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平台考核指標

公共服務平台考核指標

發布時間:2022-05-12 05:22:52

㈠ 中芯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上的服務商需要進行考核嗎

不知道你說的考核是說哪種,我在他們公號上有看到服務商都是要經過培訓考核的,是需要統一持證上崗的,不過我覺得有考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㈡ 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一般性指標包括哪些

1.行為導向型的考評方法,包括:
主觀考評方法,主要有排列法、選擇排專列法、成對比較法、強屬制分配法和結構式敘述法;
客觀考評方法,主要有關鍵事件法、強迫選擇法、行為定位法、行為觀察法和加權選擇量表法。
2.結果導向型的績效考評方法,主要有
目標管理法、績效標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標法、成績記錄法和勞動定額法。
3.綜合型的績效考評方法,主要有
圖解式評價量表法、合成考評法、日清日結和評價中心法。

㈢ 基本公共服務的基本公共服務評價

基本公共服務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兩個部分,對地方政府基本內公共服容務水平從公眾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投入及成果這兩個維度來進行全面地、系統地考察。主觀評價主要是考察城市居民對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在公平性、便利性以及整體性的滿意程度,同時還著重考察了城市居民對政府公職服務水平的感受和看法;客觀評價主要是考察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所做的財政投入以及取得的客觀成果。
操作層面上,主觀評價比較困難,需要大規模的獨立客觀公正的社會調查。第三方機構在這方面具有優勢。為此,社科院聯合華圖·紅領政信進行了2010~2011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並成功進入公共服務藍皮書,為基本公共服務評價開啟了新時代。

㈣ 如何建立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

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具體如下:


第一步:領域界定,建構框架

在此期間,根據公共服務指標設計項目工作邏輯模型(圖3)界定公共服務的領域,包括公共信息、公共安全、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公共交通、文體休閑、科學技術十大領域,每一個領域下含若干個公共服務維度,通過工作邏輯模型清晰地表達出公共服務領域(維度)的產出,其遠期成果為社會效益,結合結果導向原則,綜合考慮外部因素的影響,這樣就可以較為系統地確定與各個公共服務維度績效考評最為相關的指標,建構起一套理論設計的指標體系框架。

第二步:公眾訪談,提煉指標

通過對公眾的訪談,了解公眾的公共服務需求,特別是公眾所關注的公眾服務中的相關事項,並基於這些關注事項概括、提煉出一組指標。這一訪談的面不必太大,但訪談對象卻必須有充分的代表性,不同類型公眾都要盡可能涉及到。另外,考慮到公眾對公共服務的認知可能受到親身經歷的范圍與程度的限定,訪談對象還應適當包括一部分相關服務領域的政府公務員,以便於把握公共服務在當地的提供程度或大致情況,從而對後期績效指標的設計與篩選提供參考信息和背景材料。


第三步:整合指標,設計問卷

在前兩步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公共服務供給的實際情況進行指標整合:理論設計的指標體系框架+訪談基礎上提煉出的備選指標=一套初選實效指標組合。在此過程中輔以統計年鑒規范指標名稱,便於實際應用中指標數據的統計和轉化。進而設計指標篩選調查問卷,問卷採用五個程度值設置對各個指標進行評價,即「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較不重要」和「很不重要」。以期對各初選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權衡,驗證指標實際應用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步:問卷調查,初選指標

將初選實效指標組合進行指標篩選問卷調查,以民眾為調查主體,進行問卷發放回收,進而通過隸屬度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信度與效度的檢測,從第三步整合的指標中綜合權衡出一套終選實效指標,大致確定公共服務的評估指標體系。


第五步:查漏補缺,調整指標

在被刪的指標中,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相關性分析,通過對被調查群體的職業、身份分析,檢驗是否存在因問卷調查對象界定的局限表達(如職業背景),導致對某一方面的指標有較強的偏好性而誤刪指標。接著,根據指標數據的獲取路徑進行適當的指標調整,如可獲得性、獲取對象、獲取方式、難易程度、成本大小等,使得調整後的指標具有便於評估、計算科學、實用經濟的特點。


