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外排土

馬鞍山外排土

發布時間:2022-06-30 19:10:35

A. 馬鞍山怎麼樣

安徽的鋼鐵城市,靠近南京,交通便利,城市環境也不錯,全國文明城市。
消費在安徽來說比較高,畢竟是南京的後花園嗎。

B. 平朔煤田及安家嶺礦露天井工聯合開采

2.5.4.1 平朔煤田概況

平朔礦區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境內,屬寧武煤田北部區域。平朔礦區是我國重要的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先後建成了安太堡露天礦、安家嶺露天礦和東露天礦。近年來,為提高煤炭產量,減少煤炭資源的浪費,率先嘗試了淺埋、巨厚、近水平煤層的露天井工聯合開采安全高效新模式,形成了中煤平朔公司獨具特色的露天和井工聯合開采模式,並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平朔礦區東、西、北三面均以煤層露頭線為界,南以擔水溝斷層為界,南北長約21km,東西寬約22km,面積380km2,地質儲量127.5億t。根據國家計委計能源[1993]360號文《關於山西平朔礦區項目建議書的批復》,馬關河與七里河之間的安太堡礦合資區,安家嶺、安太堡二號勘探區,安太堡後備區,合計勘探面積130.3km2,地質儲量44.3億t;將馬關河以東普查區46km2,地質儲量17.1億t,總計176.3km2,地質儲量61.4億t,劃為國家大型露天礦開采范圍,其餘204km2,地質儲量66.1億t劃為地方及鄉鎮煤礦開采范圍。資源劃分見圖2-14,該礦區屬於典型的適合露天開採煤田的露天井工聯合開采類型礦區。

圖2-14 平朔礦區資源劃分示意

2.5.4.2 平朔安家嶺礦露天井工聯合開采

(1)礦田及地層構造

安家嶺露天礦田,包括安家嶺和安太堡二號兩個勘探區,位於平朔礦區的中南部,其行政區隸屬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地理坐標東經112°17′~112°26′,北緯39°24′~39°32′,其范圍東起馬關河洪水位線,西至七里河西岸洪水位線及安太堡露天礦之開采邊界,南以843號孔與T58號孔連線為南部勘探邊界,北至安太堡二號勘探區12勘探線與平番城精查區相接。南北長約8.5km,東西寬8km,總勘探面積59.8km2,地質儲量21.88億t。

安家嶺露天煤礦是國家「九五」期間煤炭工業利用日本能源貸款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現代化煤炭項目,實現了露天井工聯合開採的煤炭生產新模式。現在它的實際原煤生產能力達到3000萬t,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圖2-15為平朔安家嶺露天礦坑。

圖2-15 平朔安家嶺露天礦

安家嶺礦地層自上而下由第四系、新近繫上新統、二疊系石盒子組、下二疊統山西組、石炭系太原群、石炭系本溪群構成,按照土岩的不同性質分述如下:①第四系層主要為黃土層,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黃土的黏性很低,下層黃土中含有砂礫。在地質勘探報告中,將其定為I級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此種土壤對工程建設極為不利,在正常壓力下遇水則會產生較大的變形。②新近繫上新統為棕—深紅色黏土和亞黏土互層,此層厚度不大,在礦區內零星分布,是遇水極易產生變形和強度降低的軟弱層,如在排土場基底中賦存時,會影響排土場的穩定性。③煤系地層,其岩性均較堅固,膠結緻密,除頁岩外,硬度系數均在4以上,邊坡岩層賦存平緩,4#煤頂板為灰白色中粗砂岩,局部為含礫砂岩,岩石堅硬,膠結緻密;9#煤頂板為砂質泥岩,局部為泥岩和炭質泥岩,其中砂質泥岩較為堅固,泥岩和炭質泥岩強度稍低。

