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袁枚

馬鞍山袁枚

發布時間:2022-04-27 14:22:37

A. 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景觀

仙都景區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主景區,它是由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峽、小赤壁、朱潭山、趙侯祠七個景點組成,佔地27平方公里。
仙都仙氣
1 、鼎湖峰景點:
【鼎湖峰】、【童子峰】、【仰止亭】、【 步虛山 】、【步虛亭】、 【黃帝祠宇】、【 軒轅黃帝史跡展覽館 】、【 「鼎湖勝跡」題刻 】、 【仙水洞】、【 凌虛洞 】、【軒轅轍跡】、【仙都山】、【忘歸洞】、 【金龍洞】
2 、倪翁洞景點:
【 倪翁洞 】、【陽谷洞】、【 「旭山」題刻 】、【老鼠偷油】、 【玉甑岩】、【獨峰書院】、【問漁亭】
3 、小赤壁景點:
【姑婦岩】、【舅轎岩】、【 小赤壁】、【龍耕路】、【仙榜岩】、 【小蓬萊】、【八仙亭】、【袁枚《遊仙都峰記》刻石】、【步仙橋】、 【龍首峰】、【大肚岩】
4 、芙蓉峽景點:
【芙蓉峽 】、【 紫芝塢 】、【 鐵門峽 】、【螺絲岩】、 【 「鐵城」摩崖題刻 】、【仙掌岩】、【 卓錫峰 】、【 孔雀浴溪 】
5 、趙侯祠:【青龍岩】、【 趙侯祠 】、【天鵝孵蛋】
6 、朱潭山:【 仙堤 】、【 晦翁閣 】、【九龍壁】、【 超然亭 】
7 、好溪漂流:
【 竹筏漂流 】、【芙蓉峽 】、【 仙掌岩 】、【 孔雀浴溪 】【 煉金亭 】、【獅子岩】、【 情侶樹 】、【朱潭山】 步虛山是鼎湖峰的後山。它東西走向,東接高天坪,西為石筍漏,南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虛,道家名詞,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它的西頭原與鼎湖峰為一體,形成於白堊世晚期,後經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垂直節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虛山,西端俗稱石筍漏與石側漏。元《仙都志》雲「步虛山,在仙都山前,正與玉虛宮相對,疊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雲黃帝嘗煉丹之所。<輿地誌>雲『縉雲堂,即三天子都』。山巔平敞,有若壇,是其地也。」北宋鐵面御史衢州趙忭有詩雲「妙峰高處即仙居,多為朝真作步虛。卻是清風明月夜,一聲傾聽屬樵夫。」 朱潭山位於仙都景區。主要景點有仙堤、晦翁閣、九龍壁、超然亭。
仙堤:進入景點位於兩橋之間的長堤,叫做仙堤。
仙堤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既浪漫又多情,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
其實,仙堤成為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里欣賞鼎湖峰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峰和練溪成為婚照的背景,共同為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峰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峰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里看,岸上的鼎湖峰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婀娜多姿,隨波擺動。當夕陽的余輝灑上一片金色,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峰都更加美麗動人,宛如天上的瓊樓玉宇。
這如詩如畫的風光是仙都的精華,自古以來天下名人於此駐足。建國以後,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和遊人留影的必到之處。這里也曾是《阿詩瑪》、《絕代雙驕》、《天龍八部》、《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的拍攝基地。
晦翁閣:是一處在岩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之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即為晦翁岩,山腳好溪溪闊水深,人稱朱潭,相傳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字晦翁)曾憩於此,這里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岩高達幾十米,南北延伸數百米,懸崖碧潭,古洞幽趣。古樹遮天,是仙都又一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岩後山嶴,環境清幽,多連理樹,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九龍壁:在水邊有一端奇特的岩壁,人們稱之為九龍壁。這是一條帶狀的層狀節理地質構造。整條節理帶長約100米,其整體與好溪水面幾近平行,最低處與水面相距不到1米,節理帶中洞窟高低、深淺不一,最高達4米,最深4米。因節理帶處於懸崖峭壁間,凝灰岩性岩層狀分明,起伏彎曲,橫生凹凸,如無數條虯龍盤石潛伏,故稱九龍壁,又名龍崖。
超然亭:溪邊有一座四角單檐攢尖頂亭,叫超然亭,意思是超然物外,心游閑雲。它是遠眺馬鞍山日出的觀景亭。亭底邊長2米,高5米,木製結構,紅柱青瓦。該處東可遠眺馬鞍山日出,北可近觀天師洞,南可望鼎湖峰雄姿。要領略朱潭山的魅力,應坐下來慢慢感受,體驗它天然的寧靜、清新與質朴。

