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楂日政

馬鞍山楂日政

發布時間:2022-05-10 02:59:39

① 滿族的貢獻

在我國吉林省的東部 ,有一座神奇秀美的山叫長白山。每到冬季,山上都被皚皚白雪覆蓋著。遠遠望去,長白山銀妝素裹,格外壯麗,因此人們稱它為「白山」。在黑龍江省的北部,有一條自西向東南流的大河,這就是有名的黑龍江,江水墨綠得近乎黑色,彷彿一條黑龍在翻滾,因此人們把它叫做「黑水」。在這白山黑水之間是一望無際的東北大平原。這里,孕育了一個勤勞勇敢、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滿族。

在我國古代典籍里,曾記載過一個叫「肅慎」或「息慎」的部落,這就是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很早就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他們以游獵為生,並且以善造弓箭聞名。遠往周朝的時候,肅恆部落就同中原有了往來。在魏晉時期,肅慎部落的勢力已發展到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南北朝時肅慎又稱為「勿吉」。隋至唐初稱為「襪蠍」,襪蠍七部中的黑水襪蠍在遼、金時期又稱為女真,並於公元1115年~1234 年建立了與南宋對峙的金朝。滿族就是由女真人逐漸演化,在明朝末期形成的民族。

公元17世紀初,女真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叫努爾哈赤。他用了30年的時間,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在統一過程中,他把女真各部先後編成了八支隊伍,每支隊伍分別用八面不同顏色的旗幟作標志,合稱「八旗」。努爾哈赤指定他的兒子和侄子來分統八旗,實行全民皆兵。八旗既是軍事組織,又是生產組織和政治組織。正是憑著這支勁旅,努爾哈赤採用各個擊破的戰術,打敗了明朝十多萬軍隊的圍剿。後來,滿族政權又陸續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公元1644年,八旗鐵騎入關,佔領北京, 席捲大江南北,建立起疆域空前遼闊的清帝國。這是滿族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

我國滿族有982.1萬多人。由於歷史原因,他們的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有一半以上的滿族居住在白山黑水間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餘散居在河北、內蒙古、北京等地。此外,在西安、成都、昆明等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滿族居住。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過去,小輩對老輩是三大一小禮,五天一大禮,每隔三天要給長輩請安,隔五天見了長輩要「打千」。這「打千」的禮節非常奇特。男人打千時要哈腰,右手同時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的樣子;女人打千時要雙手扶膝下蹲。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抱腰接面的大禮。
過去,滿族男子蓄長發辮,從頭頂後半部把辮子垂在腦後,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上腰帶。婦女穿寬大的旗袍,不纏足,喜歡穿綉花鞋或高底的木屐,把頭發盤在頭頂上,梳成鬟子,佩戴耳環。
滿族人愛吃小米、黃米干飯和黃餑餑(豆包)。每逢過節要吃「哎占格餑餃子」,除夕吃晚飯時要吃「手扒肉」,另外,滿族還有一些食品獨具風味,如白煮豬肉、炙豬肉和糕點「薩琪瑪」等。滿族的住房一般是兩間正房,外屋是廚房,安置鍋灶,裡屋有三鋪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家裡來了客人多住西炕,自家長輩多住北炕,小輩住南炕。

滿族人信奉多種宗教。過去,每逢祭祖、祭天,要戴上神帽,穿上裙於,繫上 鈴,一邊敲鼓,一邊跳舞,一邊祈禱。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文是16世紀末借用蒙古文字母創制的,稱為「老滿文」。由於蒙古族和滿族語音有差別,借用的蒙古文字母不能全部表達滿族語音。到了17世紀初,滿族人又在借用的蒙占文字母上加「圈」或「點」,把原來不容易分清的語音區分開,稱為「有圈點滿文」或「新滿文」。

17世紀40年代清軍入關以後,大量滿族人遷入關內,同漢族居住在一起。不少漢族也遷移到關外同滿族在一起居住。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滿族、漢族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取長補短,久而久之,共同的東西越來越多。現在,除黑龍江省一些邊遠鄉村的少數滿族老人還說滿語外,絕大多數滿族人都通用漢語漢文了。而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已成了漢族婦女喜愛的服飾,流行於全國。

滿族人民有著維護詛國統一,抵禦外來侵略的光榮歷史。在鴉片戰爭中,駐守在浙江乍浦觀音山天尊廟里的八旗兵,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 276名滿族官兵,幾乎全部戰死在陣地上。守衛鎮江的八旗兵,面對十倍於我的敵軍和洋槍洋炮,浴血奮戰,寸土不讓,表現了中華兒女反抗外來侵略的英雄氣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出現了許多滿族的英雄和烈士。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日聯軍二師師長陳翰章,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八路軍一二O師政治委員關向應,就是他們的優秀代表。

在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滿族也涌現了許多著名的人 物。清朝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個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學者。他主持編修的《數理精蘊》、《歷象考成》、《皇輿全覽圖》等書,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到了近代,滿族中有造詣的文學家。藝術家也很多。被旨為「語言大 師」的著名作家老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關肅霜,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等,都是滿族中的傑出人物。
滿族有過輝煌的過去,也有過痛苦的經歷。清朝火亡後的一段時間,廣大的滿族百姓遭受歧視、壓迫 ,許多人甚至改名換姓,隱瞞民族身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滿族人民享有了民族平等權利,他們又恢復了自己的民族身份。現在,滿族人民正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上業、農業、科技、教育、藝術、體育等各條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滿懷信心迎接美好的未來。
-------------------------------------------

習俗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要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忌諱: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

婚俗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世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序:

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相互了解,有意做親,便托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托媒人為子女訂婚,並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

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如路遇井、廟、墓則用紅氈遮住彩車,俗稱"避煞神"。男方也同時用彩車迎親,兩車中途相遇,外轅相錯,新娘由兄長抱到迎親車上,稱為「插車」。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

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里,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後,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餑餑等。

--------------------------------------------------------------------------------

食俗
滿族民間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閑時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飯,喜在飯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乾飯。有的地區以玉米為主食,喜以玉米面發酵做成「酸湯子」。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滿族點心薩其瑪也成為全國著名糕點。較著名的還有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北京小吃墩餑餑,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餑餑,湖北荊州小吃豬油餑餑等。

北方冬天天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滿族民間常以秋冬之際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為主要蔬菜。據傳用腌漬的方法儲存蔬菜,始於清順治年間。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餚。此外,日常蔬菜還有蘿卜、豆角等。

滿族人民愛吃豬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遼寧沈陽市的滿族餐館那家館有100多年歷史的,該店經營的白肉血腸,被譽為正宗的滿族風味。

典型食品:滿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白肉血腸、火鍋、酸湯子、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大餑餑每斤八塊,俗稱清東陵大八件;小餑餑每斤十六塊,俗稱清東陵小八件。大小餑餑品種主要有太師餅,松餅,玫瑰餅,龍鳳餅,山楂桃。還有七星點子、八裂餅、核桃酥、到口酥等。

--------------------------------------------------------------------------------

節慶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

漫話旗袍

旗袍是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譽。

旗袍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

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塊半圓形袖頭,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馬蹄袖平日綰起,出獵作戰時則放下,覆蓋手背,冬季可禦寒。四開衩,即袍下擺前後左右,開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緊身保暖,腰帶一束,行豬時,可將干糧、用具裝進前襟。男子的長袍多是藍、灰、青色,女子的旗裝多為白色。

滿族旗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對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騎馬馳聘顯得十分精幹利落。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

至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體形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這一源於滿族的傳統服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贊賞。

--------------------------------------------------------------------------------

風味餑餑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豆面餑餑是用大黃米、小黃米磨成細面,再加進豆面蒸制而成。這種餑餑顏色金黃,有粘性,味香可口。蘇葉餑餑是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勻,外面用蘇葉包起來蒸熟的,有一種蘇葉的特殊香氣,別具風味。粘糕餑餑是用大黃米浸泡之後磨成面,在黃米面中間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後則成。這種餑餑用油煎著吃,或蘸著糖吃都行,既香又甜。

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酸湯子也是滿族的傳統餑餑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經過發酵後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開,磨成水面,再用布袋過掉渣滓,水面置桶里發酵,待到有酸味時,用漏斗或機器擠成面條狀,煮熟即可食用。有時發酵過大,略有酸臭味,故又稱「臭米子」。在遼寧叫「(左火右叉)子」。東北城鄉,還設有(左火右叉)子館,專營「臭米子」。

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其前身,是滿族的一種傳統糕點——搓條餑餑。製作搓條餑餑先把蒸熟的米飯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錘反復打成面團,然後蘸黃豆面搓拉成條狀,油炸後切成塊,再酒上一層較厚的熟黃豆面即成。搓條餑餑是昔日滿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稱為「打糕穆丹條子」。後來,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纏」,更名為薩其瑪,人們又稱其為糖蓉糕。這種餑餑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們的喜愛。

滿族餑餑品種繁多,各有特色。金黃的小窩頭,酥脆的炸饊子,松軟的淋漿糕、細膩的大盆糕,此外,還有金絲糕、太陽糕、涼糕、酒糕、春餅等等,數不勝舉,各領風騷,都是滿族的傳統風味。

--------------------------------------------------------------------------------

「落草」之俗

滿族稱嬰兒降生為「落草」。婦女臨產時,將炕席捲起,放塊石頭壓在席捲上,拿一些穀草鋪墊在炕上,將孩子生在草上,故稱「落草」。這種習俗帶有濃郁的狩獵民族古樸、粗獷的遺風。乾草既可防濕,又可以禦寒。

如果生個男孩,就在家大門邊懸掛木製弓箭,俗稱「公子箭」。這並非真的弓箭,而是用樹枝煨成弓,用紅布纏三支箭,預祝孩子長大成名以後成為一名精騎著射的男士。如果生個女孩,則在大門右邊掛一塊紅布條,象徵吉祥。掛紅布條逐漸演變為產房的標志。產房不許人闖入,因為生人會把奶水帶走,謂之「采奶」。如生人不慎闖入,還得做一碗湯送來,稱為「還奶」。小孩落生,要請一位本事大、性格好、長得好的人第一個到產房,謂之「踩生」。據說誰踩的生,孩子長大後就象誰。

孩子生下第三天,請一位兒女雙全有威望的老太太給孩子洗浴。洗浴在大銅盆進行,內置槐樹枝、艾蒿、熱水等。老太太一手托著孩子,一手給孩子洗浴。邊洗邊唱:「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要比一輩高;洗臉蛋,做知縣,洗腚溝,做知州」。最後,老太太用一根大蔥連打三下嬰兒,邊打邊說:「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打完後,孩子的父親將蔥扔到房上,親友們一起賀喜。

孩子滿月後,將懸於門上的「公子箭」和紅布條收回栓在子孫繩上,放在西牆正中北側的子孫袋裡,旁邊供奉著「佛托媽媽」,是保嬰之神,滿族人家每到春秋,要祭祀佛頭媽媽以求賜福。祭祀之時,把子孫繩從神位前拉到院里柳枝上,家族裡未婚男女和抱孩子的婦女跪拜案前,眾人叩首。薩滿用柳枝蘸水灑向孩子頭部,又讓孩子在香碟前熏一下,意在驅邪,隨後取下子孫繩上的五綵線,套在孩子的頸上。過三天把五綵線收回貯在子孫袋裡。因五綵線稱為「鎖線」,因此此俗謂之「換鎖」。

嬰兒滿月之後睡悠車,這是滿族育嬰的一個傳統方法。悠車用薄木板製做,長2公尺,寬1.5公尺,兩頭呈圓形,有底、樣式如船。用四根繩子系在房樑上,離地面有一定距離,將孩子放在悠車里。嬰兒哭則乳之,不哭則搖之,十分輕便,母親還可以干一些家務活。滿族人家生第一個男孩,悠車由姥姥家贈送。

為了避免孩子翻動從悠車上掉下來,也考慮孩子長大後射箭胳膊平直,騎馬腿的位置端正,便將孩子胳膊肘、腿膝蓋、腳脖處用帶子捆綁起來,孩子動彈不得只能仰卧。因此滿族少年身體多健美,很少駝背彎腰。滿族以扁平頭為美,因此多以小米或高粱裝枕頭,枕在孩子頭下,俗稱「睡扁頭」。

② 山楂哪裡的好

山楂是常見的葯、食兼用水果,在我國山西、河北、山東、遼寧、河南等地均有種植,其中最好的山楂產地要數山東。

山楂的生長環境

山楂樹生長於海拔400~1000米的向陽山坡,這也註定在熱帶、東部地區不會出現咯!多出現在雜木林緣、灌叢間、蔬林內。適應能力強,容易栽培,樹冠整齊,枝葉茂繁,病蟲危害少,花果鮮美可愛,因而也是田旁、宅園綠化的良好觀賞樹種。

山楂樹的生長溫度在-36~43℃,既耐寒又耐高溫,這也是山楂功效好營養價值高的原因吧。一般山楂分布咋荒山禿嶺、陽坡、半山坡等,山楂還耐旱,水分過多時枝葉還會徒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在土層深厚、質地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瓤土生長良好。

