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

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

發布時間:2022-07-03 10:03:18

① 什麼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何做到,有何意義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現代政府追求的目標。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西方發達國家為克服自由資本主義的弊端,強化政府對公共經濟領域的壟斷地位,推動公用事業等重要行業的國有化,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基本實現了公共服務均等化或均質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世界各國政府積極探索國有公共企業私有化、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制等改革舉措。百餘年來,各國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推動政治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亞洲地區現代化的進程起步時間不一,各國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差別較大。二戰以後,先期實現體制變革和經濟騰飛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經驗,通過在公共財政、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公用事業等方面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但是,大多數亞洲國家,由於治理理念、政治體制、社會環境、經濟基礎、人口規模以及連年戰亂等因素,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不強,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不高。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共管理改革運動席捲全球,亞洲國家中,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認真總結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深化公共服務制度安和公共服務方式的變革;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較低的國家,主動借鑒發達國家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和經驗,努力探尋適合本國特點的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途徑和策略。在探索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中,亞洲國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也積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經驗。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努力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著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一,堅持不懈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始終堅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的基本理念,始終堅持通過改革促進發展的基本路徑。通過改革,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收入連續大幅度提高,為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了堅實的財力基礎。
第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要求政府將維護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以人為本」和「統籌兼顧」,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國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正義意味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公共服務具有再分配的功能,需要通過均等化的制度設計,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勾畫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的宏偉藍圖。
第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通過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改善經濟調節、嚴格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職能轉變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務重點;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責,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避免職能交叉重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立了體制基礎。
第五,中國政府在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做了有價值的實踐探索。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確定了「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針。主要做法是通過改革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調整稅

②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與經濟社會版發展水平相權適應的、能夠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人們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的均等。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務,如就業服務、社會救助、養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業性服務,如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科學技術、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礎性服務,如公共設施、生態維護、環境保護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務,如社會治安、生產安全、消費安全、國防安全等。這些基本公共服務做好了,才能使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③ 什麼是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為六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流動人口健康專檔案,為轄區居住6個月屬以上的流動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健康檔案,及時掌握流動人口的健康狀況;
二是開展流動人口健康教育,提高流動人口健康素養,引導流動人口更好地接受服務;
三是加強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為轄區內居住滿3個月的0-6歲流動兒童建立預防接種檔案,對入托入學流動兒童嚴格查驗預防接種證;
四是落實流動人口傳染病防控措施,對建築工地、商貿市場、生產加工企業等流動人口密集地區,加強傳染病監測工作,及時處置傳染病疫情,切實落實流動人口艾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的免費救治政策;
五是加強流動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為流動孕產婦和兒童建立保健管理檔案;
六是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使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獲得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宣傳倡導、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獎勵優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

④ 什麼是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是指鎮街道(社區)計生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掌握准確的流動人口信息,為流動人口做好衛生計生宣傳、生育證件辦理、服務項目通告等工作,並對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需求進行分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撐。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根據計生機構提供的流動人口服務對象信息,從保障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和流動人口最迫切需要的服務項目入手,突出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轄區內持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建立健康檔案並提供便捷的衛生公共服務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為流動適齡兒童及時建卡並開展預防接種,負責向計生機構反饋服務對象的服務項目、內容、結果等相關信息,使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信息內容更為全面,質量不斷提升。

(4)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擴展閱讀

流動人口衛生和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內容

一、建立健全流動人口健康檔案。為在轄區居住6個月以上的流動人口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掌握流動人口的健康狀況。

二、加強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為轄區內居住滿3個月的0-6歲流動兒童建立預防接種檔案,為流動適齡兒童及時建卡、接種。根據傳染病防控需要,開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補充免疫、群體性接種和應急接種工作。

三、加強流動孕產婦和兒童保健管理。為在轄區居住6個月以上的流動孕產婦、兒童建立保健管理檔案。強化育齡婦女孕情監測、葉酸補服、圍產期保健、孕產婦早孕建卡、孕期保健、高危篩查、住院分娩和產後訪視等工作。

完善0-6歲流動兒童家庭訪視、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嬰幼兒健康管理、學齡前兒童管理及健康問題處理等兒童保健服務。

四、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開展計劃生育法規政策宣傳倡導、技術服務、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獎勵優待等服務項目,重點落實國家規定的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為流動育齡人口提供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科普宣傳、免費發放避孕葯具及健康指導服務。

⑤ 環境監管體系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地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能夠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人們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的均等。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務,如就業服務、社會救助、養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業性服務,如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科學技術、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礎性服務,如公共設施、生態維護、環境保護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務,如社會治安、生產安全、消費安全、國防安全等。這些基本公共服務做好了,才能使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所謂基本公共服務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根據一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為維持本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基本的社會正義和凝聚力,保護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社會條件。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內容: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是廣大城鄉居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務,是建立社會安全網、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成為現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

