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發布時間:2022-06-19 07:44:43

⑴ 皖南和皖北,皖南到底包括哪幾個城市

皖南,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與沿江平原相連,東南與江蘇、浙江交界,西南與江西為鄰,包括銅陵、蕪湖、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區和池州、宣城、黃山全域,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安慶並不在皖南管轄區域內。

皖南地勢以皖南山區和皖南沿江平原組成,有九華山、黃山2個山系縱橫其間。皖南地名起源於唐代江南道,雛形於宋代江南東路,成型於元代江東建康道與清代皖南道,定型於民國皖南行政署。皖南代表的文化是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截至2017年底,皖南包括共計15個區,16個縣,1個縣級市。常住人口889.09萬。2017年,皖南地區生產總值8216.68億元,第一產業總值525.03億元,第二產業4334.01億元,第三產業3357.63億元。

(1)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擴展閱讀:

皖南包含的區域:

1、池州,簡稱「池」,別名「秋浦」,安徽省地級市。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所在地。

池州市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與安慶市隔江相望,南接黃山市,西南與江西省九江市為鄰,東和東北分別與蕪湖市、銅陵市、宣城市接壤。截至2016年末,轄貴池區、東至縣、石台縣和青陽縣,總面積82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3萬人。

2、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省杭州、湖州兩市,南倚黃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本省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常州、無錫接壤,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

宣城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宣城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3、銅陵,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介於北緯30°45′—31°09′、東經117°35′—118°09′之間,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采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支銅業股票發自銅陵。

4、黃山,簡稱徽或黃,安徽省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 ,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開化、淳安、臨安縣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旌德、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的石台、青陽、東至縣毗鄰。

黃山市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總人口137.37萬人。2015年,該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0.9億元,比2014年增長6.1%。

5、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33.7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

6、蕪湖,簡稱「蕪」,別稱江城,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雙核城市、長三角大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創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蕪湖地處長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華東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蕪湖市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總面積6026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69.6萬人。

蕪湖自古享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蕪湖明代中後期是著名的漿染業中心,近代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蕪湖港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安徽省最大的貨運、外貿、集裝箱中轉港,國家一類口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皖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池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宣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銅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鞍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蕪湖

⑵ 請問江西省民政廳主辦的《社會工作》雜志的投稿信箱謝謝!

《社會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廳主管、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中國大陸最早的一份社會工作專業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為CN36-1263/D,國際標准刊號為ISSN1672-4828。1988年創刊,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際著名社會學家雷潔瓊題寫刊名,著名專家學者鄭杭生、盧謀華、王思斌、王青爭、孫士傑等擔任學術顧問。被評為江西省首屆優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級期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為推進社會工作學術繁榮,從2013年開始,《社會工作》改為雙月刊。她立足中國大陸,以全球社會工作為研究視野,關注中國本土社會工作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主要欄目
主要欄目有專題討論、學者論壇、理論新探、實務研究、社會調查、社會問題、社會政策分析、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方法、社會福利、大學生論壇,以及研究述評、書評等。
專題討論:針對當前社會工作發展中某一亟待破解的問題,提出跟進的理論與對策。
學者論壇:介紹社會工作、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心理等應用社會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理論新探:介紹、展示國內外社會工作最新的前沿理論。
實務研究:針對社會工作實務實踐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制度建設中的構建經驗,探討應對方略。
社會調查:通過質性的、量化的方法,分析、發現社會發展和社會工作中的有關問題,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社會問題:分析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遷過程中由貧困、犯罪、災害,人口遷移,環境變化、人口老齡化等帶來的系列問題,並尋求解決對策。
社會政策分析:研究分析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領域的政策,以及對弱勢人群的福利制度安排,特別探討中國大陸福利政策和制度中存在困境和未來發展趨勢。
社會工作教育:總結社會工作的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實務經驗;探討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理論和發展方位。
社會工作方法:解析社會工作實務實施的操作流程與方法,特別注重發現和提煉中國本土社會工作模式。
社會福利:解讀社會福利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養老、醫療、就業、救助等領域的制度構建。
大學生論壇:展示在校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的學習成果和學術創新。
投稿須知
(一)來稿文種必須為中文,符合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等專業領域的內容要求,均為原創。篇幅一般以8000~10000字為宜,重要的可達20000字。
(二)來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費用,以質選稿,擇優錄用。為保證文稿學術質量,用稿實行專家匿名評審制和編輯三審制。
(三)來稿論述(敘述)符合專業規范,行文遵循國際公認的學術規范。引用他人成果時均採用夾注加以註明,即引文後加括弧說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頁碼。引文詳細出處作為參考文獻列於文尾,格式為:作者、出版年份、書名(或文章名)、譯者、出版地點、出版單位(或期刊名或報紙名)。參考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拼音字母依A—Z順序分中、英文兩部分排列。英文書名(或期刊名或報紙名)用斜體。作者本人的注釋均採用當頁腳注,用①②③④⑤……標明。
(四)稿件正文標題下分別是作者、作者工作單位、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附上英文題目和摘要。
(五)文稿正文層次最多為5級,其序號可採用一、(一)、1、(1)、1),不宜用①。
(六)來稿中的圖表清晰,符合出版質量要求。
(七)碩士研究生及以下投稿者需指導老師寫出推薦意見。
(十)期刊有修改刪節文章的權力,凡投稿者均被視為認同這一規則。不同意刪改者,須在文中聲明。
(十一)參考文獻示例
[1]胡楊玲,周林剛,2012,《弱勢群體社會工作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基於殘疾人公共文化消費狀況的調查》,《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第1期。
[2]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2,《2012 年殘疾人事業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3]張翠娥,李容,2011,《武漢市殘疾人社區服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社會工作》(學術版)第16期。
[4] Tytler, A. F,2001,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5]Brekke, S. J.,2012, Shaping a Science ofSocial Work,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2 (5).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⑶ 城鎮戶籍子女可依法繼承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