井田構造主要受寧武向斜、蘆子溝背斜、白家辛窯向斜及二鋪背斜控制,地層產狀比較平緩,除蘆子溝背斜東翼較陡(15°~25°)外,一般在10°以下。井田內主要褶皺寧武向斜位於東部,軸向NW30°,次一級均發育在西部,近似平行,走向NE45°,其規模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減弱。井田內斷層和陷落柱較為發育,除個別斷層(如安家嶺逆斷層、馬蹄溝斷層)斷距較大外,一般都在15m以下,斷層走向分為三組,即NE向、NNE向和NNW向,以NE向為主。岩溶陷落柱分布不均,且大小不一。根據鑽探和三維地震成果,本區未見岩漿活動,本區屬構造中等復雜區,如圖2-16所示。

構造的展布與延伸不僅為地下水的賦存和運移提供了空間條件,而且構造形成的地形地貌,控制著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條件。寧武向斜西側為蘆子溝背斜,於二號井田中東部軸向呈北50°西,至蘆子溝轉為北北西向,向南延伸至安家嶺後急轉為南西向。灰岩埋深相對較淺,岩溶裂隙發育,徑流條件好,形成了地下水交替積極的七里河徑流帶。井田大部位於這一強徑流帶的北部靠近補給區。

圖2-16 井田構造綱要

(2)露天開采

安家嶺露天礦採用單斗卡車工藝,由西向東推進,年推進度350m,達產第四年後,推進方向改為由南向北推進,兩側端幫設有運輸通道,每隔一個平台設一個。

端幫邊坡上黃土運輸平台寬34m,保安平台寬6m;岩石運輸平台寬32m,保安平台寬4m。採掘場端幫邊坡角34°,存在時間4~5年。

上窯外排土場是一長條形狀,一條皮帶機走廊將其分為東、西兩部分,最大排棄標高140m,東區最大排棄標高1455m,西區最大排棄標高1430m。

外排土場北部為安家嶺露天采場,西南部是鐵路環線、組裝場、機修車間和材料庫,南部是西界村、東界村、聯合煤礦和東界煤礦,之間有高壓架線通過,因此上窯排土場邊坡的穩定與安全直接關繫到這些工業設施、民用建築和與之有關的人員安全。

內排由下向上發展,台階形成後與採掘工作面同步推進,到達產第五年全部實現內排。

露天礦南北長9.5km,東西寬5.3km,邊坡高度達20m左右。

(3)井工開采

安家嶺井工礦位於安家嶺礦坑的南北兩側,由露天不採區、上窯區和太西區組成。區內地層產狀平緩,傾角一般在2°~5°,局部達12°左右,井田主采4-1號煤、4-2號煤、9號煤和11號煤,各主採煤層賦存穩定,構造簡單,其中4號煤埋深70.82~343.42m,平均221.85m。煤質堅硬,含夾矸3~5層,岩性多為泥岩或砂質泥岩。9號煤結構較為復雜,夾矸多為砂質泥岩和炭質泥岩,局部夾有高嶺石及粉砂石。

圖2-17顯示出井田在礦區的位置。

圖2-17 井田在礦區的位置

採煤方法為傾斜長壁綜采放頂煤回採方法。回採工作面長度240m,割煤高度3.2m,頂煤初次垮落步距16m,直接頂初次垮落步距34m,老頂初次來壓步距44~45m,周期來壓步距12~18m,動載系數1.31。工作面支護方式為液壓二柱掩護式。礦井為中央並列式通風系統,抽出式通風方式,即主斜井、副斜井進風、回風斜井回風。風井安裝對旋風機兩台和配套電動機兩台,其中一台運轉,一台備用。

(4)露天井工聯合開采

安家嶺露天煤礦原設計為單一露天開發方式,2002年中國煤炭工業進出口集團公司向國家計委發函《關於安家嶺露天煤礦項目由單一露天開發模式變更為露井聯采開發模式的請示》(中煤辦字[2002]16號,國家計劃批復,計委基礎[2002]1478號),為實施配煤降硫,提高煤炭產品質量,以滿足國內外煤炭市場需求,同意安家嶺煤礦建設方案由單一露天開采調整為露天井工聯合開采。

