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市黃楊

馬鞍山市黃楊

發布時間:2022-04-27 12:58:20

A. 南京採石磯周圍的風景都有哪些典故

採石磯風景1(18張)是中國長江中游南岸的一個港口,位於中國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長江北岸。採石磯為長江沿岸三磯之一(另燕子磯和城陵磯),亦是南宋著名戰役採石之戰發生的所在地。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莊,採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固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里曾發生「宋金採石之戰」。
採石之戰
這是一場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反侵略戰爭,侵略的一方為金國統帥為金海陵王完顏亮,南宋主將為虞允文。虞允文仁壽(今四川仁壽)人,紹興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國,見該國大事戰備,回國後就奏請朝廷加強防禦。次年,完顏亮率60萬軍隊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帶領的一路約數十萬兵馬於同年11月抵達採石磯對面江岸,跟宋軍隔長江對峙。據《宋史》記載;當時形勢危急,江北完顏亮高踞在剛剛綻起的高台「黃居」下,殺白馬祭天,准備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軍卻因正「易將」而無人負責,「我師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時艱,毅然負起守衛重任,剛部署完水陸軍隊,完顏亮「 大呼,操小紅旗序數百艘絕江而來,瞬間,抵南岸者艘,直薄宋軍」。虞亢文勉勵身旁的勇將時佐應戰,時俊立即揮舞雙刀沖向金軍,採石磯風景2(18張)大隊宋軍跟著向金軍沖殺。金軍後退,宋軍用「神臂弩」射擊敵船,致大批金兵死於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顏亮「悉敲殺之」。次日,完顏亮又來侵犯,被宋軍焚毀戰船300,大敗而去。全軍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殲,完顏亮又向宋軍施用反司計,也被虞允文識破。完顏亮惱羞成怒,率領部隊去江蘇揚州時的瓜洲渡,想從這里渡江奪取京口(今鎮江)。虞允文率 萬余軍隊赴京口增強防禦,並將馬船改造成戰艦。完顏亮在瓜洲渡發布軍今,實行連坐法;軍士逃亡則殺部將,部將逃亡則殺主將。以致人心浮動.導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帳中為部將所殺.不久,全部金軍都鎩羽而歸。
編輯本段採石磯旅遊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重要旅遊景點。
翠螺山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林散之藝術館
竹林的深處,就座落著林散之藝術館(山牆上的館名為啟功所題)。 林散之藝術館是我國草書大家,有當代草聖之稱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陳列館。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生酷愛山林,早年受益於書畫大師黃賓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臨、吟詠、圖貌之,得寫生畫稿八百餘幅,詩作二百餘首,尤精於書法。他六十歲起始作狂草,卻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譽海內外,有一代宗師之譽。先生生前曾十餘次放歌採石,心儀先賢,素有「歸宿之期與李白為鄰」的願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後,馬鞍山市為他設館於採石公園內,以遂其願。 林散之藝術館設計為園林風格,佔地3800平方米,綠草茵茵的庭院里主館、副館和學術館三個以茅草為頂,粉牆紅窗的仿古建築錯落有致。主館名之為「江上草堂」,內藏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一百餘幅,大多為草書精品;他生前所作寫生畫稿及詩作手稿則保存於副館內。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燃犀亭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
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B. 安徽的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
市名 主要景點
合肥 包公園、包公祠、徽園、明教寺、逍遙津、渡江戰役前委遺址、龍城遺址、紫蓬山、三河古鎮
蕪湖 方特歡樂世界、鏡湖、渡江紀念塔、黃蓋墓、神仙洞
蚌埠 禹王廟、湯和墓、塗山白乳泉、龍子湖
淮南 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古壽州窯遺址、淝水之戰遺址、焦崗湖、茅仙洞、大通萬人坑
馬鞍山 採石磯、太白樓、太白墓、雨山湖公園、朱然幕
淮北 相山風景區、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黃里風景區,化家湖,龍脊山風景區,乾隆湖風景區,淮海戰役總前委遺址。
銅陵 天井湖、西山、相思樹、滴水崖、金牛洞古采礦遺址、大明寺 靈竇泉、太陽島
安慶 天柱山、迎江寺、浮山、妙道山、花亭湖、石蓮洞、大龍山
黃山 黃山、太平湖、齊雲山、西遞、宏村、南屏、關麓、翡翠谷、唐模、呈坎、棠樾牌坊群、新安江山水畫廊、花山謎窟-漸江、牯牛降、清涼峰、徽州古城、屯溪老街
阜陽 八里河、管鮑祠、潁州西湖、阜陽生態園、文峰塔、文廟、迪溝生態樂園、竹音寺、劉琦祠
宿州 皇藏峪、虞姬墓、垓下古戰場遺址、大澤鄉涉故台、天門寺、燕喜台
滁州 琅琊山、皇甫山、醉翁亭、神山、皖東烈士陵園、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白鷺島、韭山、明皇陵、明中都城遺址、吳敬梓紀念館、碧雲湖
六安 壽縣古城牆、萬佛山、天堂寨、南嶽廟、西古城遺址、千佛庵、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大別山
宣城 敬亭山、太極洞、恩龍世界木屋村、江村古民居、皖南事變遺址、新四軍軍部舊址、龍泉洞、龍川胡氏宗祠
巢湖 巢湖、雞籠山、太湖山、褒禪山、陋室、天井山、周瑜墓、米公祠、仙人洞、姥山、霸王祠、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
池州 齊山秋浦仙境、九華山、升金湖、東流古街、石台溶洞群、大王洞
亳州 花戲樓、華佗庵、曹操家族墓群、曹操公園、古井酒文化博物館、曹操地下運兵道、湯陵公園、中國中葯材交易中心、白鷺洲風景區、天靜宮、石佛寺、莊周故里

