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區別和聯系
公益性跟普惠性的區別主要是有幾種,第一種就是公益性跟普惠性的規模不大相同,一般是公益性的一些內容的話會比較廣一些,而且運用的范圍也比較大,然後普惠性可能是針對一個地方或者是一個區域去實施的。
然後還有就是公益性跟普惠性之間的說法也是不大相同的。普惠性一般指的是政策,也可以理解為普惠民生的一種公共政策,然後公益性的話指的就是那些非盈利性以及具有社會效益性的項目。
然後兩者之間的聯系就是他們都能夠給大眾帶來利益實惠的一些公共的內容,而且兩者都能夠取得一定的社會效應,然後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好處,以及一定的一些優惠等等,所以這就是公益性跟普惠性的區別以及聯系。
⑵ 如何理解新時期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你應該有什麼作為
「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新思路,使提供「普惠性」(普遍惠及更多幼兒)學前教育服務成為今後公共財政投入的基本原則。《意見》對如何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設計了一個基本框架:
第一,要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公辦園以「安全、適用」為建設原則,其任務是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讓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能夠上得起,而且有基本質量保障。國家對新時期公辦幼兒園的定位,讓我們看到公共財政在學前教育領域應有功能的復歸。
第二,國家實施推進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項目,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支持這些地區的學前教育,努力縮小其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第三,努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幼兒園作為新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優先建設、加快發展,以填補長期城鄉二元結構所造成的溝壑,保證農村幼兒享有與城市幼兒同樣的學習權、發展權。
第四,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在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合理的優惠。同時,政府採取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此外,政府還將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
⑶ 如何體現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目前學前教育存在問題的突出表現:一是主導學前教育的作用逐漸減弱;二是入園需求剛性增長,教育資源難以滿足社會需要,存在大量「黑園」;三是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四是民辦幼兒園得不到財政支持,難以體現社會公平;五是收費標准多年不變導致收費情況混亂;六是各級和門解決學前教育供需矛盾所採取的措施短期化。
一是為確保政策措施的落實,各級應主動向社會公開承諾,通過社會監督將應對措施落到實處。
二是各級應充分認識學前教育的社會公益性屬性和提供相應公共服務應承擔的職責,將學前教育納入公益性、普惠性公共服務體系,承擔起主導責任和發揮主要作用。應加快專門針對學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對學前教育的性質、地位、作用等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便於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依法制定促進學前教育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規劃、制度和措施。
三是各級應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提高公辦幼兒園比例,完善學前教育體制,使公辦幼兒園在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四是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學前教育經費應盡快納入財政預算和實現預算單列,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一整套規范的財政投入、分配、保障機制,做到預算有科目、增量有傾斜、投入有比例、撥款有標准、資助有制度,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益。
五是改革收費制度,建立以門為主、有關部門配合的協調管理機制,科學核算辦園成本和確定個人與之間分擔的比例,制定符合發展需要並相對統一的收費標准,堅決取消不規范收費。
⑷ 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哪四項基本內容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居於整個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和自身發展性基本公共服務的集合,B、C、D、E與A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系統。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處於模型的最下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後才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看,B獨立生成A的子系統。
三、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位於模塊的左方,是A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二者構成對立統一的整體。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居於模塊的右邊。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沒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與措施,整個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⑸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出台,明確7類住房領域公共服務
中房網訊 (亞晨/文)「十四五」時期,推動公共服務發展已被提上日程。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規劃》明確了以標准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首次將覆蓋面更廣、服務內容更豐富、需求層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務和能夠與公共服務密切配合、有序銜接的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同步納入規范范圍,提出了系統提升公共服務效能的支持政策。
據悉,《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時期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以及推動生活服務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拓展空間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政策舉措,對於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明確7類住房領域公共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中也涉及了房地產領域的公共服務內容,在「住房保障」和「積極推動改善住房條件」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公租房保障、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三項作為「住房保障」的重要內容,被列入「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一項,而這三個領域也是當前需要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的重點對象。
其中,《規劃》提出,要做好城鎮住房和收入困難家庭公租房保障,實行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並舉,合理確定實物公租房保有量,對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依申請應保盡保。
