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行政許可的自由裁量權

工商局行政許可的自由裁量權

發布時間:2022-07-01 22:52:45

A. 營業執照被工商局吊銷後應如何處理

1、發出吊銷公告之後,你還可以到當地的工商部門進行注銷營業登記,如果被吊銷,那回么你在六個月之內答不能再開店。
2、辦理注銷不會被罰款,但是要補交管理費。
3、在吊銷登記之前不可以馬上在原登記地址辦理任何登記(包括公司),只有在吊銷了營業登記之後才可以重新在原地址申請登記注冊。同時,你原來核準的店鋪名稱在兩年之內不可以再使用

B. 被工商局罰款,已經下來了處罰決定通知書,接下去該怎麼辦才能挽回

超出核復准登記的經營范圍,違制反了《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第五款: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違法經營行為。

的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予以查處。對於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法事實是肯定存在的,處罰也是得當的,就看程序是否合法了

C. 經營許可證被吊銷了,怎麼拿回來

一般可以到當地的這種工商部門可以進行處理,一般是可以。應該是非常方便處理這樣的問題。

D. 依法依規管理方面薄弱

依法依規運行是指依法依規主體為實現特定目的而運用和行使依法依規的過程。腐敗的本質是公共依法依規的濫用、依法依規行為的失范;規范依法依規的核心是防止依法依規的腐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黨內的腐敗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的根治。如何更加有效地預防腐敗仍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試就如何從規范依法依規運行入手來更加有效地防腐這一問題上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現行依法依規運行的主要弊端

從近年來爆發出來的一些腐敗案件情況看,我國現行的依法依規運行機制中還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行權績效低下。現行的黨政部門職權設置重疊交叉現象比較普遍,損耗了大量的行政資源和政府的效能,形成消極腐敗。目前,各部門「三定」規定(即定職能、定機構和定編制)不夠科學,受利益驅動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條塊分割,有的又存在職能交叉,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並且浪費巨大。比如,食品安全問題,按照職能分工,涉及農辦、農業局、經貿局、食品與葯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技術監督局等八、九個部門,有利益的大家爭著管,沒利益的不願管,相互扯皮。

二是依法依規過大濫用。表現在,有的部門的人權、事權、財權都過於集中,這種依法依規運行模式,容易打亂機關正常的運轉程序,造成濫用依法依規、決策失誤、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不良現象。有的違背集體領導的原則,大權獨攬,搞「唯我獨尊」,把自己凌駕於組織之上,置黨的組織原則和決策程序規定於腦後,聽不得不同意見,對敢於提反對意見的人打擊報復,以至走向反面,陷入腐敗的泥坑。

三是依法依規幅度過寬。表現在,同樣的行為,可能遭遇不同的處理結果,有的甚至在處理之後還可以討價還價。比如,文化與出版部門,對違反《音像製品出版條例》中有關非法出版物相關規定的,罰款是1-5萬元。在具體的執行中伸縮性很大,自由裁量權過大。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四是行權程序無章。體現在,依法依規運行缺乏清晰、嚴密、具體的規范程序。目前各級組織行使決策、執行、監督權過程中,普遍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規定,習慣於以部門文件形式來約束和監督依法依規運行,剛性規定少,容易出現隨意性,而造成錯誤決策、執行腐敗等。

五是行權失職瀆職。有的黨員幹部不正確履行職權,對直接管轄范圍內發生的明令禁止的事,甚至違法違紀行為不制止、不查處,造成管轄范圍發生惡性、重大案件。如一些地方沒有抓好國家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的檢查落實,工作不負責任,對生產、經營中的安全隱患沒有及時檢查消除,以致發生安全事故,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依法依規運行不規范,導致公眾社會信念的淡薄和社會道德的下降,對政策法規公正性和權威性構成直接挑戰,使行使公共依法依規的主體失信於民,使正義、誠信、平等等社會秩序被打破,進而危及社會穩定。

二、產生依法依規運行弊端的主要根源

探究依法依規運行弊端,既要從歷史脈絡,又要從現實社會環境;既要從內因,又要從外因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1、從歷史脈絡和現實的社會環境探究,根源在於封建社會遺毒的滲透和轉軌期市場經濟的不成熟機制

其一,封建社會積淀的遺毒還不同程度滲透著人們的思想。我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種種封建思想遺毒還難以從人們的思想深處徹底予以消除。比如,「官本位」等級觀念在人們的思想深處就紮下了深刻的烙印。表現在現實政治社會生活中,人們習慣於強調以上下等級為基礎的社會秩序,習慣於上級對下級指令式的領導方式。這種封建特權思想的存在,在主觀意識上為「依法依規濫用」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間」,易於誘發依法依規主體對正常的監督也存在抵觸情緒,導致依法依規運行出現「空監」和「失控」現象。

