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濰坊將攻堅城市擁堵打造便捷交通 兩會上委員們這樣建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我市要攻堅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強化樞紐地位;攻堅城市治堵,提高通行效率,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打造綜合交通、立體交通、便捷交通、智慧交通。1月12日,參加今年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提出寶貴建議。
李少亞代表
科學規劃布局充電樁
觀點:2014年,濰坊市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截至2018年底,我市累計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3457個。雖然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和運營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實際需求和深圳、廣州等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試點推廣城市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建議: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充電樁建設運營領導機構,明確相關部門單位主體責任,統籌推進充電樁建設運營涉及的城市規劃、建設用地、配電網建設改造、物業管理等相關業務,及時解決制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運營中的困難、問題。二是科學規劃布局,要結合濰坊市發展實際,將充電設施及配套電網建設改造等相關附屬、配套設施的建設與改造,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三是嚴格規范管理,要確立市場准入標准,加大對充電樁市場的管控力度。
王亮代表
規范道路標識牌標線
觀點: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車輛保有量逐漸提高,道路設施與交通疏通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限行、限速等道路標識牌設立不明顯,有的被樹木遮擋;路口標線由雙車道至路口轉換成三車道時銜接太近,很多沒有過渡虛線緩沖形成剪刀式過渡;部分路口監控夜間射燈光線太強,車輛經過時的閃爍,容易給駕駛員的眼睛造成視盲。
建議:相關部門在全市組織一次限行、限速道路標識牌的全面普查和整改,有必要增設兩道提示;路口標線由雙車道至路口轉換成三車道時,銜接處增設延長三車道虛線,形成一定距離的緩沖,避免駕駛員出現壓線違規現象;路口的監控照明射燈,在亮度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不用閃爍的方式或者調至適度,不給駕駛員造成瞬間視盲的現象,確保路口交通安全。
李洪峰委員
逐步整治電動三輪車
觀點: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經濟發展,我市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年來,我市在治理擁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還存在兩輪、三輪電動車等代步工具泛濫,市民遵守交通秩序意識不強等問題,降低了城市品質,損害了城市形象。
建議:狠抓交通意識教育,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加大宣傳和監督力度,不斷樹立交通「榮恥」觀。利用好社會力量,組織專業志願者隊伍,走上街頭配合執法部門糾正錯誤的交通行為。逐步清理和整治兩輪、三輪等無證、無牌電動車代步工具,加大對其監管和執法力度。依託社會力量,向專業運輸企業購買服務,推動市民出行的多樣化。充分發揮專業運輸公司的優勢,在廠礦企業、機關學校大力推行班車、校車服務。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公共交通改造,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
林顯鴻委員
加快北海路天橋建設
觀點:北海路作為城區主幹道之一,承擔著南北貫通及城市景觀名片的重任。沿途人口密集,有植物園、銀座商圈、人民廣場等休閑商業場所,也有唐寧府、加州世紀尊品諸多住宅小區。擁擠不堪、橫穿馬路的事情經常發生,交通安全隱患極大。
建議:加快北海路4處過街天橋的建設,特別是位於植物園旁過街天橋的建設;綜合考慮自行車、兒童車、輪椅等非機動車的過街需求,加入無障礙設施元素。加強使用管理,對天橋進行美化亮化,統一設置系列公益廣告和文明用語,使天橋成為城市的一道景觀。注重宣傳引導,天橋建成後,在周邊設置有關宣傳提醒標語,引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提升城市整體水平。
張麗娟代表
昌樂納入市區交通網
觀點:昌樂縣近年來將道路暢通工程作為民生實事來抓,打通了多條「斷頭路」,城市交通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昌樂縣交通擁堵狀況日趨嚴重,亟需提高道路通達性。
建議:打通昌樂城區微循環,針對交通擁堵問題,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三級配合的道路網系統。新建住宅區推廣街區制,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打通各類「斷頭路」,形成高效路網,提高道路通達性,給交通組織帶來更大餘地,給交通出行提供更多選擇。同時,為加快昌樂與濰坊城區的相向發展,發揮寶通街、濰昌路等在促進昌樂加快發展方面的交通優勢,建議市政府把昌樂交通納入濰坊市城區一體化通盤考慮,在公交線路設置、輕軌設計等方面統籌考慮,一體化發展。
田立向代表
加強對農村公路監管
觀點:黨的十九大以來,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省的市縣各級政府在積極推進村村通工程的前提下,深入實施戶戶通工程,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從近年來我省「四好農村路」創建活動情況看,由於在建養管運各個環節監督管理不到位,存在建設、管護、運營等方面規章制度體系不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不到位、建養管運隊伍專業性不強等問題。
建議:對各自行政區域農村公路進行科學規劃,對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排水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是否落實到位等問題進行監督;各級人大要對各縣(市區)是否將農村公路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目標考核落實工作責任。對各縣(市區)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行職責、責任落實、建設質量、工作進度、資金到位情況的管理指導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吳建智委員
多建設立體化停車場
觀點:隨著機動車數量與日俱增,「停車難」問題越來越突出,在人流相對集中的醫院、銀行、機關、大型商超等公共場所和部分住宅小區,不同程度出現了「一位難求」。「停車難」的問題如得不到有效解決,長此以往,勢必嚴重影響到城市的發展。
建議:立體化停車場建設佔地面積小、容量大,經過多年的發展,建造技術已非常成熟可行。我市一些單位也建設了立體化停車場,有效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因此,建議在我市「停車難」問題比較集中的醫院、銀行、機關、大型商超等公共場所原有停車點或周邊區域開展立體化停車場建設試點;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的老舊小區,或幾個相鄰小區內的邊角地、綠地或原平面停車點等地方,開展立體化停車場建設試點;制定相關鼓勵扶持政策,在簡化審批、稅費減免等方面予以扶持。
