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山西省原平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山西省原平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發布時間:2022-05-10 01:57:53

❶ 原平縣的改革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原平市委、市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審時度勢,搶抓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開放引進,大項帶動」戰略,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28316萬元,全市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68226萬元,財政總收入達240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7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562.35。 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9%,凈增4.96億元,其它各項指標均實現大幅度增長。
2007年,原平市認真破解科學發展命題,緊緊圍繞「打造忻州第一、躋身全省十強,建設大而強富而美新原平」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跨越趕超、率先崛起」戰略,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工作的快速發展。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優化環境為基礎,強勢推進「工業立市」戰略,拉動該市經濟駛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首先是晉北鋁業凸顯龍頭威力。該企業當年生產氧化鋁84.6萬噸,完成銷售收入23.4億元,上繳稅金4.6億元,成為該市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新型鋁業的快速崛起,明顯拉動了工業經濟、民營經濟、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二是工業經濟轉型彰顯經濟效益。煤炭產業繼續「關小建大」,引資聯營改造,提升了煤炭產業素質。化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冶金工業大力度整合,建材工業擴模升級,機械製造業建設加工園區,均成為經濟增長增幅的亮點。

❷ 山西皮帶機生產廠家哪家有實力

山西浩業皮帶機廠隸屬山西浩業通用設備有限公司,位於山西省原平市城西開發區,公司成立於1998年,注冊資金5018萬元,佔地100畝,固定從業人數430人。浩業公司依託科技創新,獲得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山西民營科技企業、山西省安全標准化二級企業、山西省省級技術、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殊榮。

❸ 原平市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原平市屬於山西省忻州市。

原平是山西省轄縣級市,由忻州市代管,地處山西省北中部,東臨五台縣,西靠寧武縣,南與忻府區、定襄縣毗鄰,北和代縣、朔州市朔城區接壤。

原平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試點」和「擴權強縣試點」的雙試點城市。名片:鋁電名城、酥梨基地、三班故里、慧遠故里、晉賢故里、將軍之鄉、書畫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46.6億元,財政總收入15.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791元、12968元。

交通運輸:

原平境內有京原鐵路、同蒲鐵路、朔黃鐵路、大西高鐵穿境而過,108國道、33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靈河高速公路、忻阜高速公路、忻保高速公路、大運公路縱橫交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57千米,鐵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7.4千米。

距離忻州五台山機場約30分鍾車程,乘坐高鐵最快4小時可直通北京。另規劃建設有通用機場。

❹ 2011年山西從事食用菌的企業有哪些

2010年以來山西省主要從事食用菌生產、保鮮加工和技術服務的事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主要名錄如下:
山西省食用菌協會
山西省長治市食用菌協會
山西省晉城市食用菌協會
山西省忻州市食用菌協會
山西省廣靈縣食用菌協會
山西省汾西縣食用菌協會
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
山西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西農業大學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
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用菌研究室
山西省醫葯與生命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
山西農科院農業資源綜合考察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
山西省生物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省農業廳種植處
山西鼎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凱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興達製冷機電有限公司
山西晉佳食用菌開發公司
晉城市科技局
晉城澤地萃綠農開發有限公司
晉城柏基菌業開發有限公司
陽城縣科技局
陽城科惠微生物研究所
陽城縣泰溢菇業有限公司
陽城縣益健桑枝菌業有限責任公司
廣靈甸頂山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
廣靈北野食用菌業開發有限公司
廣靈山地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
廣靈金圃菌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靈茂盛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
廣靈森普菌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靈隆凱菌業有限公司
廣靈天澤農牧有限公司
長治市微生物研究所
長治縣精衛農業公司
武鄉縣食用菌開發中心
屯留縣蕈源菌業有限公司
晉中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靈石縣鑫瑞綠色山珍加工有限公司
忻州市科技局
寧武縣科技局
原平農校微生物研究室
匯恆農林牧綜合開發公司
忻州市新技術研究所
岢嵐縣水利局
臨汾市堯都區食用菌辦公室
臨汾市堯都區農林局
洪洞縣科技局
汾西縣教科局
孝義市農委
孝義市經信局
孝義市農技推廣中心
交城縣森林學校
交城縣宏基源食用菌有限公司
文水綠野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
汾陽老三菌業
永濟市中小企業局
朔州市科學技術局
朔州市農業局種植科
朔州市興農葯食真菌科技開發中心
朔州市金沙灘農牧場
洪洞縣西梁村楊樹林種養專業合作社
澤州縣太行榮盛農業專業合作社
澤州縣聯利蔬菜專業合作社
澤州縣晉李蔬菜專業合作社
陽泉市盂縣立達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長治縣銀河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潞城市華蕈菌業專業合作社
潞城市五星雙孢菇種植專業合作社
平順縣月亮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華之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沁水富達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廣靈縣鑫隆食用菌合作社
廣靈縣養麗食用菌合作社
廣靈縣新方食用菌合作社
廣靈縣園中食用菌合作社
廣靈縣碧野食用菌合作社
廣靈縣北方食用菌合作社
廣靈縣富農食用菌合作社
梁江食葯用菌專業合作社
孝義栓成食用菌培育專業合作社
太谷縣韓村喜林食用菌基地
(引自山西省食用菌協會 www.sxmushroom.com)