露天井工聯合開采後設計單產為10Mt/a,計算服務年限103.5年,首采區服務年限23.6年。

開采順序為:先開采首采區,向東推進,達產7年後開始扇形轉向,逐步過渡到向北推進,直到北部最終境界;首采區結束前,在東幫北部緩幫,過渡到二采區北段開采,向東推進至東部境界,然後再次進行緩幫,過渡到向南西推進,直至西部境界;最後開采三采區直到北部最終境界。

為確保地面構築物、工程設施和井下開採的安全,設計對井筒、大巷、工業場地、鐵路、公路等重要設施均按有關規定預留保安煤柱,經計算露天礦南端幫從4#煤層底板台階向外,留不小於300m的保安煤柱;排土場西南部安太堡露天煤礦外運鐵路裝車線環線至塌陷邊緣,留不小於150m的保安煤柱;南部邊坡下方的露天煤礦工業場地和西界村至塌陷區邊緣,留有不小於170m的保安煤柱,對塌陷區內的環線、高壓供電線路、環線聯絡道等也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以保證露天井工聯合開採的正常、高效、安全。由此可見,安家嶺露天礦露天井工聯合開采為典型的排土場下井采、到界邊幫殘煤井采類型。露天井工位置見圖2-18。

圖2-18 露天井工聯合開采位置及典型剖面位置

C.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3)馬鞍山外排土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D. 選擇外排土場應注意什麼原則六個標准

排土場的選擇應遵循如下原則:
(1)排土場應靠近采場,盡可能利用荒山、溝谷及貧瘠荒地,不佔或盡量少佔農田。就近排土可減少運輸距離,但要避免在遠期開采境界內將來進行二次倒運廢石;
(2)避免上坡運輸,充分利用空間,擴大排土場容積;
(3)應充分勘察基底岩層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保證排土場基底的穩定性;
(4)排土場不宜設在匯水面積大、溝谷縱坡陡、出口又不宜攔截的山谷中,也不宜設在工業廠房和其它構築物及交通干線的上遊方向,以避免發生泥石流和滑坡,危害生命財產,污染環境;
(5)排土場應設在居民點的下風向地區,防止粉塵污染居民區,應防止排土場有害物質的流失,污染江河湖泊和農田;
(6)應考慮排棄廢料的綜合利用和二次回收的方便,如對暫不能利用的有用礦物或貧礦、氧化礦、優質建築石材,應分別堆置保存;
(7)排土場的建設和排土規劃應結合排土結束或排土期間的復墾計劃統一安排。

E. 轉盤式鑽孔機與旋挖機的區別是什麼

有以下主要的區別:
1、驅動方式不同:轉盤式鑽機是通過轉盤驅動鑽桿進行鑽孔作業的,而旋挖鑽機是通過動力頭驅動鑽桿鑽孔作業的。
2、泥漿循環方式不同:轉盤式鑽機泥漿通常採用正反循環,而旋挖機泥漿通常是不循環的。
3、鑽進原理不同:轉盤式鑽機是通過轉盤驅動鑽桿,利用和鑽桿相連的鑽頭切削岩土,切削下來的岩土屑通過泥漿循環排出孔外;而旋挖鑽機是通過動力頭驅動鑽斗進行挖土,鑽斗裝滿土後提出孔外排土,如此反復循環成孔。
4、鑽桿不同:轉盤式鑽機的鑽桿是多根連接起來的,而旋挖鑽通常採用伸縮鑽桿。

F. 露天開采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露天開采必須剝離礦體上方及周圍的表土、植被與岩石,直接破壞了土地的完整性及其植被。大量的礦石及廢石被采走後,強烈地改變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壞了風景景觀和旅遊景觀。埋藏較深的急傾斜礦床開采後會形成深淺不一的凹型露天坑,埋藏淺的緩傾斜和水平礦床開采後則形成凹陷型露天坑。礦坑疏干排水破壞地下水均衡系統,形成大面積的地下水下降漏斗。