第六步:確定體系,賦予權重

立足城市公共服務實際,驗證得到的指標體系,根據績效評估設計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優化指標,以提高評估的准確度,並設立出指標相應的數據收集方法、以及評估責任單位,確定出最終的指標體系。在指標體系的權重賦予方面,採用常用權重分配方式,給不同領域平均賦權重。在將公共服務劃分為十個領域的情況下,給予每一領域的權重值是一樣的,只是在每一服務領域內部,各項具體指標的權重上體現出差異。對於具體指標的權重賦值,可採用德爾菲法。

㈤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的評估指標有哪幾類

金水花園社區服務處黨委充分履行「保障生產、服務生活、維護穩定」三項職責,著力構建「組織全覆蓋、服務全方位、社區網格化、管理信息化」的社區黨建格局,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前線的生產,後方的穩定,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的步伐。

一、實施網格化管理,確保黨組織的戰鬥力影響力滲透力
1.創新組織設置,實現組織管理「網格化」。

1)建組織在網格,實現黨組織網格全覆蓋。金水花園社區內共有30棟樓4000多居民,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50%,中小學生約20%,野外一線職工約佔30%。根據社區人口規模、黨員數量、處黨委推行「點、線、面」相結合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社區建總支、片區建支部、樓棟建小組」的思路,將社區30棟居民樓劃分為30個基本單元網格,每棟樓建立一個黨小組,黨小組長即是樓長。每5棟樓(5個黨小組)成立一個片區黨支部,在此基礎上成立社區黨總支,逐步形成了「社區黨總支——片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為基本框架的「網格化」組織管理體系,將生活、工作、居住在網格內的各類黨員全部「網」進黨組織管理,實現社區黨組織網格全覆蓋。

2)引資源進網格,形成網格黨建工作合力。處黨委創新黨員管理模式,將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下崗黨員、流動黨員等居住在社區的「隱形黨員」「口袋黨員」全部納入網格黨組織管理,實行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居民黨員「直接管理」,離退休黨員「接著管理」,流動黨員「參照管理」,下崗黨員「重點管理」的模式,形成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黨員管理體系,逐步實現網格黨建和社區工作的全覆蓋,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3)聚要素入網格,健全網格管理隊伍。處黨委積極探索以樓棟網格為基本單元,以信息化為基本手段,以黨員志願者為基本力量,以服務居民為基本目的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將人、環境、物、組織、輿情等各類要素聚集起來,全面整合樓棟網格內的管理服務人員、社區民警、離退休黨員、樓棟長、入黨積極分子等各類資源,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明確職責,做好政策宣傳、信息收集、服務居民等各類工作,精心打造以「黨員網格責任人——黨員樓棟長——黨員信息員——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為主要框架的網格黨員管理服務隊伍。

4)建「卡片」融網格,創新黨員服務管理模式。處黨委積極探索開展黨建聯席會,建立黨員信息卡、黨員承諾卡、黨員服務卡、黨員活動記錄卡為主要內容的「一會四卡」管理模式。通過開展黨員「記錄卡」「服務卡」「信息卡」「承諾卡」的「卡片式」服務管理模式,及時掌握了解黨員基本狀況、思想動態、興趣特長等情況,為社區網格內黨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依據,便於黨員參與服務、協調解決、研究處理社區管理工作中的事務和問題,形成「網格事情黨員管,社區事情大家辦」的良好氛圍。

2.創新工作機制,實現黨建工作「制度化」
1)創新聯系機制,改變社區黨員交流溝通不暢的不良狀況。根據社區黨建網格化管理的實際,強化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扎實推行社區黨建「三聯」示範點工作機制:即處黨委負責聯系社區黨總支,社區黨總支負責聯系片區黨支部,片區黨支部負責聯系樓棟網格黨小組。按照規定,處黨委每半年、社區黨總支每季度、片區黨支部每個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專門研究社區黨建工作進展的情況,深入社區樓棟網格調查研究,傾聽黨員意見,了解居民訴求,解決實際問題。

