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但丁堡全套

馬鞍山但丁堡全套

發布時間:2022-06-20 21:45:39

❶ 腰閃到了,馬鞍山那裡治腰最好

用火罐治療

❷ 三國人物,以及內容詳細介紹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詩人杜甫有《蜀相》名篇傳世。

曹植
(192~232)三國時魏詩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生平曹植自幼穎慧,年10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斗爭中漸占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

呂布
呂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曾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有關呂布傳奇性的出生和神話般的成長,在五原縣有很多流傳.

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軍有方,名聞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

孫權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大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周瑜多謀善斷,精於軍略,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

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據說父親曹嵩出身不明,《三國志·武帝紀》中說他是「莫能審其本末」.

劉備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廟號烈祖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東漢漢靈帝末年,劉備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台,三顧茅廬後始得諸葛亮輔佐。 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

丁大全
丁大全(1191~1263),字子萬,南宋鎮江(今江蘇鎮江)人。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進士,被調任蕭山尉。去拜謁師間,安撫使史嚴之見丁大全長得「出類拔萃」,不類凡人,以為日後必有大用,於是等眾賓客告退後獨留了大全一個人攀談,而且款待甚為周到。丁大全是南宋0臣,宋理宗朝中後期的宰相,著名0臣,外號」丁青皮「。宋理宗執政後期,朝廷又相繼落入丁大全、賈似道等0相之手.

呂蒙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期汝南富陂(今阜南縣呂家崗)人,東吳名將。呂蒙幼年喪父,隨母投靠鄧當,生活於軍營之中,練得一身武藝。少年隨鄧當征戰,因作戰勇猛,受孫策看重。鄧當死後,呂蒙代鄧職,拜別部司馬,成為東吳年輕的將領,屢立戰功。建安十二年(207)呂蒙隨孫權出征夏口(今武漢市境內),呂蒙為前部先鋒,大敗劉表部將黃祖,攻佔夏口,被擢升為橫野中郎將。是年赤壁之戰,呂蒙率吳軍襲焚烏林曹營.

陸遜
陸遜 - 簡明歷史傳記 陸遜字伯言,本名議,吳郡吳人也。世江東大族。少孤,為從祖康綱紀門戶。年二十一,歷東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年旱,開倉濟民,督農桑。討會稽山越賊帥潘臨、鄱陽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權配遜策女,數訪世務,遜議以 「平山寇叛,取精銳。」權納其策。由虛勢伏兵,破丹楊費棧,安內患,得精卒數萬。建安二十四年,蒙稱疾瞞關羽,遜代獻驕兵計,軍暗渡取荊州.

陸抗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年二十喪父,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 .

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於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

張郃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盪寇將軍。

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勛,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謚曰壯侯。總評 徐晃一生儉朴,對自己約束很嚴,病死前還特別囑咐叫埋葬他時

程元鳳
【程元鳳】(1199-1268)南宋大臣。字申甫,號訥齋,歙縣(今屬安徽)人。程元鳳出生於書香門弟,精通詩詞,具有較高的文學造詣。理宗紹定二年(1228年),程元鳳考中進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後歷任太學博士、宗學博士、秘書丞、著作郎、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職,以忠誠正直著稱。程元鳳寶祐四年(1256年),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提出進賢、愛民、備邊、守法、謹微,審令12字方針作為施政綱領.

關羽
關羽(162?-220),漢族。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關羽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在中國,供奉文聖孔子的文宣王廟有很多,過去在各個城邑都有這類建築。而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

姜維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

嵇康
(223~263)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叔夜。譙國□縣(今安徽宿縣)人。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

阮籍
籍 (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三國魏詩人、文學家。 阮籍4歲喪父,家境清苦,勤學成才。他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但當時司馬氏獨專朝政,殺戮異己,阮籍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閉門讀書,或登山臨水,或酣醉不醒,或緘口不言。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他曾先後做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

向秀
魏晉間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子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少穎慧。與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後,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徵到洛陽。後任散騎侍郎,又轉黃門散騎常侍。向秀好老莊之學。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後,郭象在《莊子隱

張飛
張飛(?-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盪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范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謚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

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國時期蜀國大將。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書·趙雲傳》注引《雲別傳》)。初平二年(191年),時黃巾起義,本郡人推舉他率領義從吏兵往投公孫瓚。時袁紹自稱冀州牧,吏民皆往從之,公孫瓚深以為憂。見趙雲來附,很高興,對他說:「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迷而能反乎?」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

馬超
馬超(176-222)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馬超是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起初隨父親馬騰在西涼為一方軍閥,後與韓遂一同進攻潼關,被曹操以離間計擊敗。此後馬超又起兵攻殺涼州刺史韋康,不久被韋康故吏楊阜擊敗,投奔張魯。劉備入蜀後馬超投奔劉備,並為劉備作前驅,進入成都。劉備稱漢中王後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又進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鄉侯。

孫亮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字:子明 籍貫:吳郡富春 生卒 243 — 260(18歲) 籍貫:同孫堅官職:皇帝家庭成員:父:孫權人物傳記:孫權的第七子,吳國的第二代皇帝。他是個聰明的皇帝,看到孫縱專權,圖謀殺之,但最終失敗。帝位被廢,淪為會稽王。歷史評價:陳壽: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 歷史人物(三國)字:子明籍貫:吳郡富春生卒 243 — 260(18歲) 家庭成員:父:孫權人物傳記

董卓
隴西人,性粗猛,有謀。少時曾游羌中,盡與其豪帥相結。初為兵馬掾。繼為羽林郎、軍司馬。公元184年,被黃巾軍擊敗,抵罪。公元190年,征為少府,辭不受命,駐兵河東,以觀時變。八月,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自為相國,專斷朝政,凶暴淫亂,激起全國反對。他焚燒洛陽,西遷長安。公元191年二月,為太師,位在諸王之上。他掠奪錢財巨萬,計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堆積如山

鄧艾
鄧艾,字士載(公元197年——264年),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人,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協助司馬氏東征西討,屢建奇功。鄧氏曾經是南陽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鄧艾自幼喪父,鄧艾生活在戰爭頻仍、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並劇烈的中原,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黃忠
忠(?-220),字漢升,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黃忠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 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後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

李典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曹操麾下將領。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巨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謚號為愍侯。歷史評價李典李典 曹丕:「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陳壽:「①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②典好學問.