3.5.2.1 外排土場壓占土地植被數量巨大

露天開采剝離的大量岩土,除少數礦山採用內排土方式外,大部分為外排土堆放,因而除剝采佔地外,廢渣需壓佔新的大量土地,外排佔用的排土場面積一般為采礦場佔用面積的40%~55%。據有關資料,我國露天煤礦外排土壓占的土地,約是挖損土地的1.5~2.5倍,露天礦正常生產後,每采萬噸煤排土場平均壓占土地0.16ha。我國鐵礦開采以露采為主,剝采比多在2~4 倍之間,鐵礦山每開采1×104t礦石,廢渣佔有土地3.97ha。因此剝離量很大,歷年排土量累計約在100×108t以上,每年以5×108t的速度增加。陝南石棉礦露天剝采面積約2km2,造成同等面積的山體植被破壞。

3.5.2.2 滑坡是露天礦山最主要的突發性地質災害

露天開采排土不僅壓佔大量土地,而且隨著排土堆高度的升高,潛伏著失穩和滑坡的隱患。采邊滑坡是露天礦山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地質災害,嚴重時甚至導致露天礦提前關閉的重大損失。1983年7月9日,甘肅白銀露天礦滑坡導致運輸系統中斷和生產設施破壞,停產三個月,銅產量減少3000 t。金川露天礦因滑坡迫使運輸道路改線,部分礦段提前閉坑停產。哈密三道嶺煤礦1967、1983、1999年先後三次發生大的滑坡造成礦山多次停產,直接經濟損失上百萬元。白雲鄂博鐵稀土礦主采坑北部運渣道路因滑坡報廢,直接經濟損失90萬元。甘肅廠壩鉛鋅礦區深凹的采坑北部高陡邊坡存在多處滑坡危險,直接關繫到露天礦安全生產,迫使礦山花費大量資金用於監測防治。陝西銅川焦坪前河露天礦采坑面積0.97km2,造成同等面積的土地植被破壞。剝離邊坡地段平均坡度約50°,高陡邊坡已經有多處小滑坡體,潛在的滑坡隱患較為嚴重。

3.5.2.3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為了防止地下水突然湧出而淹沒露天開采場,必須進行礦坑疏干排水,降低預定開采地段的地下水位,而這會形成大面積疏干漏斗,破壞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統平衡,導致當地水資源枯竭或取水困難,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徑流減少或斷流,導致表土缺水,影響植物生長,重則導致土地沙化、荒漠化。

3.5.2.4 水土環境的污染

露天開采剝離的岩土、排出的廢石、矸石含有害元素,長期遭受風化雨淋,淋濾出酸性水或含有重金屬的淋濾水,污染土地、河流,並通過裂隙帶下滲地下污染地下水。

G. 中電建灣岔溝煤礦簡介

摘要 露天開采范圍:北部以五煤露頭為界;東、西、南三側按照最終幫坡角42°,以境界剝采比不大於經濟剝采比45m3/t,在所建立的三維礦床地質模型中推算地表境界和深部境界;深部以+1510m水平五煤底板為界。除露天開采境界外采礦權范圍內其他深部可采資源為井工開采區。

H. 中鋼礦院岩土工程所讀研怎麼樣

1、中鋼礦院岩土工程所讀研也不錯呀,畢竟讀研屬於學歷教育,而且也有一些優待措施,具體查看招生簡章。怎麼樣都是相對而言,要看和哪個單位比。
2、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工程設計研究所是專門從事岩土工程研究、勘察、設計與施工一條龍服務的經濟實體,技術力量雄厚,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 「十·五」 邊坡、排土場領域科技攻關項目,成功地解決了邊坡、排土場、尾礦庫及各類壩的治理,井巷支護,深基坑支護及軟基處理等多方面復雜的岩土工程問題。

I. 主要變化關系面積

結合變化重要值確定不同研究期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面積,如圖4.5所示。從各研究階段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面積來看,耕地、林地、草地轉入與轉出的面積較多,成為變化的主體。在土地利用類型變化面積分析中以耕地轉換為中心進行對比分析。

