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是

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是

發布時間:2022-04-24 18:08:21

⑴ 我國為什麼要「建設服務型政府」

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原因:

一、行政體制改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次改革,正是從全局的高度,確立了機構調整的方向和所涉及的中央部門,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也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

突出強調職能轉變,並從「政府—市場—社會」的大視野中,將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緊密結合、同步推進。推進職能轉移,著力解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

三、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不論政府機構怎麼調整,不論政府職能怎麼轉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要講政治、顧大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對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改革任務要克服困難、堅決抓好落實,做到令行禁止、盡職盡責,做到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1)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擴展閱讀

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縱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著眼於加強重點領域民生工作,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原則。對此,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緊扣民生熱點、焦點、難點,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的一次重要改革。

二、優化政府機構職能

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有何重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已經並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治國理政的任務更加艱巨,對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及職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於優化政府機構職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在推行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機關履行職責的各方面各環節,以黨的政治優勢來引領和推進這項重大改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滿意:建設服務型政府(奮斗新時代)

⑵ 淺談如何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於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體性、人的價值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化,以人為本、以服務為要,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已成為當代世界各國政府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中理論界和政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一、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1、服務型政府的定義。

從功能上講,服務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來的控制者變成服務者,政府以控制管理為要務轉變為以服務為目標,管理目標由經濟領域轉變為公共服務領域;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

2、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意義和必要性。

在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政府的職能必須向服務型轉變。

二、構建服務型政府存在的問題。

1、觀念上因循守舊。

政府在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上總是抱著「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對改革後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不相適應,服務意識不強。例如,某人在辦理戶口從學校轉回原籍手續時,當地派出所居然不同意轉回,理由是在原籍沒有房產證,農村的房屋都是集體土地,哪有房產證!如果某人原來不是此地人,想把戶口轉入,那可以要求有房產證,政府部門為什麼不考慮群眾的具體情況而一概而論,到政府辦事難啊!當然,要樹立牢固的服務意識,也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要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進步。

2、服務於人民的制度不完善。

評價機制的不建全,在評價政府以及幹部的工作成績時,評價主體都是上一級部門或者上一級領導,造成工作重心都是向上邊看齊,造成了對群眾意見、群眾利益的忽略。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群眾到鎮政府來辦事,但是相關的人員經常性不在,要麼是去開會,要麼是休假。由這樣一些小事逐漸積累,造成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印象並不好,間接地加大了政府的維穩難度。

3、行政效率較低。

由於政府處於壟斷地位,導致公務員缺乏競爭意識。在這種壟斷的政府組織里,也如缺乏競爭的企業和其它社會組織,它必然產生低效率,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構建服務型政府中存在的問題的應對措施。

1、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治理理念。

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前提。必須要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使政府的各級工作人員從傳統政治中的官民觀念轉變為現代政治中的政府與公民的平等交換和平等制約的觀念。

2、完善公務員制度。

公務員隊伍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主體,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加強培訓,不僅向廣大公務員隊伍灌輸執政理念、法治意識和國家觀念,而且培養他們服務精神與服務技能。

3、變革政府管理模式。

加強依法行政,進行制度管理。從依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權轉變,政府權力要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推行政務公開,實現陽光行政,使公眾與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改變政府職能機構各自為政、不易協調的狀況,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組織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要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服務型政府是一場深刻的「政府革命」,它不是簡單地對現有政府管理體制的修修補補,增增減減,也不是一般性政府職能調整,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終要使政府在角色定位上,由「父母官」轉向「公僕」;在服務價值取向上,由「官本位」轉向「民本位」;在服務評價標准上,由「高成本低效率」轉向「低成本高效率」,以不斷適應新時期對政府的要求。

⑶ 什麼是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它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於服務者的角色,並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法為標志,並承擔著相應責任的政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領域的具體體現。

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政府。在我國,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就是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競爭力是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相一致的,是我們構築國家「軟實力」的基本要素。

