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公益活動觀後感400字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個相關事情作為主題,最後總結自己的感受。
一年一度的暑假終於來到了,今年跟去年一樣,我依然跟媽媽一起去參加媽媽所在公司舉辦的公益活動「閱讀帶我飛」。我來跟大家講講這個活動的內容吧,公司將每年投資的部分收益,捐獻給中國貧困山區小學為他們建立圖書館,因為媽媽和她的同事相信只有閱讀才能帶領孩子們飛翔。
今年我們的目的地是甘肅酒泉的十所鄉村小學。我的工作還是當助教,可是今年的老師不同,他不是大人是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孩子,我叫他東東哥哥。為了上好這堂課我們做了很多准備。
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出發了,我們來到酒泉市花海鄉中心小學。庄嚴的升旗儀式後我們開始工作。我和東東負責的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剛開始時我們都特別緊張完全懵了。台下有六十多位同學因為沒有課桌椅,很多同學站著停我們的課。
我們的課題是「歷史的長河」東東老師為大家講了甘肅和酒泉的來歷,還有香港和澳門的故事,還打開地圖讓同學上台指出自己的家鄉。東東老師介紹他的家鄉在西安,有大雁塔和華山。我說我的家鄉在深圳,以前深圳是個漁村,現在變成了繁華的.都市是無數年輕人奮斗的城市。
最後我們講了書分為哪幾類,有的同學回答說是語文書,還有的同學回答說漫畫書。於是我學著老師的樣子跟大家說:「書分為三類,分別是課內書、課外書、工具書。
非常有意義的一堂課,希望明年我能像東東老師一樣,成為一名合格的公益教師。
Ⅱ 我急需一篇《公共行政學》讀後感,跪求啊
《公共行政學》讀後感:
行政管理學又稱行政學,也稱公共行政學或公共管理學。「科技與管理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行政管理在各種管理中起領導、主管作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著國家、社會的發展。
研究對象
行政管理學與其他學科相區別正在於它特殊的研究對象--行政。行政管理學研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官員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客觀規律。具體來說,行政管理學研究的主體對象是行政機關,在我國即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客體對象是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行政機關的內部事務;行政管理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探討行政管理的客觀規律,實現行政管理的科學化。
我國行政管理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行政管理的規律性和方法。該學科密切關注理論發展和我國行政發展的實踐,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情況,分析研究我國行政管理,特別是中國行政改革所面臨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注意學習和借鑒國外行政理論和實踐經驗,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論模式和價值觀念,努力反映行政學的發展,廣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構中國行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
研究內容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交叉科學,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其研究的基本范疇和原理隨著行政管理實踐的深入而被人們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內容是發展變化的,不同學派,不同教科書,有不同的或大同小異的體系。
但一般來說,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包括:
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論。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的科學,行政環境和行政職能是行政活動的依據和基礎。
2、行政管理的主體。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組織和機構,行政領導以及執行公務的工作人員。
3、行政管理的過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個由多個環節和有機部門組成並有效運作的過程。它們主要有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協調、行政信息、行政監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過程要能夠順利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必須依據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財務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而行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研究方法
行政管理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此外,還有哲學研究方法、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等。 編輯本段主要特徵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國家行政管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同時又揭示行政組織管理社會行政管理學公共事務的規律,所以具有社會性。它一方面為統治階級服務,另一方面它所揭示的管理規律又為不同階級、不同政治傾向的管理者所接受和共享。
理論性與應用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的原則、原理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又系統總結了國家行政管理的科學方法,有很強的實用性。
綜合性和獨立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它廣泛運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統計學、法學、財政學、系統學、信息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但又具有獨立的研究對象、內容,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規范性和變異性的統一 行政管理學揭示國家行政管理規律,諸多管理原則、程序、機制、方法、手段帶有規范性。但是,決定行政管理科學化的因素是多元的,行政環境、行政主體和客體的變化是必然的,因此,行政管理學必須不斷適應這些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
主要方法
1、行政管理的內容、特點和作用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實現行政目標,從公共組織內外部環境和管理對 象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原則指導下所採取的各種措施、手段、辦法、技巧的總和。
行政方法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思想工作手段。
(2)行政程序。它不只是一種辦事的手續,也是一種規范行政行為的法律程序。
(3)技術方法。 行政方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公共組織的效率問題。它主要表現在:簡化辦事的手續,減少辦事時間;減少行政成本;各個步驟或環節採取科學化的管理技術方法;採取任何一種新的方法都要以人為本。
行政方法的特點:科學性、技術性、系統性、創新性、民主性。
行政方法的作用:
(1)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保證。
(2)科學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開展行政工作的關鍵。
(3)科學的行政方法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保證。
(4)科學的行政方法是建設高效廉潔政府,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需要。