圖4.5 研究區各研究階段土地利用類型主要轉換關系及對應面積

Fig.4.5 Primary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areas on land use types in research area

在1986—1996年期間,耕地的變化以轉出為主。耕地變化成草地的面積最多,達到6482.77hm2 ,同時草地變化成耕地的面積也最多,達到5440.93hm2。耕地變化成林地的面積為865.69hm2 ,林地變化成耕地的面積為2416.85hm2。耕地在農用地之間的凈轉出面積為 2670.42hm2。耕地被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交通用地佔用的面積分別為438.20hm2、485.76hm2、287.40hm2 ,累計建設用地佔用耕地1211.36hm2。耕地被露天礦外排土場壓占面積為425.68hm2

在1996—2000年期間,耕地的變化以轉出為主。耕地主要變化成林地、草地。耕地在農用地之間的凈轉出面積為3666.19hm2。耕地與農村居民點之間、交通用地之間存在相互變化,並且以耕地轉出為主,其凈轉出面積為151.67hm2。耕地變化成剝離區的面積為293.02hm2

在2000—2004年期間,耕地的變化以轉入為主。耕地主要變化成林地、草地,而林地、草地變化成耕地的面積大於耕地變化成林地、草地的面積,耕地在農用地之間的凈轉入面積為5495.64hm2。耕地轉建設用地以變化成農村居民點和交通用地為主,耕地的凈轉入面積為170.37hm2。耕地變化成剝離區的面積為317.92hm2

在2004—2009年期間,耕地的變化以轉出為主。耕地主要變化成林地、草地,耕地在農用地之間的凈轉出面積為6860.63hm2。耕地變化成城鎮用地的面積為236.44hm2 ,變化成農村居民點的面積為752.75hm2 ,並且有382.14hm2農村居民點變化成耕地,耕地的凈轉出面積為607.05hm2。耕地變化成剝離區的面積為802.84hm2

在2009—2013年期間,耕地的變化以轉出為主。耕地與林地、草地之間的變化接近平衡,耕地在農用地之間的凈轉入面積為268.22hm2。大量的耕地變化成城鎮用地、農村居民點,並且有少量的農村居民點變化成耕地,耕地的凈轉出面積為990.74hm2。耕地變化成剝離區的面積為623.93hm2。在1986—2013年期間,耕地的變化以轉出為主。耕地主要變化成林地、草地、農村居民點、排土場、工業廣場。耕地在農用地之間的凈轉出面積為4161.40hm2。耕地變化成建設用地的凈轉出面積為2741.19hm2。耕地變化成損毀土地的凈轉出面積為3675.59hm2

通過對比發現,耕地成為變化的主體,並且耕地以轉出為主,2000—2004年期間耕地以轉入為主。耕地主要變化成林地、草地、農村居民點、剝離區,並且2009—2013年期間耕地與林地、草地之間的變化接近平衡。

J. 安徽省土地利用現狀遙感調查與土地資源評價

陳有明 楊則東 褚進海 鹿獻章 劉同慶 楊佩明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合肥230001)

摘要:本文利用ETM遙感資料,調查了安徽省土地利用現狀,分析了安徽省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對土地資源利用潛力等作出評價。

關鍵詞:土地利用現狀;土地資源評價;遙感調查

土地是寶貴而有限的自然資源,是人類進行農、林、牧、副、漁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工業、交通、城鎮建設等生產部門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隨著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長,人地矛盾日趨突出。因此,採用高技術遙感調查手段,宏觀上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快速、經濟的調查與評價,對於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綜合規劃整治保護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土地資源遙感調查方法

安徽省土地資源遙感調查屬於概查,是以不同地類及相同地類不同時相的遙感圖像室內解譯,輔以必要的野外驗證,調查土地利用現狀,並按照「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的要求,在MAPGIS等平台上量算統計各類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計算各項土地利用指數等。