其二,轉軌期市場經濟的不成熟導致管理、制度和體制上的漏洞。依法依規運行不規范與市場經濟體制制度的不成熟、不穩定緊密相聯,新的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制約腐敗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特別是政府職能的轉變滯後於改革的進程,受利益驅使行政依法依規便容易向市場領域滲透,進而產生「依法依規濫用」、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此外,轉型和放權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的各種失控、失范和無序,使某些依法依規主體可以利用轉軌中的管理、制度和體制漏洞進行「依法依規濫用」活動。例如當前在經濟領域查處的一些大案要案,多數是由於生產要素市場的不完善,造成在批地、批貸、批工程、批項目等依法依規運行方面存在體制機制上的空檔和漏洞而為「依法依規濫用」提供了可能。

2、從制約和監督體系的角度上探究,根源在於制度(含相關的政策法規)建設缺乏剛性以及監督的缺失

其一,現有制度還沒有形成覆蓋到位的監督體系。從目前情況看,尚未完成形成一套從依法依規運行、依法依規制約到依法依規保障的制度體系,已有的制度大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系統性、權威性、可操作性和嚴謹性。突出表現為「三多三少」,即原則性的多,可操作性的少;「管事」的多,程序性的少;懲戒性的多,預警性的少。由於制度體系本身對依法依規運行的監督存在「局部缺失」,這就為依法依規運作提供了「濫用」空間。

其二,制度執行存在「截留」和走樣的現象。一是由於對執行主體缺少相關的保障措施,執行主體對制度的執行存在後顧之憂,如害怕打擊報復,導致「虛功實做,流於形式」,造成制度無法落到實處。二是由於制度缺乏剛性,社會環境仍存在人情關系網、依法依規關系網、家庭關系網和金錢關系網等,對依法依規的規范運行造成了干擾,使得「關系」、「人情」大於「法」的現象成為公開的秘密。三是從執行主體主觀思想上看,有些同志認為監督的制度不少,但是「依法依規濫用」、以權謀私現象還是層出不窮,因此消極地存在「制度無用論」的思想,導致沒有真正憑制度去管人、管事。

其三,「無法」、「難以」、「無力」監督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依法依規需要監督,但監督更需要依法依規」。監督的實質和目的是對依法依規運行進行制約,但實際情況是,對於依法依規主體而言,往往上級「無法」做到及時監督,同級「難以」實施有效監督,下級根本「無力」進行監督。一是在監督思路上,過多地強調自律自控,對他律互控重視不夠。相信依法依規主體在依法依規運行中能夠自我約束,自查自糾,從而忽視他律互控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依法依規運行的「真空地帶」。二是從監督主、客體看,由於依法依規主體在本系統行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監督又缺乏明確、具體、有力的保障,監督功能難以正常發揮,使依法依規的運行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制約。一些依法依規主體依法依規意識很強,總認為監督「礙事」,存在以言代制、以權壓制、有規不依、有章不循現象。

3、從行政行為的透明性探究,根源在於制約依法依規運行的一些要素「陽光操作」不夠

其一,依法依規行使中的「依法依規」界定模糊不清。在規范依法依規運行過程中,「陽光運作」正在逐步推行,但更多的是針對「事」,而對「依法依規」的行使更多的只是作些原則性的規定,並沒有量化的界定,對行政依法依規的運行時間、運行條件、運行信息反饋、操作規程缺乏剛性約束。這就為以權謀私提供了可乘之機,使一些違規行為隱藏在「合法」外衣下,結果是「程序走了,不正之風也搞了」,造成「程序空轉」。

其二,依法依規行使中的信息公開存在公式化和形式化現象。在實踐中對公開不全面、不及時、不真實,避實就虛等情況還沒有作出相應規定,沒有明確責任追究的具體事項和操作辦法。一些看起來似乎是「陽光交易」的信息,實際上是無效信息,使得透明公開成為一種公式化和形式化的東西,難以從根本上遏制「暗箱操作」和依法依規濫用。

4、從懲治的手段探究,根源在於懲處的綜合效應不夠明顯

其一,懲處手段的威懾力還未夠到讓人不敢不想腐敗之效果。懲處是手段,目的是教育、挽救、防範,旨在讓依法依規主體不敢腐敗、不想腐敗。但是,能夠達到此種效應的懲處機制還很不完善。比如「礦難」,有很多政策、制度和嚴格的管理措施,但是礦難仍然發生,「官煤勾結」、腐敗現象仍然存在。這就從一個側面說明懲處手段還沒有威懾到使人「不敢腐敗」、「不想腐敗」之功效。