❺ 「國家賬本」傳遞2019年國計民生十大信號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始審查預算報告。這份厚厚的「國家賬本」傳遞出哪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信號?(新華社3月7日電)
1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增加市場主體活力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要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說,減稅降費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短期來看,減稅降費會對各級財政帶來壓力,但長遠來看,將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2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增長14.9%:積極促進就業創業

根據預算報告,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538.78億元,增長14.9%。將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分別提高至15萬元和300萬元。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說,實現穩就業,需要財政、人社、稅務、金融等部門共同發力,構建協調、高效的服務體系。既要落實普惠性政策,也要重視重點群體和關鍵領域的有效幫扶。

3赤字率2.8%: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安排全國財政赤字27600億元,比2018年增加3800億元,赤字率由2.6%適度提高到2.8%。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適度提高赤字率是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體現,有助於通過財政手段激發經濟活力,更好引導企業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4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00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0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9300億元、專項債務21500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說,今年的地方政府專項債較上年大幅增加,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可以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把規范舉債的「前門」開好。與此同時,高度重視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堵住違法違規舉債的「後門」。
5中央基建投資增加400億元:發揮投資關鍵作用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中央基建投資安排5776億元,比2018年增加400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今年要重點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基礎設施建設。要在支出項目、資金使用上加強管理,避免資金不到位、不及時等問題。

6養老金標准平均提高約5%:提升「老有所養」保障水平

根據預算報告,從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表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社保方面支出的增幅,高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增長水平,是著力保障民生的重要體現。

7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18.9%: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260.95億元,增長18.9%,增量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鄉子干村黨支部書記栗翠田說,中央財政對脫貧攻堅加大精準投入,對專項資金的科學分配、高效使用和全程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8科技支出增長近10%:進一步推動創新能力建設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技支出安排9134億元,比2018年執行數增長9.7%。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要更好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科技領域是財政支出近年來發力的重要方向,支出規模逐年加大,進一步推進了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9教育支出增長8%: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34800億元,比2018年執行數增長8%。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增長13.1%,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增長26.6%。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說,今年國家財力雖然緊張,對教育的投入卻繼續增加,充分表明對教育的高度重視。發展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才能托起未來的希望。

10一般性支出壓縮不低於5%:政府要過「緊日子」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要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中央財政帶頭嚴格管理部門支出,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2019年財政支出需要擴大,並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府要過「緊日子」,通過壓縮一般性支出,優化支出結構,用於保障重點領域投入。

❻ 原平市教育局的內設機構有哪些

教育局內設機構有:辦公室、人事股、基礎教育股、綜合股、科技股

(一)辦公室
綜合協調局機關重要政務、事務;負責文件運轉、管理和重要文電的起草工作;負責局務會、局機關工作會議的組織安排並督辦;負責新聞宣傳以及文秘、檔案、保密、信訪、後勤行政管理、政務應急等工作。
研究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的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起草地方性教育政策、規定及實施辦法;對局內和其他部門起草的有關教育的政策性文件負責提出審核意見;承辦全市教育系統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有關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貫徹落實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組織實施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監督檢查語言文字應用情況;組織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指導全市推廣普通話工作、普通話測試工作;承辦忻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參與擬定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學生資助政策;編制中小學校經費的預算和決算;負責全局及中小學校經費的核撥、開支、管理;各級各類學校參與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經費、有關教育專項經費管理;統計並監督全市教育經費投入和執行情況;負責全市教育系統的外資利用工作;負責中小學校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負責有關工商稅務、財務物價檢查、內部審計等方面的協調工作;會同物價、財政部門擬定有關學校的收費項目及收費標准;負責全市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工作;管理原平市人民教育基金。負責農村公辦中小學的財務核算。
負責全市教育基本建設和校舍維修改造工作;負責各學校重點工程的相關事宜;制訂和檢查校舍安全工程實施進度。配合審計作出工程預算。

(二)人事股(職稱辦公室)

承擔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幹部人事工作;負責全市教師工作,組織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加強對中小學教師工作的統籌、規劃、管理,依法落實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培養培訓、考核獎懲、調整流動等職責;指導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和教育幹部培訓工作。
負責中小學、幼兒教師初、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推薦、評審工作;負責中小學、幼兒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學年度考核工作;協助市人事局進行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及續聘工作。
指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全市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
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全市教育系統引進國外智力工作,開展與港澳台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有關工作。

