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輪台縣的行政區劃
2000年,輪台縣轄2個鎮、10個鄉:輪台鎮、輪南鎮、大道南鄉、哈爾巴克鄉、群巴克鄉、阿克薩來鄉、塔爾拉克鄉、草湖鄉、陽霞鄉、鐵熱克巴扎鄉、策大雅鄉、野雲溝鄉。
2013年,輪台縣轄7個鄉、4個鎮。政府駐地輪台鎮。 輪台縣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地理位置坐標是東經83°38′至85°25′,北緯41°05′至42°32′。縣境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136公里。總面積14789平方公里。縣境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136公里。
2013年,輪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00.2萬元,比2012年增長16.7%。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32838.4萬元,比2012年增長17.3%;鄉村7661.8萬元,比2012年增長14.2%;按行業分:批發業7759.6萬元,比2012年增長14.9%;零售業2.3萬元,比2012年增長18.6%;住宿業1429.4萬元,比2012年下降19%;餐飲業7208.9萬元,比2012年增長22.6%。
2013年,輪台縣有個體工商戶5759戶,比2012年增長4.4%,從業人員8502人,比2012年增長3.5%,注冊資金21211萬元,比2012年增長14.9%;私營企業769戶,比2012年增長12.3%。農民專業合作社175戶,成員總數998人,分別比2012年同期增長86.2%和73.9%。
㈡ 漢宣帝是不是好皇帝
對內,安撫百姓,恢復漢武帝北伐留下來的經濟漏洞,對外,橫掃漠北,將秀奴徹底打垮,歐洲人最恨的東方人裡面,應該有漢宣帝,就是漢宣帝,五路征討秀奴,一部分投降,一部分西逃,跑到歐洲,整出個黃禍。
西漢文治當屬文景二帝,武功當屬漢武大帝,但是文治武功,就是漢宣帝。
對妻子留下了故劍情深和南園遺愛。哪怕知道許皇後的兒子不是個好的皇帝繼承人,但是仍然立他為太子。
記著這兩句話,漢宣帝時的大臣陳湯上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平定秀奴後,漢宣帝定胡碑寫下:凡日月之所照,江河之所至,皆為漢土。
㈢ 新疆昌源水務集團輪台供水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疆昌源水務集團輪台供水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8月,注冊地在巴州輪台縣,注冊資金30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五一水庫暨拉依蘇工業園區供水工程的建設與運營管理。公司設綜合管理處、工程技術處、財務處與合同計劃處四個處室。現有員工14人,負責公司前期建設與管理工作。
法定代表人:邱益軍
成立時間:2007-08-17
注冊資本:2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282203000003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新疆巴州輪台縣波斯坦路2號院水利局辦公樓四樓
㈣ 庫爾勒香梨的歷史
據晉代葛洪撰《西京雜記》記載:「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新疆庫爾勒香梨、庫爾勒地區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古代有一個叫艾麗曼的姑娘,為了讓鄉親們吃上梨子,她不畏艱難,朝東翻越99座山,到過99個地方,騎死99頭毛驢,引進99株梨樹,在當地栽植。其中只有一株梨樹與本地的野梨樹嫁接成功。當梨樹上結的梨子成熟時,香氣濃郁,隨風飄散,鄉親高興地稱它為「奶西姆提」,意思是噴香的梨子。庫爾勒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孔雀河流貫,是一個肥沃的綠州173這里出產的香梨最為有名,素有「梨鄉」之美稱。庫爾勒香梨,維吾爾叫「奶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酥香、爽口,耐貯藏,營養豐富等特點馳名中外。印度人稱它是「中國的王子」,其珍貴由此可見一斑。據科學化驗分析,庫爾勒香梨營養價值高,含糖量10%,酸0.03%,灰分0.12%,每一百克香梨含維生素C約四點三毫克,可食部分達83.6%。
㈤ 漢宣帝的一生是怎樣的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又字謀,即位後改名劉詢,西漢第七位皇帝漢宣帝像(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他是漢武帝劉徹嫡曾孫、戾太子劉據孫、史皇孫劉進子。因漢昭帝無子,昌邑王劉賀又被廢,所以在元平元年(前74年)七月,18歲的劉病已先被上官太後封為陽武侯,一個時辰後即被立為皇帝,改名劉詢,宣帝改名「詢」的理由是「病」、「已」兩字太過常用,臣民避諱不易。 宣帝劉詢因少遭不幸(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流落民間,察知民間疾苦,所以即位之後,能躬行節儉,多次下令節省開支。劉詢為人聰明剛毅,高才好學,為政勵精圖治,史稱「中興」。然而宣帝劉詢從出生到即位,再到親政,既坎坷多難,又極富傳奇色彩。 劉詢年表: 公元前91年,宣帝劉詢出生,旋即因「巫蠱事件」牽連被關進監獄。 公元前86年,劉詢獲釋,被列入宗室, 公元前74年,劉詢在以霍光為首的大臣擁立下登基。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劉詢開始著手鎮壓霍氏集團的叛亂,將大權收歸自己。 公元前51年,匈奴韓呼邪單於歸附西漢。長達150年的漢匈戰爭結束。 公元前48年,漢宣帝劉詢逝世。廢黜昌邑王劉賀之後,光祿大夫、給事中(內朝官)邴吉,建議把流落民間的漢武帝曾孫劉病已迎入宮中,入繼昭帝大統。這時,在漢武帝的後代中,已沒有更多的選擇餘地,邴吉又極力贊揚這位18歲的皇孫「通經術,有美才,行安節和」。大臣會議同意了邴吉的提議,派宗正劉德駕車到長安尚冠里,將這位新君奉迎入未央宮。那麼,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為什麼同意立劉病已為新皇帝呢? 薄弱的根基 當年戾太子劉據有個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孫劉進。劉據共有3個兒子,為了加以區別,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稱劉進為史皇孫。史皇孫長大成人後,娶妻王翁須,生下了兒子劉病已。數月後,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孫、王夫人和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後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嬰兒劉病已保留了一條活命,被送進了監獄。 因為有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命令處死所有犯人,典獄官邴吉據理力爭,保住了劉病已的性命。第二天武帝就撤銷了這道命令。由於他還是個嬰兒,邴吉在獄中挑選兩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劉據一案平反後,在劉病已5歲這年,邴吉再一次把他抱上了自己的車座,送到了魯國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親貞君對這個可憐的孩子非常疼愛,不顧年老體衰親自照料他的生活。邴吉還及時將劉病已已被赦免的消息上報給了掖庭宮廷官署。從此,劉病已的名字被記在了宗室的族譜上,他的生活費用也全由朝廷提供。這時的掖庭令張賀,原來曾當過戾太子劉據的家吏,顧念主人的舊恩,對這位皇曾孫關懷備至。他用自家的私錢為劉病已延師受學。 眼看劉病已一天天長大,掖庭令張賀開始為這個落魄皇孫的終身大事著急,為劉病已聘下了掖庭監獄的典獄長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為妻。於是,17歲的落難皇孫劉病已娶了許平君,一年後就有了兒子劉奭(即後來的漢元帝)。沒過幾個月,劉病已變成了劉詢,成了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皇帝。漢宣帝起自民間,根基薄弱,易於操縱,這是霍光選立他的原因之一。 讖言的出現 讖言,又稱讖緯,是流行於兩漢之際的宗教神學。所謂「讖」,就是某種有待應驗的宗教預言、隱語;而「緯」是相對於「經」而言的,衍生成補充儒學經典的意思。「讖」來自於天命所託,又叫「符命」「讖記」等等;「緯」則假借了神化了的孔子的名義。大致說來,讖緯就是根據某些神秘的啟示驗證人事的言論。讖緯之興,是經學畸變和社會危機共生的產物,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為動盪時事的政治角逐提供了一種便捷有效的輿論工具。 昭帝在世時,人們也許看到他體弱無子,便有一種流言悄悄在朝野上下不脛而走。昭帝元鳳三年(前78年)正月,傳說泰山萊蕪山南有數千人看見有塊高1丈5尺,長48圍的巨石,忽然自己豎立起來,插進地里8尺,下邊還有3塊小石為足。又據說,皇家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樹倒地枯死,又自己站起來復活了,上面還有小蟲咬食樹葉而成的文字:「公孫病已立。」讖言中的「公孫」是何意?「病已」是誰?此事是編造的嗎?從西漢至今,兩千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論。但至少可以看出,劉據的悲劇已在民間流傳開來,博得了廣泛的同情,當時的人們思慕著衛太子,對昭帝即位後未能給衛太子平反表示不滿,這種不滿已形成了一股強烈的社會思潮,沖擊著霍光權移主上的現實。霍光是知時務的聰明人,他知道這股思潮是不能抗,只能順的,擁立劉病已既可上承天意,又可使自己轉被動為主動,遂了容易操縱新君的心願。這是霍光選立劉病已的原因之二。 然而,宣帝也會像昭帝那樣服服帖帖嗎?霍氏集團能夠永握國家的權柄嗎?[編輯本段]【魄力:清除霍氏】 由於漢宣帝生於「巫蠱之禍」中,親人被誅,本人一直生活於獄中或民間,理解、同情下層人民,又深知宮廷爭奪皇位的殘酷,所以登上帝位後,小心謹慎、寬厚仁慈,著力團結各種宗派勢力,以鞏固其地位。 戒急用忍 宣帝採取了和他前任昌邑王劉賀迥然不同的措施,那就是戒急用忍。 即位後,宣帝把朝政都委託給了霍光,唯有一件事情堅持自己作主,那就是冊立皇後。大臣們都知道霍光有個小女兒叫霍成君,論輩分還是上官太後的小姨。眾臣不謀而合,都把皇後的位置心許給霍光的女兒了。宣帝卻難忘相濡以沫的患難妻子許平君(剛入宮時以立為婕妤),有意立她為皇後,但他不向大臣們明說,卻下詔尋找一把自己在貧寒時使用過的寶劍。這道尋故劍的旨意情真意切。大臣們心裡明白,只得上奏,請立許婕妤為皇後。對此,霍光也只好認同。 