一個服務型政府,首要的特徵就是張揚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實現了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的「制度化形態」,並在社會實踐和改革過程中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離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憲法原則和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談服務型政府,這個服務型政府就可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民主和負責的政府。就是說,是一個人民民主和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質,後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國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憲法規定的這「四個民主」權利,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在現實的制度安排中一個都不能少。公民通過正常程序和渠道參與國家治理,表達自己的願望,是服務型政府的本質特徵,唯其如此,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

我國政府就其本質來說,是依據憲法原則建立並按照憲法原則運作,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憲法並按照憲法原則辦事,才能在全社會樹立政府的權威,確立政府的社會公信力。一個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個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認真的落實。

⑷ 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

要做到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最主要的是政府管理創新,政府要達到為民服務的要求,就可以一切從民眾意願出發,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建設服務型政府,在當前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首先,要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提升為民服務的本領。人民政府為人民,這是由政府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有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打造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樹立服務理念。只要有了為民服務的信心,不管困難有多大,都可以克服,不管問題有多大,都可以解決。政府也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得到群眾的支持,政府的措施才能落實,才能有效。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政府提升服務主要是提陞官員服務的本領,政府官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要升級,這些本領包括敏銳開放的思維能力、調查研究的分析能力、科學的決策判斷力、迅速有效的執行力等等,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及時有效的化解社會矛盾、解決民生問題。政府官員要樹立服務理念、適應時代需求,積極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其次,政府服務要與時俱進利用網路,提高辦事效率。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公眾需求,一個更便捷、更高效、更透明、更強調互動的政府辦事流程成了政府職能轉變的必然要求。首先,網路服務方便、快捷、高效、規范,不僅能節省人力物力,還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利用網路為公眾提供服務,成為政府服務職能實現的首選。其次,政府還可以利用網路問政於民,在一個開放的社會,政務公開是政府的一種法定義務,也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網上公開是一種成本最低、受眾最廣、效率最高的方式,政務公開的低門檻有利於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提升公眾的參與度、推動權力公開運行。使政府能夠積極改進為民服務的政策等。
第三,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把立足點放在服務上。建設服務型政府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的宏觀管理職能,弱化微觀管理職能。在政府職能劃分中,盡量做到職責分明,該下方的權利要下放。釋放民間組織的能量,讓民間社會化組織能夠按照民意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而政府所要做的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這是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責。也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主要內容。