2月1日,《江西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通過政府官網正式對外發布。
據悉,該《條例》剛剛由1月30日閉幕的江西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是我省第一部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實體性法規,將於3月1日起實施。
記者注意到,《條例》分為十章,依次為總則、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城鄉融合、人才支撐、保障措施、法律責任、附則共六十五條,主要對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目標要求、城鄉融合舉措、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本《條例》所稱鄉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外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和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綜合體,包括鄉(民族鄉、鎮)、村(含行政村、自然村)等。

《條例》部分截圖
關鍵詞:產業發展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
《條例》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科技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對外開放,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實現農業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條例》明確,落實糧食安全省級黨政主要領導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糧食、生豬、蔬菜、油料、水產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國家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和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依法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確保耕地總量不減、質量提高。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健全管護機制,已建成的高標准農田應當劃為永久基本農田。
禁止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農業產業規劃,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因地制宜發展優質稻、蔬菜、果業、茶業、水產、畜禽、中葯材、油茶、花卉苗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推動富硒農業、林下經濟發展,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條例》要求,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運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國務院《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禁止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禁止非法生產、經營和非法為種植者提供轉基因農作物種子,禁止非法生產、加工、經營轉基因食用農產品。
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條例》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推進農產品產地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做強做優做大農產品加工業。
因地制宜推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有條件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發展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產業強鎮。統籌農產品生產地、集散地、銷售地批發市場布局,加強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拓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培育和壯大鄉村電子商務市場,推動農產品網路銷售。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供銷合作社、郵政企業、農業服務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農資供應、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條例》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研發和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提高農業裝備製造能力。
加強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應用,鼓勵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農技推廣服務,鼓勵農技人員進入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提供技術增值服務並合理取酬。支持農業機械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扶持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發展。統籌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運用,建設智慧農業。
《條例》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康養、鄉村手工業、綠色建材等鄉村產業,拓展農民增收空間,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關鍵詞:生態宜居
農產品生產經營中不得使用禁用農葯獸葯
《條例》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建設,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加強水生態保護和修復,推進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加強濕地保護和水土保持,推進鄉村森林護綠提質,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補償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禁止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產業、企業向農村轉移;禁止將城鎮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未經達標處理的城鎮污水等向農村轉移;禁止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向農用地排放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禁止將有毒有害廢物用作肥料或者用於造田和土地復墾。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鼓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廢棄農用薄膜和農葯包裝廢棄物等農業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置。農產品生產經營中不得使用國家和本省禁用的農葯、獸葯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不得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超劑量、超范圍使用農葯、獸葯、肥料、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
加強農建特色風貌塑造,推廣體現地域特點的農房
《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統籌村莊布局,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及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統籌建立完善涵蓋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的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和服務體系,落實抗震、防洪、防火、防雷電等安全措施,保障農村住房安全。
加強地方農村建築特色風貌塑造,推廣體現地域特點、民族風情、文化特色和鄉土風格的農房設計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明確依法賦予鄉鎮人民政府行使查處農村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行為的行政執法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充實農村建房管理力量,完善宅基地和農村建房審批監管制度,依法開展農村宅基地審批、建房審批管理和批後監管及服務,依法整治違法違規建房。
關鍵詞:鄉風文明
引導村民依法破除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陋習
《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和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豐富農民精神文化和體育生活,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鼓勵開展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建設誠信鄉村。
鼓勵基層自治組織引導村民依法制定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破除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厚葬薄養、散埋亂葬等陳規陋習,抵制非法宗教活動和賭博行為,倡導現代文明婚喪禮俗新風,推行綠色文明殯葬。
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鼓勵文明用餐,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反對浪費。
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中醫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條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基層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設施的統一管理、綜合利用,保障正常運行;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數字化和網路建設,提升服務效能,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開展農村群眾性文化體育、節日民俗等活動,支持創作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和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滿足鄉村居民基本文化需求。
《條例》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業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紅色名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等保護利用,挖掘優秀農耕文化的內涵,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等方面的作用。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護和傳承鄉村表演藝術、民間文學、傳統工藝、中醫葯、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建設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承場所,推動優良鄉村傳統工藝傳承發展。
關鍵詞:鄉村治理
保證村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
