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有哪些建議
一、基本葯物制度實施帶來新的問題和建議。基層醫生、群眾用葯習慣與基葯品種和規格之間不適應。在我縣基層醫療機構現在按要求使用505種基本葯物,由於省里招標是一規一品,且有的葯物配送不到位,難以充分保障葯品供應,一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時會出現短期葯品缺乏現象,反映比較大。工作建議:一是加大基層臨床醫生的基葯使用培訓力度,逐步建立適應基本葯物制度的用葯習慣。開展基本葯物規范化使用監督檢查,促進基本葯物合理使用,改變臨床用葯習慣。同時加大對群眾基葯宣傳,使群眾充分認識基本葯品,接受基本葯物。二是加強對基葯實施的監管,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定期進行基葯盤點、公示,查處醫療處方。對各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葯物的情況進行嚴格督查,發現違規行為的,除退還多收、亂收費用,沒收所采購的葯品外,並處以多收部分或采購金額的3—5倍罰款,第二次再違紀的,可以取消其從事公共衛生服務和實施基本葯物制度、新農合門診報賬資格,以便形成嚴管重罰的工作機制。三是企業加強配送環節的管理,建立配送企業誠信檔案,一旦出現基本葯物供應不全或不及時等問題,應視情節的嚴重程度,按基本葯物購銷合同的違約責任予以相應的制裁。四是適當增加基本葯物的品種規格和中標的葯品廠家。二、鄉鎮衛生院的績效工資制度存在問題及建議。一是績效管理考核機制不完善。對鄉鎮衛生院「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這一機制說明,政府部門能夠對鄉鎮衛生院的任務量和完成情況進行准確合理評價與核定。該考核機制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特點契合度高,與基本醫療服務契合度低,激勵明顯低效。二是缺乏鄉鎮衛生院的激勵機制。按《績效工資》規定,服務量完成多少,鄉鎮衛生院都能拿到績效工資總量的60%-70%,但又不能獲得高於績效工資總額之外的其他任何獎勵收入,這種托低限高的政策表明對鄉鎮衛生院的低度激勵,也將醫務人員高專業技術含量、高風險度等同於其它事業單位行業的水平。三是缺乏對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的激勵機制。盡管文件要求「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分配的激勵導向作用,內部績效工資的分配,應當向公共衛生服務和臨床一線傾斜。」但30-40%積效工資不足以拉開獎勵差距和調動業務骨乾的積極性。醫生沒有明確的經濟效益和工作任務,他們的工作壓力小了,工作熱情減了,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不願收治病人,導致某些疾病原來可以在當地衛生院就能醫治的,老百姓卻花的錢到上一級醫院求治,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這與原來促進病人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的政策發生了沖突,而基層衛生院服務水平和能力也有所減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工作建議:盡快建立和完善鄉鎮衛生院績效管理考核制度。要建立以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績效考核制度,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原則。同時要合理確定醫療任務,推行績效工資下保基本工資,上不封頂的機制。對臨床業務方面,要在保運轉的情況下,核定基本工資發放,對超額完成任務的,要超額發放績效工資。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面,要實行公衛發放資金與考核結果掛鉤,根據考核得分將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考核結果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經費補助分別按核定標准補助+獎勵經費、核定標准補助、核定標准補助×90%和核定標准補助×80%進行發放。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存在問題及建議。一是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於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一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未完全到位,影響服務的有效開展。二是部分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重臨床、輕公衛的意識存在,造成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將公衛專款用於人員經費支出和公用經費支出的現象,造成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投入不足,影響工作的開展。工作建議:一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實施和設備,改善醫療條件,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公衛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公眾公共衛生服務評價體系,要把公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作為考核績效的標准,滿意度要讓服務對象來評價,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效率和品質,嚴防弄虛作假。三是加強督查與監管。