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兩會

公共文化服務兩會

發布時間:2022-06-12 17:38:45

㈠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構建現復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㈡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㈢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加快發展、文化日益繁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㈣ 跳廣場舞也有法律在呵護

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就公共文化服務建言獻策,為廣場舞「大媽」「大叔」依法合規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鼓與呼。其實,你知道嗎?當「大媽」「大叔」跳廣場舞時,有近10部法律法規正在「呵護」他們。

此後頒布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提出「需要收取費用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設施的功能、特點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的要求。

2009年制定實施的《全民健身條例》更是與時俱進,明確「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動場地」。「居民住宅區的設計應當安排健身活動場地」。

如果是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還有更多「呵護」。在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規劃時,應當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點」,統籌考慮。

在加強制度保障、緩解場地不足的同時,相關法律法規還針對廣場舞雜訊擾民、管理缺位等「痛點」加強治理。2015年,文化部、體育總局等聯合發出《關於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針對近年來個別地方出現「在烈士陵園跳廣場舞」的怪現象,國家體育總局又出台《關於進一步規范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對此進行明令禁止。

文化立法「加碼」 「廣場舞大媽」受益

進入新時代,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些保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立法工作加速推進,這讓「廣場舞大媽」的獲得感倍增。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規有1042件,佔全部法律法規總量的2.7%,其中文化法律佔全部法律的1.7%。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要加強文化領域的立法工作。圍繞中央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著力補齊文化領域法治的「短板」。2016年,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立法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獲通過,2017年3月1日起實施。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北管村黨總支書記沈彪說,這部法律構築起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法律制度體系的框架。對公共文化服務標准、設施免費或優惠開放、設施使用效能考核評價、資金使用監督等建立起更完備的制度體系。

這部法律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社會組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專業化發展」。沈彪所在的北管村,就有一名來自雲南紅河的小夥子曹繼學,會跳哈尼族舞蹈,已成為群眾文化團體骨幹,參與組織廣場舞活動。得益於法制保障和促進,嘉定當地目前與廣場舞相關的群文團體已有近300個。

「立法更完善,跳廣場舞的老百姓就能得到更多實惠。」沈彪說。

遵紀守法是開展公共文化活動的基本要求

「從增加場地供給,到完善法律制度供給,都是注重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具體舉措,最終都要靠責任主體執行落實,廣場舞只是一個案例,提升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水平任重道遠。」全國政協委員、上影集團編劇王麗萍說。

全國政協委員張顯、高滿堂等認為,公民在享受公共文化領域不斷加強的法制保障的同時,其應盡的義務是對等的,無論是跳廣場舞,還是參加其他活動,要遵紀守法,維護公序良俗,這是開展各類公共文化活動的基本要求。

㈤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文化和旅遊旅遊融合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㈥ 2017年「兩會」老百姓得到那些實惠

在今年兩會上,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話題毫無意外地成為關注焦點。從扶貧脫貧到公共服務建設,從醫保制度到發展教育,代表委員對此紛紛發表觀點,認為民生是為政之要,民生要優先得到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
民生財政暖人心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婦聯原副主席甄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彰顯民本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表述讓人倍感溫暖。
「無論是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還是打好扶貧攻堅戰,都既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又需要有效的組織、監管與落實。這些年來,公共財政進一步加大民生導向力度,以此為基礎,動員和組織更多社會資源投入教育、醫療衛生等各民生領域,人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得以提升。」甄硯說。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生改善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有突出表現。就合肥而言,經過這些年的持續投入,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已非常健全,甚至還出現了社會興辦的私人博物館、自發組成的市民樂團。對他們,政府也在資金、場地上同樣給予扶持。
「無論是年內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還是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抑或是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改善民生的內容既全面又具體。」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歌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瑛對本報記者舉例說,天津等地政府部門加大對文化服務購買力度,並將其向廣大公眾平價或免費提供的做法就很有意義,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獲得更多滿足,專業院團和劇場也有了更大發展空間。
協同發力是關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的情況下,中國下大氣力解決好自身的社會民生問題,無論對中國自身還是對世界經濟而言,都顯得格外重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龍宇翔指出,在城鎮化加速推進過程中,農業資源利用不足與城市就業壓力增大並存。當前環境下,政府在促進就業保民生方面出實招,不僅因勢利導,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返鄉創業,而且出台了配套支持措施,大批農業轉移人口得以走上新的崗位,也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繁榮。龍宇翔認為,由於就業、教育、醫療等問題往往相互交織,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協同發力。他解釋說,由於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在一些地方分布很不均衡,資源匱乏區域對勞動力吸引力不夠,這就需要在鼓勵和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時,有關政府部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優質教育資源、增加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當地醫療條件,提升鄉村及小城鎮對他們的吸引力。
「今年兩會,我最關心的民生話題特別是醫保統籌。」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趙振銑對本報記者說,在他看來,實現統一、公平、普惠的全民醫保制度是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共享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但是,現行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兩項制度城鄉分割的弊端逐步顯現,重復參保、重復投入、待遇不公等問題日益突出。2016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整合後的城鄉醫保制度實際運行情況,不僅關繫上述既有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而且事關醫療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民盟中央組織各地的委員進行相關調研,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份以構建更加公平、惠民的城鄉居民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為主題的提案,從制度設計、政府責任、經辦管理、統籌層次、法制短板等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趙振銑介紹說。
節用裕民獲點贊
扶貧是最直接的民生事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評價說,這體現出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他根據自己多年的扶貧經驗,總結扶貧4法:一是「換腦」,改變貧困群眾的理念;二是「育種」,培育當地的脫貧帶頭人;三是「造血」,充分挖掘當地可利用的資源;四是「夯基」,加強村基層組織建設,穩住脫貧成果。「在扶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如何來打好這場仗?」李振生認為,在扶貧過程中,一方面幫扶對象要精準,另一方面要建立第三方評定機制。此外,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注重信仰、文化等精神層面的引導,也非常重要。
如何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宋國權以公共文化服務為例指出,主要是推進文化的供給側改革。「政府做的所有文化服務項目,必須首先考慮人民群眾是否需要,不要追求那些華而不實、不切實際的場館建設,應該把一些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建在群眾身邊,建在群眾中間。」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清大築境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許進表示,對政府工作報告,他印象最深的是「節用裕民」4個字。「政府工作報告里說了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這就是說,不僅要把錢節省下來,還要騰出更多財力投入民生等領域。
許進建議,在民生領域,如教育、住房、醫療、養老等大家最關心,也是難點、痛點最多的地方,需要創新手段,以有效解決群眾期盼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事實上,難點、痛點之所在,也是增長點之所在,要以民生痛點為引導,發現民生需求。