1.1 土地類型遙感解譯標志

安徽省土地利用現狀遙感調查主要採用2000年成像的1:10萬ETM圖像為主要數據源。由於安徽省境內地貌類型復雜,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多樣,在八大類一級地類中,為了保證耕地、林地、園地、居民交通用地等重要地類的准確性,對山區坡耕地及城市和其周邊地區利用了1986~1999年成像的彩紅外航片和黑白航片輔助解譯調查。土地利用調查分類原則是依據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制定的《土地利用調查技術規程》採用二級分類,統一編碼,一級分8大類,二級分類根據我省用地具體情況和本次遙感調查的可能性,又劃分為4類,一、二級地類合並使用,共劃分為12個土地類型。各類用地現狀ETM圖像解譯標志見表-1。

1.2 細小地物面積折算方法

安徽省土地遙感調查信息提取編圖,最小上圖圖斑面積原則上為2×3=6(mm2),相當於實地面積90畝(1:10萬,但實際仍有1238個圖斑小於6mm2),也就是說,用1:10萬比例尺遙感圖像解譯限制了細小及一些線狀地物上圖,不能詳盡反映諸如園地、村鎮居民點、草地、坑塘、溝渠、河流、公路、鐵路、農村道路及田坎等,因此對地類統計值應予折算。

按照全省自然地理特徵,將全省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平面、皖西及皖南山地5個單元,以1:25萬、1:10萬、1:5萬地形圖及航遙資料為基礎,結合野外調查,確定不同單元細小地類的改正系數,對面積予以折算。

表1 ETM圖像土地利用分類遙感解譯標志

2 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2.1 土地利用結構

經遙感調查統計,安徽省國土總面積為14016595公頃(210248926畝,MapGIS空間分析值,後同),其中,耕地5966237公頃(89493547畝),占土地總面積42.57%;園地341775公頃(5126632畝),佔2.44%;林地3381080公頃(50716193畝),佔24.12%;牧草地37525公頃(562877畝),佔0.27%;居民地及工礦用地1267145公頃(19007175畝),佔9.04%;交通用地273850公頃(4107743畝),佔1.95%;水域1997815公頃(29967223畝),佔14.25%;未利用地751618公頃(11274275畝),佔5.36%。土地面積最大的是六安市1843042公頃(27645623畝),最小的是銅陵市106041公頃(1590609畝)。按2001年全省人口計算,人均土地面積為3.32畝,人均佔有土地面積最多的是黃山市(9.89畝/人),最少的是淮南市(1.53畝/人),多數城市人均不到3畝。

圖1 安徽省土地利用結構圖

2.2 耕地

經遙感調查全省耕地總面積為5966237公頃(89493547畝),擁有耕地面積1000萬畝左右的城市有滁州市、六安市、阜陽市、宿州市、亳州市,此5城市佔有全省耕地面積56.1%,耕地面積最小的為銅陵市(不到40萬畝)。按2001年全省總人口計算,人均耕地面積為1.41畝;按農業人口計,人均1.77畝,按農戶計,戶均6.87畝。按總人口統計的人均土地,各城市間差異較大,若從農業人口人均擁有土地統計數據看,超過全省平均值20%以上的城市僅有滁州、蚌埠、淮北3城市,低於全省平均值20%以上城市有黃山、安慶、銅陵及阜陽市,比較突出的是滁州市,每農業人口為3.21畝,最少的是黃山市,每農業人口1.10畝。總體上看,全省人均耕地還算均衡。

耕地分為水田和旱地兩類。水田包括灌溉水田和望天田,面積為2562005公頃(38430070畝),佔耕地面積的42.94%;旱地面積3404232公頃(51063477畝),佔57.06%。從空間上看,旱地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區,佔全省旱地面積的75%,其次是江淮丘陵東部的滁州市以及六安市;水田主要分布於江淮丘陵區和沿江平原區,即沿江一帶、巢湖周圍地區以及江淮之間中部、中西部和東南部,以六安、滁州、巢湖、安慶、宣城、蕪湖、馬鞍山、合肥等市最為集中,佔全省水田面積90%左右。淮北平原區水田面積所佔比例較小。