(三)基礎教育股

承擔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宏觀管理工作。會同有關方面提出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的政策措施,擬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提出保障各類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措施;負責落實義務教育辦學標准,規范辦學行為,推進教學改革;擬定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的發展政策和基礎教育的基本教學文件;規劃全市中小學的教材建設和使用管理,負責地方教材的使用、管理和校本教材的審定工作,推進課程改革;指導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圖書館和實驗設備配備工作;規劃、指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指導基礎教育學校、教師進修學校和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和質量監控工作;審核、批准社會力量舉辦基礎教育的各類學校的設置、更名、撤消與調整,指導社會力量舉辦基礎教育的各類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負責全市基礎教育學校的勤工儉學工作;指導中小學校的安全管理。
指導中小學德育工作、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指導中小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和班主任、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指導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規劃、指導中小學校外教育工作;牽頭協調全市教育系統安全管理工作。
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國防教育工作;擬定相關政策和教育教學指導文件;規劃、指導相關專業的師資培養、培訓工作;協調、組織大中小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和藝術交流活動;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軍訓工作;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學校疾病防控、食品衛生工作。

(四)綜合股

承擔全市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工作,擬定有關政策規定;擬定中等以下職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和教學指導文件,指導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師培養培訓和學生學籍管理工作;指導中等以下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
承擔全市成人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宏觀指導工作;指導農村成人教育和城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職工教育、崗位培訓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指導全市社區教育工作;承擔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指導學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承擔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的有關工作,牽頭擬定民辦教育有關政策;審批全市社會力量舉辦的非學歷教育機構的設置、更名、撤消和調整工作;負責全市各類成人學校的招生及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
指導全市教育督導工作,擬定督導評估方案和標准;督導下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其它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組織對全市中等及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檢查;組織開展全市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和質量監測。
承擔幼兒教育的宏觀管理工作,擬定幼兒教育的發展政策;規劃、指導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審核、批准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的設置、更名、撤消與調整,指導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幼兒園疾病防控、食品衛生工作。
負責全市高考、中考的招生及成人高考報名工作。
負責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管理工作;負責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後管理工作;負責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補償和貸款代償管理工作。
負責擬定、實施教育信息化規劃及網路、計算機的相關管理制度;負責教育局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管理及運行維護;負責指導基層學校及各股室電子政務工作;促進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
負責教育局計算機軟硬體的采購、維護和管理;承擔教育局網路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維護等,保證教育局辦公網路的安全穩定運行,指導基層學校校園網路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維護等。

(五)科技股

編制重大科技攻關和重點實驗室項目的計劃及相關經費的安排。
研究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推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體制和創新機制;指導全市科技體制改革工作。
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優化科技資源配置;負責歸口管理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等有關費用的預、決算;促進科技風險投資機制的發展;負責管理科學器材的引進、購置。
負責規劃科研機構的合理布局,審核市屬全民所有制獨立自然科研機構的組建和調整,積極推動科技咨詢、招標、評估等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推動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創業園、可持續發展試驗區、星火技術密集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等科技體系的建設和發展;負責全市技術市場的管理;歸口管理民營科技企業,負責民營科技企業的資格認定;負責指導全市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審查工作,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會同有關部門仲裁技術合同糾紛,負責全市科技信息網路的建設和管理。
研究科技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科技人才成長良好環境的相關政策,組建和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負責管理全市科技系統幹部的培訓工作。協同組織部門管理科技副鄉(鎮)長。
制定全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規劃,大力推動科普工作發展。
負責全市科技統計工作和科技保密工作,管理全市科技信息、科技新聞發布。
歸口負責管理國際科技合作工作,組織對外科技的交流、合作,組織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技術引進、技術出口審查工作;審核與協調民間科技合作交流項目;協助有關部門管理科技系統的國家安全工作。
指導各鄉(鎮)的科技工作。