山楂的產地哪裡好

山楂主要產在山西、河北、山東、遼寧、河南。

但是最好的山楂產地還是在山東。

山東青州府王墳鎮,中國山楂第一鎮,製作的山楂餅遠銷歐美,就是在國內也是幾乎遍及諸多城市。

③ 五言雜字的作品全文

正月初一日 新年頭一天 清晨五更起 手臉洗一番 脫去舊鞋襪 穿上新衣衫襯衣多齊整 袍褂更新鮮 纓帽頭上戴 緞靴足下穿 大帶腰中系 汗巾掖兩邊秉燭迎神聖 明燈掛路前 仙佛來受供 賜福降財源 恭敬神常在 虔誠把供端焚香燒疏紙 磕頭拉大鞭 天地諸神畢 家宅六位完 神袛歸上界 老幼拜新年先到祖宗堂 次跪父母前 伯叔嬸哥嫂 街坊鄰右轉 沿門走遍了 合村皆拜完急忙迎喜神 丙辛坤西南 丁壬離宮座 戊癸在巽間 甲已艮東北 乙庚西北乾一日退一位 俱循十天乾 凶煞務必躲 方位在那年 申子辰年北 寅午戌向南亥卯未朝東 巳酉丑西邊 推著拉著回 莫惹太歲嫌 兒女同歡樂 各有帶歲錢不覺過晌午 日落黑了天 盹睡整一夜 雞鳴初二三 長工與月工 一齊來上班抬土上墊腳 挑筲把水擔 前後掃干凈 里外俱新鮮 鍘草煮上料 早晚槽里添牲口棚內喂 豬羊圈裡歡 立春節已過 商量去拜年 推出車輛來 油瓶笸籮拴掛上繩索套 鋪上席褥氈 驢騾拉長套 牛馬駕著轅 膏車趕著走 頓轡緊加鞭霎時到門口 入內去請安 老爺姥姥好 舅兒妗子安 表兄和表弟 姐妹問一番轉上先叩節 磕頭便拜年 伸手忙拉住 地骯臟衣衫 平身落了坐 逥手裝上煙急忙端過茶 大家敘心田 放桌燙上酒 擺上箸碟盤 雞魚共肉肘 炸炒煮熬煎火鍋與包子 餑餑湯飯全 酒醉及飯飽 日落墜西山 告辭套車走 送到邨外邊到家才幾日 十五在眼前 算計請姑爺 接接外女男 同過元宵節 晚上把燈觀各樣燈無數 名色記不全 齊來看盒子 景緻樣樣鮮 這里放花炮 那邊拉大鞭共說好熱鬧 不覺三更天 夜深人漸散 各自去安眠 雨水正月中 農夫不得閑磨油剩下醬 漏粉做下團 擔筐來散糞 挑草去掐苫 起糞折拉土 扛鎬拿鐵杴地頭去修道 老轍歸原先 套軸串坷垃 麥地不發亁 眼前二月二 君王出朝班扶犁去耕地 陪駕文武官 風調時雨順 國泰子民安 率民親耕種 勤儉最為先搓下五穀種 預備好種田 割蜜熬黃蠟 蜂渣攥成團 楊邨初十廟 會場在沙灘戲台與集市 木料石頭全 榾柮松柏樹 卡叉楊柳桿 機子紡車梯 門窗柁檁椽階條碌碡重 石板砘子圓 門礅與柱頂 碾底與磨盤 站在河邊看 來往運糧船下走灰煤炭 上載雜貨鹽 韓村陳好善 施橋又施船 坦然通大路 過渡不遭難大德誰能效 深恩喜共沾 博施能濟眾 流芳萬古傳 驚蟄地氣通 春分二月天趁時接果木 杜樹變梨園 香白李子杏 接桃似蜜甜 核桃柿子澀 山楂石榴酸柰子沙果脆 蘋果桔子鮮 俱是搖錢樹 省的力耕田 桑榆共槐棗 椿楮松柏全楊柳並花卉 當時要栽完 叫人割拖牀 修理二牛桿 收拾蓋與耙 打耙地平川種食和勒棍 榪樌欏棍椽 枷板牛鞅子 早些置辦全 鑄下犁鉺鏵 打下蠐螬環背鉤與??曲 提防去耕田 忽然得透雨 急速把地翻 多耩春大麥 糞耬最當先札根生了芽 不怕風吹亁 拉耬曳砘子 皆因圖掙錢 清明三月節 家家把墳填墳頭壓掛紙 獻供在墳前 起花響天上 燒酒奠九泉 漿水灑在地 悲哀好傷慘也有哭爹媽 也有哭兒女 止痛平身起 含淚轉家園 穀雨三月中 種瓜又種田高糧糜黍谷 潮亁出土全 天熱谷掃青 復砘兩三番 芝麻和綿花 白薯也栽完定橛拱了土 得苗甚喜歡 春苗不可毀 古語老人言 此時有閑空 房屋蓋幾間和泥脫下坯 燒窯買下磚 叫了木匠來 錛鑿斧鋸全 刮刀推刨鑽 釘錘夾剪鉗千斤鰾膠鍋 鋼銼醮油拴 墨斗與彎尺 規矩成方圓 放線砍柁檁 柱子八棱圓瓜柱掩緊頭 方牽上邊安 卯榫與稜角 對縫要緊嚴 門窗有檻框 戶牖有閘栓
丈量長和短 算計窄與寬 用夯打地腳 墊平杵牢堅 瓦匠辦材料 撥縫鏨子鐫刮刀與琢斧 砍磨煙洞圈 披水消兒混 斗板合線磚 靠柱砍八字 貼山刻強檐摞底潮水平 碼磉柱礅安 抓強戳腳立 擰撬扯拉桿 上樑木架起 八卦棟中懸喜逢黃道日 正遇紫微垣 木匠把袖挽 瓦匠把辮盤 幫工齊動手 吊線便壘磚巧手打里皮 笨漢把泥端 整的在外面 碎的將陷填 根腳先隔鹼 搬運半頭磚挑灰壘到頂 灌漿鑄一般 或是半搭縫 或是凈卧磚 或是出椽頭 或是封裹檐廊房倒退金 隔扇外邊安 屏門接影壁 門樓牆□垣 庭堂居正面 敞廈列兩邊編笆結葦箔 釘椽鋪方磚 連檐與瓦口 滴水與花邊 中間掛上瓦 調脊就運山青灰勾抿縫 一望甚新鮮 打炕墁了地 房子算蓋完 柳絮飄飄落 立夏四月天養蠶結成繭 繅絲把錢辦 初八大放工 去逛定興縣 舊址屬范陽 古鎮黃甫店天壇南關外 地壇北關占 東關挨大道 西關靠河堰 橋對火神廟 局設白沙岸寶局好熱鬧 么二三四喚 馬快來抓賭 老幼一齊拴 帶至公堂上 太爺不寬限當下動大刑 拷打賭博漢 扛枷帶上鎖 押獄成囚犯 南城魁星樓 斜對聖人殿殿後居老師 殿前祠鄉宦 新貴來入學 采芹游水泮 黌宮學田地 鄉試留善念再瞧石牌樓 人馬往來穿 飛禽與走獸 山水花草鏨 城中慈雲閣 壯哉實可看上掛驚雀鈴 車馬周圍轉 中間全手佛 前有真武殿 後閣觀世音 坐南向北面北街四牌樓 河陽讀書院 東去財神廟 西望衙門縣 要瞧金剛像 東林寺去看把門哼哈將 伽藍大雄殿 鍾鼓樓兩座 俱是磚閥券 甬路蓮花砌 月台巴磚墁上坐三尊佛 九對金羅漢 樓台與殿閣 庵觀和寺院 來在城隍廟 鐵獅門前站旗桿鍾鼓樓 司房閻王殿 東邊菩薩堂 西邊聚仙觀 前有好戲樓 後有退宮院把門藍面鬼 手把鋼釵攥 功曹鑒察神 報事親眼見 城隍中間坐 判官兩邊站鐵牌共路引 牛頭和馬面 取命活無常 追魂死有限 手拿生死簿 眼觀斬子傳孽鏡自高懸 陰司定鐵案 賞罰最公平 善惡當堂斷 善男共信女 燒香來還願許多執事人 伺侯把事辦 寫表還替身 捧筒求答簽 盈街鞭炮響 滿斗金銀獻勅封顯佑伯 神威果靈驗 報應有迴圈 去把陰司看 再瞧地獄內 共有十八層打開善惡簿 功過看戥平 善走金銀橋 漕溪大路行 黃幡來接引 玉女並金童惡魂跟著走 大鬼用棒棱 打在奈河內 蛇吞鐵狗爭 做賊盜財物 鋸解破心胸放火燒柴草 炮烙熱火烘 打爹又罵娘 叉挑油鍋烹 瞪公與□婆 一定剜眼睛丟丑害兒女 搗腸割乳刑 生產沖天地 血污池水崩 罵街說謊話 割舌不放鬆唆人使爭訟 拳打嘴吧楞 大秤共小斗 吊在半懸空 攙糠又使水 冰山受苦情獵戶與屠戶 刀山斷股肱 放賭與誘博 俱用熱鍋崩 栽贓誣告人 渾身釘鐵釘昧心損壞道 捆綁入火鐺 強奸婦和女 亂箭鑹窟窿 破婚休書寫 罰跪在公廳無故殺害命 抽筋不容情 拐騙仍崩坑 磨研入幽冥 再看轉輪處 緊靠豐都城設湯管鬼判 擢獄慕蓮僧 靈魂迷本性 貴賤各脫生 三教儒釋道 商賈士農工皇帝與親王 文武和公卿 制藩臬府道 有奸便有忠 副參游都守 千把外委兵頭兒與衙役 門斗和經承 瘸拐瘵癱踮 禿瞎喝啞聾 痴傻迷呆苶 癲魔愣怔瘋作孽轉畜類 胎卵濕化生 麒麟麋鹿麝 豺狼虎豹熊 駱駝驢騾馬 犬豕象犀羚狐狸貓貛兔 獐猿獬豸猩 走獸分牝牡 飛禽別雌雄 鳯凰鸞鸑鷟 鷹鷂鶴雕鵬鷗雁雞鸚鵡 鵝鴨鷺鶺鴒 鴉鵲鵪鶉燕 鵓鴿鷓鴣鴻 龍神鎮四海 駕坐水晶宮螺螄龜黿帥 蝦將練魚兵 蟹蛤蜃樓□ 蜾蠃螻蛄鳴 蝌蚪鮹書信 蝦蟆蚱了營化育無窮盡 蠅蚋□蛆蟲 淤渣生螞蚱 腐草化流螢 看罷輪回景 廟前把戲觀生旦凈末丑 腔調賽京班 各會把香進 五虎少林全 鉤拐錘劍戟 刀槍鉞斧鞭□鑼跑躠馬 擂鼓上刀山 登繩踩軟條 手擎串鈴桿 高蹺杠箱會 勝鼓耍鍾幡鄉攤耍叉會 筋斗爬竹竿 獅子牛斗虎 竹馬跑旱船 壇子耍幾套 蝴蝶撲的鮮音樂與謅子 斟翻會旗欄 拾精與雜耍 彈唱鑼鼓喧 金皮彩掛處 前去看一番扎針穿蝦蟆 倒罐練蟲錢 奇門大六壬 筮草周易占 算命批八字 相面看五官落子說書場 項項戲法攤 猴騎羊跑躠 人叫狗鑽圈 治牙熏蟲子 修腳剜雞眼插黑點面痣 攢紅贈香錢 把勢賣膏葯 洋景拉大篇 撥雲井石泉 點眼火煉丹大粒妝老道 諢諜扮南蠻 起謀說貼子 俱有巧機關 再瞧街市上 貨物盡出沿估衣天津行 綾羅綢緞鮮 靴帽廣貨鋪 洋布絹褡褳 繭綢麻夏布 羽翎毛合衫嗶嘰哈拉呢 栽麻絨毯氈 摩門窩緞縐 連機葛羅鮮 金銀首飾樓 點翠燒綠藍凰冠合霞帔 時興各樣全 上禡與褥套 捻線單門簾 錢裝共口袋 背扛糧實錢鑰匙鈴鐺鎖 錠子擠槽圓 鑷子鋼錐剪 墨水筆仿圈 剁銼開伐鋸 釘錘夾剪鉗鐵耙鶯嘴鎬 薅鋤割菜鐮 轉軸牛占水 勒口馬嚼環 烙鐵熨頭鐺 釘瓦鐧鐺釧鍋鑽白鐵片 門缽撩套環 洋鐵黃米絲 鉛修綠豆彈 皮箱匣子櫃 桌椅杌凳全架機穩條案 甑筒水筲攢 木櫳刮頭篦 刷抿線辮連 幅張拾貼杼 繒光梭尖圓蠅摔雞毛撣 鬃刷藤子鞭 胡梳摔子桿 鞋拔灌池拴 真假煙袋桿 好賴嘴多般翠翡老嫩玉 瑪瑙玻璃磚 翎扇與團扇 香面和香圓 草帽涼席枕 雨傘斑竹簾紙墨筆書鋪 經史各樣全 詩詞歌賦論 通今博古傳 耍貨刀槍刃 梆鼓木碗盤泥娃扳不倒 鬼頭哄孩頑 鐮把鋤鎬柄 棒棰枇算盤 撞板與搶杈 耬耙和木杴掃帚揀苗厚 杈耙挑齒尖 笤籬瓢馬勺 擀杖鏟子藍 繅繩麻套股 屜韂樺木鞍籠頭韁繩絆 兜嘴剎繩鞭 倒鞘接找扣 皮線笸籮拴 亮搭三岔扣 廣皮枷板穿粽皮卷套纓 竹稍纏大鞭 搭腰與後鞧 趕早制辦全 小滿正四月 禾苗已可觀谷黍勺子撓 因為地皮干 高矬長四指 用鋤把草剜 間苗如上糞 工夫使不寃頭遍莫留密 二遍深里探 抓青潑上糞 著雨把根翻 芒種五月節 麥秀滿郊原懷苞秀了穗 揚花結子繁 時逢端午日 粽子供皇天 共飲雄黃酒 行令又猜拳楚風斯最盛 古跡吊屈原 工人齊赴宴 俱有草帽錢 夏至無生麥 遍地似黃山快些叫人拔 莫等麥穗干 拉在場里去 卸下轉回還 鍘去下半截 麥秸扔一邊解開麥頭穗 抖摟滿場翻 日落忙垛起 明早趕朝攤 晴天與毒日 碌碡套幾盤頃刻碾干凈 摟挑垛一邊 掃去麥魚子 粒兒堆中間 趁著風兒好 且莫去吃煙一個持簸箕 一個拿木杴 趕早揚完了 大家歇一番 歇會灌口袋 扛起跑的歡到家囤里倒 登時便有尖 連著打幾場 麥秋已過完 扛出同灑曬 滑秸垛兒圓黑豆青黃豆 耩在窪下田 棒子綠豇豆 種在地高原 小暑六月節 數伏好熱天日熱須傘護 天炎用扇煽 急忙耩油菜 手掄壟苗寬 蕎麥隔耩種 趁濕都耩完犒勞眾伙計 酒肉任意餐 人人皆醉飽 個個甚喜歡 無事學老圃 調畦種菜田轆轤安樁上 泡罐去澆園 王瓜瓠子嫩 蘿葡茴香鮮 白菜蔓菁芥 蔥韮薤蒜煙茄子西葫蘆 煎炒奉老年 萵苣莙薘菜 早晚就飯餐 大暑下大雨 禾苗日變遷地濕天又熱 糞大苗兒歡 谷黍漸吐穗 高粱過房檐 速鋤三四遍 莫使草荒田嘆彼農夫苦 鋤禾傍午天 汗滴禾下土 此際最堪憐 避暑溪橋路 臨流劃小船浼涼看洗馬 薄暮聽鳴蟬 更入荷花隊 直成水國仙 身從香閣外 坐向釣台邊浴罷塵初凈 歸來月正圓 清風攜滿袖 高卧北窗眠 立秋七月至 地內看端詳田家自有樂 瓜鋪去納涼 甜瓜酥又脆 美味噴鼻香 西瓜甜如蜜 俱是黃沙瓤扁豆爬滿架 萵瓜結滿秧 菜瓜老幾畝 瓜子投幾罁 綿花拿風杈 褲腿要捋光白薯勤挑桄 著雨便撩秧 葉子別擗苦 早了傷高粱 莠子抽不凈 下茬地准荒時哉當七夕 織女會牛郎 乞巧傳今古 鵲橋話短長 處暑正七月 糜黍遍地黃差人去看地 晝夜把賊防 趁著有閑空 趕早去耙場 刮平潑上水 攤柴軋??坊找下黍稷穗 切莫糟蹋糧 倒在笸籮內 捆起用車裝 到家晾開曬 先捋笤帚瓤搓凈抽成把 幹了在入房 碌碡串黍穗 扇車煽黍糠 連著把場軋 曬粒便歸倉招秸耕了地 耩麥不發慌 開鐮犒伙計 戀晚也應當 白露八月節 農夫到處忙再看黃白谷 熟的掛白霜 割倒拉家下 掐的站滿場 這邊捆乾草 那邊就翻場曬干把場軋 打穀要篩糠 秕子收一處 糧食囤里藏 芝麻漸齜嘴 上下角兒黃殺倒抖摟捆 車拉攢在場 大田多稼穡 磨鐮削高粱 殺倒曬著排 粒實分外強鉗穗忙捆起 秫秸摞一旁 鏟草招禾茬 接連去落穰 十五近秋分 大宴天下人同度中秋節 共賞月一輪 月餅桂花餡 白糖核桃仁 蘋果與沙果 清馨陣陣聞石榴和西瓜 葡萄梨兒陳 燒香上了供 紙禡化灰塵 剛把月祭完 天氣忽然陰小雨蒙蒙下 大雨似覆盆 霹雷與閃電 平地有尺深 一夜濠坑滿 三竿日映雲虹橋光燦爛 霞露彩繽紛 雨霽風爽利 天晴快眾心 急忙耕麥地 耩種要均勻預備啦螻蟈 地羯用信擒 地濕犁杖挑 糞整簸箕掄 掄種蓋上糞 擦土看淺深趕早耩幾塊 麥苗自超群 晚的多使糞 那怕不如人 寒露九月節 棒子上家門豆子落了葉 蕎麥飽子仁 一齊都割倒 拉在場內陳 曬干盡打軋 收起倉房存綿花根秧壯 每畝過百斤 白薯創完了 何懼霜臨門 霜降九月盡 農夫少歇心得閑勤攢糞 牛羊站幾群 園中去出菜 回家撂窖陳 葫蘆老了種 白菜滿了心蘿卜苤藍纓 藤蒿菉兒根 蔓菁與芥菜 腌在缸瓮存 長工齊說話 勤懶記在心或雇或不雇 抽長價錢分 月工完了活 算帳飲杯巡 烙餅與擀麵 餄餎與餛飩觴豆招鄰里 桑麻課子孫 納禾魚兆夢 積粟我為尊 立冬十月節 說媒到門前門當戶又對 兩家各不瞞 拿去八字帖 合婚結鳳鸞 當下過聘禮 說定好姻緣謹擇行嫁月 屬象月令全 正七雞與兔 二八虎猴占 三九蛇豬旺 四十龍狗班五十一牛羊 六臘鼠馬傳 送了嫁娶帖 預備把婚完 亮牆糊頂棚 立櫃油漆鮮桌椅中間放 板凳設兩邊 正面懸字畫 左右掛對聯 預先請廚子 算計開菜單傢伙賃幾桌 茶壺帶酒氽 煩人又定轎 車拉席與桿 盤爐籠高灶 煤鏟火杵全殺豬把毛退 頭肘肋臀尖 開膛尋臟腑 腸肚心肺肝 燒酒卸幾簍 黃酒取幾壇煤炭買幾筐 乾菜秤幾藍 金針木耳筍 花椒大料礬 山葯葫蘿葡 蝦米螃蟹干芫荽蔥蒜韮 姜芥藕白蓮 麒麟鹿角菜 蘑菇乾粉團 鵝鴨雞雀雁 鰱鱔魴鯉鯰燕窩魚翅貴 海參海蜇全 大頭黃花嫩 倒鮹白鯗咸 皮鮓苔乾菜 松花豆腐乾油鹽醤醋鹼 苦辣酸甜咸 蒸燒烤燎烙 炸炒煑熬煎 客棚甚威武 里邊陳設全閃屏又掛畫 吊彩把燈懸 奉請眾紳士 謙讓更能談 同來把忙落 增光理當然娶親安排妥 庭除灑掃完 凡事俱齊備 炮響轎馬還 鼓手齊作樂 笙管笛鐸聞喇叭與鎖吶 琵琶和月琴 紅毯遮門口 娶送接新人 攙扶下了轎 步布踏金銀同拜天合地 馬鞍擊磬聞 領在洞房內 蒙頭掀下身 梳洗打扮畢 男女宴新婚共飲交杯巹 不過兩三巡 堪堪日近午 賓客盈來門 親朋來賀喜 上拜喚新人老爺與外甥 姑舅兩姨親 盟兄合盟弟 表侄合表孫 分金有多少 親戚有富貧朋友有遠近 交結有淺深 讓在棚內坐 安席把酒斟 飯完朋友散 款待眾新親席畢轉回去 大家過黃昏 洞房花燭夜 月老配成親 才把媳婦娶 閨女該過門趕忙置嫁妝 鏡子與銅盆 匣子買幾套 皮箱滿描金 燈台錫蠟扦 壺嗉亮似銀水晶玻璃盞 珊瑚瑪瑙琴 粉妝胰子盒 瓶罐畫錦紋 皮棉單夾紗 綾羅綢緞新繭綢粗細布 緞條斜鬥文 京靛和足青 毛藍並雙深 花鞋與褲腿 絹子和手巾裁絞綉花襖 縫條打子裙 外套禢金線 上面罩四雲 周圍絛子鑲 飄帶綴幾根顏色要合適 肥瘦要可身 氆氌做被褥 嗶嘰做枕衾 門簾綉鴛鴦 鏡帶綉麒麟木梳篦子密 頭繩帶子新 官粉與胭脂 鈕扣和頂針 妝奩置辦齊 銀樓打首飾鍍金配琺琅 手鐲玉戒指 束簪龍蛇頭 偏花蝙蝠翼 耳墜寶石鑲 頂箍蓮花密簪鉗具包金 圍花皆佩玉 挑牌珍珠穿 鬢釵琥珀砌 長簪猴爬竿 道冠蜂展翅具要滿點翠 花錢何足記 包袱四時新 綢子五彩備 陪送多整齊 女兒也如意催妝食盒到 外面貼喜字 米面內里裝 折盒把客食 待倏來安親 安排接女婿獅子龍鳳轎 車馬門前聚 聞知來接引 見面甚相契 打躬往裡請 書房把話敘款待娶送客 茶酒飯早備 插花披上紅 禮畢乘車候 女兒把頭上 聽娘屬咐你今往汝家去 不比作閨女 公婆要孝順 妯娌要和氣 叔姑莫憎嫌 他便常敬你碾磨勿推辭 針線別等替 裁較休當玩 表裡要整齊 上領與緣邊 找袖與插旗縫連共補綻 錐幫又納底 描鸞綉鳳完 紡線織布去 舉動要端莊 言語要詳細三從並四德 要你心中記 且莫爭吃穿 倒是賢良的 女兒上了轎 娶送跟隨去許多元飯人 後面來省視 拜錢口袋盛 米麵食盒寄 荷包褡褳全 靴帽藍衫備剛進親家村 接入庭堂去 作揖道了喜 喝茶把話敘 也有功名客 詩書自幼念寫字用紙墨 作文用筆硯 中舉拉翰林 經史晝夜看 殿試點狀元 獨把鰲頭占惟有庄農人 最怕澇和旱 耕耩徒費力 鋤刨終日盼 老天終不雨 恐怕打過站只求收幾斗 難望兩三石 惟有手藝人 巧拙可立判 雕刻要玲瓏 繪畫要活現精緻皆誇獎 粗糙都薄貶 百工技無窮 總有靈機變 也有買賣客 分厘毫絲算糧實有好歹 行市有貴賤 秋糴必無賠 春糶必定賺 屢年得利息 積攢錢萬貫士農工商人 奪利爭名漢 個會言本行 自幼多經慣 說笑正閑談 擦桌排筵宴調羮與盞池 菜碟盅箸伴 尊卑俱讓坐 托盤把菜獻 干鮮碟內盛 燒黃桌上轉瓜子落花生 杏仁核桃占 葡萄山楂糕 荸薺大梨片 涼熱十二碟 葷素八碗盤燴碗海菜鮮 羮湯油醋拌 屈指正劃拳 點心獻當面 燒麥馬蹄酥 蓼花玉藍片雞魚共肉肘 嘉賓齊用膳 山珍並海味 果然稱盛饌 親家描喜盅 舉酒來相勸賓主酬酢完 吩咐把菜換 女婿上了拜 端過包子飯 不覺日西沉 賓客席方散商量接回門 定日來瞧看 告辭套上車 拜別新親眷 男婚女嫁後 忽然病纏身請醫來診脈 遲數共浮沉 冷熱十二經 七情六慾侵 傷寒瘟疫症 五勞七傷身腸胃膀胱膽 脾肺腎肝心 三焦心胞絡 虛實表裡分 或用發汗散 升麻與葛根或用探吐法 瓜蒂藜蘆葠 裹食當下症 芒硝合生軍 內寒溫脾胃 豆蔻並砂仁煩燥清心肺 黃連共黃芩 勞傷補氣血 參芪並桂心 針灸俱不效 咽氣命歸陰裝裹甚齊整 兩腳絆絲綸 燒紙嚎啕慟 報廟祝還魂 停屍拿犬棒 入殮放束身陰陽開殃榜 僧道諷經文 封靈暫止吊 擇期殯入墳 辦事請總理 要好多花銀念經與唱戲 揚名四遠聞 送去引狀帖 不孝罪孽深 禍延先考妣 壽終掩柩存啟攢開吊候 安厝入塋墳 忝系戚友誼 謹哀此訃聞 紙扎糊幾對 八仙配美人獅子與鶴鹿 金山和庫銀 院公合院婆 孝男孝女人 香幡共雪柳 鮮花糊幾盆把門方弼相 文武二卿臣 家下對子馬 排隊兩邊陳 西方接引佛 金童玉女臨魁星噴錢獸 開道鬼棍掄 大杠龍蟒罩 執事各樣新 銅鑼與竹板 鞭鎖甚驚人清道飛虎旗 肅靜迴避分 閣樓與粉棍 官銜寫的真 青轎天羅網 接官送靈魂香亭共榜亭 功部亞仙陳 幡傘與卷扇 鸞駕一剗新 搭棚告竣畢 擺設在迎門孝堂掛幃帳 毯氈鋪在陳 悶燈五供點 奠爵火駕盆 請執開了吊 鑼鼓震四鄰一概破大孝 幃幕女眷存 牌樓拉布彩 獅子把守門 匾造當大事 照應許多人親友來吊紙 祭奠酒一樽 還禮遞過孝 引送客棚門 寫了賵賻簿 瞧看對聯文清茶酬弔客 濁酒謝來賓 讓到棚內坐 放菜把酒斟 席面甚豐盛 款待甚殷勤磕頭來謝孝 親友俱躬身 酒飯咸用畢 一齊出棚門 文官來點主 武將祀土神禮相陪官長 伺候有行人 堂祭先作樂 弗興禮參神 九叩三獻爵 餚饌祭靈魂垂簾並撤燭 誘食演獻文 禮畢化財散 更夫內外巡 次日來出殯 孝眷跪街心頭把蔴冠戴 展衣穿在身 左手拿紙幡 右手摔瓦盆 哭聲聞四野 淚珠滴滿襟銘旗洋紅緞 大字俱銷金 橫枇中間站 挽言左右分 素車白馬客 沿街路祭人執事排開隊 杠罩送到墳 撒錢放食罐 砌墓壘券門 葬埋棺槨套 拉向定南針回靈去安主 插幡埋起墳 大事算完畢 守孝整三春 若是成家子 立志念書篇功名顯達後 出任去作官 領憑遵聖訓 為政聽皇宣 不賣朝廷法 不貪百姓錢有罪定枷打 無罪莫牽連 省刑薄賦稅 黎民頌青天 保國年高邁 告老回家園本身保富貴 後輩出英賢 若是不肖子 浪盪成匪凡 吃喝頑鷹鷂 嫖賭抽大煙鬥牌又擲骰 邀局把寶端 頂牛打天九 搖會抽竹簽 嬴了增饞懶 輸了賣田園庄窠與房子 幾年都去完 妻子俱失散 家業盡凋殘 赤身露了體 凍餓受飢寒如此誠可懼 宜學古聖賢 勤讀傳家寶 常思創業難 若是想買賣 賠賺摟算盤貨重多腳價 路遠費盤纏 下店休宿妓 登程莫耍錢 夜間防偷盜 失亡找尋難到家無差錯 查點件件全 帳目要清楚 休把伙計瞞 小雪大雪後 天氣日漸寒無事家中坐 哪得這清閑 教子宜勤訓 持身要謹嚴 自奉須儉約 宴客勿留連莫到賭博場 休入匪類圈 不致受愚弄 免的惹禍端 冬至十一月 剛交數九天橋梁早修蓋 河凍不行船 遮日濃雲布 飄空瑞雪旋 涼風透體冷 皮襖正該穿打算日費用 共化多少錢 或剩或不夠 節儉備凶年 小寒大寒到 便是臘月天碾米磨小麥 裝酒秤下煙 初八熬棗粥 五穀糧實全 栗子核桃仁 齊往鍋內添文書要稅契 當票要贖全 打薄勒篦子 房屋都掃完 趕集買年貨 瞧看到街前買賣糴糶糧 賒欠討要錢 魚肉乾鮮菜 燈籠鍋蓋蒹 蒲帽稻草箱 淺筐篩子籃葦席簍子囤 荊笆拉糞簾 畫兒與鞭炮 取燈和火鐮 臘月天正短 不覺二十三糖瓜祭了灶 叩首請出龕 禱告增福壽 懇求赦罪愆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黏糕饅頭蒸 卷卷□□攤 鹵水點豆腐 渣滓蒸菜團 紙鋪請香紙 總聖神佛全二駕合勾手 灶君與天盤 家宅獨疏坐 家譜冥衣懸 花幃香蠟錁 金箔與長鱒燈花毛頭紙 雙紅合萬年 涮黃洋素紅 京紋硃砂箋 青黃赤白黑 紅紫綠灰藍對子寫完備 貼吊在門前 點火去照青 墳塋請祖先 回家擺上供 爆竹響連天滿門同吉慶 老幼俱平安 一夜連雙歲 五更分二年 定邑傅家莊 累代有高賢庠生李廷弼 作書道光年 北召郝溫柔 增補續接連 思慮抄書誤 叮嚀刻版傳雜字誠難盡 粗說眼面前 若能留心記 提筆用不難