棚戶區改造方面要穩步推進。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嚴格把好棚戶區改造范圍和標准,科學確定棚戶區改造年度計劃,重點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加快工程進度和回遷安置。
對於農村危房改造,要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做到應保盡保。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房網表示,以上三個領域分別對應了不同的住房群體,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政策,有助於明確住房建設的基本工作要求,對於體現社會公平正義有積極作用。
另外,《規劃》還明確要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積極推動改善住房條件」也被列入推動重點領域非基本公共服務擴容的內容之一。
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老舊小區改造和住房公積金作為「積極推動改善住房條件」的四個重要領域,後續也會受到市場參與主體的積極關注。
《規劃》指出,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 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以中小戶型為主,供應范圍以面向戶籍人口為主,逐步擴大到常住人口。
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提升社區養老、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
同時,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多措並舉促進單位依法繳存,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租購並舉保障繳存人基本住房需求。
在嚴躍進看來,此次《規劃》明確的7類住房領域的公共服務政策,是後續公共服務繼續完善、配套亟需跟進、住房政策亟需優化的領域。類似工作做好,也真正體現了住有所居的社會發展目標。其保障和滿足了基本需要和更高需要,是後續各地政府和房企所需要關注的領域。只有此類領域扎實推進,才能真正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更好發展,也更好吻合「十四五」發展的規劃要求。
住建部:提升住有所居領域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對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問。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有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在提升住有所居領域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方面,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十四五」期間,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同時,繼續做好公租房保障,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
二是,針對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住房改善需求,創新金融支持方式,落實閑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調整等政策,加快形成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機制。「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三是,持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精準識別保障對象,持續跟蹤住房安全保障情況,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做到應保盡保。
四是,多種手段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讓更多就業群體享受住房公積金服務;優化使用政策,支持繳存人租購並舉,解決基本住房問題;提升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動建設智慧住房公積金。
⑹ 發改委:圍繞住房等領域,快速增加負擔得起的普惠性服務供給
1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下稱「《規劃》」)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了《規劃》有關情況。
歐曉理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編制了《「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
歐曉理表示,在「十四五」規劃之前,用了三個五年規劃,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認真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持續推進均等化發展目標的基礎上,首次將覆蓋面更廣、服務內容更豐富、需求層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務也納入規劃,提出普惠性發展方向,推動養老托育、普惠性幼兒園等非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為了適應公共服務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的需要,《規劃》還將能夠與公共服務密切配合、有序銜接的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同步納入規劃范圍,培育供給主體、提升服務質量,打造今後公共服務進一步發展提升的蓄水池。
歐曉理表示,根據上述考慮,《規劃》將整個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基本與非基本進行分類,以政府在服務供給上的不同權責作為邏輯主線,系統謀劃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九個領域的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設計了22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有7項,預期性指標有15項。總的來說,「十四五」時期,對於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就是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准體系建設、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推動提升均等化水平,讓各地享有的服務水平差距明顯縮小。對於非基本公共服務,要積極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參與,圍繞托育、學前教育、縣域普通高中、養老、醫療、住房等6大領域,快速增加人民群眾負擔得起的普惠性服務供給,供需矛盾明顯緩解。對於生活服務,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導品牌化標准化建設,高品質多樣化的服務供給不斷豐富,既促進消費、滿足群眾需求,又為今後公共服務提檔升級蓄勢儲能。
歐曉理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抓好《規劃》各項任務舉措貫徹落實工作,做到任務有實招、工作有實效、群眾有實感。
⑺ 如何維護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性
摘要 通過加大貧困地區和特困人群幫扶等一系列措施著力縮小城鄉、區域、人群間的服務水平差距,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提高區域服務均等化水平,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比如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支持貧困地區公共閱讀設施、博物館建設。同時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合理確定救助供養標准,適度提高救助供養水平,發揮政府兜底作用,對特殊和困難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給予支持。
⑻ 「普惠性」是什麼意思
「普惠性」指收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接受政府指導價。
「普惠性」最初來自於「普惠性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是屬於達到市教委規定辦園基本標準的幼兒園,一般注重園所安全、用房配置、戶外場地、設施設備、經費投入、辦園規模這些問題。
「普惠性幼兒園」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達到市教委規定辦園基本標准;