其二,通過懲處查找源頭防腐的措施辦法不多。查辦案件,不僅僅是懲處腐敗、挽回經濟損失,發揮威懾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查處,找出從源頭上加以防範的措施和辦法。但在懲處違紀違法案件中,往往就案辦案、單純辦案,沒有充分發揮懲處在預防「依法依規濫用」中的作用,沒有做到把查辦案件與教育補課、專項補糾、管理補漏結合起來,使得「依法依規濫用」現象周而復始、屢禁不止。

三、規范依法依規運行的幾點對策思考

依法依規運行的規范,要按照「公共依法依規取得有據、配置科學、行使依法、運行公開、監督到位」的步驟和要求扎實推進,才能有效保證依法依規在規范的健康軌道上運行。

1、強化依法依規觀教育,樹牢正確的用權理念。樹立正確的依法依規觀是保證依法依規正確行使的基本前提,也是預防腐敗的思想基礎。一要把依法依規觀教育作為培訓黨員幹部的必修課。培訓要有針對性,講究實效性,要結合實際,因材施教。比如,龍岩市結合蘇區這個優勢,充分挖掘閩西紅土地廉政勤政文化資源,深化領導幹部對依法依規本質的認識,破除「官本位」和「特權」意識,增強依法依規的責任意識,依法用權的意識。二要做好預警提醒教育。要把廉政教育和提醒貫穿到從進入公務員隊伍到選拔任用、交流轉崗、在任履職等各個環節。比如在提醒預警方面,龍岩市開展任前廉政談話,對新任市直單位和縣(市、區)各套班子的主要領導幹部,由市委主要領導進行任前集體廉政談話,並頒發《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今年初,由市委主要領導對35名市直機關新任「一把手」進行了集體廉政談話;開展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情況巡查工作,了解掌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情況,進一步增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教育和保護幹部,促進領導幹部健康成長;開展領導幹部談心,對輕微違紀現象進行提醒,做到常「拉袖子」、常「吹廉風」。三要開展示範和警示教育。利用身邊先進典型,開展示範教育;利用區域內外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用反面教材幫助黨員幹部做到警鍾常鳴,增強依法依規行使的自律意識,提高抵禦腐蝕的能力。

2、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科學設置依法依規。要打破因依法依規過分集中而導致的依法依規擴張和濫用,必須從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入手,科學配置依法依規,從源頭上規范依法依規運行,鏟除依法依規腐敗的土壤和條件。一要轉變政府職能。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網上審批,實現電子監察系統的網路對接和互聯互通,提高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的整體水平。二要實行依法依規分解。抓住「清權確權、職權分解、流程再造」等環節,進行事權分解,合理劃分部門之間、各部門內設機構之間的職責許可權,實行決策、執行、監督適度分離,保證依法依規鏈上每一個環節的廉潔高效。三要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完善招標、采購等制度,降低政府行政運作成本,並逐步加大運用市場機制提供社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比重,減少因依法依規介入而產生的腐敗問題。四要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建立了統一的行政自由裁量基準,明確行政裁量權行使的具體標准,壓縮依法依規自由裁量空間,防止「濫用依法依規」和以權謀私。

3、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促進依法依規規范運行。公共依法依規的行使,既要符合法規和制度關於實施機關、條件、幅度、方式等實體性規定,又要符合關於步驟、形式、時間和順序等程序性規定。要做到法律制度沒有授予的依法依規,一概無權行使;法律制度規定的職責,必須積極履行。一要加快法規制度建設步伐,力求有法可依。通過法規制度明確界定依法依規主體的依法依規和職責,規定每個幹部在所分管工作范圍內有什麼樣的依法依規,做到依法依規行使過程中的有章可循。二要抓緊法規制度的「立、改、廢」工作,堵塞漏洞。對那些不切實際難以執行的,過於籠統抽象給執法人員留下過多自由裁量空間的,要及時予以廢除或修訂;加快對有關廉政制度的立法工作,著重加快公職人員個人收入申報、財產申報、收入饋贈登記、公務消費的立法工作。三要狠抓法規制度的落實。加大對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力度,及時發現和解決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絕不能搞「情有可原」、「下不為例」,維護法規制度的執行力。

4、實行陽光操作,公開依法依規運行。依法依規運行公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依法依規「暗箱操作」與市場經濟的宗旨背道而馳,必須根治。一要落實辦事公開相關制度。深化政務公開,貫徹落實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推行電子政務,加快政務公開進程,凡是不涉及黨和國家機密的用權行為,都要公開,讓依法依規的運行過程處於眾目睽睽之下,推進依法依規的公開透明運行。二要擴大公開的范圍。公開的內容要翔實、具體,從產生到結果,每個程序和關鍵環節都要公開,重點是政務公開,市、縣、鄉、村的公開面要達到100%,防止「陽光運作」下的「暗箱操作」和正常程序下的「依法依規腐敗」。三要創新公開的形式。除以公開欄和職工代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為主要載體外,要重點創新聽證會、數字廠務、數字院務等公開載體,督促落實建立政務信息閱覽室,完善政務公開信息網站。四要提升公開效果。通過點題公開、依申請公開和「迴音壁」等形式,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增強依法依規運行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形成遏制依法依規腐敗的公眾力量。