《條例》提出,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引導基層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保證村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基層自治組織應當創新多層次基層議事協商形式,引導農村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健全村務監督機制,推行和規范村務公開,激勵村民參與村務管理和鄉村建設。
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收入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的監督管理。
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報酬與村集體經濟效益掛鉤的激勵機制,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收入。
建設覆蓋鄉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和鄉村調解組織
與此同時,《條例》要求,鄉鎮人民政府以及基層自治組織應當建立健全鄉村道德激勵約束機制。縣級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廣泛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培養農村法律明白人,深化法治鄉村示範建設,推進鄉村依法治理;建設覆蓋鄉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和鄉村調解組織,建立健全鄉村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完善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建設防汛抗旱、防震減災、森林防火、防雷電、生態環境治理等防災減災工程。
關鍵詞:城鄉融合
強化縣域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強化縣域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應當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統籌謀劃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保護等布局,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促進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推進農村道路交通、水利、供水供電、能源、廣播電視、通信網路、物流、垃圾污水處理、應急管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鄉村發展需求,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
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
《條例》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促進公共教育、就業服務、醫療、文化、體育、養老、育幼、運輸服務等資源向農村傾斜,逐步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全民覆蓋、均衡發展、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服務資源整合,完善村級便民服務設施和綜合信息平台,推動贛服通等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向農村延伸。
優先發展鄉村教育事業,統籌規劃、合理調整農村基礎教育學校布局,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辦學標准。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力度,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動鄉村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發展。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
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條例》要求,省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支持政策,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實際進城落戶以及市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情況測算分配轉移支付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民自願有序進城落戶,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推進取得居住證的農民及其隨遷家屬持居住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關鍵詞:人才支撐
選拔熟悉農業農村工作的幹部充實到各級領導班子
《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和創業指導,開發和引進農村人力資源,推動智力、技術、管理等各類要素下鄉,完善扶持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培育鄉土人才。
加強農業農村工作幹部隊伍的培養、配備、使用和管理,選拔熟悉農業農村工作的幹部充實到各級領導班子,拓寬農業農村工作幹部隊伍來源渠道,落實關愛激勵政策和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幹部改革創新、擔當實干,建設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工作幹部隊伍。
《條例》提出,建立健全從優秀村組織負責人、選調生、大學生村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機制,支持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能人、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培養選拔村級組織班子成員。
《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縣鄉機關工作人員待遇標准,保障鄉鎮機關在編在崗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年均工資收入高於縣直機關同職級人員水平。按照規定合理確定並落實村幹部工作報酬,保障正常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
城市中小學教師晉升高級職稱應有農村或者基層工作經歷
《條例》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培養農村全科醫生,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推行鄉村醫生鄉聘村用,保障合理待遇,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鄉村文化工作隊伍,建立健全鄉村文化志願服務體系,培育鄉村文化本土人才,發展鄉村文藝團隊。
此外,《條例》要求,縣級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基層農村經營管理和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加強培訓,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實施崗位激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培養高素質農民,扶持培養紮根鄉村、服務農業、帶動農民的農業農村實用人才,組織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建立健全城鄉人才流動機制,引導和激勵各類人才向農村流動,依託農業龍頭企業、重大農業項目建設人才創業平台,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幹事創業,支持國家工作人員、城市教師、醫生、科技人員、文化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才到鄉村定期服務、退休返鄉參與鄉村建設。城市中小學教師、執業醫師晉升高級職稱前應當有一定年限的農村或者基層工作服務經歷。
允許各類返鄉下鄉人才在符合國家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具體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關鍵詞:保障措施
統籌更多財力向鄉村振興傾斜
《條例》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優先保障和持續增長機制,強化主體責任,構建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統籌更多財力向鄉村振興傾斜,財政投入總量持續增加,保障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相適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有關專項資金、發展基金應當按照規定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提高財政支農政策和資金使用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依法可以由具有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
《條例》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農民建房用地需求,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宅基地佔用農用地,禁止違法買賣宅基地。在自願、有償的前提下,鼓勵農戶向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農戶轉讓宅基地。
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探索建立對增量宅基地集約有獎、存量宅基地退出有償制度。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依法可以由具有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並按照規定辦理不動產登記。
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被征地農民多元化保障機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依法徵收集體土地的,可以在符合規劃用地條件下預留被征地面積一定比例的土地,作為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用地。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調整土地出讓收益城鄉分配格局,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集中支持鄉村振興重點任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考核本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完成鄉村振興目標情況,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列入年終述職內容。
關鍵詞:法律責任
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鄉村振興工作職責依法給予處分
《條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鄉村振興工作職責的;未按照規定撥付、使用鄉村振興相關財政資金,截留、挪用、侵佔鄉村振興相關專項資金、基金或者補貼資金的;虛報、瞞報、拒報或者偽造、篡改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以及相關數據的;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來源:大江網)

⑷ 江西大江網職業教育部怎麼樣

江西大江網職業教育部挺好的。
大江網全稱中國江西網,成立於2000年9月,由江西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主管,江西日報社主辦,是江西省首家由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批准成立的全國重點新聞網站,是江西日報社旗下五報三刊數字內容唯一授權經營單位。目前,擁有網站、報紙、客戶端、微博、微信、手機報、雜志等多種媒體形態,每日覆蓋人群超過5000萬,是江西省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的網路媒體之一。大江網充分發揮網路門戶「旗艦」作用,構建了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多元化盈利格局,已成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的載體和網路文化產業發展的平台。

⑸ 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有哪些

一、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133個)

