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2306放票時間是每天的幾點
12306放票時間是每天的八點。
為避免大量旅客在互聯網排隊購票,目前已把原來的8點、10點、12點、15點四個時間節點放票改為10個節點放票,即:8點-18點,其間每小時均有部分新票起售。同時,互聯網和電話訂票預售期延長至20天。
1、提前20天晚訂票幾點開始放票 :提前20天晚上19:00,放20天後的動車組車票和Z字頭車票。
2、提前18天訂票幾點開始放票 :提前18天早晨8:00,放18天後的動車異地票以及一小部分Z車異地票。
3、提前12天訂票幾點開始放票 :提前12天早晨8:00,放12天後的D[管內部分Z車異地票。
4、提前10天晚上19:00,放10天後的T、K和普通列車始發票。
5、提前3天晚上20:00,這是第二個黃金時間。
(1)馬鞍山長安網擴展閱讀:
鐵路12306與火車票務官方網站共享用戶、訂單和票額等信息,並使用統一的購票業務規則,軟體具有車票預訂、在線支付、改簽、退票、訂單查詢、常用聯系人管理、個人資料修改、密碼修改等功能。於2013年12月8日正式上線試運行。
鐵路12306新媒體服務平台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在移動互聯網上發布鐵路資訊的權威渠道,是服務社會公眾的新入口。各類新媒體渠道之間既能在新聞發布、公眾服務等功能上相互補充,又可在傳播模式、服務內容、受眾群體上各有側重,社會公眾可以利用自己最習慣、最熟悉、最便捷的新媒體方式獲得所需的信息服務。
『貳』 中國各地郵政編碼
中國各省郵政編碼眾多,建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查詢。
共四步,具體步驟如下:
1、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
中國郵政編碼的組成結構:
我國的郵政編碼採用四級六位數編碼結構。
前兩位數字表示省(直轄市、自治區);前三位數字表示郵區;前四位數字表示縣(市);最後兩位數字表示投遞局(所)。
『叄』 李白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李白是盛唐時期的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關於李白的家世及生籍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明代的胡應麟說:「古今詩人出處,未有如太白之難定者。」李白稱自己為「隴西布衣」,「先為漢邊將」,又說「本家金陵,世為右姓」(右姓者,高門望族),還說家族罹難、被流放、回到四川是逃歸,致使其郡望、出生地、戶籍身份等撲朔迷離。
李白的生年也不確,通行認為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另有學者論證為生於神龍二年(706年)。生年的不同影響到李白出生地在哪裡。
倘若出生在長安元年、早於其家歸蜀的時間,李白很可能生於條支(今阿富汗),或碎葉(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和庫車一帶),或長安。倘若出生於神龍二年,其家已經在蜀地,則被認為是生於四川江油。
無論生於何處,都不影響李白出生時有異象顯現——在臨盆之際,其母夢到長庚星(太白星),故李白名白,字太白。族籍成分、郡望、出生地等等雖有各種可能,但李白自幼受到很好的啟蒙。他的父親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卻「高卧雲林,不求祿仕」。
有種說法認為,李白的父親即使不是胡商,也是漢商,因為商人的弟子不能參加科考,故李白才高八斗而不參加科考。非不為也,實不能。還有人認為,李白不參加科考是由於他年輕時擔任過小吏,按唐律,擔任小吏的人是不能科考的。
可是,很大的可能性是李白根本就是不屑於科考,他不想辛苦中第後從八九品官員做起,「不求小官, 以當世之務自負」,他希望直接得到皇帝的重用。
由此,李白才不畏艱難險阻,仗劍天涯,干謁、游歷,結交名士,「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以求一朝聞達。
