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杏花院

馬鞍山杏花院

發布時間:2022-06-29 09:41:23

馬鞍山7月22日杏花村停水了嗎

怎樣能把word文本中的字體改成長字體?

② 杏花煙雨江南全詩

出自:《風入松·寄柯敬仲》為元代詞人虞集所著,通過對自己往年奎京閣當值的情景的描述,意在喚起朋友柯敬仲對當年生活的回憶。

原文:

風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譯文:

在彩繪的廳堂里,姬妾清閑、暢意,獨有自己自發紛紛脫落,連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鑾殿值宿,春風輕柔,萬花齊放,惹人停住車馬流連。在柔軟的春風里,無數次在金鑾殿前值夜,為皇帝起草好詔書後,換上輕羅朝衫,宮人執燈(將我)送回歸學士院。

皇城的御溝里的邊沿還有殘冰存在,但殘冰的邊沿卻是藍汪汪的水在晃動,燕子呢喃迎春。簾幕重重,春寒還沒消退,還有誰、敢給你寄信慰問呢?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

(2)馬鞍山杏花院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虞集和柯九思(字敬仲)曾共事於奎章閣(在皇宮西面)。九思以畫著名,虞集詩集中有好幾首題柯畫的詩。虞集長柯九思四十歲,也就是忘年交。虞集生長於臨川崇仁,宋代也稱為江南西路,他詩中也常以江南為念。

後因受元主厚遇,頗為權貴子孫妒忌,欲中傷而未成,南還之念更切。他曾經草詔說元順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將立順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託病回到臨川。這首詞當是這一時期所作。

上下闋都以春天為背景,畫面顏色調得勻稱、明艷,意境柔和嫵媚、動靜相宜,彷彿要讓讀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聲中,迷醉在花飛爛漫的東風里。

尤其是最後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艷的名詞,組合在一起,有聲有色,儼然一幅濕漉漉的江南水墨圖畫,明明軟媚入骨,卻坦易明亮,可以長長久久地令人心動。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寫春之色,冰白水藍,顏色鮮明。「接」,「挪」的異體字, 「挪」字很傳神,將剛化的冰水的形態寫得逼真、恰切。

依舊是春天,御溝的冰漸漸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覺不到春天的暖意。「語呢喃』』,自是雙燕,邊飛邊噪,其聲是流動、變化的。

「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這是描寫春天的氣溫,卻不僅僅去寫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誹謗而不得不隱居家鄉的。

故此「重重簾幕寒猶在』』便一語雙關,說明柯敬仲雖回鄉隱居,但對他的飛短流長並沒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語仍象「重重簾幕包裹著他,讓人感到寒氣森森。

當此之時,連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來往了。「憑誰」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經填了這首詞寄給柯九思了,怎麼又說「憑誰寄銀字泥緘」呢?

詩人要告訴好友的真實意圖也正在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時候,我也要南歸了。這里作者對老友的關心,對世態的鄙棄,都一古腦兒地表現出來了。

「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結情,極為警策。「杏花春雨江南」。寥寥六個字,勝過一篇文。

通過這六個字,彷彿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詞,以白描筆法寫成,把江南春色描繪得淋漓盡致,可謂妙筆天成。

③ 杏花村在什麼地方

詩中杏花村是指杏花深處的村莊,位於南京市秦淮區鳳台山一帶。

《清明》

作者:唐代詩人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話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請問哪裡有酒賣?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深處的村莊。

(3)馬鞍山杏花院擴展閱讀:

杏花村原址位於今南京城西南隅,鳳台山、花露崗南側低丘地帶。春秋戰國時,毗鄰長干里鬧市區,為人煙稠密之地。南朝劉宋年間,杏花村以出售「金陵春」佳釀聞名於世,村內酒令飛揚,酒香四溢,時有「來到杏花村,不飲也醉人」之說。