1、省會城市(2個)

雲南省昆明市、甘肅省蘭州市。

2、直轄市城區(12個)

上海市閔行區、天津市西青區、天津市北辰區、上海市崇明區、天津市濱海新區、重慶市合川區、上海市松江區、上海市金山區、上海市青浦區、重慶市沙坪壩區、重慶市涪陵區、北京市延慶區。

3、地級市(40個)

湖北省十堰市、江蘇省鹽城市、浙江省金華市、浙江省衢州市、山東省濟寧市、陝西省延安市、江蘇省淮安市、山東省泰安市、浙江省舟山市、四川省德陽市、廣東省肇慶市、江蘇省連雲港市、安徽省滁州市、河南省焦作市、江西省萍鄉市、雲南省普洱市、湖北省鄂州市、河南省漯河市、河北省廊坊市。

河南省南陽市、湖北省荊門市、吉林省吉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四川省自貢市、四川省眉山市、安徽省黃山市、湖南省郴州市、山西省晉城市、雲南省曲靖市、河南省信陽市、安徽省宿州市、陝西省銅川市、四川省宜賓市、貴州省六盤水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婁底市、福建省寧德市、江西省景德鎮市、山西省忻州市、安徽省阜陽市。

4、縣級市和縣(79個)

浙江省德清縣、安徽省金寨縣、吉林省延吉市、山東省曲阜市、河南省林州市、江蘇省邳州市、江蘇省啟東市、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浙江省慈溪市、江蘇省海安市、浙江省嘉善縣、江蘇省崑山市、安徽省廣德市、浙江省海鹽縣、浙江省平湖市、浙江省安吉縣、江西省宜豐縣、湖北省枝江市、河南省新安縣、安徽省寧國市、山東省新泰市、湖南省寧鄉市。

山西省靜樂縣、湖北省竹山縣、四川省都江堰市、安徽省歙縣、四川省米易縣、江蘇省句容市、浙江省臨海市、浙江省建德市、陝西省彬州市、河南省平輿縣、廣東省德慶縣、福建省上杭縣、貴州省凱里市、山西省古縣、江西省玉山縣、江蘇省太倉市、江蘇省如東縣、四川省閬中市、浙江省義烏市、陝西省吳起縣、浙江省嵊州市、吉林省通化縣、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河北省文安縣。

河南省柘城縣、江蘇省靖江市、貴州省仁懷市、山東省肥城市、山東省青州市、湖北省丹江口市、山東省昌邑市、重慶市巫溪縣、雲南省景洪市、黑龍江省樺南縣、福建省福清市、山西省長子縣、廣東省仁化縣、山西省沁水縣、河南省汝州市、吉林省集安市、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河北省遵化市、山東省諸城市、四川省江油市。

雲南省楚雄市、河南省蘭考縣、江西省蘆溪縣、江西省大余縣、江蘇省高郵市、湖南省湘潭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青海省玉樹市、雲南省澄江市、福建省德化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安徽省桐城市、河南省新縣。

二、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151個)

1、省會(首府)、副省級城市(24個)

山東省濟南市、浙江省寧波市、江蘇省南京市、廣東省廣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山東省青島市、福建省廈門市、湖北省武漢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廣東省深圳市、湖南省長沙市、江西省南昌市、貴州省貴陽市

四川省成都市、遼寧省沈陽市、海南省海口市、青海省西寧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安徽省合肥市、遼寧省大連市、河南省鄭州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福建省福州市、吉林省長春市。

2、直轄市城區(16個)

上海市嘉定區、上海市徐匯區、上海市靜安區、上海市奉賢區、上海市浦東新區、上海市長寧區、重慶市渝北區、天津市和平區、重慶市南岸區、天津市河西區、重慶市江北區、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市西城區、北京市東城區、北京市通州區、北京市朝陽區。

3、地級市(64個)

浙江省湖州市、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泰州市、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綿陽市、河南省許昌市、浙江省麗水市、江蘇省常州市、遼寧省鞍山市、浙江省台州市、江蘇省揚州市、江西省贛州市、河南省濮陽市、河南省駐馬店市、安徽省宣城市、貴州省遵義市、四川省瀘州市、山東省日照市。

江西省吉安市、江蘇省蘇州市、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常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長治市、山東省威海市、陝西省咸陽市、福建省龍岩市、湖南省株洲市、湖北省宜昌市、安徽省蕪湖市、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安慶市、福建省三明市、河南省洛陽市、湖南省岳陽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四川省廣安市、山東省淄博市、江蘇省鎮江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河南省新鄉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銅陵市、廣東省佛山市、浙江省紹興市、山東省煙台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東省濰坊市、山東省東營市、遼寧省盤錦市、廣東省中山市、江蘇省南通市、福建省莆田市、廣東省東莞市、福建省漳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安徽省馬鞍山市、甘肅省金昌市、山東省臨沂市、廣東省珠海市、浙江省溫州市、廣東省惠州市。

4、縣級市和縣(47個)

山東省膠州市、安徽省當塗縣、江蘇省江陰市、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省常熟市、吉林省梅河口市、河北省遷安市、雲南省安寧市、浙江省桐廬縣、江西省南昌縣、江蘇省如皋市、浙江省諸暨市、江蘇省溧陽市、廣東省四會市、山東省壽光市、山東省萊州市、山東省榮成市、湖南省韶山市、河北省正定縣、河南省鞏義市、浙江省長興縣、安徽省天長市。

