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

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

發布時間:2022-04-23 21:00:49

Ⅰ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1)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Ⅱ 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哪四項基本內容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居於整個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和自身發展性基本公共服務的集合,B、C、D、E與A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系統。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處於模型的最下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後才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看,B獨立生成A的子系統。

三、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位於模塊的左方,是A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二者構成對立統一的整體。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居於模塊的右邊。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沒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與措施,整個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

(2)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擴展閱讀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Ⅲ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面臨的主要挑戰

為實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目標,我國政府重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但現階段仍面臨許多挑戰,基本公共服務依然存在非均等化現象,甚至在有些方面呈現出某種惡化的態勢。根據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和客體劃分,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可分為政府(主體)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與公眾(客體)對基本公共服務「享受不均」兩個方面。 政府供給基本公共服務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供給不足和供給不均問題,它們都是造成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原因。對此,供給不足問題已經受到大家的強烈關注,而供給不均卻往往被籠統地認為是供給不足,並被認為是在供給充足前提下才會出現。實際上,在供給不足情況下,也會因政府工作人員的故意行為而出現供給不均問題。而且,供給不足前提下的供給不均會加劇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
監管、付費、直接提供是政府供給基本公共服務的三種基本手段。[3]監管就是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制度、機制,對非政府組織供給公共服務進行全程監督與管理;付費是政府通過付費來干預公共服務的提供,包括向服務提供者和服務需求者提供補貼等;直接提供是政府公立機構直接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這三種手段都旨在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高效、公平。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不均」貫穿在這三種手段中,表現為 「制度供給不均」、「財政供給不均」和「人員、設備、設施供給不均」等。
1、制度供給不均。主要表現為公共服務制度的城鄉二元化。雖然科學發展觀強調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但長期以來的「重城輕農」現象繼續存在,在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等方面依然存在城鄉二元格局,有些地區因為貧富差距的拉大而更加嚴重。諸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為廣大農民解除了「大病致貧、大病返貧」的後顧之憂,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旨在「大病統籌」,而非普通疾病的醫療保障。與城鎮醫療制度的全面醫療保障相比,農村居民顯然被排除在普通疾病的保障范圍之外,看似均等的制度還是不公;失業保險主要針對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大多數城鎮困難居民及廣大農村居民無緣失業保險,這種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均。如此等等。
2、財政供給不均。主要體現為地方財政轄區內分配不均以及中央與地方對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分擔比例失衡。
地方財政轄區內分配不均會拉大城鄉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差距,加劇社會不公。在當前「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扶持農村」的國家大政方針指引下,地方在財政分配中已逐步提高支農比例,並重點向基礎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部門傾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在經濟發達省份。但是,我國大多數省份的財政收入有限,在市縣一級更是捉襟見肘,難於支付各種基本公共服務所需的資金,只能重點顧及其中一部分,造成地方財政供給不均。
中央與地方對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分擔比例失衡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央財政支農支出為147.53億元,地方支農支出1644.87億元,地方是中央的11倍;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中中央支付587.67億,而地方支付高大5516.51億,地方高出8倍;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支付中僅撥付6.66億而地方承擔了188.76億,地方是中央的28倍,顯然地方承擔著主要的財政責任。[4]中央與地方對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分擔比例失衡造成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和事權不統一,中央擁有大部分的財權而對基本公共服務所承擔的責任卻很少,相反,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財權卻承擔大部分的基本公共服務責任。嚴重的權責不一,增加了地方供給基本公共服務的難度,影響了地方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性。
3、人員、設備和設施供給不均。主要反映在各基本公共服務部門中工作人員、設備、設施配置的數量及質量上的差別。在醫療衛生、義務教育方面,城市配備了更多優秀人才、配置了更優質的設備,服務質量都比農村的高。在基礎設施及環境保護方面,城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路、廁所、垃圾處理站、供水及排水工程等。因此,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部門中工作人員、設備、設施配置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比農村的高。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實質是「享受均等」。 「享受均等」的前提是「供給均等」。但「供給均等」未必能保證「享受均等」,而「享受均等」卻必定表明基本公共服務真正達到均等化,人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當前「享受不均」表現在各種基本公共服務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上。
在地區差異方面,據陳昌盛,蔡躍洲在《中國政府公共服務:體制變遷與地區綜合評估》中所指可知,2000—2004年間,我國各類公共服務地區差異指標中最大與最小之比的5年平均值分別為:基礎教育1.728,公共衛生1.774,社會保障2.351,基礎設施3.072公共安全1.923,環境保護1.96。[5]各類基本公共服務的地區差距在2-3倍,差距明顯,尤其是西部地區遭受了巨大的不公。
在城鄉差距方面,我國各類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居民享受情況是:在社會保障方面,我國85.8%的從業人員缺乏失業保險;[6] 80%左右的勞動者缺乏基本養老保險;85%以上的城鄉居民缺乏基本醫療保障;[7]2001至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最底生活保障人數分別是1170.7、2064.7、2246.8、2205.0、2234.1萬人,而對應的農村居民最底生活保障人數分別是304.6、407.8、367.1、488.0、824.9萬人。[8]城鎮居民最底生活保障人數是農村的3到5倍多。在基礎設施方面,80%以上非水泥化道路在農村, 50%以上的行政村未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民缺少衛生廁所。[9]在義務教育方面,2005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義務教育總支出為241億元多,其中,用於農村義務教育支出139億元多,佔57.8%,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量佔全國義務教育學生數量的57.1%。[10]在公共衛生方面, 城市佔有全國醫療資源的80%,而農村只有20%。[11]顯然,「享受不均」在城鄉差距方面更為突出,消除城鄉居民的「享受不均」應當成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點。
上述分析主要體現了數量上的不均等。其實,各種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質量上的不均等問題,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差距本質上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務在數量或質量上不均。基本公共服務數量上的均等,未必能保證群眾真正享受到質量均等的服務。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已有所表現。諸如,現在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80%以上,說明社會保障覆蓋面已經擴大,但事實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主要是為大病而統籌的,一般疾病是被排除在外的,而且人均額度很低,在目前醫葯貴的背景下,一般疾病費用仍然高,困難群體仍然承受不起這種高價,所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掩蓋了服務質量不均等的事實。同樣,醫療衛生方面,我國醫院設立主要以行政區域為准,一般來說,一個鄉鎮有一個衛生院,一個縣區有一家中等級別的綜合醫院,一個市配有一個高級的綜合醫院。單從數量上,縣市以上的醫院明顯要比廣大鄉村衛生院要少得多,可是城市醫院的醫療質量比農村衛生院強。這些事實證明,基本公共服務數量上的均等未必能保證基本公共服務質量上的均等。
在現實中,基本公共服務質量上不均往往不被重視,特別是在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更是如此。這是由於基本公共服務具有信息不對稱性,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才能判斷其質量高低,使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具有隱蔽性和難測度性,不容易為人所認識。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隱蔽性和難測度性,可能會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者故意降低服務質量,沒有盡心盡責地為群眾服務,加劇了基本公共服務質量不均等,消除它的難度就很大。因此,在消除「享受不均」的現象時,要注意防止基本公共服務數量上不均,更應該克服基本公共服務質量上的不均等。