B.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C. 戲曲界的五朵金花都是誰

馬蘭,吳瓊,吳亞玲,袁玫,楊俊。
1、馬蘭,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於安徽省太湖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1985年馬蘭獲得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第一名,同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因主演莎士比亞戲《無事生非》獲得第四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1988年憑借電視劇《嚴鳳英》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1989年被評為全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十佳之首。1989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7年獲得亞洲最傑出藝人獎終身成就獎。
2、吳瓊,女,1962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吳瓊的代表作有黃梅戲舞台劇《戲緣》、《江姐》、《嚴鳳英》、《貴婦還鄉》等。1989年在全國黃梅戲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2012年獲得中國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2013年主演的《貴婦還鄉》獲得「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
3、吳亞玲,1962年10月14日出生於安徽蕪湖,中國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國家級黃梅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 。
"梅花獎" "文華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曾獲全國青年演員黃梅戲電視大賽"十佳演員獎"等很多大獎。

4、袁玫,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畢業於安徽藝術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製片人。
1981年赴香港演出,1983年即被央視選中進入《紅樓夢》劇組扮演襲人一角。此後,她幾乎再沒回到黃梅戲舞台。1988年南下到廣東電視界做演員,主演過《公關小姐》《趙氏孤兒》等影視作品。2004年起任電視連續劇《故鄉的雲》劇組執行製片人,從此走上了製片人的道路。現為廣東省電視台製片人,廣東省政協委員,省青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5、楊俊, 女,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農工民主黨黨員,國務院終身津貼專家,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委員。
其代表劇目有:《孟姜女》《雙下山》《未了情》《貂蟬》《夷陵好人》《和氏璧》《妹娃要過河》等。

D. 李白和汪倫的相識

那位一大堆的好像答非所問啊?
關於汪倫和李白,這解釋比較詳細.詳文如下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四年(755),是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到涇縣,游桃花潭後和友人汪倫分別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經做過縣令,辭官後居涇縣桃花潭,家有別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詩人相友好,常有詩文來往。李白這次來訪汪倫,汪倫以美酒招待他,李白臨別時寫增此詩。 這首詩以敘事開頭:「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寫李白離開桃花潭時情景。此時人以登舟船也就要開了,忽然聽到岸上有人邊走邊唱的走了過來。「忽聞」,說明李白並不知道會有人來送行;「踏歌」,寫出送行這邊走邊唱從岸上走來的神態。他是誰呢?這句詩中並未直接寫出,直到最後一句才點明,原來是友人汪倫。 三四兩句敘事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句用的是說話的語氣,禮拜說:桃花潭的潭水縱然有千尺那麼深,卻總及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翻情誼呵!」千尺「形容極深強調潭水極深,意在表明妄倫和自己的友情更深。這里用」深千尺「來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兩字,顯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關於李白和汪倫的交往還有一段故事。據說汪倫曾經寫信邀請李白:「說先生喜歡游賞嗎?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飲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高興的去了。結果汪倫告訴他:「『桃花』是潭水名這里並無桃花;『萬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萬,並無很多酒店。」李白大笑。汪倫款待李白幾天臨行時還贈了不少禮物,親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寫了桃花潭絕一首。這段故事見清人袁枚的《隨園詩話》,雖屬傳說,未必真有其事,卻頗風趣