❼ 如何構建太原都市圈

為啥要建太原都市圈? 我省現有11個地級城市和14個縣級城市,除了省會太原這個擁有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個別大城市外,其他城市規模偏小,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功能普遍較弱,而且全省大多數城市由資源開采型的工礦區發展而來,城市職能雷同,從而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各城市之間盲目競爭,資源浪費,引發一系列「城市病」,不利於城市的發展。比如某個城市有教育園區、工業園區,而相鄰不遠的另一個城市也有類似的大學城、開發區等。 以太原為中心的晉中經濟區是山西城鎮與產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也是山西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構建太原都市圈就是要利用太原是山西省省會,也是華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優勢,將太原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提升太原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力,推動山西產業和人口空間集聚和產業鏈、產業群的形成,加速城市規模的擴張,增強城市間的空間聚合度,優化經濟活動的空間配置。 太原都市圈有多大? 太原都市圈的合理范圍擬確定為:太原市市域全部、陽泉市域全部、晉中市的榆次區、壽陽縣、太谷縣、平遙縣、祁縣、介休市、忻州市的忻府區、定襄縣、原平縣、靜樂縣、呂梁市交城縣、文水縣、孝義市和汾陽市。國土面積3.1萬平方公里,人口965.8萬,GDP945億元。 太原都市圈的功能定位 太原都市圈的功能定位確定為:中國北部地區東西聯結帶上重要的節點型都市圈,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與技術創新基地,山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帶和組織中樞,具有晉陽文化特色和強大輻射作用的綜合型、生態型、現代化都市圈。 太原都市圈的發展目標 經濟社會目標——推動都市圈的經濟、市場發展一體化,培育平等、互利的發展環境;針對市場、產業、基礎設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制定相應策略,擴大區域合作,創造多種靈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都市圈區域可持續發展;培育科教文化和技術創新基地、信息生產和信息服務中心;構建生態屏障體系和景觀廊道,體現歷史文化特色。 城市化目標——5年後,城市化水平達到60%,2020年達到75%左右;城市人均公共綠地2010年達到10平方米,2020年達到12平方米;遠期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強化核心城市太原市的主導地位,加快都市圈內各城市的規劃建設和整體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完善都市圈和城鎮體系結構,將太原都市圈建成國內經濟社會發達的區域之一。 環境目標——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重點進行以自然地理界限為主的生態屏障區和景觀廊道的生態建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加強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太原都市圈的空間結構 太原都市圈的總體結構為:一個核心、兩個圈層、指狀發展軸的空間形態。 ●一個核心:由太原市區和晉中市榆次區構成,規劃發展為太原都市圈核心區。 核心區是高科技產業和高等級城市功能的集中發展區。以現狀建成區為主,控制人口規模,有計劃地促進 人口外遷,發展以現代化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它將聚集商業、物流業、辦公職能,有著完善的公共交通網路體系,楔形綠地系統,沒有環境污染,高質量的城市空間,完善的城市形象,等等。其范圍包括太原市六區和榆次區,總面積2860平方公里。 ●兩個圈層:內圈層(緊密圈層)與外圈層(鬆散圈層)。 內圈層(緊密圈層):與核心城市聯系緊密,接受核心城市強烈輻射,城市功能、產業結構受核心城市強烈影響,城市間相互作用最強、最廣泛的區域。范圍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約50公里地域內的城市、城鎮和區域,主要包括太原市行政轄區內的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晉中市的太谷、祁縣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呂梁交城縣東部的局部地域。緊密圈層緊靠都市圈核心區,與核心區有密切的聯系,將發展成為核心城市的工業生產區、都市農業區和都市功能外延區。 外圈層(鬆散圈層):核心區和緊密圈層以外的都市圈范圍,包括陽泉市、忻州市2個區域中心城市以及原平、汾陽、介休、孝義4個縣級市和若干縣城。外圈層的節點城市具有相當的發展規模和經濟實力,未來將是都市圈發展的強力支撐點。現狀與核心城市的經濟聯系並不密切,職能分工不明確,規劃外圈層除了依靠自身的資源優勢發展煤、焦、電等產業外,還將作為都市圈核心區和內圈層現有的煤焦產業的疏散地,承擔都市圈「全國能源基地」的生產和運輸職能。 ●指狀發展軸。以太原市中心區為出發點,在都市圈內共規劃建設東、南、西、北5條以高速公路為城鎮發展軸的交通走廊。即以太舊高速公路為紐帶的太原-壽陽-陽泉東線發展軸;以大運高速公路為通道的太原-祁縣-平遙-介休南向發展軸;以夏汾高速公路為紐帶的太原-交城-文水-汾陽西線發展軸線;以大運高速公路為通道的太原-忻州-原平北線發展軸線和以太長高速為通道的太原-榆次-太谷東南發展軸線。發展軸線是都市圈由內向外輻射和由外向內集聚的發展通道,也是都市圈的景觀廊道。 太原榆次一體化發展 在都市圈的發展過程中,核心城市的「輻射與帶動」作用不可代替,並在整個區域的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目前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太原-榆次分屬兩個行政區,因此要實現整個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首先要實現太原、榆次兩地的聯動。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聯合發展、共同繁榮」的原則,在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及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等領域實現一體化和錯位發展。從而共同推進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建設,並以此帶動整個都市圈的協調發展。 產業布局策略 都市圈產業空間布局調整的基本思路為:依據第三產業與都市型工業集中,新興工業按園區組織,特色農業按圈層配置的產業布局方式,加快都市圈核心區的步伐,同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緊密圈層依靠資源優勢發展資源開發和傳統加工業,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系統的恢復。 核心區——以第三產業和都市型工業為主的產業密集區。產業特徵: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且易於控制,能夠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 內圈層——都市圈核心區相關產業外遷的安置地,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地方特色加工業與城郊農業、生態農業發展為主。依託中心城鎮,促進產業 集聚,構建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 外圈層——依靠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資源加工業、旅遊業,並承接都市圈核心區和核心圈層轉移出來的焦化、電力產業。以資源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依託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良的中心城市形成產業集群,承擔都市圈「全國能源基地」職能。 交通發展策略 太原都市圈要承擔我國經濟發展梯度轉移中「承東啟西」的任務,須強化與東部環渤海經濟圈和西部腹地的聯系,因而必須加強以青銀高速、中衛鐵路為骨乾的東西向交通走廊的建設。完善核心城市對外輻射的通道,加強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和經濟影響。 公路——完善都市圈高速公路網路布局:建設太原—晉城高速公路,太原—古交高速公路,太原環城向南拓展,再建設經武宿立交—榆次—太谷—祁縣—大運高速的外圍高速環線,完善環都市圈核心區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建設與改造:提升二級以上公路比例,建設太原—清徐、太原—徐溝、太原—徐溝—東觀、太原—陽曲、太原—榆次—太谷、小店—榆次區快速路系統,根據核心圈層「公交化」發展策略加大路網密度。 鐵路——促進區域客運鐵路高速化:建設京太高速鐵路、中衛鐵路。適時建設區域快速客運軌道交通網路。與區域物流和產業布局相協調,完善一般鐵路網路:建設都市圈緊密圈層環狀貨運鐵路專線,使山西煤、焦外運繞過都市圈核心區。 航空——提高太原機場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加國際定班航線,建設都市圈其他城市與機場的快速通道,推動機場共享共用。 【專家意見】 要加強對太原和榆次關系的分析,提出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措施。同時,要明確提出都市圈的研究對太原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建議。 相關鏈接 都市圈是20世紀中葉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一種城市發展理念,形成於20世紀下半葉。它是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條件下,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帶來的城市化發展的產物。都市圈並非按照行政區劃而建置的大都市概念,而是超越行政區劃經濟協調的組織形式。是指由若干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為核心,與其衛星城市以及周邊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構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體,同時也是這些城市和城鎮人口、產業的密集區。■