梁偉松委員
對共享單車加強管理
觀點:共享單車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共享單車沒有固定的停車樁,用手機掃碼就可以騎走,有的放在小區人行道上,有的停在汽車停車位上,有的倒在草坪上,更有甚者停在馬路中間,不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非常影響城市形象。
建議:有關共享單車投放者和相關主管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停放管理,要像城市公共自行車一樣,整齊停車存放。對不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行為,適當處罰,讓廣大市民自覺遵守規則,糾正這種亂停亂放、不負責任的行為,讓文明城市在我們這片熱土上永駐,讓市容市貌永遠和諧美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濰坊市政府發債哪裡買在濰坊市買政府債券,到哪個平台買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4
㈢ 去濰坊人事中心報道的時候需要帶什麼
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直各部門、單位,有關大中專院校: 為更好地理順畢業生就業報到程序,規范畢業生檔案轉遞辦法,避免檔案丟失和畢業生自帶檔案,杜絕畢業生在離校前「被就業」,使畢業生能夠及時落戶,為畢業生更好地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經研究,現將2010年及以後我市辦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報到手續和檔案專遞辦法通知如下: 一、畢業生就業報到手續 1、從2010年起,山東省內院校濰坊生源(包括所屬各縣市區、開發區)及擬來濰坊就業、創業或落戶的外地生源畢業生離校後,須持畢業證、就業報到證、戶口遷移證、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統一在報道證規定的報到期限內到濰坊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報到(報到地址附後),由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為其相應辦理一下手續:一是辦理報到、派遣、改派、戶口入戶、檔案轉遞確認、人事檔案關系代管;二是由畢業生填寫「畢業生信息登記表」;三是辦理「三支一扶」招募確認;四是為畢業生提供有關公務員、事業單位、村官招考、企業需求畢業生信息及政府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咨詢;五是辦理持特困生登記和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畢業生;六時為畢業生辦理自主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資格審查和財政補貼的免費創業培訓計劃。逾期不予辦理有關手續。 2、省外院校畢業生,須先登錄「山東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完成網上個人信息注冊後,再到濰坊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報到,有關手續和服務事項同上。 二、畢業生檔案轉遞程序 學生畢業後,濰坊生源畢業生和願來濰坊就業、創業或落戶的外地生源畢業生檔案由學校直接通過郵局發機要郵寄或由學校工作人員集中送到濰坊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檔案室(通訊地址附後)。 三、幾點要求 1.、按國家、省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規定,為杜絕應屆畢業生離校前「被就業」和避免檔案丟失、確保檔案信息安全,在畢業生到濰坊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報到前,請有關校配合我們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嚴禁與中介機構或虛擬掛靠單位鑒定人和畢業生代理和檔案託管合同;二是嚴禁畢業生檔案轉遞到其他中介機構;三是嚴禁畢業生自帶檔案。未按以上規定辦理的,各級政府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將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並不予提供相關服務。 2、未保證我市畢業生就業報到工作順利進行,更好地做好2010年畢業生就業工作,請有關院校畢業生就業部門在畢業生離校前將我市2010年畢業生就業報到程序及時傳達到有關畢業生,以確保我市畢業生就業報到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3、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所屬畢業生就業主管單位,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要經常與有關院校加強聯系和溝通,不斷完善規范畢業生就業服務程序,提高服務質量,為我市畢業生最大限度就業、創業做出貢獻。 學校若有其他需要我們服務的事項,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接到本通知後,請撥打電話8186151回執。 畢業生報到地址:濰坊市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濰坊市濰城區向陽路與東風西街路口東南角)一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畢業生就業窗口;聯系電話:8186151、8186153、8186177;聯系人:董和欣 畢業生檔案接收單位:濰坊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地址:濰坊市奎文區四平路26號;郵編:261041;聯系電話:8238286;聯系人:蘇明...
㈣ 如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發布,掀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要求下,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具體部署下,《決定》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部署中,提出要「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其背後的深刻內涵與意義何在?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為何屢推難動,難在哪裡?構建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權責如何明晰?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
從「管理」向「治理」轉變傳遞何種內涵
過去,我們也認識到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認識到治理能力不足和不夠現代化的問題,也就是,不只是從上到下管的能力不足,而且是多元、平等、協調的治理能力不足。
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決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怎樣理解這一總目標下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怎樣理解「治理」二字傳遞的深刻內涵?