2)創新共建機制,改變社區建設「單兵作戰」的運行模式。一方面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作用,分擔原來由企業承擔的社區綜治維穩、計劃生育、法律援助、養老醫療、低保救助、困難幫扶等各項社會職責,讓企業居民充分享受到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各項惠民政策,與相關部門共同履責,齊抓共管,使各項工作推進更加順利;另一方面凝聚社區黨員志願者、黨員服務隊等居民自身力量,實施黨建活動共辦,困難群眾共幫,社區資源共享,使社區黨組織對廣大居民群眾更加具有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

3)創新服務機制,轉變社區「單一封閉」的服務方式。堅持把服務居民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立足點,在「三保一修」等基礎性管理服務的基礎上,整合社區自發的零星的服務資源,組織成立社區民情信息服務隊、扶貧濟困幫扶隊、民事糾紛調解隊、法律咨詢服務隊、文體健美健身隊等志願者服務隊,拓展服務范圍,延伸社區網格樓棟的服務觸角,使社區多元化、便捷化、人性化服務形成長效機制。

4)創新共享機制,破解社區「資源不足」的現實難題。綜合考慮建立單獨辦公活動場所受資金制約、場所限制的情況。處黨委根據轄區單位活動設施分布情況,建立「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離退休管理中心」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各行其職,資源共享,活動聯辦,相互扶持,有效地緩解了人員、活動場地和服務資源不足的難題。

5)創新考評機制,解決社區「職能弱化」的薄弱環節。積極推行雙向考評制度,社區黨總支每年組織社區群眾代表對在職黨員的社區表現情況進行民主評議,並將評議結果以適當方式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反饋。同時,要求將黨員在社區的評議情況作為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內容,把在職黨員對社區的支持和參與社區工作的成效納入其年度績效考核指標。

3.創新活動載體,實現作用發揮「經常化」
1)全面推行「黨員樓棟網格掛牌公示活動」,實行黨員掛牌上崗。通過社區信息公示欄、樓棟網格信息公示牌等方式,將網格樓棟長(黨小組長)的姓名、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在所住樓棟掛牌公示;將其他黨員的照片、電話號碼等基本信息在社區信息欄進行公示。通過這種方式,亮出黨員身份,樹立黨員形象,接受群眾監督,發揮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2)深入開展「黨員公開承諾活動」,建立模範黨員樓棟網格承諾示範崗。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積極引導黨員在為社區樓棟居民做好事、辦實事等方面作出公開承諾,並將承諾的內容和完成時限在樓棟網格公示欄進行公示。社區黨總支、片區黨支部和樓棟網格黨小組將黨員公開承諾的內容進行登記,並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完成落實,兌現服務承諾。

3)扎實開展「黨員志願者服務行動」,使黨員成為標桿、成為旗幟。處黨委通過成立社區黨員義務工作隊和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病殘人員、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建立幫扶檔案,逢年過節送糧油、送春聯、免費理發、家政服務等。同時,通過建立扶貧濟困、困難老人護理、殘疾人員幫扶、小區治安巡邏、社區環境維護、社區維修服務等志願者組織,積極為黨員參與創建和諧社區搭建服務平台,拓寬服務渠道,使黨員真正成為標桿、成為旗幟。

二、創新服務手段,以服務促和諧,以服務促建設,以服務促穩定
1.創新服務體制,推行「一心兩體三會」工作機制。

「一心」即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領導社區各項工作。進一步明確社區黨組織是黨在社區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堅持以社區黨建統領和諧社區建設,堅持黨組織在社區各項工作中擔負領導、組織、指導、協調等主要職責,從體制上保證了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