晚唐大詩人杜牧,時任池州刺史,於大和七年(833)春,由宣州赴揚州淮南節度使府,途經江寧(今南京),以吟詠七言絕句,描述他沽酒的場景。詩人以這種清雄俊逸的筆觸,抒寫了現實廣闊的題材。富有鮮明特色的《清明》詩,一時唱響了大江南北,千百年來,「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句世人傳誦不衰,杏花村亦隨詩文而名揚四海。

④ 大師真跡新春對聯還不來搶

嚴海燕,現為省書協會員、省婦女書法家協會理事、池州市書協楷書委員會秘書長,杏花村書畫院藝術顧問。

現場送春聯

還有書法講座呢

如果您對書法有興趣

現場大師一對一教學哦~

機會難得

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⑤ 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牧所作,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優美,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詩。每當杏花初綻或盛開的時節,文人墨客總會油然想起這千古名句。然而正是這千古名句,引起了數百年來的一場公案———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詩以景明,景以詩傳,按理說應該考察一下當年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誰知一經考察,才知號稱與杜牧詩中有聯系的杏花村,全國各地共有20多個!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幾個:
一說在山西省汾陽市。市區北15公里處有一個杏花村,村裡有一口古井,俗稱神井,據碑文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相傳自南北朝以來汾陽便以產美酒著名,所產汾酒素有「甘泉佳釀」的美譽。在眾多的杏花村裡,惟此處有這樣遠近皆知的名酒。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詩碑刻甚多,而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赫然列於碑群之首。
然而仔細考證之後,卻無法斷定杜詩所寫的杏花村在山西汾陽,因為杜牧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落魄江南之際,已是他的晚期,而此期間他並未到過汾陽。杜牧20餘歲時曾到過汾陽,那時他壯志凌雲,詩情豪邁,似不會寫下如此凄苦悲哀的詩句來。再者,汾陽的清明時節從不落雨,有時候還要下雪,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的那幅江南雨景,似乎與汾陽的清明不相干。
另一說在安徽貴池縣(現改為池州市),縣城西南也有個杏花村,此處過去也有酒肆,也產名酒。杜牧於會昌四年(844年)9月由黃州刺史遷池州刺史,會昌六年9月再遷睦州刺史,在貴池呆了整兩年。杜牧在貴池為官時,愛喝酒,也愛郊遊,現在貴池古井猶存,當時以井水釀酒,名為「杏花大麴」,香醇可口。清人朗遂作《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牧詩收入,其後,《江南通志》也把該詩收入,並申明杜詩所指杏花村在貴池。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勝辭典》便依此說。
可是仍有疑問。有人推斷杜牧作詩的時間,如果是在赴貴池的路上,即會昌四年九月,而這時離清明節尚遠;如果是在貴池做官時所作,即已到了第二年的清明,在這里為官半年有餘,而又嗜酒如命的杜牧,想來不會還不知道產好酒的杏花村,況且,既是為官,吃酒等些許小事自有當差的服侍,恐怕不會親自去討買的。如此看來,杏花村似也不在貴池。
還有一說在江蘇豐縣城東南15公里處。持此說者根據詩意,認為此詩應為對途中周圍情況不了解時所寫,於是查閱杜牧年譜,了解到杜牧一生中自外郡遷官赴京共4次,其中有3次都經過豐縣:大和九年由揚州節度掌書記遷監察御史,大中二年八月,由睦州刺史遷司勛員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遷考功郎中,皆取道運河,經揚州、宋州(河南商丘)、汴州(河南開封)入京。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寧陵縣記。豐縣杏花村就在運河至宋州道上。遠古時,豐縣曾屬宋,並且豐縣是劉邦的故鄉,杜牧經此作詩與情理甚合。另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寫的一首關於豐縣朱陳村嫁娶圖的詩:「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射門。」也與杜詩暗合。最早版本的《豐縣志》也收有杜牧的這首詩。然而遺憾的是,如今豐縣城東南15里一帶並無杏花村,只有一個張杏行政村,雖說此村家家門前院里尚植杏樹三五株,但該村向來不產酒。
近年來,江蘇宜興也冒出一個杏花村。當地的人們講杜牧47歲罷官後住到湖州,50歲時死於湖州,晚年落魄,常到鄰縣宜興游覽解悶,住在宜興十里碑,並造水榭,人稱「牧之水榭」。杜牧在此寫下不少詩,後人游時也留下許多墨跡。距「牧之水榭」3里遠的地方有一個杏里村,過去四周都是杏花樹,唐代這里的釀酒是很有名的。由此,有人認為這就是杜牧筆下的杏花村。但這種說法的論據似乎也不充足。
