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原則

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原則

發布時間:2022-06-29 04:22:14

Ⅰ 怎樣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是指政府向每一個公民提供的公共就業產品和公共服務是公平的,即首先其享受公共就業服務的機會均等。通過均等化的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平等的就業權,這是公民平等享有一切權利的基礎。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實質是指勞動力市場上由於城鄉之間的差異、勞動者自身的素質差異和勞動力市場制度、規則不完善等帶來就業競爭不平等,通過政府提供公共就業服務來實現公平競爭就業均等化。
一、我國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原則
第一,公平與效率並舉原則。公平是保障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的公共享有,效率是為全社會勞動者經濟活動創造的投入產出比。第二,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原則。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是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它覆蓋面廣、投入量大。在此過程中須以政府力量為主導,加大對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財政投入和機制完善,同時鼓勵市場和社會組織等資源,共同參與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的供給與實施。第三,依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現階段我國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在不同區域、城鄉間、不同群體間差異大,同時受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人文條件、歷史實情等因素的約束,各級政府在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進程中,不可盲目冒進求等同,而應該結合地方實際,合理規劃,分階段分步驟循序推進。
二、我國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二元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造成了城鄉差距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開始迅猛向城鎮進軍,形成規模龐大的進城務工群體(又稱農民工)。農民工在為城鎮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卻難以與城鎮居民享有平等就業服務待遇,其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和二元分割的就業管理服務制度。還有城鄉居民享用的公共就業服務資源不平等。在城鎮,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相對完善,城鎮居民能夠獲得較為全面的就業服務,加之勞動力市場和職業培訓機構較多,就業服務網路平台的投入使用,都為城鎮勞動力和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供求信息;在農村,由於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資金投入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就業服務相應的配套設施不健全,就業信息渠道不暢通,很多基礎性工作難以開展,農村居民享受不到就業服務資源,從而制約了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二)全員人力資源庫建設落後,人力資源信息不能共享
公共就業服務屬於公共產品服務。這就決定了它需要政府的財政扶持,需要政府能夠均等地投入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然而,在現有的制度條件以及一些歷史因素的影響下,就公共就業服務領域來說,吳江區政府對其投入財力有限且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區域差異現象。在軟體方面,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建設發展情況極不平衡,信息網路建設覆蓋面窄,人力資源信息不能共享。尤其是區級以下機構基本硬體設施缺乏,處在傳統手工操作狀態,適應新形勢下統籌城鄉勞動者就業的需求,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手段都亟待提高。
三、進一步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的機制建設
首先,要在政策法規層面確立保障求職者、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在人力資源上的優化配置作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第二,在保證政府監管與外部治理的同時,引入其他功能監管方式,如第三方監督與公眾評估等,促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規范體系,並保證其高效的服務和信息的透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第三,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將持續失業達一定時間的勞動者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通過行政干預、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有效手段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並使之成為長期有效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政府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財政投入
按照「控制總量,分項預算,統籌安排」的原則,根據機構規模和編制人數,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在同級財政中擴大預算范圍,提高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的財政經費支出比例,統籌和優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開展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所需的基本支出(指為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正常運轉和日常工作而產生的公用和人員經費支出),同時為了完成事業發展目標和開展特色服務工作,盡可能提高項目支出預算比例(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基本支出之外所產生的經費支出,包括各類大型招聘會、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就業信息服務與統計監測、創業服務等)。
(三)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功能
首先,推行「一站式」就業服務模式。公共就業服務面向全社會,將服務對象擴展到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方式要實現「三個結合」,即:日常服務與定期招聘洽談相結合,職業供求和職業培訓相結合,普遍服務和專門服務相結合,建成功能較為完善的勞動力市場綜合性服務場所。其次,積極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將擴大就業提升到戰略高度,把創業作為帶動就業的核心動力。再次,構建政府主導的公平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以實體性市場為主,網路市場為輔,奠定城鄉統籌就業、省內跨區域無差別就業的堅實基礎,為實現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搭建良好平台。