「兩體」即以社區居委會為主體,引導社區居民行使民主權利,推進社區民主自治;以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載體,代理代辦政府在社區的公共服務,協助居委會辦理社區公共事務,為社區居民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

「三會」即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成立: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和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社區共建協調委員會,有效整合社區黨員、幹部、離退休職工等各類資源;社區黨員服務群眾委員會,由社區黨總支、片區黨支部書記、樓棟網格黨小組長組成,負責組織和發動黨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

2.創新服務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1)建立完善「黨員之家」,搭建社區黨員活動平台。根據社區離退休黨員人數多、閑暇時間多、文體活動少的特點,處黨委投資近百萬元建立了4500平米的綜合型社區活動中心,並為社區黨員建立「黨員之家」活動室。設專人管理,每天組織社區離退休黨員看新聞、讀報紙,定期組織黨員參加書法、歌詠比賽和門球比賽,既豐富了社區離退休黨員的文化生活,又增強了廣大離退休黨員的凝聚力,有效地維護了社區的穩定。

2)推行「網格樓長負責制」,加強與社區居民的服務和溝通。具體做法是每5棟居民樓成立一個片區黨支部,每一棟居民樓成立一個網格樓棟黨小組,黨小組長兼任該棟樓的網格樓長,具體職責是,負責該棟樓居民的信息收集、環境衛生、安全聯防、綜合治理、糾紛調解以及「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聯系與溝通。「網格樓長負責制」在社區黨建與創建和諧社區中,發揮了巨大的橋梁紐帶作用,受到社區居民的普遍認同與好評。

3)精心打造「親情化、個性化、精細化」服務。社區黨組織依託社區居委會建立了數據齊全的社區老人資料庫。對體弱多病的老人建立了家庭病床,實行親情化服務。對不同的老年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開展意外傷害預防,心理疏導。黨員志願者提供「聊天服務」,幫助與子女溝通。親情化、個性化和精細化服務,獲得了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的歡迎和好評。

3.創新服務載體,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

1)推廣「便民服務卡」,解決老年人後顧之憂。社區黨組織精心設計了「社區便民服務卡」,送到60歲以上老年人手中,幫助老年人賣糧買菜、就醫買葯、衛生保潔、家政服務等個性生活需求問題。為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安裝愛心門鈴,為80歲以上高齡老人訂送生日蛋糕,利用春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對離退休員工、家屬遺屬、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進行節日慰問,真情幫扶,使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2)深入推進「三保一修」便民服務。在社區內深入推進保潔、保綠、保安和維護維修為主要內容的「440」便民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潔凈、綠色和有維護保障等四大基本服務。「440」窗口服務24小時隨叫隨到,確保每家每戶不斷電、不斷氣、上下水暢通、天然氣安全有保障。

3)做好居民家庭樓棟「六小服務」。「六小服務」從居民關心的具體小事做起,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從「細微處」想起;從「小事情」做起;從「小困難」抓起;從「小糾紛」排起;從「小隱患」整起;從「小問題」改起。通過做好「六小服務」,使社區黨員認真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了為居民服務的實效,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大問題,贏得了社區居民對黨組織的信賴與支持。

三、網格化管理,社區黨建的有益探索
1.要始終在增加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上下工夫。

社區黨建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力求實效,以全面提高黨的領導力、凝聚力、影響力和戰鬥力。社區黨建一定要建立一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職責明確的社區管理體系,健全一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協調運行機制,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群眾公認、熟悉社區建設和管理工作,團結協調的社區領導班子和社區工作者隊伍,才能使黨組織不斷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影響力、滲透力和戰鬥力。

2.要將社區黨建的基礎工作重心前移到社區。

社區是黨在城鄉居民生活居住地工作的基礎,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基礎工作的前沿陣地和基礎。要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基礎工作,必須從基層抓起,必須從社區抓起,必須將社區黨建的基礎工作重心前移到社區,充分調動社區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進一步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3.要將社區黨建工作的重點放到社區居民的服務上來。