瞿振元:當前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放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去理解。《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既是國家的治理學說,也是我們改革的工作目標。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提「管理」,這一次《決定》突出了「治理」二字,而且還強調治理體系、治理能力要實現現代化,我認為這是非常先進的理念,可以說是《決定》的最大亮點。
我們應該深刻理解從管理到治理這一變化的深刻內涵。管理是從上而下、一元單向的。而治理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條件下,多元利益主體圍繞共同的目標協調與互動的過程。可以說,隨著市場經濟中行為主體的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多元化,政府與民眾、社會、企業、學校的關系也應是平等的、雙向的、互動的、協同的。
在從管理向治理轉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也就成了一個緊迫而現實的任務。不僅從高等教育看是這樣,從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來看,也基本如此。
楊銀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也要努力以教育管理方式創新、教育治理方式創新引領教育發展方式創新。創新教育管理方式的核心要求就是由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而教育治理超越了行政管理的視野,其核心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學校、社會的關系,並建立完整的治理結構。
問:您能否結合我國教育的現實情況,具體分析一下從「管理」到「治理」這一變化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瞿振元:從高等教育來看,無論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和高等教育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都對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現實的需求和現實的可能。
在高等教育內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並且是中等程度的大眾化階段。1998年,我國共有高等院校1022所,有590多萬名在校學生,而現在,我國高等院校已經有2442所,有3000多萬名在校學生。過去的校均規模為5000人左右,現在為1萬人以上。這些不能只理解為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而應認識到高等教育組織的復雜化、結構的多樣化、水平的差異化、權益的多樣化和民主訴求的不斷增加。
除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復雜變化,高等教育的外部環境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後,高等教育的利益關聯者顯著增加。過去,高等院校學生人數少,很多人都不了解高等教育,覺得它神秘。而今天,讀大學是平常的事情,利益關聯者顯著增加,更多的人能夠感受高等教育,也更容易看到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整個社會都能評論高等教育的一個原因。其次,市場經濟體制也要求教育體制與之相適應,當前很多高校的經費來源多元化,籌資集資的數量在增加,有的學校總體經費中,國家撥款不足1/5。受教育者走向社會的渠道即就業通道也進一步變化,市場在就業中起決定作用。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也前所未有,等等。這些都說明高等教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情況和高等教育外部環境的變化告訴我們,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管理」的概念下來發展教育事業,顯然已經不相適應了。
現實情況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向高等教育治理轉變,推動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強調由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
過去,我們也認識到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今天我們更應認識到治理能力不足和不夠現代化的問題,也就是,不只是從上到下管的能力不足,而且是多元、平等、協調的治理能力不足。
還有一點,從高等教育治理體系來看,我們提到的管辦評分離,更准確的理解應該是管辦評分立、分工、互動、協同,根據系統論的理論,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管辦評也無法完全分離。
問:為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決定》專門就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行了具體部署,例如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特別是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等,都成為亮點。這些舉措對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而言,意味著什麼?
楊銀付:《決定》專設一個部分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行部署。實際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要求,就是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就把職能轉變作為第一件大事,迄今已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這就是轉變行政管理方式。在教育方面,我們也要努力以教育管理方式創新、教育治理方式創新引領教育發展方式創新。
曾天山:這就意味著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設了有利的制度大環境,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大環境決定小環境,大氣候影響小氣候。以往推動的一些教育體制改革有的無疾而終,有的不了了之,有的成了「四不像」,就是因為大環境不支持,小環境不配套,局部改革難以推動和持久。這次從綜合改革的角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重改變政府是全能政府的觀念,著力改變政府閑不住手的狀況,是對政府自身的徹底改革。
我理解的政府管理職能轉變有三層意思,一是要分權,理順政校關系、政事關系、政社關系,政府應當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住,著重方向把握和戰略管理。二是要放權,政府要抓大放小,要捨得簡政放權,把不該管又管不好的微觀事務向學校放權,向中介放權,向社會放權,要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要加快事業單位經營型和公益型分類改革,成為真正的社會專業中介組織,要完善社會參與機制。三是要監權,善於運用綜合政策工具(如法律、規劃、經費、標准、監測、評價、督導)進行引導和問責。這三者關系處理好了,就能打破以往存在的「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進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支撐」的良性循環。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難在哪裡
政府長期在放權和收權之間糾結,而事權不匹配,權責不統一,學校和社會也不願接,給人的感覺是教育發展多改革少,簡政放權喊得多做得少。因此,改革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改別人,而是改革自己,卸下利益的包袱才能輕裝前進。
問: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後,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改革至今,我國教育管理體制的現狀如何?有哪些弊端?「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的重要意義何在?
曾天山:教育行政體制是政府行政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自1985年以來不斷推進,確實有很大的進展,特別是明晰了中央和地方權責,但並沒有徹底改變行政獨大的局面。公辦學校辦學基本聽命於政府,各級教育督導機構絕大部分附屬於教育行政部門,大多數評價活動都是政府自己進行或委託直屬事業單位開展。這樣政府既是辦學的主體,又是管理的主體,還是評價的主體,決策、執行、監督一體化,相當於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還是解說員。這種現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自說自話,缺乏公信力,缺乏說服力,缺乏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難以問責和及時改進,長此以往就陷入僵化固化的泥潭,教育發展失去動力和活力。因此,推進管辦評分離是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制度保障。
李希貴:從1985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了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一直在試圖突破教育的計劃經濟色彩,還教育的本來面目,但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卻依然是管得過死、學校活力不足、社會參與程度不高,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基本沒有形成。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再次發力,提出要重點突破的也是「促進管辦評分離」,快3年了,應該說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市場的主體是企業,教育的主體是學校,辦學是學校的事情,但是長期以來,學校需要的教師要由人事部門招聘,教師工資要由財政部門發放,教師職稱評聘,也要由主管部門來管,學校成了局外人。更有甚者,一些地區連各個學校的學習進度也要按照主管部門統一要求來進行,長期以來,大一統的管理體制讓校長無法施展抱負,學校千校一面,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個性化培養無從談起,這也是長期以來教育備受指責的根本症結所在。
《決定》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歸其位、依法盡責,決策、執行、監督相對分離,這種「三角形」的體制才能形成相對獨立、彼此尊重的關系,才能保障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楊銀付: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可以從不同層面來理解,其中最具全局視野的,就是管辦評分離的改革,因為它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它要求轉變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現代公共服務政府教育管理體制,構建「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教育發展新格局。這一改革必將解放和發展教育生產力,解放和增強教育活力。
問:有人說,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教改中最難啃也必須啃的硬骨頭,怎樣理解?為什麼1985年就提出放權,但感覺真正的放權很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難在哪裡?