Ⅱ 什麼是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

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指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相關部門通過完善城鄉統籌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構建輻射全區域的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供給體系,完善全領域的多渠道供給機制,提升貧困地區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的一整套人力資源有效信息化服務建設解決方案。

目前由德生科技承建的有效解決了就業創業「留不住、引不進、回不來」等難題,以主動、精準的「信息一體化」服務為核心,為管理方、招聘企業、求職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從起點到終點」、「從村口到縣城」、「從線下到線上」的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新舉措,也是社保卡在就業創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Ⅲ 北京市政務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設的技術水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其它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各級財政投資建設的政務信息化工程和政府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信息化工程,均適用本辦法。但隸屬中央和軍事系統的信息化工程除外。
本辦法所稱信息化工程,是指以計算機、通信、廣播電視以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的信息網路建設、信息應用系統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等相關工程。第三條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市信息辦)是本市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
各區、縣人民政府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部門,負責本區、縣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管理工作。
市和區、縣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信息化工程建設進行相關的監督管理。第四條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設應當遵循統籌規劃、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則,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第五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村鎮、集鎮建設總體規劃。本市城市公共信息基礎設施中的管道建設,應當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第六條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設必須符合首都信息化發展規劃。
市信息辦會同市計劃、財政以及其他相關主管部門制定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設的年度計劃,並組織監督執行。第七條投資200萬元以上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重大項目),市計劃以及其他主管部門在審批項目時,市財政主管部門在審批資金時,應當會同市信息辦共同審查。
前款規定以外的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工程開工前將有關立項報告和設計方案,報市或者區、縣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
本條規定的審查、備案的具體程序或者辦法,由市信息辦和市計劃、財政等主管部門另行規定。第八條市信息辦對重大項目的規劃布局、安全保障體系、技術標准以及其他相關內容組織進行審查,並且在30日內作出是否合格的答復。
對審查不合格的,有關主管部門不予批准立項;屬於財政投資的,財政部門不予撥款。第九條信息化工程建設,應當依法進行招標、投標。第十條從事信息網路和信息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實施、服務和保障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經國家或者市信息化主管部門進行資質認證。未經資質認證的單位,不得承攬或者以其它單位名義承攬信息化工程;已經資質認證的單位,不得超越本單位資質等級承攬信息化工程。
依法需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資質認證的,還應當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資質認證。第十一條建設單位不得將信息化工程項目發包給不具備相關資質等級的單位。第十二條從事信息化工程設計、開發、實施、服務的單位,應當執行有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本市地方標准。第十三條在進行信息化工程建設時,應當同時進行安全系統的方案設計和建設。安全系統的方案設計和建設應當能夠滿足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需要,並保證有相應的投入。
信息化工程的設計方案、使用的產品、驗收以及相關服務,應當執行信息系統安全的相關標准。
重大項目應當通過信息系統安全測評認證,未經測評認證的,不得投入運行。第十四條重大項目的建設應當實行監理。
市信息辦對重大項目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五條建設單位在組織重大項目的竣工驗收時,應當有市信息辦參加。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重大項目,不得投入使用。第十六條本市實行信息化工程質量保修制度。承攬信息化工程的單位應當與建設單位簽定合同,對信息化工程履行保修責任。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於兩年。第十七條建設單位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一款和第十五條規定的,由市信息辦責令改正,情節嚴重並造成重大損失的,由其上級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追究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第十八條承攬信息化工程的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一、二款和第十六條規定的,由市信息辦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撤銷或者降低其相關資質;對造成損失的,有關責任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Ⅳ 新形勢下如何搞好公共就業服務工作