❽ 關於山西省的城市規劃

自1990年4月1日《城市規劃法》實施以來,山西省不斷加強法規和機構建設,加快規劃編制步伐。先後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山西省平遙古城保護條例》、《山西省城市臨時建設和臨時用地規劃管理辦法》、《大同古城保護管理條例》、《太原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等五部法規規章。大原市政府還制訂出台了《太原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太原市戶外廣告設置和管理辦法》、運城市政府出台了《運城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的暫行規定》。全省11個地級市中,太原、大同、陽泉、晉城、臨汾、運城、長治7個市設置了單獨的城市規劃管理機構,太原、大同和晉城3市成立了城市規劃委員會。《山西省城鎮體系規劃》,已於2003年經省政府第十四次常務會議和省人大審查通過,上報國務院批復。11個地級市除呂梁撤地建市正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外,其餘10個地級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均已編制完成;11個縣級市除原平正在修編外其餘均已編制完成;85個縣城編制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的有78個。不少城市開展了詳細規劃各類專業規劃和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

小城鎮建設 近年來,山西省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全省共有1198個小城鎮,其中:建制鎮564個、鄉集鎮634個。在564個建制鎮中,有縣級人民政府駐地鎮(縣城)87個;省政府確定的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00個,在此基礎上,又確定了35個重點培育發展的中心鎮;省政府審定的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0個;建設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科技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確定的全國重點鎮62個;建設部和文物局審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0個。山西省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加強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資源保護,扶持具有交通優勢和傳統貿易優勢,以及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培育了一批工業強鎮、旅遊大鎮、商貿重點鎮和農業產業化基地鎮。截至2002年底,564個建制鎮,總人口為1564萬人,平均每個鎮為2.8萬人;鄉鎮企業17.3萬個、佔全省鄉鎮企業的46.8%,從業人員為170萬人、佔全省鄉鎮企業從業人員的60.2%,營業收入總額達1169億元、佔全省鄉鎮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62.3%。

建築業 目前,山西省共有各類建築業企業1699家,從業人員達75萬人。2003年,全省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93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增加值116億元,同比上升12%。按總產值計算,勞動生產率為89150.9元/人;按增加值計算,勞動生產率為15704.6元/人;技術裝備率10901.1元/人;動力裝備率5.44瓦/人;實現利潤總額47523萬元,同比增長28.6 %,人均利潤784.4元,同比增長22.7 %;實現利稅總額22.6億元,同比增長4.9%,人均利稅3957元,同比增長18.4 %。制定了《山西省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加強了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力度不斷加大。2003年全省在建工程4906項,全部辦理了質量監督手續,監督覆蓋率達到100%。全省竣工工程2262項,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其中優良率29.6%。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率達到42%,同比提高了16個百分點。建築安全生產居於全國中上游水平。建築業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建成了設計能力居於亞洲之首的山西鋁廠、國內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山西化肥廠和平朔露天煤礦、大同二電廠等一大批骨幹電廠、大型煤礦等;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大秦、侯月鐵路等建成通車;同時,還建成一大批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的引水供水、煤氣供熱、污水處理、郵電通信、車站空港、體育場館、賓館飯店、公寓別墅等工程。山西的強夯法處理地基技術、網架結構工程技術、自行車賽車場跑道設計技術、暖通空調設計軟體開發以及建築塗料技術等,均居於國內領先水平。