孫皓
孫皓(242-284),字元宗(一說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的末代皇帝,他是孫權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公元264-280年在位。雖然他的前任孫休已經有兒子,但孫休去世時這個兒子十分年幼。群臣鑒於蜀漢之亡,認為主少國危,想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所以作為廢太子孫和的長子孫皓便被擁立繼位。孫皓即位後,追謚父親為文皇帝,並為他舉行祭祀。 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

韋昭
韋昭(204~273),字弘嗣,雲陽延陵人。自幼好學,擅長文史,對《國語》、《孝經》等研究卓有成就,是東吳儒林名士。著有《國語注》、《孝經注》、《吳書》、《博弈論》等。會稽王孫亮即位時,昭被推薦為太史令。景帝孫休即位,任中書郎博士祭酒。末帝孫皓即位,封為高陵亭侯,任中書僕射侍中,領國史。 東吳孫氏家族間爭權奪利,韋從不介入。孫權廢太子孫和另立會稽王孫亮為太子。

曹丕
曹丕(187~226)魏文學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長子。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8歲,即能為文,又善騎射、好擊劍。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禪讓方式代漢自立,改元黃初。登極以後,在黃初三年(222)、六年曾兩次親征孫吳,皆未能過江.

郭女王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後,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後,祖籍安平廣宗。有智數,性儉約,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盧弼《三國志集解》中稱其「之足以制魏文可知」。郭氏少年時父母雙亡,喪亂流離,29歲時被比她小3歲的曹丕納為妾,深得寵遇,然而始終沒有生下子女。後來曹丕即位魏王,冊封郭氏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為貴嬪,位次皇後。黃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許昌立她為後。

曹奐
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

龐統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龐統年輕時,為人朴鈍,未有識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於鑒識人品的名聲,龐統慕名前往拜見。見面時,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桑,於是龐統就坐在樹下,跟他交談起來。兩人越談越投機,就這樣一個樹上,一個樹下,一直談到深夜。

馬謖
馬謖(190-228),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侍中馬良之弟。初以荊州從事跟隨劉備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用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倍加器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馬謖卻於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的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馬謖(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

楊修
楊修 -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弘農華陰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暫無相關記載 家族資料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暫無相關資料 相關人物 暫無其他相關人物 曾效力過的勢力 暫無相關資料 楊修 - 簡明演義傳記 曹操麾下大臣。東漢的太尉楊彪之子。雖有才,但是被曹操疏遠。

馬良
馬良(公元187—222年),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漢名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馬良眉中有白毛,家鄉人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歷官從事、左將軍掾、侍中。他與諸葛亮的關系很好,這可以從兩件事上看出:諸葛亮隨劉備入蜀,馬良給諸葛亮寫信說,雒城(今四川廣漢縣)已攻下,吾兄應大展宏圖,乘勝前進。據此,人們推測,他與諸葛亮或結為兄弟,或者有親戚關系。諸葛亮年長,故他稱亮為兄。馬良奉命出使東吳.

袁紹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於初平元年(190)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後,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

黃承彥
黃承彥籍貫:[荊州]沔南 [今湖北仙桃]配偶 蔡氏 身份:諸葛孔明岳父子女 黃月英 介紹: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襄陽記》漢末,諸蔡最盛,蔡諷姊適太尉張溫,長女為黃承彥妻,小女為劉景升後婦,瑁之姊也。《襄陽耆舊記》黃承

此後人稱之為「阮步兵」。

❸ 請問請問遼寧省綏中縣各鄉鎮和村屯的名字誰知道

萬家鎮鎮政府駐王家莊,人口2.26萬人,面積68.0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王家;15個村委會:王家莊、萬家、老軍屯、萬壽寺、周家、金絲、北邱窪、賀家屯、老戶、趙鄉、蘇家、新民、楊家、孟家、甘家。西甸子鎮鎮政府駐西甸子村,人口2.31萬人,面積85.4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西甸子;17個村委會:西甸子、小李屯、大李屯、大石橋、涼水、戶尚屯、澇豆窪、蓮蓬窪、白廟子、東庄、馬圈子、安馬堡、北甸子、北楊家、水泉子、皇姑、羅三家。高嶺鎮鎮政府駐高嶺村,人口2.65萬人,面積134.4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高嶺;18個村委會:高嶺、楊總、興隆店、四方台、上甸子、小蠣蝗、祝總、王崗台、陡坡台、賀家、老爺廟、杏樹屯、大松嶺、趙家屯、大蠣蝗、沙鍋子、高家窪、照山嘴。前衛鎮鎮政府駐前衛,人口2.52萬人,面積125.8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興衛、永興;15個村委會:背蔭嶂、九門台、三山營子、選將、馮家屯、北大、黑台嶺、老邊、滿井、東山、長江、西大、東大、三道、古塔。荒地鎮鎮政府駐東荒地,人口2.55萬人,面積85.7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荒地,15個村委會:東荒地、楊保屯、郭家屯、孫相、拴科、西台屯、牛心屯、前馬屯、尚家、大鄭、東李、西李、桑園、西荒、榆林。塔山屯鎮鎮政府駐塔山屯,人口2.24萬人,面積74.8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塔山;17個村委會:塔山屯、山角子、白龍灘、四方、東白、許家、大南鋪、梁家、丁家、香寶、大馮、大施寶、大鍾鼓、潘家、西王、張白谷、桃花。小莊子鎮鎮政府駐小莊子,人口3.37萬人,面積85.7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小莊子、大漁場、鄢家屯、鹽鍋、海泉東、海泉西、鹽場、前永安寨、石官、寶倉、張安、打雀莊子、後永安寨、小李、孤家子、凌家、新莊子、大李金屯、彭家、團山子、葉大、馬家窪、二河口。王寶鎮鎮政府駐王寶,人口1.85萬人,面積67.2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王寶村、北偏坡村、張獃子村、西潘村、西孫村、平房村、呂貢村、王漢村、婁家屯村。