(5)科學的行政方法可以促進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可以加強政府的合法性。
Ⅲ 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 讀後感
內容簡介 《現代社會福利思想》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組編的普通高等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主幹課系列教材之一。它以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科學各領域或各種社會思潮中有關社會福利問題的思想觀念、理論體系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它們所表達的福利價值觀和福利追求,分析了它們對現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影響,以及對各國的社會政策和社會福利實踐的影響。《現代社會福利思想》可供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使用,也適於社會福利部門和機構的行政人員、非營利機構中的管理者及各類社會工作者閱讀。
編輯推薦 《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學校社會工作專業主幹課系列教材之一。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社會福利與社會福利制度
一、社會福利的概念
二、社會福利制度
三、社會福利的特徵與體系
第二節 社會福利思想及其歷史淵源
一、社會福利思想的本質與爭論
二、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思想
三、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歷史傳統
第三節 現代社會福利的思想特徵與流派
一、社會福利制度變遷的質的飛躍
二、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變化
三、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問題與理論特徵
第四節 研究社會福利思想的意義與方法
一、奠定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二、提供認知社會福利的思想方法
三、用反思、批判的態度對待各種福利思想的爭論
第一章 工業革命時期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
一、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
二、18、19世紀的階級與階級斗爭
三、社會福利實踐的變化
第二節 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
二、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三、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三節 古典經濟學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英國古典經濟學與威廉配第的社會福利思想
二、亞當斯密的政治經濟學中的福利思想
三、19世紀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福利思想
四、西斯蒙第與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福利思想
五、對古典經濟學社會福利思想的基本評價
第四節 功利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邊沁的功利主義
二、穆勒的功利主義福利思想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馬克思早期對資本主義的人道主義批判
二、對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三、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福利問題的分析
第二章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潮
一、社會民主主義的產生
二、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
三、社會民主主義對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德國歷史學派
一、19世紀的德國社會與德國歷史學派
二、德國歷史學派的社會福利主張
三、德國社會保險政策的頒布
第三節 費邊社會主義的社會改良主義
一、費邊社的建立與發展
二、費邊主義的基本福利主張
三、費邊社對英國社會福利與政策的影響
第四節 新古典經濟學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新古典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和人性假設
二、新古典經濟學的市場理論
三、新古典經濟學家的社會福利觀
第三章 福利經濟學及其對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第一節 福利經濟學的內涵和基本概念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內涵
二、個人利益與社會選擇
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優
第二節 早期的(或舊的)福利經濟學
一、福利經濟學的起源
二、庇古的福利經濟學思想及其發展
第三節 新福利經濟學
一、新福利經濟學的早期發展
二、當代福利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節 福利經濟學對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一、福利經濟學對公共選擇理論的影響
二、福利經濟學對福利國家社會政策的影響
三、福利經濟學對當代福利道德觀念與實踐的影響
第四章 凱恩斯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凱恩斯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1929一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
二、新古典經濟學的衰落
三、凱恩斯主義的產生
第二節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及其發展演變
一、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基本內容
二、凱恩斯主義的發展與演變
第三節 凱恩斯經濟學中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經濟危機的病因分析:有效需求理論的基本內容
二、克服經濟危機的對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張
第四節 凱恩斯主義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一、對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的影響
二、對戰後西方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影響
第五章 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理論
第一節 《貝弗里奇報告》與福利國家制度
一、《貝弗里奇報告》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對福利國家的制度設計
三、實施社會保障的三種方法
四、《貝弗里奇報告》對戰後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影響
第二節 蒂特馬斯的社會福利理論
一、蒂特馬斯與費邊社會主義
二、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
三、社會福利的構成及其所承擔的責任
四、蒂特馬斯的貢獻
第三節 馬歇爾的公民權利理論
一、馬歇爾生平簡介
二、公民權利的理論
三、以公民權利為基礎的社會福利理論
第四節 福利國家社會福利理論分析
一、福利國家與國家的功能
二、福利國家與社會需求
三、福利國家的危機
第六章 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社會福利觀
第一節 蘇東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模式
一、蘇聯、東歐國家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