2.3 園地

園地主要包括茶園、果園、桑園等,全省共有園地341775公頃(5126632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44%。全省人均園地按2001年總人口計為0.08畝。低於平均值50%以上的有合肥、蚌埠、馬鞍山等13個城市,高於平均值30%以上的有黃山、池州、宣城3市。最為突出的是黃山市,擁有園地79405公頃(1191077畝),占其土地總面積的8.2%,按農業人口計,人均園地達1.01畝,其次為六安市57134公頃(857014畝),宿州市54685公頃(820272畝),宣城市48052公頃(720782畝),此4個城市佔有全省園地總面積70%。而合肥等多個城市人均園地僅0.001畝。

安徽省土地墾殖系數較大,耕地利用面域上的拓展空間不大,且隨著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生態規劃的需要,及城鄉建設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積還將減少。但由於安徽省對土地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生產的自然、經濟、技術條件遠未使作物達到其生產力的上限。因此,耕地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建議通過以下措施和途徑,發掘耕地利用潛力:

第一,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主,輔以增肥改土措施,改良中低產田。安徽省以淮北平原宜農地面積最大,中低產田比重大(71%),主要影響因素是灌溉條件和土壤肥力。必須灌排結合,旱澇兼治,發展旱作補充灌溉;增施肥料,尤其是有機肥,調整氮、磷、鉀比例,改善施肥結構等。

第二,繼續推廣新技術,大力進行科學種田,科學選種、育種、栽培、施肥、灌溉、除害,迅速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逐步提高農業勞動力素質,增加農業的各項投入。

第三,保護環境,重視農田外部環境的改善,搞好植樹造林,四周綠化和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建立起良性循環的農田生態系統。

第四,調整作物結構,合理輪作,適當提高復種指數。

3.4.2 園地

園地是茶、桑、果等經濟作物的生產用地。本省氣候條件優越,地貌、土壤類型復雜多樣,適宜茶、桑、果、葯材、薄荷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生產栽培。全省現有各類園地34.18萬公頃,僅占土地總面積2.44%。園地佔用耕地較少,立地條件差,80%左右都是在開發荒山、荒坡、荒地、荒灘和「四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土壤的肥力、保肥保水性能、灌溉條件都比較差,交通也不便利。在現有園地中,低產園地比重高,占園地總面積56.6%,名、優、特產品所佔比例也不大,規模和集約經營水平不高。從安徽省實際情況看,建議:第一,以挖掘潛力為主,改良低產園地,提高產品質量和單產;第二,增加物質、技術投入,加強科學管理,新(擴)建茶、桑、果園等多種經濟作物基地;第三,加強土地適宜性研究,逐步擴大名、優、特園地面積,提高名、優、特種屬和總量,適應市場需求。

另外,全省茶、桑、果、葯材等區域布局應力求合理,各大農業區發展應各有側重。淮北平原是水果、葯材、薄荷的主要發展地區,並應積極穩定地發展蠶桑生產;皖西大別山區是茶、桑、葯材及其他經濟作物的重要發展區;皖南山地丘陵地區是茶、桑、水果、葯材及其他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也應是安徽省高效農業和創匯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江淮丘陵地區適合水果、薄荷、葯材及其他經濟作物的栽培;沿江平原地區應重點開發水果、花卉、茶葉等經濟作物。

3.4.3 林地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不僅具有提供木材和林副產品的直接經濟效益,還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旅遊保健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進入20世紀90年代,安徽林業一直保持著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是全國第四個消滅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綠化的省份,尤其是平原林業由淮北農區起步,逐步推向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初步建成全省綜合農田防護林體系構架。無論山區、丘陵、還是平原,森林資源增幅較大並步入良性循環。經調查統計,安徽省現有林地面積338108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24.12%,人均林地0.8畝,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安徽省森林資源的總量仍顯不足,林分質量差,林產品沒有形成優勢,林業產值在經濟構成中的比例太小(85年後更是徘徊不前),林業生產力水平與作為南方集體林區重點省份較好的自然條件很不相稱。因此建議:第一,提高林地利用率,加速林地改造和撫育,使灌、疏林地盡快成為有林地,加快有林地中的低產林改造;第二,繼續作好退耕還林工作,擴大經濟林等地面積,並重視零星荒山、荒地開發利用;第三,進一步推進淮北、江淮和沿江等地域非林地造林工程,注重林業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第四,樹立大農業觀點,加大加深非木質資源的開發,實現林業結構的調整。