❹ 馬鞍山屬於哪個省

馬鞍山屬於安來徽省。

馬鞍山市位源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市接壤;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

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4)馬鞍山但丁堡全套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❺ 銀川市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求介紹

銀川市內好玩的地方有:水洞溝、鶴泉湖、鳴翠湖、滾鍾口、蘇峪口森林公園。

1、水洞溝:

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遊帶的核心部位,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接,是連接寧蒙旅遊的紐帶,佔地面積14.4平方公里。

水洞溝獨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魔鬼城、旋風洞、卧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奇絕景觀,記錄了三萬年前人類生生不息的活動軌跡。

由橫城大邊、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構成的古代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成為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

5、蘇峪口森林公園: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西北50公里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中溫帶乾旱氣候區,海拔2960米,佔地面積93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有野生動植物資源898種,有櫻桃谷、觀光索道等景區景點。

外出旅遊時的注意事項:

1、行程中或自由活動時若見有刺激性活動項目,身體狀況不佳者請勿參加。患有心臟病、 肺病、哮喘病、高血壓者切忌從事水上、高空活動。

2、搭車時請勿任意更換座位,頭、手勿伸出窗外,上下車時請注意來車方向以免發生危險。搭乘纜車時,請依序上下,聽從工作人員指揮。行走雪地、陡峭山路,請小心謹慎。

3、團體旅行時不可擅自脫隊,單獨離隊,請徵得全陪導游同意,並隨身攜帶當地所住宿飯店地址、電話,以免發生意外。

❻ 有沒有關於李白的介紹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准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謂真名不詳,「客」是對外來者的泛稱),不求祿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們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他自幼讀書就廣為涉獵,所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年輕時仗劍任俠,《與韓荊州書》雲: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魏顥說他「眸子炯然,哆如餓虎……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贈李十二白》詩中也以「袖有匕首劍」、「雙眸光照人」這樣的句子描述其風度。很久以後,他和朋友敘舊,還興致勃勃地回憶當年殺出五陵惡少重圍的往事(見《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他還很早就嚮往遊仙問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之五)十八、九歲時,李白曾隱居於戴天大匡山,並從趙蕤學。趙蕤是個以「王霸之道見行於世」(孫光憲《北夢瑣言》)的學者,所著《長短經》十卷即主經邦濟世的事功之學。李白二十歲遇到蘇頲,又深得這位「朝廷大手筆」、文章巨公的贊賞。開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他從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荊門、游洞庭,接著又到了金陵、廣陵和會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鄖城(今湖北安陸)。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在江陵遇到他,誇許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大鵬賦·序》)。開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許圉師孫女為妻。三年後,即開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陽啟程入長安,這時他正好三十歲。

李白初入長安為期約三年。他隱居在終南山,廣為交遊,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薦引。那時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別館就設在終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維、儲光羲等名詩人)去作客。李白結識了這位公主,卻未能如願以償,終於怏怏離去。開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黃河東下,先後漫遊了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舉家東遷,「學劍來山東」(《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時,曾與孔巢父等人會於徂徠山酣飲縱酒,人稱「竹溪六逸」。後又漫遊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帶,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會稽等地,所到之處,形諸吟詠,詩名遠播,震動朝野,最後連天子也被驚動了。

天寶元年秋,由於玉真公主的薦引,唐玄宗下詔征李白入京,並待以隆重的禮遇:「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應召入京時,頗為躊躇滿志,《南陵別兒童入京》詩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業來報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這位傲岸的詩人很快就遭到了宮廷權貴們的忌恨。一年後他就開始遭到讒毀,「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玉壺吟》),這些詩句都是他當時險惡處境的寫照。天寶三載春,李白被放還鄉。這一次他在朝中任職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卻使詩人對社會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

李白離長安後,沿商州大道東行,至洛陽與杜甫相識,後又與杜甫、高適一起暢游梁、宋一帶,過著飲酒論文、追鷹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東兗州,李白又與杜甫相遇,同游泗水、東蒙等地。隨著天寶年間政治形勢每況愈下,李白對國事的傾危深感憂慮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遠別離》等詩中,對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擅權和誅殺異己公開表示抗議,對險惡的政局發出悲愴的吶喊。他四處浪遊,飄泊在梁園、魯郡和金陵一帶,還到過幽薊等地。一路上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地東南,來往於宣城、當塗、金陵、溧陽一帶。後隱居於廬山。當時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師由江陵東下,「辟書三至」(《與賈少公書》),以復興大業的名義恭請李白參與其戎幕,李白遂滿懷熱忱毅然從戎。不料肅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間又禍起蕭牆,李璘軍敗被殺。李白也因此獲罪下獄,不久被長流夜郎(今貴州銅梓一帶)。當時詩人正陷於「世人皆欲殺」(杜甫《不見》)的危險處境之中,以至杜甫還誤信了流言寫詩寄託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時遇赦放還。這時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壯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備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途中因病折回。寶應元年(762),李白病死於當塗族叔李陽冰家,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廣泛接觸了生活的各個層面。他的鮮明的個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時代氣息的基礎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輕時就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范傳正《唐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強烈的任俠作風:尚武輕儒,脫略小節,輕財好施,豪盪使氣。年輕時「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接濟之」(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喜豪飲縱博,又精於騎射。他不屑於走一般士子由科舉入仕的常軌道路,而希望一舉成就大業。他又不無虔誠地求仙學道,采葯煉丹,獨孤及說他出門的行裝是「仙葯滿囊,道書盈篋」(《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還從山東尊師高如貴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為道教徒的儀式。他對排難解紛的策士頗為傾心,有縱橫家的氣派,崔宗之說他「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贈李十二白》)。《新唐書·文藝列傳》也說他「喜縱橫術」。總之,「志尚道術,謂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脫又是積極入世的。而上述各個方面,又正是盛唐時代社會習尚和文化精神的顯著特徵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為當代人們所心儀的人倫風范。例如為了一瞻李白的豐采,任華、魏萬不遠千里追蹤相從;「四明狂客」賀知章一見李白,驚呼為「謫仙人」,解下隨身所佩的金龜相贈;門人武七則甘願赴湯蹈火,越過安祿山叛軍的佔領區至東魯接回詩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詩歌正是通過他的個性投影,折射出時代的風容神采,從而成為盛唐的最強音的。