⑥ 基本公共服務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12年7月出台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從實踐操作層面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務國家基本標准,明確了四個主要目標:供給有效擴大、發展較為均衡、服務方便可及、群眾比較滿意,最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擴大有效供給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提。從經濟上來看,這既包括擴大供給,需要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總量和比例),又包括有效供 給,需要優化和調整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目標在於政府最大化地實現代表性、回應性和責任的價值。隨著社會的轉 型和發展,政府通過各項制度或者公共政策更大程度地實現其代表性和責任,回應多元利益主體日益增加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需要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來完善 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准體系,不斷健全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從管理視角來看,擴大有效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是從管理社會向社會管理轉變的基本措施和重要途徑,從 整體上看,社會管理的焦點在於擴大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這一結果上。為獲得預期效果,在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面可以妥善運用各種市場競爭機制,可以通過政 府、市場、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通過多種途徑來提供,即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實現提供主體與提供方式多元化。為了實現有效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政府既應 該強調民眾需求導向的觀念,又應該扮演「掌舵者」而非「劃槳者」的角色,還應該關注服務對象民眾的回應即社會滿意度。
發展較為均衡是基 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務發展包括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優化,最直接的因素是公共服務需方與供方的匹配。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的實質在於政府兌 現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權利的承諾,通過深化改革,建立與完善教育、住房、就業、衛生醫療等領域內的制度建設,通過具有普遍可接受或可容忍的基本公共 服務結果和機會均等來限制社會的不平等。從宏觀層面來看,發展較為均衡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合理布局人、財、物等各種資源,各地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基本公 共服務的供給在總量和結構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達到相對的均衡。從中觀層面來看,發展較為均衡是指要基本實現城鄉間、地區間在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 業、衛生醫療、養老服務等各種公共資源配置的均衡,尤其要實現各縣域內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從微觀層面來看,發展較為均衡包括服務領域內資源配置的均 衡、服務結果的均衡以及服務評價的均衡,尤其要明顯地提高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公正平等分配能力以及服務評價能力,以解決公眾的住房 難、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使全體社會成員都有均等地享有住房、教育、醫療、勞動的權利與機會。
服務方便可及是基本公共服務均 等化的具體方向。隨著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探討從理論上升到實踐層面,它的可獲得性和方便性是國家基本標准得以落實的重要衡量因素。首先,要健全服務網路。目 前,低收入和貧困群體有較高的基本公共服務需要,但服務網路延伸得不夠長,對基本公共服務利用率比較低,導致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與方便性相對不足,又由 於他們的支付能力有限,尤其在災難性事件出現以後,容易因病致貧或者因災致貧。因此,實現國家基本標准有賴於全面建立以基層為重點的服務網路。其次,要提 高針對特定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的設施標准化水平,使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者能方便地獲得相應的服務。比如,提高教育機構、培訓機構設施的標准化設施是受教育 者、勞動者獲得便捷的教育、信息、培訓服務的基礎。再如,要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最後,要保障城鄉居民就近獲得服務。基本公共服務 國家標準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通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規劃一體化與服務制度銜接、加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力度等方式,逐漸消除在二元社會結構中基本公共服 務獲取的差異性,使城鄉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可及性和方便性。

⑦ 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內容主要包括

把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容,在總體上應注意兩點:一是范圍要適中——不能過寬或過窄;二是標准要適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基於此,我國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應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在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就業是民生之本。人民群眾能不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務,首先要看就業服務。我國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解決就業問題要確立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機制。從政府角度來說,應把「促進就業」擺在公共服務的突出位置,強化促進就業的職能,保證就業服務的均等化。比如,以城市為中心逐步建立就業的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做好公益性、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就業培訓和信息服務;建立縣、鄉兩級就業公共服務網路;建立面向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基本民生性服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社會保障。構建嚴密而可靠的社會保障安全網,需要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婦女生育保險以及農村的社會保險,同時積極發展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目前,這項工作的難點在於城市與農村的社會保障差距較大。應在繼續推進城市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同時,著力加快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步伐,以盡快建立並完善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並逐步實現城市和鄉村全覆蓋。
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一是義務教育。從國情出發,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鎖定在對義務教育的保障上,即普及和鞏固城鄉義務教育。只要是適齡兒童,不論在城鎮還是在鄉村,不論在東部還是在中西部,都有權利享受九年義務教育。為此,一方面應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障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另一方面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從體制上為義務教育均等化提供保障。二是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具有公益性質,應列入均等化的范圍。應強化政府責任,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三是公共文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在提供精神文化產品方面,要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區分開來。文化事業有公益性,可以均等化,像公共圖書館、農村文化室等,屬於政府應該提供的基本文化事業服務。而文化產業則是市場性的,主要靠市場調節。目前,公共文化的數量和質量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之間存在著不足和脫節現象。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公共文化事業,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公益基礎性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公益性基礎設施可分拆出兩個環節,即「基礎建設」環節和「執行運營」環節。對基礎建設環節,即不以營利為目標而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目標的帶福利性的環節,政府應全力予以投資並加強管理,如農村飲水工程、農村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當然,政府對基礎建設不可能全部包攬,可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政策。至於市場性的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等,可按市場方式運作。為全體公民提供良好的環境,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等,也是在「公益基礎性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的內容。國家已經把環境保護作為約束性指標來考核各級政府的績效。
在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國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務」方面實現均等化。安全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利益的大事,政府有責任提供安全方面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包括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對於這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平等地享受。