5、加強依法依規監督,形成嚴密的依法依規運行監控機制。加強依法依規監督,就要「以依法依規制約依法依規」,才能有效地防止依法依規濫用。一要對依法依規運行進行全程監督。加強事前監督,重點對制度設計進行監督,把好制度的「出口」關。加強事中監督,及時糾正行政決策、行政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防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以權謀私、濫用依法依規等問題的出現。加強事後監督,重點對違反制度行為的查處。通過查處違紀違法行為,督促有關部門糾偏查錯、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二要強化對依法依規主體的監督。落實《黨內監督條例》、《黨員依法依規保障條例》,做到依法依規行使到哪裡、監督就延伸到哪裡,既防範於未然,又及時發現、糾正和懲處違紀違法行為。三要強化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要在現行體制下,積極探索監督的有效性。比如,龍岩市為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工作,開展了處級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情況巡查工作,促進了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廉潔、勤政、務實、高效。四要強化監督的懲戒功能。對無視法紀,屢屢濫用依法依規的依法依規主體,必須加大懲處力度,提高不規范用權的政治成本和經濟成本,使不規范用權成為高風險、高代價的行為。

E. 高分懸賞:行政案例分析

錢真多啊!嘿
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案例1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
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點屠宰場,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屠宰許可證等證照齊全。1997年國務院發布《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該市政府根據其中確認並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的規定發出通告,確定只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據此,市工商局將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營業執照吊銷,衛生局也將衛生許可證吊銷。乙、丙、丁三家屠宰場對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稱通告屬於抽象行政行為,需遵守執行。三家屠宰場遂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

(1)市政府的通告屬於何種類型的行政行為?理由是什麼?

(2)誰是此案的被告?理由何在?

(3)此案乙、丙、丁是否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理由是什麼?

(4)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屬於何種性質的行為,工商局、衛生局能否據此吊銷乙、丙的執照許可證?

(1)市政府的通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本案中市政府發布的通告,明確確定只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而該市原僅有甲、乙、丙、丁四家定點屠宰場,這就意味著剝奪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屠宰資格。可見,該通告是針對定點屠宰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侵害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公平競爭權,屬於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

(2)市政府、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均可成為本案的被告。

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第(一)項可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對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訴訟,由於市政府的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且直接侵犯了乙、丙、丁的利益,故乙、丙、丁均可依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以市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依《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第(一)項規定,乙、丙、丁可以市工商局、市衛生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3)乙、丙、丁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理由如上題所述。

(4)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是行政許可行為,具體而言是屬於資格許可行為,即賦予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資格的許可。既然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的行為是資格許可行為,未獲得該牌的企業就不得從事生豬屠宰的經營活動,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就有權據此吊銷其執照與許可證。但本案中,由於市政府的行為違法,所以,工商局、衛生局就不得據此吊銷乙、丙、丁的執照與許可證。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法規的授權,針對特定的人或事作出具體處理決定,並對其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針對特定對象即特定的事和特定的人作出的行為,這點是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的重要區別所在。而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和發布的具有普遍適用的行為規則的行為,它一般不針對特定對象,而是規定在何種情況和條件下,行政機關和被管理一方的行為規則和權利義務關系,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我國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條例是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對象的,所以現實生活中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案例2 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合法性的原則
李某系從事飲食業的個體工商戶,出售自製的蛋糕,李某蛋糕未經有關部門進行檢驗。這一行為被某工商所查獲。根據《個體飲食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對此類違法行為,應予以警告、沒收違禁區食品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營業執照。在工商所查獲前李某出售蛋糕共獲利590元。根據上述有關規定,工商所沒收了李某尚未出售的蛋糕,沒收其違法所得590元,並且工商所認為李某曾因傷害罪而被判刑3年,一年前剛出獄,因此要重罰,又處以李某1500元的罰款。

[問題]

工商所對李某的違法行為進行的行政處罰是否合法適當?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工商所的行政處罰行為是合法的,但不合理,違背了行政合理性的原則。主要表現在對李某的罰款行為上。本案中,根據法定的罰款幅度的規定,工商所對李某處以1500元的罰款屬於法定的幅度內,其行為沒有超越法律,不與法律相抵觸,是合法的。但工商所在法定幅度內的自由裁量權行使的不恰當,對李某進行1500元的罰款,除以其違法事實情節等為依據外,於一種不正當的考慮而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違背了行政合理性原則的要求,屬不合理的行為。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貫穿於行政法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和實施的根本原理和基本准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的兩大基本原則。合法性原則是指行政權力的設定,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能與法律相抵觸。具體內容包括:行政職權基於法律的授予而存在,行政職權依法律行使,行政授權、行政委託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旨。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決定的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即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合理性原則的具體要求是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行政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理性。

案例3 行政主體資格
某市人民政府計劃對本市各個農貿市場環境衛生進行整頓,決定先由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組織制訂一份關於整頓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的規范性文件。政策研究室經對各方面進行調查,徵求有關工商、衛生行政職能部門的意見後,最後起草的文件經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批准,以本研究室的名義向全市進行公布,並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要貫徹落實。

[問題]

該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是否正確?為什麼?