每季度對各單位的公共衛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加強工作指導。同時,增加公衛資金使用政策的透明度,對公衛經費實行專款專用,嚴禁挪作它用。四、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一是鄉村醫生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鄉村醫生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雖取得資格,仍屬師從入伍,缺乏正規化的學習或培訓。雖然縣衛生局每年安排組織鄉村醫生進行業務培訓,但部分鄉村醫生積極性不高,不能很好的與實踐相結合。能主動到上級醫院進修的鄉村醫生就更少。同時,因為鄉村醫生布點已滿,進出機制不暢,加之鄉村醫生執業環境固定等因素的影響,這支隊伍基本上難以調整,新的進不來,老的退不出,更不願退出,導致鄉村醫生整體素質難以提高。二是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就我縣來說,目前仍有70%以上的村衛生室未達到標准要求,絕大多數均是鄉村醫生在自家或租用房屋開設村衛生室,有的房屋簡陋、三室分開落實不到位,醫療器械缺乏,難以達到基本醫療保健的要求。盡管中央財政逐年加大對農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目前我縣新建為標准村衛生室只有29家,僅為村衛生室的8%,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三是鄉村醫生管理難度較大。實施基本葯物制度後,雖然實行多措並舉,強化管理,但因線長面廣,管理實施存在不到位的現象。公共衛生基本服務項目在村級的落實也有一定差距,有些鄉村醫生工作有流於形式的現象,實際效果較差,對老百姓健康保障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四是補償機制難以調動鄉村醫生的積極性。目前鄉村醫生的補償標准偏低,補償法單一,難以體現多勞多得,臨床業務量大的,相反隱虧就大。工作建議:一是推進村衛生室項目建設。加大村衛生室項目的力度,對未給予項目建設的村衛生室給予支持,幫助改善村衛生室的條件,也避免村衛生室村私有的現象。同時,建議加大村衛生室中醫葯能力建設的扶持力度,推進村衛生室中醫葯服務能力。二是探索建立村衛生室醫療責任保險、醫療風險基金,降低鄉村醫生的執業風險,減輕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醫療風險負擔。探索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明確鄉村醫生參保標准。三是加大投入,提高補償標准。進一步落實鄉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政策,考慮縣財政困難,逐步提高國家、省、市等各級補助水平。同時,建議參照「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的激勵政策,鼓勵大專學歷以上、有執業助理醫師證的人員到村衛生室執業,提高鄉村醫生整體素質。四是將村衛生室納入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布置,統一安排考核,要求規范統一力度加大,增強鄉鎮衛生院對鄉醫的管理,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施財務統一管理。五、新農合住院病人流向不合理及建議。由於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缺乏激勵、住院用葯減少、避免手術風險和限制執業范圍等多方面原因,新農合病人無序流向省、市級醫院,使得本應「保基本」的新農合資金被「劫貧濟富」,一些「小病大治」的現象造成衛生資源浪費,也給新農合資金使用造成壓力。據統計,2007年,我縣新農合住院病人在省、市、縣、鄉的比例分別為2.37%、17.08%、49.54%、31.01%;次均費用分別為17200.00元、6343.00元、2281.00元、995.00元;總住院費用分別為577.95萬元、1534.60萬元、1600.00萬元、436.70萬元。2012年,我縣新農合住院病人在省、市、縣、鄉的比例分別為3.61%、18.13%、48.74%、29.53%;次均費用分別為11429.00元、6524.00元、2437.00元、935.00元;總住院費用分別為3060.85萬元、8786.00萬元、8824.1萬元、2051.5萬元。此外,分級醫療制度未形成,也造成病人流向不合理,影響新農合資金使用效率。工作建議:一是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政策對比宣傳力度,將各定點醫療機構的報銷政策、例均費用、補償比例公示到村一級,引導參合群眾合理選擇定點醫療機構。二是調整補償方案,實行雙向技術轉診,引導患者合理流向,以減少基金風險。三是加強對縣以上醫療機構的監管,控制醫療費用。(
⑵ 如何才能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一)加大項目宣傳力度。縣區和基層機構要在顯著位置張貼由省級及以上統一製作的宣傳壁報;凡是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開展的工作,一律要在宣傳材料顯著位置以醒目字體明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廣泛播放國家衛生計生委製作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益廣告;開展現場宣傳,實現轄區內社區和農村全覆蓋。
(三)充分發揮健康檔案載體作用提高使用率。各地要結合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設,盡快實現計劃免疫、婦幼衛生、精神衛生等現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聯通整合。
發揮健康檔案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狀況載體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完善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將每一次針對居民個體的服務及時錄入檔案;推動電子健康檔案與醫院、專業衛生機構、體檢中心等機構的疾病診療信息、健康體檢信息的聯通對接。