曾天山: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難點,為什麼這么說?我理解,一是因為中國之大,人口之多,教育之復雜,非強有力的政府難以維持運轉和持續發展;二是因為我國學校大多數是政府公辦的,民辦學校歷史短暫,公民辦學校內部治理結構還不完善;三是因為社會組織發育不成熟,獨立的中介組織起步晚,公信力不足;四是因為改革者在切割自身利益方面,難以下決心、出狠手,多放事權,少放人事財物權,多放虛權,少放實權。這種狀況導致了政府管理「不放權不行,放權也不行」的尷尬局面,長期在放權和收權之間糾結,而事權不匹配,權責不統一,學校和社會也不願接,給人的感覺是教育發展多改革少,簡政放權喊得多做得少。因此,改革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改別人,而是改革自己,卸下利益的包袱才能輕裝前進。
李希貴:所謂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說白一點,其實就是改革到了需要革掉一些部門的「利益之命」的時候,他們手裡把握這些權力已經成為習慣,甚至,沒有了這些權力,有些部門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有些崗位也沒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們必須充分估計改革之艱難,可以說,沒有政府的強力推動,改革不會自動發生。
但是,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現在的情況已經與1990年以前完全不同了。那個時候的放權,是指教育行政部門放權給學校,而現在,在許多本來學校應該擁有的權力上,不僅學校沒有了決定權,連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多少發言權,大都被人事、財政、發改等部門收去了,所以,在許多方面,教育部門已經無權可放,必須從政府層面認真排查梳理,把真正應該還給學校的權力交出來。
教育體制的弊端大家都很清楚,國外教育發達國家有比較成熟的體制可借鑒,國內也有成功的實踐。2004年,我在濰坊市教育局任局長,濰坊市無論是老師還是校長,長期被行政級別帶來的弊端所困,在濰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濰坊一次性取消了全市所有中小學校的行政級別,建立了校長職級制管理新機制,涉及930多名有級別的校長、副校長,他們的檔案全部從組織人事部門轉移到教育部門管理。教育改革的關鍵是黨委主要領導的境界、膽識。雖然說「改革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經過實踐檢驗,濰坊的校長嘗到了改革的甜頭。濰坊的中小學校長不用再去參加不相乾的會議、活動,可以靜下心來一心一意研究辦學,依靠出色的辦學業績贏得比以往更多的尊重。改革難不難,關鍵看誰來推動。
再比如,給學校下放權力,不能靠文件、靠會議,也不能僅靠覺悟,關鍵是要有落實的措施。如果機制不改,即使換了人,往往也只能管一時。改到深處是制度,要把改革落到實處,還是要從制度的變革起步。
新型關系需要怎樣明確權責
政府轉變職能首先要轉變「管」學校的思維,樹立起以學校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學校自主辦學,就是學校獨立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最終實現依法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實施課程,按照章程辦學。社會在參與學校辦學中實現對學校的監督。
問: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構建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這個新型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具體權責應該如何明晰?
曾天山:構建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我感覺不能再是「新瓶裝舊酒」,而是扎扎實實改革、實實在在推進。教育領域管辦評分離的內涵,就是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
政府必須依法行政,轉變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加強宏觀管理,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堅決實行簡政放權,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如招生、人事、財務、教學、學術、對外合作等許可權。同時,注意發揮社會組織在教育評估監測中的作用,進一步調動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參與教育公共治理的積極性,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評估監測教育成效,適時將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程序之中,作為完善評估監測制度體系的重要運作方式。
楊銀付:政府在管理教育中,要改變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綜合運用立法、撥款、規劃、標准、規則、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學校是辦學的主體,應依法保障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同時由學校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是對「如何辦教育」的核心要求。在評教育方面,就是要推進專業評價,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形成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在管理—辦學—評價的綜合改革中,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是上游,是基礎性的,是首先需要改革的方面,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管理上的放權,將為辦學和評價上的創新提供空間,牽一發而動全身。辦學的改革和創新是核心,從辦人民滿意教育而言,教育行政部門並不直接提供教育,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是教育政策,學校才直接提供教育,辦學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辦學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是教育的細胞,教育改革只有最終落實到學校層面,體現到教師和學生身上,才真正見到了實效。評價的改革和創新也十分重要,評價往往是指揮棒,下游的評價可以反過來帶動上游的管理和中游的辦學。例如,教育部今年出台了《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從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5個方面設立20項指標,這可以看作是教育部在管教育,設立了評價指標和評價規則,具體的評價可交給專業機構按照規則去評,而這一評價將反過來直接引導學校更好辦學,改變片面應試傾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李希貴:這些年,我在不同場合多次呼籲要加快制定《學校法》進程,用法律形式確定政府、學校、社會的關系。這個新型關系,我認為應該這樣表述: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參與監督。政府轉變職能首先要轉變「管」學校的思維,樹立起以學校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機制。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學校,教育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教育局的職責是全心全意為學校發展服務。學校自主辦學,就是學校獨立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最終實現依法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實施課程,按照章程辦學。社會承擔起過去政府管理的職能,在參與學校辦學中實現對學校的監督。這三者不再是單純的「管」和「被管」的關系,應該各司其職。否則,教育就會畸形發展。
落實《決定》提出的措施,將給我國教育帶來深刻的變革,使教育真正回歸到教學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政府依法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不再套用行政思維對待學校、管理校長,真正把辦學的權力還給學校,讓學校依法承擔起應該擔負的責任,這些改革必將釋放出學校的巨大的活力。邁出這關鍵的一步,中國教育將煥然一新。(記者 俞水 易鑫)
㈤ 濰坊惠民保險河南省職工保險能入嗎
摘要 」是經濰坊市委、市政府研究,由濰坊市醫療保障局、濰坊銀保監分局等7個部門共同指導,專為濰坊基本醫保參保群眾量身打造的一款普惠性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上線以來,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踴躍參與。
㈥ 今年濰坊市的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助為什麼交市保險的有3000元補助,而奎文的沒有
一、,今年是試點,不是全面鋪開,你是不是在這些四川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區內:
被列入首批試點的縣(市、區)包括成都市金堂縣、自貢市富順縣、攀枝花市米易縣、瀘州市瀘縣、德陽市旌陽區、綿陽市江油市、廣元市蒼溪縣、遂寧市安居區、內江市資中縣、樂山市市中區、南充市南部縣、宜賓市珙縣、廣安市廣安區、達州市宣漢縣、巴中市通江縣、雅安市雨城區、眉山市仁壽縣、資陽市簡陽市、阿壩州汶川縣、甘孜州九龍縣和涼山州西昌市。
二、試點實施辦法如下,你對照一下,他們有違規嗎?