另有一種看法,認為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乃泛指,並無確切地點,詩是表達情緒的,未必像數學那樣丁是丁,卯是卯。但是從邏輯上推理,杜牧當年應該是真的看到了一個杏花村,才寫下的詩句,但是他是否馬上就寫下這首詩呢?不敢確定,或許,是詩人晚年追憶年輕時境遇所寫的作品也未可知。
看來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確有無疑,這位才學顯赫的杜樊川(杜牧晚年曾居住在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寫的究竟是哪個杏花村呢?這又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歷史之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竟在今世文壇和商界造成了極大的迷茫和爭論。這就是許多人想要弄清楚而迄今並無結果的一個問題: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
據說全國現有20多個杏花村,杜牧所說的「杏花村」究竟是哪一個杏花村?多年來爭論的文章實在太多了,縱觀各文之說,主要表現為兩種觀點:一為山西汾陽杏花村說,理由是該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1500多年歷史,汾酒又為中華名酒;一為安徽貴池杏花村說,理由是那裡也釀酒,而且杜牧曾在池州任過官。貴池說者駁汾陽說者:兩《唐書》本傳和《杜牧年譜》均沒有杜牧到過汾陽一帶的記載。汾陽說者舉杜牧《並州道中》一詩為證,貴池說者又說《並州道中》也並不可靠。如果再深入一步探究,《並州道中》尚見於杜牧《樊川別集》,而《清明》一詩,《樊川詩集》、《別集》和《全唐詩》卻都沒有收錄,所以難免有人懷疑此詩是否真系杜牧所作。
在沒有更可靠資料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姑且將《清明》當做杜牧之作來讀。但一定要用讀詩的方法正確來讀。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杏花村」三字,杜牧詩外,還見於唐時其他詩人詩中。許渾《下第歸蒲城墅居》有句雲:「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薛能《春日北歸舟中有懷》有句雲:「雨干楊柳渡,山熱杏花村。」溫庭筠《與友人別》有句雲:「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宋代大詩人蘇軾《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也有句雲:「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耕曾入杏花村。」因為朱陳村在徐州,所以又有人慾以此來證明杜牧所說的「杏花村」在徐州。其實,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並不是村名,而是指杏花盛開的村莊。
我們如果多讀一些古典詩詞,就可以發現,古代詩人們作詩,對於如村名山名之類地名,詩題和序中一般實用其名,而詩句中卻少實用,往往是以景色或特點來代替其名。我們假設那個有酒肆的村莊叫「北辛村」,杜牧詩句如果作「牧童遙指北辛村」,便顯呆板無味,而作「杏花村」,則景象明媚,意境頓出。此即古人常說的詩貴含蓄、忌直白,亦即今人所謂意象須佳。杜牧的《清明》詩,與許渾、溫庭筠等人詩,因為均是春日之作,其時杏花正開,所以多與楊柳對舉,指開有杏花的村莊為「杏花村」。宋代名詞人周邦彥《滿庭芳·憶錢唐》之「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王沂孫《一萼紅》之「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顯然均指杏花盛開的村莊。清代名家朱彝尊《虞美人·寒食太原道中》有「今年寒食又橫汾,又聽餳簫吹入杏花村」句,是汾河兩岸多有「杏花村」也。這種寫法常見於古人詩中。與「杏花村」用法相類者,是「黃葉村」。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陸游《枕上偶成》:「放臣不復望修門,身寄江頭黃葉村。」又《夜行宿湖頭寺》:「卧載籃輿黃葉村,疏鍾杳杳隔溪聞。」清代敦誠《寄懷曹雪芹》:「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還有「綠楊村」,如李商隱《越燕二首》:「將泥紅蓼岸,得草綠楊村。」雍陶《塞路初晴》:「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詩人並不是說某村莊之名為「黃葉村」、「綠楊村」,而是以所見之景言之。這樣的用法還很多,如顧況《聽山鷓鴣》:「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曉。」李商隱《贈從兄閬之》:「荻花村裡魚標在,石蘚庭中鹿跡微。」來鵠《宛陵送李明府罷任歸江州》:「菊花村晚雁來天,共把離觴向水邊。」翁洮《和方干題李頻庄》:「海氣暗蒸蓮葉沼,山光晴逗葦花村。」方干《陽亭言事獻漳州於使君》:「平明疏磬白雲寺,遙夜孤砧紅葉村。」此外還有「桃杏村」、「橘柚村」、「薜荔村」、「薴蘿村」等等。更多見的是「夕陽村」,指夕陽下的村莊,而絕不是說那個村子叫「夕陽村」。詩人作詩的這種手法或曰習慣,至今亦然,如海南詩人周濟夫,便曾以「楝花村」指其家所在的加道村。
由上述可知,杜牧若深秋時節重經作《清明》詩之地,並又有詩,則前曾沽酒的那個村莊,便不再是「杏花村」,而為「黃葉村」或「菊花村」了。明乎此,便知道杜牧所說的「杏花村」與地名並無關系。

