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採石船上吃魚

馬鞍山採石船上吃魚

發布時間:2022-05-16 21:28:55

馬鞍山採石磯大腳印的傳說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回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答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⑵ 馬鞍山採石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蛾眉亭
蛾眉亭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由太平州知州張瑰創建,但從詩人賈島的《牛渚》詩「泊舟涉危亭,蛾眉望中碧」中可以推測,蛾眉亭其實在中唐時期就有了。
千百年來,蛾眉亭集秀美與壯觀於一身,站在蛾眉亭,能一覽江南的無限風光,「出大江而山曰採石,昔人因其山雄麗,亭絕壁上,以盡登覽之美,前望東西梁山,夾江相對,宛如蛾眉,遂以亭名」,從明初當塗名士陶安的《蛾眉亭記》中,不僅可以看到古人在絕壁上建蛾眉亭的良苦用心,同時也表述了夾江相對的東西梁山,恰如一對彎彎的蛾眉,「蛾眉亭」因此得名。
蛾眉亭的景色宛如四季圖,尤其是晴天去蛾眉亭,日照江面,一條銀白色的江練,耀眼的江水,波光粼粼,恰似兩山的眼波,濃郁的翠松綠林,彷彿兩山的眉,秀麗而又嫵媚。
三台閣
三台閣秀麗的採石磯就像一組如畫的屏風矗立在長江下游的江岸上,而聳立在翠螺山至高點上的三台閣則像一粒珍珠鑲嵌在山巔。
三台閣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朝時毀。據康熙時太平州州守楊霖在《採石三台閣記》中所載:周文襄公(即工部右侍郎周忱)提升為大中丞時,捐俸買下了松蒔山。光祿公(曹履吉)也自願捐三千金建閣於山巔。閣建好後,以「三台」為名,以祀「文昌」之意。當時閣的東西各有三楹,以居黃冠。由此可見,「三台」是星官的名字,為大熊星座的六星。曹履吉建三台閣不只為了觀星象,而是兼有觀天時、世時、水時之用。曹履吉身為當塗人,在外做官後回到家鄉,「念採石要地,患巨測」,乃「自建高閣翠螺之巔,假風水署『三台』,實閱江防飛渡也」,希望藉助文昌帝君來保護一方的平安,此為一說。也有人認為,曹履吉在京都為官多年,用了一生的積蓄建三台閣供奉文昌君,是想以此激勵鄉鄰賢士認真讀書,將來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傳說曹履吉的後代果然不負眾望,其中一個叫曹忠文的被欽點中了狀元,並且也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
林散之藝術館「大江繞絕壁,草聖伴詩仙。」大自然造化了採石磯,採石磯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為了紀念這位當代傑出的書法大師、詩人、畫家,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決定建立林散之藝術館,並於1991年10月15日在馬鞍山採石風景區建成,了卻了先生「歸宿之期願與李白為鄰」的心願。
林散之先生是我國書法藝術一代宗師,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林散之先生(1898~1989年),祖籍安徽和縣,出生於江蘇江浦,自幼聰慧,六歲入村塾,習詩文、聯語,同時臨習顏柳楷書,又喜塗抹繪畫。13歲到南京從張青浦學人物畫,16歲師從范培開學書法,18歲向清代進士張粟庵學古文詩詞,32歲拜國畫大師黃賓虹為師並立志遠游。此後,先生歸居鄉里,潛心藝事。公務之暇,發憤自礪。自稱60歲始學草書,古稀之年後仍悉心變法,使其書法藝術日臻完善,進入全盛階段。其草書入於古人,於筆法墨法,多有新創,既有清新飄逸之姿,又有雄強恣肆之氣,為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繼二王、懷素之後的又一高峰,故有「當代草聖」之譽。
太白樓
太白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宋元時期均有修葺。明正統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視江南時重建。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為太白樓,又稱「唐李公青蓮祠」。後毀於兵燹。清光緒三年(1877年),兵部尚書彭玉麟捐資重建。
太白樓位於翠螺山南麓,依山而臨江。樓高18米,三層兩進,前樓後閣,左右迴廊;歇山屋頂,筒瓦滴水,鱉魚走獸,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尤其是祠堂正廳供奉的一尊楠木雕李白站像,背負雙手,昂首挺胸,神態瀟灑飄逸,十分傳神地再現了詩仙風韻。遊人士子,登樓遠眺,長江如練,綠洲溢翠,百舸爭流,鷗鳥翱翔,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的美譽,它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長江著名的「三樓一閣」。
為紀念偉大詩人李白,弘揚李白詩歌文化,1986年,太白樓東側一組清代建築改建並與太白樓合璧,由此構成了全國建樓最早、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紀念館。
館內還陳列著一尊楠木雕李白卧像和古代文物字畫及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李白全集、當代名人書畫、李白研究專著等。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詩人在登臨蛾眉亭時都情不自禁地為其題詩,一吐內心的無限感慨。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題詩描繪蛾眉亭是「雙峰秀出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南宋詩人陳塏則題詩曰:「女媧煉石乾坤定,為鎮長江立兩鰲。」在陳塏眼裡,蛾眉亭所在的採石山和東西梁山都像傲世獨立、氣節清高的巨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同的景色在不同的人心中激起的是不同的反響,蛾眉亭景色之妙由此可見。盡管也屢經戰火的摧毀,但它卻屢毀屢建,這也是蛾眉亭千年不衰的原因。
據歷史記載,亭中原有石碑五通,因風雨剝蝕,多有破損,現已被移至李白紀念館。今天的蛾眉亭為1987年重修,亭檐正中懸「蛾眉亭」額匾,新立的五通石碑就嵌在亭內的石壁上。《重修蛾眉亭記》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郁賢皓撰文,由書法家李六珍書就。按原碑復制的還有元代李泂的《過采江詩》;另外李白的《望天門山》、林和靖的《採石山》、文天祥的《採石懷古》等詩,均由當代書法家重新書寫成碑。
風光綺麗的蛾眉亭背山面水一如從前,時光彷彿沒有移動,改變的只是歷史。
太白樓自唐迄今留下了元縝、白居易、陸游、文天祥、李鴻章、郭沫若等名人足跡和歷代文人吟唱的大量詩作,平添了太白樓深厚的無形財富,它們同太白樓建築群的有形財富一道為國人呈現了淳厚無比的文化積淀。