④ 淡竹葉細胞圖

http://www.bioon.com/figure/200406/38523.html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D6%F1%D2%B6%CD%BC&z=0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6%F1%D2%B6&z=0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6%F1%D2%B6&z=
http://image.cn.yahoo.com/search?p=%D6%F1%D2%B6&source=new3721_hp&cosite=3721ss&location=3721ss
葯用植物學實驗指導

實驗一 顯微鏡使用與植物細胞觀察

一、 實驗目的:

1、學會正確使用與保養光學顯微鏡。

2、學會臨時裝片法。

3、學會繪制植物細胞圖的基本技術,能繪出植物細胞圖,並註明各部分名稱。

4、了解顯微鏡的類型、構造及簡要的工作原理。

5、通過實驗理解植物細胞的概念、結構及作用。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 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

2. 實驗材料:洋蔥

三、實驗內容:

(一)顯微鏡的類型:略

(二)光學顯微鏡的結構:

光學顯微鏡是由光學部分和機械部分兩大部分構成。

1、光學部分:主要包括物鏡、目鏡、反光鏡和聚光鏡四個部件。

2、機械部分:主要由精巧的金屬零件組成,作用是支持光學部分,使其充分發揮效能。主要有鏡座、鏡臂、鏡筒、載物台、物鏡轉換器和調焦裝置等六部分。

(三)顯微鏡的使用

每台顯微鏡一般都配有低倍、高倍、油鏡三個物鏡頭,在觀察物體時,要先在低倍鏡下觀察,因低倍鏡的視野范圍大,容易找到觀察物,然後轉換高倍鏡觀察,若需要再放大時,再到油鏡下觀察。

低倍鏡的使用 取鏡-對光-放置載玻片-調焦

高倍鏡的使用 由低倍—高倍—低倍

(四)顯微鏡的使用、保護的注意事項

1、顯微鏡應放在乾燥的地方,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

2、拿取顯微鏡時,應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底座,使鏡身直立,切勿左右搖晃,以免碰傷或目鏡滑出。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用擦鏡紙擦拭鏡頭,不可用手或毛布擦物鏡和目鏡;用綢布或紗布擦機械部分。

4、觀察時應由低倍到高倍再到低倍,決不可先用高倍物鏡,以免損壞玻片而影響觀察。

(五)植物細胞的結構

1、製作洋蔥內表皮的臨時裝片,記錄製作過程。觀察細胞的基本結構。

(1) 撕取內表皮少許,平展於載玻片的水滴上,加一滴水,加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低倍鏡下觀察細胞結構。細胞壁較透明,細胞質顏色均勻,細胞核扁球形,仔細觀察可見其內1—3個發亮的核仁。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

(2) 從一側滴加稀碘液,細胞質被染成淺黃色,細胞核被染成深黃色。

四、作業與思考:

1. 光學顯微鏡主要由哪幾部分構成?

2. 敘述典型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的組成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3. 質體有哪幾種類型?它們的結構和功能之間有何關系?

五、實驗報告:繪出洋蔥內表皮細胞結構圖,標明細胞壁、液泡、細胞質和細胞核。

實驗二 植物細胞後含物

一、 實驗目的:

1、識別細胞主要後含物的種類及鑒別方法。

2、學習徒手切片和組織粉末裝片法。

3、通過實驗驗理解後含物的概念、種類及在鑒定葯材中的意義。

4、繪出不同類型澱粉粒、結晶的形態圖。

二、 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斯氏液、稀碘液、蘇丹Ⅲ試液、水合氯醛、稀甘油。

2、實驗材料:馬鈴薯塊莖、小茴香粉末、杏仁、桔梗或黨參粉末、無花果葉、半夏粉末、大黃粉末、黃柏粉末。

三、實驗內容:

(一)貯藏物:與澱粉鑒別

1、澱粉粒觀察:刮取馬鈴薯塊莖組織少許,加斯氏液製作臨時裝片,鏡下觀察觀察澱粉粒類型。加稀碘液,觀察澱粉粒顏色變化。

2、糊粉粒觀察
觀察小茴香粉末,制臨時裝片。觀察胚乳細胞的糊粉粒。加稀碘液,觀察糊粉粒顏色變化。

3、油滴觀察

杏仁徒手切片,制臨時裝片。觀察糊粉粒。加蘇丹Ⅲ試液,觀察油滴顏色變化。

4、菊糖觀察:桔梗或黨參粉末

(二) 晶體

1、取大黃粉末制臨時裝片,觀察簇晶形態。

2、取半夏粉末制臨時裝片,觀察針晶形態。

3、取黃柏粉末制臨時裝片,觀察方晶形態。

4、撕取無花果葉表皮,制臨時裝片,觀察表皮細胞中的鍾乳體。

四、作業與思考:

植物細胞後含物(貯藏物)主要有哪些種類?產生和儲藏的部位如何?如何鑒別?

五、實驗報告:繪出不同類型澱粉粒、結晶的形態圖。

實驗三 初生保護組織

一、實驗目的:

1、學會識別保護組織的形態特徵,及其在植物體的分布部位。

2、識別氣孔、毛茸的各種類型。

3、繪出所觀察的各種氣孔、毛茸類型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

2、實驗材料:地黃葉、薄荷葉、金銀花、艾葉、胡頹子葉、蜀葵葉等

三、實驗內容:

(一) 氣孔

1、平軸式氣孔:茜草葉、紅薯葉、決明葉。

2、直軸式氣孔:石竹葉、薄荷葉、肥皂草。

3、不等式氣孔:大青葉、曼陀羅葉

4、不定式氣孔:烏頭葉

(二) 毛茸

1、金銀花腺毛:有兩種:①頭部呈橄欖球狀,頂部略平坦,由10~30個細胞組成,柄2~6個細胞,②頭部倒三角形,較小,由6~10個細胞組成,腺柄2~4個細胞。腺頭細胞含黃棕色分泌物。

2.、薄荷:腺毛、腺磷

3、非腺毛

艾葉——丁字毛;胡頹子葉——鱗毛;

蜀葵葉——星狀毛;蕁麻葉——螫毛

四、作業與思考:

1、雙子葉植物有哪幾種氣孔類型?單子葉植物(禾本科)氣孔有何特點?

2、初生保護組織——表皮中有哪幾種組織或細胞?

3、毛茸有哪些類型?有何作用?

五、實驗報告:繪出所觀察的各種氣孔、毛茸類型圖。

實驗四 機械組織

一、實驗目的:

1、學會識別機械組織的形態和結構特徵。

2、識別機械組織的類型。

3、繪出各種纖維、石細胞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鹽酸、間苯三酚試液。

2、實驗材料:薄荷莖、芹菜葉柄、梨、黃芩粉末、蒼術粉末。

三、實驗內容:

1、厚角組織:取薄荷莖或芹菜小葉柄,制徒手橫切片,觀察表皮下稜角處的厚角組織細胞。

2、厚壁組織:分別取以下材料,制臨時裝片,間苯三酚試液、鹽酸染色。

取梨肉少許,觀察石細胞。

取黃芩粉末、蒼術粉末少,觀察纖維和石細胞。

四、作業與思考:

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在形態和結構上有何異同?

五、實驗報告:繪出觀察的各種纖維及石細胞圖。

實驗五 輸導組織

一、實驗目的:

1、學會識別輸導組織的形態和結構特徵。

2、識別輸導組織的類型。

3、能繪出各種導管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鹽酸、間苯三酚試液、蒸餾水。

2、實驗材料:南瓜莖、鳳仙花莖、曼陀羅莖(葉柄)、大黃粉末、甘草粉末。

三、實驗內容:

1、導管類型

環紋導管:鳳仙花莖縱切片

螺紋導管:曼陀羅莖(葉柄)縱切片

梯紋導管:常山粉末製片

網紋導管:大黃粉末製片

孔紋導管:甘草粉末製片

2、篩管與篩胞

取南瓜莖橫切、縱切永久製片,觀察篩管細胞形態。

四、作業與思考:導管和篩管在形態和結構上有何異同?

五、實驗報告:繪出所觀察的各種導管圖。

實驗六 分泌組織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分泌組織的類型及形態和結構特徵。

2、繪出所觀察的各種分泌組織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

2、實驗材料:鮮姜、半夏粉末、橘子皮、小茴香果實、蒲公英

三、實驗內容:

1、分泌細胞
(1)取鮮姜,做徒手切片,觀察薄壁細胞之間夾雜著的類圓形油細胞,即為分泌細胞,即油細胞。

(2)粘液細胞:取半夏粉末,制臨時裝片,加墨汁染色。鏡下觀察呈無色透明的塊狀粘液細胞,常含草酸鈣結晶。

2、分泌腔:取橘子皮做徒手橫切片,觀察近表皮的分泌腔。

3、分泌道:取小茴香果實橫切永久製片,鏡下觀察油管的數目、位置及形狀。

4、蒲公英:乳汁管由許多細胞連接而成,細胞分枝或不分枝,連接處的壁溶化貫通,成為多核巨大的管道系統,為連接乳管。

四、作業與思考:

1、如何辨別分泌組織的類型?

2、什麼叫溶生式和裂生式?