房地產業 隨著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居民住房觀念發生轉變,居民住房消費有效啟動,住房商品化的新體制基本確立,房地產市場體系逐步建立,房地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於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以及加快城市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山西省始終以住宅建設特別是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為重點,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擴大有效需求;以搞活二級市場為中心,促進增量與存量住房市場的聯動;以轉變觀念,改進作風,提高服務水平為目標,努力改善投資和消費環境,全省房地產業運行態勢良好。一是房地產業法規日臻完善。2002年以來,省政府制定了《關於加快住宅與產業的若干問題的決定》和《關於加強經濟住房建設管理的通知》等政策,促進了房地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省人大出台了《山西省城市房地產交易管理條例》、《山西省城市房屋拆遷條例》,《山西省物業管理條例》也已列入今年省人大立法計劃。初步形成了房地產業生產、流通、消費三個重要環節的地方性法規框架體系,奠定了房地產業發展的法制基礎。二是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加大,增幅提高,保持了持續、強勁的增長勢頭。2003年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95.07億元,同比增長41%,每個月的增幅一直維持在40%以上的高位增幅。三是新建商品房供求基本平衡,銷售價格穩中有升,銷售態勢比較旺盛,市場發展前景較好。四是城市房屋拆遷市場不斷規范。城市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也得到了不斷改善。2003年,全省城鎮拆除房屋約172.66萬平方米,其中貨幣補償54.13萬平方米,產權調換118.53萬平方米;補償安置資金8.35億元。五是存量房地產交易市場逐步活躍。2003年,存量房屋交易面積181萬平方米,交易金額約17.16億元,平均交易人格約948.06元/平方米,交易金額約10.19億元。房屋租賃面積296.9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租賃面積24.41萬平方米。六是物業管理領域逐步擴展,行業發展初具規模,物業管理覆蓋面不斷擴大,到2003年底,全省住宅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37.2%。全省共有物業管理企業332家,從業人員3.7萬人,管理房屋建築面積1.05億平方米。工程勘察設計業工程勘察設計業是一個技術密集性行業。目前,山西省共有工程勘察設計咨詢企業425家。其中:甲級單位39家,乙級單位153家,丙級單位135家,丁級單位42家,專項設計單位56家。全省勘察設計行業職工總數28000餘人,其中技術人員佔80%以上,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佔50%以上。自1995年實施注冊執業制度以來,有近2000人取得注冊建築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岩土工程師等個人注冊執業資格,取得個人注冊執業資格的人數占技術人員總數的10%左右。近五年來,全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快基礎實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歷史機遇,共完成設計項目35468項,施工圖投資額989.2億元,施工圖建築面積7060.9萬平方米,完成工程勘察7396項,岩土工程合同額4.45億元,全行業營業收入37.44億元,人均營業收入5.6萬元,上交國家稅費7.1億元。五年來,共獲得國家級優秀工程勘察、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4項、銀質獎10項,銅質獎9項。為山西省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

——城市供水:人均日用水量、供水能力和供水管網長度分別從1982年的103升/人.日、77萬噸/日和1045KM增加到2002年的129.95升/人.日、405萬噸/日和5428.22KM。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總長度和面積分別從1982年的789KM和674萬平方米增加到了2002年的4225.24KM和5753.2萬平方米。城市橋梁由1982年的93座增加到了2002年的725座。

——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城市排水管網長度從1982年的428KM增加到了2002年的2688.54KM;城市污水處理廠由1982年的2座增加到了2002年的34座;污水處理能力由1982年的4.5萬噸/日增加到了2002年的85.03萬噸/日,污水處理率由1982年的6%提高到了2002年的41.86%。

——城市燃氣和集中供熱:山西省的城市燃氣和集中供熱都是從8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的,截止2002年底,城市人工煤的生產能力達150.54萬立方米/日,天然氣儲氣能力522.45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達50452噸/年;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了5763萬平方米。

——城市環境衛生:城市垃圾清運量和環衛專用車輛分別從1982年的115萬噸和62輛增加到2002年的872萬噸和1374輛;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由1982年的零增加到了2002年的22座,處理能力達到6597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57.07%。

——城市園林綠化:城市園林綠地、公共綠地和公園數量分別由1982年的5139公頃、370公頃和13個增加到了2002年的12661公頃、3005公頃和111個。建成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由1982年的6.2%和8.7%增加到2002年的17.05%和22.6%。

——城市公交客運:城市公交運營車輛、客運總量、運營線路長度分別由1982年的700輛、22001萬人次和2158KM增加到2002年的3481輛、48192.9萬人次和4155KM。城市計程車數量由1982年的57輛增加到2002年的26062輛。

