貶到潮 州,僅八個月。潮州韓文公祠建於北宋咸平年間,以後歷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東的筆架山麓,面臨韓江。前後共兩進院落。內有 40 多塊石刻碑記, 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所撰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是蘇軾散文中膾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 三軍之帥」這四句話概括了韓愈一生的品格和德業,以及他的學說和文章在 中國思想史及文學史上的地位,准確精闢,極有氣勢。潮州韓文公祠也因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唐順宗永貞年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團,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貞改革七個月就失敗了,他被貶到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10 年後調回京師,隨即又調為柳州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裡,根據當地民俗設立教令和禁令,設法解決當地窮人用子女當抵押借錢 的問題,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還指點了不少考進士的文人,對當地 的開化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去世以後,韓愈為他寫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誌銘》。穆宗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為紀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羅池廟。韓愈又為之撰寫《柳州羅池廟碑》,碑後附詩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羅池廟改名為柳侯祠。現存建築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圍已辟為柳侯公園。祠前的「柑香亭」,傳說是柳宗
元講學、會客、種柑的地面。祠內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韓愈所撰羅池廟 碑,因羅池廟詩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黃」而得名。碑文是蘇軾的手跡,所以 稱為「韓詩蘇書柳事碑」。另有「龍城石刻」,傳說是柳宗元的手跡。祠堂 附近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築,周圍青松翠柏,庄嚴肅穆。
唐代佛教盛行,龍門、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藝術的結晶。此外,著 名的遺跡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樂山大佛

在四川樂山市東凌雲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處。相傳 唐代僧人海通因為看到山前江水奔騰,時常翻船,便倡議鑿山為佛,以鎮水 妖。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後由川西節度使韋皋於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後歷時 90 年。大佛頭與山齊,雙手撫膝,足 踏大江,據說通高 71 米,頭高 14.7 米,肩寬 28 米,眼長 3.3 米,耳長七米。 耳朵中間可並立二人,頭頂可置圓桌,腳背上可圍坐百餘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後通身彩繪, 原來建有 13 層樓閣,名叫大像閣,明末毀於戰火。1986 年 2 月,武漢測繪 科技大學和四川測繪研究所的專家曾對大佛作過精確的測量,得出的數據 是:大佛從頭到腳高 58.7 米,頭上發髻共有 1200 個。於是產生了樂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說法。但文物界認為樂山大佛的身高應包括現已不復存在的蓮花 寶座在內。有趣的是,專家們還測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頭頂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這就是說,如果蓮花寶座存在,它的基底應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③ 童麗個人資料誰知道

藝人:童麗
公司:妙音唱片
出版時間:2005年9月28日
專輯介紹:民樂琴王古箏超級好聲童麗爭輝之作
冷俊與柔美對比強烈大膽創新過耳難忘。人聲與古箏一般的清婉,很好聽,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看淡人間的聚散分離,看淡了海誓山盟的飄渺無 奈,看淡了自己曾經編織過的那些美麗的夢...;總想找個陌生的地方把自己藏起來,遠離喧囂的世.很久來把音樂做伴.他引領我回歸心靈的原點,追求澄凈樸直的透明感受;用心去感受高山的清秀,水韻的俊美.雖然心有流 水之意,胸有高山之志,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音樂使我的心早已歸於自然....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大概是我對中國古典樂曲的感受,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也許是我對童麗作品謹慎小心的評價;她的作品將音符融入自然之中,伴隨著呼吸規律的波動,呈現一派天地悠悠的幽愴及懷古情感,反復釋放著天地間無窮的能量…,雖然有許多曲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樂曲,但古曲新唱,古而不澀,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她正凝視著遠方,在她的纖柔的十指下一個靈魂在跳動,是箏魂.她是在等待什麼,還是拋棄什麼,又似乎已經忘記了塵世中的不安,可那箏魂卻繼續在跳躍著她自己的舞步.
剎那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輕快,心靈中許多庸俗不堪的思想似乎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我感覺到我的靈魂離開肉體,而我是從未感受過這么純凈的思想.

④ 學習古詩詞可以跟著詩人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是不少新地方還有地名的詩句有

1.北京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黃金台,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2.洛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3.西安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

4.南京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泊秦淮》

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為繁華的游賞之地。

5.杭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吳國的一個郡。

6.成都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後人有用作成都的別稱。

7.重慶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8.蘇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9.武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10.南昌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滕王閣序》

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之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11.紹興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李白《越中覽古》

越中:指會稽,春秋時代越國曾建都於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

12.宣城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宣城:郡名,今屬安徽省。

13.岳陽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

14.九江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潯陽江:據考證,為流經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龍開河(97年被人工填埋),經湓浦口注入長江。

15.揚州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遣懷》

16.金華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蘭溪棹歌》

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的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市西南。