E. 蔣姓的來歷

姓氏起源: 關於蔣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姬姓,以國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後來蔣國被楚國所滅,伯齡的後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稱蔣姓。《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楚滅蔣後所置,屬於汝南郡,魏、晉時改屬弋陽郡。因此,蔣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濱。 聚集地: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蔣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內發展繁衍。自楚滅蔣後,蔣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遷。其中,有一支首先於漢時已遷居陝西省境內,又一支於東漢遷往山東東萊郡。另一支於南朝宋時遷往義陽羨縣(今屬江蘇)。西漢哀帝時,又杜陵人(今陝西長安縣東南)蔣翊被封為兗州(今屬山東)刺史,其子孫東漢初渡江散居江南各地,其中一支徙居陽羨(今江蘇宜興),一支徙居毗陵(今江蘇常州)之滆湖,一支遷至今浙江奉化之三嶺。個兒子避難四方,待帝省悟後,9子皆隨地封侯,即:公華侯穎,會稽(今屬浙江)侯鄭,臨江(今四川忠縣)侯川、臨湖侯曜、臨蘇侯浙、浦亭侯巡、九江(今屬江西)侯稔、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侯默、函亭(今屬江蘇)侯澄。可見,自蔣橫以後,其子孫便多散居我國南方的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等地。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有河南蔣姓將佐隨從,後在福建安家落戶。宋代,蔣氏已有移居今廣東者,如南宋理宗時進士蔣科為電白人(今廣東高州縣東北)。元末,永嘉人(今浙江溫州)蔣允文避亂移居閩中。元、明時期,福建、廣東的蔣氏已發展成為大族。 蔣姓是台灣的第六十六大著名大姓,其地位的顯赫,自不待訪問說。蔣氏家族的源頭,史書上記載為:「系承伯齡,望出蔣鄉」。蔣氏遷台,始於明末永曆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當時,有位叫做蔣毅庵的人,跟隨鄭成功父子在台灣高舉義旗,反清復明,並且當了鄭氏軍隊的副總。蔣毅庵死後,就葬於彰化市的八卦山麓。同時期,還有一位姓蔣鄭氏部屬,入墾港東中里西勢庄。這兩 位追隨鄭成功來台的蔣姓人士,已被公認為蔣氏移台的始祖。另據史籍記載,台灣的蔣氏,主要來自福建的泉州。從《福建通史》可知,泉州的蔣氏的始祖,是南宋的大學者蔣邕,他是仙遊人,在南宋紹興年間,到泉州教書,後來就定居下來,成為蔣氏在閩南的開山祖。由此推斷,台灣蔣氏的祖先,應該也是來自中原的蔣邕。 蔣姓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三、堂號 "鍾山堂":後漢時有秣陵尉蔣子文在山中剿匪時犧牲了。他生前說過"我的骨頭輕,死後一定成神"。到了三國時代,吳國孫權在健康(今南京)建了國都。一天,孫權到鍾山堂游覽,果然看到了死去了好久的秣陵尉蔣子文,騎著白馬,拿著鵝毛扇子,孫權於是就在鍾山上給他蓋了廟,封他為蔣侯,專門派人奉祀他。蔣氏因以"鍾山"為號。 "九侯堂":西漢時蔣詡忠於漢室,王莽篡漢後要他做臣子,他堅決不幹,就被王莽殺害了。光武帝中興漢室後,蔣詡已死,光武帝就把他的九個兒子都封為侯。蔣氏因以"九侯"為號。 歷史名人 蔣介石:名中正。早年入保定軍校學習,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依附滬軍都督陳其美。後在上海經營交易所失敗,投靠孫中山。1924年,孫中山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蔣介石表示擁護,得到孫中山信任派去原蘇聯學習。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1926年製造了"中山艦事件"和"整頓黨務案",排斥共產黨人,乘機取得國民黨中央常委會主席、組織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1927年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南京建立國民黨政府,任軍委會委員長、中央政治局會議主席,掌握了軍政大權。1948年他召開國大會議,通過憲法,他被推選為總統。1949年冬,他率領國民擋部分高級官員和殘余部隊退至台灣。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勢,終年88歲。 蔣琬:三國時蜀漢著名大將軍。初隨劉備入蜀,後為諸葛亮所重,任丞相長史。諸葛亮攻魏時,他主持兵源糧餉的供應。諸葛亮稱他為"社稷之器",諸葛亮死後,他曾代諸葛亮執政,任大將軍、錄尚書事等職。 蔣廷錫: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工詩善畫,尤精花卉,多用逸筆寫生,點綴坡石,無不超絕。曾奉雍正皇帝命核定"古今圖書集成"共一萬卷。 蔣植:戲曲作家、文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作有雜劇、傳奇16種。詩文負盛名,與袁枚、袁翼並稱"江右三大家"。