C. 唐朝盛世的表現

唐朝時,農業有較大的發展,主要是:

1、唐朝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改進了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並創造

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2、大面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系列灌溉渠,並修舊渠和

河堰。

3、開劈大量荒田。勞動人民創造大量財富,唐政府每年向農民徵收大量

的糧食和布帛。人口大大增加,玄宗時的戶數是唐太宗時的近3倍。

唐朝的手工業也有比較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絲織業:定州、益州、揚州都以織造特種花紋的綾錦聞名。品種多樣,

有一種花鳥紋錦,以五彩大團花為中心,周圍繞以飛鳥. 散花,絢麗動人,

反映了唐朝高超織錦技術。

2、陶瓷業:邢州白瓷象銀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 還創造了著名的

「唐三彩」,在白地陶胎上,刷上無色釉,再用黃、綠、青三色加以裝

飾,色彩鮮麗,造型美觀。

3、造紙業:宣州、益州的紙,都十分有名。

D. 各市的市花

中國城市市花市樹

序號 省(市、區)名 城市名稱 市花名稱 市樹名稱
1 北京 月季、菊花 國槐、側柏
2 天津(沿海) 月季 美國白蠟
3 上海(沿海) 玉蘭 白玉蘭
4 重慶 山茶花 黃葛樹或者黃桷樹
5 香港 洋紫荊
6 澳門 荷花
7 黑龍江 哈爾濱 丁香 榆樹
8 吉林 長春 君子蘭
9 遼寧 沈陽 玫瑰 油松
10 大連(沿海) 月季、槐花 槐樹
11 內蒙古 呼和浩特 丁香 油松
12 新疆 烏魯木齊 玫瑰 大葉榆
13 寧夏 銀川 玫瑰
14 甘肅 蘭州 玫瑰 國槐
15 青海 西寧 丁香 柳樹
16 陝西 西安 石榴、月季 國槐
17 山西 太原 菊花 國槐
18 河北 石家莊 月季 國槐
19 秦皇島(沿海) 月季 棗槐
20 山東 濟南 荷花(蓮花) 柳樹
21 青島(沿海) 月季、「耐東」山茶 雪松
22 威海(沿海) 桂花 合歡
23 煙台(沿海) 紫薇 國槐
24 河南 鄭州 月季 法國梧桐
25 湖北 武漢 梅花 水杉
26 湖南 長沙 杜鵑花 香樟
27 江西 南昌 金邊瑞香、月季 香樟
28 安徽 合肥 石榴、桂花 廣玉蘭
29 江蘇 南京 梅花?玉蘭花 雪松
30 連雲港(沿海) 玉蘭 銀杏
31 南通(沿海) 菊花 廣玉蘭