五、實驗報告:繪出所觀察的各種分泌組織圖。

實驗七 根的初生構造

一、實驗目的:

1、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

2、區別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根初生構造。

3、繪出根的初生構造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鹽酸、間苯三酚試液。

2、實驗材料:鳶尾根、蠶豆幼根、細辛根。

三、實驗內容:

(一)雙子葉植物根初生構造:

取蠶豆幼根或細辛根做徒手切片,從外向內依次觀察:表皮、皮層、維管柱(中柱鞘、木質部、韌皮部等結構)。特點是內皮層一層細胞,為凱式帶加厚;木質部為3~4原形。維管束為輻射型維管束。

(三) 單子葉植物根初生構造:

取鳶尾根做徒手切片,間苯三酚試液、鹽酸染色,鏡下觀察根被、外、中皮層、內皮層及馬蹄形加厚、輻射型維管束、髓等結構。

四、作業與思考:

比較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指出其異同點。

五、實驗報告:繪出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圖。

實驗八 根的次生構造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雙子葉植物根的次生構造。

2、了解根的異形構造。

3、繪出根的次生構造、根的異形構造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鹽酸、間苯三酚試液。

2、實驗材料:甘草根橫切片或遠志根橫切片、懷牛膝根、懷牛膝根橫切片、何首烏根橫切片。

三、實驗內容:

(一)雙子葉植物根次生構造:觀察甘草或遠志根橫切片,從外到內可分為周皮、皮層、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射線幾部分。為無限外韌型維管束。

(二)根的異型構造

1、同心圓型:取懷牛膝根橫切片,觀察懷牛膝根構造。取鮮材制徒手切片,間苯三酚試液、鹽酸染色,鏡下觀察。從外到內可分為周皮、皮層、異型維管束、中央正常維管束。

2、非同心圓型:取何首烏根橫切片,觀察何首烏塊根構造。從外到內可分為周皮、皮層、異型維管束、中央正常維管束。

四、作業與思考:

根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有何區別?

五、實驗報告:繪出雙子葉植物根次生構造、異型構造圖。

實驗九 莖的初生構造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雙子葉植物莖、單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特徵。

2、了解單子葉植物根莖的一般構造。

3、繪出雙子葉植物莖、單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鹽酸、間苯三酚試液。

2、實驗材料:馬兜鈴莖、石斛莖、知母根莖。

三、實驗內容:

(一)雙子葉植物莖初生構造:馬兜鈴莖:

1、表皮:一層細胞,有毛茸等附屬物。

2、皮層:皮層薄壁細胞多層細胞,無明顯的內皮層,較根為窄。

3、維管柱:包括維管束、髓、髓射線等。

(二)單子葉植物莖:石斛莖

表皮:一層細胞

基本組織:

散生維管束:有限外韌型維管束

(三)根莖的組織構造:觀察知母根莖橫切片,由根被、儲藏組織、內皮層及凱氏帶、有限外韌型維管束等結構。

四、作業與思考:

1、雙子葉植物莖與根的初生構造有何異同?

2、比較雙子葉植物莖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的異同點?

五、實驗報告:繪出雙子葉植物莖與單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圖。

實驗十 莖的次生構造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雙子葉植物木質莖、草質莖次生構造。

2、比較雙子葉植物木質莖與草質莖次生構造異同點。

3、了解雙子葉植物根莖的一般構造。

4、繪出雙子葉植物木質莖與草質莖次生構造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鹽酸、間苯三酚試液。

2、實驗材料:椴木莖或桑枝、薄荷莖。

三、實驗內容:雙子葉植物莖

(一)木質莖次生構造:觀察椴木莖或桑枝莖橫切片。

1、周皮:多層細胞,包括木栓層、木栓形成層、栓內層。

2、皮層:多層薄壁細胞,皮層有無要看次生生長的程度。

3、維管柱:包括維管束、射線等。

(二)草質莖次生構造:觀察薄荷莖橫切片,

1、表皮:一層細胞,有毛茸等附屬物。

2、皮層:為多層薄壁細胞,四角處為厚角組織,有明顯內皮層

3、維管柱:包括維管束、射線等。

四、作業與思考:

1、雙子葉植物草質莖與木質莖的次生構造有何異同?

2、比較雙子葉植物莖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的異同點?

五、實驗報告:繪出雙子葉植物木質莖與草質莖次生構造圖。

實驗十一 葉的內部構造

一、實驗目的:

1、熟悉葉的的內部構造。

2、熟悉葉類材料徒手切片法。

3、掌握雙子葉植物葉、單子葉植物葉的的內部構造。

4、比較雙子葉植物葉和單子葉植物葉構造異同點。

5、繪出雙子葉植物葉和單子葉植物葉構造圖。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儀器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水合氯醛、稀甘油、稀碘液、蘇丹III試液。

2、實驗材料:薄荷葉、淡竹葉

三、實驗內容:

(一)雙子葉植物葉: 薄荷葉橫切片,觀察上表皮、柵欄組織、海綿組織、下表皮、葉脈維管束等結構。

(二)單子葉植物葉:取淡竹葉,制徒手切片,觀察上表皮及運動細胞、柵欄組織、海綿組織、下表皮、葉脈維管束等結構。

四、作業與思考:

等面葉與異面葉結構有何異同?

五、實驗報告:繪出單子葉植物葉、雙子葉植物葉橫切面簡圖。

實驗十二 花的形態

一、實驗目的:

1、能識別花的組成和類型。

2、能識別花序的類型。

3、能書寫、解釋花程式。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鮮標本:江南槐花、連翹花、桃花、菘藍花、蜀葵花、蒲公英花等。

2、臘葉標本:多種。

3、干標本:多種。

三、實驗內容:

(一)花:解剖以下各種花:江南槐花,連翹花,桃花,菘藍花,劍麻花,芍葯花,蜀葵花,蒲公英花。觀察描述記錄花的組成及各部分形態類型,花冠的類型,雄蕊類型,雌蕊類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類型,並寫出花公式。

(二)花序:觀察標本,記錄2-3種花序類型。

1、無限花序:總狀花序-菘藍,復總狀花序-槐,穗狀花序-車前,柔荑花序-楊柳,肉穗花序-天南星,傘房花序-梨,傘形花序-人參、蔥,頭狀花序-菊花,隱頭花序-無花果。

2、有限花序:單歧聚傘花序-鳶尾(蠍尾狀)、紫草(螺旋狀),二歧聚傘花序-石竹,多歧聚傘花序-大戟,輪傘花序-益母草。

(三)花程式:♂↑K(5)C(5)A4+2G(2:4:1) 唇形科;♂* K5C5A∞G(5:5:1~2) 薔薇科

四、作業與思考:

1、解剖各種花,察描述記錄花的組成及各部分形態類型。

2、用文字描述花程式,然後再還原。

五、實驗報告:

1、按實物標本繪出花序簡圖。

2、寫出所觀察花的花程式。

實驗十三 離瓣花亞綱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離瓣花亞綱各科的主要特徵和個別屬的特徵。

2、熟悉植物形態描述。

3、識別常見葯用植物。

4、學習科屬檢索表的查閱。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鮮材:牡丹、芍葯、石竹、松藍、紅廖、草決明、合歡、槐、蜀葵、白屈菜、白芷、貓眼草、柑桔、月季、山楂

(2)臘葉標本:毛茛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蓼科、豆科、罌粟科、薔薇科、芸香科、大戟科、錦葵科、五加科、傘形科

(3)儀器:顯微鏡、放大鏡、解剖器材、吸水紙、鑷子、蒸餾水、通草

三、實驗內容:

1、毛茛科:區分牡丹與芍葯。 芍葯:取帶葉的花枝觀察,看清植物體性狀,葉的分裂狀況。花的萼片、花瓣離生;雄蕊多數;心皮2—5離生外,重點注意雄蕊離心發育,心皮革質,有花盤。牡丹P.suffruticosaAndr:灌木。注意分清復葉類型後,看清頂生小葉常3裂,側生小葉不等2淺裂,下面被白粉。花盤是否包住心皮?心皮是否為5?骨突果密生褐黃色毛。根皮葯用

2、石竹科:檢索石竹屬所在的科。

3、十字花科:觀察松藍花枝和果實,繪制花的解剖圖,寫出花程式。菘藍(草大青)[satisindigoticaFort. 莖生葉稍帶粉霜,葉基部垂耳圓形或箭形。長角果頂端圓或平截,邊緣翅狀。根稱北板藍根、葉叫大青葉,葯用;獨行菜LepidiumapetalumWilld. 莖上部分枝多。基生葉狹匙形,羽狀淺裂至深裂,莖生葉條形,有疏齒。花小,花瓣退化呈絲狀。短角果近圓形。種子(北葶藶子)葯用。

4、蓼科:觀察並解剖紅廖花和果實,注意膜質托葉鞘,寫出花程式。蓼屬Polygonum 取葒草(或同屬的火炭母、何首烏·、水蓼、叢枝蓼等)的植株觀察,注意莖節是否膨大,托葉鞘的形狀和質地。取1朵花觀察,注意花被呈花瓣狀,組成花被的數目、雄蕊的數目,子房上位,雌蕊由幾心皮組成(可由柱頭數目判斷),內含1枚胚珠。

取瘦果觀察,注意花被宿存,不隨結果而增大,有幾棱?

5、桑 取枝條觀察,看清葉形,注意下面脈腋間是否有簇毛?然後分別從雌株和雄株的

花序上各取小花1朵觀察,注意舍花:花被片4,雄蕊4,對瓣生長;早花:花被片4,果時變肉質,子房上位,柱頭2,無花柱或花柱極短。

蒙桑與桑近似,但葉兩面無毛,齒端有尖刺,花柱明顯。

雞桑的葉下面疏生短柔毛,無簇毛。雄花具不育雄蕊,雌花柱頭2裂與花柱等長

6、薔薇科:觀察綉線菊亞科、薔薇亞科、李亞科和蘋果亞科葉、托葉、花托、心皮、子房、果實。

(1)麻葉綉線菊(或珍珠梅) 取枝條觀察,看清葉序和葉形,有無托葉?何種花序?取1朵花置放大鏡下,看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數目,注意花筒的形狀,花被與雄蕊是否都長在花筒邊緣,離生雌蕊長在花筒底部?這是周位花還是下位花?觀察果實屑什麼類型?

(2)桃(或同屬的李、杏、山桃) 取枝條觀察,看清葉形、托葉後,取1朵花,看清萼片、花瓣、雄蕊的數目,把花縱剖開,注意花筒的形狀,花被及雄蕊是否著生在花筒的邊緣?雌蕊1枚,著生在花筒的底部。觀察果實,屬於什麼類型? 』

(3)金櫻子(或同屬的多花薔薇、山刺莓、月季) 取枝條觀察,是哪種類型的刺?復葉類型?托葉與葉軸是否合生?取1朵花看清萼片、花瓣、雄蕊的數目,著生位置,把花縱剖開,注意花筒的形狀,子房的位置,雌蕊的數目。觀察果實屬何種類型?

(4)貼梗海棠(或沙梨、豆梨、山楂、蘋果) 取枝條看清葉序、葉形、托葉後,取1朵花觀察,注意子房位置、花柱特徵;橫切子房,注意由幾個心皮合生成?什麼胎座?觀察果實橫切面,注意梨果特點。

根據觀察解剖的植物特徵,確定它們各屬哪個亞科

7、豆科:觀察槐、草決明、合歡花枝和果實,繪制花的解剖圖,繪花圖式,寫出花程式。

(1)合歡(或銀合歡) 木本。看清葉的特徵和花序後,取1朵小花觀察,注意為輻射對

稱,花萼花冠的連合狀況、雄蕊與心皮的數目。莢果。

(2)、決明 看清葉的排列方式及葉形後,取花觀察,分清萼片、花瓣、雄蕊、心皮的數目,注意為兩側對稱的假蝶形花冠。莢果外形有何特徵?

(3)槐(或刺槐、扁豆、香花崖豆藤) 看清復葉類型及排列方式後,觀察花,注意蝶形花

冠有何特點,雄蕊10枚成二體C(9)+1),雌蕊為邊緣胎座。莢果

8、罌粟科:觀察並解剖白屈菜花和果實,寫出花程式。白屈萊 取帶花植株觀察,看清莖、葉特徵後,鮮時折斷莖或葉片,有無黃色乳汁流出? 花蕾有萼片2,早落,花瓣4片,黃色;雄蕊多數;子房上位,橫切子房,由2心皮組成,什麼胎座?蒴果縱裂,注意區分與長角果有什麼區別?全草葯用

9、大戟科:觀察貓眼草特殊的杯狀聚傘花序,繪制花的解剖圖,寫出花程式。

10、錦葵科:觀察蜀葵,繪制花的解剖圖,寫出花程式。

11、五加科:觀察蠟葉標本。

12、傘形科:觀察白芷、柴胡花序,繪制花的解剖圖,繪花圖式,寫出花程式;注意葉鞘的結構、雙懸果。

茴香 看清葉片的分裂次數、葉基是否擴大成鞘?復傘形花序,注意花序無總苞和小總苞;小花黃色,5基數,子房下位,橫切可見2室。取雙懸果觀察,分果是背復壓扁還是兩側壓扁?取分果橫切面永久製片觀察,可見5條主棱發達,棱下各有維管束1,棱間各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果實(小茴香)葯用。

白芷 注意葉是復葉還是單葉?葉柄下部是否膨大成囊狀的葉鞘?復傘形花序,小傘具有條形小總苞片,花5基數,子房下位。雙懸果橢圓形,注意花柱基的形狀,取分果橫切面永久製片觀察,為背復壓扁,分清背棱、中棱、側棱、合生面、油管。根葯用

13、芸香科:芸香植株和果實、柑桔的結構。

14、觀察各種蠟葉標本。

四、作業與思考:

1、列表說明所觀察到毛茛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蓼科、豆科、罌粟科、薔薇科、芸香科、大戟科、錦葵科、五加科、傘形科植物所在的分類地位和葯用部位。

2、簡述五加科和傘形科的異同點?

3、簡述毛茛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蓼科、豆科、罌粟科、薔薇科、芸香科、大戟科、錦葵科、五加科、傘形科的特徵。

4、說明薔薇科各亞科的區別?

5、說明豆科各亞科的區別?

實驗十四 合瓣花亞綱

一、實驗目的:

1、掌握合瓣花亞綱、單子葉植物綱各科的主要特徵和個別屬的特徵。

2、熟悉植物形態描述。

3、識別常見葯用植物。

二、儀器用品及實驗材料:

1、鮮材:連翹、益母草、薄荷、玄參、杠柳、錦燈籠、金銀花、桔梗、菊花、紅花、蒼術、蒲公英、金針

2、臘葉標本:木犀科、玄參科、唇形科、蘿藦科、茄科、忍冬科、菊科、桔梗科、茜草科、天南星科、百合科

3、儀器:顯微鏡、放大鏡、解剖器材、吸水紙、鑷子、蒸餾水、通草

三、實驗內容:

1、木犀科:連翹植株和果實的結構。連翹 枝四棱,縱剖枝條觀察髓是實心或中空?看清葉的著生方式、葉形後,取花觀察,注意花為4基數,連合;雄蕊2;子房上位,柱頭2裂。蒴果木質,2瓣裂,說明由幾心皮構成?什麼胎座?

2、唇形科:解剖益母草的花,繪制花的解剖圖,繪花圖式,寫出花程式;觀察薄荷植株。益母草 草本。莖方形。葉對生;注意下部、中部、上部的葉的分裂變化。為什麼是輪傘花序?取1朵花觀察,注意花萼5裂片中前二齒較長;花冠二唇形,上唇全緣,下唇3裂;

什麼類型的雄蕊?仔細看清子房深4裂,花柱如何著生?4枚小堅果有何特徵?全草葯用

3、玄參科:觀察玄參花,繪制花的解剖圖,寫出花程式。

4、忍冬科 觀察金銀花,繪制花的解剖圖,寫出花程式。

5、蘿藦科:觀察杠柳植株和果實。

6、茄科:錦燈籠植株和果實的結構,注意花萼是否早落。曼陀羅(或白花曼陀羅) 看清葉的著生方式及葉形後,取花觀察,花萼長筒狀,5裂;花冠漏斗狀,注意與果實相對照看,是否花謝後自基部稍上處環狀斷裂而僅基部宿存部分擴大?雄蕊5;橫切子房,是2室還是因假隔膜而成假4室?觀察果實,屬何種類型?

7、桔梗科:解剖桔梗的花,繪制花的解剖圖,繪花圖式,寫出花程式;觀察桔梗植株。桔梗 取植株觀察,看清葉序、葉形及根的特徵後,鮮標本折斷莖葉,是否有乳汁流出?取花觀察,花5基數,注意花冠的形狀,子房半下位,橫切子房,什麼胎座、幾室?蒴果頂端5瓣裂。根葯用。

8、茜草科:觀察茜草花,繪制花的解剖圖,寫出花程式。

9、菊科:管狀花亞科:頭狀花序全為同型的管狀花,或有異型小花(中央為管狀花,邊緣為舌形花);植物體無乳汁.觀察菊花、紅花、蒼術等.,寫出花程式。舌狀花亞科:頭狀花序全為舌形花;植物體有乳汁. 觀察蒲公英、萵苣。

觀察本科植物花序 本科植物通常為草本,都有具總苞的頭狀花序。觀察實驗材料,認清頭狀花序由多朵小花集生在花序托(花序托是縮短的花序軸)上組成,花序托周圍有1一多列苞片構成的總苞。然後分別解剖管狀花亞科中全為管狀花的小花,緣花為舌狀花、盤花為管狀花的小花,分別注意其為兩性花還是單性花?或為中性花?再觀察解剖舌狀花亞科

的全為舌狀的兩性小花。

觀察解剖時由外向內,注意: .

①花萼有無,特化成冠毛情況;

②舌狀花及管狀花的形態結構、心皮數目、子房類型;

聚葯雄蕊的特點;

④瘦果的特點(用向日葵果實輔助觀察);

⑤管狀花亞科與舌狀花亞科的鮮活植物折斷後,哪個亞科有乳汁?