⑶ 馬鞍山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馬鞍山人的端午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一個大眾化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陽節、艾節、夏節等。馬鞍山人傳統的端午節習俗雖然與其他地方總體一致,但從吃、穿、玩等方面來看,也還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特色。

傳統節日一般都帶有人們良好的祈願,端午節也不例外。

除紀念屈原外,每年的這一天,馬鞍山人大都將艾葉及菖蒲擺放在正堂、香案之上或插於門楣。以艾葉為神器、菖蒲作神劍,祈求驅魔祛鬼、避邪清毒。不少人家還懸掛鍾馗像,以鎮宅驅邪,祈求平安。遇上有的人家當年有長者仙逝,這一天,晚輩們還得帶上粽子等物品上新墳祭祀,以祈願家人平安。

端午節,在當塗縣還有「大送小」的習俗。節前或過節當天,長輩們主動給小孩送來「端午線」、「端午龍」、夏令衣物等禮物,以求晚輩少兒健康成長。

每逢節日,豐盛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塗人對端午節的「吃」一直頗有講究。

這一天清晨,當塗人用綠豆糕、蜜餞糕當點心,品茗著早茶。早餐以粽子為主食,午餐則盛行吃「五紅」。

「綠豆糕」以綠豆為主料(沒有綠豆則以蠶豆代之),顏色黃綠,味道香甜而酥;「蜜餞糕」則以糯米為主料,外撒芝麻,色澤圓潤,味道甜而黏。「粽子」千姿百態,味道各異。從形狀上分,有「小腳形」、「枕頭形」、「菱角形」、「牯牛形」等;從原料上來看,均以糯米為主料,因配料不同而分為棗子粽、赤豆粽、火腿粽、雞絲粽、白米粽等。