公元前74年12月31日(農歷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日),許平君成為大漢皇後,依照慣例,皇後的父親應該加封為列侯。但霍光以許廣漢為「刑餘之人」作托辭,竟不許封,最後只封個「昌成君」。 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還政於宣帝,宣帝自知勢孤,沒有霍光的勢力作靠山是不行的,遂謙讓,使霍光繼續任原職而秉國政。漢宣帝論定策功,褒賞以霍光為首的功臣,封邑封侯。這樣,漢宣帝不僅穩定了朝臣、將軍之心,而且使霍光集團忠心輔佐,皇位得以穩固。 霍光的小女兒成君未能入宮,霍光的妻子霍顯氣得火冒三丈。做了兩年皇後的許平君再次懷孕,到快分娩時,有病召女醫淳於衍入宮。霍顯指使淳於衍謀害許皇後。本始三年(前71年)許皇後生產後,淳於衍趁機把事先帶入宮中的附子粉末摻入丸中。生附子有毒,泡製過的附子也辛、甘、大熱,孕產婦絕對禁用。許皇後服葯後,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不久霍光像,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終於成為宣帝新的皇後。 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死。霍光執掌國政20年,大權獨攬,雖無皇帝之名,已行皇帝之實。但是,霍光正確地執行了漢武帝臨終遺詔的基本精神,終於使西漢王朝由社會動盪不安進入到「昭宣中興」,為西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從這一點來看,霍光專政,對西漢王朝的健康發展,對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復興、民族的發展作出了歷史的貢獻。 奪回皇權 24歲的漢宣帝熟知閭里姦邪、吏治得失,是一位富有社會經驗的青年。他掙脫了輔政大臣的羈絆,開始親問政事,獨攬朝綱,渴望以自己的意志施政,勵精圖治。霍光在世時,宣帝對其既有一種畏懼感,又背上了一種感恩的包袱。現在霍光雖然病逝了,但霍氏家族仍然緊緊地控制著中朝的軍政大權。宣帝不是魯莽的政治家,表面上繼續封賞霍光的子孫,讓其享受榮華富貴,自我暴露,再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另一方面卻加強外朝的權力,下詔給御史大夫魏相,暗查霍氏隱匿不報的上書,以防壅敝,進而戳穿其陰謀,逼迫其就範、讓權,最後達到清除的目的。 可是,顢頇的霍氏集團對皇帝的新動向毫無察覺,反而依仗皇太後、皇後的特殊關系,變本加厲地專橫跋扈、奢靡越制。霍光的寡妻霍顯及其兒子霍禹不經朝廷許可,私自越制該修霍光的陵墓。規模如同帝王陵墓一樣;霍光孫霍雲常稱病不上朝,卻私自外出,派自己的家奴代為上朝謁請;霍顯與幾位女兒又置宮禁制度於不顧,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進出太後所居的殿中。 霍顯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危險之的漩渦之中,仍然頤指氣使。宣帝立劉奭為太子的決定,深深地觸怒了霍光的孀妻霍顯。她氣得不進茶飯,大口大口地吐血,遂教唆女兒霍成君毒死太子劉奭。然而,霍皇後實在找不到下毒的機會,但在態度上卻常常對太子橫眉冷對了。霍成君的一言一行,都被宣帝看在眼裡,他表面上不動聲色,只是暗地裡加快了從霍氏家族手中奪回皇權的步伐。 漢宣帝掌握霍氏罪行後,鎮定自若,復封霍山為樂平侯,領尚書事。接著宣帝詔令吏民奏事,可以不通過尚書,直奏皇帝,大臣亦可直接參見皇帝,從而把尚書架空,使霍氏掌握的中朝的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之後,漢宣帝又陸續將中朝的霍氏成員調離,並收兵權。網已經布好了,只等收網的那一天了。地節四年(前66年)夏,失去了權勢的霍家人深為怨恨,開始密謀發動政變。霍禹、霍山等陰謀設計,殺丞相,廢宣帝,立霍禹為皇帝。結果計劃泄露,宣帝派兵逮捕霍禹,腰斬於市,霍顯、霍雲、霍山等自殺,霍皇後被廢,居昭台冷宮。霍氏集團被一網打盡。 漢宣帝盡管將霍光全家殺光,但並沒有因此抹殺霍光的功績。宣帝晚年在麒麟閣設置畫像,霍光仍然被列為第一功臣。 一代明君漢宣帝誅滅了霍氏集團,卻繼承並發展了霍光的治國路線。[編輯本段]【功績:中興之主】 漢宣帝恢復了幾失之於外戚的劉氏天下,研究了有漢有來統治天下的經驗教訓,在忠實執行漢武帝「輪台詔令」所制訂政策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改革。 整頓吏治,懲治腐敗 誅滅霍氏集團後,拔除了危亂國家的禍根,為進一步削弱權臣的勢力,保證漢王朝的政令暢通,宣帝開始大力整飭吏治。 在中央,調整內、外朝關系。宣帝親自過問政事,省去了尚書這一中間環節,恢復漢初丞相既有職位又有實權的體制。宣帝規定做丞相的人既要有學識,能為皇帝出謀劃策,敢於決斷,又要有治國經驗,而且政績突出。 在地方,重視地方長吏的選任。漢宣帝充分認識到,選好郡國守相是搞好吏治的關鍵。漢代郡國守相不僅管轄范圍廣闊,而且在治區內大凡經濟、政治、軍事、民政、財政、司法、治安、教育、選舉,都在其掌握之中。郡國守相的好壞,不僅關繫到一方的安寧與否,也關繫到國家的治亂興衰。 郡國介於中央與縣之間,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郡國守相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守相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封建國家機器能否正常運轉的大問題。對下,涉及能否正確指導和督責縣級官吏的工作;對上,事關能否幫助皇帝與中央官吏了解下情,為制定政策,選拔考核官吏,提供可靠依據,從而保證國家權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郡國守相在安定百姓,維護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縣令雖然與民的關系更為親密一些,但其管轄地區小,影響了不大。在太守專郡的漢代,「縣令聽命,反如其臣」。郡縣治理的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守相。事實上,宣帝即位時,郡國守相很少有稱職的,所以,培養和選拔大批「良二千石」就尤為必要。 正因為上述原因,漢宣帝對郡國守相的選任,十分慎重和嚴格,規定先由朝中大臣舉薦,然後擇日親自召見,詢問治國安邦之術。如著名循吏龔遂被任命為渤海太守,就是一例:「渤海左右郡飢荒,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龔)遂可用。」為了考核龔遂的才能,宣帝親自召見,策問治渤海之術。當宣帝確信龔遂的才幹後,便任命他為渤海太守,讓其赴任,並給與他「一切便宜行事」的權力。龔遂果然不負眾望,在他的治理下,將那些武裝反抗地主壓迫的農民從「盜賊」中區別開來,不到幾年時間,「軍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民安土樂業」。 漢宣帝建立了一套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制度。宣帝多次下詔對二千石(郡守級官吏)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實行五日一聽事制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後來,又繼續實行自漢武帝以來,派刺史考察郡國守相的制度。 每年年終,郡國上計吏都要帶計薄赴京。宣帝針對武帝後期以來上計不實,計薄形如虛文的情況給予嚴格糾正,令相關官員核查計薄。對真偽相亂者,嚴加處罰。根據考核結果,宣帝綜合名實,信賞必罰。他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因政績突出而受到獎勵的官員很多,如杜延年、黃霸、朱邑、召信臣等人,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相反,對那些不稱職或有罪的官吏,宣帝則毫不手軟,嚴懲不貸。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宣帝時,作用非凡,「以決疑定策」被宣帝封為陽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墓壙,趁僱傭牛車運沙之機,貪污賬款3000萬而被告發。有的大臣為他說情,認為「春秋之義,以功覆過」,但宣帝沒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詣廷尉」受審,擬以重罰,致使田延年畏罪自殺。 由於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因而宣帝整頓吏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首先,培養和造就了大批「良吏」,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整個西漢時代的良吏,以漢宣帝時為最多。這些循吏或良吏執法公平,恩威並施,為政寬簡。其統治往往顯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見(被)恩」,得到時人的好評。「循吏」是地主階級中有遠見,懂政策的官吏。 其次,整頓吏治形成的獎勵機制,促進了官吏素質的提高,優化了官吏隊伍的結構,保證了封建國家機器正常、高效的運轉。宣帝時有不少官吏,剛做官時文化素養並不高,由於皇帝的提倡和仕途的需要,往往在政務之餘,拜師或自學儒學。如邴吉出身小吏,後學《詩》《禮》,皆通大義;黃霸為吏後,在獄中從夏侯勝學《尚書》等等。宣帝時歷任丞相的素質,無論學識,能力,治績,都大大優於武帝、昭帝時期。他們積極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研究與決策,舉薦考核官吏,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從而徹底改變了武昭時期丞相無所作為的局面。還有許多官吏,或由低級郡吏察廉晉升而來,或因明經而被提拔。 再次,整頓吏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成就了中興大業。整頓後的郡國守相多由良吏擔任。他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是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 當然,宣帝時的吏治仍有不少弊端。有些官吏執法不公,草菅人命;敲詐勒索,繁興徭役;弄虛作假,沽名釣譽;應付差事,敷衍塞責等等現象,屢見不鮮。有些官吏雖無大過,但平庸無能,不稱其職。就連宣帝本人在執行中也帶有較大的感情色彩,出現了冤案,錯案,以及後期重用宦官等。盡管如此,從整體上看,宣帝整頓吏治是成功的,是應予肯定的。 召開會議,整理經典 宣帝繼昭帝召開鹽鐵會議之後,又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閣召開了盛大的儒家經學會議,講論「五經」同異問題。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儒家經書就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具有法典的性質。