Ⅳ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哪些方面


【法律分析】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法律依據】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 第二條 按照服務對象、保障標准、支出責任、覆蓋水平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每一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國家基本標准,旨在體現公民權利、政府責任和基本公共服務工作目標,以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在國家層面的管理和技術規范。所有標準的內容均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提出。

Ⅳ 目前,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共有多少項

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1項內容,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Ⅵ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起源於09年新醫改,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三方面含義:一是城鄉居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權利,二是服務內容將根據國力改善、財政支出增加而不斷擴大,三是以預防為主的服務原則與核心理念。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是實現健康中國、全面健康的基礎,也是基層的重頭戲。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製作用。

近三年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都是每年增長5元,2018年人均服務經費是55元,2019年公衛經費直接增長到69元,比去年提高了14元。同時文件要求新增5元經費全部用於村和社區。同時國家要求確保項目經費按時足額到位,不得擠占、挪用項目經費。在確保國家基礎標准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合理增加保障內容或提高保障標准,增支部分由地方承擔,不得擠占國家項目經費。

Ⅶ 國家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哪些

1、35歲以上婦女:婦檢抄(乳腺、白帶常規等)和B超,一年一次。
2、殘疾人、低保戶、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糖血脂、血尿分析、B超、心電圖,一年一次。
3、慢性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血糖、心電圖,一年四次分為一個季度(3個月)一次。
以上是體檢最多的人群,當然還包括兒童、孕產婦、精神病患者等。以上數據可能在各個地區規定范圍不同,但大致一樣,按國家標准為主。

Ⅷ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2類45項都是哪些

截止2017年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進行了修訂,正式印發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現在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2類47項,不是12類45項了。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2類分別是:

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壓健康患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葯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47項分別是:

1、居民健康檔案內容、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使用、居民健康檔案的終止和保存;

2、提供健康教育資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

3、預防接種管理、預防接種、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理;

4、新生兒家庭訪視、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嬰幼兒健康管理、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5、孕早期健康管理、孕中期健康管理、孕晚期健康管理、產後訪視、產後42天健康檢查;

6、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健康指導;

7、篩查、隨訪評估、分類干預、健康體檢;

8、患者信息管理、隨訪評估、分類干預、健康體檢;

9、篩查及推介轉診、第一次入戶隨訪、監督服葯和隨訪管理、結案評估;

10、中醫體質辨識、中醫葯保健指導;

11、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管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和登記、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

12、食源性疾病及相關信息報告、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服務、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計劃生育相關信息報告。

(8)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擴展閱讀:

制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好處: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我國13億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

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服務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Ⅸ 基本公共服務有哪些

所謂基本公共服務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根據一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為維持本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基本的社會正義和凝聚力,保護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社會條件。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閱讀全文

與我國基本公共服務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