注重檔案的使用,將電子健康檔案與健康卡深度融合,通過網路平台、手機APP等,逐步將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發揮健康檔案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四)嚴格執行新版服務規范。各地要盡快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的要求開展工作,迅速將《規范》下達至縣區,確保從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人手一冊。對《規范》及時開展培訓,組建師資隊伍,改進培訓方式,注重培訓效果,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有關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銜接,做好工作部署。
(五)做好項目進展數據上報工作。要按照有關工作要求,做好信息系統培訓、信息系統試運行等工作,根據報表內容,按規定的報送周期和程序,及時准確上報,同時要加強用戶許可權管理,確保數據安全。數據上報情況將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的重要內容。
(六)確定補助水平完善資金支付方式。根據各地項目內容和任務以及工作重點,確定各項服務補助或購買服務支付標准,按照服務數量和質量撥付資金,不得簡單按照人口數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核定服務任務和補助標准、績效評價補助的基礎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縣級衛生計生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管理。
(七)嚴格開展項目考核。發揮考核導向作用,突出重點,加大居民感受較深的項目,如高血壓管理、健康檔案等權重。嚴禁對指標層層加碼,超出基層服務能力實際。免費提供避孕葯具項目和健康素養促進項目將一並納入中央對省級考核內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內部項目開展情況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個人收入掛鉤,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拓展資料: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14項內容。
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葯健康管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免費提供避孕葯具、健康素養促進。
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⑶ 如何轉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
一、規范考核制度,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的質和量
1、抓調研,尋求破解公共衛生工作瓶頸的辦法。
2、抓考核,調動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積極性。
3、抓培訓,提升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整體素質。
二、規范管理體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1、理順公共衛生管理體制。
2、創新公共衛生管理模式。
3、完善公共衛生督查制度。
三、規范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基層公共衛生人員的作用
1、調整鄉村公共衛生管理隊伍。鄉村公共衛生管理隊伍是公共衛生工作的網底,這支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公共衛生工作的質量的好壞。為此,根據年度和平時的考核情況,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與鄉(鎮)政府聯系,及時調整了工作不負責任和不到位的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和村公共衛生聯絡員,逐步消除了村級公共衛生聯絡員在崗不在位、在職不幹事的怪現象,做到每村有人幹事、能幹好事。
2、建立多種模式的社區責任醫生工作機制。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聘請有一定醫學知識的村衛生室醫生擔任社區責任醫生,並完善社區責任醫生工作機制。工作機制既有團隊服務形式,也有以社區責任醫生為主導的服務形式,做到社區衛生與公共衛生的有機結合,實行網格式管理。
3、健全社區責任醫生工作制度。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制訂了社區責任醫生工作制度,明確了社區責任醫生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社區責任醫生工作的主動性。由於工作任務具體、細化,獎懲措施明顯,社區責任醫生積極主動上門服務,深入開展慢病篩查,不斷提高發現率和規范管理率。
⑷ 基層如何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涉及每一位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在基層提高公共衛生意內識宣傳很重要容,同時提升基層人民的衛生修養,制定一些措施從幹部抓起,把公共衛生服務作為一項基層幹部指標來做,聯合衛生線條的單位深入社區,部門單位把衛生從根部進行衛生教育.