但是,學術界,思想界對儒家經書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召開這次大討論。蕭望之等大臣參加評論,漢宣帝親臨會場,隨時對爭論問題作出裁決。經過這次討論之後,原屬民間的學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和穀梁《春秋》也進入官學。這種現象只有在寬松的政治條件下才有可能,而且為加強思想的進一步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調整政策,發展經濟 昭宣時期,以「輪台詔令」為基本依據,昭帝、霍光和宣帝認真總結了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政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整頓官營,調整工商 武帝時期工商業官營政策暴露出諸多弊端,昭帝時期就引起了較大非議。在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的鹽鐵會議上,眾臣對這些政策進行了激烈的批評,導致了「罷郡國榷沽」的結果,但其他各項仍未罷除。宣帝親政後,繼續整頓這些政策,曾於地節四年(前66年)九月下詔:「吏或營私煩擾,不顧厥咎,朕甚閔(憫)之。鹽,民之食,而賈咸貴,眾庶重困,其減天下鹽賈。」由此可見,工商官營政策在昭宣時期雖然仍在執行,但經過整頓,這些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貪污腐敗等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了有效抑制,這有利於百姓的「休養生息」。 輕徭薄賦,勸民農桑 漢宣帝繼續奉行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方針,對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的撫恤更多。本始元年(前73年),宣帝即位不久,即免除當年租稅。後又對遭受旱災、地震、殘疾的地區,都免除三年的租賦。五鳳三年(前55年),詔令減天下口錢。甘露三年(前52年),令減收算賦錢,1算減30錢。甘露三年(前51年),又詔令免除當年田租。 在徭役方面,也盡量減省。宣帝時,漕運所消耗的人力很多,僅從關東向京師運谷400萬斛,每年就需用6萬人的勞力。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建議在三輔、弘農、河東、上黨、太原等郡買糧,足以供給京師所用,可以減省關東多一半的漕卒。宣帝採納了這一建議,果然使漕運力役大省。 為了減輕農民轉漕和徭役不息之苦,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宣帝還有計劃地在西北地區進行大規模屯田。地節、元康年間(前69年—前61年),趙沖國擊破先零羌,乃罷騎兵,留步兵屯田,這樣就可以滿足擊羌「吏士馬牛食,月用糧谷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之需。 撫恤流民,抑制兼並 昭宣繼武帝之後,「百姓流離」的狀況一直未見好轉。這是導致統治秩序不穩的社會因素,漢朝統治者無一例外的對它倍加重視。漢武帝晚年所表示的懺悔,就是這股可以「覆舟」的潛在力量沖擊的結果。作為繼承大統的昭、宣兩朝皇帝,也誠惶誠恐,並尋求各種解決的途徑。 昭帝時,對貧民多次實行賑濟的辦法,重在安撫。或派官員救濟,或借給糧食和糧種,甚至在元鳳三年(前78年),又將滎陽的中牟苑分給貧民耕種。 宣帝時期,對流民的撫恤措施更加具體化。如地節三年(前71年)十月,詔令:凡回歸原籍的流民,由政府分給公田耕種;借給糧食及糧種;免除納算賦和徭役等。這是自武帝以來,撫恤流民條件最優惠、措施最具體的一項詔令。 在撫恤貧民的同時,宣帝還極力制止土地兼並:一是遷豪。漢代允許自由買賣土地,因而引起官僚、豪強地主、富商大賈的大肆兼並,出現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宣帝先後三次詔令把「貲百萬者」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後將其土地或充為公田,或假配給無地、少地的貧民。二是假民公田。把國家苑囿或郡國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貧民耕種,使他們盡可能地擺脫地主的控制,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據記載,宣帝曾先後四次頒布這樣的詔令。 軟硬兼施,建功邊事 漢宣帝時,漢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則軟硬皆施。漢宣帝派兵擊滅西羌,襲破車師,進一步加強漢朝對西域的影響。與此同時,隨之漢朝國力的增強,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漢匈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發生內亂,呼韓邪單於於甘露三年(前51年)親至五原塞上請求入朝稱臣,成了漢朝的藩屬,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傾全國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業。[編輯本段]【宣帝逝世與評價】 公元前48年1月10日(農歷黃龍元年十二月甲戌日),漢宣帝因病去世,在位近26年,享年43歲。謚號孝宣皇帝(按《謚法解》「聖善周聞曰宣」),廟號中宗 ,逝後葬於杜陵(今陝西西安市東)。太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 史稱漢宣帝「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於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漢文帝)之時。」「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他與前任漢昭帝劉弗陵的統治被並稱為昭宣中興。 昭宣時期,經過38年的休養生息,不僅緩和了武帝晚年以來不斷激化的社會矛盾,平息了嚴重的社會危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和發展了生產,恢復了國家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從而避免了亡秦覆轍的厄運,使西漢王朝又由亂到治,由弱變強,出現了「昭宣中興」的局面。昭宣時代是社會秩序穩定、社會生產發展較為迅速的時期。
㈥ 漢神宗劉弗陵的功績比漢中宗劉病已的功績大嗎
在抵禦外敵上,劉病已的功績比劉弗陵要大。
在施政舉措上,劉弗陵的政策作用比較與劉病已更有利一些。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兩人究竟對當時有著怎樣的影響。
漢神宗劉弗陵的貢獻:
為政舉措
政治
霍光秉政。
因內外措施得當,使得武帝後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開始得到了恢復,為「昭宣中興」揭開了序幕。
鹽鐵之議
主詞條:鹽鐵之議
漢武帝時期施行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雖然充裕了國家財政,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經濟基礎 ;但是這些政策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階層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農民重苦,女紅再稅」、「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面。
為了保證「與民休息」政策的實行,始元六年二月,昭帝下詔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國所舉賢良文學,詢問民間疾苦所在。賢良文學與桑弘羊意見不一,雙方就民間疾苦的原因、對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針和治國理念等多方面展開了激烈交鋒(史稱「鹽鐵之議」。
會議並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爭論雙方的觀點對昭宣時期漢王朝的統治政策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主流上看,大權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堅持了漢武帝輪台罪己詔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與民休息」的措施,將公田與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免除部分賦稅、徭役,降低鹽價,與匈奴保持友好關系。這些措施符合賢良文學提出的「行仁政 ,以德治國」的意見。賢良文學也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成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躍的力量。
軍事
加強北方戍防
漢昭帝時,烏桓逐漸強大,匈奴也趁機數犯漢邊。後元二年冬,匈奴入侵北方國境
西漢疆域圖
殺略吏民;朝廷徵募能征善射的士兵,屯田於張掖郡,派左將軍上官桀巡視北部邊疆。 始元二年,左谷蠡王在衛律等支持下繼 位,稱壺衍鞮單於,改與漢通好,並釋蘇武歸漢。不久,匈奴又發兵兩萬騎掠漢塞,昭帝派兵出擊,活捉甌脫王,從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張掖郡。
元鳳三年冬,匈奴壺衍鞮單於怨恨烏桓為漢朝傾力偵察動靜,遣騎兵兩萬襲擊烏桓,烏桓猝不及防,傷亡慘重。昭帝遣度遼將軍范明友率軍出遼東,迎擊匈奴軍,匈奴撤兵。 范明友遂遵從霍光「兵不空出,即後匈奴,遂擊烏桓」 的籌劃,乘烏桓遭匈奴襲擊之機, 驅兵直奔烏桓, 一舉擊殺其烏桓三名首領並部眾六千餘人,得勝還師,昭帝調整北方防務,縮減玄菟郡疆界、設立金城郡,並招募郡國民眾修築防禦工事。
平定西南叛亂
始元四年冬,為平定反叛,西漢朝廷又命漢朝將軍王平、田廣明率部征討,並調句町侯毋波的親兵武裝配合,至始元五年秋,漢軍捕斬夷民三萬餘人,虜獲牲畜五萬余頭,遂平益州郡 ,鉤町侯毋波斬首捕虜有功,封為句町王,封邑句町國,享受國縣並置的特殊待遇。
經濟
武帝晚期,因對外戰爭、封禪等造成國力嚴重損耗,發布《罪己詔》,及時扭轉了對國內外的方針政策。昭帝即位後,延續了武帝末期與民休息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並躬耕於鉤盾弄田、上林苑,示民從事農桑,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為了減免窮困百姓的負擔,昭帝多次頒布了減免田租、口賦及其他雜稅的詔令,- 凡遇郡國遭受水旱及地震災害,當年租賦徭役皆免,並頒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廢除了律外苛稅。