㈦ 誰總結一下,兩會都有什麼新政策出台,或者說有什麼惠

民生改革:促進就業、增進福祉
近年來,所謂的「阿拉伯之春」、歐美社會的遊行與騷亂都說明,高就業率,是一個國家穩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實現高就業率,政府和社會的壓力很大。2015年,政府將大力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社保幅度也會增加。同時,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繳費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將涉及數千萬人。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讓遇到急難特困的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民生做好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相對於全世界的優越性才能更強的說服力。
文化改革:書香社會、服務均等
中國人不能再被輿論笑為「沒文化」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提到了一個新詞,叫中國要建「書香社會」。重點的措施很多,其中講到倡導全民閱讀,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都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讀書、有文化,應是過一份有尊嚴生活的重要基礎。

㈧ 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文化非營利組織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方向、思路和實施路徑,必將大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動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廣闊空間,切實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福祉。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正確處理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種市場主體和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供給方式和資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治理結構,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和總體水平。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效路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公共事業領域。這有利於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促進政府自身運作方式的改革,減輕政府壓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效率;有利於發揮社會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改善社會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發整個社會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創造力。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歸根到底是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政府工作重點在於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各級政府保障責任和義務的標准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化,同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健康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方式,激發文化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方面有許多立足實際、改革創新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寶貴經驗。今後,各級政府還應進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扶持;營造平等准入的發展環境,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推動社會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和促進文化類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加強宣傳激勵機制,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輿論氛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有機結合起來,引入市場機制,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格局,全面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和發展動力。

㈨ 我們怎樣推進公共文化服務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需要。所以,我們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第一,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體成員相互聯系的紐帶,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喪失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必將導致民族凝聚力的削弱、國家意志的瓦解、國民心理的崩潰,造成民族和國家名存實亡。
第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我們正處於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變革時期。社會思想文化意識多元、多樣、多變,在主流積極健康向上的同時,不少社會成員也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落後觀念和不健康的心態。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必須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達共識、多變中求和諧。
第三,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中華文化神家園,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進一步繁榮發展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文化,增強中華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為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我們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1,一手抓公益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做到「兩手抓、兩手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全面協調發展。一方面,以政府為主導,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大力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解決廣大人民群眾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問題,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體現人文關懷,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2,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是意識形態,文化體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貼緊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
文化企業和文化事業單位盡管運作模式不同,但不論是文化事業,還是轉制為文化企業,都是社會主義文化陣地,都不能單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都有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正確引導和發展大眾文化,自覺抵制低俗、決不見利忘義,決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決不給腐蝕人們心靈、敗壞社會風氣的文化垃圾提供滋生場所。
3,正確處理「兩種屬性」、「兩個效益」的關系,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導社會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有通過市場交換獲取經濟效益、實現再生產的商品屬性、產業屬性、經濟屬性。正確把握「兩種屬性」的關系,要求我們正確把握「兩個效益」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要看到,文化消費的權利掌握在人民群眾自己手裡,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通過市場來選擇和消費文化產品。只有被人民群眾所認同的文化產品,所蘊涵的深刻思想和審美價值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廣泛接受和傳揚。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屬性與產業屬性緊密相聯,佔領市場和佔領意識形態陣地是統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的服務於人民群眾。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兩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