龐長勝(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山東濱州256500) 一、公共就業服務的內涵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概念、任務 國際勞工組織在《就業服務公約》中規定:「各國應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公共的、無償的職業介紹體系」。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工作,是促進就業、調節人力資源市場和維護就業公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實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公共就業服務就是「由政府出資,向勞動者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既作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領域,也成為政府實施政策和社會化管理的窗口和工作平台,主要承擔五項任務:一是對城鄉所有勞動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業服務;二是對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援助性就業服務;三是對不同時期重點群體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四是對用人單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務;五是承擔就業和人才政策的具體實施,對就業與失業進行社會化管理,受政府部門委託,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基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服務等。 (二)社會作用 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在緩解社會壓力、落實就業和人才政策、幫助城鄉勞動者就業再就業、推動各類人才流動開發和配置「踐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方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總之,公共就業服務的地位作用根源於公眾的需求,其第一要務就是在市場化的就業格局中滿足公眾的需求,即提供廣泛、及時、可靠的信息並通過多種形式使供求實現對接。當然,隨著就業格局的變化、就業形態多樣化的延伸,公眾需的范圍也開始擴展到創業服務、培訓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代理服務等公共就業服務的新領域。 (三)存在問題 當前,公共就業服務面臨的問題很多,既有原來管理體制分割、職能不明等問題,也有工作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服務手段落後、人員隊伍建設不足等問題,還有服務功能不強、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問題。核心是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問題。人民群眾希望得到高質量、高效率的公共就業服務,政府希望實施高質量、高效率的就業管理和政策落實。 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實再就業政策的現實需要 實踐表明,無論是推動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還是實現就業工作的目標,都要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的重要作用。公共就業服務的發展,也必須適應市場變化和服務對象的新需求。進一步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為主要抓手,面向就業困難群體,將新政策落實到基層,把再就業援助工作做好。 (二)適應勞動力供求變化的需要 當前,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和技能素質不適應的結構性矛盾給就業服務帶來新的挑戰。一是就業對象多元化,要求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現在服務對象擴展到了城鄉所有勞動力,包括大學生就業、退役軍人安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及一些特殊群體,如零就業家庭、殘疾人員等。二是供求矛盾復雜化,要求服務功能完善拓展。三是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需求多樣化,要求服務更加深入細致。這就需要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就業服務。 (三)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能力建設的需要 解決就業問題的最高境界是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實現從人口負擔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是開發人力資源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基礎和前提。在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同時,要從建立就業長效機制入手,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為人力資源開發奠定基礎;從提高勞動者素質入手,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職業轉換能力,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就業競爭需要;從完善、延伸和擴展公共就業服務功能入手,全面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 (四)貫徹《就業促進法》的需要 新頒布的《就業促進法》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就業服務。同時,還規定公共就業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為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提供了經費保障。總之,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工作與就業政策貫徹落實、就業服務水平提升、就業事業整體發展以及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實施緊密相連,是公共就業服務發展規律的要求,是人本服務的重要內容。 三、做好公共就業服務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平台建設,進一步夯實城鄉公共就業服務基礎 一是建立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 二是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市場。充分發揮當地人力資源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縣(區)人力資源市場和鄉鎮(街道)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要重點加強鄉鎮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實現城鄉網路互聯,向下延伸就業服務;要逐步推廣網上職業介紹、網上求職登記、遠程職業指導等服務項目,實現就業服務送到村,為勞動者提供優質、便捷的就業服務。 三是認定一批就業培訓基地。按照評估驗收條件,在縣(區)和鄉鎮(街道)授匾掛牌一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品牌基地、返鄉創業基地、農村勞動力培訓品牌基地,並出台相關的優惠政策和管理規定,以基地為依託,就地、就近開展就業培訓,減少農村勞動者參與培訓和轉移就業成本。 (二)加強就業服務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功能 1.強化制度建設,實現就業服務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就業登記和服務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勞動者實名制就業登記,對無工作崗位或無承包責任地的城鄉勞動者以及農村富餘勞動力統一進行失業登記;改革現行城鎮人員就業和失業登記辦法,創新城鄉就業登記模式,取消城鎮、農村「二元化」的就業登記制度,對本轄區人員均按統一規范的業務流程辦理就業登記手續,使用統一樣式的就業手冊,實行統一標準的就業服務。二是建立健全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以被征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等人員為重點,做好調查摸底,把幫扶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社區(村),確定專人負責,一包到底。堅持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結合,要根據轄區具體就業情況,繼續開展個性化就業援助,依託社區,對重點援助對象實行「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實行「一幫一」、「多幫一」服務,切實做到「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形成困難群體就業援助長效機制。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和培訓制度。認真總結政府出資購買服務和培訓成果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再就業專項資金資助制度,制訂與服務績效、實現再就業指標相掛鉤的專項經費撥付辦法,形成政府購買就業服務和培訓成果的新機制。四是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統籌管理制度。整合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當前著重解決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經費不足和人員到位不在位的問題。加強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基礎工作建設,實現基礎台帳、工作職責、業務流程、服務規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統「六統一」,制定評估標准,實行驗收制度。 2.以效率和質量為主旨,拓寬就業服務方式。一是堅持服務方式人性化。大力推行「誠心服務、真情相助」的人本服務理念,對包括被征地農民、高校畢業生、進城務工和就地就近轉移農村勞動者、隨軍家屬等在內的重點扶持對象,開展承諾服務、配套服務、為就業困難人員排憂解難。二是堅持服務功能多元化。充分利用現有的就業服務機構和設施,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務功能,開展求職登記、失業登記、職業介紹、培訓指導、咨詢援助、招聘洽談、就業援助、自主創業、檔案託管、社會保險代理等「一條龍」服務。制定服務標准,規范服務規則,改進服務態度,實行「首問責任制」,為勞動者營造便捷、高效的求職環境。三是堅持服務手段信息化。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網路建設,增強信息網路管理功能,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四是堅持服務隊伍專業化。著重加強城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政策和業務培訓,開展「業務大練兵」活動,不斷提高隊伍的政策水平和經辦能力。基層社區勞動保障管理員要實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上崗,城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要逐步取得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或信息分析的職業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 3.圍繞就業服務「全覆蓋」,推進就業服務社會化。一是服務社會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面向社會為各類求職人員和用人單位提供服務,要加強硬體建設和軟環境建設,拓寬服務功能,把本市的農村勞動力、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各類技能人才、高校畢業生以及外來流動人員等納入服務范圍。二是參與社會化。加強統籌規劃,一方面引導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發展勞務派遣、職業咨詢指導、就業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舉辦公益性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形成覆蓋廣泛、面向全社會的就業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堅持打擊和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機構違法行為,組織開展職業介紹機構信用等級、「放心職業介紹機構」等評比活動,強化對各類民辦職業中介機構的社會監督,對其服務項目、內容、標准,實行公示制度。 4.強化組織領導,切實搞好保障措施的落實。一是加強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導。各級領導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把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擺在統籌城鄉就業的突出位置,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建立各級考核評估小組,吸收轄區內勞動保障方面的專業人員參加,對轄區內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按國家勞動保障部「六到位」的要求進行考核評估,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站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確保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加大資金投入。 要把統籌城鄉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各級財政要統籌規劃,通過整合資金、壓縮一般性支出預算,從資金上保證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要解決好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辦公經費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改善基層勞動保障平台的辦公條件。 多年來的努力,全國已經形成了縣區以上綜合性服務機構、鄉鎮(街道)社區基層服務窗口以及涵蓋就業培訓、創業服務等實體,覆蓋省、市、縣區、鄉鎮(街道)和社區的公共就業服務網路。實踐中,正是由於公共就業服務不斷地努力滿足各類群體的需求,不斷地努力改進服務,不斷地為促進就業做出貢獻,才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認可,公共就業服務已成為政府履行促進就業職責的重要陣地,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直接手段,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Ⅳ 企業信息化建設應遵循的哪些原則

