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珍味

馬鞍山珍味

發布時間:2022-05-10 04:35:41

A. 馬鞍山春節習俗

1、送春

新春頭幾天或立春之日,當塗鄉村人家都會迎來「送春」者。這是回一種以說唱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稱唱「見樣歌」。送春人一般系家傳親授、曲調獨特,以一人單獨成行居多。

送春時,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鑼等民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說唱內容開頭主要是以辭舊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詞作鋪墊,後面的內容則靈活多變,見到老人唱長壽,見到孩童唱聰慧。



2、凈年

為了過一個乾乾凈凈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戶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掃干凈;把門上的舊聯、牆上的舊畫拆下換新;將要吃的菜該煮的煮、該洗的洗干凈、該裝盤的裝盤;傍晚將水缸盛滿,並煮上滿滿的一鍋年飯(帶第二天吃)。

B. 馬鞍山有什麼特產

馬鞍山的特產

1、含山綠茶

全縣有茶園1000公頃,大都分布在昭關、蒼山兩處丘陵腹地。山上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終年雲霧繚繞,陽光漫射,茶、林相得益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形成含山茶葉獨特的自然品質。歷史名茶「昭關翠須」獲1992年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銀質獎。

「橫龍翠眉」茶以其香濃、味醇、色翠、形美,一舉獲得1996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含山縣正著手開發新型的綠色茶葉、有機茶葉,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更高需求。

2、含山大米

含山大米含山縣位於江淮之間,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水稻種植歷史久遠,土壤肥沃、水庫資源豐富。

「含山大米」原產地緊靠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轄全國生態鎮——陶廠鎮、運漕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大漁灘濕地,群山環抱,丘圩交錯,森林覆蓋率達40%,裕溪河、牛屯河穿境而過,生態環境優良,為發展優質稻米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含山縣農委大力推廣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水稻機插、秸稈粉碎還田、綠肥種植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水稻綠色生產技術,降低化學農葯和化學肥料的使用量。

3、運漕酒

運漕,古稱蓼花州,曾為安徽省含山縣首鎮,自東漢末年建鎮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明、清鼎盛時期,運漕有48道閘、72條巷,人口達1萬人之多,各類商號、牙行、作坊、店鋪、錢庄、當鋪、茶館等數百家,鋪面連襟,鱗次櫛比。

漕河上商船往來如梭,兩岸泊船綿延數里。街面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一派商貿繁榮景象。為我省古代江北八大商業重鎮之一。 漕河,蜿蜒數十公里,銜巢湖,達長江,為南北交通運輸的黃金水道。

4、巢湖白米蝦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曬干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巢湖蝦米經用熱水浸泡,燒豆腐、白菜或芹菜,風味獨特,皆成佳餚。

我國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巢湖白米蝦卻不然,燒熟也不變紅,渾身依然白色。傳說古巢州腥穢不堪,魚蝦水族也遭污染而混濁。

5、含眉綠茶

含眉綠茶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綠茶,憑借獨特的色、香、味、形、韻被評定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馬鞍山「含眉」綠茶生長於雲霧繚繞、溪水環山而流的含山縣清溪鎮長山大壟,漫山遍野、綠油油的千畝有機茶園,茶香沁人心脾

C. 安徽的特產是什麼

安徽的土特產品種繁多,風格各異。
大眾化的安徽名產茶、煙、酒歷來有名:中國十大名茶安徽獨佔三席: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另外霍山黃芽、敬亭雪綠、太平猴魁等都比較有名;煙中的黃山系列卷煙也是煙中名牌;徽酒也是名品迭出:古井貢酒、種子、口子、迎駕貢等無不名聲在外。
地方特色美食產品就更多啦,象皖南山區、皖西大別山區的山貨山珍,如前面講過的茶葉外,寧國山核桃、黃山石雞、干香茹木耳、霍山石斛、干山筍等等;長江及巢湖等湖區的銀魚、大閘蟹、毛魚乾等;此外蕪湖傻子瓜子、三隻松鼠和洽洽炒貨禮包、安慶胡玉美醬製品、一品酥、馬鞍山的茶干、精緻小菜系列、蒙城牛肉乾、懷遠的石榴、蕭縣的葡萄、碭山的酥梨、滁州的滁菊、中國中葯之都亳州的保健中葯材等等也是名產。
地方特色工藝品,則以宣城黃山的文房四寶、黃山的竹雕、蕪湖的鐵畫、銅陵的銅雕、蚌埠的玉雕、合肥的燙畫、界首的剪紙,還有靈壁、巢湖銀屏山的奇石,黃山、肥西的盆景等等都是引人入勝的珍品。
總之,送人禮品的選購,可因人而異,而安徽豐富的特色產品正好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D. 當塗土特產是什麼

採石茶干
「採石磯」牌茶干,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造廷貢品之一。解放後,也為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所贊許,深受廣大消費者鍾愛。產品曾遠銷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獲省、部優和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及92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優質保健品三項銀獎。並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稱號。茶干選用優質大豆、甘草等十幾種天然材料精製而成。且色澤醬紅、細嚼味長、回味持久、有韌性、對折不斷等特色。除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八種氨基酸,以及鈣、鎂、鉬、錳、硒、鍶、銅等十幾種微量元素。在第五屆全國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學會上被一些著名的營養專家鑒定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營養保健食品。同時也是旅遊、飲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黃池醬菜
黃池醬菜產自當塗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製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里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於這一帶的香菜,它是用經過晾曬的白菜絲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種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壇中經年不壞,吃的時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覺醇香厚味,微辣中鮮味兒直透舌根,另人不忍卒咽。是小酌品茗時的絕配。
紅心鴨蛋
石臼湖紅心咸鴨蛋,是湖陽禽工貿有限公司「石臼湖」牌系列產品之一。石臼湖水域寬廣,無公害,無污染源,夏漲冬落,貫注長江。水質明凈清澈,微甜呈中性;水草豐美,魚、蝦、螺、蚯蚓眾多……自由放養的湖陽麻鴨,以此天然水生物為食,得其養份精華,故蛋心自然鮮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石臼湖紅心咸鴨蛋採用百年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經八道工序精製而成,風味獨特,爽口開胃,營養極為豐富,是百姓餐桌、工作快餐、喜慶宴席、饋增親友之美味佳品。
當塗螃蟹
學名:中華絨螯蟹
產地:馬鞍山當塗縣
特點:當塗河蟹個大肉厚,營養豐富,是水產珍品。