⑧ 如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法:
第一,堅持不懈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始終堅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的基本理念,始終堅持通過改革促進發展的基本路徑。通過改革,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收入連續大幅度提高,為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了堅實的財力基礎。
第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要求政府將維護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以人為本」和「統籌兼顧」,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國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正義意味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公共服務具有再分配的功能,需要通過均等化的制度設計,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勾畫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的宏偉藍圖。
第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通過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改善經濟調節、嚴格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職能轉變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務重點;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責,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避免職能交叉重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立了體制基礎。

⑨ 以什麼為重點推進戶籍改革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國家財力分配要實行「三個傾斜」
財政與基本公共服務密切相關,解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財力分配的政策安排。為此,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國家財政要從宏觀全局和戰略高度考慮,著力調整財力分配結構,實行「三個傾斜」政策。
(1)國家財政資金要向民生領域傾斜。民生涉及的面很寬,現階段最重要的民生包括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這實際就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公共服務。加強民生領域的資金分配,這是公共財政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解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根據市場經濟要求和我國現實情況,未來我國財政支出結構應進行調整,基本方向是有保有壓,增量調整要與存量調整同時推進。一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解決機制膨脹、財政供養人口過多、財政負擔沉重的狀況,使行政經費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同時要繼續採取措施,大力減少「三公」消費支出。二是完善財政投資政策。三是集中財力加大民生投入,特別是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力度。
(2)國家財政的民生投入真正向農村傾斜。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長效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准、加強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和質量等作為投入重點。需強調的是,教師資源本身不僅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而且還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水平」和「程度」。因此,應將教師保障放在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具體建議是,要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改善教師待遇,加快推進和完善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完善津貼補貼標准;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優化隊伍結構和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推進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完善代償機制,鼓勵高校畢業

⑩ 聚焦《「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八大亮點

為人民服務,加油!

病有所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規劃亮點】繼續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重大疾病和突發急性傳染病聯防聯控,提高對傳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監測、預防和控制能力。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施生育登記服務。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

【解讀】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負責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一項制度安排,是政府「花錢買防病」,即以財政投入解決我國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困有所幫:「兜底」困難群體

【規劃亮點】推進城鄉低保統籌發展,健全低保對象認定辦法,建立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農村低保標准逐步達到國家扶貧標准。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好睏境兒童保障工作,統籌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全面推進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

【解讀】民政部規劃財務司負責人:各級民政部門要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等領域推動基本社會服務發展,努力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住有所居:擴大公租房保障范圍

【規劃亮點】轉變公租房保障方式,實行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並舉,推進公租房貨幣化。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符合當地城鎮居民公租房准入條件的,應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依法收回的閑置土地、具備凈地出讓條件的儲備土地和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應優先保證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土地出讓收益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比例不低於10%。

【解讀】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人:公租房在有效改善當地城鎮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的同時,要督促各地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文體有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檔升級」

【規劃亮點】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採用地面無線、直播衛星和有線網路等方式,推動數字廣播電視基本實現全覆蓋、戶戶通。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加快推進實體書店或各類圖書代銷代購網點覆蓋全國所有鄉鎮。支持足球場地設施、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解讀】文化部公共文化司負責人:當前,我國處於社會轉型加速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導致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落差。實現城市和農村文化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是城鄉一體化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要求。

殘有所助:加快建立殘疾人基本福利制度

【規劃亮點】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對獲得最低生活保障後仍有困難的重度殘疾人採取必要措施給予生活保障。積極推進為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青少年提供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實施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貧困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等重點康復項目,建設康復大學。加強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的規范與推廣。加快推進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

【解讀】中國殘聯研究室負責人:目前我國仍有相當數量的農村貧困殘疾人、近200萬城鎮殘疾人生活還十分困難,城鄉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較大,要以殘疾人兩項補貼為核心加快建立殘疾人基本福利制度。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