17.常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18.鎮江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19.咸陽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陽古城。

20.池州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秋浦歌》

池州,簡稱「池」,別名「秋浦」,安徽省地級市。

21.滁州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22.徐州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大風歌》

漢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親自出征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23.武威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24.宜昌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25.泰安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26.馬鞍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山:位於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今當塗隸屬馬鞍山。

27.湖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8濰坊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密州:在今山東省諸城市。

29.襄陽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王維《漢江臨泛》

30.贛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31.江油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戴天山:亦名大匡山,位於四川江油市大康鎮西北,其山勢如筐,諧音匡山。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

32.昌黎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觀滄海》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得勝回師時經過此地。

33.開封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柳永《雨霖鈴》

都門:國都之門。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34.永州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35.永濟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

36.涇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37.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兩山峰相對,望之如蛾眉,故名。

38.黃山

平時游此每雍容,掩袂今來對晚風。

白首同歸人不見,黃山依舊月明中。

——黃庭堅《宿黃山》

39.惠州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

羅浮山:在廣東博羅、增城、龍門三縣交界處,長達百餘公里,峰巒四百多,風景秀麗,為嶺南名山。

40.黃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蘇軾《赤壁賦》

41.邯鄲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42.夔州

白帝夔州各異城,蜀江楚峽混殊名。

英雄割據非天意,霸主並吞在物情。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43.儀征

揚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

斜日孤帆相次泊,笛聲遙起暮江樓。

——王士禎《真州絕句》

《真州絕句》是作者在揚州做官時來到真州(今江蘇儀征市)時所寫的一組詩,共五首。

44.銅陵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

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

——李白《銅官山醉後絕句》

銅官:銅官山,在今銅陵市,盛產銅及其它有色金屬礦藏。銅官山礦歷史悠久,唐以前就開采,唐時在此設置「銅官冶」、「銅官場」,銅官山由此而得名。

45.興平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鄭畋《馬嵬坡》

馬嵬(wéi )坡:即馬嵬驛,因晉代名將馬嵬曾在此築城而得名,在今陝西興平市西,為楊貴妃縊死的地方。

⑤ 中國名勝古跡的作

作文嗎》?
馬鞍山採石磯 李白漫遊江南時,寫下了許多歌詠山水的名篇,廬山、天台山、九華山 瑰奇明秀的風光因他的詩筆而格外生色。他特別喜愛牛渚磯,即今安徽馬鞍 山市西南的採石磯,這里遙對天門山,長江到此,水流被兩山峭壁夾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橫江詞》、《望天門山》等詩篇寫的就是這里的景色。 採石磯上現有太白樓,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樓上有畫著太白漫遊採石磯的 屏風太白游蹤圖,以及黃楊木雕的李白像。採石磯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塊突出 的石台,傳說李白醉酒,從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傳他在 這里捉月溺死後,衣冠落在江中,漁民撈起,建成衣冠冢。其實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家的,葬在安徽當 塗縣龍山東麓。因他生前喜歡龍山對面的青山,後來他的好友范倫的兒子范 傳正到這里當觀察使,找到李白的兩個孫女,知他遺願葬在青山,便將墓遷 到青山西麓,並親自在墓前立碑,撰寫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華州來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營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個月,作詩 247 首。按前人的考證,杜甫草堂 大約在浣花溪西,萬里橋南,西郊碧雞坊石筍街外,北望可見西嶺,大約占 地一畝。附近只有八九戶江村人家,環境非常幽靜。杜甫在這里過了一段較 為平靜而舒暢的生活,寫了不少描寫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詩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寫於這一時期。杜甫原來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詞人韋庄等人在舊址重建茅屋,北宋元豐年間在這里建祠堂,後經歷代擴 建,奠定了現在的規模。一共有大廨(xiè 謝)、詩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廳堂。工部祠東側竹林深處,有清代果親王所寫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圓頂茅草亭,十分簡朴。工部祠的建築將紀念祠堂與園林藝術融為一體, 里邊翠竹、紅梅、杜鵑、秋桂應時開放,荷池水檻、曲橋溪流、花徑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龍門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乾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築湖堤,竣工後還寫了一篇《錢 塘湖石記》,將管理湖水的辦法刻在石上,留給後來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寫下了個少歌詠西湖的著名詩篇,這些作品與他興修水利的功績同樣 不朽。現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條白堤,從孤山通向斷橋,就是白居易當初最愛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後人為了紀念他,改稱白堤,但並不是白居易所修 築的那條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陽,與龍門香山如滿和尚結為香火社,經 常來往。他穿著白衣,拄著鳩杖,自稱香山居士,還用自己的家財開鑿了龍 門八節石灘。75 歲去世,遺囑不歸故鄉,葬在香山如滿法師的舍利塔旁。現 在洛陽龍門東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陽時任太子少傅,所以這樣稱呼。 唐詩深受歷代人民喜愛,不少古跡就因為一首唐詩而揚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過於武昌的黃鶴樓和蘇州的寒山寺。 黃鶴樓 在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關於這座樓的來歷, 有不少神話。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有一個姓辛的人在此賣酒,特別照顧常來喝 酒的一個道士,不收他的酒錢。道士在離開這里之前,用桔皮在牆上畫了一 只黃鶴,說:「酒客來,拍拍手,鶴就會下來飛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後,道士重來,用笛聲召喚黃鶴下壁,跨鶴飛去。