⑸ 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會團體無力或不願提供的,卻又與其公共利益相關的非排他性服務的政府。本文首先論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四個必要性,接著論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五個主要任務,最後提出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六個相關措施。【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要求 任務 措施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世界性潮流。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對傳統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轉型國家,幾乎都被捲入了這一潮流。在這場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行政理念。這種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服務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政府應注重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政府行政中應引入市場化模式等。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國家的政府行政改革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而展開的。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中國政府行政改革順應世界潮流的必然選擇。一、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新階段我國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1、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過去數十年,我們一直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與強調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相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們今天的輝煌成就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又不能片面地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改革的要求說,這又只能是一個過渡。我國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政府有兩個嚴重的誤區:一是政府長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起主導作用;二是不恰當地把本應由政府或政府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產品,如農村公共衛生,推向市場,推向社會。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長期以GDP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忽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公平的增長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增長。去年SARS危機反映出我國政府體制中存在的某些具體偏差,進一步要求加強政府改革,加強服務型功能建設。從抗擊SARS當中,我們得出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經濟和社會必須協調發展。光注意經濟、注意GDP是不夠的,要注意社會的全面進步,注意公共醫療衛生和人類的健康。要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民為本,要把人民的健康、社會的進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2、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必然選擇。我國市場化改革走到今天,已為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第一,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而且主要是民營企業,政府不應當也不可能再充當經濟建設的主體力量。第二,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是不成功的,日本也好,韓國也好,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政府主導型經濟向市場主導型經濟轉變,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第三,政府是市場經濟的服務者而不是審批者,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創造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宏觀調控。為此,從審批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是一個需要盡快解決的重大問題。第四,政府不是國有企業的「婆婆」,也不能充當國有企業的「老闆」,國有資產市場化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正確途徑。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說,我國的市場化改革都對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只有推動政府及時轉變以GDP為中心的經濟管理模式,通過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規政策環境和有序競爭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充分供給,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3、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解決發展失衡的關鍵。過去的30年,我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失衡,並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從現實的情況看,解決各種失衡問題,需要從多方面治理,但關鍵在於實現政府轉型。這是因為,諸多失衡問題的產生、發展,說到底與政府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不同時期的方針政策,與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密不可分。相對於其它改革,政府職能轉換嚴重滯後,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解決發展失衡問題,其關鍵是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經濟的范圍,切實把政府工作重點轉變到提供基本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上來。4、建設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新階段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目標。在我國現階段政府行使職能中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越位是指政府在社會經濟事務中不僅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沒有很好的發揮,把有權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緊,而服務職能卻注意得不夠;錯位是指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宏觀調控,而不應去管企業的下崗分流問題,下崗分流是企業自身的問題,解決的主體不應是政府。解決這「三位」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歸位,凡是市場能做的事情就還給市場,企業能做的事情就讓企業自己完成,企業與政府各就其位。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社會不確定因素的逐步增多,政府就要強化其公共服務的職能。在SARS危機之初,政府出現應對機制不健全,某些地方和政府部門工作不力,反映了轉軌進程中政府職能的現狀,即經濟建設的職能比較強,公共服務的職能相當薄弱。SARS危機告誡我們,政府把自己的主要職責放到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方面,才能使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才能夠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30多年改革開放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大量社會問題,如仍然在困擾我國社會穩定的貧困問題,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導致的「兩極分化」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明顯滯後,日趨突出的失業問題,農民增收困難、負擔過重、長期背負制度性歧視的問題等,導致相當比例的人民群眾感到就業不安全,收入不安全,養老不安全,社會不安全,構成了政府當前面臨的巨大社會壓力。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安全、收入安全、養老安全、健康安全,建設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以弱勢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社會保障網路,完善危機管理制度和危機處理機制,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都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二、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任務1、確立社會目標優先於經濟目標的原則,加快完善政府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根據SARS危機的經驗教訓,政府職能轉變目前的重點是:第一,實現從優先於經濟目標向優先於社會目標的轉變,在指導思想上高度關注實踐中突出的重大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社會重大問題的解決,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前提。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迫切需要解決好失業、收入差距、城鄉差距、社會弱勢群體保障、腐敗等問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二,建立和完善靈活、有效的社會危機管理機制。從危機預警、各類預案的准備,到危機下的統一、協調指揮機制建設,都應當作為政府的重要公共職能,加快完善。第三,加大對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及基礎設施投入。2、改革投資型財政體制,加快公共型財政體制建設。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現行財政體制存在結構性缺陷,總體上說,還是一個經濟投資型財政體制。社會發展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沒有明顯增加,有的還有所減少;公益性投資項目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等所佔比例過小。為此,應當加快建立公共型財政體制,構建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制度基礎。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解決社會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實行既符合基本經濟制度,又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福利政策,是政府應當而且必須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公共財政不僅是保障政府公共產品供給的制度安排,也是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風險、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基礎。目前,完善公共型財政體制,應當從解決最緊迫的問題入手:一是要重構國家對公共衛生的責任體制,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公共衛生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統一有效的醫療保障體制。三是重建農村的合作醫療體系,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且非常困難的緊迫任務。3、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SARS危機把公民對社會事務的知情權提到了政府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位置。