四川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辦法
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9〕32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試點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水平為目的,以規范管理和優化服務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蓋農村適齡人口為目標,按照「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和農民自願參保相結合,堅持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逐步建立籌資和待遇標准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及各方面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二、參保范圍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保。
三、基金籌集
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省政府根據國家統一要求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國家規定標準的基礎養老金由中央財政全額補助。
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基本補貼,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其中省級財政補貼總量按地方補貼的50%安排,省對各試點地區根據其財力水平,分檔次給予補助。其餘部分由市、縣兩級共同分擔,具體分擔比例由市(州)人民政府自行確定。
對選擇300元繳費檔次繳費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補貼5元,對選擇400元繳費檔次繳費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補貼10元,對選擇500元繳費檔次繳費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補貼15元,資金分擔比例與基本繳費補貼分擔比例相同。
對農村重度殘疾人,各市(州)、縣(市、區)政府應部分或全部代其繳納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具體標准及分擔比例由市(州)政府自主確定,自行負擔。
四、建立個人賬戶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每個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目前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同期存款利率計息。
五、養老金待遇
按照國家規定,我省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55元。各市(州)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並對於長期繳費的參保農村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資金的具體標准及分擔比例由市(州)政府確定,並自行負擔。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參保人員個人帳戶資金領取完畢的,由當地政府繼續為其終身支付個人帳戶養老金。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政府補貼余額用於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六、待遇領取條件
參保人員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七、待遇調整
省政府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結合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我省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准。
八、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農保基金財務會計制度。新農保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按有關規定實現保值增值。目前試點階段新農保基金暫實行縣級管理,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逐步提高統籌層次。
九、基金監督
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基金的監管職責,制定完善新農保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業務程序,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對基金的籌集、上解、預算、劃撥、發放進行實時監控和定期檢查,並定期披露新農保基金籌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開透明,加強社會監督。財政、監察、審計部門按各自職責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試點地區新農保經辦機構和村民委員會每年在行政村范圍內對村內參保人繳費和待遇領取資格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十、經辦管理服務
全省要在社會保障信息系統(金保工程)的總體規劃和技術構架下,建立統一、規范的新農保信息管理系統。開展新農保試點的縣(市、區),要認真記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和領取待遇情況,建立參保檔案,按規定長期妥善保存。要大力推行社會保障卡,方便參保人持卡繳費、領取待遇和查詢本人參保信息。試點地區要在現有社保經辦機構和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機構的基礎上,理順新農保的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責,運用現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實經辦力量,提高工作效率。新農保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從新農保基金中開支。
十一、相關制度銜接
原來已開展以個人繳費為主、完全個人賬戶積累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老農保)的地區,要在妥善處理老農保基金債權債務的基礎上,做好與新農保制度和經辦工作的銜接。在新農保試點地區,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其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並入新農保個人賬戶,建立相應資料檔案,按新農保的繳費標准繼續繳費,符合規定條件時可以享受相應待遇。
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辦法,以及新農保制度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工作,待國家相關部門出台相關文件後結合我省實際貫徹落實。
此前已經開展新農保初步探索的地區,要根據國務院《指導意見》和本辦法進行調整,特別是制度模式、籌資方式、經辦管理、計發辦法要與國務院《指導意見》相關政策一致。
十二、精心組織試點
省政府在各市(州)政府推薦的國家試點縣(市、區)名單的基礎上,審核試點條件後上報國務院審定。各市(州)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對試點縣(市、區)的指導力度,嚴格按照國務院《指導意見》和本辦法的要求,盡快制定試點具體實施方案,由縣(市、區)政府報市(州)政府審核後報省政府審定。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
省政府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省試點工作的政策協調和組織領導。各市(州)及試點縣(市、區)也要相應成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盡快就試點工作做出具體安排,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
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將其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工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新農保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統一管理、綜合協調等工作。
各地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運用通俗易懂的宣傳方式,加強對試點工作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各項政策的宣傳,使這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導適齡農民積極參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㈦ 濰坊市高新區計生委在2008到2010年為獨生子女入的意外傷害險,現在要用這份保險了,卻被告之沒入,只為...