序號 省(市、區)名 城市名稱 市花名稱 市樹名稱
32 浙江 杭州 桂花 香樟
33 溫州(沿海) 山茶花 小葉榕
34 寧波(沿海) 山茶花 樟樹
35 福建 福州(沿海) 茉莉花 榕樹
36 廈門(經濟特區) 三角花 鳳凰木
37 廣東 廣州 木棉(紅棉、攀枝花) 木棉
38 深圳(經濟特區) 三角花?杜鵑? 荔枝
39 珠海(經濟特區) 三角花?杜鵑? 紫荊
40 湛江(沿海) 紫荊花(紅花羊蹄甲)
41 汕頭(經濟特區) 鳳凰木(金鳳花)、蘭花 鳳凰樹
42 四川 成都 木芙蓉 銀杏
43 貴州 貴陽 蘭花、紫薇 竹子、樟樹
44 雲南 昆明 雲南山茶(大茶花) 玉蘭樹
45 西藏 拉薩 玫瑰?格桑花?
46 廣西 南寧 扶桑(朱槿)、紫荊花 扁桃樹
47 北海(沿海) 葉子花(三角花) 小葉榕
48 桂林 桂花 桂樹
49 海南 海口 三葉梅 椰樹
50 三亞 三角花 酸豆樹
51 台灣 台北 杜鵑花 榕樹

E. 安徽馬鞍山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馬鞍山市中心還有雨山湖公園,當塗縣境內有青山李白墓、天門山等名勝古跡。

F. 安徽馬鞍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濮塘風景區】 位於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雖然與市區相去不遠,但清幽靜謐,有如世外桃源,竹海、古樹、清泉、鍾鼓被稱為濮塘「四絕」,新近發現的怪坡更為罕見,現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採石磯風景名勝區】 位於馬鞍山市西南約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因集;雄、奇、陷、秀;於一體而居於;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文化遺存使其成為聲聞遐邇的江南名勝,建有太白樓、三台閣、三元洞、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等景點,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採石磯【青山李白墓園】 李白墓園背倚的大青山,因李白多次來此停留游覽,亦名為李家山,山高372米對徑20餘公里,山上鳥道迂迴,林木蔥郁,面臨長江,地理位置顯要,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青山文物古跡豐富,北麓有著名的晉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窯址。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時曾用此窯琉璃瓦。南齊著名詩人謝?曾在山南築室而居並修一池(謝公池)此井至今甘甜,終年不枯。在其舊址旁有一石佛庵,大雄寶殿等眾多寺廟,每年香火很旺,青山主峰有始建於宋代的雲霧禪林寺廟。登上主峰可以遠眺長江,近觀層層林海,視野開闊,是旅遊登山的絕好去處。 【朱然陳列館】 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南雨山區,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本館始建於1987年,經歷年擴建,佔地面積已達1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一組仿漢風格的古典建築群。目前有朱然墓室陳列廳、出土文物陳列廳、朱然生平浮雕長廊、仿古兵器館、朱然家族墓陳列廳、望樓鍾鼓等場館對外開放,輔助設施,休息場所也十分完備。館外群山遙峙,館內綠草成蔭,春天櫻花爛漫,八月丹桂飄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國東吳歷史文化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一處探古尋幽,休閑娛樂的絕佳旅遊勝地

G. 關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06〕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現予公布。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的精神和有關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國務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安徽省岳西縣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市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214 Ⅳ—70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215 Ⅳ—71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河南省太康縣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西賓頓、黃南藏戲)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湖南省漵浦縣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沅陵縣
貴州省德江縣
234 Ⅳ—90 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
235 Ⅳ—9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
山西省孝義市
遼寧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寧市
湖北省潛江市
廣東省汕尾市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富平縣、乾縣
甘肅省環縣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葯發木偶戲)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漳州市
遼寧省錦州市
湖南省邵陽縣
廣東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臨高縣
四川省
貴州省石阡縣
陝西省
浙江省泰順縣