在現代社會,公共信息與每一個公民的利益直接相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公共信息還有極強的時間性,尤其是突發性事件的公共信息,稍事耽擱都會對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須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讓全社會及時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會應對各類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在內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面對全社會的,應當向全社會公開。公開政務、公開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保障。目前,重要的是要盡快出台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加強政務公開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設。4、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真正實現法治政府。我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老百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權力社會向能力社會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單向控制的行政體制向協商合作的管理機制的轉變,都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事情。我國社會關系的日益深刻變化,已對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不僅是政府職能轉換的需要,更是社會生活對國家、對政府提出的現實要求。推進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從上至下加強政府官員的法律意識教育。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法律問責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權,尤其是涉及到關系社會事務的公共權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著手逐步實現決策咨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專家參加的咨詢委員會制度。此外,要積極推進行政程序、行政執法和政策評價的法定化。5、從條、塊分割的行政體制向統一、協調的行政體制轉變,真正建立高效政府。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不僅某些經濟事務存在條、塊分割的問題,在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諸多社會事務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問題。這說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務,必須徹底克服現行條、塊分割行政體制的嚴重弊端,嚴格實行公共服務的「屬地管理」原則,依法授予地方政府處理突發性事件和各類社會危機的統一指揮協調權力。依法明確界定中央與地方的職責許可權,建立中央與地方的合理分權體制,是我國政府改革的重大任務。我國是一個大國,各地方的情況差異很大。在保證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應當充分賦予地方處理和解決公共事務、應對突發性事件的事權,並對此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在這方面,我們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課題。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問題,地方的立法權問題,幹部的管理許可權問題,公眾對政府的監督問題等。 三、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相關措施1、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為全社會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第一,政府應該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不再以投資和形成國有產權為自己的基本職能,而要以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為政府的第一職能。第二,調節市場經濟。政府調控經濟的最基本職能就是利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實際上是短期和中長期兼顧、供求平衡和結構優化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兼顧。第三,宏觀調控職能,用「有形的手」糾正市場失靈。第四,全面承擔改革成本,不要把改革的成本轉嫁給市民、農民和企業。在民營企業逐步成長足以取代國有經濟以前,國有經濟不必急於退出競爭性、盈利性行業。但從經營競爭優勢上說,競爭性、盈利性行業還是以逐漸民營化為好,政府不必與民爭利。政府逐步從競爭性行業抽身出來,把注入這一經濟領域的公共資源力量轉到提供公共產品和社會服務上來,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2、集中解決最突出的經濟社會問題。當前我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第一,要為農民工提供最基本的人身權利保障,建立有效機制,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等相關問題。我國目前有1億左右的農民工,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分布在各大城市,主要由公安機關對口管理,不僅沒有享受到任何社會保障,而且經常遭受人身權利的侵害。這是我國當前社會最大的隱患之一。各級政府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緩解這種矛盾。第二,各級政府要強化就業服務職能,關注城鎮待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許多社會學專家對城鎮待業青年進行了心理分析,認為這部分群體的違法犯罪傾向最高。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對家庭和社會心理的沖擊很大。政府必須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所作為。第三,建立最基本的救濟體系,為城市下崗職工提供有效保障。目前,雖然各級政府已經重視和開始建立城鎮救濟體系,但是由於資金短缺和措施不到位,許多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事實上處於無人過問的境地。第四,要嚴格保護居民的財產權。近幾年來,在城市建設中的房屋拆遷產生了相當尖銳的矛盾,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主要表現在沒有一個合理的補償機制,居民的財產權受到侵害。應當抓緊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范的法律文本,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第五,建立社會危機的預警機制和責任機制。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而這一階段保持社會穩定是關繫到鞏固改革成果、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建立系統的社會預警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在防範和化解危機中的責任。3、注重並建立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機制。目前中國社會分化與失衡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盡管已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社會失衡加劇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遏制。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要扭轉這種趨勢,國家就必須承認社會利益高度分化的現實,承認不同的社會群體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並保護其權利,要為不同群體表達自己的利益以及為追求自己利益施加壓力做出制度性安排,充當規則的制定者和沖突的裁決者,要特別關注和保護弱勢集團。4、加強政務公開。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是社會、是老百姓。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務置於社會和老百姓的監督之下。在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中,應當逐步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在現代社會,公民的知情權比什麼都重要,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公民的知情權與政府信息公開化,是公民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離開了知情權,公民參與國家事務就是一句空話。公民不了解政府信息,官員便有可能進行暗箱操作;沒有信息透明,官員便可能營私舞弊,公民便可能受欺騙,也無法對政府進行監督。目前,要抓緊建立政府決策項目的預告制度和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基礎上的政策聽證制度。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目前,重要的是要盡快出台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盡快將公民的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化這兩項內容寫進憲法。5、加快由投資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失衡和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行財政體制存在著功能上的錯位和缺陷。主要表現在將財政資金過多地運用在投資國有企業形成國有資產上,以及過多地投資於基礎領域和競爭性行業,而在解決就業、社會保障、義務教育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過少。這種情況,已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廣大百姓中的形象。事實上,我國的財政總收入在總量上已經達到很大的規模,如果形成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話,許多社會矛盾問題都不難解決。要下決心改革投資型財政體制,並通過逐漸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體制。6、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現代市場經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需要有法可依。因此,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需要建立法治的政府,守法的政府。我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老百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權力社會向能力社會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單向控制的行政體制向協商合作的管理機制的轉變,都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事情。我國社會關系的日益深刻變化,已對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進一步明確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不僅是政府職能轉換的需要,更是社會生活對國家、對政府提出的現實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權,尤其是涉及到關系社會事務的公共權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著手逐步實現決策咨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專家參加的咨詢委員會制度。此外,要積極推進行政程序、行政執法和政策評價的法定化。當前,我國的改革面臨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挑戰,這是一個更為深刻、更為復雜的改革新階段。經濟轉型要求構建現代產權關系,社會轉型需要形成新的社會利益整合機制。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廣大百姓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夠為他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廣大百姓越來越期望建設一個公開、透明和沒有腐敗的政府。在這個特定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對政府的職能和責任重新定位,需要對政府權力進行有效監管。