時代理想的藝術升華

李白的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於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徵,那麼,李白是以更富於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李白的詩歌豐富和發展了盛唐詩歌中英雄主義的藝術主題。他和同時代的其他文士一樣,具有恢宏的功業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就是他最執著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復雜的權力結構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際能力,也許是很可疑的,但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點。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崛起草澤、際會風雲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如《古風》其十寫魯仲連:「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歌頌愛才若渴、禮賢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難》其二中的:「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贊美傲岸不馴、堅持布衣尊嚴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動盪變亂的非常時期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渾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贈酬友朋的詩中說:「風水如見資,投竿佐皇極。」(《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在醉醒後自抒其志雲:「傅說板築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相爭,並以張良、韓信自況:「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後,又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對亂世英雄致以禮贊,當然不僅僅是發思古之幽情。因為通過這類人物,詩人更能夠抒發自己「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表現在歷史中建立輝煌功業、積極創造自我價值的人生願望。同時,這也成為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

李白把排難解紛的濟世理想和縱放不羈的個性自由統一起來,以求得圓滿的人生。他對人生道路的設計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偉業,如雲:「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兩龍爭斗時,天地動風雲。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而功成之後,卻又不貪戀富貴名位,而以「五湖」、「滄州」為家,嚮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謁求仕期間不諱言這一點:「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時不放棄這一點:「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卧白雲。」(《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贈韋秘書子春》)這種人生理想集中表現了詩人「羞伐其德」和熱愛自由的意識:「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這些詩句都是詩人心跡的自我表白。由於他的自由意識是如此強烈,當遇到現實生活中丑惡力量的阻梗時,他的憤怒和抗爭也表現得格外強烈。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李白的個性之活躍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為「不屈己、不幹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他有時也發出輕蔑權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但主要還是表現內心的高傲。而隨著對高層權力集團實際情況的了解,他進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古風》第三十九)「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珍;嫫母衣錦,西施負薪。」

(《鳴皋歌送岑征君》)並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權位者的丑態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古風》之二十四: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個藝術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系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鍾鼎疏。

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海》等詩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

總之,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貴的主題發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貴面前毫不屈服、為維護自我尊嚴而勇於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的重要內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秀傳統而成為詩壇巨星的。

李白的詩歌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於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襄陽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的寫照。他的《行路難》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即使寫失路的憂愁,也沒有絲毫寒促蹇澀的危苦之詞,詩中出現的黃河、太行、海上、日邊等意象,以及拔劍四顧的雄姿,揚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著壯美的情采。他永不安於寂寞和孤獨,如《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願,為人駐頹光。」這里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像表達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並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於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詩中說:「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又說:「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具有英風豪氣,又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這些不同的性格側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兩大類型:一類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運動的美,在壯美的意境中抒發豪情壯思;另一類則著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麗的意境中表現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例如他筆下的黃河、長江,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橫江詞》)。他筆下的山峰高聳峻拔,崢嶸奇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美意境的山水詩。例如「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尋陽送弟昌岠鄱陽司馬作》);「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西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這些詩以明朗純凈取勝。

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憑倏來飆起的感興潑墨寫意,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於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徵之間有著「同構互感」的微妙的呼應關系。例如他初出蜀時寫的《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豁然開朗的開闊處著筆,

❼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1、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2、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3、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遺產總部在巴黎成立,以便於負責世界遺產相關活動的協調,保證《遺產公約》的實施,舉行世界遺產年會,建議簽約國提交申報名單,組織世界遺產基金會的國際參與、負責遺產地狀況的相關報告,當遺產受到威脅時採取緊急行動……
]、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❽ 李白的詩詞及簡介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①彩雲間,
千里江陵②一日還③。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①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②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
③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簡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①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注釋】
①舉:抬。

【簡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像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詩人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 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居蜀中,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游,酒隱安陸,客居魯郡。這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至天寶初,以玉真公主之薦,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讒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亂起,為了平叛,入永王李軍幕;及永王為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身陷囹圄,長流夜郎。遇 赦東歸,往依族叔當塗(今屬安徽)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以詩名於當世,為時人所激賞,謂其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❾ 長白的內容