五、曲藝(共計4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7 Ⅴ—1 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江蘇省蘇州市
238 Ⅴ—2 揚州評話 江蘇省揚州市
239 Ⅴ—3 福州評話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東大鼓 山東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間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沈陽市
黑龍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滄縣
244 Ⅴ—8 樂亭大鼓 河北省樂亭縣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長治市
246 Ⅴ—10 京東大鼓 天津市寶坻區
247 Ⅴ—11 膠東大鼓 山東省煙台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陽市
249 Ⅴ—13 溫州鼓詞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陝北說書 陝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藝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詞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省紹興市
254 Ⅴ—18 蘭溪攤簧 浙江省蘭溪市
255 Ⅴ—19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256 Ⅴ—20 河南墜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東琴書 山東省
258 Ⅴ—22 鑼鼓書 上海市南匯區
259 Ⅴ—23 紹興蓮花落 浙江省紹興縣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261 Ⅴ—25 揚州清曲 江蘇省揚州市
262 Ⅴ—26 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絲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陝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時調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267 Ⅴ—31 龍舟說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荊州市
269 Ⅴ—33 漢川善書 湖北省漢川市
270 Ⅴ—34 歌冊(東山歌冊) 福建省東山縣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2 Ⅴ—36 鳳陽花鼓 安徽省鳳陽縣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廈門市
274 Ⅴ—38 小熱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東快書 山東省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科爾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昆 黑龍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3 Ⅵ—1 吳橋雜技 河北省吳橋縣
284 Ⅵ—2 聊城雜技 山東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橋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區
287 Ⅵ—5 維吾爾族達瓦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88 Ⅵ—6 寧德霍童線獅 福建省寧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當武術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術 天津市
292 Ⅵ—10 滄州武術 河北省滄州市
293 Ⅵ—11 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河北省永年縣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陣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鞦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
299 Ⅵ—17 蹴鞠 山東省淄博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0 Ⅶ—1 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強木版年畫 河北省武強縣
302 Ⅶ—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江蘇省蘇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畫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省濰坊市
305 Ⅶ—6 高密撲灰年畫 山東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
307
Ⅶ—8 灘頭木版年畫 湖南省隆回縣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畫 重慶市梁平縣
310 Ⅶ—11 綿竹木版年畫 四川省德陽市
311 Ⅶ—12 鳳翔木版年畫 陝西省鳳翔縣
312 Ⅶ—13 納西族東巴畫 雲南省麗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畫派)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314 Ⅶ—15 衡水內畫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紙(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傣族剪紙、安塞剪紙) 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山西省中陽縣
遼寧省錦州市
江蘇省揚州市
浙江省樂清市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
雲南省潞西市
陝西省安塞縣
316 Ⅶ—17 顧綉 上海市松江區
317 Ⅶ—18 蘇綉 江蘇省蘇州市
318 Ⅶ—19 湘綉 湖南省長沙市
319 Ⅶ—20 粵綉(廣綉、潮綉) 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320 Ⅶ—21 蜀綉 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綉(雷山苗綉、花溪苗綉、劍河苗綉)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322 Ⅶ—23 水族馬尾綉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 Ⅶ—24 土族盤綉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 Ⅶ—25 挑花(黃梅挑花、花瑤挑花) 湖北省黃梅縣
湖南省隆回縣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327 Ⅶ—28 揚州玉雕 江蘇省揚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
329 Ⅶ—30 阜新瑪瑙雕 遼寧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縣
333 Ⅶ—34 曲陽石雕 河北省曲陽縣
334 Ⅶ—35 壽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縣
336 Ⅶ—37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338 Ⅶ—3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四川省色達縣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廣東省潮州市
340 Ⅶ—41 寧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寧波市
341 Ⅶ—42 樂清黃楊木雕 浙江省樂清市
342 Ⅶ—43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頭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345 Ⅶ—46 竹刻(嘉定竹刻、寶慶竹刻) 上海市嘉定區
湖南省邵陽市
346 Ⅶ—47 泥塑(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塑、浚縣泥咕咕) 天津市
江蘇省無錫市
陝西省鳳翔縣
河南省浚縣
347 Ⅶ—48 塔爾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縣
348 Ⅶ—49 熱貢藝術 青海省同仁縣
349 Ⅶ—50 燈彩(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泉州花燈、東莞千角燈、湟源排燈) 浙江省仙居縣、海寧市
福建省泉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青海省湟源縣
350 Ⅶ—51 嵊州竹編 浙江省嵊州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51 Ⅷ—1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江蘇省宜興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灣陶塑技藝 廣東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355 Ⅷ—5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356 Ⅷ—6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喀什市、吐魯番地區
357 Ⅷ—7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市
358 Ⅷ—8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銅川市
359 Ⅷ—9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窯燒制技藝 河北省峰峰礦區
361 Ⅷ—11 德化瓷燒制技藝 福建省德化縣
362 Ⅷ—12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澄城縣
363 Ⅷ—13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錦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5 Ⅷ—15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6 Ⅷ—16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市徐匯區
368 Ⅷ—18 土家族織錦技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市
370 Ⅷ—20 壯族織錦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
372 Ⅷ—22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青海省湟中縣
373 Ⅷ—23 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374 Ⅷ—24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江蘇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蠟染技藝 貴州省丹寨縣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藝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市黃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