辛氏便建了這座樓。盛唐 詩人崔顥來此,題了一首著名的《黃鶴樓》詩說:「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 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 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登樓憑眺,本想 吟詩,看見崔顥的題詩,覺得難以超過,便嘆息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顥題詩在上頭。」從此黃鶴樓更加聲名大震,歷代屢次重建,愈修愈美,勝 似仙宮樓閣。清光緒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毀。現已在舊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從天台山國清寺 來此住持,把原來建於梁天監年間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院 屢建屢毀,現存建築是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統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寶年間詩人張繼寫了一首著名 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描寫夜泊姑蘇城外楓橋,面對江中月色,點點漁火, 聲聲烏啼,令人難以入寐的情景,這時半夜裡從寒山寺傳來的鍾聲,更觸動 了客子的愁思。詩境優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鍾聲,為這寂靜而蕭疏 的秋夜平添了無限雋永的韻味。從此以後詩韻鍾聲,千古流傳。近年來,每 當除夕午夜,常有許多日本客人專到這里來聽鍾。 唐代散文是我國散文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中唐古文 運動,創造了適宜於說理敘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 繼他們之後,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為中古散文的 典範。紀念韓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為重要的名勝。 韓文公祠 韓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詩人。曾兩次被貶到嶺南(今廣東)。第一次因 上書唐德宗,請求寬免農民的賦稅,被貶到廣東陽山任縣令。他在陽山能體 察民情,斷案公正,深受百姓愛戴。陽山城北的牧民山後來因此而改名為賢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韓愈常和青年士子來此游息吟詩,所以名 為游息洞。洞前有線刻的韓愈畫像碑。洞口崖壁布滿歷代詩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叢,中有一塊巨石,上刻「千巗表」三個大字,是韓愈手跡,旁邊 還有韓愈署名的銘語:「萬石叢中,巍然獨尊,與歲寒君,相契無言。」意 思是說這塊岩石在萬石叢中的尊雄之狀,可稱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歲寒的松柏一樣,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韓愈還曾從陽山上溯 連州,為貶到那裡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記,命名為「燕喜亭」。現燕喜 亭仍在廣東連縣城東,前傍海陽湖,後靠中峰山,周圍景色清雅。 韓愈第二次被貶是因為上表諫阻唐憲宗把佛骨迎進宮內。這次貶到潮 州,僅八個月。潮州韓文公祠建於北宋咸平年間,以後歷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東的筆架山麓,面臨韓江。前後共兩進院落。內有 40 多塊石刻碑記, 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所撰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這是蘇軾散文中膾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 三軍之帥」這四句話概括了韓愈一生的品格和德業,以及他的學說和文章在 中國思想史及文學史上的地位,准確精闢,極有氣勢。潮州韓文公祠也因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唐順宗永貞年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團,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貞改革七個月就失敗了,他被貶到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10 年後調回京師,隨即又調為柳州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裡,根據當地民俗設立教令和禁令,設法解決當地窮人用子女當抵押借錢 的問題,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還指點了不少考進士的文人,對當地 的開化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去世以後,韓愈為他寫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誌銘》。穆宗長慶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為紀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羅池廟。韓愈又為之撰寫《柳州羅池廟碑》,碑後附詩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羅池廟改名為柳侯祠。現存建築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圍已辟為柳侯公園。祠前的「柑香亭」,傳說是柳宗 元講學、會客、種柑的地面。祠內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韓愈所撰羅池廟 碑,因羅池廟詩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黃」而得名。碑文是蘇軾的手跡,所以 稱為「韓詩蘇書柳事碑」。另有「龍城石刻」,傳說是柳宗元的手跡。祠堂 附近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築,周圍青松翠柏,庄嚴肅穆。 唐代佛教盛行,龍門、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藝術的結晶。此外,著 名的遺跡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樂山大佛 在四川樂山市東凌雲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處。相傳 唐代僧人海通因為看到山前江水奔騰,時常翻船,便倡議鑿山為佛,以鎮水 妖。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後由川西節度使韋皋於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後歷時 90 年。大佛頭與山齊,雙手撫膝,足 踏大江,據說通高 71 米,頭高 14.7 米,肩寬 28 米,眼長 3.3 米,耳長七米。 耳朵中間可並立二人,頭頂可置圓桌,腳背上可圍坐百餘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後通身彩繪, 原來建有 13 層樓閣,名叫大像閣,明末毀於戰火。1986 年 2 月,武漢測繪 科技大學和四川測繪研究所的專家曾對大佛作過精確的測量,得出的數據 是:大佛從頭到腳高 58.7 米,頭上發髻共有 1200 個。於是產生了樂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說法。但文物界認為樂山大佛的身高應包括現已不復存在的蓮花 寶座在內。有趣的是,專家們還測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頭頂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這就是說,如果蓮花寶座存在,它的基底應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皇陵位於臨潼區驪山鎮東5公里處。經探測,陵有內城和外城,內城為方形,周長2525米; 外城為長方形,周長6294米;陵高76米,為覆斗形,底邊為485×515米,巍然矗立。從陵冢向東1.5公里處是兵馬俑坑。兵馬俑坑坐西向東,共三個,呈"品"字形。一號坑在南,最大,深5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排成38路隊伍,有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6000多個,拖戰車的陶馬俑24匹,駟乘戰車6乘。武士俑身高1.8米,神采各異,栩栩如生,身著短衣或鎧甲,腿扎行膝,姿態不一,都威武矯健。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端北側,面積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騎兵、距車、步卒、射手混編而成,有兵馬俑1000餘件,還配有實戰的武器。三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東西長17.6米,南北寬71.4米,面積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內有戰車一乘,衛士俑68個,似為軍旅中的統帥機構,也配備大批武器。3個俑坑分別組成陣勢龐大的步、弩、車、騎4個兵種的隊伍。兵馬俑坑是研究秦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及科技的實物資料庫。