F. 山西大槐樹移民有多少個姓氏參加了,並移民到何處

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姓氏共812個,移民分布共18個省(市)、500個縣版(市)。

其中:河南106縣(市),北京、天津權、河北129縣(市),山東92縣(市),江蘇、安徽、湖北、湖南62縣(市),映西、甘肅、宇夏51縣(市),山西34縣(市),內蒙古8長(市),遼寧11縣(市),吉林3縣(市),黑龍江3縣(市),廣西1縣。

三國割據一方,各自分散屯田;唐代移民屯墾興盛,但安史之亂以後廢弛;宋代重文輕武,屯田時盛時衰;元代全國興屯,但很快天下大亂。所以說,明初山西移民,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官方移民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G. 黃梅戲幾位主要藝術家為什麼各奔東西

黃梅戲發展大概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嚴鳳英/王少舫開創的黃梅盛世;第二階段是黃梅戲「五朵金花」帶來的梅開二度;第三階段頗有爭議,有說以韓再芬為代表,有說沒有第三次熱潮。

您所問的幾位主要藝術家大概是指第二階段代表人物,也就是馬蘭、黃新德、吳瓊、楊俊、張輝他們吧。

韓再芬一直在安慶致力於黃梅戲發展,她出演了大量黃梅戲作品,後來接手安慶黃梅戲二團,改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發展得很好,韓再芬任院長。

所以這些表演藝術家雖然各在東西,但都在為黃梅戲發展做出貢獻。

H. 黃梅戲五朵金花是

馬蘭,吳瓊,吳亞玲,袁玫,楊俊。

1、1962年4月23日,馬蘭出生於安徽省太湖縣,原籍安徽省壽縣。

1975年,馬蘭進入安徽藝術學院黃梅戲表演專業學習。

1980年,馬蘭從安徽藝術學院畢業,選拔到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工作。

1981年12月,馬蘭赴香港演出黃梅戲《女駙馬》。

1982年,馬蘭在楊潔執導的古裝神話劇《西遊記》中扮演唐僧的母親、丞相的女兒丞相殷開山的女兒殷溫嬌 。同年排演舞台劇《龍女情》,並於次年元旦在合肥上演,後在河南鄭州、洛陽等十個地市和黑龍江省大慶市先後公演六十餘場。

2、吳瓊,女,1962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1980年吳瓊畢業於安徽省藝術學校,後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1991年進中國音樂學院進修。1992年離開黃梅戲舞台轉戰歌壇,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改唱黃梅歌。

3、吳亞玲,1962年10月14日出生於安徽蕪湖,中國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國家級黃梅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 。

"梅花獎" "文華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曾獲全國青年演員黃梅戲電視大賽"十佳演員獎"等很多大獎。

4、袁玫,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畢業於安徽藝術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製片人。

1981年赴香港演出,1983年即被央視選中進入《紅樓夢》劇組扮演襲人一角。此後,她幾乎再沒回到黃梅戲舞台。1988年南下到廣東電視界做演員,主演過《公關小姐》《趙氏孤兒》等影視作品。

5、楊俊, 女,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傳承人,農工民主黨黨員,國務院終身津貼專家,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委員。