(3)馬鞍山長安網擴展閱讀:
常見的說法中有兩種頗有趣味:
其一,李白和李世民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西涼是五胡十六國之一,維持於400年至421年,疆域在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李暠是隴西成紀人,西涼開國皇帝,能文善武,頗有政績,自稱為漢代李廣將軍的十六世孫。
倘若此說確立,李白就是玄宗的長輩。天寶初,玄宗曾詔令李暠子孫去宗正寺登記,李白並未去。究其原因,可能李白自知此身世不可靠,且知李唐的西涼武昭王家譜亦為偽造。
陳寅恪、呂思勉先生已考證,李唐「本為趙郡李氏之破落戶」,他們的祖墳在今天河北省隆堯縣。從李淵的父親開始與異族通婚。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屬於鮮卑化的匈奴人;李淵的妻子竇氏是鮮卑族;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也是鮮卑族。依古代律法,他們無疑是漢族,不過有了匈奴、鮮卑族的血統,也可以說是「胡化的漢人」。
李淵登基後,尊老子李耳為「國祖」;李世民受門閥制度影響,口頭上說過自己屬於「隴西李氏」;高祖追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卻仍為趙州的祖陵配備衛戶;中宗時曾動念立李暠為世祖,被大臣勸阻。
到了玄宗,可能由於李唐族系遭武則天大幅度殺戮而凋零,為了重振威望,加之他本人好大喜功的性格特點,先是追認了李耳的父親為「先天皇帝」,又追認了李暠為「興聖皇帝」。為了坐實,還篡改了史書,捏造出一位先人李重耳。
正因為李白「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對玄宗認祖歸宗的底細很清楚,因此寧願靠隱逸、修道、干謁以求聞達,也沒有去宗正寺登記。
但是,在老年病危時,李白去投靠並受其囑托編輯整理作品集,被李白認定為「從族」、尊為族叔的李陽冰是趙郡李氏,屬於李唐同族。李白的家世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樣考慮的,貌似無法知曉了,只能是千古謎案。
其二,李白非漢族,其父為胡人商客,入蜀後隨漢姓,以商客之「客」為名。最早提出此論的是陳寅恪先生,他非常篤定地認為「絕無疑義」。後來的學者又給出很多證據,如李白的相貌獨特,賀知章見他時「既奇其姿」,又「奇白風骨」,「揚眉謂之太白星精」,「呼為謫仙子」。
又有史料稱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李白高大,據推算約為1.9米,高於一般漢人。會胡語,算是更直接的證據。由《奔亡道中》可知,李白和他最後一位夫人宗氏著胡裝難逃,「俗變羌胡語」。天寶初年在擔任翰林時,在番書送達、群臣莫識時,李白「草答番書,辨若懸河,筆不停綴」。
李白從出蜀後再未回去,也不見其在詩文中提及父母家人,這與儒家孝道傳統非常不符合。而李白在暮年時寫過「鄉關渺安西,流浪將何之」也表達出對西域的思念。
他對屈原、諸葛亮、陶淵明這些素來被世人敬仰的先賢頗有非難,又在詩文中表現出不合儒家傳統的對女性的同情,尤其與其他士子顯著的差異,在於對待唐與邊疆民族的戰爭時,李白持反對態度,對其他民族沒有大漢族主義的表現。
在高適發出「聖人赫斯怒,詔罰西南戎」這樣義正詞嚴的聲討時,李白表達的是「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的反戰情緒。
正是種種此類若隱若現的「蛛絲馬跡」,讓李白的族籍遭到懷疑。
但關於李白的身世推測,更多的仍還傾向於他是漢人,比如推測他的先祖是被李世民玄武門兵變誅殺的李建成的兒子,或者他是李淵的五世孫,還有認為他是李陵之後,或者是隴西姓李的平民家庭,或者是與李淵抗衡失敗的涼王李軌之後,或者是李勣的子孫、因受到徐敬業反武被牽連放逐等等。
李勣是山東人,故有人認為李白被稱為「山東李白」與此有關。
無論何種原因,現實的表現是李白列祖姓名不可考、父親的名字可能為「客」,連李姓都是從某處歸蜀後,「指李樹」為姓,或是借用李唐王朝的李姓。