同時,採納鹽鐵之議時,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免去酒類專賣官吏;並罷不急之官,體民間疾苦。在昭帝一系列措施下,漢武帝奢侈無度、連年征戰所導致的「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的形勢終於得以顯著扭轉。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外交
北方邊境:昭帝一方面加強北方戍防,多次擊敗進犯的匈奴、烏桓等,另一方面重新與匈奴和親 ,並派使者要求放回蘇武等人,以改善雙方的關系。
西南邊境:加封鉤町侯毋波為句町王,使其掌管封地句町國,以穩定西南的政局穩定。
西域方面:因龜茲、樓蘭聯合匈奴,殺漢使官,元鳳年間,派傅介子出使大宛前去問責,使龜茲王和樓蘭王服罪,並於龜茲斬殺了匈奴使者。元鳳四年,昭帝再次派遣傅介子前往樓蘭,傅介子以發放漢廷賞賜為名,攜帶黃金錦綉至樓蘭,於宴席中斬殺樓蘭王安歸,另立在漢樓蘭質子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於扜泥城,成功解決了西域問題。
文化
漢武帝時期創建太學,但規模很有限,只有幾位經學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官員),到漢昭帝時增加到一百人。太學的興立,進一步有效地助長了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對於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壟斷官位的情形有所改變,一些出身社會下層的「英俊」之士,逐漸得到了入仕的機會。
在對待秦朝的思想方面,西漢的官方歷史意識,在漢武帝之後開始發生變化,從含糊的泛泛否定轉而為總體否定,否定中不再包含肯定,對秦文明的分析態度開始消失,尤其體現在賢良文學者的議論中。在桓寬《鹽鐵論》中,就有不少涉及批判秦文明的篇章:《誅秦》、《周秦》、《伐功》、《申韓》、《備胡》等。
另外,昭帝時期還是漢代漆器生產的發達時期;元鳳年間的沂水鮑宅山鳳凰畫像是現存最早的畫像石;最早的完整箭支,也是昭帝始元六年所制。
漢中宗劉病已的貢獻。
政治
隱忍蓄勢
從後元二年漢昭帝即位起,至劉賀在位(史稱漢廢帝)短暫的天,再到漢宣帝劉詢即位之初,朝政幾乎全部掌握在霍光手裡。霍光把持國家的權柄,生殺予奪。
霍光從漢武帝後元二年以來至漢昭帝元平元年,一直總理朝政,已成為漢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到漢宣帝登基以後,才歸還朝政。
漢宣帝在民間時就聽說並知曉霍氏尊貴強盛日子長久,心中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他一即位,就明顯地感覺到了朝廷內部來自霍光集團的政治壓力,在他登基之日謁見高廟時,霍光陪同他乘車前往,他覺得心裡很害怕,如「芒刺在背」。後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驂乘,漢宣帝就比較安逸自在,感到非常安全親近。 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漢宣帝心裡明白,自己初即位,僅憑皇帝之稱不能與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剋制,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尋求有利時機,才能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統治權。所以在即位伊始,當霍光輔政以來首次表示要還政於君時,漢宣帝回絕了,他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請霍光繼續主持朝政,並當眾宣布,事無大小,先報請霍光,然後再奏知他本人。事後他還專門下詔褒獎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戶-0 。每次上朝,漢宣帝都給予霍光以極高的禮遇漢宣帝的這一系列行為對於消除霍光對他的猜忌和提防,緩和朝廷內部潛伏的政治危機,為他的統治創造一個良好政治氣氛起到了極其明顯的積極作用,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免於變成「昌邑王第二」。
武帝廟樂之爭
漢昭帝末期,匈奴就派使者到烏孫國,想得到嫁到烏孫的漢朝公主,又攻打烏孫國,攻取了車延、惡師等地。嫁到烏孫的漢公主上書漢天子求救,漢朝把這事下交給公卿大臣們商議,沒能決定怎麼辦。這時,漢昭帝駕崩,漢宣帝繼位,烏孫國首領昆彌又上書漢天子,說:「我們接連被匈奴侵伐削弱,我願意把國中一半的精兵共有五萬人馬都拿出來,盡全力反擊匈奴,希望漢天子派兵,救救公主!」
本始二年五月,即位兩年的漢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頌揚他的曾祖父漢武帝的詔書,其中強調了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義,而又威武迅猛,北上征討匈奴,單於遠逃;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甌駱兩越;向東平定菱、貉、朝鮮,開拓大漢疆土、設立了郡縣,各蠻夷之國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請自至,珍貴的貢物陳列在宗廟中 的功績。
漢宣帝要求丞相、御史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討論武帝的「尊號」和「廟樂」 。群臣莫不贊成,唯獨長信少府夏侯勝發表了驚人的反對意見:「 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不宜為立廟樂。」
丞相蔡義和御史大夫田廣明帶頭聲討夏侯勝「非議招書,毀先帝」的罪行,定性為「大逆不道」;又揭發丞相長史黃霸事先知道夏侯勝的觀點而沒有舉報,犯有包庇慫恿之罪;兩人都被捕入獄 ,直到本始四年,夏侯勝被赦而擔任諫大夫給事中,黃霸擔任揚州剌史。
此後大臣們很快擬定方案:六月庚午日,尊漢武帝的廟號為世宗廟,在廟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武帝生前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都建立世宗廟,像高祖廟和太宗廟一樣。宣帝立即批准,下令在全國實行。為慶祝這一重大決定,特地給全國成年男子普遍增加一級爵位,並賞賜酒肉 。
七月,宣帝動員與選派關東輕車銳卒,挑選各郡國位在三百石的強健而諳於騎射的吏員,都從軍西征。命田廣明、趙充國、田順、范明友、韓增為五將軍, 兵十五萬騎,校尉常惠持符節指揮烏孫兵,出擊匈奴 。最後俘獲了單於的父輩及嫂輩、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長、將軍以下三萬九千多人,搶得馬、牛、羊、驢、騾、駱駝共七十多萬頭,匈奴部隊連死帶傷而減去的人數以及因遠途遷徙而死亡的牲畜不可勝數,匈奴因此衰敗損耗 。
從這起事件中,深究一番可以知道, 為漢武帝立廟一事確實是漢宣帝初即位時的一招好棋。根據中國古代傳統,立廟是「正統」0 (嫡系子孫 )的責任, 而主喪、主祭亦是宗子才能行使的權利 。所以古代皇帝駕崩後,一定要太子在靈柩前即位,然後才能主喪,為大行皇帝發喪。宣帝即位時其曾祖父已去世多年,他不可能為先帝主喪。但由於漢昭帝未出臨武帝葬禮 、又未能為武帝立廟,因此漢宣帝以為武帝立廟的方式來宣示自己才是漢武帝的嫡系遺脈(衛太子劉據是武帝的宗子 ——嫡長子),用來與以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昭帝區別開來,顯示自己才是繼承漢武帝事業和遺志的正統,自己的繼位是天經地義並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當性,並藉以提高自己的個人威信;同時在以孝治天下的西漢,宣帝此舉也示為武帝盡孝。
而《漢書·郊祀志下》也因此記載:【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統興,故立三年,尊孝武廟為世宗,行所巡狩郡國皆立廟。】
當出現夏侯勝反對的局面後,漢宣帝順勢將其下獄,震懾朝臣,進一步樹立了自己的個人權威;進而肯定漢武帝征伐四夷的舉措,得以在隨後三個月興兵征討匈奴,揚漢國威。宣帝此舉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孝心,又標榜了自己的正統嫡系的身份,初步確立了在朝堂上的威信從而征伐匈奴,真是一舉而三得。
而由此可見西漢晚期劉向說漢宣帝「聰明遠識,制持萬機」在漢文帝之上 ,絕非虛言。
躬親朝政 平亂定鼎
漢宣帝即位後的第六年,也就是地節二年,霍光去世。漢宣帝與上官太後親臨喪禮,以皇帝規格的溫明厚葬霍光,並加封霍光的侄孫霍山為樂平侯,以奉車都尉的官職領尚書事。- 與此同時,漢宣帝認為時機已到,開始親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讓魏相以給事中的身份參與朝中的機密決策,後來又提拔魏相為丞相0 。繼而任命邴吉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許廣漢以重任 ,逐漸把權力收歸己手。
八月已酉日,廢霍皇後。在西漢朝廷中盤踞了十幾年的霍家勢力一朝覆滅,漢宣帝最終確立了他的絕對統治。
漢宣帝徹底清除了霍氏的勢力,可以大刀闊斧的施政了。
漢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間,深知吏治好壞將直接關繫到百姓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除親自過問政事,省去尚書這一中間環節,恢復了漢初丞相既有職位又有實權的體制外,還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為此,劉詢建立了一套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制度。他多次下詔對二千石(郡守級官吏),實行五日一聽事制度;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根據考核結果,信賞必罰。他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在他當政時,一大批因政績突出的官員受到了獎勵,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對那些不稱職或有罪的官吏,則嚴懲不貸。 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漸造就而成。其中,還有許多官吏是由低級郡吏察廉晉升而來,或因明經而被提拔。
整飭吏治,加強考核
漢宣帝時期,是官吏「久任」制發展到較為完備的時期。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把官員「久任」的實施范圍由中央大臣擴大到高級地方官員。不僅侍中、尚書等參掌朝政的親信近臣得蒙榮寵,郡太守一級的高級地方官也多有「久任」者。 漢代的郡國介於中央與縣之間,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郡國守相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郡國守相的好壞,不僅關繫到一方的安寧與否,也關繫到國家的治亂興衰。所以,劉詢對郡國守相的選任,十分慎重和嚴格,規定先由朝中大臣舉薦,然後擇日親自召見考核,詢問治國安邦之術。著名循吏龔遂被任命為渤海太守,就是其中一例 。