10、百合科:金針植株,注意花萼、子房、胎座和果實。

黃精 注意根狀莖橫走,由於結節膨大,節間一端粗大,另一端漸細。看清葉的排列

及葉形後,取花觀察,注意花被片合生成管狀,6裂,用放大鏡看清裂片先端具乳突:雄蕊6;子房上位,橫切,是否看到3室?什麼胎座?漿果。

11.天南星科:觀察天南星的花序,繪制花的解剖圖,繪花圖式,寫出花程式。

四、作

⑤ 滿族人有哪些習俗

滿族習俗
【語言文字】
滿語屬阿爾泰語系 滿-通古斯語族 滿語支。滿文是16世紀末參照蒙古文字母創制的。後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點」,稱之為「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以前的被稱為「無圈點的老滿文」。由於清代以來大量滿族遷入中原地區和大量漢族移居山海關外,在經濟、文化、生活上交往密切,滿族人民逐漸慣用漢語文。現在,只有黑龍江市愛琿鎮和富裕縣,還有少數老年人會說滿語,其他地方絕大多數滿族人民已通用漢語文。
【文化】
滿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獵、戰斗的活動演化而來。滿族喜愛的娛樂活動還有跳馬、跳駱駝及滑冰等。18世紀中期,「八旗子弟」創作了一種新的鼓詞,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為「清音子弟書」。
清聖祖玄燁主持編纂的《音韻闡微》、《數理精蘊》、《歷象考成》、《皇輿全覽圖》等書,均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早期滿文著作,除《滿文老檔》、《滿洲實錄》和圖理琛的《異域錄》等,還有大量學習滿文必備之書,如《清文啟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鑒》等等。《清文鑒》經多次增訂,編纂成5種不同民族文字的滿文辭書——《御制五體清文鑒》,對滿、漢、蒙、藏、維吾爾等各民族相互間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是一種重要參考資料。譯書也很普遍,主要漢文名著,大多為滿文譯本。除官書不計外,民間說部如《三國演義》、《西廂記》、《金瓶梅》、《聊齋志異》等都有滿文譯本。其中以扎克丹譯的《聊齋志異》譯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時,涌現出一批滿族文學家。早期著名的詞家納蘭性德著的《側帽集》和《飲水集》,清新婉約,生動自然,足與當時詞壇上負有盛名的漢人朱彝尊和陳維崧媲美,合稱「三大家」。
【服飾】
「發冠」與「旗鞋」
【旗裝】
二十世紀以來,滿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但從電影、電視和博物館里,我們還常常可以欣賞到往日旗裝的風采。其中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發冠十分引人注目。
過去,滿族婦女幼年時同男孩一樣,多剃去頭頂四周頭發,只留顱後發,編成辮子垂於腦後,一直到成年方蓄發留辮。婚後則開始綰大盆頭、架子頭、兩把頭等式發髻,其中以兩把頭較為典型。兩把頭就是把頭發束在頭頂,分成兩綹,各綰成一個發髻,然後再將後面的余發綰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平時,發髻上橫插長二三十厘米、寬二三厘米的被稱為「大扁方」的頭簪,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時便要戴上發冠了。
【旗頭】
發冠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厘米、寬約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即可。上面還常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馬蹄底鞋】
除「旗袍」、「發冠」外,滿族婦女的「旗鞋」也極富特色。這種綉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
歷史上滿族男子喜穿青藍色的長袍馬褂,頭頂後部留發梳辮留於腦後,戴圓頂帽,下穿套褲。婦女則喜歡穿直筒旗袍,梳京頭或「盤髻兒」,戴兒環,腰間掛手帕,天足,著花鞋。但現今的「旗袍」並非歷史上滿族女子的服裝,而是吸收了西方服裝裁減方法的時裝,和過去滿族女子的服裝大不相同。
清代滿式服裝曾流行全國,現在與漢族服式一樣了。滿族婦女不纏腳,所著鞋子綉有漂亮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滿族婦女的發式變化很大,姑娘時代,只簡單地把頭發在腦後挽一下。長到快出嫁時,就要把頭發梳成辮子並挽成單發髻,結婚後的發式有雙髻式、單髻式等多種,雙髻式發型把頭發從頭頂分梳為前後兩部分。前髻梳成平頂狀,以便戴冠,頸後髻梳成燕尾狀,在脛後伸展開來,它使得頸子總要保持挺直的狀態,因此,滿族婦女走起路來就更顯得高貴、尊嚴。圖為一位滿族新娘正在梳理她的結婚發式。旗袍是滿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著的服飾,它裁剪簡單,園領,前後襟寬大,而袖子較窄,四片裁製,衣衩較長,便於上馬下馬;窄窄的袖子,便於射箭。由於袖子口附有馬蹄狀的護袖,又稱馬蹄袖。在滿族人逐漸脫離騎射生涯後,馬蹄袖已成裝飾,而放下馬蹄袖仍然是滿族人對長者、尊者致敬的禮儀。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綉花裝飾。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式樣的變化也很大,四片裁製也改為兩片裁製。旗袍能很好表現婦女的身段和曲線。圖為滿族婦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馬甲。綉有精緻圖案。穿旗袍跳宮廷舞的滿族婦女。穿著傳統滿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帶箭袖的長袍和一襲馬甲,以及滿族男性的帽子。
【民居】
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習俗】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要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滿族過去信仰薩滿教,每年都要根據不同的節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豬和豬頭為主要祭品。在大祭時要殺豬,特別是在祭祀祖先時要選用無雜毛的黑豬(有的還必須選黑公豬),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已領受,即可宰殺。此舉俗稱為「領牲」。有的地方要將豬腸和膀胱放入吊斗掛在桿子上,讓烏鴉來吃,如果三天內被吃掉,就為吉利。然後把全豬卸為八塊,按原樣擺在方盤內,供於家裡屋內西山牆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輩份排列免冠叩頭三遍,再將肉切碎入鍋熬煮,全家圍坐,蘸鹽而食。此時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頭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謝。滿族人家至今還有逢殺豬時請親鄰好友前來品嘗頭頓豬肉的習慣。過去,在莊稼成熟的季節,滿族還有「薦新」祭祀的習慣,如今已被「上場豆腐了場糕」習俗所代替,即在五穀上場時,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場結束時,用新谷做大黃米飯或豆面餑餑吃,以慶豐收。滿族男女青年結婚時,新娘必須先在南炕上坐帳,也有稱「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張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繞桌子三圈後對飲。
【日常食俗】
滿族民間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閑時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飯,喜在飯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乾飯。有的地區以玉米為主食,喜以玉米面發酵做成「酸湯子」。東北大部分地區的滿族還有吃水飯的習慣,即在做好高梁米飯或玉米(米+查)子飯後用清水過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時撈出,盛入碗內,清涼可口。這種吃法多在夏季。餑餑是用黏高梁、黏玉米、黃米等磨成面製作的,有豆面餑餑、搓條餑餑、蘇葉餑餑、菠蘿葉餑餑、牛舌餑餑、年糕餑餑、水煮餑餑(漢語的餃子)等。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滿族點心薩其瑪也成為全國著名糕點。較著名的還有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北京小吃墩餑餑,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餑餑,湖北荊州小吃豬油餑餑等。
北方冬天天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滿族民間常以秋冬之際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為主要蔬菜。據傳用腌漬的方法儲存蔬菜,始於清順治年間。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餚。酸菜可用熬、燉、炒和涼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鍋別具特色。配菜也可用來做餡包餃子。東北地區的滿族,每戶腌漬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還有蘿卜、豆角等。滿族人民愛吃豬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遼寧沈陽市的那家館是家有100多年歷史的滿族餐館,該店經營的白肉血腸,被譽為正宗的滿族風味。
滿族的進餐習俗和飲食禮儀很多。如祭祀用過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帶去,吃完後不允許擦嘴;家中人就餐,長輩不動筷,晚輩人絕不動筷;過年殺年豬時,有把親友、鄰里請來同吃白肉血腸的習慣。
【民族食品】
滿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腸。
②火鍋(滿族傳統風味菜餚)
③酸湯子9遼寧岫岩滿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最早是清朝皇帝到東陵祭祀祖宗時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稱為「祭餑餑」。做供品時有果餡厚酥餑餑、魚兒餑餑、匙子餑餑、菊花餑餑、糊面餑餑、炸高麗餑餑、江米糕、黃米糕、七星餅、雞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幾十種。傳入民間製成糕點後,大體上分為大小兩種餑餑。大餑餑每斤八塊,俗稱清東陵大八件;小餑餑每斤十六塊,俗稱清東陵小八件。大小餑餑品種主要有太師餅,松餅,玫瑰餅,龍鳳餅,山楂桃。還有無餡的七星點子、八裂餅、核桃酥、到口酥等)
【傳統節日】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有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逢年過節,都要殺豬,過年(春節)時每家要殺豬二至三口。農歷臘月八日(臘八節),要用黏高梁、小豆等八樣糧食煮粥,稱為臘八粥。除夕吃餃子,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根白線,誰吃著白線就意味著誰能長壽:也有的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枚銅錢,吃到便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有錢花。此外還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點心「薩其瑪」。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夏歷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端午節:滿族過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其風俗與漢族相同。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
中秋節:滿族人家過中秋節也吃「團圓飯」。此外,月亮初升之際,還要供月。即在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⑥ 滿族的資料

滿 族

在我國吉林省的東部 ,有一座神奇秀美的山叫長白山。每到冬季,山上都被皚皚白雪覆蓋著。遠遠望去,長白山銀妝素裹,格外壯麗,因此人們稱它為「白山」。在黑龍江省的北部,有一條自西向東南流的大河,這就是有名的黑龍江,江水墨綠得近乎黑色,彷彿一條黑龍在翻滾,因此人們把它叫做「黑水」。在這白山黑水之間是一望無際的東北大平原。這里,孕育了一個勤勞勇敢、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滿族。

在我國古代典籍里,曾記載過一個叫「肅慎」或「息慎」的部落,這就是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很早就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他們以游獵為生,並且以善造弓箭聞名。遠往周朝的時候,肅恆部落就同中原有了往來。在魏晉時期,肅慎部落的勢力已發展到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南北朝時肅慎又稱為「勿吉」。隋至唐初稱為「襪蠍」,襪蠍七部中的黑水襪蠍在遼、金時期又稱為女真,並於公元1115年~1234 年建立了與南宋對峙的金朝。滿族就是由女真人逐漸演化,在明朝末期形成的民族。

公元17世紀初,女真出了一個有名的人物叫努爾哈赤。他用了30年的時間,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在統一過程中,他把女真各部先後編成了八支隊伍,每支隊伍分別用八面不同顏色的旗幟作標志,合稱「八旗」。努爾哈赤指定他的兒子和侄子來分統八旗,實行全民皆兵。八旗既是軍事組織,又是生產組織和政治組織。正是憑著這支勁旅,努爾哈赤採用各個擊破的戰術,打敗了明朝十多萬軍隊的圍剿。後來,滿族政權又陸續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公元1644年,八旗鐵騎入關,佔領北京, 席捲大江南北,建立起疆域空前遼闊的清帝國。這是滿族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

我國滿族有982.1萬多人。由於歷史原因,他們的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有一半以上的滿族居住在白山黑水間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其餘散居在河北、內蒙古、北京等地。此外,在西安、成都、昆明等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滿族居住。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過去,小輩對老輩是三大一小禮,五天一大禮,每隔三天要給長輩請安,隔五天見了長輩要「打千」。這「打千」的禮節非常奇特。男人打千時要哈腰,右手同時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的樣子;女人打千時要雙手扶膝下蹲。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抱腰接面的大禮。
過去,滿族男子蓄長發辮,從頭頂後半部把辮子垂在腦後,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上腰帶。婦女穿寬大的旗袍,不纏足,喜歡穿綉花鞋或高底的木屐,把頭發盤在頭頂上,梳成鬟子,佩戴耳環。
滿族人愛吃小米、黃米干飯和黃餑餑(豆包)。每逢過節要吃「哎占格餑餃子」,除夕吃晚飯時要吃「手扒肉」,另外,滿族還有一些食品獨具風味,如白煮豬肉、炙豬肉和糕點「薩琪瑪」等。滿族的住房一般是兩間正房,外屋是廚房,安置鍋灶,裡屋有三鋪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家裡來了客人多住西炕,自家長輩多住北炕,小輩住南炕。

滿族人信奉多種宗教。過去,每逢祭祖、祭天,要戴上神帽,穿上裙於,繫上 鈴,一邊敲鼓,一邊跳舞,一邊祈禱。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文是16世紀末借用蒙古文字母創制的,稱為「老滿文」。由於蒙古族和滿族語音有差別,借用的蒙古文字母不能全部表達滿族語音。到了17世紀初,滿族人又在借用的蒙占文字母上加「圈」或「點」,把原來不容易分清的語音區分開,稱為「有圈點滿文」或「新滿文」。

17世紀40年代清軍入關以後,大量滿族人遷入關內,同漢族居住在一起。不少漢族也遷移到關外同滿族在一起居住。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滿族、漢族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取長補短,久而久之,共同的東西越來越多。現在,除黑龍江省一些邊遠鄉村的少數滿族老人還說滿語外,絕大多數滿族人都通用漢語漢文了。而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已成了漢族婦女喜愛的服飾,流行於全國。

滿族人民有著維護詛國統一,抵禦外來侵略的光榮歷史。在鴉片戰爭中,駐守在浙江乍浦觀音山天尊廟里的八旗兵,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 276名滿族官兵,幾乎全部戰死在陣地上。守衛鎮江的八旗兵,面對十倍於我的敵軍和洋槍洋炮,浴血奮戰,寸土不讓,表現了中華兒女反抗外來侵略的英雄氣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出現了許多滿族的英雄和烈士。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日聯軍二師師長陳翰章,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八路軍一二O師政治委員關向應,就是他們的優秀代表。

在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滿族也涌現了許多著名的人 物。清朝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個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學者。他主持編修的《數理精蘊》、《歷象考成》、《皇輿全覽圖》等書,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到了近代,滿族中有造詣的文學家。藝術家也很多。被旨為「語言大 師」的著名作家老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關肅霜,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等,都是滿族中的傑出人物。
滿族有過輝煌的過去,也有過痛苦的經歷。清朝火亡後的一段時間,廣大的滿族百姓遭受歧視、壓迫 ,許多人甚至改名換姓,隱瞞民族身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滿族人民享有了民族平等權利,他們又恢復了自己的民族身份。現在,滿族人民正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上業、農業、科技、教育、藝術、體育等各條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滿懷信心迎接美好的未來。

--------------------------------------------------------------------------------

習俗
滿族人孝敬長輩,注要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忌諱: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

婚俗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世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序:

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相互了解,有意做親,便托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托媒人為子女訂婚,並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

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如路遇井、廟、墓則用紅氈遮住彩車,俗稱"避煞神"。男方也同時用彩車迎親,兩車中途相遇,外轅相錯,新娘由兄長抱到迎親車上,稱為「插車」。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

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里,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後,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餑餑等。

--------------------------------------------------------------------------------

食俗
滿族民間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閑時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飯,喜在飯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乾飯。有的地區以玉米為主食,喜以玉米面發酵做成「酸湯子」。滿族的餑餑歷史悠久,清代即成為宮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滿族點心薩其瑪也成為全國著名糕點。較著名的還有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北京小吃墩餑餑,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餑餑,湖北荊州小吃豬油餑餑等。

北方冬天天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滿族民間常以秋冬之際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為主要蔬菜。據傳用腌漬的方法儲存蔬菜,始於清順治年間。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餚。此外,日常蔬菜還有蘿卜、豆角等。

滿族人民愛吃豬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遼寧沈陽市的滿族餐館那家館有100多年歷史的,該店經營的白肉血腸,被譽為正宗的滿族風味。

典型食品:滿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白肉血腸、火鍋、酸湯子、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大餑餑每斤八塊,俗稱清東陵大八件;小餑餑每斤十六塊,俗稱清東陵小八件。大小餑餑品種主要有太師餅,松餅,玫瑰餅,龍鳳餅,山楂桃。還有七星點子、八裂餅、核桃酥、到口酥等。

--------------------------------------------------------------------------------

節慶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的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

漫話旗袍

旗袍是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譽。

旗袍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

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塊半圓形袖頭,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馬蹄袖平日綰起,出獵作戰時則放下,覆蓋手背,冬季可禦寒。四開衩,即袍下擺前後左右,開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緊身保暖,腰帶一束,行豬時,可將干糧、用具裝進前襟。男子的長袍多是藍、灰、青色,女子的旗裝多為白色。

滿族旗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對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騎馬馳聘顯得十分精幹利落。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

至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體形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這一源於滿族的傳統服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贊賞。

--------------------------------------------------------------------------------

風味餑餑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豆面餑餑是用大黃米、小黃米磨成細面,再加進豆面蒸制而成。這種餑餑顏色金黃,有粘性,味香可口。蘇葉餑餑是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勻,外面用蘇葉包起來蒸熟的,有一種蘇葉的特殊香氣,別具風味。粘糕餑餑是用大黃米浸泡之後磨成面,在黃米面中間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後則成。這種餑餑用油煎著吃,或蘸著糖吃都行,既香又甜。

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酸湯子也是滿族的傳統餑餑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經過發酵後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開,磨成水面,再用布袋過掉渣滓,水面置桶里發酵,待到有酸味時,用漏斗或機器擠成面條狀,煮熟即可食用。有時發酵過大,略有酸臭味,故又稱「臭米子」。在遼寧叫「(左火右叉)子」。東北城鄉,還設有(左火右叉)子館,專營「臭米子」。

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其前身,是滿族的一種傳統糕點——搓條餑餑。製作搓條餑餑先把蒸熟的米飯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錘反復打成面團,然後蘸黃豆面搓拉成條狀,油炸後切成塊,再酒上一層較厚的熟黃豆面即成。搓條餑餑是昔日滿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稱為「打糕穆丹條子」。後來,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纏」,更名為薩其瑪,人們又稱其為糖蓉糕。這種餑餑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們的喜愛。

滿族餑餑品種繁多,各有特色。金黃的小窩頭,酥脆的炸饊子,松軟的淋漿糕、細膩的大盆糕,此外,還有金絲糕、太陽糕、涼糕、酒糕、春餅等等,數不勝舉,各領風騷,都是滿族的傳統風味。

--------------------------------------------------------------------------------

「落草」之俗

滿族稱嬰兒降生為「落草」。婦女臨產時,將炕席捲起,放塊石頭壓在席捲上,拿一些穀草鋪墊在炕上,將孩子生在草上,故稱「落草」。這種習俗帶有濃郁的狩獵民族古樸、粗獷的遺風。乾草既可防濕,又可以禦寒。