1.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全面負責制原則
只有在一個既懂得軟體基礎知識,又懂得管理原理,並能夠在「現場」與管理人員進行實地交流和指導的被我們稱之為「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的人在現場負責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項目,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統才可能不再是一種被生產出來的「物品」,而是被培育、製作、塑造而成的充分體現企業、部門、管理者個人的個性特徵的「自己的」信息化系統。
這一原則所以重要,是因為個性化的信息系統的建成依賴於與企業、部門、管理者的直接聯系,依賴於與所有參與建造它的人們的直接聯系。承擔這種聯系的人必須深入現場,能夠與現場的管理人員進行充分的對話,同時又懂得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內在規律,能夠給予參與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管理人員以專業化的指導。因此,這一原則是新體制的第一原則。
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人才、一種新型的管理機制、一種新型的專業人士去運作企業信息化建造體制。這些「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不僅僅是一些IT技術人才,盡管他們確實是IT技術人才,但他們首先是企業信息系統建造過程的領袖和管理顧問師,並能夠領導和指揮大規模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工作。
他們是一類新人,急需要我們去發掘、選擇和培養。由於這樣的「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需要長期負責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項目,同時又不能同時負責太多的項目,因此對他們的需求將是大批量的。
2.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原則
平台軟體之上的企業信息化項目是以廣泛分布的、權力分散的當地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為基地的。每一個這樣的營地都具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軟硬體設施、資料和辦公場地。這些營地應該距離用戶企業很近,它將成為地域性企業信息化社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是活動中心。
在企業信息化項目啟動之前,這里是與用戶進行交流、溝通、演示以及讓准用戶企業的相關人士進行體驗、認識企業信息系統的場所。在企業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這個營地是一個指導中心、支持中心、協同工作的場地。在項目主體完成後,它又是一個維護中心、改進中心、經驗交流中心。這個營地與用戶始終保持著一種血脈關系。「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是「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的營盤,「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依託這個營地一次直接負責很少的企業信息化項目,以便每個「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在信息化項目中和所有用戶保持直接地聯系,使得用戶想以獨特的個性建設自己的信息系統時,他能夠幫助用戶進行設計,並幫助他們建造,這將使得每一個信息系統的每一部門都能都被准確無誤地建造出來。
3.共同設計原則
平台之上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精髓在於設計是由用戶自己進行的,而不是由一些遠離現場的專門的設計人員集中設計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企業信息系統的抽象性和疏遠化。用戶參與共同設計確保用戶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願,並且在概念形態、模型形態時能夠多次確認和發展自己的思路,而不是通過嚴格的需求調研程序確認的工作流程,到開發完成交付時用戶已經認不出自己的設想,或者已經改變了想法。
共同設計的前提條件與就是知識組織化協同生產的三個條件,詳細一點敘述就是:
(1)共享的管理理念和企業信息化願景,所有參與設計者要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識。這要求有一個明確的管理理念作為共同的主題,否則將會看到無休無止的爭論而沒有任何成果。
(2)共享的方法體系——企業信息化「模式語言」體系。一個統一的方法體系「語言」才能夠保證許多人的工作能夠「兼容」和相互交流。一個大規模共享的模式語言庫是一個重要的支持基礎,這可以通過軟體公司的網路建立起來。而信息化項目的第一步就是由參與者共同選定和創造新的模式語言。
(3)能夠呈現每一個人工作階段性成果的信息平台。許多人協同工作最可怕的後果是每一個人的工作不能與其他人的工作協同一致。在傳統的項目控制手段中,我們使用的是將項目工作徹底分解,然後分配給不同的人去完成。這樣的方法最大的弊端是達成共識的艱難和分段進行的子項目完美的銜接,實際上這是工業化流水線生產思想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套用,出現種種不適應和造成大量的項目失敗是必然的。
通過一個呈現平台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將每一個小組或個人的成果及時呈現出來,引發討論和自適應行動,是一個看似不那麼井井有條但卻能極大提高項目成功率的重要保證。