⑥ 杏花書院哪個大學

晉中信息學院校區有7個,分別為:右岸書院、太行書院、杏花書院、無邊書院、箕城書院、青藤書院、三達書院。

晉中信息學院簡要情況為:該學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山西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以信息科技為特色,文、理、工、農、經、管、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培育信息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一所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的應用型大學。是一所信息產業商學院。

學校前身是成立於2002年的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2020年12月,教育部發文,學校更名為晉中信息學院。

學校佔地面積近1000畝,建築面積33.03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21.02萬平方米。有實驗室106個,設有7大書院,10個二級院系、4個教學部,開設有46個本科專業和若干國際合作項目(專業),有專任教師758人,在校生達1.5萬餘人。

⑦ 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兒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應該在長安。唐代「杏花村」,現在叫雙竹村,屬於長安韋曲街辦。過去這個村還叫過「杏花坪」「御史庄」「雙竹庄」和「坡底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七言絕句《清明》,以其清新流暢的語言、生動傳神的藝術形象、優美含蓄的意境,千百年來廣為傳誦。因此,人們對「杏花村」的屬地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山西臨汾、安徽貴池、江蘇徐州和南京、湖北麻城等地均自稱杏花村在他們那裡。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文化界、學術界也就「杏花村」的屬地進行了討論。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山西說」,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山西杏花村汾酒公司還對「杏花村」進行了商標注冊;二是「安徽貴池」說,依據是杜牧的貴池任職經歷和《清明》的詩意,央視主持人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節目也曾確認杏花村在安徽貴池;第三說法則認為杏花村是泛指,根本就不是真實的村莊名。其實,人們在研究「杏花村」的屬地時,遺忘了一個不該忽視的地方,那就是杜牧的出生地長安。

杜牧和長安樊川的關系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最終官至中書舍人,終老故地樊川。

杜牧出生在唐長安一個顯赫的官僚家庭,祖父杜佑為三朝元老,官至宰相,對於自己的出生地,杜牧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舊地開朱門,長安城中央。」杜佑的府邸位於朱雀門外東邊往南的第三坊安仁坊,在唐代這條大街兩邊居住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

杜牧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在長安城度過的,直至25歲中進士進入官場,之後宦海沉浮,前後四次任職於長安。晚年回到長安後,杜牧用多年的積蓄修建了位於長安朱坡的別墅。最後,杜牧終老長安,入葬於現在長安引鎮司馬村的杜氏祖墳。