江蘇省宜興市、河南省永城市、廣東省龍門縣、山東省龍口市、雲南省騰沖市、山東省乳山市、河南省長垣市、湖北省大冶市、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福建省沙縣、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河南省濟源市、陝西省志丹縣。

浙江省瑞安市、陝西省鳳縣、浙江省餘姚市、海南省瓊海市、吉林省敦化市、河南省西峽縣、湖北省宜都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廣東省博羅縣、福建省石獅市、福建省武平縣、江蘇省丹陽市。

文明城市測評體系

據統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縣級市)」共涉及11個測評指標名稱:文明誠信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城市運行管理、城市市容市貌、健康中國建設、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環境管理與環境質量、群眾支持、文明培育、文明實踐以及文明創建。根據實地考察標準的細化和拆解可得各個測評指標的具體考核內容及佔比分布如下:

文明培育、城市市容市貌在「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考核內容數的佔比最高,涉及到的考核內容包含市民素質和城市管理方面的較多,這也是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較為困難的創建方面。因此,結合創建內容和實際創建經驗,在文明培育和城市市容市貌方面需要更多的創建力量的投入。

文明城市評選標准

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創建工作機制健全;

思想教育深入細致,道德建設扎實有效;

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

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

科教文衛體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秩序井然;

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良;

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⑹ 江西省2022年會成立村民公共委員會嗎

會成立的如果疫情正常的過去好多事情都會接著辦但是現在疫情有些是都在推遲
穩妥推進縣以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管理運營改革,支持農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銜接,加強醫保基金。

⑺ 大江網的概況

網站名稱:大江網
網站分類:省市導航--江西網址
建站時間:2000年
歸屬於 :江西日報社 大江網由江西日報社主辦,是江西省首家由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批准成立的新聞網站,是全國重點新聞網站。大江網充分發揮網路門戶「旗艦」作用,搭建了系列政務網路平台,構建了以新媒體為核心的多元化盈利格局,已成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的載體和網路文化產業發展的平台。
大江網是江西日報社旗下五報三刊數字內容唯一授權經營單位。日點擊量超過450萬,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40萬人次,日更新量超過4000條,連續四屆獲得中國新聞獎。大江網以向世界傳播江西的聲音為己任,在省委省政府重大的宣傳報道、突發事件報道中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已成為黨和政府重要的喉舌和輿論陣地。
2012年8月6日,經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共江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批准,中國江西網、江西文明網、大江網三網整合,成立新的「大江網」並試運行,由江西日報社主辦。
2012年11月26日,大江網、中國江西網、江西文明網三家網站正式整合為一,並成功上線。上線後的新大江網,將整合新聞、政務等資源,為江西網民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
重組後的大江網將根據發展戰略,加強網上傳播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的能力,加強對地方頻道、輿情研究、無線增值業務、多媒體視頻業務以及全媒體資料庫業務的運營,大力發展動漫遊戲、文化娛樂、廣告會展、文化旅遊產品等文化產業項目,適時組建涵蓋數字出版、報刊、雜志、視聽等形態的全媒體業態,建設與手機內容互通共享系統的音視頻數字化產品生產平台。
新的大江網將從「內容為王」理念向「信息服務為王」轉變,打造以新聞為核心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鼓與呼。