Ⅵ 就業創業的主要內容

圖書簡介
本教材根據高職高專生就業與創業方式走向多樣化的特點,針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調整,以及如何運用科學實踐的方法,為近期目標、遠期目標或職業生涯發展路線的調整等提供多方位攻略,應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教育)。全書共七章,主要內容包括職業與就業、就業准備、面試、勞動合約、創業教育、創業實踐、職業規劃等。本書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職業教育規劃教材指導方案」編寫,注重應用性和針對性,並列舉了許多求職、面試、簽約、崗前准備的實例,便於讀者模仿演練和學習。

本書作者是教育部「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驗」課題研究的參與者,從事了多年的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工作,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本書可作為職業院校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職業培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章節
前言

第一章職業與就業

第一節職業基礎知識

第二節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與就業

第二章就業准備

第一節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正確擇業心態

第二節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擇業程序

第三節用人單位的招聘錄用程序

第三章面試

第一節面試前的准備工作

第二節如何贏得面試機會

第三節面試的技巧

第四節求職失敗原因分析及對策

第四章勞動合約

第一節正確認識就業協議

第二節簽約前後的心理誤區

第三節試用期的注意事項

第五章創業教育

第一節創業

第二節創業的個人條件

第三節創業與社會發展

第四節創業動機和創業過程

第六章創業實踐

第一節市場調研

第二節市場營銷

第三節商業計劃書

第四節社會責任

第五節大學生創業實踐

第七章職業規劃

第一節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節職業方向定位與職業轉型

第三節職業生涯規劃制訂步驟與實例

參考文獻

Ⅶ 如何做好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一、人力資源市場的基本概念

人力資源市場是指人力資源的供給方(勞動者)與需求方(企業等用人單位)通過市場機制進行交易,實現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總稱。這種市場化配置活動區別於傳統的計劃配置方式,其內容主要指人力資源供求主體的活動及相互關系,其外延包括政府職能部門、相關服務機構和中介活動以及管理、服務中的相互關系等。

(一)人力資源市場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市場

人力資源市場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市場,與資本、技術、土地等市場一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就是要通過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包攬就業和統包統配製度進行改革,通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使人力資源的配置在供求雙方相互選擇中得到實現。一方面促進人力資源的更加充分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提高配置效率和效益,從而激發生產要素的活力,促進生產力發展。

(二)人力資源市場是市場機制和服務實體的總和

1.人力資源市場機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確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自主就業與自主用人。二是按價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進行相互選擇、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建設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的核心是促使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2.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是人力資源市場的重要內容,主要是指幫助市場供求主體實現對接以及由其延伸的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等促進市場機製作用發揮的各類服務行為,主要是為用人單位減少搜尋、招募、培訓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成本,幫助求職者提升就業能力、實現就業和職業發展。

3.人力資源市場的服務載體包括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體系。促進兩個服務體系的共同發展,是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在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中的通行作法。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逐步建立起了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即《就業促進法》規定的職業中介,以下簡稱經營性服務體系)。

--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

公共就業服務是指由政府出資,向勞動者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這類服務體系的載體主要是原勞動、人事部門設立的以促進就業為根本宗旨的事業單位。

其性質主要有四個要素: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以提供公益服務來定性;以政府服務公眾的職能作為定位;由公共政策、公共財政給予保障和支持。

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對城鄉所有勞動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業服務;對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援助性就業服務;對不同時期重點群體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對用人單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務;承擔就業和人才政策的具體實施;對就業與失業進行社會化管理等工作職能;受政府部門委託,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基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服務。

--經營性服務體系(職業中介)

經營性服務是指由經營性機構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有償提供的職業中介和相關服務。其服務載體主要包括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原人事、勞動系統所屬服務機構自辦或以股份形式合辦的企業。

其性質主要有四個要素:以促進競爭性人群就業和滿足用人單位特別需要為目的;以提供有償中介服務來定性;以企業化經營來定位;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為運行保障。

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按照國家政策,經行政許可從事職業中介、培訓、人力資源外包服務、人力資源派遣、管理咨詢等服務業務;對用人單位或勞動者按其所需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按照國家政策和政府購買成果的要求,為一般勞動者提供公益性就業服務。

(三)市場行為由法律、政策來規范和引導

1.用法律來規范用人單位的用人行為、勞動者的就業行為,以及公共就業服務行為和經營性服務行為。通過法律法規確立政府職能部門、人力資源供求主體、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在市場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權利和義務。