⑥ 中國古代的文人多磨難~舉幾個失意詩人例子,再介紹一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塗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⑦ 童麗的資料

我也很喜歡童麗
至於她的資料,我不清楚,不過你可以去網路的貼吧和網路看看,尤其是貼吧,在那裡能知道許多關於她的事情的

如果你想聽童麗的歌,建議你去一聽網
鏈接:http://www.1ting.com/singer/4e/singer_2696.html
我就是在那裡聽她的歌的,那裡音質不錯

⑧ 描寫城市的古詩

1、《望海潮·東南形勝》

宋代: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2、《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3、《水調歌頭·定王台》

宋代: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雲歌吹,屈指幾經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雲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4、《聲聲慢》

宋代:曹組

重檐飛峻,麗采橫空,繁華壯觀都城。雲母屏開八面,人在青冥。憑闌瑞煙深處,望皇居、遙識蓬瀛。回環閣道,五花相鬥,壓盡旗亭。 

歌酒長春不夜,金翠照羅綺,笑語盈盈。陸海人山輻輳,萬國歡聲。登臨四時總好,況花朝、月白風清。豐年樂,歲熙熙、且醉太平。

5、《曲江春望》

唐代:劉禹錫

鳳城煙雨歇,萬象含佳氣。酒後人倒狂,花時天似醉。 
三春車馬客,一代繁華地。何事獨傷懷,少年曾得意。

⑨ 能幫我解釋一下詩的意思么

這是李白的《三五七言詩》
木葉黃,花漸褪。
流水與山靜。黛影隨心碎。
車與江水相低昂,寂寂蟲吟人不寐。

燈影殘,珠簾垂。
弱水自向東,相思漸成灰。
五糧酒好醉難歡,依稀夢影還相隨。

風一縷,愁一縷。
樹靜棲野鷺,水冷隱河魚。
未有江楓映漁火,但聞村笛斷腸曲。

小苑靜,漏斷催。
月殘樹影亂,岸遠水聲微。
秋風吹盡花濺淚,且待冬心聽雪醉。

天欲曉,思未了。
秋風瘦花影,流水亂岸草。
相逢未肯輕言笑,卻嘆青絲與花少。

《全唐詩》和《李白全集》中357言只有上半闋: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全篇3言、5言、7言相接,故題。詩中暗懷落葉尚能聚散,寒鴉可以飛棲,而人生何日相見的感嘆。後半闋據傳為宋人假借太白名所做。
明面上看是一首寫思婦盼良人歸來的心情,我感覺應該是李白對自己當時的環境的一種感懷,風清,月明可以看作是詩人期盼一種政治環境,但是詩詞賞析皆應結合時勢,清楚的知道當時詩人的環境和心情,我們才能知道此詩的真正含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塗縣(安徽馬鞍山)令的李陽冰家。

這是我找到的李白的簡介,兩相結合。我不知道這首詩是不是安史之亂後的作品,如果是,那麼可以理解為李白想要舒展自己政治抱負的一種心情寫照。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胡思亂想,把它作為一種對愛人執著的期盼與守候彷彿更美好愜意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江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