二、蘇聯和東歐七國的「發達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三、南斯拉夫的「自治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
四、蘇聯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的異同
第二節 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集體主義福利觀
一、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價值追求和福利觀
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集體主義福利觀
第三節 蘇東社會主義國家集體主義福利觀的分析
第七章 新自由主義思潮中的社會福利思想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及其主要觀點
一、形形色色的自由主義
二、新自由主義產生的社會背景
三、新自由主義的哲學理念
第二節 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社會福利觀
一、哈耶克的社會福利觀念
二、弗里德曼的社會福利觀
第三節 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
一、公共選擇理論的觀點
二、公正的比賽規則
三、舍棄福利國家
第四節 羅爾斯和諾齊克關於社會正義與個人權利的爭論
一、羅爾斯的正義論與平等主義的福利觀
二、諾齊克的政治哲學與社會福利觀
第八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會福利理論發展新趕勢
第一節 全球化與當代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
一、「全球化」的特徵與趨勢
二、新右派與全球化
三、全球化的後果及其對新自由主義的挑戰
第二節 社群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社群主義的興起
二、社群主義的政治哲學
三、社群主義的社會福利哲學
第三節 新社會民主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一、「第三條道路」與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
二、新社會民主主義的政治觀
三、吉登斯對新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思想的闡述
第九章 當代中國社會福利理論探討
第一節 中國傳統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福利思想
一、中國傳統社會福利制度與思想的發展概要
二、中國傳統社會福利思想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社會福利體制與社會福利思想
一、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社會福利體制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福利制度的特點
三、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社會福利思想的要點
第三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福利體制和社會福利思想
一、80年代以來社會福利制度轉型概要
二、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福利思想的變化
三、當前中國社會福利理論探討的要點
後記
……
序言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教委(現稱教育部)決定在高等學校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後改為社會工作專業),北京大學等幾所高等學校在多方支持下開辦了該專業。到90年代中期,社會工作專業獲得了一定發展。近幾年來,社會工作專業在規模上獲得了快速增長,這與我國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進步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
教材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工作專業建立之初,編寫高水平的專業教材,對於我國社會工作教育學者來說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在我國高等學校中斷了30多年,我國社會工作教育學者對國際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和知識不甚熟悉,另外,學者們對我國本土的社會工作(社會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的深入研究也不夠。十多年來,各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同仁在這方面做了積極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總的來講教材建設還相對滯後。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於1994年成立,並決定把教材建設和學科規范化作為其工作的重要內容。基於國內同行的知識積累和現實要求,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決定著手組編社會工作專業教材。從1997年開始,經過5所高等學校14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者兩年多的努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思斌教授主編的《社會工作概論》,邁出了由協會統籌、各高等學校共同編寫教材的第一步。該書出版之後得到了同行專家的好評,它不但被許多學校當作教材,而且在2002年獲得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實踐說明,集中各校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者共同編寫教材這條路是可行的。
三、社會福利的特徵與體系
在關於社會福利問題的討論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社會福利的理論與實踐,這就是「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這兩個概念誰主誰從的問題。在中國社會福利的實踐中,由於我們長期處於國家福利保障的體制下,社會福利是被看作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福利屬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范疇,是在政治經濟學原則的指導下被實踐的東西。這樣,社會福利就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在實踐中提出來。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由單位制福利向社會化福利制度的轉變,社會福利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然而,由於我們的改革是從制度變遷的方面著手的,是由實踐的發展推動的,因此,對社會福利的理論研究嚴重滯後。於是就形成了從制度和實際操作層面改革而缺少理論支持的局面。結果,我們為了盡快實現社會福利制度的轉換,把建立社會安全網當作首要的任務,從國外引進了操作性的社會安全(SocialSecurity)的概念,並給予它一個中國化的解釋「社會保障」,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福利實踐,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將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結合起來。但是,我們看到,這樣一來,社會福利的外延和內涵就被縮小了。因為首先,社會保障的重點在於保護人們的生活安全,即從物質福利的方面給予人們生活保障。然而,福利的概念不僅僅是關於人們的物質生活幸福的問題,它也特別關注人們精神生活的幸福。其次,社會保障注重的是操作性制度層面的東西,把社會福利歸結為一些具體的和現實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帶有更多的行政取向的安排,而社會福利則不僅是一種操作的過程和具體的政策措施,它更是理論與價值觀的引導,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為社會保障提供著理念的支持。最後,社會保障是從現實人們物質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著眼,強調預防和保護的功能,而社會福利不局限於這種現實的預防與保護,還著眼於發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質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總體幸福和社會的福祉。從這三方面來看,社會保障應該是從屬於社會福利的次級概念。