E. 馬鞍山的特產有什麼

當塗金菜地茶干是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的特產。金菜地茶干是傳統的地方名產,選用優質大豆為原料,配以隔年陳醬,桂皮、甘草、雞汁等二十餘種調料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是家庭、飯店、茶館必備,野餐、饋贈上選之佳品。

雞籠山辣椒醬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善厚鎮的特產。善厚「雞籠山」牌干媽老系列辣醬食品。製作原料有辣椒、辣油、蔥、姜等加工而成。

含山紅瓜子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含山紅瓜子,又稱紅打瓜籽,顏色深紅,大小均勻,殼薄肉厚,獨具香味,是縣內重要出口產品,深受港、澳同胞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喜愛。

三汊河螃蟹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早在清代,含山縣三汊河的螃蟹就以個大體健、肉肥黃滿、風味獨特名揚天下。據經驗者談:將三汊河螃蟹仰置於玻璃板上,它能自動翻身,他地之蟹則不能。螃蟹個體重一般150克左右,肉質細嫩,卵厚膏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含山菱角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菱角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水產品,深受大中城市居民的青睞。

含眉綠茶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綠茶,憑借獨特的色、香、味、形、韻被評定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

和縣黃金瓜

園藝鮮桃

當塗綠松石綠松石又稱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其工藝名稱為松石,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春秋時代的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是由綠松石雕琢而成的。它特有的藍色光澤,代表著溫馨和生命,是吉祥、永恆和成功的同義詞。

當塗醬菜當塗醬菜產自當塗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製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里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是佐餐佳品。

蒸鯽魚蒸鯽魚,是建國前縣內常用高檔菜餚,風味獨特。

蘇薺縣內栽植歷史悠久。著名品種有「蘇薺」、「界薺」。尤其是蘇薺,皮色深紅,肉色白凈,皮薄、味甜、質細,渣少,被列為荸薺最佳品種。

學名:中華絨螯蟹產地:馬鞍山當塗縣特點:當塗河蟹個大肉厚,營養豐富,是水產珍品。

巢湖白米蝦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曬干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

炸麻雀
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600多年歷史。其特點:入口香脆,越嚼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譽。

馬鞍山龍蝦龍蝦,又名大蝦、龍頭蝦、蝦魁、海蝦等。民間又俗稱蝦王。是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龍蝦科屬動物。