其二,上述官員即便積有功勞、或有優異表現應該升遷,也不輕易提升調動,而是另外尋求對策,給良吏以物質、精神兩方面的獎勵和褒獎。
按照常規,郡太守的俸祿高者為「二千石」(低者可至「八百石」),而王成、黃霸實際享受的「中二千石」俸祿與朝廷諸卿持平。他們的職務盡管沒有升遷,但是政績得到肯定,待遇得以改善,利益得到保障。這不僅對當事人有安撫或激勵作用,而且可以給後來人樹立榜樣,結果是刺激了政風吏治的改善,這些循吏或良吏執法公平,恩威並施,其統治顯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見(被)恩」,故而得到時人好評。 史稱「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 。
為政寬簡,懲治貪腐
漢宣帝興於民間,知道百姓對官員貪腐切齒痛恨,所以他一當政,就主張要嚴明執法,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污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漢宣帝時,作用非凡,「以決疑定策」被劉詢封為陽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平陵,趁僱傭牛車運沙之機,貪污賬款000萬而被丞相議奏為「不道」罪。宣帝此時要求用自己的私錢——水衡錢來為昭帝修建平陵。幾天後,使者來召田延年到廷尉處聽罪。田延年自殺。
漢宣帝不僅以執法嚴明著稱,還以為政寬簡聞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時,除啟用了一些精明能乾的能吏去嚴厲鎮壓不法豪強外,還同時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從而改變了吏治苛嚴和破壞的現象,大大緩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由於他有過牢獄之災的經歷,所以,對冤獄他深惡而痛絕之,提出要堅決廢除苛法,平理冤獄。他親政後不久,就親自參加了一些案件的審理。為從制度上保證執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地節三年,還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專掌刑獄的評審和復核,並設置了治御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 。地節四年,又下詔廢除了首匿連坐法 ,並下令赦免因上書觸犯他名諱的人 。五鳳四年,他派人到全國各地巡查,平理冤獄,檢舉濫用刑罰的官員。他還先後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
實行漢家制度
從漢武帝時開始確立的「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國方式,漢宣帝一語道出了其中要訣。這一制度從漢宣帝以後,始終為後世所稱頌和遵循。而且中國古代各皇朝的統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借鑒「漢家制度」的經驗教訓,以強化其統治。
軍事
降服匈奴
自馬邑之謀反擊匈奴開始,漢朝歷經襲破龍城、河南、高闕、定襄、河西等系列會戰- ,終至漠北之戰擊敗匈奴 ,從此奠定漢強匈弱的格局。但匈奴並未臣服,相反經過十幾年的恢復後,聲勢復振,與漢爭斗竟敗少勝多,漢武後期有趙破奴萬騎受降城之沒、李廣利萬騎天山被圍犧牲六七、李陵千步兵浚稽山敗沒,甚至最後李廣利萬鐵騎燕然山全軍覆沒,不過匈奴慘勝猶敗,內部又有不和,雙方實力對比也未轉換。
匈奴形勢
單於朝禮完畢之後,漢朝派使者引導單於先行,住在長平。宣帝從甘泉宮到了池陽宮,登上長平山坡,詔令單於不要來拜謁,而左、右當戶那些大臣都被允許列隊參見,還有各蠻夷部落的首領王侯有幾萬人,都在渭橋下夾道排列,迎接宣帝。宣帝登上渭橋,人們都山呼萬歲。
囊括西域
西漢疆域
南道的莎車王弟呼屠徵,殺了親漢國王萬年與漢使奚充國,自立為王,並煽動南道諸國,叛離漢朝,南道因此阻斷不通 。當時鄭吉還在北道,恰奉宣帝派遣馮奉世正出使大宛途中。馮奉世果斷行動,征發西域諸國兵000餘,進攻莎車,打下了都城,平定了南道,並把驚懼自殺的呼屠徵首級,一路傳送到長安 。此乃宣帝元康元年的事。馮奉世之後到了大宛國,國王對他尤其禮敬,因此還得到該國名馬「象龍」,帶回了長安
西域都護府
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之後,漢匈相鬥七十餘年,東自車師、鄯善,西抵烏孫、大宛,西域諸國盡歸漢朝版圖,張騫之始,鄭吉之終,漢武之願,漢宣實現。
從此以後,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與漢爭鋒西域。
大破西羌
神爵二年夏月,趙充國奏疏被許可,整頓軍隊而返回。同年秋天,羌人若零、離留、且種、皃庫一同殺了先零羌的首領猶非、楊玉,同其他首領弟澤、陽雕、良皃、靡忘一起,率領煎鞏、黃羝部落的四千多人投降了漢朝。漢朝遂設置金城屬國來安置投降的羌人。 西羌遂定。
經濟
調整經策,整頓工商
漢昭宣時期,以「輪台詔令」為基本依據,認真總結了漢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政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漢武帝時期工商業官營政策暴露出諸多弊端,昭帝時期就引起了較大非議。在始元六年召開的鹽鐵會議上,眾臣對這些政策進行了激烈的批評,導致了「罷郡國榷沽」的結果,但其他各項仍未罷除。宣帝親政後,繼續整頓這些政策,曾於地節四年九月下詔:「吏或營私煩擾,不顧厥咎,朕甚閔(憫)之。鹽,民之食,而賈咸貴,眾庶重困,其減天下鹽賈。」由此可見,工商官營政策在昭宣時期雖然仍在執行,但經過整頓,這些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徇私枉法,貪污腐敗等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得到了有效抑制,這有利於百姓的「休養生息」。
抑制兼並,輕徭薄賦
漢宣帝時期設立的「常平倉」作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儲藏糧食的大谷倉一太倉和甘泉倉都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賤傷農」,又防止了「谷貴傷民」,對平抑糧食市場和鞏固封建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還對邊疆的糧食儲備產生有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文化
興盛《穀梁》
漢宣帝帝繼昭帝時期霍光主持召開鹽鐵會議之後,又在甘露三年,在石渠閣召開了盛大的儒家經學會議,講論「五經」同異問題。
漢武帝時,尊崇《公羊》,詔令太子劉據學《公羊春秋》,從此《公羊》興盛。 而劉據通曉後,又喜歡《穀梁傳》而私下學習它。宣帝即位,聽說祖父喜歡《穀梁春秋》,問丞相韋賢、長信少府夏侯勝和侍中樂陵侯史高,都是魯人,說穀梁子本是魯學,公羊氏是齊學,應當興學《穀梁》。
甘露三年,漢宣帝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在殿中大辯論,平均《公羊》、《穀梁》異同,各自用經論處是非。《公羊》多不被贊同。蕭望之等十一人各自用經義核對,多贊同《穀梁》。漢宣帝親自進行審定,於是設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 穀梁《春秋》博士 從此《穀梁》學大為興盛。
這種現象只有在寬松的政治條件下才有可能,而且為加強思想的進一步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頒行《史記》
太史公司馬遷有一個女兒嫁給楊敞。司馬遷死後,他的《史記》漸漸流傳開來 。楊敞與司馬氏育有二子,大兒子楊忠,小兒子楊惲。楊惲最先看外祖父寫的《太史公記》,對《春秋》也很熟悉,因為有才能得到人們的稱贊。楊惲喜歡結交英俊傑出的儒生,名顯朝廷,被提拔為左曹。霍氏謀反,楊惲先聽說了,通過侍中金安上稟告皇帝,於是皇帝召見楊惲,讓他稟報霍氏謀反的事。霍氏家族服罪被殺,楊惲等五人因為舉告有功賜封爵位,楊惲被封為為平通侯,遷升中郎將。
楊惲看到此時朝政清明,開始陳述司馬遷的著作,於是《史記》得以公布開來
昭宣之治,西漢的最後輝煌時刻,從漢武帝後期的動盪中恢復,穩固政權,大有文景之風,劉弗陵與劉病已(劉詢)對西漢的恢復和延續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兩個人的經歷,使他們更注重輕徭減負,識人用人,關心百姓疾苦,發展生產,他們各有才能,不能簡單地做出比較。
㈦ 歷史上哪位名相為國家心力交瘁,死後卻滿門抄斬
漢武帝老病將亡時,昌邑王劉髆已早死,尚有廣陵王劉胥、燕王劉旦、幼子劉弗陵三個皇子。因為武帝一直不喜歡劉胥、劉旦,便立年僅8歲的幼子為嗣,託孤於他最信任的近臣、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賜“周公輔成王”之圖,令他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幾位大臣輔政。
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
同樣,也正因為霍光死後未被漢王朝否定,反而一直被尊奉祭祀,譽為和伊尹並列的護國忠臣,所以在後世王朝,霍光也順理成章變成為了王莽、董卓、司馬昭等眾多後世梟雄所效仿的前輩:「伊、霍之事,臣能為之!」
而作為封建史家的班固、司馬光,在充分肯定霍光匡輔國家,安定社稷之功時,也不免批評他的專權擅政,扶植私黨,治家無方,因此導致了身後的顛覆滅族之禍。
【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闇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誅夷,哀哉!】——班固《漢書》
【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司馬光《資治通鑒》
作為少年戰神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執政帝國二十年,不是皇帝勝似皇帝,息兵養民積蓄國力,蓄勢一擊打垮匈奴,為漢朝後來迫使匈奴臣服打下堅實基礎,更創下了第一次權臣廢立皇帝的歷史記錄。相比之下,像發明內褲這種事,在他身前只是微不足道的工作,卻影響後世至今,為幾乎每一個人生活不可或缺。
當然,對漢昭帝而言, 霍光此舉亦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畢竟不論是曹操對漢獻帝,還是司馬昭對曹髦曹奐,都不曾限制他們的私生活到這個地步。試問,當一個權臣已經侵奪皇權到如此地步了,連皇帝的宮闈之事亦橫加干涉,當後世皇朝君權愈發集中後,還可能將他作為忠臣典範么? 【不學無術】四字,也成為後世史家對霍光的“蓋棺定論”