❾ 山西產業詳細分布

定襄法蘭最多,原平鋁、鍋爐、化肥最多

繼出台焦炭、煤炭產業振興規劃之後,昨日(11日),山西省政府又出台了電力、新型材料、食品、煤化工、冶金、裝備製造業等六個產業的振興規劃。至此,山西八大產業振興規劃全部出爐,未來兩年,這些產業將按照規劃中的藍圖目標發展。「從本周起,這些產業振興規劃中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及人員將接受專業培訓,以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省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電力產業

將建八大煤電基地

未來兩年,我省電力產業將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基礎上,建設八大煤電基地。

按照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建設要求和國家電網發展規劃,我省重點規劃建設的8個大型煤電基地,北部為大同、神頭、河保偏基地,中部為陽泉(含壽陽)、呂梁基地,南部為臨汾基地,東南部為長治基地、晉城基地。

到2011年,通過淘汰落後產能,促進電力企業重組,我省將形成具有國內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發電和電網企業,晉電將實現向山東、湖南、湖北和江蘇輸送。通過電價改革,逐步實現城鄉電價同網同價。

新型材料行業

兩年培育40個骨幹企業

未來兩年,要將新型材料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全省的重要產業。到2011年年底,全省新型材料產業銷售收入要實現年均遞增15%,達到620億元。將從9個方面具體著手,分別為新型建築材料、鎂合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釹鐵硼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煤系高嶺土、新型纖維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到2011年,培育40個年銷售收入超3億元的企業和企業集團。

冶金行業

太鋼將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

作為全省鋼鐵產業的龍頭企業,省政府「授權」太鋼集團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力爭到2011年,該集團生產規模達2000萬噸以上,2015年達3000萬噸以上,屆時太鋼集團產能將佔到全省鋼鐵產能四分之三以上。

此外,還將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5個鋼鐵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晉南、晉北、晉西、晉東四個百萬噸氧化鋁生產基地,建設太原、大同、運城三個鎂工業基地和中條山銅業基地。

食品行業

兩年增加5個名牌產品

未來兩年,我省食品產業將著重打造龍頭企業、品牌產品。到2010年,全省食品產業中國馳名商標由目前的6個增加到10個,名牌產品由10個增加到15個。

酒類、食醋、乳製品是我省傳統的食品產業,未來兩年我省將重點扶持這些食品產業發展,同時還要做精做細小雜糧、肉類、特色食用油、干鮮果蔬、功能食品五類特色產品的加工。同時,我省還將培育壯大飲料製造、澱粉製品、方便食品三大現代食品產業。

裝備製造業

建設國家示範五大基地

裝備製造產品一直是我省的「拳頭」產品,在新出台的裝備製造業振興規劃提出,力爭到2011年,在該行業培育出10個國內名牌和8個中國馳名商標。

我省提出將建設煤機成套、鐵路裝備等具有國際水平的五大裝備製造國家示範基地,發展鑄造等四大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省政府將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以貼息、投資補助和資本金注入等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煤化工產業

建立國家級工程中心

我省在此次煤化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將培育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4戶,超50億元企業6戶,其中50億元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將佔到全省60%以上。

煤化工是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決定著企業的成敗。為此,我省將建立1個國家級煤化工工程中心,5個國家級企業集中中心、20個省級技術中心,希望在劣質煤、高硫煤氣化等制約化工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

為支持科技創新,我省將從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中每年列支專項資金,幫助煤化工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山西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詳解

山西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推進我省優勢產業高效、持續、健康發展,決定編制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按照山西省政府的安排,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了煤炭、冶金、電力和新型材料等四個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5月13日,在全省工業振興大會上,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就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要性、編制過程、主要內容和實施等情況進行了詳解。

規劃的重要性—— 解決各產業當前問題,緊抓機遇實施規劃

山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我省優勢產業發展,煤炭、焦化、冶金、電力、裝備製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等優勢產業,在全省產業發展中始終佔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省優勢產業較好地發揮了資源、區位、技術、經濟環境、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等優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但是,我省各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落後產能比重大;深加工產品發展不足,技術瓶頸尚未突破;資源利用率低,節能減排仍有差距,各產業普遍面臨著轉型生計問題。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中國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對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的山西省造成的沖擊更為嚴重,支柱產業市場需求低迷,生產大幅回落,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部分中小企業停產,各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李寶卿認為,盡管金融危機對我省優勢產業形成了嚴峻的沖擊,但也為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帶來了重要機遇,一是從中央政策看,中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出台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二是從長遠發展看,山西作為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會改變,國家在我省的各類試點所形成大的政策支持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三是從各產業發展看,我省擁有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骨幹企業,擁有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煤系高嶺土、白雲石等資源。因此,必須緊抓機遇,制定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我省優勢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加快我省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

規劃的編制過程—— 多方徵求意見,兩月余規劃出台

2009年2月中旬,王君省長主持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盡快編制我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編制,焦化、煤化工、食品、裝備製造由省經委負責編制。會後,陳川平副省長召集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負責同志就規劃的起草作了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行業協會、研究院所的專家成立了規劃起草組,在多方面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規劃「徵求意見稿」。