F. 馬鞍山介紹資料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與六朝古都南京毗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眾所周知,萬里長江自天門山起折為北上,「碧水東流至此回」,江南變為江東。馬鞍山由此得名為「江東第一城」。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屬越國和楚國;秦統一時,屬丹陽。馬鞍山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璀璨的文化,歷代名人薈萃。1956年馬鞍山建市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當我們以國家衛生城,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為榮的同時,還要自豪地強調:地處「江東第一城」的馬鞍山還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歷史悠久
馬鞍山地處和縣猿人、湯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處。古人類遺址的中心位置,屬長江流域中華文明搖籃的中心地帶。通過市內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可以把歷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37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000多件珍貴的出土文物,准確地展示了馬鞍山地區悠久的歷史。
(一)馬鞍山地區早期遺址豐富多彩,文化信息豐富。
煙墩山、七畝塘、高個山、鄭家等新石器時期遺址表明,馬鞍山地區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發達的農業文明。煙墩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證明了馬鞍山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顯赫。五擔崗、鄧家、船墩、荒廟墩等遺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時期,馬鞍山地區手工業文明已達相當高度,人們開始使用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物品,根據五擔崗遺址出土的文物類別和遺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斷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馬鞍山市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三國的姑孰城和東晉的牛渚誠。
公元222年,三國孫權築城姑孰。347年,東晉鎮西將軍謝尚築城牛渚(今採石一帶)。雖然,這「城」與現代的「市」內涵有別,但是,其軍事地位、政治地位顯赫,且有較大的地域規模(牛渚城達10多平方公里),別處無可比擬。由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城視作馬鞍山城市的源頭。
(三)採石磯為群雄逐鹿之地。
馬鞍山市與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採石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時成為著名的古津渡、古戰場,此地曾發生過數十次戰爭,史冊中載有許多劍影刀光、金戈鐵馬的採石大戰故事。
(四)館藏文物類別齊全。
馬鞍山文物管理部門珍藏著豐富多彩、類別齊全的珍貴文物,其中經過鑒定的珍貴文物1028件(套),這些文物絕大部分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確,文化內涵豐富。其中春秋勾連紋大鐃,三國青瓷雞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誌磚、季扎掛劍圖漆盤等一、二級文物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馬鞍山地區勞動、生息,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這一地區以太白墓、朱然墓為代表的墓葬,廣濟寺為代表的寺廟,太白樓為代表的樓台亭閣等古文化資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轟動全國。
馬鞍山地區曾先後出土大量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為目前已發掘的300多座三國東吳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結構與墓中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令世人矚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繪畫作品,填補了漢代至三國時期漆器工藝及美術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間,曾引發「三國熱」。此墓的發掘,被列為80年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二)廣濟寺名冠江南。
位於翠螺山南麓的廣濟寺,又名資福院,始建於三國時間,後毀於戰火。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山門、大雄寶殿和觀音閣,氣勢壯觀,為江南名剎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譽。
(三)黃山塔鎮守市口。
此塔位於寧蕪路東側的黃山之頂,為當塗進入市區的標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劉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後有懷古亭,為武帝避暑離宮,李白有「長嘯倚天梯」詩句贊其雄姿。
(四)謝公宅爭輝青山。
謝公宅位於當塗青山,為南朝宣城太守謝脁故宅。環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謝脁詩、書、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詩,有山水詩祖之稱,李白對其推崇備至,曾明確表示死後要與謝脁結為「異代芳鄰」,留下了文壇千古佳話。
(五)太白墓古樸典雅。
太白墓園位於當塗青山西麓,佔地6公頃。李白逝後初葬龍山,後人遂其「與謝脁為鄰」之願遷葬青山。園前立挺拔的牌坊,園內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蓮池、十詠亭等古跡,其古樸典雅的布局與李白曠達的情懷、浪漫的詩風相得益彰。啟功、趙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書畫大師的題額更使墓園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餘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資料。
(六)謫仙樓輝煌壯美。
謫仙樓,太白樓別稱。因李白人稱「謫仙人」而得名。此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長江三樓一閣」,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美譽,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鍾情。李白祠、清風亭,同風閣等建築與太白樓相互呼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太白樓古建築群。
(七)昭明閣遺跡猶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謚號。蕭統博覽群書,編纂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昭明閣,系昭明太子讀書處,位於慈姥山,原有閣、廳、樓和碑刻,現留殘碑一塊,上刻有昭明讀書的形象。
(八)三元洞臨江欲飛。
三元洞原為採石江邊懸崖絕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間,一僧人依崖造屋,設天、地、水三官神位於內,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後的三元洞,三面臨江,躍躍欲飛。遊人入洞後,可直達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極目遠眺,也可俯視江流。三元洞的有關傳說,折射著中國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價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盡攬。
峨眉亭與三元洞緊鄰,因亭飛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詠其「雙峰秀山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此外,文天祥、趙孟兆頁等人均登亭攬勝,留下佳作名篇。現亭內存碑五塊,元碑《過采江詩》尤為珍貴,郭沫若稱其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跡薈萃。
翠螺山一面臨江、三面環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齋、赤烏井、懷謝亭等文物古跡隨處可見,尤其是與李白有關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韻味。更值得一說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觀十分幽美。長江三磯之首的採石磯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稱,是如今長江下游唯一的岸蝕景觀。歷代文人孟浩然、劉禹錫、王安石、陸游、蘇軾……均到此漫遊。李白曾多次登磯游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等不朽詩章。
(十一)明皇窯遙傳輝煌。
當塗青山有兩座窯場遺址。南窯專制琉璃,北窯專制磚瓦,是明洪武年間為燒制鳳陽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窯場。現此窯已廢,但透過窯址隨處可見的琉璃瓦碎片及斷磚,不難發現其昔日的輝煌。
(十二)古詩文爭奇斗艷
馬鞍山地區的山水為歷代文人雅士推崇備至。著名南齊山水詩人宣城太守謝朓迷戀當塗青山,稱其為「山水都」並築室鑿井,作《治宅》《游山》詩作,當為名人為馬鞍山地區留下的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愛山水,尤其鍾情馬鞍山地區,給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詩文。其中的《登天門山》、《姑孰十詠》、《橫江詞六首》、《夜泊牛渚懷古》等成為千古絕唱,廣為傳誦。李白逝世後,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李紳、杜牧、韋庄、梅堯臣、杜荀鶴等一大批詩人即到馬鞍山拜謁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華章佳句。其中劉禹錫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詩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馬鞍山地區已積淀了贊詠李白及其勝跡的詩文1100餘首(篇),楹聯130多幅,各類碎文、序文、祭文數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將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豐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鄉各地。其中太白墓內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華《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墓誌》、劉全白《唐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碣記》和裴敬的《翰林學士李公墓碑》以及范傳正撰寫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為考證李白生平創作與思想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採石峨眉亭內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稱之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橫山「石門、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樓內的重修太白樓記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馬鞍山麓的「江東第一城」雖然為當代人所刻,但其社會價值也絕不可小視。

G. 蘇杭特產

蘇州特產總匯

1、 陽澄湖大閘蟹 .........
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稱,其外形特徵:青背、白肚、黃毛、金爪、體壯。青背,蟹背青得發亮,清爽,半透明,燒熟後,顯純紅,紅得鮮艷。它不同於其它湖區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後呈淡紅,紅中帶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澤,給人以水亮玉質般美感(隨著養殖業的發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養殖陽澄湖大閘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區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潔。黃毛,蟹螯上的絨毛、蟹爪上的須毛呈黃色。雄蟹絨毛密而軟,不帶泥土屑。蟹爪上毛須清爽,顯黃色。其它湖區蟹毛帶泥土色,不清潔。金爪,蟹爪尖上呈煙絲般金黃色。其它湖區的蟹,爪尖上沒有明顯的金黃色。體壯,陽澄湖大閘蟹體壯,墩厚,結實,兩螯八爪粗壯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撐起,爬行自如。與其它湖區蟹相比,同樣形體大小的蟹,陽澄湖大閘蟹體重重得多,它沒有一殼水的現象。

陽澄湖大閘蟹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勝言,「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那桔紅色的蟹黃、白玉似的脂膏、潔白細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區蟹無法比擬的,難怪章太炎夫人湯國梨女士詩曰:「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2、太湖三寶 .........