I. 吳鼒的人物生平

吳鼒(一七五五―一八二一),安徽全椒人,字及之,一字山尊,號抑庵,一作仰庵,又號南禺山樵,晚號達園,安徽全椒人;嘉慶四年(一七九九)進士,官侍講學士。
工書畫,所繪花卉筆意清挺,近陳淳,山水學王原祁,兼工人物,有擔花圖;善書,工駢體文;卒年六十七。
著夕葵書屋集《清畫家詩史》、《墨林今話》、《畊硯田齋筆記》、《畫傳編韻》、《昭代尺牘小傳》
其作品《吳學士集》收錄於《清代稿鈔本》中。
吳鼒(1755—1821),字山尊、及之,號抑庵、達園、南禺山樵,安徽全椒城人,清代著名駢文家。
七歲時即能詩文,年12為諸生冠首,23歲獲選拔貢入國子監,游鎮江焦山作「聽潮歌」,丹徒人王文治驚服其才,與他結為忘年交。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應廷試朝考受業於大興人朱筠門下。一次遊玩揚州,巧遇揚州知州伊秉綬主盟揚州詩壇,會集文士在平山堂飲酒賦詩,吳鼒不清自入,索紙筆,頃刻間成詩數十韻。坐中客大為傾倒,清吳鼒入席高會。
他32歲時中鄉試副榜,再拜體仁閣大學士朱珪為師,悉心鑽研學業五、六年,乾隆五十七年中舉。
七年後,考中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進士,選為庶吉士。嘉慶帝曾向朱珪問及新科進士,朱首先薦舉吳鼒。朱珪曾經告訴別人說:我親手取的進士中,經學得鮑桂星,詞章得吳鼒。
嘉慶二十一年,吳鼒出任廣西鄉試主考,物色了一批人才,受到嘉慶皇帝的器重,委派他編修《八旗詩》,纂修《高宗實錄》,皆為當時佳本。
一日,嘉慶帝於偏殿召集文臣撰寫「褒忠祠碑文」,吳鼒站在殿下片刻立就,嘉慶大喜,提升他為侍讀學士。為官十載,經他手所撰寫的文告,無不超越時人,就是體仁閣大學士朱珪奉命撰寫的文字,亦多半出自吳鼒之手。
吳鼒不僅詩文好,而且知識廣博,他遍覽經籍,對佛學也有鑽研,平生無遺學。他治學崇尚實際而鄙薄考據,擅長駢文。詩有盛唐法度:宏深如張說,峭幽如杜牧,初仿晚唐,終歸韓愈。特別五言長古浩翰無涯,氣魄最大,每作必有新意,不落陳俗。吳鼒還工書善畫,書法有唐代虞世南、褚遂良的俊逸之氣,畫具黃山谷的神韻。休官後,他寓居揚州西園,主講「紫陽」、「梅花」書院,能成為他的學生,在當時是仕子的一大幸事。
閑暇時,吳鼒好收藏、揣摩宋元古籍珍本,並親自校勘影印。
所藏的珍本有《韓非子》、《晏子春秋》、《玉海》、《文苑英華》諸種。他還與志同者搜輯《全上古八代文》,校定《全唐文》,又輯錄齊燾、洪亮吉、吳錫麟以及劉星煒、袁枚、孫星衍、孔廣森、曾燠八人的文章為《清代八家四六文》刊刻行世。
然而,吳鼒對自己的著作要求極其苛刻,生平常說;「字不可上石,文不可上木。」自己的著作從不拿出來刊印。門人劉逢祿、費廷瑛覺得湮沒可惜,錄編了他的詩文20餘卷。
晚年,退居全椒襄河邊,築「達園」養息其間。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吳鼒病逝,去世後,有《夕葵書屋詩文集》版梓,可惜咸豐年間為兵火所毀。後來,薛春黎重新整理吳鼒的舊稿,鮑康刊定《抑庵遺詩》,薛時雨與梁肇煌共同收集編訂《吳學士文集》(文四卷、詩五卷,光緒八年即1882年由江寧藩署開雕),這樣,吳鼒的詩文總算沒有全部散佚(今馬鞍山市太白樓有吳鼒的楹聯刻於立柱上)。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袁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