2.用政策引導用人單位更多吸納人員和穩定人員的崗位,引導勞動者合理流動和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引導人才到急需崗位,引導公共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鼓勵經營性服務的發展,為促進社會就業與人才配置服務。

二、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伴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已基本確立,服務載體得到發展。目前,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並形成了由縣區以上綜合性服務機構(包括政府舉辦的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街道(鄉鎮)社區基層服務窗口,以及就業訓練、創業服務等服務實體共同組成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同時,經營性職業中介服務機構也得到迅速發展。截止到2007年底,已達1.6萬家,從業人員十幾萬人。

人力資源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素市場的地位日益增強,在促進經濟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保障社會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推進就業渠道和就業方式的多元化,推動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在實踐中初步形成了促進就業和推進人力資源開發並行、公共服務與經營性服務並重、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的服務體系,不僅完成了從統包統配向市場化配置的根本性轉變,並且在落實就業和人才政策、幫助城鄉勞動者就業再就業、推進各類人才流動開發和配置、踐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方針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中央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的部署提出了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的歷史任務,對加快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在深化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形成巨大沖擊,應對危機,穩定和擴大就業,對人力資源市場特別是公共就業服務的作用又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當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局面,亟需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強化:

1.進一步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人力資源市場作為生產要素市場,在推動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促進全社會更加充分就業方面,承擔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使全社會人力資源能夠自由流動,使供需雙方能夠相互選擇、自主匹配,最大限度地促進充分就業和各層次、各領域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2.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就業服務。我國勞動力供給總量龐大,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群體人數集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巨大、高校畢業生等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無論是促進勞動者就業特別是解決困難群體就業問題,還是應對失業和解決市場的缺陷,都需要公共就業服務承擔起更為重要的職責。

3.著力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水平。促進社會就業和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優化配置,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我國的人力資源服務業尚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明確發展方向和任務目標,確立人力資源服務業相對獨立的地位,健全完善相關政策,形成鼓勵支持其發展的良好環境。

4.大力加強市場規范管理。針對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主體行為的失范,特別是職業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必須加強市場統一的監管,依法規范市場各方行為,強化誠信服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新形勢的要求相比,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存在著體制性分割。目前,我國的人力資源市場還普遍存在著城鄉分割、身份分割、地區分割和管理分割等突出體制問題,缺乏統一的管理,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與配置。

二是服務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經營性服務體系普遍存在著服務功能不強、服務方式粗放、服務手段單一、服務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與市場需要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和人力資源配置服務之間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部分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員匱乏、工作經費無明確來源,難以實現充分的公益服務。

三是政府監管力度不足。目前,全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具體管理法規尚未出台,市場監管體制還不健全,執法檢查手段較為單一,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影響了人力資源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推進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的有利條件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既提出了要求,也創造了發展的空間。

1.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要求,指明了市場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提出了改革意見,城鄉管理體制二元結構的問題將進一步得到解決。

2.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和即將出台的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也為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3.勞動和人事兩個部門的合並,有利於解決管理分割問題,理順管理體制。原有幹部和工人的身份劃分界線將進一步打破,支撐市場建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和完善,將有力地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環境的優化。

4.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具備了市場發展的基礎,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經營性服務體系已經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為基礎,以實現充分就業為宗旨,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為重點,以規范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為突破口,通過整合改革,實現政策、制度的統一,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市場運行更加良好、就業服務和人才資源開發配置服務質量更高的發展態勢,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為通過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提供支持。

(二)總體目標

--管理體制統一。形成人力資源市場統一的管理體制、統一的法律法規體系、統一的政策制度。結合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戶籍制度、勞動人事制度、工資福利制度、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逐步打破人力資源市場中存在的城鄉分割、身份分割和地區分割,推進人力資源市場管理體制與政策制度的統一。

--運行機制健全。形成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和提供公共服務、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中介組織規范服務的運行格局。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市場主體作用,為實現各類用人單位通過市場自主擇人和各類勞動者通過市場自主擇業創造條件和提供服務。