社區黨建工作的重點,必須放到服務社區居民上來,必須全力以赴去領導、協調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社區民情服務隊、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等組織,為社區居民工作、生活、學習,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精心打造社區服務這個平台,切實解決好社區居民水、電、氣、暖、糧、油、菜、肉、養老、醫療等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服務促進社區和諧,以服務促進社區建設,以服務促進社區穩定,才能最終鞏固黨的執政之基。

4.要將社區黨建工作滲透到和諧社區的建設中去。

社區黨建必須將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群眾信訪、維護穩定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重點,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積極化解各種矛盾,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才能切實維護社區穩定。社區黨建還必須支持地方政府抓好民生保障、人口計生、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工作,協助社區搞好基層服務,才能在創建和諧社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5.要將社區黨建工作滲透到社區的民主管理中去。

社區黨建工作必須滲透到社區的民主管理中,充分利用已經成立的社區民情民意代表議事會、社區民主自治管理委員會、社區民情信息服務隊、社區民主議政日等組織與方式,調動廣大社區黨員、社區居民的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社區管理之中,真正做社區的主人翁。

6.要將社區黨建與量化考核結合起來形成激勵機制。

上級黨組織必須定期深入到基層去調研、檢查、考核,形成考核制度與考核機制,將社區黨建的工作,量化為許多可操作的考核指標,將考核的結果與工作人員的先進、模範、獎懲、工資調整等利益掛鉤,與個人的切身利益相聯系,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勵機制,進而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㈥ 全域旅遊建設有哪六項考核指標

全域旅遊建設六項考核指標:
第一項,旅遊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大力發展旅遊+,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第二項,旅遊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的比重20%以上(創新旅遊從業人員特別是導游的管理方式,提升行業自信);第三項,年接待遊客人次達到本地常住人口數量10倍以上(建設全域旅遊公共服務平台,為遊客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務);第四項,當地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來源於旅遊收入(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為當地農民收入增長提供強勁動力);第五項,旅遊稅收佔地方財政稅收10%左右(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旅遊企業增加產品曝光率,拓展銷售渠道);第六項,區域內有明顯的主打產品,風度高、覆蓋度廣(抓好區域龍頭產品,創新營銷模式,提升旅遊目的地知名度與美譽度)。

㈦ 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一般性指標包括哪些內容

考核重點抄 指標內容國民襲經濟 GDP總量、人均值及其增長率 產業結構 就業率人民生活 人均收入及其增長狀況 基尼系數 貧困人口所佔比重、社會保障實施狀況科技 科技的進步、發明創造及應用教育 適齡兒童入學率、大學畢業生占總人口的比重文化 文化設施、文化產業產值衛生 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及衛生防疫生態環境 人均綠地的面積及增長量,清理垃圾的數量社會治安 重大案件和事故其他指標 成本的計算 公眾滿意度民眾對公共部門的評價依據有:服務態度,工作效率,依法行政,工作作風,制度建設,監督機制,廉政建設,人員素質

㈧ 如何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是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逐步深入,各級政府和部門不斷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切實增強城鄉一體化發展主動性和積極性,各項支農、惠農的政策日益增多,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

但客觀分析,目前工作進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對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一是項目投入還不夠集中,各部門在實施項目時自成體系、分散實施,導致農村公共服務項目集中建設、互利共享、集聚放大的作用還不明顯。二是服務網路還不健全,大部分服務網路集中在區縣和鄉鎮,直接面對群眾、服務群眾的村級服務機構,由於受資金、人員編制等影響還不健全,加之強農惠農政策宣傳不夠,基層群眾接受服務的方便性、及時性和普惠性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三是服務水平和內涵還有待提高。由於受人員、技術和運行保障經費等方面的制約,其服務水平、規范管理、服務形式和內容等方面還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四是城鄉政策制度分割沒有很好解決。在養老保險方面,還是城市居民、農村新農保和城鄉一體的3種制度並存,且標准不一。在醫療保險方面,形成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存在兩個體系和標准,相互接續轉移困難。同時,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籌資標准和補償標准還存在差距。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如路、電、水等設施在建設中,由於採用中省、市、縣、村分級承擔的模式,村級承擔了很大壓力,與城市居民免費享用存在不平等現象。