⑹ 什麼叫服務型政府

何謂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它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的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於服務者的角色,並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公正執法為標志,並承擔著相應責任的政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領域的具體體現。其主要特徵如下:
一、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政府。在我國,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就是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這一核心競爭力是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相一致的,是我們構築國家「軟實力」的基本要素。一個服務型政府,首要的特徵就是張揚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實現了社會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為本的「制度化形態」,並在社會實踐和改革過程中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離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憲法原則和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談服務型政府,這個服務型政府就可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民主和負責的政府。就是說,是一個人民民主和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質,後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國憲法所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憲法規定的這「四個民主」權利,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在現實的制度安排中一個都不能少。公民通過正常程序和渠道參與國家治理,表達自己的願望,是服務型政府的本質特徵,惟其如此,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服務型政府。
三、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我國政府就其本質來說,是依據憲法原則建立並按照憲法原則運作,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憲法並按照憲法原則辦事,才能在全社會樹立政府的權威,確立政府的社會公信力。一個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個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認真的落實。建立服務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須尊重憲法精神,按憲法原則辦事,只有這樣,人民才會相信政府,政府服務才能為群眾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關鍵環節。
四、服務型政府是一個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核心是在公共財政和預算以及財政轉移支付的導向上,要真正關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願望。把錢真正用到惠及千百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樂業、心情舒暢、生活幸福的事業上來。要真正關心社會的弱勢群體。政府必須下決心把錢投到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關乎千家萬戶生活命脈的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勞動力失業和培訓、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社會安全和秩序等方面來。這些都是一個服務型政府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是關乎國家穩定、發展和繁榮的國家戰略產業,搞得好與不好,直接決定著我們黨和政府執政的物質基礎,決定著人心向背,決定著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要提高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把這些方面作為公共財政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實通過預算硬約束保證公共財政的正確使用。
五、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實現了合理分權的政府。合理分權是完善政府治理、優化政府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分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分權;上下級之間的權力下放;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許可權劃分等。合理分權是現代政府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合理分權是我們建立服務型政府所遇到的一個最復雜的結構性難題,解決得不好,就可能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社會失序和國家混亂,這是我們在分權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但分權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合理的分權至少可以帶來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最大好處是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於因為管理幅度過大而造成管理失誤;第三,可以減輕中央的財政負擔;第四,可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與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處是有利於建立問責制政府,轉移政府責任,明確政府核心工作,便於政府的績效評估。實現合理分權,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建立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職責的基本領域,是在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滿足通過市場機制滿足不了或滿足不好的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責,包括為各種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平等競爭的條件,為社會提供安全和公共產品,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服務等方面。

