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中世

馬鞍山中世

發布時間:2022-04-22 03:51:11

Ⅰ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馬鞍山作文

怎麼了啊。。。。

Ⅱ 馬鞍山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馬鞍山,簡稱「馬」,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1956年10月12日設立,現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227.7萬人,常住人口222.9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Ⅲ 馬鞍山是哪個省的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皖江城市帶成員城市。

Ⅳ 馬鞍山名字是怎麼來的

馬鞍山作為地名,應出現於城市形成以前。馬鞍山一名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逸周書》又名汲冢周書,傳為281年(晉太康二年)得於汲郡(今河南汲縣)戰國時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則其成書至少在戰國以前,雖然戰國至秦漢時期篇章有所增變,但據歷代學者考證其記載的史跡多有根據。「王會篇」記載了公元前11世紀周公營建雒邑竣工後,周成王大會諸侯,方國的盛況。當時「馬鞍山鱉」是作為方物貢獻給周王室的,據孔晁注「王會篇」,謂「馬鞍山鱉」「特大而美故貢也」。方物以地而名,可見馬鞍山當時已是很有名氣的地方,這是馬鞍山之名出現有據可考的最早時間,此後在《戰國策·趙策》中有「馬鞍山之難,太子橫為質於齊」《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馬鞍山,楚之粟也」等等,馬鞍山的名稱就屢見不鮮了。如果說歷史文獻在流傳過程中還有可能失實的話,還有一份最有權威的資料,1986年湖北荊沙鐵路修建時發掘的包山2號大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其中2件有馬鞍山之名,一為「馬鞍山正」名「龔懌」,一為「馬鞍山公之軍」。包山2號墓的時代為戰國中期,約公元前300年。以上資料證明,馬鞍山地名的出現不晚於戰國中期,可能早於公元前11世紀。據《湘川記》雲:「秦分黔中郡以南之沙鄉地區置馬鞍山郡,則馬鞍山之名始於洪荒之世,而以之為鄉為郡,則在後世耳。」所謂洪荒之世,也是指有人類聚居生活之始。
馬鞍山一名是怎麼得來的,歷來眾說紛紜,史籍記載各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說:
第一,得名於馬鞍山星。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天象時選擇一批星象作為定位觀測的標志,創二十八宿之說。認為上有星象,下有相應的「星野」,《史記·天官書》雲:「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軫宿有一附星名為「馬鞍山」,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論,將馬鞍山之地以應馬鞍山星,認為馬鞍山地名源於星名,故馬鞍山又有「星沙」之稱。唐張守節《史記正義》雲:「馬鞍山一星在軫中,主壽命。」又雲馬鞍山星明則「主長壽,子孫昌。」這些說法適應於封建社會人們的認識和心理需要,故馬鞍山得名的此說影響最大,流傳最廣。
第二,得名於萬里沙祠。萬里沙祠一說最早見於晉闞馬因 所著《十三州志》:漢「有萬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曰馬鞍山。」此後,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援引《東方朔記》雲:「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州至東萊可萬里,故曰馬鞍山。」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為馬鞍山郡」的自注亦雲:「有萬里沙祠,故曰馬鞍山。」於是以後的各代地方誌,多引此說作馬鞍山得名之源,並加以闡發考釋,認為馬鞍山在古代有祭禮沙土之神的活動。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1年)春,曾到山東東萊祈禱「萬里沙」(東來曲城有「沙徑三百餘里」的沙原),東漢應劭注曰:萬里沙,神祠也。馬鞍山至東萊相距萬里之遙,人們將此事和此兩地聯系,於是有「馬鞍山者,所謂萬里馬鞍山也」之說。
第三,得名於「沙土之地」。馬鞍山的地質結構為以石英砂岩、砂礫岩、粉砂岩及頁岩等為基礎,經過長年的外力作用,地層崩塌的岩石,經風化和水流的沖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積於地表,特別是現馬鞍山市區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帶,分布著大片的沙灘,沙洲等,每當枯水時節,這些洲、灘露出,向人們展現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長大,「白沙如霜雪」。在古代,自然環境未經污染破壞,這種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稱馬鞍山為沙鄉或沙土之地。如唐大歷間馬鞍山太守張謂著《馬鞍山土風碑銘》引《遁甲記》雲:「沙土之地,雲陽之墟。」又《路史》曰:「沙,為馬鞍山;雲陽,為茶陵。」又《元和郡縣志》雲:「《禹貢》荊州之域,春秋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並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為馬鞍山郡,以統湘川。」

Ⅳ 馬鞍山的由來

馬鞍山是傳說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安徽和縣烏江專,自覺無顏見江屬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來。

Ⅵ 馬鞍山有哪些名人他們有哪些事跡

馬鞍山有陶謙,周興嗣,耿詢等等。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制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終被罷官。
蕭雲從: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Ⅶ 馬鞍山有哪些歷史文化

馬鞍山市歷史悠久,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民歌
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220-589)就有當塗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當塗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塗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吟唱都屬於民歌范疇。清代當塗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五十多首《於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當塗民歌的最高藝術水平。

1949年以後,當塗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鼎盛階段。
當塗民歌語言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多樣,唱法獨特,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在田裡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馬鞍山的市花,在馬鞍山有廣泛的栽植。馬鞍山雨水較多,氣候溫和,適合桂花的生長,一般9月中旬至國慶期間,是桂花盛花期。

Ⅷ 馬鞍山抗日遺址的歷史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險道。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軍佔領此山,並控制周圍地區。在日偽軍對魯中區進行「大掃盪」時,部隊分散活動,馬鞍山成了安置傷病員和家屬的小後方。
1942年11月,日偽軍掃盪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餘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動進攻。當時,山上只有魯中軍區二團副團長王鳳麟、中共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和抗戰軍屬馮旭臣老人等3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斃傷敵軍二百餘人。王鳳麟、譚克平等30餘人壯烈犧牲。這就是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
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縣政府在馬鞍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紹馬鞍山戰斗的碑文,魯山區專員徐化魯題寫的「氣壯山河」4字、博山縣長毛梓材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題詞,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個紀念園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斗遺址、怪石林、鍾鼓樓、華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員會公布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政府為紀念碑加築了水泥結構的護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階、護攔及山峰的掩體、指揮所遺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處懸崖石壁上鐫刻了廖容標、馮毅之、錢鈞、李伯秋、吳瑞林的題詞和詩詞。
改革開放後,淄河鎮投資近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恢復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閣、華光寺等建築,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門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雲閣等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將其建成了融革命傳統教育與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馬鞍山風景游覽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奇跡盛世出。人們又在山上陸續發現了多處新的自然景觀:2001年在馬鞍山兩側的山樑上發現了100多間石屋和烽火台;在山東峰百米高的懸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了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的不屈靈魂,被稱之為「英雄魂」;在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被人們稱之為「三泰卧佛」;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如,線條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Ⅸ 馬鞍山市在什麼地方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東南岸、安徽省東部。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30.2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

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中國詩歌之城等殊榮。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9)馬鞍山中世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

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

歷史沿革: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6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428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

山名的來歷:

馬鞍山的山名來自一個凄美的傳說,這一點眾所周知。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誌》: 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Ⅹ 蕪湖市中世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和縣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蕪湖市中世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和縣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8月0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汽車租賃、汽車裝飾等。
法定代表人:葉明華
成立時間:2014-08-06
工商注冊號:34052300003124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歷陽西路45號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中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