太湖水產資源豐富,這為地處太湖之濱的蘇州提供了豐厚的美食資源,盛產的銀魚、梅鱭和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馳譽中外。

銀魚

銀魚,俗稱面條魚,或麵杖魚,身長數寸,體長略圓,相傳吳王食膾有餘棄於水中,化而成魚,古亦稱膾殘魚(銀魚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銀箭離弦之故)。可知太湖銀魚被開發為我國珍貴食用魚種歷史之久。

太湖銀魚有大銀魚、雷氏銀魚、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四種,前兩者較大,後兩者較小。整魚除兩眼為黑點外,全身潔白、透明、骨軟、無鱗。產期集中於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間是捕撈的旺季。明朝詩人王叔承所寫的「冰盡溪浪緣,銀魚上急湍,鮮浮白玉盤,未須探內穴」詩篇就是對銀魚的贊詠,宋代張先寫的「春後銀魚相下鱸」的詩句,則將銀魚和鱸魚並舉,列為魚中珍品。

銀魚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銀魚含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熱量41千卡,以及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份。

新鮮銀魚經爆曬可製成銀魚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經久不變。蘇州盪口產的銀魚干,長不到兩寸,體呈扁形,肉肥骨軟,色白有光,列為上品。遠銷歐美,享有盛譽。

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骨刺,無腥味,可用來烹制出多種味美可口的菜餚鮮湯。魚嫩湯鮮的「銀魚球」和鮮嫩香肥的「銀魚攤黃菜」就是以太湖銀魚為主料,經名廚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兩道傳統名菜。食用銀魚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與雞蛋合炒,鮮嫩味美,柔若無骨,是一道江南的應時名菜。

梅鱭

梅鱭,又名湖鱭,俗稱毛葉魚,體形略扁薄,頭尖小而口大,兩眼著生於頭的前上端,腹部稍闊,尾則細狹,鱗細色白,整體呈窄長的毛竹葉狀。

據晉代張華所著《博物志》中記載:傳說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經過「卧薪嘗膽」積蓄了力量,對吳國發起決戰,報仇雪恥。當時吳王夫差因得西施,終日尋歡作樂,荒淫無度,殘害忠良。吳軍不願為其賣命打仗,越軍贏得有利戰機,節節勝利,但後由於受阻於太湖水面,無法攻克吳國都城,戰爭相持不下。正當越軍軍糧快要吃盡,欲撤退之際,忽然在越軍戰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結隊的小魚——即為梅鱭。越軍捕撈食之,從而士氣重振,很快地攻進了吳國都城(今蘇州),滅了吳國。傳說太湖梅鱭是由吳王夫差吃剩後倒入太湖裡的膾魚殘肉、殘骨而變,因其比銀魚要長,太湖漁民慣稱梅鱭為銀魚的阿哥。

梅鱭每年三、四月間產卵,六月子魚始見,隨後即為捕撈汛期,民間故有「七月七,梅鱭齊」諺語,捕撈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鱭,肉質細嫩,味極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鈣、鐵等無機鹽。特別應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鈣質,約為銀魚的三倍,是人腦和骨髓的滋補品,尤其適合作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漁民通常習慣把剛捕撈起來的梅鱭及時用木炭火緩慢烤乾,制出了鮮美而無腥味的梅鱭干,為太湖著名特產,被人們視為席上珍品。

梅鱭魚(鮮品)及其魚干,烹調方法多種多樣,清蒸或紅燒均可,如取梅鱭魚干輔以鹹菜或豆腐等共燒煮,則是江南太湖一帶群眾的一道美味佳餚。

白蝦

白蝦,生長在太湖開闊的水域,屬淡水蝦類。體色透明,頭部有須,胸部有爪,兩眼突出,尾成*形。據《太湖備考》記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

太湖白蝦多為生活在水草豐盛、風平浪靜的淺灘處,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機殘渣和弱小無脊椎浮游生物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蝦產卵旺季。春季早批產卵孵化出的幼蝦,經過二、三個月,六、七次蛻皮後,至六月中下旬長成大蝦,八月底即可成熟產卵。無專門的汛期,通常農歷六、七月間是吃蝦的時令。

太湖白蝦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甚高,據科學分析,每100克食用蝦中,含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以及鈣、鱗、鐵等無機鹽和維生素A等營養成份。除食用外,還可入葯。當代葯學家葉桔泉在《食物中葯與便方》一書中說:「蝦性味甘、溫,托痘瘡,下乳汁,壯陽道,是一種強壯補精葯,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蝦為主料製作的菜餚,色、香、味俱全。「碧螺蝦仁」、「炒蝦餅」和「三蝦豆腐」等名菜均出於技藝高超的廚師之手,食後令人贊不絕口。

3、碧螺春茶 .........

碧螺春茶原產於蘇州東、西山, 但關於碧螺春卻有著許多美麗而動人的傳說。一種傳說講:碧螺春興於唐代、盛於宋朝,明清之際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際,故而得名。據說,此茶為王母娘娘派仙鶴傳的種,山人朱元正獨得其妙,植於山崖下。初稱其為「嚇煞人香」,後清康熙南巡到東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類說法也就是目前比較認可的一種,傳說認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當初茶農採茶,因「筐不勝貯,置於懷中,茶得熱氣,忽發異香」,茶農於是驚呼「嚇煞人格香」,「嚇煞人香」於是便成為碧螺春的俗名。後適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蘇巡撫宋犖用此茶進獻,甚得嘉許,但聖上以為名稱不雅,遂欽賜「碧螺春」之名。於是,今天就有了人人傳頌的碧螺春美稱。

4、 昆石 .........