1、 動植物資源
野生經濟植物126科、1200多種。較為名貴的有東北三寶,黃芪、黨參、越桔、薇菜、山葡萄、大葉杜鵑等。依附森林三水郡、金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與臨江市接壤,北與撫松縣交界。國境生存的野生動物有300多種,其中獸類50多種,鳥類200多種,魚類約47種。境內超過10公里的河流有27條,水利資源總理論蘊藏量為2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0.3萬千瓦。發現礦點、礦化點、礦床、礦產地90餘處,礦種35種。已探明的礦產有:硅藻土地質儲量2000多萬噸,遠景規劃儲量2億噸,且質量和數量均屬亞洲之首;根據航空遙測,煤炭地質儲量超過12億噸;高嶺石(長白玉)地質儲量83萬噸;明礬石地質儲量500多萬噸。
2、旅遊資源
長白地處中華十大名山之一的長白山南麓和舉世聞名的鴨綠江源頭,是國家級全幅員森林旅遊區,素有「長白林海、人參之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美譽。境內所轄的長白山南坡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塔山公園是國家2A級旅遊區;望天鵝風景區是國家2A級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公園;靈光塔和干溝子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個。東北三省最古老的唐渤海時期的靈光塔、春秋戰國時期的干溝子古墓群等歷史文化古跡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長白旅遊具有濃郁的朝鮮族文化特徵,並有抗聯和金日成早年革命活動地等多處紅色旅遊資源。
3、主要景觀
天池南坡景觀、高山花園、天池草原、岳樺林奇觀、鴨綠江大峽谷、炭化木生成帶、鴨綠江上第一哨、長白千柱峰、瀑布群、雞冠秀峰、長白溫泉、塔山公園、靈光塔、福興寺、東觀園、鴨綠江公園、中朝長惠國際大橋。赴朝邊境旅遊項目,主要游覽朝鮮天池東坡景觀、白頭山密營、三池淵、大紀念碑、鯉明水瀑布、普天堡戰跡地、普天堡戰斗勝利紀念塔、兩江道事跡館和兩江道藝術大學專場文藝演出 。
4、建制沿革
「長白」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已沿用很久了,早在遼代就有「長白部」;金代設「女真長白山部」,清朝設「長白府」;民國設「長白縣」。
5、名稱起源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名稱,是沿襲當年設長白府時,以縣域北部的長白山而得名的。「長白」即「長白山」,為東北第一高山,山頂有天池;為死火山口形成的高山湖泊,南北4.5公里,東西3公里。天池滿語稱「圖們泊」,源於「圖們色禽」,意為「萬水之源」。又稱「闥門」,為「圖們」的諧音。「長白山」的名稱,歷史上曾有過多次變化。遠在夏周以前,長白山稱為不咸山,「不咸」是蒙古語,音「不爾干」,即神巫,是「此山有神在」的意思。漢朝時叫單單大嶺,《後漢書·東夷列傳·七十五》載「昭帝始元五年,元搜徒句驪,自單單大嶺以東,沃沮穢,悉屬樂浪……」,「單單與滿州語珊延相近,即長白山」(載自《滿洲源流考·按》)。魏稱蓋馬大山,後魏又稱為徒太山、太白山。南北朝稱為從太山。唐朝稱為太白山。金代始稱長白山。《元一統志·開元路》載:「長白山在會寧縣南六十里」《明一統志》載:「長白山在三萬衛東北千餘里,橫亘千里。」滿語稱長白山為「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滿語是「「怎麼個容易法?」長」的意思,「珊延」是「白」的意思,「阿林」是「山」的意思。因山頂每年都有八九個月白雪皚皚,故而得名。
6、長白鎮
長白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舊名塔甸。塔甸地名起源於鎮北山頭上有一寶塔,名靈光塔,塔下早年為草甸地,故名塔甸。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為長白府治所。設治後,大力興建府署駐地塔甸,使這里很快成為集鎮。民國和淪陷時期稱縣街、長白街。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設鎮,名為長白鎮,被稱為鴨綠江源頭第一鎮。多年來一直為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今為國家一類邊境口岸。
長白縣歷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開拓的足跡。
秦朝時,境域屬「遼東外徼」。
西漢,初屬蒼海郡,後為樂浪郡。
東漢至唐朝初年,屬高句麗,後屬渤海國西京鴨綠府豐州。
遼代,先屬東丹國,後屬定安國東京道淥州長白山部,鴨綠江女真大王府。
金代,屬上京路會寧府曷懶路。
元代,屬遼陽中書行省開元路。
明代,屬努爾干都司建洲衛地。因縣內長白山為女真發祥地,故清朝統治者將此地列為封禁之地,後屬興京府。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後200年時間里,這里被劃為封禁區。境內山高林密,萬木叢生,道路梗塞,人煙稀少,居民點多是三五家的小聚落。
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通化縣,領屬該境。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臨江縣,該境轉屬臨江縣。不久,又考慮到從臨江到長白250多公里,鞭長莫及。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侵吞朝鮮以後,日本以朝鮮為跳板,經常「越江右開道伐木,意圖侵佔」。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巡撫唐紹儀委派李廷玉、付疆前往長白調查,繪制地圖。
清光緒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08年9月15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和奉天巡撫唐紹儀聯名奏請清政府在長白設府治,他們在奏摺中指出:「臨江縣上負長白山,下界輯安,北連吉林,廣袤八九百里,幅員遼闊,治理難周」,特別是「奉省東北邊境遼闊,交涉日繁」,況且「此險要之區,守備空虛」,難固「邊圄」。奏請以八道江為界,分臨江縣東部長生。慶生二保地,長白山北麓,添設長白府,治十八道溝、十九道溝之間的塔甸地方(今長白鎮),設治之後,與臨江輯安兩縣「聯絡聲勢,呼應靈通」。「以保衛國土不受侵犯,鞏固邊疆。」同年10月6日(九月十二日)旨准,無領屬,隸於奉天府。前署長春知府候補、直隸州知州張鳳台為設治總辦,委臨江縣令李廷玉為幫辦,籌辦長白設治事宜。