杜牧祖居地就在長安朱坡村,杜枚的多首詩都提到或者描述過這個地方。朱坡地處樊川,樊川又名後寬川,是當時城南風景最秀麗的地方。杜牧的祖父杜佑曾任淮南節度使15年,回到故鄉樊川後,難忘做官時的江南瓜洲古鎮,遂把杜家種瓜的地方命名為「瓜洲村」。傳說杜牧年輕的時候也在這里種過瓜,瓜洲村北不遠就是樊川八大寺之一的牛頭寺,杜牧年輕的時候在寺西念書。

牛頭寺的西邊,有個村叫「杏花村」。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與友人別》曰:「半醉別都門,含凄上古原。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在唐代,出了長安城南門明德門不遠就是少陵原,少陵原有個村子叫杏花村,杜牧晚年與詩人溫庭筠有過交往。研究與杜牧有關的地名,這是出現最早的「杏花村」,比山西臨汾、安徽貴池當地記載的「杏花村」都要早。

北宋時期,政府官員張禮有一卷專著叫《游城南記》,這是研究唐長安城南郊地區地理遺址的重要文獻,時間是北宋哲宗元年(1086年),距離唐朝滅亡不到200年。《游城南記》載:「龍堂在牛頭寺之西,寺故有龍泉塔院,此堂即其地也。泉北有塔,俗稱龍堂坡也,甚平衍,中多植杏,謂之杏花坪,見杜詡《勝游錄》。」查遍古長安周邊村莊,叫「杏花村」或「杏花坪」的,只此一家。由此可以斷定,溫庭筠詩中描述的「杏花村」和200年後張禮記載的「杏花坪」,是一個地方。而且,這個地方離杜枚的居所特別近。

唐長安清明前後的天氣

杜牧居住的地方位於唐代長安的樊川故地。樊川位於唐代長安城的南郊,東南起自江村,西北至塔坡,為一東西長約 15公里的帶狀盆地。這里南望終南山,北倚少陵原,清澈的潏河水橫貫其間。隋唐時期又引清明渠從少陵原下通過,河渠縱橫,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桃紅柳綠。自古八水繞長安,秦嶺北坡山林茂密,八水多發源於此,且水勢較大,再加上昆明池、影娥池、靈池和太液池等10處天然湖泊,良好的自然環境給唐長安降雨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酒家」是《清明》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的另一個必備條件。

唐代,少陵原畔的泉水特別多。「下杜鄉故園,泉聲繞舍啼」(杜牧《朱坡》),史載,杜牧郊居的園中有千迴百折的九曲池。在牛頭寺西,還有一條天然的溝塹「祁姓溝」(《新唐書》:杜氏出於祁姓),溝道很深,多泉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斷,一直匯入坡底下的清明渠里,形成一個不小的池沼(勛蔭陂)。這里不僅泉眼眾多,水質也特別好,以牛頭寺旁的「九龍潭」最為出名。唐武則天曾到過這里,她有一首詩為證:「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岩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水質好,水量大,千年不絕。1900年,慈禧太後逃亡至西安,一行人飲用的就是九龍潭的水。直到現在,這里還不斷有泉水湧出。

好水產好酒。在唐代,都城長安就是全國酒業的中心,酒的釀造水平高、產銷兩旺。劉禹錫「勸君多飲長安酒,南陌東城佔取春」,說明長安酒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另外,從劉禹錫的《百花行》:「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戴叔倫的「客來應是酒頻賒」;岑參的「愛客多酒債」「取酒蝦蟆陵下,家家守歲傳卮」都可以看出,長安釀酒、賣酒的地方特別多。