『肆』 傳說馬鞍山大公圩差點成南京城
多少年來,大公圩地區一直流傳著與明朝都城有關的各種傳說。如:「大公圩有幾道陡門,南京城就有多少道城門」、如「大公圩建都選址樣土中滲草木灰"、如「劉伯溫數山頭選都址」,如「塘泥濺龍身、血洗邰朱村"、如「端午節門頭插菖蒲和艾草避邪的風俗"等等,要想知道這些說法的詳實情況,還得從朱元璋渡江至當塗說起。
公元1355年,朱元璋渡江至當塗,在當塗名士陶安的建議下力取集慶路(金陵)。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慶路,改稱應天府。再經過12年的艱苦奮戰,他終於打垮長江中下游的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於公元1368年正月稱帝,為洪武元年,國號大明,以應天府為南京。直至洪武二年九月,他才召集群臣商議都城之事。朱元璋最想在其老家臨濠定都,當時劉伯溫已經看出朱元璋是坐定江山以後必殺功臣的過河拆橋之人,他不想讓朱家王朝長久興盛,極力勸說朱元璋放棄定都鳳陽的計劃,改南京為京師,作為都城。
南京雖是六朝古都,但都是沒有超過60年的短命王朝,因為南京是一個燕子窩形狀,成不了大器,朝代不會長久。朱元璋從定都南京的第一天起,心裡就不踏實,更有一個心病困擾著他。明皇城大內為填燕雀湖而成,地勢下沉,朱元璋認為這破壞了風水,對子孫後代不利,覺得南京非大明的萬年帝都。所以,他一直想著遷都。遷都往何處?有謀臣獻策:南京以南200里處的大公圩,西靠青山為龍居,正北有南朝第一帝劉裕重挫盧循的聖地護駕墩,四周更有八十八座山峰環繞,正合皇上生日重八,不但是龍興之地,而且會長久興盛,可建都城。
洪武三年三月(公元1370),朱元璋派劉伯溫前去大公圩考察地形,劉伯溫領命後,登上大公圩北面的最高山峰,細數大公圩四周林立的山峰,卻故意不數自己腳下的山峰,數來數去,只有八十七座山峰。劉伯溫回南京向朱元璋匯復命說大公圩四周只有八十七座山頭,與皇上生日不合,非龍興之地。想不到朱元璋退而求其次,執意要在大公圩修建都城。劉伯溫又使一計,說大公圩周圍環水,若建都城需粘性土質方可。四月,朱元璋又派大臣前往大公圩考察,取些土樣帶回。劉伯溫則提前派人到大公圩悄悄放出風聲,說大公圩若建都城,所有鄉民將失去土地並無法生存。當地鄉民恐失去土地,冒死在樣土之中添加了草木灰。劉伯溫以大公圩土質過於松軟無法修建城牆為由,再次反對在大公圩修建都城。
劉伯溫在建都、遷都的事情上,每次都與朱元璋意見不一致,朱元璋心中己有不快,但又不便說出。朱元璋決定親自到大公圩進行考察,看大公圩到底是否適宜修建都城。
五月初三,朱元璋自帶五十內廷親兵從南京乘官船出發,初四至大公圩護駕墩碼頭。朱元璋命眾人在船上待命,自己僅帶一位將士著便裝從護駕墩碼頭上岸微服私訪。朱元璋漫步在繁華古鎮的石板路上,眼裡看到的簡直就是一幅江南的清明上河圖,心情非常愉快。主僕二人出了東關口,過了護駕墩橋,放眼東望,河水波光粼粼,楊柳夾岸青青。朱元璋邊走邊欣賞護駕墩的水鄉風光,不知不覺已經東出古鎮兩里開外。經過一個村莊,村莊前面的河面更加開闊,有四五鄉民立木船之上在河中打撈塘泥。朱元璋手搖摺扇沿河堤而行,興致漸濃,他正准備與船上撈泥的鄉民打招呼,不料從船上扔來一坨塘泥,濺得岸上主僕二人滿身是泥。朱元璋的興致立馬盪然無存,因是微服私訪不能暴露身份,只得悻悻而歸。回來路過村口一戶門前,戶里一對老人看到主僕二人全身是泥,滿頭是汗,就邀二人坐在門前柳樹下休息,並贈每人一碗茶解渴。老人又讓二人脫下外套幫其浣洗,時值晌午,日頭正烈,不一刻衣服就涼幹了。喝茶休息時,看見老人門前堆放了一些從田埂和水邊收割的柴草,朱元璋告訴兩位老人,自己是做生意的,見多識廣,說門前柴草中的菖蒲和艾草有避邪的作用,端午節前插在門頭上可避邪保平安,並反復叮囑老人,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在門頭上插好。朱元璋走後,老人就在自家門頭上插上了菖蒲和艾草,隔壁的一戶人家也學著老人在門頭上插了菖蒲和艾草。當天夜裡,五十個蒙面人悄悄潛進村莊,挨家挨戶進行屠殺。第二天早上,只有門頭上插了菖蒲和艾草的兩戶人家開了門,且全家人口平安。這兩戶一家姓邰,一家姓朱,這次劫難之後,這個村就改名為「邰朱村",並一直沿用至今。此所謂「先有護駕墩,後有邰朱村。"端午節門頭插菖蒲和艾草避邪保平安的習俗也從此在大公圩和江南地區傳開和保留至今。