後記 「現代社會福利思想」是一門介紹當代社會福利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的社會工作專業基礎課程。它包括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哲學等學科對社會福利問題的主要理論觀點和思想爭論,並對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起重大推動作用的各種現代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如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進行了必要的分析。本課程涉及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所有重要理論和思想流派,所介紹的內容有許多是屬於理論前沿的問題,是一門思想性和理論性非常強的基礎理論課,編寫起來有相當的難度。同時,所涉及的許多問題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又有了新的意義,需要不斷進行再認識。為了使學生對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們還特別將蘇聯、東歐國家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理論與實踐,以及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及其在當代的發展情況編入本書,以避免單純介紹西方思想而使學生缺乏全面了解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背景下的社會福利思想而產生的認識片面性。
由於國內學術界對社會福利思想的研究相對薄弱,可參考借鑒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不多。因此,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遇到許多困難。可喜的是,在所有參編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歷時兩年,一本較全面介紹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社會工作專業教材終於付梓。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對彌補此類教材不足的缺憾,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加深學生對社會福利的認識,提高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能力,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Ⅳ 當今世界的社會福利讀後感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政治制度的轉變,社會保障成為各國熱點話題。考斯塔·艾斯平通過運用實證研究和比較研究的方法,對世界社會福利體系進行分析,最終歸納出三種福利制度,即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歐洲大陸傳統模式和「社會民主」模式,並探討了不同模式的起因和影響。
關鍵詞:福利制度 三個模式 讀書筆記
考斯塔·艾斯平在文章中指出,雖然福利國家制度一直都是各國政治家、學者們的熱點話題,但是現有的福利國家理論模式尚不完善,他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論證非商品化、社會分層化和就業等問題,它們都是判定一個福利國家性質的關鍵。同時,他認為只有進行經驗的比較研究,才能在總體上或個案上充分揭示現代福利國家的基本特徵。因此,他試圖通過以三種不同的體制類型來認識福利國家,它們分別是保守主義的、自由主義的和社會民主主義的福利國家。
令筆者驚訝的一點是,根據制度分析方法的觀點,民主權利越是擴散,福利國家就愈將發展。可是艾斯平指出,這一論點與歷史上的異常事例相矛盾:早期的主要福利國家的發端都早於民主制度而產生,而且正是抑制民主的意願才有力地推動了福利國家的發展。這讓人聯想到俾斯麥在德國實行的福利政策,其本質是「胡蘿卜加大棒」的鐵血政策,目的是為了維護整個國家的統一和團結,抑制各種民主運動。相反,在民主制度最早建立的地方,福利國家的發展最受阻滯,如在美國、澳大利亞和瑞士。這一明顯的矛盾只有引入社會階級和社會結構的因素才能得到解釋:在那些早期的民主政治國家中,農業佔有絕對優勢,並且為小資產所有者所主導,他們利用其選舉權利來降低而不是增加稅賦;相比之下,極權政治中的統治階層更易於向不情願的民眾徵收高額稅賦。
談及社會保障的作用,艾斯平強調權利與非商品化。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市場經濟佔主導地位,勞動者出賣他們的勞動力,逐漸淪落為一種商品。相反,現代社會權利的引入意味著這種純粹商品化地位的動搖。當一種服務是作為權利的結果而可以獲得時或當一個人可以不依賴於市場而維持其生計時,非商品化便出現了。而各國政府對於非商品化的拯救力度的不同就決定了必然存在不同的福利制度。
在資本主義世界,強調市場經濟和自由競爭,認為貧窮或不幸是個人懶惰的原因,因此所提供的救助往往層次低且帶有社會羞辱感,比如經濟狀況調查式的濟貧制度,給付很少,並且帶有侮辱性,那麼這種濟貧制度將迫使除了最走投無路者以外的所有人參與到市場中去。同樣,大部分早期社會保險計劃都蓄意設計成有利於勞動力市場性能最大化的樣式。筆者認為,由此可見,最初的福利制度只是為了市場服務,是為了促進勞動力進入市場而執行的,是為了資本家的利益。而隨著社會發展,福利制度逐漸變為為市場進行補救,對由市場經濟發展造成的貧富分化和各種勞動風險進行保障。雖然此時的福利制度似乎是對勞動者的一種扶持和幫助,但顯然福利制度的建立仍然是為了市場經濟更好的發展,解決好市場經濟的「後院問題」,讓勞動者能夠更加投入到生產中去。
事實上,非商品化福利國家的出現是最近的事。其基本的定義是公民在必要時可以自由地選擇不工作,而無須擔心會失去工作、收入或一般福利。此時,人們獲得社會福利不再是根據其收入狀況或職業種類,而是根據他的社會權利,作為一個國家內的社會公民,他擁有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即社會工資。這種社會工資體現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成果資源的共享能力和程度。直至社會福利發展到後期,社會政策和勞動力市場逐漸成為相互交織、相互依賴的制度。在某種程度上,福利國家已經成為清除勞動力市場障礙的主要動因:它通過家庭計劃和及早退休,解除了婦女、老年人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障礙,為新的年輕勞動力進入市場
提供空間;它雇傭人們進入衛生、教育和福利部門以保持對勞動力的需求;它提供必要的社會公共服務以促進女性勞動力的供給,我們可以看到在西方很多「社會服務」性的工作都是由女性來擔任的;它允許工人帶薪休假和暫時從工作崗位缺勤以幫助人們調節作為經濟生產者、社會公民和家庭成員的不同角色。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福利制度更多的是站在勞動者的立場,為擴大勞動者工作空間和時間,保障勞動者權利做出很大貢獻。實現了從生產者到勞動者的視角轉變。
分析完艾斯平對於福利制度的興起和作用的看法後,再來明確三種福利制度具體的內容。第一種是保守主義,它產生於前資本主義社會,主要是封建庄園經濟或專制經濟。保守主義思想觀念的特徵是將人的商品化視為道德墮落、社會秩序的腐敗、渙散和紊亂。個人不應去競爭和奮斗,而應將個人利益服從於公認的權威和主流。保守主義主要有以下幾類模式:一是大封建主義,二是合作主義,第三則是國家主義。封建主義的理念與商品地位是強烈對立的;市場並不重要,而工資勞動對於人們的福利只有少許重要性,真正影響人們生活的是這種家長式、庇護性的恩典模式。現在這種大封建主義類型的福利制度很少存在了,作者在文章中舉了海地的例子進行說明。而合作主義社團是前資本主義和「前商品化」制度安排的第二種派生。這種社團出現於城鎮工匠或技工之中,是一種封閉登記並且壟斷加入權、會員資格、價格和生產的手段。毫無疑問,此類互助會主要為同行工人提供特殊待遇,與現代私人保險存在類似的地方,都是風險共擔。而保守的國家主義則是希望利用社會福利來將民眾與國家捆綁在一起,其內在動機是社會的整合、權威的維持和反社會主義的斗爭,希望建立民眾對於國家的忠誠和道德。