清宣統元年(1909年),宣布正式辦公。此後,安圖、撫松兩縣也先後設治,歸長白府治公所管轄。
清宣統三年(1911年),長白府由試辦改為署理。
民國二年(1913年),民國政府改長白府為長白縣,直接隸屬奉天省。
1929年,屬遼寧省。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長白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屬偽奉天省東邊道。
1934年,改屬偽安東省。
1936年,中國共產黨在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建立黨組織活動。
1937年,改屬偽通化省。
1945年12月25日,長白縣解放,改屬安東省。
1946年5月,屬遼寧省通化地區行政公署,後改為省直轄。
1948年9月,歸安東省通化專員公署。
1949年5月,改屬遼東省通化行政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6月歸遼東省直轄。
1954年,遼西省和遼東省合並組建遼寧省,劃歸吉林省通化專員公署。
1958年9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設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仍屬吉林省通化專員公署。
1962年至1964年,中朝兩國重新劃定國界,將原縣境內臨近長白山天池的一段劃歸朝鮮國,國界從天池南緣開始向南,陸地部分立有1號、2號、3號界樁,再南行以鴨綠江為界。江中沙洲、島嶼與本縣有關的共有105個,其中屬於中國的有45個。
1985年4月1日,劃歸渾江市管轄。
1994年1月31日,渾江市擬更名為長白山市,最後定名為白山市,即成為白山市管轄至今。
2008年9月15日,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 府治
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四月,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義委員勘查奉吉兩省界線,同時委前署長春知府候補張鳳台為長白府設治總辦,臨江縣知縣李廷玉為幫辦籌劃長白設治。1908年9月11日,清廷批准設長白府,同時籌設安圖、撫松兩縣。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1月,長白府設治公所正式辦公。當年11月至翌年4月,安圖、撫松兩縣設治完畢,歸長白府治公所管轄。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3月28日,長白府由試辦改為署理,設治委員田鄉谷改任長白府知府。
府治設在塔甸(今長白鎮),位於縣境東南端,為鴨綠江源頭第一鎮,如今成為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末行政區劃
長白設治時,境內有長生、慶生二堡。設治總辦張鳳台將兩堡地名按干支序列重新命名,並公布施行,不準任何人隨意更改村名,同時將兩堡所屬34個村鎮劃為四段管理。
第一段有長生堡的塔甸、溫厚社、良善社、恭順社、梨溝鎮(梨樹溝)、小梨溝鎮(小梨樹溝)、萬寶崗、南澗頭(南尖頭)、癸恩社。
第二段有長生堡的西砬縫、東砬縫(梨田洞)、壬皇社、金華鎮(半截溝)、辛裕社。
第三段有慶生堡的豐樂園、庚順社、已恭社、景和鄉、下隈子(十三道溝下隈子)、戊雨社。
第四段有慶生堡的拉拉崗子(十三道灣上下)、套褲帶(十三道灣以下)、背陰亭、丁春社、孤山子、二股流(下二股流)、金廠、小南川、丙望社、乙農社、小蛤螞川、大蛤螞川、甲華社、葫蘆套。
中華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1914年7月,調整區劃設警區,全縣劃為4個區。第一區駐縣街,轄城鄉附近一帶及十九道溝以上至長白山東南與安圖、撫松及韓國交界處;第二區駐金華鎮,轄十八道溝至十六道溝;第三區駐三聖屯,轄十五道溝至十道溝;第四區駐八道溝,轄九道溝、八道溝及該溝里龍華岡、嘉魚河一帶。各警區設有區官。
1916年8月全縣劃為7個區。第一區轄二十三道溝至十九道溝1鎮4村;第二區轄塔甸至南尖頭1鎮5村;第三區轄十八道溝至金華鎮1鎮5村;第四區轄東豐樂園至冷溝子1鎮5村;第五區轄小冷溝子至套褲帶1鎮3村;第六區轄背陰亭至十道溝1鎮2村;第七區轄八道溝至嘉魚河1鎮6村。至年末,因區太小,恢復原4個區,轄59個村。
1930年2月,根據遼寧省新村制大綱規定,在4個區內組成20個聯合村,不久並為10個聯合村,年末每區又並為2個聯合村。
1932年6月6日,日本侵略軍佔領長白縣城後,延續中華民國行政區劃。1936年8月,日偽當局廢除區村制,實行街村制。全縣劃為長白街、塔甸村、二十道溝村、梨樹村、金華村、中興村(十四道溝村)、戊雨村、三聖村等1 街8村。1937年,日偽當局強行歸村並屯,全縣劃為1街5村,轄66個部落。長白街駐縣城,轄8個街;順天村駐縣街,轄12個村;安民村駐十四道溝村,轄16個村;遵化村駐地十三道溝,轄11個村;協和村駐地十二道溝,轄12個村;親睦村駐地八道溝,轄14個村。
1946年,全縣劃為3個區,轄6個鎮、15個鄉、56個村。第一區駐縣城,轄東鎮、西鎮、二十道溝鄉、十八道溝鄉、半截溝鄉、二道崗鄉;第二區駐地十三道溝,轄十三道溝鎮、十四道溝鎮、十三道溝鄉、雙岔頭鄉(中和村)、冷溝子鄉、豐樂屯鄉、桃泉里鄉;第三區駐地八道溝,轄八道溝鎮、十二道溝鎮、船卧子鄉、金廠鄉、新房子鄉、九道溝鄉、老局所鄉、欒家店鄉。
1947年3月,縣城成立4個村,東安街、南陽街並為民主村;中亨街、興隆街並為白山村;北順街、西安街並為解放村;鎮江街、新興街並為綠江。取消鄉、鎮,實行區村制。根據村落戶數、人口、面積及自然情況,劃為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直屬村;行政村中分為甲、乙、丙、丁村。
1949年8月,全縣由3個區劃為4個區,縣城的4個村又改為民主、白山、解放、綠江村。第一區駐地民主街,轄4個街5個村和老坡口自然村;第二區駐地十八道溝,轄11個村和16個自然村;第三區駐地由十三道溝遷至十四道溝,轄村不變;第四區駐地八道溝,轄村不變。
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
1950年7月,將第二區的沿江村劃歸第一區。1951年11月16日,長白鎮從第一區劃出,所轄4個街又改為村,第一區駐地改為馬鹿溝村。1954年3月,第二區改為十八道溝朝鮮族自治區,二十一道溝、天橋溝、中和村、西崗村改為朝鮮族自治村,長白鎮改為城關區。
1955年9月撤區建鄉,全縣劃為1個區級鎮、1個鄉級鎮、5個朝鮮族自治鄉,保留八道溝區公所(1956年2月撤消)。1957年3月恢復十八道溝朝鮮族自治區,轄十八道溝、龍泉鎮、半截溝鄉、馬鹿溝鄉、撩荒地鄉。