再說朱元璋來大公圩的目的是考察地形是否適合建都城,哪知節外生枝,考察不成反遭當地人大不敬,甚是惱怒。他回到南京後,從此不再提遷都大公圩之事。殊不知這仍是劉伯溫使的計。五月初三那天,劉伯溫在朱元璋乘船去大公圩的同時,就派人快馬加鞭從陸上於當天趕到大公圩散布消息,說皇上又派人明天到大公圩私訪考察地形,並說要想不在大公圩建都城,鄉民們必須對私訪者捉弄一番,私訪者必定向皇上匯報大公圩的壞話,只有這樣,大公圩才不會被定為都城。所以才會出現「塘泥濺龍身,血洗邰朱村」的悲劇。
洪武四年(公元1371),因遷都分歧和其他原因,朱元璋罷去劉伯溫所有官職,賜告老還鄉。此後20年間,朱元璋仍有遷都之意。後來,御史鬍子祺又推薦以西安為都,認為「舉天下莫關中若也」。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朱元璋特派太子朱標去三秦視察,考察長安是否適合作為都城。然而,朱標到了長安發現時過境遷,關中地區已非漢唐時代之關中,長安過於偏西,遠離富庶的經濟中心,漕運艱難,長安只有戰略優勢,卻無經濟優勢。朱元璋只好打消了定都長安的計劃。
從此以後,朱元璋徹底斷了遷都的念頭,但是南京風水問題仍困撓著他。於是他請當時最有名的風水大師廖均卿想辦法改化南京的風水,廖均卿經過占卜,告訴朱元璋,若要大明王朝長久興盛,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南京城的城門數和方位要與大公圩的陡門數和方位相同。二是只要大公圩不破,則大明江山不敗。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朱元璋參照大公圩十三座陡門數和方位對南京城的城門進行了重新整修。直到現在,大公圩人人皆知「大公圩有幾道陡門,南京城就有多少道城門"的說法。同年,朱元璋征調民夫35.9萬人、石匠4900餘人,對固城湖東的胥溪河道進行疏浚13.3公里,並在胥溪河上游修建東壩,以石閘啟閉,既利通航,又可節制水流。次年,又征調民夫近萬人,從石臼湖東北岸開鑿胭脂河,貫連秦淮河。從此,水陽江水系之水經固城湖和石臼河後三處分流,東由胥溪河經太湖入東海,東北由胭脂河經秦淮河入長江,西由丹陽湖經姑溪河入長江。朱元璋在改化大明江山風水的過程中,卻無意中修建了堪與都江堰媲美的水陽江水系水利工程,使水陽江下游諸圩永絕洪澇之害。大公圩也由此進入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死鬼朱棣遷都北京後,明王朝不再重視水陽江水系治理,胥溪河、胭脂河河床又漸漸被淤塞,導致下江(太湖流域)洪災時有發生。明太祖朱元璋大浚胥溪河兩個甲子後的正德七年(公元1512),早已忘記了祖訓的明王朝,以絕蘇錫常地區水患為由,將胥溪河上的東壩築高三丈,至此水陽江水系不復東流,汛期山洪只能全由丹陽湖經大公圩北岸的姑溪河流入長江。每到汛期,固城湖下游石臼湖、丹陽湖、姑溪河水位陡漲,大公圩因此水患不斷,圩堤屢遭潰決,經濟和文化長久衰退。
東壩的抬高,徹底切斷了水陽江至太湖的水系,也切斷了明王朝的龍脈。大明王朝氣運也隨著大公圩的屢次潰破而逐漸衰退。公元1644年,明王朝滅亡,正應了風水大師廖均卿當初的預言:「官圩始破時,大明過半世。」
『伍』 k594列車經過哪些站點求告知
火車是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出行方式。不過它的缺點顯而易見,尤其是春節等節假日高峰期坐火車會非常擁堵,最令人頭疼的是如果旅途過長,漫長的行程會讓人感覺非常不適。
國內就有這樣一趟列火車,從起點到終點大約要坐68小時,聽了之後春節往返您還敢坐嗎?這趟列車就是K594/5/6次列車。
起點是新疆阿克蘇(途徑烏魯木齊),終點是杭州,行程有4933公里,歷時約68個小時,中途要停靠46個城市站點,可以說跨越了大半個中國。
如果您是個喜歡坐火車旅行的人,旅遊期間還是值得一坐的。起點新疆阿克蘇,終點杭州是旅遊勝地,途徑的西安、洛陽都是我國著名古都,蘭州、蕪湖更是最具特色城市。就是這條耗時68小時的漫長路線,連接了我們國家最美麗的幾個地方。
就是這班列車:K594,從合肥到新疆,全程不到400塊就能帶你一路去看天山、喀納斯、伊犁、霍城薰衣草......