⑸ 如何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201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總結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啟動以來,我單位依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進一步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現將2010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工作總結如下: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和要求制定各項工作考核制度、獎罰制度,提高了項目實施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心、積極性,為以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主要工作成績
一、加強領導,成立機構,制定方案。
根據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實際我們成立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小組,領導組成員做了具體分工。根據我鎮實際制定了我鎮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及項目運行計劃並能規范化運行。
二、健全制度,嚴格培訓,規范行為。
為了規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衛生部在總結各地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版)》。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內容對全鄉鎮48個村衛生所(室)的鄉村醫生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學習,培訓採取老師講課和現場模擬填表的方式,通過培訓,使所有村醫都基本掌握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各項內容,為在我鎮順利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更好地為廣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九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康運行。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居民健康建檔是基礎,我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在自願的基礎上,通過上門隨訪服務等形式,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通過兩天的現場觀摩來看,健康檔案內容詳實、填寫較規范。截止2010年12月底已經為11643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檔,占轄區服務人口的48.1%。並按要求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2、健康教育
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我單位通過進村,為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並定期更新內容,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截止2010年12月底,設置健康教育專欄23塊,版面更新4次,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12次,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2次。通過進行健康指導和干預,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群眾的不良衛生習慣,真正做到疾病從預防開始。
3、 預防接種
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並協助調查處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預防接種工作的重點任務。為了做好此項工作,我們配備了《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規定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鏈管理制度並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對預防接種的人員(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進行了預防接種專業培訓。截至目前,兒童建接種卡165人,卡介苗接種165人,乙肝疫苗第一針接種165人,脊灰疫苗第一次接種165人,甲肝疫苗接種210人,麻風疫苗接種176人。通過接種使個體產生自動或被動免疫力,保護個體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發病。起到消除或消滅所針對的傳染病的目的。
4、傳染病防治
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病人進行治療管理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傳染病報告和處理服務的主要內容,截止2010年12月底,乙類傳染病例報告4例,丙類傳染病例報告19例,及時報告傳染病人23例,配合專業機構治療管理結核病人15例。為傳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兒童保健
為了很好的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截止2010年12月底,0-36個月兒童建冊648冊,0-36個月兒童規范隨訪648人。
6、孕產婦保健
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規定,每年至少為孕產婦免費開展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對孕婦進行一般的體格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後恢復情況並對產後常見問題進行指導。截止2010年12月底,已為懷孕12周之前孕婦建冊222人,隨訪管理孕婦222人,產後訪視222人。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居民健康建檔的一開始,我們就將老年人作為了重點人群來健康管理。截止2010年12月底,各項目實施單位已為轄區內65歲以上2421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占轄區服務人口的33.5%,通過健康知識宣傳65歲以上老年人都能自願接受體格檢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並對他們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葯、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截止2010年12月低,已登記管理高血壓患者1695人,占轄區服務人口的35.9%,登記管理糖尿病患者270人,占轄區服務人口的35.8%。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對轄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截止2010年12月低,實際管理精神病人303人在市精神衛生中心指導下對60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隨訪和健康指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要切實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及時分析匯總上報項目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發展。