樊川釀酒有傳承,康有為來西安時曾寫下了「朝吟杜曲酒,夕觀樊川月」的詩。時至今日,「長安酒廠」的水就取自少陵原,它是古代長安樊川酒業的一個縮影。

不可忽略的要素

原詩中,有一些不可忽略的要素。一、少陵原自古溝壑縱橫、綠草豐茂,原坡地不適宜種莊稼,特別適合放牧,現在這一帶仍有人在放牛、養羊;二、原坡地視線受限,加上古柏森森,轉一道彎就是一景,牧童站在放牧的地方,前方視線受限,所以不能直指,需要「遙」指,這符合當地的地貌特徵;三、杜家祖墳在杜牧住所東北方向的引鎮司馬村,《清明》詩中的情景,應該是清明時節,杜牧上完墳回來的路上看到的(杏花村在西)。四、杜牧對當地的地形很熟悉,知道杏花村裡有酒。牧童指一下,他就知道牧童指的是杏花村。

綜上所述,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應該在長安。唐代「杏花村」,現在叫雙竹村,屬於長安韋曲街辦。過去這個村還叫過「杏花坪」「御史庄」「雙竹庄」和「坡底村」。

⑧ 想知道: 合肥市 杏花公園公交線路的信息

樓主你好:
乘坐125路支線 138路 801路區間 801路到杏花公園北下車。
125路支線:建材一廠 - 亳州路菜場 - 亳州路橋 - 可苑新村 - 工大北區 - 城隍廟 - 大眾巷 - 市府三宿舍 - 城隍廟後街 - 工大北區 - 杏花公園北 - 亳州路菜場 - 建材一廠
138路:工業經濟學院 - 賈大郢 - 物價學校 - 橫郢 - 珠光村 - 曉珠 - 五里沖 - 合家福購物廣場 - 世紀陽光花園 - 地調院 - 九華山路站 - 省電力公司 - 四十八中 - 銀河公園 - 長江飯店 - 城隍廟 - 工大北區 - 杏花公園北 - 亳州路橋 - 武警醫院 - 亳州路 - 建材一廠
801路區間:野生動物園 - 警察學院 - 新華學院 - 開福寺 - 蜀山森林公園 - 香樟站 - 桂花園 - 黃科路口 - 海關路 - 天波路口 - 科學大道 - 十里廟 - 懷寧路 - 三十四中 - 七里塘 - 南新莊 - 青史站 - 龍居山莊 - 洪小郢 - 康居時代家園 - 翠竹園 - 長豐路橋 - 市圖書館 - 杏花公園北 - 百花井 - 滁州路
801路:火車站 - 勝利廣場 - 臨站路口 - 東方醫院 - 安徽輕工商城 - 勞動村 - 三中 - 百花井 - 杏花公園北 - 市圖書館 - 長豐路橋 - 翠竹園 - 康居時代家園 - 洪小郢 - 龍居山莊 - 青史站 - 南新莊 - 七里塘 - 三十四中 - 懷寧路 - 十里廟 - 科學大道 - 天波路口 - 海關路 - 黃科路口 - 桂花園 - 香樟站 - 蜀山森林公園 - 開福寺 - 新華學院 - 警察學院 - 野生動物園鐧懼害鍦板浘

⑨ 杏花長什麼樣(有圖片)

杏花長的樣子是:花瓣是圓形的,顏色是白色或者帶紅色的。花梗比較短,大概長1到3毫米,有很多的短柔毛,花萼是紫綠色,萼的形狀是圓筒形,外面的基部有短柔毛,花萼片的形狀是卵形或者卵狀長圓形。

杏花又稱為杏子,是杏屬李亞科植物,它的果肉、果仁都可心挖苦他能。杏花是先長葉子在開花的,花瓣白色或稍帶紅暈,是中國著名的觀賞樹木。

杏樹壽命比較長,華北、西北各地常見百年以上大樹,產量仍很高。經濟壽命亦很長,在40~50年間。杏對土壤、地勢的適應能力強,多種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長。

拓展資料

杏是中國著名的觀賞性樹木,它的花色又紅又白,胭脂萬點,花繁姿嬌,占盡春風。杏可配植於庭前、牆隅、道路旁、水邊,也可群植、片植於山坡、水畔。同時杏還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樹種。