「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雲潤筆床」,這是元朝詩人張雨在《得崑山石》詩中對昆石的贊美。昆石,因產於江蘇崑山而得名。主要出自於城外玉峰山(古稱馬鞍山)。它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大約在幾億年以前,由於地殼運動的擠壓,崑山地下深處岩漿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熱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縫,冷卻後形成石英礦脈。在這石英礦脈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結晶晶簇體便是昆石。由於其晶簇、脈片形象結構的多樣化,人們發現它有「雞骨」、「胡桃」等十多個品種,分產於玉峰山之東山、西山、前山。雞骨石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給人以堅韌剛勁的感覺,它在昆石中最為名貴;胡桃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晶瑩可愛。此外還有「雪花」、「海蜇」、「荔枝」、「荷葉皴」等品種,多以象形命名。昆石總的看來是以雪白晶瑩,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為主要特徵。

昆石的開采歷史很悠久,宋代《雲林石譜》中就已作介紹。它的採制大致要經過選坯、曝曬、沖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復雜工藝,方能完成,又因數量一直很少,故頗為名貴。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圓不過三華里,經過上千年不斷采覓,現在山表已很難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僅尺許,大者極少見,據《清秘藏》作者介紹,他在嘉靖年間見到一塊昆石,高有丈許,方七八尺,下半部狀若胡桃塊,上半部乃雞骨片,色白如玉,玲瓏可愛,後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錢買去了。現崑山亭林公園有兩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為明代舊物,一為「春雲出峋」,一為「秋水橫波」,陳列在顧炎武紀念館前亭子中。這二株巨石,窈窕玲瓏,竅孔遍布,是碩果僅存的巨峰佳品。更多的昆石小品則為民間所收藏,成為案幾清供之品。

5、萬三蹄 ........

為周庄首選名菜,以精選的豬後腿為原料,配以佐料,經過煨煮或蒸燜而成。肉質酥爛脫骨,湯色醬紅,肥而不膩,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原為周庄過年、宴慶中主菜,意為團圓,後變為招待貴賓的上乘菜餚,傳為沈萬三家中待客必備的菜餚。

6、萬三菜莧 .........

萬三菜莧採用周庄本地所產的、在春天採摘的嫩菜芯為原料,經過精心腌制,放於小甏,甏口用箬葉和黃泥密封,存放數月而成。清香撲鼻,既可生食,也可燒湯炒菜。配料:菜芯、食用鹽、白糖等。

7、 芡實 .........

芡實是同里土特產的上品,產自同里西北盪的芡實(俗稱「雞頭米」)被譽為「水中人參」。據《本草綱目》記載,芡實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開胃助氣、止渴、益腎、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紅棗、蓮子、桂圓更美味。

8、太湖蒓菜 ........

蒓菜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來野生於長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蘇南太湖、杭州西湖出產最多,也最著名。蒓菜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背面分泌出一種類似瓊脂的粘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葡萄糖等多種成份,可煮可炒,不僅是風味獨特的珍貴蔬菜,而且有清熱、潤肺、利尿、消腫、解毒、健胃、止瀉等功效。太湖蒓菜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工栽培,生長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後水底的地下莖開始萌芽生長。在這個時節採摘的蒓菜嫩片稱為「春蒓菜」;「立夏」之後,氣溫上升,蒓菜生長旺盛,到「霜降可大量採摘,稱為「秋蒓菜」。目前,以東冊財團湖區和西冊消夏灣的蒓菜產量最多。每年夏秋,那裡大片地布滿了一簇簇蒓菜,連綿數華里,彷彿給碧清如鏡的太湖湖面綉上了翠綠的「花邊」,美不勝收。蒓菜除鮮蒓菜可食用外,還可以由食品廠加工成瓶裝或罐裝蒓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蒓菜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榮獲外貿優質產品稱號遠銷國外。用太湖蒓菜加輔料烹調而成的「是火蒓菜湯」、「芙蓉蒓菜」,滑嫩鮮美,清香誘人,是蘇式菜餚中的名菜,因此國內賓館、飯店、招待所對太湖蒓菜的需求日趨增加。人們還把太湖蒓菜比喻為思鄉之物。據《晉書》記載,歷史上有位名張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蒓羹,便棄官回鄉,這便是「蒓鱸之思」典故的由來。

9、 煽禽 .........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歷史,已逐漸發展成為江南名產。其主要原料為草雞、草鴨,用沙家浜的傳統工藝,配以十餘種天然香料,採用現代真空包裝和滅菌技術精製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劑。該產品開袋即可食,並能保證在儲藏過程中不變質及保持原有獨特風味,為旅遊、家宴之佐餐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緙絲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術,以前被用來生產帝王後妃們的龍袍和霞帔,是一種通經繼緯的特殊手工織物。它以生絲作經線,彩色熟絲作緯線織造,在織品圖案與素地結合的地方,微顯高低,猶如摟刻而成,因而又稱為,「刻絲」緙絲織成的屏風、中堂、和服腰帶、日用物品是藝術精品。

蘇塌

蘇州生產的檀香扇、摺扇、絹官扇、紙團扇等製作精巧、外觀玲玫,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香氣四溢的檀香摺扇,運用刻花、拉花、燙花三種工藝,並飾以絲纓,顯得雍容華貴,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品。蘇州玉雕玉雕也是蘇州傳統的工藝,古代宮廷都聘請蘇州玉工為皇室琢造各種玉器。「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

蘇州玉雕

正在繼承這一優良傳統,重新煥發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藝品之外,其他如民族樂器、金銀細工、紅木器物、國畫顏料、字畫裝裱,也都是著名的蘇州工藝品。

蘇式糖果蜜錢

選料講究,製作精細,有獨特的配方和工藝。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為主,形成蘇式糖果的特色。蘇式糕點甜松糯韌、香軟肥潤、細膩酥脆是蘇式糕點的特點。它的品種繁多,不同式樣、不同餡心的達170多種。碧螺春綠茶是中國綠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因其茶色碧綠鮮嫩、葉形捲曲如螺,又採摘干早春,故名。它以色、味、形全優的特點,並列為極品綠茶。茉莉花茶蘇州是全國茉莉花茶的重要產地,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蘇州的茉莉花茶香氣高雅、濃而不膩,深受顧客歡迎。