2、加強業務指導,完善考核制度。根據工作要求做好對轄區村衛生所醫生的業務指導工作,提高檔案資料的質量.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健康意識。一結合實際,採取經常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目的是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減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現象,促使廣大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二是以健康教育為手段,真心服務百姓為目的,特別是村衛生所工作人員通過健康教育和醫生上門隨訪服務,向老百姓提供一些有用的醫療衛生知識,促進溝通,讓老百姓明白國家為全縣居民健立健康檔案、讓育齡婦女免費服用葉酸片預防神經管畸形、為孕產婦和3歲以下兒童免費體檢、為農村孕產婦分娩進行補助等等。這些都是國家為居民免費提供的服務。努力促使全鎮居民都能知道自己能享受到那些國家免費提供的醫療服務,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自覺的接受公共衛生服務。
⑹ 如何開展公共衛生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五項重點內容之一,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繫到億萬人民健康,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各地要不斷提高對農村地區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意見》的總體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階段性目標,實行精細化目標管理。要根據各地不同地理特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牽頭部門要統籌安排,做好相關協調工作,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轄區全面、規范地實施。各項指標業務主管部門要按職責分工認真履行職責,保證落實。
二、規范實施服務項目
各地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版)》(以下簡稱《規范》)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要求,根據各項目不同特點和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對難點項目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要根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其責任分工,加強機構間協作,切實落實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健康檔案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要保質保量、按時規范地完成2010年農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20%的要求。各地要制訂健康檔案管理的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措施,促進健康檔案的有效使用和科學管理。有條件的地區要逐步推進電子信息化進程,將健康檔案、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農合即時結報等功能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對於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兒童健康管理等傳統服務項目,要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與《規范》要求實行對接。對於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新增服務項目,要組織力量重點突破。鄉鎮衛生院要選派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參與項目的實施,發揮臨床技術支撐作用。對於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各縣(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以及鄉鎮政府、村委會的配合,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發揮各部門的優勢。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加強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的指導,共同做好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
三、落實配套經費,加強經費監管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和財政部門的協調,按照《意見》中健全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的要求,盡快落實項目配套經費,使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國家要求的15元的標准。
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應當採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預撥經費原則上不低於70%),將經費先行撥付至衛生機構,保證其有錢做事;其餘部分可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撥付,體現獎優罰劣原則,並保證全部經費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鄉、村兩級衛生機構承擔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數量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在鄉、村兩級的分配比例(詳見附件)。要充分發揮村級衛生機構網底的作用,對其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落實補助經費。
各地要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研究制訂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並加強對基層經費運行情況的監管,不得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用於葯品零差率銷售補助或變相補助等支出,確保專款專用。
四、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和指導
各地要結合中央補助地方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按照《規范》的要求,組織開展好2010年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培訓,切實提高鄉、村兩級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技能。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也要高度重視,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成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家技術指導組,負責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業務指導、技術咨詢。針對農村地區缺乏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情況,省級和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統籌協調轄區內精神衛生專業力量,加強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相關知識的培訓。鄉鎮衛生院可組建由公衛醫師、臨床醫師等組成的服務團隊,包村包戶,全面做好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覆蓋。
五、加強輿論宣傳引導