該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不能對外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是市人民政府的內部機構,雖然同屬行政機關系統,但它只是機關內部的協調、辦事管理機構,它不能對外獨立行使權力,也不能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後果的法律責任。本案中的規范性文件,應以市人民政府的名義對外公布,才能產生法律效力。

根據行政主體的理論,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能夠成為行政主體的組織,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1)必須享有行政權力。

(2)以自己的名義運用行政權力,進行行政管理活動。

(3)能夠獨立地承擔自己行為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及受委託組織。

行政立法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並不是所有的行政機關都有立法權。我國的中央立法機關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地方立法機關是一定層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即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

F.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危害有哪些什麼叫行政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危害如下:

1、「同案不同罰」,「合法不合理」。

2、「關系案」、「情感案」、「態度案」屢屢發生。

3、「討價還價」,失去了執法的嚴肅性。

4、謀取私利,嚴重破壞了執法環境。

5、主動「權力尋租」,直接導致違紀違法的職務犯罪。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基於法律、法規及行政的目的和精神,針對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自由選擇而作出的公正而合理的行政決定的權力。

細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以使其在合法性的基礎上,更具有合理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僅是行政執法實踐的迫切需要,也是行政相對人久己盼望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6)工商局行政許可的自由裁量權擴展閱讀:

自由裁量權具體表現

一、行政處罰

即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時,可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自由選擇,包括在處罰種類幅度的自由選擇和處罰種類的自由選擇。

二、行為方式

即行政機關選擇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時,自由裁量作為與不作為。

三、時限方面

如《行政處罰法》第42條第2項「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7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只要符合「聽證的7日前」,具體哪一天通知,行政機關可自行決定。這說明行政機關在何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上有自由選擇的餘地。

四、事實性質認定

即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行為性質或者被管理事項的性質的認定有自由裁量的權力。

無、情節輕重認定

如中國的行政法律、法規不少都有「情節較輕的」、「情節較重的」「情節嚴重的」這樣的詞語,在沒有規定認定情節輕重的法定條件時,行政機關對情節輕重的認定就有自由裁量權。

G. 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被吊銷的處理問題

吊銷營業執照,只導致公司失去營業資格,卻不影響公司的法人資格。《行政許可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公司登記機關有權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權,公司登記機關即使作出吊銷公司營業執照的處罰決定,也未必不可以經由法定程序作出變更或撤銷行政處罰的決定。企業法人主體資格的消滅,必然要經過行政權才能消滅,但消滅的最終方法是"注銷"而不是"吊銷".當這個程序依法經過清算,進行注銷登記並經公告後,企業的法人資格才歸於消滅。如果工商部門是按照法律規定,法定程序吊銷的,那麼就不能恢復;如果認為工商局吊銷營業執照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錯誤,可以申請復議或行政訴訟,具體行政行為如果撤銷,那營業執照就可以恢復。