如果生個男孩,就在家大門邊懸掛木製弓箭,俗稱「公子箭」。這並非真的弓箭,而是用樹枝煨成弓,用紅布纏三支箭,預祝孩子長大成名以後成為一名精騎著射的男士。如果生個女孩,則在大門右邊掛一塊紅布條,象徵吉祥。掛紅布條逐漸演變為產房的標志。產房不許人闖入,因為生人會把奶水帶走,謂之「采奶」。如生人不慎闖入,還得做一碗湯送來,稱為「還奶」。小孩落生,要請一位本事大、性格好、長得好的人第一個到產房,謂之「踩生」。據說誰踩的生,孩子長大後就象誰。

孩子生下第三天,請一位兒女雙全有威望的老太太給孩子洗浴。洗浴在大銅盆進行,內置槐樹枝、艾蒿、熱水等。老太太一手托著孩子,一手給孩子洗浴。邊洗邊唱:「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要比一輩高;洗臉蛋,做知縣,洗腚溝,做知州」。最後,老太太用一根大蔥連打三下嬰兒,邊打邊說:「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打完後,孩子的父親將蔥扔到房上,親友們一起賀喜。

孩子滿月後,將懸於門上的「公子箭」和紅布條收回栓在子孫繩上,放在西牆正中北側的子孫袋裡,旁邊供奉著「佛托媽媽」,是保嬰之神,滿族人家每到春秋,要祭祀佛頭媽媽以求賜福。祭祀之時,把子孫繩從神位前拉到院里柳枝上,家族裡未婚男女和抱孩子的婦女跪拜案前,眾人叩首。薩滿用柳枝蘸水灑向孩子頭部,又讓孩子在香碟前熏一下,意在驅邪,隨後取下子孫繩上的五綵線,套在孩子的頸上。過三天把五綵線收回貯在子孫袋裡。因五綵線稱為「鎖線」,因此此俗謂之「換鎖」。

嬰兒滿月之後睡悠車,這是滿族育嬰的一個傳統方法。悠車用薄木板製做,長2公尺,寬1.5公尺,兩頭呈圓形,有底、樣式如船。用四根繩子系在房樑上,離地面有一定距離,將孩子放在悠車里。嬰兒哭則乳之,不哭則搖之,十分輕便,母親還可以干一些家務活。滿族人家生第一個男孩,悠車由姥姥家贈送。

為了避免孩子翻動從悠車上掉下來,也考慮孩子長大後射箭胳膊平直,騎馬腿的位置端正,便將孩子胳膊肘、腿膝蓋、腳脖處用帶子捆綁起來,孩子動彈不得只能仰卧。因此滿族少年身體多健美,很少駝背彎腰。滿族以扁平頭為美,因此多以小米或高粱裝枕頭,枕在孩子頭下,俗稱「睡扁頭」。

www.qiren.cn

⑦ 小伏山在那裡

在河南商城縣伏山鄉,河南南部,屬於河南信陽,與湖北交界。有以下景點:菊花尖(文峰疊翠)

在縣城南16公里,伏山鄉大木廠、伏山、石沖村交界處。東接大伏山。清嘉慶八年《商城縣志》載:「小伏山即章山,俗名菊花尖,洲志又謂藤脊嶺,縣治正南之文峰也」。長2.5公里,寬1.3公里。山體呈西南——東北走向。支峰有嶺窩、天塘等。主峰菊花尖,海拔822米,形如筆架,由侏羅紀安山岩、凝灰岩構成。森林覆蓋率達80%。多馬尾松、雜灌。產山漆、茶葉等。葯材有菊花、山楂、桔梗、天麻等。昔為商城八景之一,史稱「文峰疊翠」。據傳說,過去常有兩位得道的道人在附近一帶山上行走或下棋。

大木廠

是伏山鄉西南部的一個小集鎮,距伏山鄉政府5公里路,在菊花尖的西北部,據說這里過去有一家木材商專門收購附近的木材,堆了一大院子,等有合適的買主再成批的發售。有一次,木材商到菊花尖看樹,見兩個道人下棋,他就在一旁看起棋來,過了一會兒,下棋的道人說:「看山的朋友,你家裡喊吃飯了,你回去吧!」,木材商就下山回家。趕到家一看,家裡已過了幾十年,小孩成了大人,一院子的木材全爛完了,因此,此地就叫「爛木廠」。因「爛」與「大」諧音,所以後來就演化成「大木廠」了。大木廠是伏山鄉三大集鎮之一,是伏山鄉西南片八個村的經濟文化中心。

伏山卧佛

屬於山丘類型,位於伏山鄉伏山村境內,由海拔1219.8米的女人寨,海拔1020米的小石坳和海拔902米的道人躺三座山峰構成,三峰交錯層疊橫排,酷似一卧佛平睡在山中,其頭部胸部、腿部輪廓逼真,遠眺栩栩如生。卧佛長約4公里,寬1公里,呈東西走向,東頭頭枕大別山在河南省境內的主峰金剛台,西腳抵商城「八景之一」文峰疊翠菊花尖,可謂全國最大的天然卧佛,山澗溝壑相連,相映成趣,森林覆蓋率達85%,有馬尾松、櫟、雜灌,產板栗、茶葉、茯苓、天麻、麥冬、百合,氣候溫和,夏季月平均氣溫22℃,因海拔高,天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盛地。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0公里,有簡易的公路通往景區。

道人躺

在菊花尖東南方向有一個海拔902米的山峰,山峰的一側有一個肉乎乎的山坡,據說菊花尖上的兩位道人,曾經常躺在這里睡覺,所以叫「道人躺。」

渣滓河

距縣城南23公里,與安徽省金寨縣銀沙畈鄉接壤,相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因牛郎織女相愛,王母阻攔,拔綰發玉簪劃出一道河,得名「簪子河」,後諧音今名渣子河。渣子河既是一條河的名字,又是現在伏山鄉一個行政村的名字,該村境內有牛郎織女石、照鏡岩、卧牛嶺等景點。

牛郎織女石

位於伏山鄉渣子河村境內,距渣子河街西北部200米處渣子河的兩岸。該石屬於侏羅系安山石,由原始岩漿凝結經雨水沖涮風化而形成。中間一河穿山而過,名曰渣子河。相傳牛郎織女相愛,王母阻攔,拔綰發玉簪劃出一道河,得名「簪子河」,後諧音今名渣子河。河東岸有牛郎石,形似牛郎。河西岸有織女石,如織女端坐;「梳妝台」,台高丈余,周圍是陡峭的絕壁;梳妝台對面有一奇石,高約兩丈,寬約一丈,厚約五尺,如鏡子斜立,名曰「照鏡岩」。岩旁有一蒼松挺立,蔚為壯觀,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2公里,跨省公路「銀伏路」穿景而過。

照鏡岩

在縣城南23公里,伏山鄉渣滓河村境內。東臨渣滓河。上有岩石形如鏡,故名。相傳唐武後曾照鏡於此。長2公里,寬0.8公里。山林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545米。森林覆蓋率達75%。有馬尾松、黃山松、雜灌等。

卧牛嶺

在渣子河街南面,是與安徽交界的一條分水嶺,據說從前這里是牛郎放牛的地方,因此叫卧牛嶺。

人面石

在石洞村往石洞廟的之間公路北側,由天然長成的幾塊巨石自然形成,酷似一個人臉、鼻子、眼睛、嘴俱全,面向公路,總高丈余,最早由夏忠甫發現並拍成照片。

石洞石佛

在縣城南19.5公里,伏山鄉石洞村境內。一巨石外形酷如大象,內形成一天然石洞,洞頂成弧形,高、寬、深均2米。三面石壁上排放兩列石雕佛像,上排是如來、觀音菩薩,下排齊天大聖、十八羅漢等,計有大小佛像36尊。佛像雕刻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巨石上,一棵百年紅檀樹,枝葉茂密,宛如天然華蓋,置石洞於綠蔭之下,景緻宜人,過往行人無不流連忘返。1966年石佛部分被毀,現洞內僅存19尊殘缺石佛。1979年洞容略加修繕,可供游覽。

貓耳石

屬凸峰類型,位於金剛台西側峰頂,該峰由侏羅系安山石、粗石岩,凝灰岩構成,海拔高1351米,凈高50餘米,雄姿屹立,且石上雜草叢生,與貓毛相似,宛若貓頭一耳,人們叫它「貓耳石」。該石背依金剛台自然保護區,周圍懸崖峭壁,萬木蔥籠,惟它獨尊,象豎耳聞鼠叫,象側耳聽鳥聲,登頂不僅可觀賞貓耳石,還可攬金剛台風光,是一個獨特的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該景位於金剛台主峰西側,有公路通往山腳下,有人行小路登景點。

金剛古寨

在縣城東南15公里。古時建寨於金剛台,故名。據《讀史方輿論紀要》、清嘉慶《商城縣志》載,宋紹興初年,義師首領張昂在此建寨,抵禦金兵;紹熙初築石城。嘉熙元年(1237年)農民起義軍攻佔光州(潢川),州治遷此。咸淳四年(1268年)起義軍攻上金剛台,燒毀州衙。元初置帥府,驅逐「達魯花赤」,在三面絕壁的月亮口北側東面山坡上,建大殿數層,稱皇殿。皇殿的北、東、西三面都是懸崖峭壁,特別是東面,名叫「萬人崖」,是萬丈懸崖,據說是餘思銘處決犯人的地方,凡處決犯人,無須刀砍斧剁,只將其推下懸崖就沒命了。據說建皇殿用的磚瓦,都是餘思銘的嘍啰兵排成長蛇陣從山下手遞手傳上去的。皇殿的西南就是大月亮口。沿月亮口而下有一條扶壁可行的石徑。元末餘思銘占據金剛台,率萬餘人依山險築寨,建里羅城,鑿千工堰,以御元軍。明初在此置巡檢司。現僅存一段寨牆、西寨門和數十間房基及荒草,有羊腸小道可供攀行。

插旗尖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南4公里,金剛台大月口西南側,離皇殿不足百米,其山峰海拔1278米,凈高80餘米,系巨石尖峰,元末農民軍首領餘思銘屯兵金剛台,插軍旗於峰巔,插旗石眼尚存。

里羅城

在金剛台西麓的山腳下,有一片淺山, 淺山之間有良田千畝,農戶數百,周圍有較高的山嶺圍護,從前,餘思銘依山築寨,在此屯兵,名為「里羅城」。里羅城現為伏山鄉的一個行政村,境內有餘思銘當年修的千工堰和布滿山間的方形石擺,這些石擺估計是當年餘思銘屯兵兵營的房基或耕種的田地。

千工堰

在縣城東南18公里,伏山鄉里羅城村。清嘉慶《商城縣志》載:「元末餘思銘築以蓄水御兵,遺址尚存」。千餘名勞工經數月修成,故名千工堰。長2000餘米,寬20餘米,深10米。原堰已毀,現為農田、河道。尚可見殘存基石。

朝陽洞

在縣城東南20公里,金剛台南麓,海拔1145米處。洞口向西南,寬大朝陽,故名。高9米,寬8米,深9米,可容納百人。朝陽洞地勢險要,正面陡不可攀,繞道有一小路通往,超近可用樹上葛藤盪到洞口。1932年9月,中共商城縣委駐此,以金剛台為根據地,利用朝陽洞有利地形,領導開展游擊戰爭。從伏山鄉餘子店、經七里山、上十八盤,過三棚樓、到馬鞍橋,往北300米即到朝陽洞,往東上2公里即到金剛台最高峰平頂鋪。

平頂鋪

在金剛台東嶺最南端,系金剛台的最高點,上面較平坦,所以叫「平頂鋪」。站在這里往東可看到梅山水庫,往西可看到鯰魚山水庫,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文革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曾在此駐扎兩年有餘。

童子團崗哨紀念亭

位於伏山鄉里羅城村花氏祠前的古銀杏樹旁,原是紅軍保衛革命根據地的第一道崗亭。童子團成立後,由童子團接替,陳明義當上童子團大隊長後,在此屢屢立功,受到領導多次表揚。

黃泥嶺紅軍檣標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50米。東靠金剛台貓耳石,1932年,紅四軍第八十二師政治部在村內花氏祠東山牆上寫有「堅決消滅國民黨七十五師」的標語,字跡尚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將軍石

在陳明義將軍經常放牛的山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是陳明義常坐的地方,群眾稱之謂「將軍石」。

荷花池

位於伏山鄉里羅城村東北1.4公里,1932年紅四軍總醫院設在此,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崗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700米,是一個小嶺崗,因餘思銘與元軍交戰於此,雙方傷亡過半,勝敗不分,比較平衡,故名平崗。

豹子灣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西北800米。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大別山北上抗日後,新組建的紅二十五軍,在商城又迅速壯大,蘇區恢復到方圓百餘里。1933年,從紅二十五軍抽出一部組建成紅二十八軍。1934年4月,根據省委指示,紅二十八軍開赴商城豹子灣,與紅二十五軍會師整編為新的紅二十五軍。整編後的新紅二十五軍在豹子灣誕生,從豹子灣走上長征路。

餘子店

在伏山鄉楓香樹村東北5公里。即在里羅城以西,可能就是餘思銘的外羅城。餘思銘據守金崗台與元朝分庭抗禮,元軍征剿金崗台時,混亂中,余家父子分散,後在此相遇,合力拚殺,方才脫身,為紀念義軍父子相遇而名。叫「遇子店」,因餘思銘姓余,且「余」與「遇」同音,所以就演變成「餘子店」了。餘子店是從西側上金剛台的必經之路,也是商城上金剛台古寨皇殿、月亮口、插旗尖、馬鞍橋、平頂鋪、朝陽洞、觀「小黃山」西溝等重要景點的最捷徑,抗日前夕,張學良的東北軍北十師曾駐扎餘子店。文革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在金剛台平頂鋪施工時,也是從餘子店經里羅城、七里山修馬路上去的,餘子店是金剛台西麓山腳下的第一集鎮,現為伏山鄉餘子店村。

得勝崗

位於伏山鄉餘子店村北800米。傳說餘思銘父子相遇後與元軍又打一仗,合力對抗,大戰獲勝於此,群眾為紀念此戰而起名,為得勝崗。崗上有一廟,名叫「碧雲寺」,為四合院形寺廟。

王家樓

區蘇維埃、區委會舊址,位於伏山鄉七里山村,是紅軍時期最早的區蘇維埃之一,是陳明義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宣誓的地方,在這里發生的事情,影響了陳明義的一生。

七里山瀑布

又名叫「響水潭」,位於伏山鄉七里山村部西南處,七里山腳下,有鄉間公路直達。離鄉政府7公里。該瀑布寬約20米,落差10米,每逢雨水季節,水沖入潭中,聲震數里。

二斗封倉刻

位於伏山鄉燕灣村小拐灣山上。山上有一火岩石,岩石下有兩個溜口。傳說,此處每天向外流米二斗,供窮苦人食用。後遇一貪心漢,強占出米口,此石不再流米,石上現出「二斗封倉」四個石刻大字,至今字跡清晰。

庄頂山

又名撞頂山,位於伏山鄉楓香樹、徐堰、鮑沖、餘子店、燕灣等五個村之間,現有從餘子店經院牆、趙灣、雷灣的小公路(可通三輪車),通往嶺頭獅子峰廟,距餘子店街3公里。一出商城城關往南看,便可見到一座平頂山峰,距城關18公里處,這便是庄頂山。據說此山從前與金剛台比著長高,快到超過金剛台的時候,這里來了一位修仙得道、金口玉言、法力無邊的「羅衣先生」,他一腳把其山頂撞下來了,這個山頂就落在餘子店河西的田畈中間,名叫「墩塘包」。因「墩塘包」的方圓大小與庄山頂基本吻合,所以人們傳說「墩塘包」就是「庄頂山」的山頂,所以此山就叫 「撞頂山」。因「撞」與「庄」諧音,所以就演化成「庄頂山」。「庄頂山」從北往南看是一座平頂山峰,從東往西或從西往東看則是一條六里長的大嶺,山頂古代有廟宇遺址、抗戰之前張學良的東北軍駐扎餘子店時,在庄山頂上建有炮樓,並在炮樓裡布置一個排的兵力負責瞭望。在庄山頂附近還有庄頂山石刻、獅峰廟、媳公廟、鴉鵲石、棺石窪、老貓洞等景點。

庄頂山石刻

在庄山頂的南側,有一段高近兩丈的懸崖石壁,石壁上有斗大的石刻空心字 「修身為本,著力修身」和升子大的石刻小字「圓明仲諸明道書」。石刻字體皆為楷書。

獅峰

在庄山頂南側一公里處的嶺頭上,即伏山鄉楓香樹村莊山組與燕灣村雷灣組的交界處,有一座山峰形如「石獅」。「獅峰」 是一個長20米、寬高均有10米的圓形石包。石包上有「媳公廟(小廟)」、「升天石」、「神水泉」、「油鹽罐」,石包下有「獅峰廟」、「打兒窩」等。

媳公廟

是建在「獅峰」頂上的一座約四平方米的小廟,據說有下十分孝心的兒媳婦,孝敬年老多病卧床不起的公公,因而感動天地,得道成仙,媳公均得升天。此廟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建的。

升仙石

是媳公廟前的一個長約2米、寬高1米有餘的長方體巨石,據說那媳公二人就是從此石升天的。現有「升天石」石刻大字。

神水泉
是「媳公廟」 前的一個小石窩,石窩里常有泉水,所以叫「神水泉」。

油鹽罐

是石包上一個深約15厘米,直經約8厘米的圓柱形石坑,相傳過去的油鹽罐比它小,但罐里的油鹽可供廟里的人吃,不管是平時廟里人少,還是逢會時廟里人多,都夠吃,且不咸不淡,剛夠吃,也沒有多餘的。由於廟里的和尚貪心不足,想有剩餘的好賣錢,就請石匠把油鹽罐打大一些,哪知這一打不當緊,卻使油鹽罐從此就不來油鹽了,僅有空罐而已。