㈧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利益受損的制度缺陷分析
5.2.1 資源補償法律制度缺陷
目前,我國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補償與利益分享方面還存在法規體系不健全、法規條款不明確等問題;在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主要表現在: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的立法起步較晚,很多法律、法規剛剛開始制定,很不完善,有的還處於修訂之中。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只是規定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而對開采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補償沒有明文規定,成為現行法律體系的一個「盲區」。再例如,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剛剛制定,繳納的標准和計算方法缺乏明確的規定。
此外,有些法規條款規定得不明確,難以把握。如國家很多政策均規定,在資源開發利益分享上照顧和優惠民族自治地區,但僅僅是原則性規定,針對不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並沒有更為明確具體的可操作辦法。雖然,地方政府和資源地居民在分享礦產資源利益的問題上在部分法律和法規上有所涉及,但僅僅是宏觀層面的定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
從區域的立法角度來看,新疆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關於少數民族地區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2001年修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65條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進行建設的時候,應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於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建設的安排,照顧當地少數民族的生產和生活。國家採取措施對輸出自然資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第6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為國家的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的,國家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這些法律條文規定為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在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與輸出過程中,建立資源開發利用補償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但由於只是進行了原則性規定,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給實際操作造成很大困難。
總體而言,我國立法上未能突出對資源所在地的補償,無論是國家立法還是地方法規,有關資源、環境補償的立法和理論只散見於零散的規定當中,並且大體上都是些原則性的規定,對補償標准、補償主體與補償范圍的界定等都沒有明確規定,使許多具體實際問題難以解決。
5.2.2 資源產權制度缺陷
5.2.2.1 產權界定不清晰
產權明晰是確立資源補償機制的前提。有效的產權制度安排有三個特徵:普遍性、獨占性和可轉讓性。通過有效的產權安排可以實現福利的改善。
但是,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並不明確。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明確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也就是說資源所在地的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只有國家才有權利對資源進行開采,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包括了國家對礦產資源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往往是非資源所在地的經濟組織或個人代表國家對資源進行「依法開采」,從而導致資源所在地居民利益與自然資源開發企業利益的不統一。國家通過設立礦權制度和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用使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在法律上和經濟上得以實現,然而這種所有權實現形式,忽視了地方政府和礦產資源賦存地居民的資源收益利益,在客觀上導致了礦產資源開發中的利益分配不均衡。
5.2.2.2 產權配置不合理
在礦產資源一級所有一級開採的礦權體制下,國家擁有礦產資源的所有權、開發利用權以及資源收益權,資源地獲取資源收益的方式就是參與礦產資源稅費的分享。
多年來,新疆油氣資源開發採取的是中央企業直接開發為主和資源輸出為主的方式,所開發的資源主要輸送到東部地區進行加工。由於國有企業所佔比重高,而且其技術較先進,就業容量有限,在經濟上與資源輸出地聯系不緊,同時國有企業所得稅一律上繳中央,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不利。由於礦產品不在本地加工,資源開發不能通過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5.2.2.3 產權結構不完整
主要表現在現行的產權制度安排缺乏對資源地居民優先受惠權的考慮[77]。由於資源在地域空間分布上存在著不均衡性和相對集中性,這樣同一資源不同地區的居民將自然地擁有不同的權利,距離資源地較近者擁有優先受惠權。在國外,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資源稟賦與資源地居民關聯度高,資源地居民大都能從資源開發中得到豐厚的實惠,如海灣六國雖然是世界上水資源和可耕地佔有率最低的幾個國家,但石油資源豐富,因而當地的老百姓很富裕。又如美國科羅拉多州,除了科羅拉多河之外,該州沒有其他更多的資源。美國政府立法規定,科羅拉多河流經的每一個州都必須支付水資源使用費,並將該費用補貼給該州。科羅拉多州用水資源換取發展權,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會。
5.2.2.4 政府和企業的權責不對等
長期以來,國有礦產資源的無價和無償開發利用,礦山企業無償佔有和使用礦產資源,使得節約使用和合理開發礦產資源成為一句空話,直接導致礦產資源的高損耗、綜合利用率低、經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惡化,使礦產資源消耗得不到補償,亂采濫挖屢禁不止,無人對資源保護、土地復墾和生態環境負責。礦山企業實行粗放型經營,急功近利,把經濟效益建立在不惜代價、不顧後果的掠奪式資源開采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上。而企業在獲得較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卻將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轉嫁給政府解決,自身不承擔環境污染的治理責任。
5.2.2.5 礦產資源產權交易市場體系不完善
由於新疆礦產資源產權市場不夠成熟,產權交易運作不夠規范,產權流轉的風險較大,阻礙了礦產資源產權價值的實現。以探礦權、采礦權市場為例,自1998年,《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頒布以來,雖然從制度上確立了探礦權和采礦權的有償取得,但實際上還有相當一部分國家出資的「兩權」仍然是無償取得的。據國土資源部統計,全國現有的14萬多個「兩權」中有償取得的還不到一半,礦業權無償取得和有償使用「雙軌」並行,使國家權益大量流失。加上現行「兩權」使用費繳納標准太低,降低了准入門檻,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跑馬圈地」和資源的粗放利用、無序開發。
另一方面,作為礦產資源產權市場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介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產權經紀人隊伍尚未完全建立,產權中介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還不能為礦產資源產權交易提供高水平的決策咨詢、政策法規、財政金融、工商稅務等產權交易所需的配套服務。礦產資源產權價值實現的交易市場服務體系不完善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其產權價值的實現[78]。
5.2.2.6 礦產資源產權價值實現的保障體制不健全
要保障礦產資源產權價值得以實現,需要從法律、制度、政策、經濟等方面營造一個高效率的外部保障環境。新疆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礦產資源產權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礦產資源產權價值實現的保障機制建設滯後,尤其缺乏可操作的具體規定和以經濟手段為主的保障性政策措施,使得新疆在能源礦產資源產權價值實現中缺乏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5.2.3 資源稅費制度缺陷
5.2.3.1 資源稅單位稅額總體過低,地方收益過低
我國陸上石油天然氣資源稅為地方稅,收歸地方財政。因此,資源稅對於調節和平衡中央與地方在油氣資源收益上的分配,促進資源產地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和財政優勢轉化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長期以來,油氣資源稅單位稅額總體偏低,導致資源產地的資源收益低,資源稅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不大。雖然國家在2005年對資源稅稅額標准進行了調整,但調整後的油氣資源從價稅率也僅為1.5‰,仍然遠遠低於10%的全球平均水平[79]。礦產資源稅費徵收水平過低,同時還要承擔礦產資源開發的社會成本和資源枯竭的可持續發展成本,不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礦區出現非法開採油氣、礦業秩序混亂的現象。