在現實生活中,典型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在這些國家中,歷史上的合作主義中央統制遺產得以發揚,以適應新的「後工業化」階級結構需要。他們所關注的主要是對既有的階級分化的保護。因而權利依階級歸屬和社會地位而定。這種合作主義被納入請願完全取代市場而成為福利提供者的國家體系之中,因此私人包廂和職業性額外給付只能充當配角。這讓我們聯想到新中國剛成立不就後實現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城市實行「單位制」,社會福利完全跟個人所在單位和個人職務掛鉤,實行「單位包辦」制度。不難發現,這種體制在維護階級分化有著重大影響,不同職業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成為工人階級反抗政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種是自由主義。對於自由主義來說,市場有利於勞動力的解放,是自立者和勤勞者的最佳保護殼。只要不受干擾,它的自我調節機制將確保所有願意工作的人被僱傭,由此保證了他們自身的福利。而貧窮匱乏和孤立補助的境況在原則上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這並不是制度的錯誤,而僅僅是個人缺乏遠見和節儉習慣的結果。當然,艾斯平很快指出其中的錯誤:自由主義假定所有的個體都確有參與市場的能力,事實當然並非如此:年老者、體弱者、盲人以及殘疾人不得不依靠家庭,相應地限制了這個家庭參與市場的能力。因此,自由主義者不得不從前資本主義制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靈感,那就是諸如家庭、教會以及社區的社會救助。但這又是自相矛盾的,因為這些足足一旦負有社會責任之後,就不能按照市場的游戲規則行事。所以,自由主義漸漸承認了社會權利的必要性。它找到了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由原來的濟貧法轉向家計調查式的社會救助體制。這種方式下,可以避免社會權利的無條件擴張,促使工人選擇工作而不是福利。自由主義的第二種方法也體現了同樣的哲學。自由主義學派從不反對慈善或保險本身,因為他們都基於自願主義原則上。一旦自由主義接受工聯主義的原則,將個人保險觀念擴展至集體協商的社會給付之中成為完全可能了。顯然,自由主義更偏愛市場中私人性質的、有組織的保險。
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這些國家中,國家運用消極和積極的兩種手段促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消極手段只是保證最低限度的給付,積極手段則是對私人部門福利計劃予以補貼。鼓勵人們從事勞動,減輕國家負擔,所以它的非商品化效應最低
Ⅳ 四年級《改革開放三十年》讀後感
讀完《改革開放三十年》這本書,我深深地為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驕傲。我明白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
這本書以改革開放30年中的重大事件為視角,分改革篇、開放篇、發展篇、民生篇、和諧篇和未來篇,運用生動翔實的資料,展現出一幅幅改革開放的全景畫面,讓我們感受了祖國30年的滄桑巨變,了解了中華民族30年的奮斗歷程。
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民生篇,它全面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進一步推動和諧社會。
難道不是嗎?從書中我們知道,1978年春天,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1.2億人,錄取人數5萬多人,大多數人得到了良好教育。此外,從1986年頒布實施義務教育法起,經過10多年的奮斗,中國終於在2000年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清文盲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超過85%,2007年進一步擴大到99%,躋身於免費義務教育水平較高國家行列。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也和全國的小朋友一樣享受到了國家免費教育的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醫療保障制度也惠及了千家萬戶。今年,我們西小也實行了醫療保險。前幾天,一個同學因患疾病住進了醫院,這在以前是要花費昂貴的醫療費用,而現在有了醫療保險,看病不再發愁了。
通過閱讀,我還知道,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科技的進步最為明顯。比如,電腦已普及到了普通人家庭,我們可以上網查閱資料,可以上網沖浪。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網路為我們打開了通往世界的窗口,讓我們滑鼠一點就看到整個世界。今年8月以來,世界的焦點又集中到了中國,北京首次成功地舉辦了有史以來最為精彩的一屆奧運會,實現了舉辦「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目標,向全世界人民兌現了自己的庄嚴承諾。緊接著,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神七」成功發射,在茫茫太空中,中國人穿上自己研製的太空服首次進行了太空活動,那飄揚在太空中的五星紅旗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中國科技的強大實力。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太多太多的變化,我們數都數不清……。
總之,改革開放證明了我們今天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打開國門,借鑒國外發展的經驗,並加以吸收和改進,同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體系,這也是我們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如今,改革開放的步伐還在繼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要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我們只有從現在做起,好好讀書,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報效祖國。
Ⅵ 如何理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觀後感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始終不渝的價值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隨著我國社會深刻變革,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於我國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仍然任重道遠。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擺在現代化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切實抓出成效,使全體人民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參與、平等競爭、平等發展、平等享有。
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全體公民在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實現機會均等,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創業發展、奉獻社會、追求幸福、實現人生價值的同等機會;實現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讓每一位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承擔責任,平等地受到保護。為此,將通過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進一步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將堅持執法為民、公正司法,加快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加快建立覆蓋全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調整財政收支結構,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向公共服務領域,投入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等領域,不斷增強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使公共服務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Ⅶ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 100字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幸福中國是指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在「十一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的接力棒上,刻寫這明了的文字: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