⑺ 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

放管服改革,供給側改革,政府職能轉變,擺在政府面前的各項具體工作要求每個政府工作人員一心為民解決問題的公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常態心對人民的愛心,埋頭苦幹甘心老黃牛事無巨細敢於擔當的責任心。為此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一點看法,僅供參考。
1. 完善公共服務職能。一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體系。加強公用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積極發展義務教育和公共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做到公共服務不「缺位」。二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水平。要根據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提高公共產品的總量與質量,使公平服務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力爭使公共教育支出、公共醫療衛生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三是建立適合省情的公共服務模式。從公共服務支出來講,應以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為主;從公共服務消費來講,應當做到覆蓋面廣、水平適度、兼顧公平與效率;從發展過程來講,應當優先完善教育與科技公共服務;從公共服務供給來講,應當構建多元化、社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四是創新公共服務的方式。借鑒西方的做法,將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開放一些公共服務的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允許社會組織和企業進入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按照養事不養人的原則,探索麵向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堅持政府購買勞務、購買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應標承辦勞務和服務,進行合同管理,按合同兌現報酬。五是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制度。這些制度主要包括義務教育制度、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制度、公共醫療衛生制度、科技補貼制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公共收入與公共支出制度、公共服務參與制度、社會合作制度等。六是實現人人享有公共服務的目標。滿足全體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需要,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幼有所教。

2. 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把取消和調整的審批項目落實到位。對省政府決定取消的審批項目,任何部門和市(州)、縣(市、區)政府不準再行審批或變相審批;對省政府決定改變管理方式的審批事項,要按規定交由社團、行業組織或中介組織實行自律管理,並指導其制定操作規程,健全運行機制;對省政府決定下放管理層級的審批項目,要放得下、接得住,不攬權、不推諉。二是加強後續監管工作。認真分析研究取消審批後還需通過其他方式監管的事項,制定並落實後續監管措施和辦法。不斷探索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方法和手段,強化間接管理和事後監督,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的作用。建立行政審批項目動態評估機制,對現有行政審批項目作進一步的調整。三是加快《行政許可法》的配套制度建設。建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的操作規則,積極探索聯合辦理、集中辦理、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制度。完善有關聽取第三人意見的程序,便於申請人、利害關系人陳述和申辯。要認真執行聽證制度,依法確定聽證的具體范圍,制定聽證規則。四是清理規范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逐步建立政府部門依法監管、社團和行業組織自律管理、中介組織依法執業的制度,按照「正確引導、依法規范、加強監管、嚴格自律、推動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這項工作。

3. 明確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與途徑③。一是強化宏觀管理職能。主要是強化戰略引導職能;強化平衡協調職能,制定相關法律法觀,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強化保護職能,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規避風險。二是弱化微觀管理職能。以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改變政府管理經濟的基本方式。凡能由市場調節、企業自己決定、中介機構能提供服務的事項,政府堅決退出不再審批。能取消的堅決取消,能下放的堅決下放,不能「錯位」、「越位」。三是合理劃分行政職能。凡由省政府管理的許可權由省級政府負責,凡由市州政府管理的事項由市州負責,凡由縣級政府管理的事項由縣(市)負責。四是轉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政府應促進中介組織、行業組織等社會組織的法制建設,明確政府與中介組織、行業組織的關系,擺脫其與政府部門的從屬關系,割斷其與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臍帶」,實現真正的脫鉤,把社會管理的有關職能真正讓位於中介組織和行業組織。