H. 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的內容解讀

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珠海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此次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改革的內容非常豐富,本文摘取改革的主要內容並予以解讀。
一、明確商事登記、商事主體等基本概念。兩個特區商事登記立法均明確規定,商事登記,是指申請人向商事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由商事登記機關將商事主體的設立、變更或者注銷事項登記於商事登記簿予以公示的行為。商事主體,是指經依法登記,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珠海特區立法則進一步明確商事主體包括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企業分支機構等。
【解讀】現行國家層面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司法解釋中,都沒有關於商事主體或商事登記的概念,商事登記的定義體現了其「審批許可」向「核准登記」的轉變傾向,商事主體的定義則明確了「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經營活動」 來抽象概括商事主體的本質,這在我國商事登記立法中尚屬首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明確商事登記機關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申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解讀】長期以來,我國商事登記實行「折中審查」模式,即「形式審查為主。實質審查為輔」。但在登記實踐中,受現實條件制約,對實質審查的邊界難以把握,造成實質審查的自由裁量權較大,既增加了申請人負擔,同時在當前尚不完善的追責制度下,登記機關也承擔著權責不對等的執法風險問題。明確商事登記的形式審查原則,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率、減少登記申請人的成本,有利於登記機關在職權能力范圍內履行審查職責,也有利於樹立商事主體的自身信用意識,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和事後的監管。
三、明確商事登記的具體辦理時限。
深圳特區立法規定: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商事登記機關應當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一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材料,並說明要求。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商事登記機關應當受理,並自受理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予以登記並頒發營業執照。商事登記機關在三個工作日內不能完成登記的,經商事登記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個工作日。
珠海特區立法法規定: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商事登記機關應當當場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材料,並說明要求;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受理,並自受理之日起在一個工作日內予以登記;一個工作日內不能完成登記的,經商事登記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三個工作日。
深圳和珠海均明確商事登記機關辦理商事登記,不收取登記費用。
【解讀】通過立法進一步縮短辦照時限,使申請人辦事有了良好的心理預期,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具體表現,有利於營造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四、明確商事主體的經營范圍由章程、協議、申請書等確定。
商事登記機關應當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准制定經營范圍分類目錄,為申請者提供指引。改革後的營業執照不再記載企業的經營范圍,但社會可以通過商事主體公示信息予以查詢。
【解讀】長期以來,經營范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及企業登記機關。一方面,企業和登記機關均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來明確經營范圍;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交易活動愈加頻繁,新興行業和新型業態層出不窮,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不能滿足形勢發展要求,企業經營范圍的核定也就成為了一個難題。根據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商事登記立法,商事主體的經營范圍不再作為登記事項(改為備案事項),將確定經營范圍的權利交回給了企業,體現了商事登記從「審批許可」向「核准登記」的轉變,以及「有限政府」的轉變。通過經營范圍的改革,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引導商事主體自主經營、誠信經營,營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改革後的營業執照不再記載企業的經營范圍,但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政府信息公示平台查詢。
五、明確有限公司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度。申請人申請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登記時,商事登記機關登記其全體股東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申請人無需提交驗資證明文件。
【解讀】現行企業注冊資本制度設計,存在一些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如驗資手續繁瑣,期限過長,增加了企業設立的成本;現行規定允許股東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股權、債權等出資,但由於公司尚未成立,設立之初無法完成過戶轉讓手續,公司的首期出資實際僅限於貨幣出資,限制了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股權、債權等社會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貨幣出資比例等限制不盡符合公司經營的實際;一些驗資機構出於逐利目的,與投資人串通,以墊資的方式驗資,或出具虛假驗資報告等,滋生大量「兩虛一逃」(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違法行為。現行注冊資本制度設計預期與經濟快速發展實際存在一定差距,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實力,對企業乃至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也帶來了影響社會信用和市場經濟秩序的制度性問題。探索注冊資本登記認繳制度改革,有助於積極破解注冊資本存在的「玻璃門」等難題,降低企業進入市場成本,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疏導「兩虛一逃」等違法違規行為,為企業發展、社會信用建設提供新的動力。
六、明確住所(經營場所)的改革。深圳商事登記特區立法提出:商事主體設立分支機構的,分支機構經營場所與商事主體住所不一致且在特區內跨區的,商事主體應當辦理分支機構登記;分支機構經營場所和商事主體住所不一致但在特區內不跨區的,商事主體應當選擇辦理分支機構登記或者將分支機構經營場所信息登記於其隸屬的商事主體營業執照內。
珠海商事登記特區立法提出:商事主體的經營場所是其從事經營活動的營業場所,經營場所可以與住所不一致。經營場所和住所不一致的,可以辦理分支機構登記,也可以向商事登記機關申請備案。在珠海經濟特區的辦公區域內,經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出具住所使用證明的,同一地址可以作為多家商事主體的住所。
【解讀】住所和經營場所問題也是以往企業登記的難題。現行登記規定對於場所(住所、經營場所)的要求較為嚴格(按照國家工商總局以往規定,住所證明為:自有房產提交房屋產權證復印件;租賃房屋提交租賃協議復印件以及出租方的房屋產權證復印件。有關房屋未取得房屋產權證的,屬城鎮房屋的,提交房地產管理部門的證明或者竣工驗收證明、購房合同及房屋銷售許可證復印件;屬非城鎮房屋的,提交當地政府規定的相關證明),由此帶來場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增加了創業投資成本。一些經營者由於住所問題無法辦理工商登記,也帶來了無照經營等突出問題。深圳、珠海的商事改革進一步放寬了企業登記的場所條件,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方面的積極探索等,有助於解決當前場地登記面臨的實際問題,對於創業就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等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七、明確商事登記推行網上申報、受理、審查、發照和存檔。電子檔案、電子營業執照與紙質形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解讀】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在企業登記中已被廣泛使用,電子化已成為商事登記未來的發展趨勢。為了適應這種發展,廣東省一早就開始了網上登記注冊的探索。如2009年推行「網上登記注冊大廳」,網上預審通過後,申請人帶齊需提交的申請材料到登記機關注冊大廳提交申請並優先辦理。推行「網上申請、雙向快遞」登記服務,通過快遞方式使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工商登記。上述改革主要集中在網上預審,對全流程網上登記,基於國家法律法規對電子執照、行政許可中的電子簽名效力等規定的缺乏,則一直未有進展。此次深圳、珠海的商事登記特區立法均明確規定了電子執照、電子檔案的效力,從特區立法上對全流程登記注冊電子化予以了保障,有利於推進這項企業登記注冊方式的顛覆性變革和重要創新,或將引發行政許可網上申請和審批的新一輪改革熱潮。