不像西藏,大多數人會有明顯的高原反應。去新疆就簡單很多,除了高原區,其他區域基本不會感覺身體不適。而坐著火車高歌而去,能一路看到從南方到北方令人驚嘆的變化:蔥郁植被慢慢變成開闊曠野,溫柔天空慢慢變得大氣遼闊......一路風景一路欣喜。
『陸』 安徽歷史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安徽的歷史沿革
夏商周安徽分屬不同的部落(揚越、百濮)和諸侯國。西周出現了吳國、六國、舒國3個諸侯國。
東周出現了越國、楚國、吳國、蕭國、桐國5個諸侯國。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分屬宋國、楚國、蔡國、徐國。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增置鄣郡、衡山郡、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西漢,安徽先後分屬為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荊國、淮陽國、梁國。東漢,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豫州。
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分屬「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常守舊制,仍為徐、豫(含東豫)2個州分領。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北周。南朝後期,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唐隋統一中國後,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鍾離、戈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唐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5個路。宋室南渡,宋金對峙,金人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元代實行行省制,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屬南直隸,安徽分屬廬州府(合肥)、鳳陽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廣德府。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滅南明,廢南京,以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撫衙門駐安慶)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簡稱「皖」。
太平天國在安徽境內佔領區建政是採取省、郡(州)、縣三級管理體制,改清代的府為郡。
(6)馬鞍山長安網擴展閱讀:
安徽古代著名人物: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4、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5、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柒』 七大古都是那些
七大古都:1988年,地理學家譚其驤提議安陽為古都,後安陽被認定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說: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
1、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秦嶺北麓,地跨渭河南北兩岸,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2、南京古稱金陵,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鍾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跡眾多。
3、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北京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戰國時的燕、五代時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後定都於北京。民國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稱為京師。
4、洛陽古稱洛邑,洛陽地處中原,居天下之中,山川縱橫,地跨黃河南北兩岸,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
5、開封,七朝古都,名勝古跡眾多。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將都城從安邑(今山西省內)遷往開封(時稱大梁),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由此開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均定都於此,歷經40年。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時,定都開封,長達168年之久,時稱東京,是開封歷史上的鼎盛時代。
6、杭州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之首都。金朝滅北宋後,皇族趙構逃往南方,令當時稱為「臨安」的杭州成為南宋都城。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市內人文古跡眾多,以西湖風景區最為著名,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
7、安陽,位於河南省北部,在黃河以北的京廣鐵路線上,安陽河(洹水)流經市區北側。遠在3000多年以前,商王盤庚遷都到安陽,歷經8代12王254年。聞名中外的殷墟在安陽市區西北2公里小屯村一帶,為商代後期都城遺址。
『捌』 馬鞍山正大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抄鞍山正大汽襲車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7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長安品牌汽車銷售(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陳少雲
成立時間:2009-07-30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807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雨山區九華西路1350號
『玖』 馬鞍山期貨開戶 哪家期貨公司最好
現在期貨都是網路開戶,手機上開戶,不管馬鞍山有沒有期貨公司都沒有關系,期貨公司開戶都差不多,綜合對比一下手續費之類的最優就好。長安期貨江蘇分公司,歡迎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