各地要加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宣傳發動工作,為實施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可通過廣播、電視、發放宣傳材料、張貼標語口號、製作板報牆報等多種形式,使農村居民了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理解項目的意義並積極參與,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開展。通過宣傳教育,增強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和人員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六、強化監督檢查與績效考核
各地要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認真做好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工作。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對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檢查考核,每年進行1-2次,考核內容包括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社會效果等,考核結果作為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發放的依據。縣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機構指導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情況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一並考核。省級和市(地)級衛生行政部門每年對縣級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對項目實施較好的縣(市)可給予表彰和獎勵。我部將適時組織開展對各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的督查
⑺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衛結合資料有哪些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衛結合資料有:
為保證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保障轄區居民疾病診治、未病先防的就診需求和健康權益,中心衛生院積極探索「醫衛結合」服務新模式,將同屬基層醫院工作范疇的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機結合,以臨床醫師(住院護理配合)為主、公衛醫師為輔,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一是在日常診療服務活動中,根據工作項目進行科與科相結合;即:兒保與計免工作相結合;公衛醫師與精神疾病康復指導站相結合;婦保與婦產科相結合;健康扶貧工作辦公室與健康教育、集中隨訪相結合;隨訪辦與轄區居民滿意度、知曉率相結合。臨床醫師為前來就診的首診患者服務,負責落實患者的檢查、診斷、治療和轉診等各項工作;並做好門診日誌登記及填寫接診記錄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公衛知識宣教等;同時登錄本地公共衛生系統,首先查詢服務對象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並根據查詢結果,對服務對象進行分類處置。保障轄區常見病、多發病、慢病患者的健康資料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准確性,形成信息化(大數據化)管理。
二是每日由公共衛生科收集資料並更新其電子檔案,使每一位患者健康信息,達到准確無誤。公衛服務工作人員根據人群基礎信息的分類(婦幼老、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及普通人群),健全並完善轄區服務人群基礎信息資料庫。對於重點人群主動提供相應的公共衛生服務,並領導其服務團隊對其進行追蹤和管理。對未建立健康檔案的,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首先採集個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並建立健康檔案,再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將相關體檢結果錄入到居民健康檔案
。
三是做好基本醫療服務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讓其在日常工作中熟練掌握人群分類信息採集和更新工作。通過醫療服務人員適時對民眾就診信息的更新,可極大地降低公衛服務人員「上門」服務的工作量,及醫院「上門」服務所帶來的成本支出。
四是分季度對基本醫療服務過程中採集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對於季度內未到醫院體檢、就診的患者,由公共衛生科組織團隊實施上門服務,對「遺漏」人群健康信息進行更新。
五是成立常態化健康體檢站。以公衛醫師為主導,由村衛生室醫生組織轄區居民來院接受健康體檢,讓轄區居民不論什麼時間,都能進行健康體檢並及時錄入電腦,同時達到健康檔案的更新;對於集中進行健康體檢遺漏的目標人群,由公衛醫師、村級衛生室人員通知,到衛生院健康體檢站補充體檢,增加健康體檢率;保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內涵和質量。
六是加強對醫衛結合工作的領導,完善「醫衛結合」管理制度和考評細則,細化「醫衛」分工,明確各自職責。同時健全考核體系,實施工作任務的量化分解,讓服務「雙量」(數量、質量)與「醫衛」人員績效掛鉤,避免「大鍋飯」現象產生的同時,充分調動「醫衛」人員的積極性。
工作開展過程中,結合既往經驗,認真學習,積極創新,大膽實驗;梳理工作開展後的困難以及存在的問題,制定和完善工作順利開展的機制,總結經驗,揚長避短,逐漸改變既往醫療和公衛兩條腿走路的觀念。在基本醫療中穿插公共衛生服務,通過基本公共衛生下村服務宣傳衛生院特色診療業務,為醫院吸引患者前來就診。逐步推行和全面落實醫、衛、護、患一體化工作機制,並為下一步形成「醫養結合」的工作形式,探索出可行之路並奠定堅實基礎。
⑻ 如何開展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基層組織、服務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⑼ 關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樓主,對於西安市未央區我沒有資料,只有給你這個範文參考吧
深化西崗區衛生服務工作
為進一步促進我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緩解和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當前衛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區政協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由區政協文法委與區政府衛生局組成調研小組,就我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的問題開展了為期三個多月的專題調研活動。調研組深入有關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走訪,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我區公共衛生硬體建設和使用情況開展了專題視察,分別召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衛生服務管理部門和事業單位負責人座談會,並到重慶、成都等地的友好城區進行學習考察,廣泛收集了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在摸底調查中,我們重點就我區衛生資源、人口結構、參保情況、慢病人數、醫患比例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初步摸清了與我區衛生服務服務工作有關的一些基本情況。
1、衛生服務資源基本情況。截至今年一季度,轄區共有醫院18家,按所有制劃分,公有制醫院13家,占總編制床位數的94.3%;非公有制醫院5家,占總編制床位數的5.7%。按隸屬情況劃分,省屬1家,市屬3家,區屬1家,部隊所屬2家,企事業單位所屬6家,個體所屬5家。除醫院外,轄區有婦幼保健所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公有制4家,社會聯辦7家。此外,轄區另有門診部、診所139家,全部為非公有制醫療機構。配置相對密集的醫療機構使我區的千人口床位數和醫生數保持了較高水平。現我區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和執業醫師數分別為12.9和5.97,兩項指標都高於市內其他城區和全市4.46、2.48的整體水平,也大大超過了《遼寧省貫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所提出的「原則上城市應控制在每千人口病床6.5張、醫師3.0名」的標准。