⑻ 以小組為單位,了解本地的歷史和當代文化建設情況,並就此談談如何加強本地文化建設溫州的

廣大農村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如何從傳統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從舊的思想觀念中解放出來,確立與建設和諧社會相一致的思想、文化理念,抓住影響農村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無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本文以江西省贛州市為例,從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入手,就如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作初步探討。
一、當前農村文化建設趨向
近年來,特別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以來,我市在農村文化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農村文化建設正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農村文化意識不斷增強
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市委、市政府抓住國家越來越重視社會事業發展的機遇和農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渴望,把農村文化建設更好地融入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了新農村建設「五新一好」塑造新風貌的重要內容,並切實做到了抓緊抓實,初見成效。無論是在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領導方面,還是在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方面,包括農民群眾自覺參與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進步。在領導上,各級政府建立健全機制,出台措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制定了農村文化建設規劃,市、縣兩級專門派出了農村文化建設指導員,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新村辦就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聯合發文做出部署。隨著新農村建設推進,結合實際,市政府又出台了《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意見》、積極申報特色文化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針對性很強的措施,認真組織貼近農村生活的農民藝術節等,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投入上,近兩年,僅文化部門這條線向上爭取資金近1700萬元,全市先後投入近5000多萬元架設了市至縣(市)1100公里的光纜干線網,投入了800多萬元為500多個配裝健身路徑,再加上市、縣兩級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這樣的投入可以說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管理上,逐步規范農村文化市場,凈化農村文化發展環境。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要求,由文化部門嚴格資格審查,統一辦證,在管理中引導、扶持劇團的發展;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實行持執照演出,做到合法經營;公安部門對演出內容,演出場所的治安加強監管,對違法經營場所堅決予以取締,杜絕各種格調低下、內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營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確保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思想陣地等。這都充分體現了農村文化意識在逐步增強。
(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還不夠牢固
一是思想基礎還不夠牢固。部分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的現象。有的認為經濟建設是實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政績馬上就可以體現出來,而文化建設是虛的、一時不能見效的,政績一時半會難以體現出來,所以有的領導嘴上講要重視文化建設,心裡和行動上不重視。一些村一級幹部對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認識。認為文化建設是上面的事,是城裡人的事,農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飽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沒有必要再化吃力不討好的冤枉錢。
二是組織基礎還不夠牢固。一方面表現在鄉鎮文化員隊伍不夠強。這支文化員隊伍存在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老化的現象,有很多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農村文化工作開展的需要了;另一方面表現在職責不夠清,鄉鎮的文化員大都兼其他工作,而且以兼職工作為主,從事文化工作精力很少,存在著文化幹部不姓「文」的現象;再加上村一級缺乏文化指導員,文化工作沒有「腳」,難以立住。
三是群眾基礎還不夠牢固。人民群眾既是農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參與者,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由於我市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而且大多沒有接受再教育的機會,盡管現在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村人口的素質培訓,但由於受精力、經費等的限制,較具影響的文化、科技、衛生、體育下鄉活動也非常有限,各種針對農民的培訓也難以滿足群眾的需要,農民的素質提高不快,接受先進文化、健康文化就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很大程度上給低俗文化和宗教、迷信留有了空間。
(二)農村文化建設的支撐還不夠有力
一是經濟支持不夠有力。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依託一定經濟的支撐,對基礎薄弱的農村文化建設事業來說更是如此,而經費不足已是多年來困擾我市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方面,由於經濟欠發達,縣鄉政府財力有限,導致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支持不夠,這裡面也有一個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程度的問題;另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難談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另外,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仍然缺乏,各種企業和經濟實體的參與支持農村文化建設氛圍不濃。
二是載體設置不夠貼近。包括載體設置在形式上與群眾存在一定的距離。鄉鎮文化站作為繁榮和推進農村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大多數是設在鄉鎮機關內部,作用難以發揮。各類送文化下鄉也大多局限在鄉鎮政府所在地,直接把活動開展到村子裡去的很少,群眾文化群眾參與難以體現。載體的內容上難以與百姓產生共鳴。目前活躍在農村的文藝群體,由於缺乏長期的打算和素質較高的人才,在內容上創新不夠,缺少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新意,難以與群眾產生共鳴,導致了生存危機。
(三)農村文化建設的環境還不夠優化
一是政策不夠配套。文化建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和促進機制。而目前除《文物法》和幾個有限的條例之外,文化建設方面的立法及政策性規定很少,文化事業發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如農村文化建設投入政策,沒有明確的規定,難以保證有效投入。
二是氛圍不夠濃厚。首先政府對城鎮文化建設較農村文化建設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氛圍不如城鎮文化建設氛圍濃厚。其次農村文化發展的人氣不旺,由於我市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較多,而且主要是青壯年,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小孩,農村文化建設缺乏人氣。三是民間劇團不多且現狀不容樂觀,缺乏專業隊伍,勢必影響農村文化建設氛圍。
面對農村文化現狀,當前,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和發展至少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轉型迫切要求發展農村文化。國家現正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期,這是順應歷史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要求的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在這期間,不僅表現在物質上的豐富,而且要求社會進步,包括文化發展。從深層次來講,這一轉型首要的還是在觀念和精神上發軔,然後才表現在物質和行為方式上。農村本來的文化資源就很匱乏,特別是長期以來農村基層文化基礎設施、文化活動、文化教育比較貧乏,填補這方面的短缺顯得尤為迫切;許多傳統的、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解體或逐步走向消亡,而適應新時期的文化還不成熟,農村急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
二是重建新時期農村社會價值觀迫切要求發展農村文化。這種新型農村社會價值觀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農民群眾共同的道德價值觀,集中體現著廣大農村、農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進步。長期以來,由於受農村經濟、文化環境的影響,這種新型農村價值觀形成也受到一定影響。只有形成了符合當今農村發展要求的社會價值觀體系並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才能引導農村社會進步和發展,促進社會進化和社會教化。因此,建構新時期既能體現農民價值觀追求、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要求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價值觀體系,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是建設新農村迫切要求發展農村文化。新農村建設內涵豐富,不僅包括物質方面,也包括精神層面。新農村要永具活力,必須以新型農村文化為支撐。只有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思想和科學文化素質,豐富和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持續、健康、科學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統籌發展的問題。這是農村發展的治本之策。