杭州特產:
杭州絲綢:杭州絲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絲綢之府」之稱。常年生產綢、緞、錦、紡、 綾、羅、紗、綃、絹、絨、絹、呢、綈、葛等14大類,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色。織物或富麗堂皇,或薄如蟬翼,或輕柔飄逸,或雍容華貴,其中許多產品曾榮獲國家、部級或省級優質產品獎。現在杭州絲綢遠銷各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西湖龍井茶:杭州西湖鄉龍井村周圍群山環繞,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土壤呈酸性。由於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茶農精良的製作,所產茶葉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特色,堪稱「四絕」。它位於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歷史上曾列為貢品。 西湖龍井茶已有12O0多年歷史。傳統的西湖龍井茶有「獅(峰)」、「龍(井)」、「雲(棲)」、「虎(跑)」四個品類,尤以獅峰龍井為上品。現歸為「獅」、「龍」、「梅(家塢)」三個品類。龍井茶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尤以一尖二葉的「明前茶」為佳品。

杭州織錦:杭州織錦由蜚聲海內外的杭州織錦由都錦生絲織廠生產。織錦分為裝飾織錦、風景織錦和絲織人像三大類。早在1926年,該廠所織的一幅五彩絲織風景畫就獲得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金獎。目前,該廠成為我國最大的絲綢工藝品生產出口企業。主要產品有風景畫、台毯、靠墊、床罩、窗簾及作為衣料的織錦,產品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既適用於客廳和卧室的裝飾又很實用,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花」。如今,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王星記扇子:王星記扇子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王星齋創建了王星記扇庄。這就是現在王星記扇廠的前身。王家世代從事制扇業,其扇子以選材優異、做工考究而聞名全國,其首創的黑紙扇曾作為「貢扇」被送往朝廷。如今,王星記扇廠生產的扇子分為15大類,409多個品種。1300多種花色。其中以黑紙扇和檀香扇最為著名。

張小泉剪刀:張小泉剪刀以鑲鋼均勻、磨工精細、刃口鋒利、式樣精巧、刻花新穎、銷釘牢固、開合和順、品種繁多、經久耐用、物美價廉而馳名中外。它在清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上和1915年巴拿馬賽會上分別獲得銀獎和四等獎。如今的張小泉剪刀廠已成為我國剪刀行業中的大型企業。所產剪刀,裝潢美觀,品種規格齊全,分為工業用、農業用和民用三大類。此外,還有旅行剪、綉花剪、照相花邊剪等。來杭的遊客常把它作為工藝品用來饋贈親友。

杭州綢傘: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西湖綢傘選料考究,製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採用特製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折疊,色彩瑰麗,傘骨則採用江南獨特的淡竹製成。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既可以遮陽擋雨,又可以裝點生活。

西湖藕粉:西湖藕粉是杭州的名產,主要出產於杭州艮山門外至餘杭市塘棲一帶,以餘杭沾橋三家村的藕粉最負盛名,故又稱「三家村藕粉」。那裡種植荷藕多達19多種,其中用尖頭白荷加工的藕粉最佳。西湖藕粉呈薄片狀,質地細膩,色澤自里透紅。用開水沖泡後,撤上桂花糖,晶瑩透明,味醇清口,不僅能充飢,而且有滋補作用。據鑒定,藕粉含有澱粉、蛋白質、葡萄糖以及鈣、磷、鐵、維生索 C等多種成分,具有健脾、生津、開胃、潤肺的功效,很適合老幼病弱者食用。

西湖天竺筷:用杭州天竺山上的實心大葉箬竹製成。故名天竺筷。它製作精緻,光潔輕便,價廉物美,非常實用。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成為杭州的特產。天竺筷品種可分為下列四種:接長短分有9寸、9.5寸、10寸和10.5寸四種;按粗細分有粗、中、細三種;按花紋分有佛像;山水、花卉、西湖風景等;按筷頭分有銀頭、珠頭、鉛頭、鐵頭;骨頭等。

杭白菊:此茶菊本產杭州,故稱杭菊或杭白菊。古時與龍井茶齊名,並列為貢品。今主產桐鄉市。夏季杭白菊作保健飲料,用開水沖泡後,其色澤天然,汁水清香,味甘爽口,花形完美,堪稱「四絕」,具有降溫、消暑、利尿和益神的作用。杭白菊還是「浙八味」之一。據醫學專家分橋,它含有氨基酸、菊貳及多種維生索。它性寒、味甘苦,作為葯用有平肝明目、散風清熱和解毒消毒的作用,主治感冒風熱、赤目和頭痛。

仿南宋官窯青瓷:建在杭州鳳凰山下的南宋官窯是專為皇室燒瓷的窯廠,居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其產品因數量少,工藝水平高向來為國內外博物館和陶瓷家所鍾愛。它代表了古瓷中青瓷的最高水平。其工藝特點是:釉面開片,薄胎厚釉,紫口鐵足,故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

蕭山花邊:蕭山花邊又稱萬縷絲、萬里斯。它是本世紀初由義大利威尼斯傳入蕭山坎山鎮的. 蕭山花邊是挑花女工採用優質棉線,用綉針引線來挑綉各種紋樣的手工藝品,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兼備。其特點是:構圖新穎,色調素雅,技藝精湛,工針多樣,結構嚴謹,層次清晰,且顯得細膩、精巧、美觀、朴實。現在的蕭山花邊有30多個品種,2000多種花樣,如披肩、領圈、服裝、台毯、窗簾、床罩、鋼琴罩、沙發套、茶幾套等。1980年蕭山花邊獲國家金質獎。產品遠銷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西湖蒓菜:西湖蒓菜又稱馬蹄草、水蓮葉等,屬睡蓮科,是一種水生宿根植物。歷史上,以栽培在「三潭印月」的蒓菜最著名。葉片呈橢圓形,暗綠色,每年春天至秋天採摘。有滑膩、清香、鮮嫩的特色。蒓菜含有多種成分;如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 C和鐵質;有健胃、強身、防癌等功能。用西湖蒓菜等作原料的「西湖蒓菜湯」、「葯菜黃魚羹」等都是西湖名菜。