獅峰廟

過去叫「西公廟」或「西峰寺」。在獅子峰石右(西)側的山窪里,為前、後、左、右各三間的四合院廟宇。廟里修有觀音、華佗、財神、火神等多尊神像,廟外建有戲台、香亭、化錢爐、孤墳池等配套設施。解放前夕,這里曾是郝英、郝協、鄭書亭等老革命軍人的游擊據點。近年來,人們又在東側建了四間專供唱皮影戲用的廂房,每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里都要逢廟會,做會齋、唱皮影戲、花蘭戲,香客不斷。

打兒窩

在「獅峰」的正前方(南面)獅子嘴下有一個長約6米,寬約3米、高約2米的長方體巨石,石上面中部凹下,呈現一窩,名叫「打兒窩」。逢廟會時,年輕的育齡婦女往往都站在「獅峰」上往窩里扔石頭,據說石頭要扔到了窩里,就會生兒,扔到石窩以外就會生女或不生,因此就叫「打兒窩」。

鴉鵲石

在庄山頂與獅峰廟之間的路旁嶺頭上,高丈余,形如鴉鵲,過去石邊樹林未長高的時候,千米之外就可見到,現在石邊的松樹長高,遮擋住了視線,遠處看不見。

老貓洞

在庄山頂的北面,餘子店村莊山茶場下邊,此處外觀是一個由下至上的長條形亂石倉。石倉下有一長條形石洞,此洞忽高忽低,高處人可直立,低處可坐;忽寬忽窄,寬處可坐七八個人,窄處僅容一人。全洞長約30米,共能容納30人左右,解放前,曾有人在這里躲藏兵災。

棺石窪

在餘子店村莊山茶場,場主廖少明住宅往西200米處,有一個地窪,地窪里有兩個長4米、寬高各1.5米的棺材形巨石,一前一後,酷似兩個大棺材,因而此窪名叫「棺石窪」。據地窪的主婦介紹,十幾年前他家准備把這兩口石棺材打掉,因夢見穿莽袍玉帶的官人警告,再沒敢打,保留至今,現此窪已作茶園。

陳明義將軍故居

從餘子店街往南行1公里,有一個小自然村,名叫土門(現在屬伏山鄉七里山村新塘灣居民組境內),陳明義將軍從小就生長在這里。

民族英雄趙崇德故居

從餘子店街往南行2公里,公路左側(路以東)有一個山青水秀的小村莊,北、東、南三面環山而抱,唯有西面是一入口,入口處是一口水塘,塘里沿是一個竹園,竹園里邊是一個村莊,住著數家趙姓人家,此地就叫「新塘灣」。抗日戰爭時期,炸毀日軍陽明堡機場的陳錫聯部三營營長趙崇德就生長在這里。趙崇德原名趙開奎,又名宗德。1914年生,15歲加入區少先隊當小隊長,16歲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第三營營長,在陽明堡機場戰斗中光榮犧牲,犧牲時年僅23歲。趙崇德故居與陳明義故居相距不足1公里,屬於同一個居民組—現七里山村新塘灣居民組。

石板堰

在餘子店街往南200米的河灣中間,一巨石攔河而形成一天然大堰,高約2米、寬約10米,河漲水時形成天然瀑布。

小龜山龍王廟

在餘子店街南邊的河灣邊上,有一巨石堆,遠看象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大龜,龜背上建有龍王廟、牛王廟等兩座小廟。廟北側是河灣,河灣中間有一水潭,水清見底。

飛旗山及仙人賣豆腐

飛旗山在金剛台西南側,是一條東起金剛台南頭,自東向西延伸的一條十里長嶺。長嶺東頭叫「七里山」(屬七里山村),西頭叫「椴樹嶺」(屬於石沖村),中間叫「飛旗山」(屬於燕灣村),嶺北屬河南省,嶺南屬安徽省,是豫皖兩省的分水嶺。據說當年餘思銘抗元時的帥旗曾被狂風從插旗尖刮飛到這里,所以叫「飛旗山」。在飛旗山中段,有個大廟,大廟附近的山頭有個大石堆,其石塊及象剛劃成塊的豆腐,所以叫「仙人賣豆腐」。因其中有一個石頭極象一個大桃子,百米遠就能看見,因此也有人叫「仙人賣桃」。

飲馬池

在伏山鄉楓香樹村北2.7公里處,即現在的伏山鄉徐堰村村部,村部門前有一口塘,就是飲馬池。傳說古時明末女傑鮑三娘在此建有馬廄、掘水池飲馬,因而得名。

程國仁墓

在縣城東南11公里,伏山鄉楊橋村花灣。墓葬東西12米,南北9米。墓主程國仁(1759—1819年),字鶴樵。清嘉慶四年(1799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都察副御史、浙江巡撫、山東巡撫、陝西巡撫、貴州巡撫。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於貴州回鄉途中病逝,移葬於此。墓穴現保存完好。

千金山瀑布

千金山原名穿針山,因傳說觀音娘娘在此穿針而得名。千金山瀑布在伏山鄉千金山村西南500米處。由伏山至達權店環鄉公路可直達,距離伏山鄉政府約10公里。千金山瀑布是季節性的瀑布,平時流量較小,夏天暴雨過後,流量急增到每秒10立方米,氣勢磅礴。瀑布從百米懸崖飛瀉下來,水花四濺,騰起霧珠,在夕陽下形成彩虹。

黑龍潭瀑

位於伏山鄉龍泉村境內,離伏山鄉政府9公里,有水泥公路可直達瀑布邊。黑龍潭瀑布水源來自金崗山,流量最大可達18立方米/秒。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因山勢陡峭,峽谷幽深,相傳常有烏龍出現,故被稱之為黑龍潭。瀑布落差30米。汛期寬約10米,瀑布注入潭中,發出洪鍾般的吼聲,濺起丈高的水珠,形成一白色霧幛,臨境觀之,有膽寒心驚之感。每當農歷十五月正圓時,臨潭觀月,似月在潭水中,名曰「龍潭卧月」。

金剛台上的小黃山——大小西溝

從餘子店經七里山尾子灣水庫往上就到了飛旗山與金剛台的交接處—鎮石坳,從鎮石坳往上過十八盤,經三棚樓就到了馬鞍橋,馬鞍橋是連接金剛台東西兩條大嶺的小山嶺,從馬鞍橋往東南方向看是大小西溝,這里是平頂鋪西側,山崖陡峭,酷似刀削斧剁的一般,怪石奇峰嶙峋,古松蒼勁,宛若黃山,所以人們稱這里是金剛台上的「小黃山」。

仙人過橋

位於伏山鄉龍井河村境內,距龍井河村部東南1公里處。屬龍井河的上游,因河兩岸有山石相對而出,形如「斷橋」,河西岸有一直立巨石,高近兩丈,粗直徑約2米,形似過橋的「仙人」,故名「仙人過橋」。據傳說這里過去確有一座橋,橋附近有一李姓人家,收養了一個外甥女兒,該女從小放牛,經常從橋上經過。長大成人後,決心外出謀生,臨走時,舅父母惜別相送,走到此橋處,該女一步跨到對面,當時雷電交加,將此橋一截兩段,阻止了舅父母的一片慈心,該女還拋下綉鞋在橋墩處,現在還栩栩如生。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3公里,有簡易的公路通往景區。

伏山境內的「小三峽」、「平型關」——「潢河溝」

從伏山鄉政府往西南行1公里,就上了藤子嶺,翻過藤子嶺就進了「潢河溝」。「潢河溝」是一條十里長溝,南面是菊花尖北坡山腳,北面是楊山,兩岸高山險峻,中間僅一河一路,與「長江三峽」和「平型關」的地形相似,所以人們稱它是伏山境內的「小三峽」、「平型關」。

西望楊山

從伏山鄉政府乘車往正西毛坪河方向行1公里,即到了楓香樹村與毛坪河村交界的大嶺—毛狗尖,從毛狗尖再向前行0.5公里,即到毛坪河村的無常廟嶺頭,從無常廟嶺頭向西望,即是楊山。從這里西望楊山,崇山峻嶺盡收眼底,與電影《湘西剿匪記》開始的鏡頭畫面幾乎一樣,氣勢磅礴,而且其間還有山沖、瀑布、夾溝點綴其間,是典型的山鄉風光,十分壯觀。

藤子嶺涵洞

從伏山鄉政府往南1公里處,進口為黃河與石沖小河交匯處,出口為楓香樹小街南頭小水壩里沿。該涵洞系1958年修伏山(黃河)水庫時為做該水庫溢洪道而開鑿(伏山水庫1960年被洪水沖毀,以後未再修)。涵洞高2米、寬1.5米,長約100米。2人並排可行,深處黑暗無光,寒氣逼人,常年有小水流通過,探洞時需穿靴子。

⑧ 滿族有那些風俗習慣

滿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綉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旗袍和「旗頭」、「旗鞋」等搭配起來,就構成了滿族婦女典型的傳統服飾裝束。
「旗頭」指的是一種發式,也稱發冠。類似扇形,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長約30厘米、寬約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上即可。上面還常綉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旗頭」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適應於隆重場合。
「旗鞋」款式獨特,是一種高木底綉花鞋,又稱「高底鞋」、「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穿這種高底鞋走起路來顯得姿態優美。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滿族的帽子種類較多,主要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過去,滿族人常戴一種名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稱「帽頭兒」,其形狀上尖下寬,為六瓣縫合而成。底邊鑲一約3厘米寬的小檐,有的甚至無檐,只用一片織金緞包邊。冬春時一般用黑素緞為面,夏秋則多用黑實地紗為面。帽頂綴有一個絲絨結成的疙瘩,黑紅不一,俗稱「算盤結」。帽檐下方的正中釘有一個「標志」,稱「帽正」,有珍珠、瑪瑙的,也有小銀片、玻璃的。相傳這種帽最早始於明代初期。因其為六瓣縫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統一」之意,故盛行起來。滿族入關以後,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取其「六合統一」之意,開始戴用此帽,而且頗為流行。現在,在有關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電視、電視劇中,我們仍能經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滿族男人多穿雙脊臉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種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緞布料。鞋前臉,鑲雙道或單道黑皮條。鞋尖前凸上翹,側視如船型。婦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綉花卉圖案,鞋前臉多綉有「雲頭」)外,還有一種「千層底鞋」。「千層底鞋」用多層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為布料,一般不綉花卉等圖案,多在勞動中穿用。
還有一種很有特點的鞋,叫烏拉(靰鞡)鞋,多為滿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豬皮縫制,內絮靰鞡(烏拉)草,既輕便,又暖和,適於冬季狩獵和跑冰。
住行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於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台、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牆開門為裡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滿族尚右,西牆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或糊炕紙刷油。炕梢置衣櫃,櫃內裝衣物,櫃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於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牆,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牆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牆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檐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美觀牢固。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房樑上常懸有悠車,嬰兒放在悠車里。炕上擺有長方形的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鋪有氈褥子以待賓客。房欞、椽、棟多有雕花油彩。廂房則設碾房和倉庫(滿語稱哈什)。房外四周環砌圍牆。院內東南豎「索倫桿」,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後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牆,牆頭飾有雨搭。
過去,城中的富貴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門多為三間屋宇式建築,正房三至五間,東西廂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間,四周圍以磚牆,門房兩側設有石礅,稱為上馬石。有的四合院分為前後兩院。滿族的這些民間居所式樣,大部分保留在東北的滿族聚居區。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傳統建築方式外,絕大部分已建造成更為寬敞明亮的現代式房屋。
為適應山區和林海雪原居住環境,滿族聚居地區的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有馬車、爬犁、獨木舟和樺皮船等。爬犁(滿語稱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將兩根樹干用火烤後彎成弓形,上端翹起,貼地部分寬約1米半,上面鋪板或做成箱式,駕以馬、牛,載人載物極為輕便。目前只在較寒冷的北部山區偶爾使用。滿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獨木舟(滿語稱威呼),由粗大原木鑿空而成,可容數人。還有一種樺樹皮船,製作較為麻煩。先做龍骨,里外附上樺樹皮,一人可以扛著行走。相當輕便。現在已經不多見,被現代船隻所取代。
禮儀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滿族人見面或拜見客人,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為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打千禮用於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官,形式為彈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彎,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並問安。抱見禮是平輩之間用,晚輩對長輩也可用,不過晚輩要抱長輩的腰,長輩撫晚輩的背,等等。現在,有些繁瑣的禮節已被簡化。
滿族尊老敬上的傳統更為明顯。晚輩每日早晚要向父、祖問安,途中遇長輩人要讓路,吃飯時長輩先坐先吃。滿族重感情講信義,對賓朋真誠相待,有客人必設宴招待,所允諾之事必全力去做。
滿族傳統的婚姻儀式較為復雜,大致經過通媒、放定、納彩、過箱、迎親、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門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兩家都同意後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贈如意或釵釧諸物為定禮。然後是定婚,即選擇吉日,男方家及其親戚往女家問名,女家設宴款待,男方家長致辭求婚,女方家則推謝再三,男方家堅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後,才算定下婚事。此時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長輩。定婚後要過禮,也是選擇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綢緞、羊、鵝等禮物。男方家還要贈銀兩錢財。此時要議定婚期。進入迎親階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妝,俗稱「過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謝。迎親時,新郎在迎親隊伍的陪伴下趕著彩車迎親,在途中兩車相錯時,新娘的哥哥將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車,俗稱「插車」(由於各地區滿族風俗不同,也有新郎與迎新隊伍直接到新娘家迎親的。還有的地方有"旗俗不親迎"之說)。新娘至新郎家,換車乘轎,花轎落地,新郎要虛射三箭。新娘蒙紅蓋頭下轎,與新郎站在事先擺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後撤天地桌,新娘進入臨時搭的帳篷,謂之坐帳。坐帳時「開臉」,換頭型。坐帳後,新娘跨過馬鞍進洞房,新郎用秤桿揭去蓋頭扔到房檐上。夫妻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孫餑餑,眾人鬧洞房。在婚日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後第一天,新娘給夫家親戚裝煙敬茶,拜宗族,認明輩分,謂之分大小。一般在結婚三日之後,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見娘家人並拜祖宗。婚後一個月,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謂之住對月。到了這時,婚娶儀禮乃告結束。
這些繁雜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滿族聚居地區已經簡化,並且融合了現代形式。比如插車,演變為男女青年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各自由婚慶隊伍陪伴,從自己的家裡出發,行進至中途相遇時,兩人交換自行車或摩托車,再一同到新郎家。還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變為新人拜雙方父母。雖然有變化,但仍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滿族的婚姻儀式因居住地區不同而略有變化,並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滿族的育兒習俗比較特殊。生男在門左掛弓箭,生女在門右掛彩色布條,娘家送一個悠車。生兒三天時,親朋送賀禮,俗稱「下奶」。並舉行洗禮,稱「洗三」。滿月時要請客人來「做滿月」,並將弓箭或布條取下掛在「子孫繩」上。百日時,要用從各家要的彩布條編成鎖,稱掛鎖。周歲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讓孩子「抓周」。一般在16歲時,男孩剃發,女孩盤發髻。至今在東北滿族聚居區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滿月」、「抓周」等傳統習俗。
葬俗
滿族的喪葬以土葬、火葬為主,土葬和火葬歷史都很久遠。在滿族入關前以火葬為主,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經常遷移。另外,八旗將士在清初戰死較多,屍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滿族入關後逐漸發生變化,從火葬與土葬並用發展為以土葬為主。喪葬儀式是,死者臨終前穿壽衣,多為長袍、馬褂,為單數。屋內停靈,一般在7日之內。用木板做成靈床,頭西腳東。靈幡用3尺左右的紅布製成,上綴以黑穗,懸掛在院中高桿上。滿族人用的棺具形狀特別,上部隆起,上寬下窄,稱「旗材」。
停靈期內合家舉哀,舉行祭奠。入殮時棺內放金銀等物,貧者用金銀箔元寶代替,口含銅錢或玉器,靈具放在院內靈棚內。出殯多選陰歷單日,抬靈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殯後要感謝幫忙的人並請吃飯。下葬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紙,連燒7次。百日時要燒百日,周年時要燒周年。滿族燒紙是將紙疊成口袋狀,俗稱燒口袋。清明節要上墳,燒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來,滿族的喪葬又改為火葬為主。但祭奠親人的儀式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傳統,如清明節燒口袋、插佛托、燒七、燒百日、燒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滿族禁忌較多。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盡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尚。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喂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參考資料: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manzu/fengsu.htm

⑨ 山楂樹之戀講的是什麼最後結局怎麼樣

《山楂樹之戀》結局男主死了。

該片根據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靜秋、老三之間相識、相戀,最後天人永隔的故事。該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和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並獲得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評價:

《山楂樹之戀》在商業片泛濫的年代給了觀眾一劑清秀雋永的良葯。它所呈現出的精神內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面對生與死的真情,二是政治語境下的人性。首先,電影的結局其實並不是常見的所謂「大團圓」的結局。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雖經歷了很多卻最終天人永隔。

靜秋在得知老三病情後的不顧一切,正是他們面對生與死表現出來的真情,即使天人永隔,在靜秋的心中也會永遠存在那麼一個人。其次,電影發生的時間背景是文革時期,在這樣一個大的政治語境下,該片卻多次通過政治語境的解構體現出人性的光輝。