1959年3月,全縣劃為4個人民公社,長白鎮公社轄20個管理區,十四道溝公社轄11個管理區,十二道溝公社轄10個管理區,八道溝公社轄17個管理區。1961年5月14日將4個人民公社調整為9個,撤銷管理區,設生產大隊。長白鎮公社轄12個生產大隊、4個街道和1個直屬隊;半截溝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2個直屬隊;龍崗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2個直屬隊;十四道溝公社轄6個生產大隊、2個直屬隊;十三道溝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十二道溝公社轄10個生產大隊、3個直屬隊;十一道溝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2個直屬隊;八道溝公社轄10個生產大隊、2個直屬隊;大頂子公社(後改為新房子公社)轄6個生產大隊、5個直屬隊。1965年2月,長白鎮公社分為長白鎮人民委員會和馬鹿溝人民公社。馬鹿溝公社駐地馬鹿溝村,轄馬鹿溝、梨樹溝、十八道溝、萬寶崗、南尖頭、沿江、十九道溝、二十一道溝、小農場9個生產大隊、1個直屬隊。1971年8月25日成立寶泉山人民公社,十二道溝公社的撩荒地、八盤道、新部落、五盤道、老局所、上二股流和新房子公社的大崴子、邱家店、欒家店、寶泉山、新南崗、馬家崗以及八道溝公社的老保甲共6個生產大隊、7個直屬隊組成,駐地寶泉山村。
1983年8月,撤銷人民公社制,將10個人民公社全部改為鄉;生產大隊、直屬隊改為村和自然村。1985年2月將八道溝、十四道溝鄉改為鎮。1986年7月10日,將半截溝鄉更名為金華鄉。1987年3月30日,長白鎮成立解放街道、白山街道辦事處,下轄8個居民委員會。1992年1月,馬鹿溝鄉改為鎮。1992年8月,改解放大街為長白大街,全長約5公里。1992年11月,寶泉山鄉和新房子鄉改為鎮。2001年9月,撤消龍崗鄉並入馬鹿溝鎮,撤消十一道溝鄉並入八道溝鎮。2002年11月,長白鎮撤消8個居民委員會,成立白山、民主、塔山、綠江4個社區。2004年12月,撤消十三道溝鄉並入十二道溝鄉,十二道溝鄉同時改為鎮建制(待省政府批准)。
至2005年末,全縣有長白鎮、馬鹿溝鎮、十四道溝鎮、十二道溝鄉、寶泉山鎮、八道溝鎮、新房子鎮和金華鄉8個鄉(鎮)、77個村、50個自然村和4個社區。
長白鎮
長白鎮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東南部,東北、西與馬鹿溝鎮接壤,南瀕鴨綠江與朝鮮兩江道惠山市相望。是縣政府所在地。南北長5.4千米,東西寬5.2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3.2平方千米。總戶數13454戶,總人口34085人(2004年)。轄長松、塔山、綠江、民主4個社區和綠江、民主、解放3個行政村,小梨樹溝、南崗、大湖、西甸子4個自然屯。鎮政府駐白山大街75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700米。302、303省道公路過境。古跡有靈光塔。
馬鹿溝鎮
馬鹿溝鎮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東部。呈半園型環繞縣城,西與金華鄉毗鄰,北與撫松縣漫江鎮為界,東南瀕鴨綠江與朝鮮兩江道隔江相望,邊境線長58.5千米。面積943.2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37.5%。總戶數為3641戶,總人口10299人(2004年)。轄馬鹿溝社區和馬鹿溝、十九道溝、二十道溝、二十一道溝、南尖頭、十八道溝、小農場、果園、二道崗、龍崗、太陽、梨樹溝、沿江、河口新、大梨樹、下二道崗村、龍泉鎮村、萬寶崗18個行政村,排卧子、東崗、兩江、朝陽、東升、西興6個自然屯。鎮政府駐馬鹿溝村,距縣城3千米。地勢北高南低,最高處紅頭山,海拔2012米,最低處馬鹿溝村812米。302省道公路過境。
十四道溝鎮
十四道溝鎮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南部。轄十四道溝1個社區和十四道溝、十五道溝、干溝子、雞冠砬子、冷溝、安樂6個行政村,三南里、暖泉子2個自然屯。鎮政府駐十四道溝村,距縣城23千米。303省道公路過境。景點有長白石林。
十二道溝鄉
十二道溝鄉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西南部。轄十二道溝社區和十二道溝、背陰亭、十二道灣、船卧子、外南岔、孤山子、下二股流、十三道灣、十三道溝、中和10個行政村,參振、大浦、鄉班參場3個自然屯。鄉政府駐十二道溝,距縣城54千米。長(白)白(山)公路過境。
寶泉山鎮
寶泉山鎮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西部,距縣城63千米。轄寶泉山社區以及老保甲、欒家店、邱家店、新南崗、大崴子、河底、上二股流、老局所、八盤道、撩荒地、馬家崗11個行政村,前坡、冰湖溝、二道陽岔、五盤道、新部落5個自然屯。通(化)長(白)公路過境。
八道溝鎮
八道溝鎮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西部。東與寶泉山鎮接壤,西與臨江市六道溝鎮毗鄰,南臨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厚昌郡隔江相望,北連新房子鎮。面積111平方千米。總戶數3372戶,總人口9711人(2004年)。轄合興、北興2個社區和葫蘆套、東興、西興、新興、北興、勝利、西大坡、蛤蟆川、小蟆川、新開溝、不大遠、馬鞍山、九道溝、十一道溝、南川、金廠16個行政村,28個自然屯。鎮政府駐東興村,東距縣城149千米,西距臨江市區100千米。為縣西部商品集散地。最高處馬鞍山村,海拔886米,最低處西興村302米。303省道長(白)白(山)公路過境。
新房子鎮
新房子鎮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西部。轄新房子社區和大頂子、景秀、佳在水、新房子、老人溝、水庫、虎洞溝7個行政村,於溝子、金坑、大門坎、大金廠、畜牧場、金溝、北坡、西坡、三人把、四平川、平崗、新北崗等13個自然屯。鎮政府駐新房子,距縣城72千米。
金華鄉
金華鄉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東南部。轄金華、十七道溝、鳩谷、梨田、三浦、十六道溝6個行政村,天橋、前鳩谷、三聯辦參場3個自然屯。鄉政府駐金華,距縣城14千米。長(白)白(山)公路過境。
【長白經濟開發區】1972年時依託長白對朝口岸成立了長白縣經濟開發辦。1997年經縣委常委擴大會研究成立了吉林省長白經濟開發區。面積6.25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駐鴨綠江大街130號,郵編134400。