以上資源來自於網路詞條-杏花

⑩ "杏花村"在哪

杏花村
杏花村位於池州市城西,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是全國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遊池州杏花村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也由此名揚千古。古時的杏花村,村內茅屋酒簾,亭台樓榭,十里杏花、燦若紅霞,是歷代仕宦文人賞花沽酒之地。
杏花村1987年被列為安徽省首批省級風景區。 杏花村古井文化園位於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處,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遺址基礎上建成的新的旅遊景點。園區佔地面積約13520平方米,主景區由黃公井院、釀酒坊、杏花亭、村志館、煥園等組成。園區風格樸素、典雅,園內廣植花草、杏樹成林、溪流縱橫,仿唐建築錯落有致,古戲台文藝演出、精彩紛呈,淡淡的酒香不時迎面撲來,是現代遊人憑吊懷古、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杏花村位於山西汾陽縣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稱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據古碑文記載,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釀酒,馥郁芬芳,為汾酒和竹葉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釀酒始於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歷代文人墨客,題詩刻碑,盛贊佳釀.神化傳說中的「醉仙居」酒店,最為人樂道。有謂仙翁老道,衣著襤褸,三次飲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變古井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陽,自然環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來,汾陽縣政府為擴大杏花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為使名特酒(汾酒、竹葉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於四業(服務業、餐飲業、娛樂業、旅遊業)建設,成效顯著。擁有全國唯一一座獨立的汾酒博物館,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書畫作品3000餘幅,並興建了「酒都碑廊」。現在,酒鄉杏花村氣候宜人,環境舒適,正期盼客人的光臨。

麻城市岐亭鎮杏花村
據專家學者考證,即晚唐詩人杜牧《清明》詩中所寫的杏花村。

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隨著歷代文人的吟詠,早已聞名遐邇。北宋蘇軾貶謫黃州路經此處,意外地見到了隱居於此的友人陳季常。從此,他三次來杏花村飲灑賦詩,尤其是他撰寫的《方山子傳》,將此處記入其中,膾炙人口,流傳千古。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於村廟。

杏花村處在106國道和京廣—京九漢麻聯絡線旁,民風淳樸,好客多禮,村民住房仍保持著古代建築的風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晚唐著名詩人枚特寫的七絕《清明》,膾炙人口,歷來受人稱道。但詩中的「杏花村」卻眾說紛紜,或雲在山西的汾陽,或雲在安徽的貴池。其實,這「杏花村」卻是在齊安(湖北黃州)的麻城縣古鎮歧亭之旁。

歧亭處於洛陽至黃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來的古城,據光緒三年編輯的《麻城縣志》載,這里於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縣,梁置歧亭縣(為十八蠻縣之一),「古赤這後為歧亭,在光黃之交,為守淮重鎮。」還載《唐書地理志》雲:「麻城屬黃州齊安州。」又《讀史方輿紀要》雲:「歧亭在縣西七十里,齊梁間為歧亭縣,變是蠻縣之一,今為歧亭鎮。明嘉靖中初高郡丞於此。」《黃州府志》載:「武德三年,以縣置亭州。又析置陽城縣。八年州廢,歸陽城縣。元和三年(按:應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歸入黃岡。建中三年(按:應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復置。宋因之。元屬黃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黃安縣治。」由此可見,古鎮歧亭歷來是政治、經濟、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現在,仍扼守漢麻公路,處於麻城、新洲(原屬黃岡)、黃陂、紅安四縣交界處。《黃州府志》還載:「杏花村在歧亭鎮北五里處,因是交通要道,杜牧過此賦詩,是很自然的事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寫的七絕《清明》,膾炙人口,歷來受人稱道。但詩中的「杏花村」卻眾說紛紜,或雲在山西的汾陽,或雲在安徽的貴池。其實,這「杏花村」卻是在齊安(湖北黃州)的麻城古鎮歧亭旁。
歧亭處於洛陽至黃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來的古城,據光緒三年編輯的《麻城縣志》載,這里於宋文帝元熹中置亦亭縣,梁畦歧亭縣作(為十分蠻縣之一),「古亦亭後為歧亭,在光黃之交,為守淮重鎮。」《黃州府志》載:「武德三年,以縣置亭州。又析置陽城陽縣。八年州廢,歸陽城縣。元和三年(按:應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歸入黃岡。建中三年(按:應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復置。宋因之。元屬黃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黃安縣治。」由此可見,古歧亭歷來是政治、經濟、文化比較集中的地方。現在,仍扼守漢麻公路,處於麻城、新洲(原屬黃岡)、黃坡、紅安四縣交界處,《黃州府志》還載:「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陳季常隱居處。」杏花村在歧亭鎮北五里處,因是交通要道,杜牧為此賦詩,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過這里呢?有詩有證。請看《題木蘭廟》:「彎弓片戰作男兒,夢里曾強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指雲堆上祝明妃。」這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登木蘭山(當時屬齊安郡,今為武漢黃陂縣)為木蘭廟所題的詩。杜牧從黃州到木蘭山,必定此過杏花會。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憂解乏,正是這里,宋代蘇軾謫遷黃州,也曾路過這里,與隱居在杏花村的舊友陳季常邂逅。