社會消費支出是政府購買性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投資支出是非生產性,消費性支出,它有時也被稱為社會消費支出的開支的類型,這是最大的區別。而這樣的付款不構成任何資產,但它是社會再生產的條件下,必須有顯著的外部效應。
社會消費支出是國家實施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保證,是確保國家機構的正常運轉,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層面的一個重要支出。政府不僅要為公民提供國防,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社會穩定,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而且要保證適當的發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消費支出項目,包括:文化,教育,科學循道衛理費用,管理費用,國防支出,外交支出,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疆供應商部門開支。下面的一些介紹。
二,社會,文化和教育費
1,性質和意義的社會,文化和教育費用
社會,文化和教育的開支,是指政府財政事業部門的文化,教育,科學,醫療開支。性質的開支如下:
①社會文化和教育費,屬於消費開支,包括員工的工資和公眾的文化和教育SCISAT部門支付這些單位的預算支出的經常性開支的資金。在
②社會文化和教育費用屬於非生產性開支,因為這些部門的非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文化SCISAT職業發展,但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的工具和勞動對象,提高效益。這些特質的社會和物質生產是一個偉大的貢獻。
社會,文化和教育費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①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西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都帶來了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採用新的科學和技術成果的80%,因此,「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教育是進步的科學技術和社會進步,提高水平的文化藝術,源和基礎。沒有教育,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③健康發展是一個民族具有良好的物理健康的保證。
④文化人類精神的階梯。
正是因為科學的職業發展,教育是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國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以支持其發展。這在中國支出的規模近年來一直保持較高的支出。如下表:
時代的社會文化,教育,社會文化和教育占財政總支出(%)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1996年26.2 3.06
1997年26.7 3.31
1998年27.1 3.74
1999年27.6 4.43
2000 27.6 4.90
2001年27.6 5.35
2002年26.9 5.63
2003 26.2 5.51
2004年26.3 4.68(GDP調整,增加至2.3萬億美元)
社會,文化和教育費用:
(1)除以支出部門,包括:文化經營費用,經營費用為教育,科學及經營支出,醫療支出,運動生涯費,通訊費,以及廣播電視運營開支,出版,文物,檔案,地震,海洋,計劃生育,和其他支出項目。
②支出劃分,包括:人員支出,公共支出(包括官方費用,分散的設備購置費,維修費,營業外支出)。
3,社會,文化和教育支出管理
①配額,配額管理。容量管理,文化,教育,科學監護人和機構能力,除了考慮規模經營的機構,還要考慮國家能力的比例,等比例的教師和學生,以及制度層面。收入固定和支出定額管理主要分為兩大類。循道衛理機構的文化,教育,科學基金的規模容量和固定的財政判斷的依據。
②財務管理實踐的社會文化,教育,3: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管理之間的差異,自我配套企業管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化,這三種管理方法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沒有足夠的科學和合理。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部門宣布了一項新的管理辦法:採取「批準的收支平衡,固定或定額補助,超支不補,節約留用」。政府財政的機構,單位收入和支出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固定單位或固定補貼標准。已確定的補貼金額,一般不再調整。單位的預算規模的單位,按照他們自己的資金來源,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自行確定,自求平衡。總的原則,政府希望該機構正在逐步走向市場,與政府脫鉤,以減少政府開支的壓力。這是目前的過渡方法。在我看來,真正的原因,科學,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辦公室。無論市場完全錯誤的。西方國家不這樣做。
,行政開支
行政開支的開支,以確保正常運作的行政機構的國家。這是國家行使其職能的必要支出。這筆開支的主要經營范圍是國家機關,國家權力在行使其職能發生在各級行政機關,執法機關和外交機關開支。行政開支反映了一定時期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任務的主要方向決定國家權力機構的復雜性,建立和管理的范圍。
(一)行政費用包括:
1管理費。如全國人大資金,為政府機關,政協基金,中央和各民主黨派和資助社會團體管理局資金的資金。
2外交。為境外機構,國外費,外交好客的和其他外交成本提供資金。
3,武警部隊的資金。
4公共檢察官,法,司資金。
(二)行政費用管理
1,管理費用高的原因:
①的機構和人員膨脹擴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②當局奢侈豪華氣派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導致擴大;
③政府包攬的權力。效率低,從而擴大行政開支。
行政成本在中國是一個上升的趨勢如下表:
時代的行政開支作為財政支出的百分比比例(%)國內生產總值的行政開支的比例(%)
1978 4.7 1.46
1980 6.1 1.67
1985 8.5 1.91
1990 9.4 2.23
1995 14.6 1.70
2000 17.4 3.09
2001 18.58 3.61
> 2002年18.60 3.90
2003年19.03 3.99
2004 19.38 3.45
四,國防開支
(一)中國的國防任務和目標:
保衛家園和國家主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一個基本的政府職能。只要國家存在,國防開支不會消失的財政支出項目的國防開支是財政的基本功能要求,建立強大的國防是國防現代化的一項戰略任務,維護國家安全團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護。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包括:
1,鞏固國防,國防,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3,制止武裝顛覆,維護社會穩定性;
4,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
(二)國防支出;
國防開支國防和人民解放軍的建設成本,其主要項目包括:國防開支,民兵建設費用,營業費用的防禦相關的研究,國防經費,軍事特殊項目和其他費用。
(三)國防開支的決定因素高,低:
1,經濟發展水平的水平。從根本上規模的國防開支是由經濟實力決定的。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經濟實力薄弱的基礎上與國防有關的開支,國防開支往往受到限制。
國家管轄范圍控制范圍的大小。一國領土內,規模較大,人口較多,國防開支相應較大,相反,較小。例如,中國和新加坡的國防開支是沒有可比性的,前者往往是100倍以上。
3國防政策。一個國家,如果它是攻擊性的,擴張性的國防政策,軍費開支往往是很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費占財政總支出的40%以上。目前,美國對外擴張的軍事政策,也往往會導致軍事支出比重大。防禦性的,中性的,和平共處,國防政策,往往是軍事費用低。瑞典,瑞士和其他國家。
防禦的政治和軍事形勢。平時的國防開支趨向於減少的數量,戰爭或軍事對抗的爆發內亂期間,內戰,國防開支將大大增加。
中國的國防開支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和GDP
時代的國防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國防開支中所佔比例的資金支持(%)比例(%)1978年14.95
4.63
1980 15.77 4.29
1985 9.55 2.13
1990 9.41 1.56
1995 9.33 1.09
2000 7.60 1.35
2001 7.63 1.48
2002 7.74 1.62
2003 7.74 1.625
在一般情況下,目前中國的國防開支與發達國家和大國相比是低的。
如美國的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的3.04%