3.4.4 牧草地

安徽省草場主要是林(農)間草場和森林破壞後的跡地草場,草場質量較差,許多草場尚處在自然利用階段,草地生產力低,生產潛力未能挖掘。小部分草地自然放牧,大部分尚未開發利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全省待開發利用的草場面積較大,草地類型多樣,牧草資源豐富,草地分布更有利於實現農、牧、林綜合發展,成為高效能的大農業生態系統。皖西大別山和皖南山地丘陵,其中以宣郎廣丘陵崗地和貴池市草場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其他湖灘、沙洲地等也有較好的季節性草場。建議在黃山、貴池等市繼續擴大牧草面積;對省內現有草場注重改良,引進優質牧草,提高草場載畜量。在牧業發展總體布局上,逐步解決安徽南、北方草食家畜的結構數量與草場分布不平衡問題,引導地方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3.4.5 可養水面

本省氣候溫和,雨量較充沛,水面廣闊,長江、淮河橫貫,湖泊眾多,池塘棋布,溝渠縱橫。2001年全省水產品產量159.94萬噸,人均水產品佔有量25.3千克,水產品產量增長較快,水產值在經濟構成中的比例,近年有較大提升。但我省可養水面資源潛力仍很大,可養水面利用率不高,已養水面中低產水面比重偏高,荒水面面積較大。建議提高可養水面利用率;改造採煤區已穩定了的深層塌陷地成可養水面,多途徑擴大可養水面積。另外,在巢湖等水域以發展食草魚養殖等多種方式,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

3.4.6 建設用地

安徽省城鎮人均綜合用地指標比較合理,但增速較快。總體上看,城鎮用地中,公共設施和綠化用地普遍不足。城鎮(包括鄉村)居住用地普遍偏大,是由於一些地方舊城區改造緩慢,小城鎮、鄉村建築層較低等原因所致。集鎮存在閑置地較多現象。經濟開發區存在圈地浪費行為。村莊建設用地80%左右都是宜耕地,且空閑地比例超過村莊用地的10%。鄉鎮企業佔用的耕地絕大多數交通方便,靠近水源,耕性良好,也存在占而未用的土地浪費現象。交通用地近年增速較快,公路和農村道路佔地比例較大。

合肥、宣城、蕪湖等城市城區擴展勢頭較猛,2000年與1990年兩個時相遙感圖像所圈合肥建成區面積相差一倍多。但是,建設用地擴大之勢不可避免,建設用地潛力的挖掘重在合理規劃,減少浪費。

總之,安徽省在今後的土地利用上,一是要調整好農業用地結構,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同時,注重生態建設;二是要合理規劃建設用地,尤其要挖掘現有城鎮用地潛力,充分發揮建設用地供應調控社會經濟發展的杠桿作用,著力提升大城鎮經濟功能,抑制最近幾年居住功能的強勢膨脹。

參考文獻

[1]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年鑒(2001).《安徽年鑒》社出版社,2001

[2]安徽省統計局,安徽統計年鑒(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3]國家技術監督局.土地利用現狀地(市)級匯總技術規程[TP1002-93]

[4]安徽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安徽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題研究報告.1993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Appraisal in Anhui Province

Chen Youming, Yang Zedong, Chu Jinhai,Lu Xianzhang, Liu Tongqing, Yang Peiming

( Anhu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efei 230001 )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ETM remote sensing material, investigated the Anhui Province land util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has analyzed the Anhui Province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and has made the appraisal to the land resources using the potential.

Key words: Land util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Land resources appraisal;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外排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