八、明確改革企業監管方式。根據兩個特區商事登記立法,均規定實行商事主體年度報告制度和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其中,年度報告制度為:商事主體應當按照本規定向商事登記機關提交年度報告,無需進行年度檢驗。年度報告包括商事主體的登記事項、備案事項、注冊資本實繳情況、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經營異常名錄制度為:商事主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事登記機關將其從商事登記簿中移出,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並納入信用監管體系:(一)不按時提交年度報告的;(二)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的。商事登記機關在作出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決定之前,應當通過本規定第三十五條規定的信息平台告知商事主體作出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權利。對商事主體載入經營異常名錄負有個人責任的投資人、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信息納入信用監管體系。
【解讀】實際上,企業提交年報的改革取代了此前年審的做法,除名制度則完善了此前的吊銷營業執照制度。年報制度改革,一方面簡化了提交材料,如審計報告、財務報表等;一方面減少了辦事環節,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並且使得商事主體從被檢查變為自願提交報告,體現了商事主體自治的轉變。除名制度主要是改革企業退出,過去是逾期年審直接吊銷營業執照,現在改為年報逾期後除名,增加了信息公示環節,發揮信用懲戒作用,同時對企業確因疏忽等原因給予救濟幫助,進一步完善了商事主體退出機制。
九、明確商事登記機關和行政許可審批部門監管職責。
【解讀】通過特區立法進一步明確商事登記機關和行政許可審批部門之間的監管責任,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劃分監管責任,切實解決此前「重准入輕監管」而產生的各部門間職責不清、監管錯位缺位等問題,提升了部門的整體監管效能,有助於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步伐。
十、明確建設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兩個特區商事登記立法均提出,由市政府建立統一的商事主體登記及許可審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簡稱信息平台),用於發布商事登記、許可審批事項及其監管信息,實現信息互通。
【解讀】建設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是商事登記改革的重要支撐,有助於改革的順利推進,有利於加強社會監管和部門監管,也有利於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關於商事登記改革營業執照的具體問答
按照《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珠海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以下分別簡稱《若干規定》、《登記條例》),深圳市、珠海市在全面推進商事登記改革的同時,依照國家工商總局下發的《工商總局關於同意廣東省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改革方案的批復》(工商企字〔2013〕36號,以下簡稱《批復》),試行商事登記改革後的營業執照。這也是深圳、珠海商事登記改革試點的一大亮點,是商事登記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
一、深圳、珠海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改革的意義。
一是體現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原則和宗旨。營業執照樣式改革後,原則上只記載與商事主體資格相關的必要事項,不再記載商事主體的經營范圍、注冊資本(金)、實收資本等,體現了企業登記注冊從「審批許可」向「核准登記」的轉變,以及「有限政府」的轉變;也體現了改革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賦予商事主體更大信任的決心。
二是適應經濟形勢發展要求。據統計,目前使用的各類營業執照(登記證)達18種,種類繁多、記載事項設置不一、規格也不盡一致,且每類營業執照均對應特定的申請表格等,無論是對申請人還是企業登記機關,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也增加了辦事成本和行政成本。精簡營業執照種類,統一規范營業執照記載事項,是新形勢下營業執照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隨著營業執照記載事項的相應精簡,了解商事主體基本信息的渠道不再主要依賴營業執照,而是通過查詢商事主體公示信息的方式,符合現代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的趨勢。
三是有助於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社會監管和部門監管。營業執照作為商事主體的資格憑證,具有重要的對外宣示性功能,是商事登記改革的重要載體。改革後營業執照不再記載經營范圍和注冊資本等,有利於引導商事主體自主經營、誠信經營,營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同時,在營業執照上設置「重要提示」欄,有利於改革的平穩銜接,引導市場交易各方通過開放的信息平台查詢商事主體有關信息,強化社會監管和職能部門的監管。同時,改革體現了商事登記改革的理念,引導社會公眾正確理解商事登記的實質。
二、為什麼在深圳、珠海進行營業執照樣式的改革?
根據《若干規定》和《登記條例》,商事登記改革後,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與之前發生了較大變化。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規定,營業執照正本、副本樣式由國家工商總局統一制定。為積極穩妥推進我省商事登記改革,在充分徵求我省商事登記改革試點地區意見的基礎上,廣東省工商局向國家工商總局報送了《廣東省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改革方案》,提出依據特區立法先行在深圳、珠海市試行改革後的營業執照。2月20日,國家工商總局下發《批復》,原則同意廣東省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改革方案,在深圳市、珠海市試行改革後的營業執照。
三、改革後的營業執照是什麼樣的?
改革後的營業執照分為四大類:
一是《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適用於公司及非公司企業法人。記載:名稱、企業類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
二是《非法人企業營業執照》。適用於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外合作非法人企業。記載:名稱、企業類型、經營場所、投資人或執行事務合夥人(個人獨資企業或中外合作非法人企業為投資人,合夥企業為執行事務合夥人)、成立日期。
三是《分支機構營業執照》。適用於分公司及非公司企業法人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分支機構、合夥企業分支機構、外國(地區)企業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外國(地區)公司分公司。記載:名稱、企業類型、經營場所、負責人、成立日期。
四是《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適用於個體工商戶。記載:名稱、經營場所、經營者、成立日期。
改革後的營業執照均設置「重要提示」欄,顯示商事主體經營范圍、注冊資本、信息查詢(包括出資情況、營業期限、許可審批項目、年報及其他監管信息等事項的查詢)等重要提示內容。
改革後的營業執照樣式附後。
四、改革後的營業執照是怎麼個換發程序?
《若干規定》、《登記條例》均規定,自2013年3月1日起一年內,本地區的商事主體應向原登記機關申請換領商事主體營業執照。除主動申請外,商事主體在辦理各類變更登記業務及年檢時,可一並辦理新營業執照的換發。
五、為什麼保留3類營業執照、登記證樣式不變?
主要是從這些主體、組織類型的特殊性考慮,保留現有樣式不變。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包括分支機構)。因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這種主體較為特殊,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較大區別。二是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該機構此前一直核發的是《登記證》,且不從事經營活動,僅從事聯絡業務。三是企業集團,企業集團是一種企業聯合體,不具備企業法人資格,不得以企業集團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對其核發《企業集團登記證》。考慮到上述三類主體的特殊性,因此均不列入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改革的范疇。
六、改革營業執照後,企業使用新版營業執照在其他地區會不會出現一些障礙?
商事登記改革仍然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特別是商事登記營業執照樣式改革在深圳、珠海先行先試,會存在與全國其他地區不同步的問題。基於此,我們做了如下努力:
一是在改革後的營業執照設計上,盡量與原營業執照保持相同的痕跡。如在顯著圖像標識上,營業執照的正上方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同時,營業執照右下方統一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監制」字樣。
二是在營業執照的真偽辨別上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改革後的營業執照採用防偽底紋設計,編制防偽條形碼。營業執照左下方統一設置「重要提示」欄,顯示商事主體信息查詢的方式方法,社會可以通過相應的網址查詢。
三是盡可能加強對營業執照改革的宣傳。國家工商總局下發《批復》,並將改革後的營業執照樣式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時,省局在全省工商系統轉發總局《批復》及新版營業執照。並且,利用多種渠道加強對營業執照改革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I. 行政處罰又沒有標准