俄羅斯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的2.41%
英國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為2.5%
法國國防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的1.96%
德國的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為1.1%
日本的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的0.95%
中國的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在2001年為1.48 %
描述,德國,日本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了,軍隊是有限的,如此之低。中國的國防開支佔GDP的比重低於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
第二節政府投資在基礎設施
- 采購費用
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概念和特點:
概念:所謂的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分配財政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基礎設施的財政支出分為兩部分,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的投資,非生產性開支為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文化,教育,科學,健康,和其他部門的辦公場所和設備,以及購買和安裝的儀器。
2,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
①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目的主要是社會福利的特點。
政府住在宏觀調控的政府投資的主導地位,不只是一般的高,低角度進行評估,並安排為自己的投資帶來的經濟利益,一些機構,管理當局投資可能是低利率,甚至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在完成政府投資項目,如機構,基礎設施投資具有正外部效益,可以極大地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和整體利益的人。
②政府投資項目,大型和長期的。
政府的財政狀況相對雄厚的資金實力,大部分的資金來源是免費提供的,你可以投資於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這一點,這是難以實現的私人投資。
③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是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
政府財政投入一般要考慮的國家調控經濟運行的需要,考慮到國家的產業政策,主要集中在解決的瓶頸部門和行業,以確保良好的經濟協調穩定發展。
二,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方向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來看,方向包括三個部分 -
1,社會和公眾的投資項目需求,包括國防,政府機關,公檢法司部門的設施,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部門的設施,以及環保等城市公共設施。
2,一流的投資項目,包括能源,交通,郵電和電信業,農業,水利,氣象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經濟基礎。
3,競技類項目的投資,包括製造業,建築業,配送和倉儲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業等。
從市場經濟的范圍看,政府投資的特點和財政支出,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是前兩部分,一般不應該干預政府投資的第三部分。意味著政府投資支出,社會福利項目和類投資項目的范圍,一般應不參與競爭類項目投資的經濟基礎的一部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防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不必要的干預,反映了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在分配有限的政府資金,他們可以專注於關鍵領域。因此,政府的財政投資主要集中在三個主要領域。
社會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投資領域。社會基礎設施是一個國家在文化,教育,科學和技術研究,公共衛生和其他社會基礎設施的發展。政府財政在這方面的投資,你可以提高社會成員的整體素質,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公共基礎設施是指外部環境,必須構成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如道路,碼頭,機場,供水,供氣,供熱,排水和固體廢物處理。政府投資公共基礎設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優化外部環境,促進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廣泛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問題。專家指出,亞洲開發銀行,亞太地區,以廣泛的公共基礎設施落後,增加在這方面的投資。他建議,政府基礎設施投資佔GDP5%到7%,為了跟上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公共基礎設施服務,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一些在該地區內的經濟建設服務。社會利益為基本出發點,盡管它可能是收費的,但基本上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性質,因此,主要由政府財政投入。當然,民營企業也可以參與投資,但政府投資的主要領域。
經濟基礎產業的投資。
經濟投資基礎產業,民生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這種產業資本密集的投資,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巨大的投資降水量更難以恢復;明顯的外部影響,一些行業,有沒有利潤或低利率的情況下。鑒於這些特點,經濟基礎的行業,如交通運輸,郵電,電信,水利,交通,能源,軍事,民間投資實體一般都不願意主動進行投資。沒有政府財政支持的投資支出,經濟基礎的行業是難以迅速,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政府應在更大程度上參與了這些行業的投資,而利用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共同出資。
三,投資在高科技產業以及專注於能源和稀缺資源的開發領域。
新興產業,高科技和高風險的產業,提供國民經濟的技術設備,以確保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的新的特殊行業。一些重要的能源和稀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一些壟斷行業的私人投資,是無法或不允許在行業中的私人投資,政府必須推行金融投資。
第3財政對農業的投入
- 購房支出
政府財政對農業投資的必要性
農業是一個特殊的部門,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為了穩定農業,政府財政應參與對農業的投入,促進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提高生產。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工業發展和繁榮的循環是分不開的。只有在農村,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不斷發展,財政收入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消費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政府開支是責無旁貸的。
3,一個必要的條件,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提高農業生產率,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對農業的投資。由於在農村地區的收入水平低,依靠自己的資金可以在不增加投資,政府財政投入不夠,農業部發展將受到很大的限制。
政府的財政狀況,必須加強農業基礎產業的投資。
我們的財政農業投資概況如下:
「十五」計劃期間的第九個五年計劃中,政府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從絕對量,財政用於農業的支出逐年增加年。如下表:
時代,財政,農業支出總額(十億)的比例(%)占財政總支出
1996 1995 574.93 8.43 700.43 8.82
1997年766.39 8.30
1998年1154.76 10.69
1999 1085.76 8.23???