所謂「五紅」:一是紅心咸鴨蛋,二是黃鱔,三是河蝦,四是莧菜,五是雄黃酒。「五紅」之中,有葷有素,有吃的有喝的,有腌制的有新鮮的,均為時令佳餚,美味無窮。

端午節這天,當塗人的穿戴也富有一定的節日特徵。

這一天,傳統的當塗婦女都在手腕上戴著「端午線」,孩童們則將「端午線」系戴在手腕、腳腕上,胸前掛「香袋」,背背「布老虎」,腳穿「老虎鞋」,手握「端午龍」,以示驅邪避疫。「端午線」是用數十根五色絲線環繞而成,帶著清香。「香袋」是用五彩絲線穿連的飾物,一般呈「紅心」形,內填五穀及香料。「端午龍」及「布老虎」在製作方法上與「香袋」大體相同,只是外形上略帶誇張,色彩鮮艷花哨。

據明《山堂肆考》記載,端午佩香袋是明代以後的事。如今,人們從科學角度認為:端午節前後天氣開始悶熱,梅天將至,佩戴「香袋」則有消除汗臭、霉味,清爽神志之功效。

賽龍舟是端午節傳統上最熱鬧的一項大眾化游藝活動。姑孰大地,江東澤國,歷史悠遠,地介吳楚,襟江帶湖,龍舟競渡,傳統亦久。採石、大信於江,姑溪、黃池於河;博望、湖陽尚勇捷,丹陽、新市尚文巧。端午時節,四鄉八鎮龍舟競渡,視先後為勝,熱鬧非凡。屆時,水面龍舟彩繪、旌旗招展,兩岸標桿懸彩、人頭攢動。重炮開鳴,眾舟齊發,循爆竹聲聲飛馳,奔錦壱彩桿而去。擊鼓指令節奏,掌舵把握方向,劃槳奮力前行,一鼓一漿,整齊有力,如離弦之箭,破浪前沖,以摘得「彩頭」為先。岸邊人家及水上船家,忽東忽西、忽左忽右,或遠或近、或前或後,升起「彩頭」,引得龍舟們爭先恐後,來回奔騰,奮力爭「彩」。岸上人山人海,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緊張過後,大家賽唱船歌,《劃龍船》成為當塗民歌優秀曲目,入選安徽百首民歌、上海市、安徽省中學音樂教科書、全國初中義務教育讀本。在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鑼鼓聲、劃槳聲中,一人高亢領唱,眾槳手時而伴唱、時而幫腔、時而吆喝號子,唱腔和韻律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大公圩等地流傳的《龍船調》民歌這樣唱道:清水河長又長,兩岸人海又人山;老年人拄著龍頭杖,姑娘們穿起了花衣裳;要問今天做什麼事,端陽佳節賽龍船;青龍黃龍來競賽,賽得江河翻浪花;賽得小孩子蹦蹦跳,賽得姑娘笑斷了腸……

改革開放以來,馬鞍山人的端午習俗年年有龍舟賽事,當塗龍舟全省屢屢奪魁,全國大賽也取得過第三、第四的好成績。近年來,當塗縣連年在護城河上舉行龍舟大賽。護城河整治,還專門修建了民俗味濃厚的龍舟廣場。

⑷ 漁船出海打魚能吃魚嗎

可以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民捕魚當然可以吃魚了。
漁民出海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出海,漁民出海一次成本要很高,所以出海一次就要確保滿載而歸,所以出海一般要好幾天時間,如果去到公海捕撈要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先把預先准備好食物,淡水準備好,放進倉庫或夾板裡面。出海一定要檢查這些證件是否齊全。《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登記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等證書必須齊全、有效。駕駛、輪機、通訊等各崗位人員應配備齊全;船體及各種設備應保養、維修並經過專業檢驗,達到適航狀態。安全、消防、救生設備、應急器材配套齊全無損壞;出海前最關鍵的一點是了解你所在的天氣情況如果天氣惡劣,遭遇台風天氣就要及時的回港避風,防止天氣不好船毀人亡。

⑸ 聊聊看,馬鞍山哪家魚做的好吃

鯽魚沒有一家好吃的,酸菜魚沒一家好吃,剁椒魚頭也沒一家好吃的,就一家魚頭豆腐還不錯,老凱旋門對面的巷子里第二家。我嘴巴比較調,杭州做魚比馬鞍山的好吃多了,在外地呆了幾年才知道馬鞍山好吃的只有小吃,早餐,水面,炒麵,這是大城市不能比的。飯店菜沒幾家好吃的,厚吊咸,全是味精