杏花村是有「酒家」的,這里流傳的民諺雲:「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頭有美酒,店裡有美人。」據《麻城縣志前編》(卷之三)載,這里的酒是與眾不同的「水酒」(又名「黃酒」)「純以糯米釀者,其曲內無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凈余滓,入瓷瓮固封貯之,經年色黃,味尤美。」這種醇酒方法流傳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據《復齋漫錄》記載,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後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詞人謝無逸也路過里,並於杏花村驛避上題《江城子》一首:「杏花村裡酒旗風,煙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橫,楊柳陰濃……」這與「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電影名:杏花村
導 演:王志傑
編 劇:母致 南懷容 楊淑琴
主 演:李瑞芳 吳德 解冰 焦瑞霞 賀林
上 映:1983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戲曲片
杏花村 (1983)故事梗概
眉碗腔

八十年代初,一個春天的早晨,陝西某地的杏花村生產隊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生產隊長馮二強為新房的落成舉行慶祝儀式。這時,馮二強的哥哥馮大強卻在為兒子根田結婚沒有住房而發愁。大強認為除了厚著臉皮向二強借房以外別無他法。妻子文英堅決反對。大強又急又氣,最後還是不聽妻子的勸阻到二強家借房去了。結果,房沒借成,反遭弟媳玉琴一頓尖酸刻薄的辱罵,氣得原來住在二強家的老母馮大娘也含著淚水隨大強走了。當時的杏花村,因為生產隊長馮二強拒不實行生產責任制,整個生產隊還是在吃大鍋飯,而且越吃越窮。得到只是少數"靈蟲蟲"。為此,原縣委書記、曾在杏花村蹲過點的韓雲亭特來找二強商議解決的方法。韓雲亭是二強的大舅,知道家中因借房而引起了風波,批評了二強。最後,二強不得不同意將新房中的一小間借給了根田、杏花辦喜事。婚後第二天,玉琴借故當眾大鬧了一場,辱罵了杏花。杏花一氣之下,跑回了娘家桃嶺村。由此,根田、文英都責怪大強,說不該去低三下四地借房。大強抱怨自己沒本事,拖累了孩子和家人。杏花經過思考,返回杏花村。正好韓雲亭來宣布杏花村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決定。大家滿懷希望,干勁倍增,但二強等人卻不肯善罷甘休。正當大強和鄉親們喜慶豐收,吃開園瓜的時候,牛鈴奉二強指令宣布"全部農作物收歸集體拉平分配",又引起一場"瓜田風波"。二強在風波中丟了隊長的職務。群眾推舉文英當隊長,文英挑起了這副擔子。韓雲亭又以自身的經歷,做二強的思想工作,使二強的思想發生了轉變。文英不計前嫌,誠懇幫助二強,使二強一家人認識了錯誤,決心痛改前非。馮大娘一家人團聚了,杏花村的面貌改變了,人們高聲歡唱黨的富民政策,大家沿著黨指引的道路繼續前進。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杏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