H. 在哪能買到正宗的馬鞍山特產

直接去超市買,價格公道透明,日期新,種類全。
當塗金菜地茶干是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的特產。金菜地茶干是傳統的地方名產,選用優質大豆為原料,配以隔年陳醬,桂皮、甘草、雞汁等二十餘種調料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是家庭、飯店、茶館必備,野餐、饋贈上選之佳品。

雞籠山辣椒醬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善厚鎮的特產。善厚「雞籠山」牌干媽老系列辣醬食品。製作原料有辣椒、辣油、蔥、姜等加工而成。

含山紅瓜子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含山紅瓜子,又稱紅打瓜籽,顏色深紅,大小均勻,殼薄肉厚,獨具香味,是縣內重要出口產品,深受港、澳同胞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喜愛。

三汊河螃蟹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早在清代,含山縣三汊河的螃蟹就以個大體健、肉肥黃滿、風味獨特名揚天下。據經驗者談:將三汊河螃蟹仰置於玻璃板上,它能自動翻身,他地之蟹則不能。螃蟹個體重一般150克左右,肉質細嫩,卵厚膏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含山菱角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菱角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水產品,深受大中城市居民的青睞。

含眉綠茶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特產。安徽含眉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含眉」牌綠茶,憑借獨特的色、香、味、形、韻被評定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

和縣黃金瓜

園藝鮮桃

當塗綠松石綠松石又稱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其工藝名稱為松石,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春秋時代的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是由綠松石雕琢而成的。它特有的藍色光澤,代表著溫馨和生命,是吉祥、永恆和成功的同義詞。

當塗醬菜當塗醬菜產自當塗縣黃池鎮,當地豐富新鮮的物產加上百姓由來已久的醬菜製作習俗使得黃池所產的醬菜遠近聞名,在華東地區擁有廣闊的消費人群。這里的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獨特,是佐餐佳品。

蒸鯽魚蒸鯽魚,是建國前縣內常用高檔菜餚,風味獨特。

蘇薺縣內栽植歷史悠久。著名品種有「蘇薺」、「界薺」。尤其是蘇薺,皮色深紅,肉色白凈,皮薄、味甜、質細,渣少,被列為荸薺最佳品種。

學名:中華絨螯蟹產地:馬鞍山當塗縣特點:當塗河蟹個大肉厚,營養豐富,是水產珍品。

巢湖白米蝦
體長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白蝦加工曬干製成蝦仁(又稱湖米),故又稱巢湖白米蝦。巢湖白米蝦,學名秀麗白蝦,在巢湖水域的蝦類組成中,白米蝦約佔80%,年捕獲量達數千噸。

炸麻雀
是和縣傳統特產名餚,有600多年歷史。其特點:入口香脆,越嚼味美,有「天下第一香」之譽。

馬鞍山龍蝦龍蝦,又名大蝦、龍頭蝦、蝦魁、海蝦等。民間又俗稱蝦王。是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龍蝦科屬動物。

I. 馬鞍山生產什麼

產地:中國安徽渦陽。
歷史:據傳說,300年前創制於一個叫「張綉樓」的村莊,所以,起初得名「綉樓苔干」。又因義門 集稱「廟集」,故又叫「廟集苔干」。苔干製成後一般打包運往各地銷售,開包以後,清香撲 鼻,因此被湖廣和香港客商稱之為「香菜」。這種苔干風味獨特,人們視為珍品。清朝乾隆 年間(公元1736-1795年),已作為「貢菜」進奉皇帝。
特點:苔干是用渦陽縣義門集一帶的秋苔菜莖去皮晾曬而成,具有清香嫩脆的特點。調制:先取出適量苔干,放入溫水內浸泡兩小時,爾後切成二指長的片,拌入蝦米、姜絲、辣椒和 食鹽為咸拌;加入白糖為甜拌。尤其是在數九寒天,餐桌上出現一道碧綠香脆的冷盤——苔 干,頓時會使人感到春意盎然。工藝:苔干收獲後應立即切曬,切曬是苔干生產的關鍵,要經過除葉、削皮、切片、晾曬等工序。 切時要求:刀刀筆直,苔片厚薄、長短一致,根部一端仍相連,便於搭曬。苔片大部分水分 蒸發,萎蔫後就可以扎把上市出售。

蕪湖芝麻香菜

產地:中國安徽蕪湖。
特點: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長、葉短、棵壯而白嫩的高桿白菜為主料,配以適量的 細鹽、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許防腐劑,採用傳統工藝,經 過晾曬、清洗、切削、脫水、鹽腌、調味、密封等七道工序製成,鮮香嫩脆,爽口開胃,風 味別具。工藝:蕪湖芝麻香菜的醬制方法既講究又簡單,基本沿用了清代中葉所形成的工藝。據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園錄》中曾記載,當時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細凈鹽六兩四錢。先將菜 逐葉披開,桿頭厚處撕碎或先切作寸許,分曬至六七分干,下鹽。揉至發萎極軟,加花椒、 小茴、陳皮絲拌勻,裝入壇內,用草塞口極緊,勿令泄氣為妙。復藏勻仰,一月可吃。

濉溪醬包瓜(菜中菜)