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立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重心下移、面向群眾、提升品質的原則,不斷加大投入切實推進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最大限度地增強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公共財政陽光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整合各方資源,實現項目集中投放。圍繞繞城沿線、城市出入口、旅遊景點周邊的改造提升等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區域,統一規劃,整合資金項目,集中投入,整體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項目集聚放大效應。特別要發揮區縣政府和開發區整合資源的優勢和經驗,出台相關獎勵政策、鼓勵項目集中打包申報實施,提高資金項目的使用效率。

(二)健全服務網路,實現公共服務可及性。村級(新型農村社區)是農村最基層的單位,也是公共服務最薄弱的地方。因此,公共服務應當以村級(新型農村社區)為落腳點,向農村傾斜,制定完善村級(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標准,將農村社會保障、就業培訓教育、醫療服務、科技服務、救助幫困、養老服務、治安和民事調解等基本公共服務內容統一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台,通過完善相關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村級公共服務的綜合配套,集聚供給,有效降低服務成本。

(三)鼓勵服務創新,加速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項長期和大量投入的工作,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可以有效節約資金並縮短這一進程。應積極發揮統籌城鄉發展項目對機制體制創新支持的引導作用,鼓勵各級各部門創新公共服務模式,豐富工作內涵,提升工作標准。在現階段,可重點鼓勵支持鄉鎮和村級社會保障經辦機構建設,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便利性;鼓勵支持人社部門在鄉鎮和村級建立人力資源市場和培訓網路,提升農村居民創業致富和轉移就業的能力;鼓勵衛生部門開展縣鎮(鄉)衛生管理城鄉一體化試點和村級標准衛生室建設,提升農村醫療服務質量。鼓勵支持教育部門加快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提高農村教育水平;鼓勵支持科技部門和涉農科研院所到農村,開展科技支農活動,並引導其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明確各方責任和權利,實現互利共贏,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科技水平。

(四)建立一體化政策體系,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發展。以往公共服務供給的非均等化及其在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根本原因是制度分割和缺乏統一標准造成的。只有各級各部門在制定政策、資金項目安排與服務標准做到城鄉一體化,才能確保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在城鄉公共服務方面保持相對均衡。因此,在推進城鄉的公共服務均等化中,要採取政策鼓勵、項目支持、考評檢查等方式,積極協調鼓勵各級各部門加快城鄉一體化制度建設,並在資金項目安排、服務機構建設、服務人員保障、服務標准制定等方面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破除城鄉之間的制度壁壘,確保城鄉居民機會平等、權利均等、服務同等,從根本上保障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務權利。

(五)加大轉移支付,合理配置公共財政資源。轉移支付制度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調節收入再分配和實現政府目標的重要手段。為了有效調節和保障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就必須強化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對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作用,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特別是在當前,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應重點向縣鄉級傾斜,向農村居民養老醫療保障、困難群眾救濟和低保等傾斜,切實增強城鄉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六)多元化供給,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需求。構建多元化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引入民間資本,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形成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尤其要針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的現狀,按照農村公共產品的不同屬性,實施多主體、多渠道和多方式的供給模式,努力拓寬農村公共產品的融資渠道。政府可以利用各種政策安排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農村公共產品服務,補充政府供給的不足,實現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政府可採用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在明確產權的前提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私人資本進入。

(七)健全測評體系,促進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合理。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要有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檢測和考評體系,及時反映和監測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工作中可在現有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責、許可權、分工、考核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外部公共服務監測評估機構,建立科學合理的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績效測評指標體系,准確反映城鄉公共服務數量、質量、分布、差異和群眾需求等方面情況,及時調整階段性工作重點和出台對策措施,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平台考核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