--公共服務完善。健全工作體系、完善服務制度、提升服務能力,形成財政保障有力、運行效率較高的公共服務體系,為城鄉各類勞動者提供均等和優質的就業服務,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就業援助。

--經營性服務健康發展。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更廣泛地參與到促進就業和推進人力資源開發領域,形成與公共服務優勢互補的格局,滿足不同層次主體的服務需求。促進人力資源服務的規范化、標准化,引導其服務創新,走向專業化、信息化、國際化。

--政府職能根本轉變。形成公平透明、競爭有序、規范運作的市場環境。推進政府部門所屬機構的體制改革,實現公共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的分離,使政府職能從辦市場轉變為創造市場發展良好環境和建立市場運行公平秩序。加快法制化建設,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市場監管體系。

(三)重點任務

1.制定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

制定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理清兩個市場整合的改革路徑,明確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方向、提出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的目標、發展思路和主要舉措,指導各地按統一規劃推進改革進程和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制定人力資源市場條例,以立法形式建立人力資源市場的基本管理框架,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市場管理制度。明確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性質、職能、目標任務和保障制度,確立鼓勵經營性服務體系發展的基本原則。

2.結合地方機構改革,統一並大力加強公共就業服務

加強對就業工作和公共就業服務的統籌管理。省、市、縣三級在設置管理就業工作的行政處室的同時,設立事業單位性質的公共就業服務局(加掛人力資源服務局),重點推進公共服務政策實施和服務流程、服務體系的統一,努力解決財政保障、參公管理等問題,統籌組織指導各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實體開展服務活動。

加強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場所和功能建設,特別是加強縣級以上綜合性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街道、社區基層工作平台建設,結合當前農民工就業工作,大力推進鄉鎮(村)就業服務平台建設,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逐步整合原兩個部門所屬服務實體,明確公共服務性質,努力解決參公、人員編制、經費保障等問題。

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全面落實對勞動者的免費服務制度、對社會的職業供求信息收集、匯總和發布等信息服務制度、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制度、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就業與失業管理制度、對特定群體的專項服務制度。

在機構改革過程中,要做到工作不斷、隊伍不散,特別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原有服務機構的優勢,完成應對金融危機保就業的任務,使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服務場所、服務功能、信息網路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系統地加強,人員隊伍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同時,穩步推進公共就業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的分離,對原屬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經營性服務,轉由下設服務企業實施,條件成熟時再完全實行社會化。

3.引導職業中介(經營性服務機構)健康發展。建立健全職業中介發展政策,明確職業中介機構(經營性服務機構)的設置條件、服務規范和引導扶持措施。制定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和完善產業發展政策。促進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自律組織的發展,充分發揮行業組織"服務、自律、協調"功能。制定並推廣人力資源服務業務技術標准,引導市場經營性服務的標准化、規范化。建立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建立專業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隊伍。

4.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工作。貫徹《就業促進法》,健全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發布制度。在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和就業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匯總和發布的基礎上,擴展信息的覆蓋范圍,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廣的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加強市場供求信息的管理,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分類標准,規范對職業中介信息和專門性信息的管理及應用,維護國家人才信息安全。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分析,為就業政策和人才隊伍建設政策的制定、人力資源的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5.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制度。結合地方機構改革,統一人力資源市場監管。省市兩級應將原來兩個部門對市場的監管職能進行歸並,設置實施統一監管的處室,承擔本行政區域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的規劃制定與實施、行政許可、市場監管等職能。完善包括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准入、經營性服務機構創辦和開展業務規范、行業協會自律等內容的市場監管制度,降低人力資源市場交易成本,維護市場的公平和效率,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Ⅷ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平台軟體之上的企業信息化項目是以廣泛分布的、權力分散的當地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為基地的。每一個這樣的營地 都具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軟硬體設施、資料和辦公場地。這些營地應該距離用戶企業很近,它將成為地域性企業信 息化社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是活動中心。

閱讀全文

與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