⑻ 如何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服務型政府

一、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方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改革的核心與關鍵,加強和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特別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政府管理體制。
二、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執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崇高使命。在中國特色的服務型政府建設中,要把重點放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公共服務上,從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保障人權、公共利益等角度進行制度設計,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普惠於民,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三、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推進中國特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動力。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改革創新的時代產物,迫切需要加強學術理論的引導、貫徹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推行服務型政府建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傳統行政管理觀念的束縛,大膽實踐;進一步與時俱進,革除傳統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弊端,積極進取;進一步開拓創新,充分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勇於探索。
四、要堅持集中統一領導,健全組織機制。中國特色服務型政府制度建設是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涉及各個部門和各個層次,必須納入黨委、政府的總體部署,一把手親自抓;必須建立健全上下協調的工作機制,具體組織實施。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各部門的齊心協力,具有強烈事業心和創新精神的工作隊伍,是服務型政府建設順利實施並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
五、要堅持擴大民主、引導社會參與。擴大民主、引導社會參與是推進中國特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手段。服務型政府建設在這方面要抓住兩個核心環節:一是規范行政決策公開制度,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政府公共事務的決策監督。二是規范行政行為過程公開制度,讓行政權力的行使在公眾監督之下。實現政府公開方式由單向主動逐步向多元互動的轉變、政務公開領域從注重結果逐步向過程拓展,從而提高了政府公信度。
六、要與政治體制、行政體制、社會體制、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是孤立的、封閉的,而是與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行政體制及其他各項改革配套進行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服務型政府建設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處於改革的中心環節,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都與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著緊密的聯系。
七、必須夯實基礎、細化制度措施。各級、各地政府要從工作實際出發,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措施,確保服務型政府的運行和行政體制改革的落實。各地政府要以科學民主決策制度、依法行政制度、服務承諾三項制度、政務公開制度、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和績效管理制度為基礎,積極完善具體制度措施,增強制度運行的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繼而提高政府運行的效能。

⑼ 什麼是服務型政府

一、什麼是服務型政府
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把政府職能歸結為四個方面: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一項比經濟體制改革更為艱巨的任務,要求政府從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實現根本性轉變。服務型政府的內涵至少應包括四個層面。
一是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決定著政府的行為。樹立為人民服務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條件。各級政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務活動中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權、尊重民意、關注民生、開發民智。
二是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政府職能問題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問題。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明確並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向公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應成為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職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沒有制度保證,「服務」就會成為一句空話。要通過制度設計,加快形成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嚴格依法行政,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規范和約束行政行為。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政務公開機制、群眾監督和參與機制。
四是改進政府管理手段和行為方式。政府應成為經濟發展方向的指引者、經濟關系的協調者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做「精明的導航員」、「公正的裁判員」和「忠實的服務員」。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務型政府具有以下六個特徵:
民主責任。民主是服務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託行使權力。公民通過法定程序和渠道參與社會管理,表達自己的願望。民主政治與民主行政在本質上必然是對社會和公眾盡職盡責。責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務時必須對服務對象負責。
法治信用。法治是現代行政的基本手段、發展趨向和根本標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實質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權力意味著責任,法治意味著信用。一個法治政府必然是一個信用政府,必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
有限開放。現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劃槳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職能在於彌補「市場失靈」。從一定意義上說,「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對公民開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之一。只有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來保障人民參與政府決策、有效監督政府行為,才是真正開放的政府。
協調精幹。協調,就是要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政府與所屬部門之間政令暢通,政府各部門之間協調一致,整個行政體系目標統一、合理分權、運轉有序。精幹,就是要求政府職能界定科學清晰,機構設置合理精幹、分工明確、職權責統一。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馬克思所設想的「廉價政府」,即機構規模小、行政官員少、運行成本低。
公正透明。公平、正義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行政的價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體現,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型政府應當是「陽光政府」,根據公眾的需要提供政務信息,落實公民的知情權,給人民群眾以更多的監督權,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高效廉潔。服務型政府必須高效行政、廉潔從政。高效,就是要求政府運轉速度快,辦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潔,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政,杜絕腐敗現象,做到用權為公、執政為民,決不能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⑽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這是我們黨首次在黨的文件中提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明確要求。

閱讀全文

與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