三、今後農村文化發展思路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既是當前農村、農業、農民實現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先進文化牢牢紮根農村陣地,以先進文化引導農村文化,推進我市農村文化建設進程,任重道遠。
(一)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1、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全面貫徹落實各級《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搞好農村文化建設規劃,使農村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攜手同行。加大政府公共財政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優先安排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文化項目,降低文化消費門檻,更好地實施對公眾特別是農民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文化設施。
2、繼續深入實施「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知識工程」、「蒲公英計劃」;進行農村電影數字化改革;實施農村電影「2131」工程;加大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建設實施力度,並做好資源共享工程的扶持指導工作。2007年要達到縣縣建有資源共享網點的目標。
3、繼續鞏固發展新農村建設創建「百、千、萬」文化工程建設成果,按照「十一五規劃」要求,加大新建和改造縣(市、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力度,瑞金、信豐新建建築面積不低於25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新建擴建興國、瑞金博物館(紀念館)等項目。與此同時,持續深入開展全省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加大對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資金使用和開展活動情況監督力度,組織舉辦全市農民藝術節和「贛州市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成果圖片展」。
4、加快建立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工程」,認真抓好圩鎮文化示範點的規劃和建設,2007年全市有35%的鄉鎮文化站達到省達標站標准,其中有一級站10個;每個鄉鎮有一個影劇院或室外演出場所;逐步實現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特色文化村」,全市60%的行政村有二室一欄(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宣傳欄),並能正常開展活動;每個自然村至少擁有1戶符合標準的農村文化中心戶。
5、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主體,做到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創新機制,以鄉鎮為重點,抓住村這個關鍵,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興辦農村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抓住農戶這個細胞,鼓勵群眾自編、自寫、自演、自唱、自拍、自畫,培養百名群眾作者和農村文藝明星,在入戶到人上下功夫;培育和扶持各類群眾文藝社團,充分調動農民自辦文化的積極性。
(二)建設和諧農村文化
1、大力繁榮文藝創作,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加大對農村題材重點選題的資助力度,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原則,為農民創作推出一批反映當代農村生活、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特別是結合當前文化工作實際,加強以構建和諧社會為價值取向的文藝創作,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充分運用文藝作品的認識、教育、審美、娛樂等功能,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促進農村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繼續組織人員根據農村、農民的實際狀況,匯編農村文化活動方案集、優秀劇目集和電影片目集,以供全市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者交流共享並得以借鑒。
2、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凈化新農村文化發展環境。積極培育和完善農村文化市場,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根據農村文化市場的季節性、喜慶性、地域性、流動性的特點,加強對重點問題、重點時間和重點地區的管理。針對目前「文化垃圾」有向農村蔓延,腐朽落後文化毒害農民群眾的跡象,要嚴格資格審查,統一辦證,加強對演出內容,演出場所的監管,對違法經營場所堅決予以取締,杜絕各種格調低下、內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營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會環境,確保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思想陣地。
3、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節假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把送文化下鄉、送戲下鄉、送書籍下鄉與專業文化工作者到農村輔導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把經常性、小型多樣的文化活動與定期舉辦大中型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大團結等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三)保護和利用農村特色文化
1、進一步做好古村落的保護和申報工作。在新農村建設及村鎮規劃建設工作中,進一步發掘古村落的文化內涵,積極組織推薦申報文物保護名錄和歷史文化名村。贛南是客家搖籃和聚居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由於歷史原因,許多古村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保存較好的古村落並不多。要切實做好古村落的文物保護工作,鼓勵各縣(市、區)採取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對古村落中瀕臨倒塌的文物古建築實行搶救維修。積極制訂古村落文物保護管理措施,抓緊對農村瀕危古建築、古民居的搶救維修工作,每年重點安排2-3項較大文物維修工程。
2、繼續搞好新農村建設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加強新農村建設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保護工作,在研究保護的基礎上弘揚民族民間優秀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文化。適應農民觀眾的審美需求,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時,積極挖掘現有的、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資源,不斷整理民間藝術,培育民間文藝隊伍,創新活動方式,搭建展示平台。充分利用本地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通過節慶日和農民文化藝術節,組織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客家民俗風情展演和民間絕技表演及美術、書畫、攝影展覽等活動,使農民朋友在「農民演戲」「演農民戲」過程中活躍生活,陶冶情操,傳承保護當地民間民俗文化。
同時,深入挖掘、系統性地加工整理贛南採茶戲曲藝術創作、聲腔、曲牌等;努力培養藝術新人,尖子人才,並深入開展採茶戲曲理論研究。積極搶救、整理贛南民歌。編輯出版一期贛南民歌集,把原有的民間音樂盒帶資料全部錄製成光碟。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推出弘揚客家文化、紅土地文化、宋城文化等地方文化研究論著,完成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普查、建檔、項目申報工作。創2個「江西省民間藝術之鄉」、1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6個特色文化村,再創一個先進文化縣。
3、加強新農村建設文物保護工作,有計劃地搶救保護一批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傳統建築及紅軍標語漫畫等文化遺存。高度重視革命歷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的保護。抓緊實施對蘇區標語、漫畫等珍貴革命歷史文物的搶救性保護工程,做好紅軍標語、漫畫的保護與資料整理工作,完成《贛南蘇區紅軍標語漫畫選》。「十一五」期間,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30個點,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公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保護名錄100處。
(四)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產業
加強農村特色文化資源的普查和規劃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文化資源有效整合,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文化產業體系。通過組織根雕、奇石、燈彩、籠燈、書畫、剪紙、紙扎等具有我市地方特色文化產品批量生產,打響根雕、奇石、紙扎、竹編、硯台等更多個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客家民俗風情」、「紅綠古」、「農家樂」等旅遊項目,給農村帶旺人氣,增加經濟收入。積極推進特色文化產品業、農村文化旅遊業等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和優化升級。積極拓展演藝市場,增加經濟效益。逐步將特色文化產業培育成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真正做到將農村文化與農村經濟發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給廣大的農民帶來精神和物質的實惠。
(五)加強人才培養
積極扶植農村專業和業余文化隊伍,努力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素質,將文化建設與農民經濟增收聯系在一起,不僅僅是勞動力產業,還要加入更多的科技文化。當前,盡快改善農村文化隊伍「青黃不接」的現狀,及時補充「新鮮血液」成為緊迫任務。今後將進一步加大對人才的培養支持力度,逐步配齊配強隊伍,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指導,確保農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