2000 1231.54 7.75
2001年1456.73 7.71
2002 1580.76 7.17
> 2003年1754.45 7.12
2004 2357.89 8.28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371374頁的相關數據。
但是,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徘徊,甚至是下降的趨勢,1999年及隨後的幾年,還沒有達到1995年至1998年每年的比例。在1998年的最高點的比例,財政總支出的10.69%。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發展農業的財政支出,投資結構不合理,直接用於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基礎設施投資的一小部分,以及區域投資不平衡的條件下,東部的投資比重是大於在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投入。
,如何提高金融投資的農業政策:
在新的形勢下,國家財政要進一步提高對「三農」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對農業的財政支出的范圍和重點,對農業的財政支出集中在那些「外部效應」強大的「市場失靈」的領域,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江大河的治理,農業科學和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示範,產業化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自然災害和防禦。採取以下財政政策支持農業發展:
1,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農業
2,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
3,改革財政對農業的投入。
①主要是社會福利的國家基金規模的農業項目形成,原則,採取無償財政資金支持;
②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農業項目的示範作用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可以採取國家股折扣。
第四節社會保障開支
- 轉移支出
概念和內容的社會保障支出:
1,社會保障支出:
社會保障支出的概念是轉移性消費領域是轉移性支出類項目。轉移補助金支出,養老保險和社會援助支出,捐贈支出,償還債務和其他費用,包括我們現有的科目體現轉移性支出科目:社會福利和救濟支出,價格補貼支出,償還債務,中央到地方補貼支出。包括退休金和社會救濟支出,補貼支出屬於社會保障支出。
所謂社會保障是政府財政喪失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失業和經濟困難,遇到其他事故。社會保障支出是財政支出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社會安全的角度來看,由兩部分組成: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所謂的社會保險的國有企業職工在退休,患病,殘疾,喪失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並給予貨幣或實物補貼失業,這是現代社會保障的核心活動。所謂的社會福利,國家通過貨幣或實物,以生活中的困難或公民在某些情況下提供補貼的活動。
社會保障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職工生育保險,社會養老,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其他社會福利。
2,社會保障支出:
①社會保險支出:政府財政在工人年老退休,患病,殘疾,喪失工作能力,並給予貨幣失業或支出所產生的實物補貼,它包括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退休保險,醫療保險,傷殘保險和其他費用,這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社會救濟支出:公民或政府的財政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生活困難,為市民提供貨幣或實物幫助因災害損壞的臨時支出,它包括貧困和救災
3。社會養老金支出:政府的撫恤和優待現役的費用,退休,復員,傷殘退伍軍人和革命烈士保健,社會保障制度的特殊組成部分。
(4)社會福利開支:由政府資助的公共福利設施設立各種補助補貼,社會服務開支包括國家和政府全資擁有的養老院,幼兒中心,福利辦公室,其目的是使一組需要特別照顧的孤老殘基的年輕的福利和安全
3,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之間的區別:
鏈接到社會保險,區分的概念是商業保險,保險公司簽約的商業性質的保險,商業??保險是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建立保險基金的方式給予經濟補償或人身傷害或死亡,由於自然災害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共同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是一種保險活動的根本區別是是:一個社會保險,國家財政直接涉及的主要是不斷以盈利為目的,與社會利益為宗旨。國家財政彌補市場失敗的主要干預。的企業性質的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為營利為目的,是企業進行經營活動,在市場機制下,商業銀行,屬於金融體系的性質,具體的不同之處是:
①社會保險的規定的社會保險稅或收取的費用的單位和個人,為政府經常預算的財政支持,提高社會保險保費收入超過支出,財政支持,商業保險完全靠收取的保險費,索賠資金,自籌資金。
②社會保險受益人領取保險金不具有的權利和義務的商業保險要求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具有一定的
③社會保險的強制性標准政府實施立法手段,商業保險是自願的,沒有強制保險。
第三,改革和完善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根據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和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加快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中央第16次全體會議公報」)。
1,首先,我們目前的融資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以現金為基礎的公式。嚴重的「現金基礎」的管理辦法仍然是相對年輕的人口結構,社會保障資金量的條件下應用,它可以緩解養老保險在最近的國家財政和企業的負擔,但它是難以應付人口老齡化挑戰。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的「高齡」進入21世紀,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快速增長的勢頭。
因此,中國的養老保險基金風格的基金籌集模式或轉換部分基金類型。所以,以滿足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其基金結余投資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可行的辦法是在執行部分的基金類型,也就是說,在保險基金收入,以應付開支,留下一定的積累。
2,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是固定的,專業化,法制化。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採取的征稅方法。中國採取了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徵收社會保險費的徵收。企業,事業單位拒不支付仍然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因此,在我們收集的社會保險稅將有助於維護穩定的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並全額支付。
3,范圍逐步擴大社會保險只保城鎮,不能維持農村「來解決這個問題。廣大的農村人口無法享受完善的社會保障,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農村居民迫切需要的社會保障,特別是養老保障和醫療保健。因此,應支付給農村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有條件的省(市,自治區)
㈧ 濰坊女人幫義工公益服務中心
剛剛得知(我也是搜的) 濰坊女人幫義工公益服務中心是2015年在濰坊市民政局登記注冊為民辦非企業,業務范圍大約是扶貧濟困 救災 社會工作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