5.2.3.2 資源稅計稅依據和計征方法不合理
雖然資源稅是地方稅,但由於資源稅採取從量計征、稅價分離的原則,地方資源稅收入與油氣資源價格的漲跌無關,油價上漲所帶來的巨額收益往往被油氣資源開采企業獲得,地方政府難以從中獲益。現行從量定額徵收的資源稅制不能體現油價上漲跌對稅收的影響,地方政府不能通過稅收形式參與分享油價上漲所帶來的巨額收益分配,地方財政無法享受資源價格上升帶來的利益,同時地方政府還要承受由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現行的資源稅費制度扭曲了資源收益分配機制,亟須改革。
在我國,資源稅的課稅對象不區分省內省外消費,並且油氣價格比較低,從而造成石油、天然氣等初級產品大量輸出產地時收益外溢效應比較嚴重。在國外,當礦產資源從本州輸出到州以外的地方消費時要徵收跨州稅,通過這種手段,資源豐富的州可以最大限度地分享資源價值和收益,增加本州的財政收入[80]。
5.2.3.3 資源補償費費率太低,不能體現資源的價值
開征礦產資源補償費是為了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是對使用權利的喪失進行的一種補償。礦產資源補償費體現了國家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與采礦權人之間平等性財產交換關系。按照馬克思的地租理論,礦產資源補償費屬於絕對地租。在性質上相當於多數市場經濟國家的權利金,但與國外的權利金相比,我國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太低,平均僅為1.18%,而國外一般為2%~8%。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重要能源的補償費都只有1%,而國外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率一般為10%~16%,即使是美國這樣一個礦產資源遠比中國豐富的國家,其石油、天然氣、煤炭(露天礦)權利金費率也高達12.5%。我國現行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標准從1994年至今沒有進行過調整,這個補償標准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不足以體現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國外權利金費率情況見表5.2。
表5.2 國外權力金費率對比表 單位:%
資料來源:江福秀.關於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收益分配製度的研究.南方國土資源,2007,1
我國《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第3條規定:「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礦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徵收。」第5條規定:「徵收礦產資源補償金額=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采率系數。」補償費以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率計征,但由於補償費率太低,補償費的數額遠低於資源本身的價值。過低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必然使得西部的自然資源優勢無法轉變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反而會擴大東西部之間的差距。過低的資源補償費一方面刺激了對礦產品的需求不合理的膨脹,導致普遍存在的「采富棄貧」現象,另一方面也人為地提高了礦產資源開發和加工行業的利潤,導致礦產資源過度過早開采。
5.2.3.4 稅費體系過於復雜,存在理論上的矛盾
我國由礦區使用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構成的「兩費一稅」的礦產資源稅費體系對維護國家的資源所有者權益,促進油氣勘查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該體系已不能適應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顯得過於復雜、繁瑣,並存在理論上的缺陷,不利於建立和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促進資源產品價格改革。
從資源稅方面看,存在著普遍徵收原則與調節級差收益目標之間的矛盾。資源稅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調節資源開發活動中的級差收益,但在具體實施中,貫徹的卻是普遍徵收的原則,其徵收對象既包括開采優質資源的礦山企業也包括開采劣質資源的礦山企業,也就說,其實際調整對象既包括資源的級差收益也包括資源的絕對收益。我國資源稅的徵收主要實現的是通過「普遍徵收」來組織財政收入的功能,級差調節目標並未能得到充分實現。
就礦產資源補償費而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將其作為國家實現礦產資源所有權權益的一種方式,是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一種措施。其所調整的是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國家與礦產資源開采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是采礦權人開采不可再生礦產資源而對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國家的一種補償。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礦產資源補償費率過低,這與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內涵與外延不相稱,不能使國家礦產資源所有權在經濟上得以實現,而且在運作過程中由於徵收管理難度大,更加降低了其地位。礦產資源補償費沒有成為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主體,沒有準確反映礦產資源的價值,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能真正反映國家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財產收益。
5.2.4 資源收益分配製度缺陷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中所涉及的利益主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企業、地方企業和資源地居民。從目前實施情況看,中央與地方在礦產資源開發收益權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矛盾。
一是資源開采企業上繳資源地的稅收少。我國礦產資源開發主要採取以增值稅和所得稅為主的稅費模式。地方政府能夠分享的礦產資源稅費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劃歸地方稅種的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和車船使用稅;另一類是劃歸共享稅的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及礦產資源補償費。由於資源稅費率低,營業稅、城建稅在企業稅務中只佔很小一部分,增值稅是一種共享稅,另外由於油氣資源是國家高度壟斷的,歸屬中央部委管理,地方的干預程度相當有限,許多礦產資源是以初級產品形式輸出,留給地方的增值稅很少。
在新疆從事油氣資源開採的企業大都是中央大型國有企業,大部分稅收上繳給了企業總部所在地,這樣,中央大型企業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遠不如地方企業。[81]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直屬企業,其企業分布在資源所在地,但其收入核算和稅收卻在北京,地方GDP數字增長了,但財政沒有得到實惠。據初步測算,2006年僅此這一項新疆損失的數額約為88億元。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為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塔里木盆地油氣田的核心地區,是自治區主要的油氣生產基地,也是中國「西氣東輸」的源頭地區。目前,該地區開採油氣田的單位,主要隸屬於中石油、中石化等四家央企。受央企稅制的影響,該州近幾年地方財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據該州財政局測算,2005~2007年,三年預算損失地方財政收入36.3億元。從企業所得稅方面來看,只有從事石油天然氣服務的零散企業向巴州上繳企業所得稅,三大油田所得稅均通過總部上繳中央財政。根據國稅部門規定,各石油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均為15%,按照現行所得稅分享比例,該州因此損失的地方財政收入2005年為11.5億元,2006年為17.4億元。由此可見,在現有財稅制度下,地方政府從礦產資源開發中所分享到的稅費相當有限,雖然石化產業產值和利潤高,但其對地稅和財政收入的貢獻卻不大。
此外,按照現行稅法規定,管道運輸業應當向機構所在地全部匯總繳納,而從事管道運輸業的機構,一般都設在東部大中城市,其運輸營業稅在發達城市繳納,這種分配政策不利於資源所在地的經濟發展。例如,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起點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的輪南鎮,管線總長4000多千米,在新疆境內有1000多千米,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開採的天然氣主要負責對上海及沿途地區的供氣,但由於「西氣東輸」的機構總部設在上海,因此,大部分從該州輸出的天然氣,其稅收在上海繳納。據統計,「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運輸業營業稅每年達3億,全部在上海繳納,每年返還新疆的只有1億元。
二是資源補償資金在使用中的分配比例不合理,資源開發利用地區貧富分化,低收入群體擴大。按照《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中央與省、直轄市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是5:5;中央與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為4:6。但地方政府並未從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中取得較大收益,卻要為資源開發的不利影響「埋單」。