2、居民群眾享受醫保情況。參保情況是衡量居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標。西崗區現有戶籍人口33.6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7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0.8%。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36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63.4%;參加商業醫療保險4.9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4.6%;自費醫療7.4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2%。低保人員0.84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63萬人,占低保總數的75%;未參加醫保0.18萬人,占低保總數的21.5%。外來常住人口1.9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18萬人,占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5%;未參加醫保1.72萬人,占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0.5%。患九種常見慢性病的2.8萬人,其中參加醫保2.29萬人,佔81.4%;未參加醫保0.52萬人,佔18.6%。
3、社區衛生服務開展情況。社區衛生服務是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緩解和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這方面,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有關部門創新思路、狠抓落實,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努力構建「服務網路」體系。根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置、方便居民」的原則,對我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撤並改造和布局調整,規劃建設了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各街道設立了衛生防治站,為社區衛生服務服務提供了資源保障。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各自服務半徑內基本實現了「十分鍾內方便就醫」的目標。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張,家庭健康檔案7.8萬份。去年家庭病床使用為861人次,門診及巡診服務量33.6萬人次,占轄區醫療門診總量的14%。現各社區平均日就診量已達83.6人次。二是不斷加大「規范化」管理力度。加強內涵建設,健全管理機制,實行了一體化和標准化管理。嚴格依法監督,實施量化管理,促使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法行醫、規范執業。強化質量管理,提高服務效能,通過多種手段和形式促進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著力抓好「引進、培訓、管理」三個環節,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從業人員343人,平均每萬人擁有3.6個醫生、4個護士。三是深入開展「衛生進社區」活動。在積極改善就診服務的同時,加大宣傳引導和走出家門、深入社區,為群眾送健康、送服務的力度,開展了以健康干預、疾病預防、婦幼保健、醫療康復、紅十字服務進社區和送醫送葯、醫療回訪、危病護理、臨終關懷、家庭病床、健康普查、康復指導、免疫接種、產後訪視、溫暖救助進家庭為主要內容的「五進社區,十進家庭」活動,使居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社區衛生服務帶來的便利。四是不斷完善「優惠服務」措施。以降低群眾就醫成本為目標,推出「四項減免」措施。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目標,推出「十項承諾」措施。以減免低保人員醫療支出為目標,推出「十項優惠」措施。同時,推行「一狀一證一卡」,對低保戶、傷殘戶、邊緣戶、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實行「醫療救助」服務,使居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五是不斷強化「健康管理」措施。堅持「教育在先,防病在前」的原則,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用,積極加強對轄區居民的健康教育與管理。建立轄區居民健康檔案,為開展健康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宣講,在社區、公共場所開展健康知識和疾病防治知識講座,提高了轄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二、存在問題
我區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響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影響居民群眾看病、治病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存在。轄區醫療資源配置雖然相對飽和,常見病、多發病就診相對比較便利,但一些大醫院專家診、住院就診等方面還存在號位子、排長隊的現象,一些疑難病的診治難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仍困擾著轄區群眾。為緩解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市、區政府雖對一些困難群眾實行了醫療救助措施,但受宏觀體制、醫療保險發展緩慢等因素的影響,群眾看病貴,尤其是一些未參加醫保的慢性病患者、城市邊緣人群看不起病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另外,我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嚴峻,60歲以上老年人佔20.9%,高於大連市15.6%的平均水平,客觀上導致轄區慢性病率較高、醫療支出數額較大,加劇了我區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二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由於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習慣和流程還未形成,社區服務機構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機制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發展。我區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民營為主,隨著醫療保險政策放開、慢病管理放開、集體個體醫療機構准入放開、葯品價格放開,其原享受的政策優勢逐步弱化,生存壓力逐年增大。出於生存壓力與逐利本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益服務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以葯養醫」情況十分突出,應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未完全到位。三是人才隊伍建設還有不足。衛生系統事業人員年齡偏高、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現象比較嚴重。完善的用人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影響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好的人才難引進,現有的人員難調出,影響了衛生系統隊伍的整體活力。由於社區衛生服務人員來源渠道較窄,加之工作強度較高、待遇相對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員不穩,影響服務質量和水平。四是政策投入機制不完善。雖然我區已經實施了按每萬人每年4萬元的公共服務補助政策,但是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需求相比投入仍顯不足,影響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的發揮。