3月下旬,省發展改革委致函省經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十餘個部門和有關省屬企業徵求意見,並專程徵求中國工程院王一德院士、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國家「863」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副組長周少雄教授、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許並社教授和國家有關規劃執筆專家的意見。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各規劃「上報稿」,報省政府領導審閱。

在編制《材料規劃》的不同階段,省領導多次指示抓好編制工作,王君省長、牛仁亮副省長、陳川平副省長始終關注規劃的編制情況,多次審閱規劃各稿並提出編制要求,按照省領導的指示和國家有關規劃的最新精神,形成了各規劃「送審稿」。4月下半月,各規劃陸續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

規劃的主要內容——規劃期均為3年,目標、任務、措施明確

「各規劃的規劃期都是2009年~2011年,同時,著眼『十二五』,提出了各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各規劃參照國家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都分析了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李寶卿在發言中重點解讀了規劃的主要內容,各規劃均包括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推進措施三個部分。

以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四個產業規劃為例,各產業按照不同的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總量目標:到2011年,煤炭生產能力保持合理水平,煤炭生產能力每年8.5億噸;冶金產業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生鐵、粗鋼、氧化鋁、電解鋁和金屬鎂產能分別控制在4500萬噸、4000萬噸、800萬噸、200萬噸和60萬噸;電力按照國家和省規劃統籌布局,裝機容量達到5500萬千瓦,外送電達到1800萬千瓦;新型材料產業要培育發展成為重要產業,九個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20億元。

而各規劃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個共同點: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在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方面,綜合近期省政府關於產業發展的要求,規劃提出了高標準的技術水平要求,作為各產業的准入門檻。以煤炭產業為例,新建礦井規模不得低於年產120萬噸;兼並重組的礦井規模達到年產90萬噸。

在提高產業集中度方面,規劃提出了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兼並重組相關企業,優化資源配置。以煤炭產業為例,全省礦井數量減少到1000處,形成3個億噸和4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佔到全省的75%以上。

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方面,我省各產業普遍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要實現產業調整和振興,必須繼續淘汰落後產能。規劃提出要關閉小煤礦和兼並重組1600處;淘汰落後煉鐵產能2000萬噸、煉鋼產能1600萬噸、電解鋁產能20萬噸;關停火電機組260萬千瓦;關停淘汰水泥行業的機立窯等落後窯爐。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要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建立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

在加強資源環境保護方面,實行資源保護性開採的政策,對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煤系高嶺土、白雲石等資源,合理規劃,提高資源利用率,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努力完成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廢水排放達標率等節能減排任務。規劃還提出加快煤層氣開發,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拓展晉電外送市場等任務。

此外,各規劃還提出了相關推進措施,以促進產業調整和振興,其共同的措施包括積極拓寬產品市場、鼓勵自主創新、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適當增加土地供應、改善投融資環境、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等六個方面。

規劃的實施——扎扎實實做好四方面工作

據李寶卿介紹,為扎實推進各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各規劃最後部分明確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各市政府等各方面的責任,提出了有關部門的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努力做到統籌兼顧,扎實推進,共同促進我省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作為全省綜合經濟管理和投資主管部門,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扎扎實實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樹立全局意識,做好產業發展形勢分析,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把短期保增長與長期調結構結合起來綜合研究,提供運行動態,提出政策建議,做好經濟形勢分析;二是增強協調配合意識,做好推進工作的聯系溝通,在推進產業調整和振興中,加強與省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做好牽頭事項的銜接,做好配合事項的協作,加強與市、縣發展改革部門的聯系溝通,做到政令暢通、下情上達;三是提高服務意識,解決規劃項目的困難和問題,加快規劃項目的審核,幫助項目單位完善規劃土地、環評、節能審查等程序,幫助項目單位落實建設條件,共同努力解決項目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李寶卿特別強調,第四方面工作是重中之重,即爭取國家對我省規劃項目的支持。他說:「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新增中央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在項目核准和資金安排上對我省規劃項目給予支持。

❿ 山西浩業輸送機廠家設備售後有保障嗎

浩業皮帶機廠家是貨源工廠,價格優勢不言而喻。可以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定製,或者根據工況進行圖紙的優化。僅山西原平市的輸送機械設備廠家100多家,資質、煤安許可、環評資質齊全,根據客戶具體情況提出圖紙優化建議,降低設備的故障率,減少耽誤正常生產的時間成本
山西浩業皮帶機廠隸屬山西浩業通用設備有限公司,位於山西省原平市城西開發區,公司成立於1998年,注冊資金5018萬元,佔地100畝,固定從業人數430人。浩業公司依託科技創新,獲得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山西民營科技企業、山西省安全標准化二級企業、山西省省級技術、山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殊榮。

閱讀全文

與山西省原平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