⑹ 馬鞍山哪裡魚做的好吃

【重慶古橋酸菜魚館】

上榜理由這家店是喜歡吃魚的朋友的首選哦,尤其專是黑魚做的酸菜魚,屬不僅美味,還特別開胃,聽說份量挺多的呢,老闆人也很熱心喔,來了的話也不要忘了品嘗下他們家的家常菜哦。

地址花山區雨山西路珍珠園西門(太古廣場對面)

⑺ 馬鞍山採石磯大腳印背景故事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

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朱元鄣攻打採石,誰先登上採石磯者為先鋒官。

大將常遇春,勇不可擋,他手持寶劍,拔開不斷射來的飛箭,用竹篙在江上一撐,縱身躍上採石磯,殺死驚魂未定的元兵,沖入敵營,元軍望風披靡,立即潰散而逃。常遇春登上採石磯留下了千載不滅的腳印,這就是採石磯古跡中著名的:大腳印!

(7)馬鞍山採石船上吃魚擴展閱讀

採石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⑻ 西江月千丈懸崖削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西江月千丈懸崖削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對南宋朝廷的失望和不滿。

西江月·漁父詞

辛棄疾〔宋代〕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

譯文
陡峭的綠崖有千丈余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著金光。白鷗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風波無法預料又何必管它?
魚肥美新鮮,正是吃魚的好時節,前村好酒值得喝乾了再斟。前事已隨時間深埋,興盛或是衰敗又有何關系?

⑼ 長沙湘江船上吃魚的問題、

在河西猴子石大橋吃活魚在長沙是出了名的,每天下午或者中午之前就有幾百人在猴子石大橋附近站著拿著牌子攔開小車的客人,船上吃魚,消費指南是50元每個人,不管你吃多少,坐在船上,吹著河風,吃著河魚,是很享受的,在湘江邊上至少有60多條小船全部都是吃魚的,我去過兩次都是朋友帶的,不過說實話,去了兩次,第一次還感覺挺新鮮的,船上吃魚,呵呵,第二次去我就不太好了,因為價格貴算其次,感覺是吃一次被宰一次的感覺,主要是魚的品種不多,而且沒有選擇,還有就是擔心衛生啊,船上沒有自來水,估計都是用湘江的水吧,而且沒有辦理營業執照和餐飲許可證,無法開票,所以吃了兩次三四百都沒有發票報銷,呵呵,不過,最近挺一老朋友說靠近濕地公園附近有一個農家魚館不錯,口味相當好,而且平均消費才25元而已,店面忘記叫什麼了,只記得朋友說在濕地公園對面向北200米左右靠近湘江的地方叫柏家洲,哪裡有個魚館,佔地有600多平方米,風景是在長沙市都找不著的江景房啊,三樓露天餐館可以看到整個湘江和嶽麓山,有河鯊,黃鴨叫,肥頭魚,土鯰魚,大頭魚,桂魚仔……那裡的老闆個頭不高,老闆只做魚,清水煮魚和紅燒魚都是他的絕活,炒菜是廚師炒的農家菜。聽說菜還是土地里摘的,顧客還可以自己隨意去菜園里挑選當季菜呢,哈哈。。。。

⑽ 看殺魚時,為什麼發現魚的血是紅色的

「魚應該是和蝗蟲、蟋蟀之類的一樣,是低端動物的啊。鹿、猴子、貓和狗、人等相對高等的有聽覺、觸覺的,甚至還有恐懼、喜悅等感受的高等動物才有紅色的血」
樓主這個認識有點問題,其實所有的動物都是有血液的。那麼有些動物的血為什麼是紅的呢?
我們來認識一下動物的血液:

各類動物的血液由於組成成分及其生理狀態的差異而在顏色上也有所不同,如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無脊椎動物的血液則有的呈藍色,有的呈紫紅色、綠色等。