三、思路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目標,借鑒友好城區經驗和做法,並綜合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就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服務發展等方面,提出以下思路和對策。
1、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水平。一是應注意整合轄區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充分總結「非典」期間公共衛生服務尤其是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經驗,加強同市級預防保健機構的配合,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依託轄區市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集中的優勢,進一步加大轄區衛生資源整合力度,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區域聯動」的良好局面,為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供資源支持。二是應充分提高區屬公共衛生資源使用效率。近年來,我區加大公共衛生硬體建設投入力度,對區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等設施進行了改建或改造。為此,應堅持建、管、用並重的原則,確保好的硬體產生好的效果。同時,可採取內部共享、有償外租等做法,提高新配置設備使用率,防止資源閑置和浪費,充分發揮這些資源設施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有作用。三是應充分挖掘和調動事業單位活力。加強工作指導,細化工作職責,搞好工作考核,引導和促使衛生系統各事業單位立足各自職能,搞好分工協作,承擔起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探索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根據事業單位改革原則,按照精幹、效能的要求,加大人事用工管理制度改革,採取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等辦法,激發事業單位內部活力,建立起有利於調動工作積極性的用人機制。嚴格績效考核,將考核成績與收入掛鉤,採取考核不合格人員待崗培訓或調離崗位等做法,為引進人才騰出位置,逐步解決人員有序進出等問題,為公共衛生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2、進一步深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一是應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利於社區衛生發展的配套政策。我區應學習借鑒重慶等地的做法,認真落實大連市關於社區衛生補助相關規定,足額安排補助經費,逐步建立科學的政策補償機制,減輕社區衛生機構生存壓力,使其有餘力兼顧好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二是應著力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機構與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制度。繼續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宣傳,提升群眾認可度與信任度,努力引導群眾形成小病在社區就醫的習慣,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好在全區綜合衛生保障中的基礎作用。加強引導和協調,促進社區衛生機構與轄區大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雙向轉診合作關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錯位服務、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機制和「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鑒於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力量相對薄弱的實際,可協調引導社區衛生機構與大醫院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和交流制度,安排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到大醫院培訓進修,也可安排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到社區衛生機構實習,促進我區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應繼續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范管理。繼續加大軟硬體建設和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優化就醫環境、就醫流程,努力創造便捷化、親情化的衛生服務。在落實服務規范、鞏固現有服務成果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方式,採取社區巡診、跟蹤服務等形式,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培育特色,構築優勢,扶持發展一批以中醫、康復等為服務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強競爭優勢,提升效益水平。搞好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促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圍繞社區衛生機構六項功能,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標責任制管理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標,尤其把群眾滿意率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將公共服務職能完成情況與政府投入結合起來。建立考核獎勵制度,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考核獎勵經費,根據考核結果,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調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推動其由偏重逐利型向公益與營利並重型轉變。
3、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一是應關註解決重點人群的看病問題。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為重點,深入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二是應繼續開展惠民醫療服務。繼續落實好我區現有的「四項減免」、「十項承諾」、「十項優惠」等醫療救濟和補助政策,並在市政府出台的城市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辦法的基礎上,根據我區權力所及和財力允許的范圍,加大對特殊群體醫療救助力度,以低保戶、城市邊緣人群、未參加醫保的慢性病患者為救助對象,採取門診醫療補助、就診減免部分費用、一次性救濟等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優先向重點人群傾斜的醫療救助長效機制,緩解這部分人看病貴或看不起病的問題。三是應探索推行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做法。鑒於葯價在群眾醫療支出中佔有很大部分的實際,我區應探索加強對葯品的統一監管與調控。可考慮協調轄區醫療機構結成葯品采購同盟,盡可能地壓低葯品進價,為居民群眾提供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