這對所有農村的孩子,下崗職工的孩子,是一件多麼的的喜事呀!以前這些孩子都怕聽到開學「交費」兩個字。「學費」就是賣家裡的糧食、雞蛋、老母雞。不得已還要輟學,離開心愛的學校,小小年紀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現在國家實行「三免一補」的好政策,小學階段國家免出課本費,雜費和文具費等,讓每一位孩子有學上,痛苦的小魚變成了快樂幸福的小魚。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把「看病難,看病貴」,這關系老百姓幸福感的,反映最激烈的問題解決掉。現在90%以上的城鄉人口有了基本醫療費保障,這些都讓人民感受到了溫暖和幸福。我們小學生每年只需交20元錢醫保費,生病住院也有了保障。
中國的未來屬於我們新的一代,幸福中國等待著我們。
我們要勤奮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敏於創新、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打好知識根基,不斷在實踐中增加知識提高能力,把中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Ⅷ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看視頻讀後感10個字
一是「重」字。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對經濟建設有著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人是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經濟建設的創造主體。人的思想境界的高低,認識水平的差距,直接決定工作的成效和事業的成敗。經濟發達地區之所以發展快,固然與其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有關,但思想觀念、公民道德水準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一個地方是這樣,一個家庭也是這樣。人的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是空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做人的工作的。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設搞好,把幹部群眾的素質提升上來,精神振奮起來,力量調動起來,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四個文明」建設才能協調發展,經濟社會才會走上科學發展之路。近幾年,志丹縣正是因為抓住了人的問題,堅持用延安精神和劉志丹革命精神建設志丹,狠抓了以「雙創」為龍頭的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了幹部、居民、農民、學生「四項教育」,大力倡導了「雷厲風行、聞風而動、說干就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作風,大大激發了全縣上下創先爭優的熱情,才取得了一系列的發展成果,換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是「高」字。目標就是動力,方向就是旗幟。有的地方工作標准不高,應付了事,得過且過,領導說一說動一動,會議開一開動一動,檢查一下動一動,不強調不檢查不開會的時候,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說到底,這是個能力和水平問題,也是個態度和觀念問題。古人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宏偉的奮斗目標能夠凝聚起巨大的精神和力量,能夠激勵幹部群眾奮勇前進。我們要不斷增強目標意識,想問題要深謀遠慮,看問題要高瞻遠矚,想大的干大的,確定目標要像士兵站方陣一樣,時刻向第一名看齊,不能看左右。近年來,我們在各項工作中響亮地提出了要在「全市爭第一、全省創一流、全國上名次」的工作標桿,具體到環境衛生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就是要實現全縣3781平方公里大地成為一片凈土,向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目標進軍。無論市政建設、綠化美化,還是環境衛生整治,都是以最高目標來謀劃和實施,避免低水平重復投入,成功地走出了高標准、高投入、高產出的路子。
三是「勤」字。勤奮是成功的秘訣。天道酬勤。業精於勤。人與人的先天差別並不大,後天成就的大小關鍵在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僅對個人進步不利,也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最大忌諱。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能夠看到,有些地方抓工作不是在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上下功夫,而是為了創建、為了迎驗搞突擊,急起來一陣風,雖然一時見到了效果,但這樣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是經不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有的部門單位抓工作虎頭蛇尾,剛開始目標宏偉、決心很大,但很快就被各種困難挫折所嚇倒,為各種質疑猜忌所困擾,為各種竅門捷徑所誤導,喪失了一抓到底的意志。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做到腦勤、嘴勤、腿勤、手勤,主動工作,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堅持不懈。我們志丹縣抓文明、抓衛生,一抓就是五年,咬定青山不放鬆,風雨無阻,百折不撓,不僅抓出了大街小巷的整潔和干凈,也抓出了廣大幹部群眾的認可、擁護和支持。
四是「細」字。細節決定成敗。大是由小組成的,宏觀也是由微觀組成的;沒有小就沒有大,沒有微觀就沒有宏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有的同志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片面注重謀「大」的,輕視做「小」的,這是十分有害的。作為基層領導幹部,我們不僅要能「大」起來,胸懷全國,放眼世界,謀劃一個地方、部門的長遠發展;而且也要能「小」下去,抓具體、具體抓,讓各項工作扎扎實實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對個人來說,細節體現素質;對集體來說,細節代表形象。有的地方、有些幹部工作大而化之,滿足於「大概」、「基本上」,這樣的「差不多」先生在我們這里不受歡迎。我們要認真做事,敢於較真。在創建和鞏固提升「雙創」成果過程中,我們突出強調要把環境衛生整治從公路沿線、城區幹道向背街小巷、山體溝渠推進,向全縣鄉村院落、田間地頭延伸,提出視野所及要看不到一片廢紙、一個塑料袋,不放過一堆建築垃圾、一段工地圍牆,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確保了環境衛生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層次、水平的不斷提升。
五是「嚴」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委、政府和公民的規則意識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規矩的意義不僅在於制度建立,更在於制度執行,必須「嚴」字當頭,從嚴要求。只有做到管理上的「嚴」,才能實現成果上的「高」。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嚴」至少要包含三個方面的要求。其一要嚴明紀律。嚴肅查處不認真執行制度、不及時執行制度和拒不執行制度的行為,用鐵的紀律營造政令暢通、令行禁止的高效政務環境,打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幹部隊伍,確保各項工作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其二要嚴格自律。在創建文明縣城的過程中管理者本身也要體現文明。城管、城建、國土、水務、礦產、交警、客運、工商、衛生監督、商貿等承擔公共秩序維護職責的部門單位,首先要自身過得硬,按政策法規辦事,文明執法。其三要嚴管重罰。從某種意義上講,像美麗的國度新加坡一樣,對違反公共秩序的人和事進行嚴厲懲處,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更多人的利益。所以,要講原則、講規矩,堅決與不文明行為的人和事作斗爭。