行政處罰標准

發布時間:[2004-4-9] 點擊次數:[1284]
一、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由市或者區縣規劃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和其它設施;不能沒收實物的按市場價沒收違法所得;拆除或者沒收後仍未完全消除影響的,處建設工程違法部分造價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罰款。
二、對違反下列規定的處罰。
〈一〉、規定
1、綠地、農田保護區用地、蔬菜保護區用地、公共活動場地、對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醫療、體育、學校等用地未經法定程序調整規劃,不得改變用途。
2、禁止佔用城市道路、廣場、河道、高壓供電走廊和壓占城市地下管線或者依附防汛牆建造建築物、構築物。
3、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不得逾越道路規劃紅線。
4、在文物保護區內不得新建建築物;在文物保護區內改建建築物或者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改建建築物,應當符合有關規定,不得破壞原有風貌。
〈二〉、處罰
對違反上述規定建設的違法工程,由市或者區、縣規劃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拆除後仍未完全消除影響的,處建設工程違法部分造價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罰款。
三、逾期不拆的臨時建築或者建設基地內的臨時設施,從逾期之日起處建築面積每日每平方米十元至五十元的罰款。
四、未申請施工放樣復驗的,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未按復驗後施工放樣要求施工並造成後果的,按照第一條規定處罰。
五、設計單位未按規劃規定設計造成違法建設的,由市或者區、縣規劃管理部門處設計費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罰款。
施工單位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所附的圖紙施工造成違法建設的,由市或者區、縣規劃管理部門處施工管理費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罰款。
六、擅自改變建築物使用性質的,由市或者區、縣規劃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當年重置價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二十的罰款。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行政許可的自由裁量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