那麼,動物血液的顏色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有人認為血液的顏色取決於所含某種離子的顏色,如認為脊椎動物和蚯蚓等的血液呈紅色是由於鐵離子的存在;藍色血液是由於銅離子的存在等[事實上Fe2+在水溶液中為淺綠色,Fe3+一般為黃色;Cu2+只有在Cu(H2O)2+4狀態呈藍色,其餘均為無色]。筆者認為,諸如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些離子一方面並不顯示該種動物血液的顏色,否則像脊椎動物的動脈血為鮮紅色而靜脈血為暗紅色的這種顏色的變化就無法解釋了,因為動脈血和靜脈血中鐵離子並沒有發生化合價的變化。另一方面,這些離子在血液中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如Fe2+存在於血紅蛋白的輔基--血紅素中,原卟啉與Fe2+形成四配位體螯合的絡合物,其外圍被血紅素分子的珠蛋白鏈的氨基酸殘基包圍著以提供飛機型低介電的環境保護Fe2+不被氧化為Fe3+。同樣,有些動物血液中的Cu2+也是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動物血液的顏色不一定就呈現某種離子的顏色。

動物血液呈現什麼顏色,要看血液中生色物質所吸收的光是哪些可見光,如果吸收的某種或某些可見光,則顯示出的顏色就是這些顏色的互補色,或者說對哪種光不吸收或吸收的較少則顯示出該種顏色,正如葉綠素對綠色光幾乎不吸收而使其呈現綠色一樣。血紅蛋白的血紅素分子有11個雙鍵,共軛雙鍵所吸收的可見光使得血紅蛋白呈紅色。然而,血紅蛋白在氧合狀態和脫氧狀態下由於構象的變化使得它們的吸收光譜也有所不同。所以,氧合血紅蛋白最終呈現的顏色是紅色,脫氧血紅蛋白的顏色是紫藍色。因此,脊椎動物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所佔的比例就決定了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顏色。在一些無脊椎動物中,多數動物的血液不含血紅蛋白,如軟體動物(頭足動物和石鱉屬等)以及節肢動物(蝦、蟹及肢口綱的鱟)所含的是血藍蛋白。血藍蛋白分子由Cu2+和1個約200個以上氨基酸的肽鏈結合而成,和血紅蛋白一樣,該呼吸色素的顏色也與其狀態有關,在氧和狀態下為藍色,在非氧和狀態下則為無色或白色。有些多毛蟲(如帚毛蟲科、綠血蟲科)的血液中含有血綠蛋白,鈣蛋白也含有鐵離子,化學性質與血紅蛋白相似,氧合時呈紅色,而非氧和狀態下卻呈綠色;另外,像星蟲、多毛蟲綱的長沙蠶屬及腕足動物中的血液中也有一種含

鐵的蛋白叫血褐蛋白,該蛋白不含卟啉結構,氧和狀態下顯紫紅色,而非氧和狀態下為褐色。

值得一提的是昆蟲的血液,昆蟲的血液其實一個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內部介質,所以又稱血淋巴,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因呼吸作用在氣管中進行,故昆蟲的血液無呼吸色素。昆蟲的血液也常有各種顏色,常見的有黃色、橙紅色、藍綠色和綠色等,它們血液中所含的色素物質使得其血液呈現出特定的顏色,如大天蠶蛾中有α-胡蘿卜素、核黃素和黃素-核苷酸;家蠶中的黃酮、熒光素和葉酸;菜粉蝶的幼蟲血液的綠色是因為黃色蛋白(其輔基為β-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和一種藍色蛋白(其輔基為膽綠素)共同存在的結果。在散居型飛蝗綠色血液中也有類似的成分,但是,一種綠色蝽的綠色血液是由於一種β-胡蘿卜素-蛋白復合體和一種近似花青素存在的結果。昆蟲血液中的這些色素一般認為是從食物中獲得的。另外,昆蟲血液的顏色有的還與性別有關,如菜粉蝶的幼蟲、蛹和成蟲的血液,雌的為綠色,雄的則為黃色或無色。

參考:http://www.seekbio.com/biotech/life/2007/2915.html
魚是脊椎動物,脊椎動物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所佔的比例就決定了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顏色。

補充點:不管是昆蟲也好還是脊椎動物也好,血液對動物來講是必不可少的。動物的血液有以下生理功能:◆運輸功能(輸送養料、氧氣等)◆貯存功能(通過血液來儲存維持身體機能的營養物質,大多數昆蟲如此)◆代謝功能(輸送養料,同時將機體產生的廢物帶到排泄器官)◆機械功能(血液含大量水分,能使機體柔軟,潤滑關節……這個多半也是針對昆蟲而言的)◆防衛功能(血液體現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採石船上吃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