六是「創」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地方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必然選擇。時代在前進,實踐在發展,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如果思想僵化,墨守成規,拘泥於原有的一些思想、觀點和具體做法,就不能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的考核標准在不斷提升,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我們也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創新工作,才能與之相適應。創新不一定轟轟烈烈,絕不是標新立異、搞花架子,目的完全在於促進工作,哪種形式見效就採取哪種,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比如,社區可以嘗試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吸納老人、婦女設立社區環衛監督崗、文明監督崗,既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又促進了社區建設;再比如,可以組織中小學生適當參加環境衛生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實踐,並依託活動搞一些主題徵文、演講比賽,讓學生在火熱的生活實踐中汲取營養,效果肯定會比閉門造車、無病呻吟作文要好,也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人格養成和全面發展。
七是「實」字。精神文明建設包羅萬象,靠許多具體工作來支撐。我們一些同志對精神文明建設認識不夠,沒有實實在在地設計載體,搞「空對空」、兩張皮,這顯然是難以奏效的。我們抓精神文明建設,既要見其「虛」,又要見其「實」,先從看得見的問題抓起,從矛盾突出的地方入手,從容易見效的工作上突破。這些方面做好了,精神文明建設也就能夠順利地開展起來。「雙創」以來,我們把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公路維修和邊溝清理,交通和客運秩序整頓,河道溝渠、各類市場、六小行業和建築工地整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廣告牌匾規范,市政設施管護,環境綠化美化,亂修亂建、亂采亂挖整治等問題都納入精神文明建設范疇。一開始,有不少幹部群眾對此做法不理解,但是,幾年下來,見到了成效,不僅使發展環境得到徹底改變,而且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時,我們還要深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的道理,抱定干一件成一件的堅定信念,不圖形式,不走過場,一步一個腳印地付諸行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八是「責」字。職責不清、責任不明,工作就會難以落實,遇事就會推諉扯皮。對於工作,我們既要講責任心,也要講責任制。責任心是自律,就是要牢記宗旨,堅定信念,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對事業勇於擔當,各負其責,守土有責,在其位謀其政,在崗位在狀態,不能敷衍塞責,逃避責任。責任制是他律,就是要「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各人自掃門前雪」,做到人人頭上有壓力、個個肩上有擔子,九牛爬坡、個個出力。我們在環境綜合整治中,從四個層面認真落實責任,即:屬地黨委、政府的抓總與兜底責任;各有關部門單位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責任;縣級領導、監管部門的衛生責任區監管責任;商戶的「四包兩禁止」責任。建立了縣級領導、監管幹部、城管幹部、保潔員一條線責任追究機制,層層夯實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幹事氛圍,確保了各項工作的有力推進。
九是「查」字。督查是黨委、政府抓落實的重要手段。一項工作部署後,並不意味著工作已經結束,而標志著這項工作才剛剛起步。近幾年,我們大力加強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建設,吸納「三問」辦、考評辦這兩個績效考核單位,縣文明辦、愛衛辦等業務部門參與,形成了大督查格局。督查中,我們注重採取不打招呼、明查暗訪、走鄉串戶等形式,發現問題現場整改,沒有整改到位不離開,並對整改情況跟蹤報道,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注重運用媒體引導輿論和推動工作,在縣電視台設立曝光台和文明崗,及時通報督查情況,旗幟鮮明地表揚好的,毫不留情地批評差的。堅決反對不痛不癢式的批評,要求通報、批評必須點出具體鄉鎮、單位,主要領導是誰,責任幹部是誰。通過抓正反兩個方面的典型,讓先進受到尊重,使後進遭到鞭策。注重將督查情況與評優、晉升相掛鉤,兌現獎懲措施,體現干與不幹不一樣,干好乾壞不一樣。這種「動真格」的督查,使「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和衡量幹部工作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准」真正得到體現。
十是「合」字。精神文明建設是系統工程。僅僅靠主管部門是不行的,必須各套班子齊上陣,各個部門共同抓,全社會廣泛參與,上下左右步調一致,才能奏效。各自為戰、一盤散沙,不僅個體工作成效甚微,還會導致整體工作上不去。「聯合作戰」不僅能夠有效彌補某些單項工作的薄弱環節,而且還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既講責任明確,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更強調各級各部門都要增強「一盤棋、一台戲、一條心、一股繩」意識,服務大目標,打好「組合拳」,唱好「大合唱」,決不能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我們每年堅持召開縣文明委全會,總結經驗,尋找差距,部署工作,提出要求,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責任不清、相互扯皮問題。在工作落實中,注重上下協力、左右配合,相互拾遺補缺、補位補台,決不允許出現「三不管」地帶,形成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強大工作合力。
Ⅸ 求20篇百字讀後感,高分坐等.
給你幾篇你自己參考下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在中國傳播了幾十多年的文學名著:他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的英雄——保爾•柯察金。而在這一個多月的寒假中,我細讀了此書,終於讓我「認識」了這位偉大的英雄。
保爾頑強的一生深深的感動了我,當我讀到他被病魔纏身、喪失戰鬥力,卻仍然跟病魔斗爭,爭分秒,頑強地學習寫作時,我的心裡就像平靜的海面突然翻起了巨浪。到底是什麼能夠讓他百折不撓地克服一切困難,不知疲倦地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結束生命?他的生命的歷程,不僅有豐碩的果實,他讓自己的肉體和精神堅不可摧,連過程也是發光、發熱的,壯觀到震撼人心,如果沒有那亮得不止,照亮自己的一生,還是以照亮他人生命的行為,如何造就這么一個俄國革命者的典範呢?
鋼鐵,是堅固的,是可靠的,就像今天我們偉大的民族基業,就像千百年來,華夏子孫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許鋼鐵存放時間長了會長出銹,但是,中國百年的基業,中華民族千年的精神,是永不生銹的,也就像保爾的精神一樣永放光芒。
保爾•柯察金,一位為幾代人所敬仰的英雄,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即使在再艱苦的環境中他也能自得其樂的干自己的事業而不埋怨周遭的一切;他有著堅強不屈的品質,不會再任何困難面前倒下,因為他不願向困難屈服;他為了實現自己和社會的理想,他敢於斗爭到底,亦甘願作出犧牲,犧牲自己珍貴的愛情。即使如此,他也從未後悔過,因為他說過他首先是屬於黨其次才屬於冬妮亞和其他的親人。保爾這種寧願犧牲愛情、親情,也要執著追求黨的精神,對於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震憾,一種心靈的震憾。
當被保爾的堅貞所震撼時,當為保爾的病痛而感到難過時,當為保爾的成功而喝彩時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身邊的保爾,中國的保爾。在戰爭年代,無數為國捐軀的英勇戰士,他們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和平建設時期,涌現出無數的保爾式英雄。這些英雄冒著酷暑、頂著嚴寒,加班加點地,任勞任怨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無私的奉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這個日趨強盛的泱泱大國,再次涌現出更多的保爾式人物。孔繁森出現了,張海迪出現了,叢飛出現了……也許困難一直阻擋在他們前方,但他們從不氣累,他們用更穩健的步伐去踩實慘缺的階梯,因為社會需要他們這種保爾精神。讓我們這種精神去感動千百萬的青少年,去激勵他們在困難中奮起,在挫折中堅強,在艱苦中成長起來吧!