⑼ 江西省城市綠化管理辦法(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促進城市綠化事業的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加強城市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有關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全省城市規劃區內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城市綠化是指在城市中進行的植樹、種草、栽花、育苗、園林設施建設及其管護等活動。

本辦法所稱城市綠地包括:公園、廣場、街旁綠地等公共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居住區綠地,花圃、草圃、苗圃等生產綠地,防護綠地和風景林地。第四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市綠化行政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綠化工作。第五條城市公民都應當依法履行義務植樹和城市綠化的義務,愛護綠化成果,有權制止損害綠化的行為。第六條對在城市綠化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城市人民政府以及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七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組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城市綠化主管部門等共同編制城市綠化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一並實施。

城市綠化規劃的編制內容和審批辦法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另行制定。第八條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綠化規劃的要求,結合城市詳細規劃,確定城市各地段和各種性質用地的綠地率和人均公共綠地等控制指標。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建設項目,其綠化用地面積與總用地面積比率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新建居住區不低於百分之三十,其中居住小區按居住人口人均不少於一平方米;

(二)工業企業、交通樞紐、倉儲、商業中心不低百分之二十;

(三)產生有害氣體及污染的工廠不低百分之三十,並根據國家標准設立防護林帶;

(四)學校、醫院、休(療)養院(所)、機關團體、公共文化設施、部隊等單位不低於百分之三十五;

(五)城市主幹道應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他道路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綠化。

城市內河、湖等水體岸邊應當進行綠化,重點地段應當逐步建成河濱公園、湖濱公園。

屬於舊城改造區的,可以將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指標降低五個百分點執行。第十條單位和居住小區現有綠化用地低於第九條標准,尚有空地可以綠化的,應當自接到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通知之日起一年內進行綠化。第十一條因特殊情況,工程建設項目綠化用地面積達不到第九條規定標准又確需建設的,經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審核,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並由建設單位在城市綠化主管部門指定的地點按所缺面積補足綠化用地。第十二條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需要綠化的,其基本建設投資中應當包括配套綠化建設投資。城市公共綠地、生產綠地、風景林地的建設和街道綠化由城市人民政府負責;居住小區綠化由開發建設單位負責;單位附屬綠地和其他工程項目的配套綠化由各單位負責或者在主體工程中一並考慮。第十三條城市綠化工程的設計,應當由依法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設計單位承擔。第十四條在城市給排水設施建設中,應當安排綠化用水的管網和設施。第三章保護和管理第十五條經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化規劃確定的綠化用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城市綠地不得隨意侵佔。第十六條因城市規劃調整,確需佔用城市規劃確定綠地的,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調整規劃,徵得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同意後,報經原規劃批准部門批准。第十七條因特殊原因,需佔用綠地在一千平方米以內的,必須經所在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批准;超過一千平方米的,必須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

經批准佔用本單位附屬綠地,且佔用後本單位綠化用地面積達不到本辦法第九條規定標準的和佔用其他綠地的,佔用單位必須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易地進行綠化。第十八條在城市公共綠地內開設商業、服務攤點,應當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營業執照,在公共綠地管理單位指定地點和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並遵守公共綠地和市場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第十九條嚴格控制砍伐或者移植城市樹木。城市內任何樹木不論其所有權歸屬,確需砍伐、移植的,必須按下列規定報經批准後,方可砍伐或者移植:

(一)一次一處砍伐或者移植喬木十株、灌木十叢或者綠籬十米以下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審批;

(二)超過(一)項規定限度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准砍伐樹木的建設單位應當對樹木所有者進行補償,並按「伐一栽三」的比例就地補植樹木。不能就地補植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綠化主管部門安排建設單位易地補植,其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⑽ 誰幫我歸納8.19的新聞三條,政治,經濟,文化。一句話就好。 關鍵是,我上星期忘記了!

1.經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旺消費促發展;通過《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提升創業創新活力和社會治理水平;決定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涵養就業潛力和經濟發展持久耐力。

2。文化: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8月19日印發《關於同意將江西省瑞金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同意將瑞金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經濟: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央財政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對公共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共安排209.8億元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2014年增加1.73億元。財政部教科文司8月19日對外公布了今年中央支持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情況。數據顯示,財政資金更多投向公共文化建設的短板,以推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4。政治:日前,國務院下發了《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調休放假的通知》,明確2015年9月3日全國放假1天。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出通知,對9月3日全國放假期間勞動者工資明確按照雙倍計發。

5。文化: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8月19日在滬開幕。未來一周時間里,書展將帶來閱讀推介和各項交流活動800餘場。

閱讀全文

與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