二是面向社會大眾招生;
三是收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接受政府指導價。
(8)公共服務普惠性擴展閱讀:
「普惠性幼兒園」的教學管理:
1、科學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以游戲為主,引導幼兒主動學習,重視教育過程,教育手段現代化,杜絕「小學化」教學。
2、每周教學安排考慮到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領域的均衡。學習內容結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對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培養。
3、科學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每天保證戶外活動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1小時。
4、堅持正面誘導,工作人員無虐待、體罰和變相體罰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5、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環境布置整體美觀,每班各具特色,環境布置與工作人員和幼兒的精神面貌和諧一致。
⑼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出爐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月10日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時期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以及推動生活服務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拓展空間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政策舉措,對於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旨在推進公共服務補短板實現高質量發展,解決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問題,使社會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提升民生福祉的水平。
《規劃》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的發展重點和政策舉措等內容,就「十四五」時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出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同時,促進生活服務多層次多樣化發展,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拓展公共服務提檔升級空間。
《規劃》提出,積極推動改善住房條件,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以中小戶型為主,供應范圍以面向戶籍人口為主,逐步擴大到常住人口。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多措並舉促進單位依法繳存,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我國新形勢下住房制度改革的又一新探索,是激活房地產市場,確保剛需購房者需求,確保房地產積極穩定發展的有效手段。」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有利於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居住理想,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於調動多方面資源,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有利於在現有住房制度下進一步豐富住房形式,完善住房結構,健全適合城鄉融合發展的住房保障體系;有利於釋放現有租賃市場潛能,緩解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培育和發展一批優質住房租賃企業。
劉向東表示,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在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有效解決住房供給短缺問題,為新市民提供安居樂業的條件。同時在住有所居的前提下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資,這既能穩定有效投資,也能改善民生,落實好房住不炒理念的長效機制。
《規劃》提出,完善相關政策,放開放寬准入限制,推進公平準入,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
對此,宋向清表示,鼓勵社會力量通過PPP方式參與,有利於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PPP以契約形式,把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緊密結合在一起,突破了傳統的政府與私人部門的分工邊界,促使政府職能由「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向「裁判員」轉變,同時充分發揮私人部門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有效提高了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廣PPP模式,可以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激活民間資本在供水、供電、通信、交通等的投資潛力,拓寬企業發展空間。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規劃》明確的重點任務、重大改革等政策舉措,逐年明確年度工作重點,著力解決堵點難點問題,爭取進一步細化落實的政策舉措盡快出台,抓緊見效。
⑽ 怎樣做好公共服務普惠的基礎性工作
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圍繞養老服務
今年力爭新增社會辦養老服務床位1萬張
「十二五」時期,我市共投入資金36.5億元推進城鄉養老機構建設,區縣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實現全覆蓋,養老床位增至19.8萬張,較「十一五」末增長88.5%,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5張;農村五保、城市「三無」人員供養標准從2010年的2448元/年、1980元/年提高到4800元/年、5820元/年,分別增長96%、193%。
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編制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修訂《重慶市城鄉養老機構服務管理辦法》,完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糾紛預防與處理、監督管理辦法。研究制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規范。推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優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結構。
今年,市民政局將加快推進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建立20分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新(改擴)建300所區縣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並將會同市衛計委等部門制定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養護型和醫護型養老機構發展。力爭全年新增社會辦養老服務床位1萬張。
實施精準扶貧
力爭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全部建檔立卡
相較於一般貧困戶,許多貧困殘疾人缺乏工作、溝通的能力,如何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成為《2016年全市殘疾人工作要點》關注的重點。
「有的殘疾人家庭以前並未納入我們的扶貧范圍,但他們生活的確非常困難,需要我們幫助。」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去年,我市開展農村殘疾人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59139名貧困殘疾人納入建檔立卡資料庫,今年我市還將繼續加強貧困殘疾人精準識別,力爭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建檔立卡,實施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