張隊長家處於西坪村,並不富裕的一家卻多次給靜秋送去援助,朴實的老二給生病的靜秋媽媽送去冰糖核桃等,都體現出了至善的人性。這也是這部電影所要傳遞給人們的精神內涵。

⑩ 我國有什麼特產

全國各地特產風味北京特產風味 北京集全國風味佳餚,工藝美術和民族用品於一城。宮廷菜點,烤鴨,果脯,酥糖,京綉,戲裝,景泰藍等均很有名。 天津特產風味 傳統名牌產品天津地毯,線毯,法蘭絨,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風箏;天津火腿腸,干燒魚,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餅果子等。 河北名特產 唐山,邯鄲等地陶瓷,曲陽石雕,秦皇島貝雕畫,人造琥珀,武強年畫,蔚縣剪紙,衡水內畫壺,涿州金絲掛毯;秦皇島海鮮,石家莊燒雞,承德山菜,張家口口蘑,白洋淀松花蛋,保定醬菜,高碑店豆製品;安國中草葯,承德杏仁,趙州雪花梨,交河,獻縣,魏縣等地的鴨梨,滄州金絲小棗,贊皇大棗,昌黎蘋果,興隆紅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山西特產風味 汾陽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祁縣六曲香酒,長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陳醋;稷山,運城,臨汾,芮城,太谷等地棗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濟青柿;大同黃花,沁州黃米,平順花椒,永治黨參;手工業名產並州(太原)刀剪,大同藝術陶瓷,陽泉鐵鍋;山西風味菜餚名點並州火鍋,清真全羊大菜,平遙牛肉,頭腦(以羊肉,山葯,藕根,黃芪等多種補品製成),山西刀削麵,太谷餅,黃米油糕等。 內蒙古特產風味 呼和浩特純低粗毛線,包頭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駝絨;多倫馬鞍,蒙古靴;海拉爾,滿洲里旱獺,呼倫貝爾盟猞猁,大興安嶺地區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風味佳餚烤全羊,烤羊腿,風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 遼寧名特產 遼東蘋果(共300多個品種)有大連,營口的國光蘋果,遼西綏中白梨,北鎮鴨梨,大連黃金桃;大連,丹東,營口等地的海產品;傳統手工藝品有大連貝雕,岫岩玉雕,錦州瑪瑙雕刻,撫順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藝品,大連工藝綉品,玻璃器皿,丹東柞綢,沈陽雪花啤酒,八王寺汽水,湯崗子礦泉水;風味名食東北火鍋,沈陽老邊餃子,熏肉大餅,溝幫子熏雞,沈陽伊斯蘭教糕點,薩其馬,遼陽塔糖,大連紅蝦酥心糖等。 吉林省名特產風味 特產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撫松人參,輝南鹿茸最為有名)及長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參茸製品;琿春,安圖木耳,梨樹的白磨,蕨菜,延邊圓蘑,白蜜,蘋果梨,長白山區蛤什蟆油,山葡萄;輕工名產吉林樺皮畫,三寶酒,通化人參蜜餞,人參葡萄酒,長春人參煙;延邊朝鮮族風味朝鮮冷麵,打糕,朝鮮族傳統泡菜等。 黑龍江省特產風味 黑龍江,烏蘇里江特產大馬哈魚,興安嶺蘑菇(有猴頭蘑,榛蘑等60多種實用蘑菇),黑木耳,松子,山野菜(蕨菜,松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參及珍貴毛皮獸皮張等;大慶,齊齊哈爾乳製品,哈爾濱太陽島啤酒,五大連池礦泉水;民族風味有赫哲族風味殺生魚,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上海特產風味 上海輕,紡,手工業工藝品豐富多采,以選料精,式樣新,品種多為特色。上海的服裝,毛呢,府綢,領帶,皮鞋,化妝品,鍾表,玩具,耐用消費品,文娛體育用品,傢具等許多優質名牌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海派戲裝,金銀飾品,雕塑,銹品,人造花等工藝美術品琳琅滿目。名食有糕點,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等。 上海風味以紅燒,生煸,滑炒水產蔬菜見長,具有薈集江南風味,適應性強的特點。除上海風味外,還有西菜及川粵湘閩等地方風味。上海小吃,風味點心也很豐富。 江蘇特產風味 傳統輕紡,手工藝品蘇州絲綢,銹品,草編,南京雲錦,絨花,宜興青瓷,,紫砂陶器,無錫泥塑,揚州瓷器,蘇州檀香扇,蝦,鎮江鯽魚,刀魚,陽澄湖大蟹,太湖銀魚,水菜,蓮藕等;其他農特產無錫水蜜桃,蘇州枇杷,楊梅,碧螺春茶;南通薄荷油等。名食南京板鴨,香腸,蘇州醬肉,無錫肉骨頭,如東海味,揚州,鎮江醬菜,鎮江香醋,名酒洋河,雙溝大麴,無錫二泉酒,丹陽黃酒,蘇州醇香酒,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糕點等。 江蘇風味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長江下游,東海沿岸風味,故又名江浙風味。以甜為主,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其中蘇錫菜源於川菜,多用沙鍋燉燜,冷盤造型優美;淮揚菜長於清炒,煎貼,淡厚適宜。蘇菜代表菜有獅子頭,料燒鴨,薰魚等。 浙江特產風味 杭州絲綢,杭綉,織錦,湖州雙縐,綾絹,寧波綉衣,溫州甌綉,蕭山花邊;杭州,寧波,嵊縣,安吉竹編竹製工藝品,餘姚,慈溪,黃岩,臨海草編織品;東陽,樂清木雕,青田石刻,溫州甌塑,杭州金石圖章,寧波木骨鑲嵌;紹興金銀首飾,杭州綢扇,綢傘,天竺筷,張小泉剪刀,龍泉青瓷,寶劍,湖州湖筆,羽扇;名茶西湖龍井茶,紹興平水珠茶,金華茉莉花茶,溫州珍眉茶;名果黃岩蜜橘,溫州甌柑,衢州紅桔,鎮海金桿,奉化水蜜桃,諸暨香榧,義烏南棗,平湖西瓜;風味名食金華火腿,紹興老酒,腐乳,杭州,舟山,寧波,奉化罐頭食品,杭州藕粉,白菊;浙江風味名菜有杭州煨雞,西湖醋魚等,風味小吃有嘉興粽子,金華酥餅等。 安徽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業名優產品,文房四寶——涇縣(宣州)的宣紙,筆,歙縣(徽州)的徽墨,歙硯;祁門瓷器,界首瓷器,蕪湖刀剪和鐵畫工藝美術品,舒城,潛山竹席;果品碭山酥梨,徽州雪梨,懷遠石榴,宣城蜜棗,歙縣枇杷;名茶祁門紅茶,屯溪綠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茶;其他特產巢湖銀魚,長江鰣魚。名酒有毫州歷史名酒古井酒,淮北口子酒,濉溪大麴,嘉山名光特曲等;名食符離集燒雞,合肥虎皮金橘蛋,涇縣琴魚干,定遠的橋尾(用豬臀肉製成),名點有壽縣大救駕,安慶墨子酥等。 徽菜是中國八大名菜之一,擅長燒,炒,燉,重油炒,講究火功。名菜有合肥徽菜龍眼肉,葡萄魚,蕪湖水產菜網油桂魚,懷胎魚,油爆蝦,安慶素菜素火腿,素烤鴨等。 福建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廈門,泉州木雕,漳州彩塑,紫砂陶器,德化瓷器,安溪竹編,平潭貝雕;亞熱帶農林特產閩南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崇安武夷岩茶,福州,閩侯茉莉花茶,福安紅茶,南安綠茶;福州橘子,橄欖,莆田(興化),晉江桂圓,漳州蘆柑,香蕉,水仙花,建寧蓮子,山區各地所產的筍干,香菇,木耳;沿海特產文昌魚。 風味菜餚閩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擅長紅糟調味,制湯,運用糖醋烹調,具酸,甜,糟,香四味。福州魚丸,廈門男普陀素菜,泉州葫蘆雞,小吃等別有風味。 台灣特產風味 澎湖珊瑚,文石,花蓮翠玉,北投藝術陶瓷,台北風箏,新竹聖誕燈,綠島貝雕畫;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桃圓木藝傢具,美濃紙傘,台南關廟藤器,大甲草編,台中,台北竹藝品,台北鶯歌日用陶;台東香茅油,宜蘭樟腦,旗山香蕉,新竹柑橘,屏東,南投菠蘿(鳳梨),玉井紅芒果,屏東蓮霧(鮮果),苗栗大湖草莓,新竹石榴;台北文山包鍾茶,木柵鐵觀音茶,南投凍頂烏龍茶,苗栗綠茶,花蓮紅茶,陽明山杜鵑花,阿里山蘭花,台中,屏東烏魚子等。風味菜餚有海味名菜鹽酥海蝦,火把魚翅,其他菜餚當歸鴨,燒酒雞,糯米八寶鴨,地方名食嘉義新港飴,台中鳳梨酥和太陽餅,宜蘭金棗糕,新竹米粉等。 江西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名產景德鎮瓷器,瓷雕,南昌瓷板畫,鉛山竹編工藝品,萬載夏布,花炮,萍鄉煙花,瑞金,永豐毛邊紙;傳統農特產廬山雲霧茶,婺源綠茶,井岡翠綠茶,武寧紅茶,井岡山竹筍,油茶,南豐蜜橘,遂川金橘,興國甜橙,撫州西瓜,信豐紅瓜片,廣昌通心白蓮,鄱陽湖銀魚;風味名食南安板鴨(大余鴨加工成),南昌松肉,安福火腿,九江桂花酥糖,萍鄉花果糖,風味菜餚有九江黔陽魚席菜,廬山「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景德鎮名菜船板肉,井岡山名菜石耳燉雞和燒狗肉,名酒樟樹四特曲,九江陳年封缸酒等。 山東特產風味 傳統輕工業手工藝品煙台鍾表,抽紗,刺綉,淄博陶瓷,料器,濰坊鑲銀製品,風箏,年畫,青島貝雕,膠東草柳製品;著名果品萊陽梨,煙台蘋果,肥城桃,即墨葡萄,,樂陵小棗,德州西瓜;農特產嶗山啤酒花,平陰玫瑰,菏澤牡丹,煙台對蝦,壽光雞,萊蕪豬;名葯東阿驢皮膏;名酒煙台果酒,白蘭地,美味思,三鞭酒,青島啤酒,白葡萄酒,嶗山礦泉水,蘭陵美酒,即墨老酒;名食德州扒雞,濟南糖酥煎餅,青島高粱飴,濟寧醬花生米,龍口粉絲等。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等。 河南名特產品 開封書畫,汴綉,禹縣鈞瓷,洛陽宮燈,仿古陶瓷唐三彩,臨汝汝瓷,南陽玉雕和烙花筷子,濟源盤硯;新鄭,靈寶,內黃,鎮平等地大棗,孟津梨,開封西瓜,信陽毛尖茶;武陟,沁陽等地的四大懷葯;黃河鯉魚,蘭考桐木,許昌烤煙,駐馬店香油;道口燒雞,朱仙鎮五香豆腐乾,汴京烤鴨,洛陽杜康酒等。 湖北省名特產 江陵荊緞,武穴竹器,天門印花布,沙市鴨絨被;宜昌宜紅茶,,咸寧青磚茶,恩施玉露茶;咸寧桂花,保康木耳,秭歸柑橘,興山夏橙,陽新枇杷,隨州蜜棗;鄂州武昌魚,黃梅銀魚,沙湖鹽蛋;孝感麻糖,黃州東坡餅,武漢炸米鍋等。 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等。 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燉,蒸,炒為主。著名菜餚有古老肉,蓮子鍋,竹筍蒸魚,香酥雞等。 廣東特產與粵菜 廣東是熱帶亞熱帶茶果之鄉,名果有東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紅茶,潮州鳳凰水仙茶。傳統手工藝品廣州粵綉,潮州抽紗,佛山石灣陶瓷,潮州楓溪工藝美術瓷,廣州牙雕,肇慶端硯等。還有深圳,珠海鮮蚝,潮州魷魚,湛江龍蝦,及廣東香腸,月餅等名食。 粵菜風味名揚中外,「蛇餐」更是久負盛名,有食在廣州之譽。粵菜注重煎炸燒燴,擅長小炒,著意鮮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龍虎鳳,猴腦,白灼海蝦,脆皮乳豬等。 海南特產風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鑲銀工藝品,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簫等手工藝品;文昌菠蘿,椰子,五指山芒果,瓊山荔枝;萬寧大洲盜燕窩,西沙大海龜;風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瓊山曲口血蟮,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海口椰子等。 廣西名特產 靖西,賓陽壯錦,都安瑤綉,南寧麻滌,欽州坭興陶瓷,桂林美術陶瓷,方竹手杖,語州竹絲掛簾,北海貝雕,東興石雕,柳州石雕,柳硯,小棺材;南寧涼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語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鮮;合浦珍珠,容縣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寧菠蘿,柳州蜜橙,永福羅漢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等。 四川特產風味 名特產有成都蜀綉,蜀錦(帛),漆器,瓷胎竹編,南充竹簾畫,自貢,宜賓竹製工藝品,榮昌,會理陶瓷,自貢剪紙,名茶川紅茶,峨芯茶,蒙山頂茶,名果合川紅橘,江津廣柑,及川芎,川貝,川蓮等中葯材。 川菜是我國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濃,百菜百味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擔擔面,賴湯圓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賓五糧液,棉竹劍南春,瀘州老窖,古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鴨,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貴州名特產 遵義絲綢被面,安順蠟染,岑鞏花邊,「思州石硯」,平塘陶器,畢節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威寧黃梨,興義大紅袍橘子,羅甸黃果,清鎮酥李,都勻毛尖茶,湄江茶,遵義毛峰茶及竹蓀(參),銀耳,天麻,杜仲,凱里黑木耳,娃娃魚,貴定烤煙,黔東南苗杉;名酒仁懷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麴和懷酒,凱里從江大麴酒,雷公山獼猴桃酒,貴陽花溪刺梨酒,習水大麴等;名食威寧火腿,蕎酥(苗族名點),遵義蛋糕,綏陽空心面,鎮寧波波糖,獨山泡菜,鎮遠道菜,三穗板鴨,銅仁綠豆粉,貴陽野刺梨汁;貴陽黔味菜有八寶娃娃魚,天麻蒸雞,套全鴨,清燉甲魚及小吃戀愛豆腐果等。 雲南名特產 昆明,玉溪,曲靖雲煙(有茶花,紅山茶,紅塔山,阿詩瑪,大重九,恭賀新禧等名煙),昆明,大理,思茅等地雲茶(鎮紅,鎮綠,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蒼山雪綠等),昆明等地雲葯(雲南白葯,田七,天麻,德欽冬蟲夏草等),西雙版納香蕉,芒果,昆明呈貢寶珠梨,昆明干雞棕蕈,勐海天然樟腦;大理石雕工藝品,劍州木雕,個舊,昆明錫制工藝品,東川,昆明斑銅工藝品,昭通版納地毯,西雙版納傣族,哈尼族織錦刺綉品,麗江納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綉衣綉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樁園藝飾品,建水紫砂陶器,西雙版納孔雀屏羽等;雲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風味佳餚紅燒象鼻,茨燜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鍋雞,小吃過橋米線等。 西藏名特產 傳統手工業工藝品拉薩,日喀則地毯,江孜藏毯,拉薩,澤當,貢嘎氆氌(藏式毛呢),圍裙,昌都藏靴,金銀銅鐵器,昌都,拉薩,江孜,日喀則藏裝;拉薩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磚茶,雞蛋製成),傳統節日食品「卡色」(麵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製成),青稞糌粑,(炒麵),青稞酒等;野生資源特產野驢,野氂牛,藏羚,黃羊,旱獺,雪雞,名貴葯材熊膽,麝香,冬蟲夏草,人參果,天麻,雪蓮等。 陝西特產風味 著名果品有漢中,城固柑橘,臨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寶」大紅棗,彬縣晉棗,清澗紅棗,陝北蘋果,華縣大接杏,商洛核桃,鎮安大板栗等;洋縣香米,黑米,韓城大紅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陽毛尖茶;漢中,安康,商洛中葯材天麻,杜仲等;傳統名食西安臘牛羊肉,西鄉牛肉乾,鳳翔臘驢肉,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風味菜餚有西安仿唐菜長安八景宴;風味小吃羊肉泡饃;名酒鳳翔西鳳酒(集清香,濃香為一體),眉縣太白酒(歷史名酒),甘泉礦泉水等。 甘肅特產風味 蘭州白蘭瓜,醉瓜,冬果梨,軟兒梨,酒棗,安西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蘭州黑瓜子,百合;康縣黑木耳,民勤,武威發菜,隴東鎮原黃花菜,小茴香,文縣花椒,蘭州水煙;中葯材文縣黨參,岷縣當歸,銓水大黃;傳統手工藝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關石硯,臨洮洮硯,天水雕漆,華亭安口陶瓷,臨洮仿古地毯,蘭州輕工名產毛紡織品等;甘肅風味佳餚有敦煌駝掌,清燉全羊,蘭州烤小豬,千層牛肉餅,隴西臘肉等,名酒有西涼大麴,金徽酒,肅北馬奶酒等。 青海特產風味 西寧毛(藏系羊毛),羊絨及長毛絨,粗純毛線,地毯,肉奶製品乳酪,甜奶粉,皮張(黑紫羔皮,氂牛皮,旱獺皮);青海湖無鱗湟魚,海東南名果長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樹麝香,果洛,玉樹冬蟲夏草;風味名食有西寧涮羊肉,馬雜碎,果洛牛肉乾,湟源陳醋;西寧,湟源銀器,飾品,藏刀等。 寧夏特產風味 特產「五色寶」: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新疆特產風味 瓜果名產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魯番無核白葡萄,伊寧蘋果,庫爾勒香梨,葉城大籽石榴,阿克蘇薄皮核桃,阿圖什無花果,庫車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農牧土特產有庫爾勒啤酒花,庫車,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產細毛羊絨,皮張,腸衣,長絨棉,桑蠶絲,甘草,雪蓮等;傳統輕紡,手工藝名產有烏魯木齊,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萊斯綢,石河子毛布,烏魯木齊,伊寧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樂器,和田,烏魯木齊玉雕,烏魯木齊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飾,銅器等;維吾爾,回等民族地方風味菜餚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魚,薄皮包子,抓飯,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魯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楂日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