5.2.5 資源補償機制缺陷
長期的資源開發和廉價的資源輸出,給資源產地帶來了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損害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國家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加以解決。
5.2.5.1 完善的資源補償機制尚未建立
雖然我國明確提出要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建立並完善了礦產資源的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恢復的經濟補償機制。但目前從總體來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補償缺乏有效的運作機制,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缺乏資金支持,行之有效的補償制度體系尚未建立。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第8條「自治區實行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開采礦產資源應當按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交納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雖然開征了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但由於資源稅費徵收標准不合理並且也沒有完全用到生態環保當中,造成資源環境補償不到位。按照1998年5月出台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使用管理實施細則》,自治區徵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全額徵收上繳入庫,自治區分成的部分,由自治區地質礦產廳會同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計劃委員會統籌安排,平衡使用,其中地質勘查專項費佔40%,礦產資源保護專項費佔20%,礦產資源管理補充經費佔40%。但由於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標准低且納入預算,用於礦產資源保護方面的支出比例不高。
礦產資料補償費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是絕對地租的具體形式之一,與國外的權利金相似。徵收權利金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權利金一般全部上繳國家財政,不用於資源勘查,也不作為征管部門的費用開支,而是用於可替代資源的研究和發現,以補償資源開發中的資源價值的損耗。依據《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我國對礦產企業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和促進礦產資源的勘查、保護與合理開發,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財產權益」。在我國,「礦產資源補償費用於礦產資源勘查支出不低於年度礦產資源補償費支出預算的70%,並適當用於礦產資源保護支出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部門經費補助預算」。這也就是說礦產資源補償費實際上是政府以勘探投資者的身份,向使用勘探成果的礦山企業收取的勘探成果有償使用費,而本應對資源開采地的資源損耗補償卻被忽視了。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存在著資源無價、原料低價、產品高價的扭曲價格體系,對自然資源採取粗放式、掠奪式經營,原料生產與加工企業憑借對環境資源的無償或低價佔有獲得超額利潤。產品這種區域間不平等的交換模式,導致資源提供者無法得到合理補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資源價值無法得到很好的體現,新疆豐厚的資源無法給資源地帶來更多的利益。
由於我國沒有建立耗竭補貼制度,勘查投資過度依賴國家,礦業企業投入沒有積極性,同時由於礦業投資環境的制約使民營資本不易進入,從而使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處於「青黃不接」的局面。我國許多老礦山企業由於資源枯竭,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勘查新礦體,面臨著停產閉礦的困難境地。
5.2.5.2 缺乏有效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
雖然我國相繼出台了有關法律和政策,但缺乏專門針對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中只是規定了開采礦產資源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但是對礦產資源開采造成的生態破壞如何來修復補償沒有作出具體要求。雖然我國個別省(區)、市開征了生態補償費和礦區恢復治理保證金,但是國家層面上沒有專門的關於礦產資源生態補償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非常需要國家盡快制定相應法規,為生態補償提供法律依據。
從目前我國實施的生態補償相關政策來看,很多都是短期性的,缺乏持續和有效的生態補償政策。我國頒布的有關生態補償的政策大多是以項目、工程、計劃的方式組織實施,因而也都有明確的時限,導致政策的延續性不強,給實施效果帶來較大的變數和風險。當項目期限過後,當地居民的利益得不到補償,為了基本的生活和發展需求,他們就不會再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去限制自己的生產和開發,從而持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形成壓力。實踐中有關生態建設的經濟政策嚴重短缺,導致了受益者無償佔有生態效益,保護者反而得不到應有的經濟激勵。破壞者未能承擔破壞生態的責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賠償,影響了地區間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和諧。
此外,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沒有統一的標准,補償的主體不明確,補償金無保證且使用中存在很大漏洞。補償標準是生態補償的核心問題。目前我國生態補償評估方法僅僅處於理論研究階段,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態補償評估制度,缺乏統一的補償標准。此外,作為監管者的政府一直代替破壞者履行修復治理義務,在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中處於被動地位。目前對新疆礦區生態環境補償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財政撥款和補貼,由資源所在地方政府組織修復治理。由於新疆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有限,對國家投入依賴性很強,各地方礦產資源修復治理常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
5.2.6 資源開發利益分享機制缺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等法律性文件中,對礦產資源開發中少數民族地區的利益分享機制進行了一定的制度安排,但在具體的政策體系中,除了在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標准設計上體現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傾斜(中央與省、直轄市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為5:5;中央與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成比例為4:6)外,在其他的政策體系中,很少有具體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特殊情況的政策。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照顧主要體現在財政的二次分配上,即中央、省通過轉移支付等辦法給少數民族地區更多的資金支持。根據現行財政體制,除了分稅制財政體制確定的中央對地方的體制性收入、一般性轉移支付等「全國普惠制」的政策外,只有民族地區專項轉移支付制度一項政策。而這一專項轉移支付制度,也是針對所有少數民族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的,實際上是一項「民族地區普惠制」政策,針對資源開發型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因素,仍沒有被考慮。現有的政策框架,只給少數民族地區利益分享提供了一些渠道,但缺乏建立這些渠道的具體措施。
㈨ 辦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如果是辦證,當然容易,交錢就行了,交錢的地方無所謂了,你只會關注交易的價格,版即所謂的付出成本;權
如果是獲得證書,就不同,你要考慮收獲什麼,投入什麼,我們如何達到,怎麼達到,這些很細致的問題,
有證的企業多了,顧客現在也越來越不相信你的所謂認證證書,只會關注你的口碑,經營業績,綜合形象,服務態度,不認真做管理,你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如此的掩耳盜鈴的企業,只會被同行和顧客一笑而過,最終在電話本中被人刪除。
認證機構,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信,至於 是否可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評價。
多幾萬元辦證,讓人家相信你,太便宜了!
㈩ 我在輪台幹活老闆欠我工資。我能在庫爾勒法院起訴他么,為什麼市法院
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資。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