朝鮮民族舞蹈
1、概述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著稱於世。朝鮮族舞蹈動作多為即興性的,其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長於表現瀟灑、歡快的情緒。其伴奏音樂旋律優美,節奏多變。著名的朝鮮族民間舞蹈有農樂舞、長鼓舞、扇舞、頂水舞等。
2、長鼓舞:
朝鮮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朝鮮族,歷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畫中,已有類似長鼓的擊鼓舞樂圖。長鼓舞源於農樂舞中的個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獨舞為主,後來,舞台上的即興對唱表演對長鼓舞發展起了一定的影響,使長鼓舞有了男、女長鼓舞、雙人長鼓舞及長鼓群舞等多種形式。長鼓舞在朝鮮族廣泛流傳。朝鮮族長鼓為兩面鼓,兩端鼓面分別為高、低不同,舞者兩手同時擊打出各種不同節奏的鼓點。 現代長鼓舞有兩種擊打法:一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許細長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圓粗,長約尺許的木槌);一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開頭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邊擊邊舞,鼓插在長鼓上,舞至高潮時,方抽出鼓槌進行技巧表演。後者春持鼓鞭隨樂起舞。
長鼓舞是朝鮮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脫胎於傳統的「農樂舞」。
長鼓分為長鼓、舞蹈長鼓、兒童長鼓和幼兒長鼓等幾種。形狀是兩頭粗、中間細,左邊鼓筒直徑比右邊鼓筒直徑大1厘米,右邊鼓皮薄,左邊鼓皮厚。
古代的長鼓,用獐皮做左邊的厚鼓皮,用狗皮做右邊的薄鼓皮,鼓筒採用木材或多層紙、薄鐵等材料製成。長鼓有沙市6個銅制的龍頭形鉤子,鉤住松緊繩.松緊繩用三股真絲線製成,每隻鼓上裝有8全套袖,即用來調整鼓繩的皮套。
長鼓起源於我國的宋代,後來流傳到朝鮮半島,成為朝鮮民族音樂的主要打擊樂器。我國東北朝鮮族聚居的地方,長鼓在朝鮮族音樂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長鼓的右邊用一根飾彩穗的竹條敲,左邊用手,右邊聲高左邊聲低,能敲擊出豐富多彩的節奏,著名的朝鮮族長鼓,在全世界聞名,藝術水平相當高,真正代表了能歌善舞的朝鮮民族的藝術特色。
長鼓作為民間打擊樂器,在農樂舞隊里由長鼓手擊打,起伴奏和渲染氣氛的作用,當情緒高昂時,長鼓手常常隨著眾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著長鼓,故在起舞時側重於擊鼓的形體動作,逐步創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稱為「長鼓演戲」。後經歷代藝人創造豐富,長鼓舞便在20世紀初期,以獨立的表演形式從農樂舞里脫穎而出。每逢佳節之日,民間常出現跳長鼓舞者,深受群眾歡迎。延邊歌舞團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將長鼓舞搬上舞台,從而擴大了長鼓舞的影響,60年代又在獨舞的基礎上,創作出長鼓的群舞表演。長鼓舞不僅鼓技驚人,花樣翻新,亦在於表達喜悅、歡快的情緒,以優美的舞姿和嫻熟的鼓技給人美好的藝術享受。 頭頂搬運是朝鮮婦女的一種勞動習慣。她們從小就學慣用頭頂東西的能力,長大成人後,便都熟練地掌握了這門技能。不論是水罐、糧袋、包袱,還是其它的什麼東西,她們都不用肩挑、背背或手提,而是放在頭上頂著。
頂東西時,先在頭上放好一個墊圈,墊圈是用毛巾或布做成的,輕鬆柔軟,防止硬東西直接與頭部接觸,磨壞頭部。另外,這種墊圈還有固定物體的作用,使物體不容易從頭上掉下來。她們在用頭頂東西時,一般都不用手扶著,東西穩穩地放在頭上,快速行走,也不搖晃。特別是頂水灌更叫人佩服。水灌頂在頭上,行走輕盈,竟會滴水不灑,像雜技演員一樣。
她們一人一次能頂數十斤重的東西,還輕松自如。如果讓漢族人頂那麼重的東西,可能會把脖子壓壞的。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運輸工具不斷改進、如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畜力車、拖拉機、汽車已經成為較常用的運輸工具,所以朝鮮族婦女用頭頂搬運重物的現象在逐漸減少,這種勞動方式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變為歷史了。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但丁堡全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