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鋼鐵的柔韌、保爾的頑強、保爾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旗幟,召喚人們奮勇前進,使我們勇敢的走下去。
2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本書的的成功就在塑造了保爾這一個生活在無產階級革命時代青年革命者典型的形象。
我不得不說保爾是一個命苦的孩子。保爾在學校里慘遭神父的辱罵毒打而輟學,當了一名洗碗工。戰爭爆發後,成為了一名勇敢的紅軍戰士,在戰爭中,他又雙目失明,只得放下槍桿子拿起筆桿子,從而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保爾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坎坷與荊棘的。他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及國民經濟恢復時的嚴峻生活。可以說,保爾的一生都在戰斗中,與敵人戰斗,也與自己戰斗。保爾的一生就象是這部小說的題目一樣:鋼鐵是在熊熊的烈火和驟然的冷卻中形成的。保爾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然後又一次又一次的爬起來可以見證他的精神是可貴的、也是難得的。在他的身上,有這兩個字——毅力。保爾是因為毅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他有著恆心與超強的意志力。這一點也是許多人所不具備的。有的人想把自己煉成鋼鐵,急於求成,遇見困難,卻不能堅持下來,這都是因為缺乏了毅力。
人的成功是由許多非智力因素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恆心和意志力。毅力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驚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更會堅強地去面對。古今中外有許多偉人也是靠著毅力成功的。試問:紅軍是靠著什麼穿過大草原的,又是靠著什麼統一全中國的?難道不是毅力嗎?愛迪生是靠著什麼研究出電燈的,又是靠著什麼成為發明大王的?難道不是毅力嗎?劉備是靠著什麼請到諸葛亮的,又是靠著什麼有一個太守變為一個君王的?難道不是毅力嗎?偉人的成功都是靠著毅力的。一個人沒有了毅力,他不可能成功。一個民族沒有了毅力,他會被別的民族唾棄。一個國家沒有了毅力,他不可能在世界立足。一個世界沒有了毅力,他不可能是他的臣民再忠實於他。可見,毅力是多麼的重要。滴水穿石
保爾•柯察金還有那種反對壓迫、反對以強凌弱、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假公濟私,見義勇為、知難而上、不怕艱苦,忠於職守、為公眾的利益勇於獻身而無怨無悔的高尚情操,他對革命理想無限忠誠,他有百折不撓的戰斗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些都是者的我們學習的。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一個人幹事應該有毅力,不應該遇見困難就退縮,應該知難而進,才能把一件事辦好。
3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一種積累。荀子有雲:「鍥而不舍,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毅力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驚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更會堅強地去面對。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後,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說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帕唯爾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憑什麼使自己繼續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殺場,英勇殺敵,熱愛祖國,在戰場上,他被砍了好幾刀都大難不死,為什麼?仍然是毅力。年輕的帕唯爾後來疾病纏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療傷的機會他也不願意放棄工作,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啊!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生活中一點小小的困難沒什麼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對,等事情一過,你會發覺,原來自己是有毅力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為挫折是培養毅力的必要前提。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挫折是塊磨刀石。」再鋒利的刀一直不用,也會變得鈍。這時,就需要「挫折」這塊磨刀石使它重新鋒利起來。人的一生很精彩,有酸甜苦辣,沒有悲歡離別的傷心,又怎能有重逢的喜悅呢?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許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鍛煉了自己,考驗了自己,使其成為千古佳話。不要以為當作家寫一本書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往往在這過程中會有挫折和困難等著你去迎接。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花了30年時間,司馬遷編《史記》歷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誰能夠一步登天呢?
毅力需要堅持,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對嚴峻的考驗是能斷然處之的,而這種斷然之處,又非常有利於持之以恆。
在堅持的同時,還要有生活節律。提倡毅力並不是主張一味蠻干,是毅力和節律並行,兩者都不容忽視。節律過快,頻率過高,要一直堅持下去,是十分困難的。生活猶如長跑,一下沖在前面,並不一定就能奪標。相反,如果保持適中的節律,就能取得好成績。
為什麼說毅力是成功之本呢?你想想,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又怎樣克服前進道路中種種的困難呢?這樣就永遠沒有成功;反之,堅強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成功者前進的每一步也許是細小的,但他一直前進著,永不停滯,積之一年,十年,幾十年,那就十分驚人,十分可貴了。忽冷、忽熱、忽松、忽緊,說不上毅力。如果「一天打網,兩天曬網」,其毅力何在?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內心有了很大的震撼,作為一名團員,我知道了我應該做什麼!
Ⅹ 資源,環境,經濟,城鎮化讀後感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讀後感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聚集、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如今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因此城鎮化對當今我國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從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現況看來,首先,城鎮化的同時不能避免的是農業人口轉移問題,但是大量的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並且由於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影響,許多農業人口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健全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制度和推進農業轉移入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服務就很有必要,因為我認為城鎮化最終的目的是要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農業人口能享有更好的服務和生活資源,如若只是把農業人口轉移至城鎮同時不斷擴大城鎮,把城鎮中心的密集人群疏散開來,但卻不給予農業人口與城鎮人口相同的待遇,那對於農業人口來說城鎮化與未城鎮化並沒有多大差別,那真正受益於城鎮化的人是那些原本就生活在城鎮中的人,因為人群的疏散可以減緩城鎮中心住房、工作、交通等多方問題。對於保證農業人口利益問題,建立健全的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有很有必要,政府承擔公共成本、企業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酬制度、農民則要積極提升自身融入城市社會的能力。並且應從多方麵包容農業轉移人口。
其次,「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也是我國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大問題。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像北京現在已經建設到了第六環。對於特大城市,應當引導人口和產業向周邊和其他城鎮疏散轉移,依託河流、湖泊、山巒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設區域生態網路。像中心城市應該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開發區域。
城鎮化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日益嚴峻,在多方條件下,傳統城鎮化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因此便有了「新型城鎮化發展」,「新型城鎮化發展」新在幾個方面,首先,由於城鎮發展的內部矛盾,使得我國城鎮化發展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型。其次,為了解決農業人口與城鎮人口待遇不公的問題也提出相應的戶籍政策以及配套的一些協助措施。然後是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根據土地、水資源、大氣環流特徵和生態環境承載力,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城鎮規模結構,而不再是像從前那種一味的「攤大餅」式擴大城市,而是採取更為科學的向四周疏散或者是建立衛星城等方式解決中心人口密度過大問題。優先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同時培育發展中西部城市,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開發區域,建立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像中國西南地區就可以形成以川渝為首的城市群,川渝向四周形成輻射作用,帶動中國西南部其他城市的發展,從而提升西南部整體的經濟實力。建設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多種交通方式銜接,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交通的銜接,再加強中小城市之間的交通銜接,能夠完善城鎮群體系。最後是對於環境的保護的重視相比於原來大大加強了,因為當今全球都在提倡綠色節能環保,因此城鎮化的建設應該基於當地環境,有些自然環境應當予以保留和保護,不能一味追求城市而破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