產地:中國安徽濉溪。
歷史:濉溪醬包瓜首創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歷史。
特點:清香可口的醬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種味道鮮美的細菜,甜、咸、酸、辣、香諸味俱全。吃起來醬香濃郁,脆嫩爽口,風味獨特。工藝:濉溪醬包瓜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風味別具一格。元昌齋醬品廠選用當地產的優質包瓜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澤青黃,清潤豐滿,而且要求每顆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堅持隨采 摘隨加工,不能過夜,以保證鮮嫩。製作時,首先在包瓜的梗處以圓蓋狀切開,挖去瓜瓤,再經過初腌、日曬、醬制等工序,使瓜殼呈琥珀色;然後,篩選取優質杏仁、花生仁、黃瓜、線瓜、豆角、苔子、苤藍、生薑、鹿角菜、陳皮等作為配料,並經過醬制之後切碎作餡,充填於醬好的包瓜殼內。最後將先前切下來的圓瓜皮蓋再蓋上,捆紮為原鮮包瓜的形狀即為成品。生產企業:中國安徽元昌齋醬品廠。

蕪湖腐乳

產地:中國安徽蕪湖。
品種:有紅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風味。紅方腐乳加入紅曲,色澤紅艷,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黃酒精,色澤乳白,有濃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復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澤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鮮美。新創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異風味。
特點:蕪湖腐乳塊形整齊,色澤艷麗,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回味悠長。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濃味鮮,能補中健身,抗 病延壽;多味腐乳由於加入多種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種味感,頗為消費 者喜歡。工藝:先將豆腐切成小方塊,壓去一些水分,置於室內竹籠中,撒上經過人工培植提純的毛黴菌種, 加蓋保溫,讓其發酵。當豆腐塊發霉,腐面上的白絨毛長至二、三厘米厚時,裝入壇中,配 以輔料,倒入配製好的鹽水(每一百毫升水加食鹽二十克)浸漬,鹽水以淹沒最上層豆腐塊 一、 二厘米為適度。再用濕泥密封壇口,讓其融去菌毛,繼續發酵,促使大豆蛋白進一步分 解為氨基酸,使輔料的鮮香味汁滲透進腐乳坯塊中。數月之後,即成熟為腐乳。發酵期越長, 質量越好,味道越美。裝壇時,加入不同輔料,又製成了多種風味的腐乳。

胡玉美蠶豆辣醬

產地:中國安徽安慶。
歷史:胡玉美蠶豆辣醬已有一百多年生產歷史。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徽州醬 販胡兆祥挑著一副醬壇子進了安慶城與舅家甘姓合夥在安慶北門外南庄嶺開設了「四美醬 園」。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胡兆祥的長子長齡、次子長傑繼承父業,製造元缸醬、 醬油、醬麻油等出售,這就是「胡玉美」的雛型。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胡家獨資在 安慶商業中心四牌樓開設「胡玉美醬園」。蠶豆辣醬原是四川特產,川中、川東一帶幾乎處 處生產,尤以郫縣豆瓣和重慶的金鉤豆瓣最為有名。胡家慕名三次派人入川,把川醬生產工 藝學到手,接著按照長江下遊人們的口味,創造性地生產出源於川醬,別於川醬,具有自己 獨特風味的蠶豆辣醬。經過幾十年的慘淡經營,到辛亥革命前,以振風古塔為商標的「胡玉 美」蠶豆辣醬這一後起之秀擠進了名產行列。與當時以「山城」為商標的四川重慶豆瓣醬並 駕齊驅,名噪一時。特點:成品胡玉美蠶豆辣醬為鮮艷的絳紅色,味道鮮美,稍甜而帶微辣,富有營養。功效:可開胃助消化,是理想的佐餐小菜和調味品。工藝:原料選擇時,蠶豆必須選擇粒狀飽滿成色最好的。紅辣椒要鮮紅肥碩、肉厚糖多、辣味小的。 種曲選用寧波綠色的醬油曲精。紅曲用福建古田紅曲。製作過程是:浸豆、脫殼、漂豆、蒸 豆、拌面和種曲、制曲、後期發酵、加辣椒醬、再經過一定時間的存放,即為成品。獎項:在1910年至1929年,胡玉美蠶豆辣醬先後參加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漢口「南洋商品 勸業展覽會」、安慶「安徽商品陳列展覽會」、上海「西湖博覽會」,共獲得九枚銀質、銅質 獎章。

敬亭綠雪

產於敬亭山,歷史悠久,品質獨特,為茗中珍品, 明清時代列為貢茶.

琴魚

涇縣琴溪盛產琴魚,"龍鰭果腹,長不盈寸"別具鮮味,古為"貢品". 至今本地人於盛產季節仍按傳統技法精製上市.是佐茶珍品.



葛根可制澱粉,亦可供葯用,有發汗,解熱等功效.

芮(玉)棗

雙仁棗,果大,肉厚,皮薄,核小,雙仁,味甜鮮嫩,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山核桃

產於"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元竹之鄉"━寧國市,殼堅肉脆, 味 香濃,營養豐富, 極具滋補作用.

安徽著名特產。主產於黔縣海拔350-700米的深山河谷之中。香榧是我國稀有的土特產品,主要分布在皖南和浙西地區,而皖南山區以黔縣產品最為稱著。其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冠於全國。常見品種有小圓榧、圓榧、木榧、小米榧、長榧、轉筋榧、羊角榧等。此外,還有不少是優良的孤株品種,其中甲溪村一株「和尚榧」的產品曾在歷史上作過貢品。香榧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炒熟後香脆可口,為人們所愛食,商品價值很高。冷榨的榧子油呈淺黃色,是著名的食用油。榧仁入葯,有潤肺、化痰、止咳、消痔、驅蟲等功效。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珍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