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建小區配套設施未到位能發放不動產權證書嗎
針對很多小區房子建好但配套不同步的問題,海南省近期出台規定,對新建小區建設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的問題進行了規范,明確未履行承諾建設配套設施的小區項目,不得辦理規劃驗收,不得發放不動產權證書。
根據規定,對於新建住宅小區項目不按要求建設和移交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市縣規劃部門不得辦理規劃驗收,市縣不動產登記機構不得發放不動產權證書。開發商在申請預售或現售時,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圖要在銷售現場公示,並要作為《商品房買賣合同》附件,還應當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移交等相關內容。
㈡ 城市居住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管理規定
商品住宅小區要求配套建設公建設施包括:商業、銀行、郵政、醫院、學校、停車場、幼兒園、變配電、供暖、燃氣等。相關規定去建設部網站查。
㈢ 房屋共用設施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指的什麼哪些設備設施
房屋共用設施設備是指住宅小區或單幢住宅內,建設費用已分攤進入住房銷售價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壓水泵、電梯、天線、供電線路、照明、鍋爐、暖氣線路、煤氣線路、消防設施、綠地、道路、路燈、溝渠、池、井、非經營性車場車庫、公益性文體設施和共用設施設備使用的房屋等。
㈣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置的原則和基本要求是什麼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置的原則和基本要求如下: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置的原則:
1、在使用時可根據選用的組織結構類型和規劃四周的設施條件,對配建項目進行合理的歸並、調整。
2、當規劃用地的居住人口規模介於組團和小區之間或小區與居住區之間時,除配建下一級應配建的項目外,還應根據所增人數及規劃用地周圍的設施條件,增配高一級的有關項目及增加有關指標。
3、地處流動人口較多的居住區,應根據不同性質的流動人口數量增設有關項目及增加相應面積。
4、在Ⅰ、Ⅵ建築氣候區和處於山地的居住區,其商服配建項目和面積可酌情增加,但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5、在Ⅰ、Ⅶ建築氣候區和處於山地的居住區,其商業服務設施的配建項目和面積可酌情增加,但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6、舊區改造和城市邊緣的居住區,其配建項目與千人總指標可酌情增減,但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7、凡國家確定的一、二類人防重點城市,均應按人防部門的有關規定配建防空地下室,並應遵循平戰結合的原則,與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相結合統籌安排,將居住區使用部分的面積,按其使用性質納入配套公建。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布置的基本要求:
1、各級公共服務設施都應有合理的服務半徑: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為800~1000 米;居住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為400~500米;居住組團級公共服務設施為150~200米。基層服務設施的設置應方便居民,滿足服務半徑的要求。
2、商業服務、金融郵電、文體等有關項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級居民生活活動中心,並宜與相應的公共綠地相鄰布置。
3、應結合職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點布置,將主要的公共服務設施設在交通較方便、人流較集中的地段。
4、在便於使用、綜合經營、互不幹擾、節約用地的前提下,宜將有關項目相對集中設置,形成綜合樓或組合體。
(4)無錫市新建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意見擴展閱讀:
居住區內的各級商業服務設施規劃布置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的生活習慣、氣候條件、建設規模、特別是用地的緊張程度及現狀條件。 布置方式:設在住宅或其他建築的底層;獨立設置。
居住區中,中小學校規劃布置的考慮因素:中小學校選址應有足夠的用地面積,便於學生上學,有方便的道路連接,出入口較為明顯;學校基地有良好的通風與日照條件,並遠離鐵路線和城市交通幹道,避免交通雜訊對教學的干擾。
學校基地形狀應有利於校舍、校園及運動場地的布置;此外,還應注意學校本身對居民的干擾,應與住宅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與綠地相鄰或與其它一些較安靜且不怕吵鬧的公共建築相鄰布置。
㈤ 錫政發(2008) 85號文件和86號文件
無錫市政府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實施意見
錫政發〔2008〕85號
各市(縣)和各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任務,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始終把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作為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業發展的根本目的,對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作了一系列決策部署。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24號),切實解決我市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緊緊圍繞「一當好,三爭創」的工作目標,把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
(二)總體要求。按照「統籌規劃,分步解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以城市低收入家庭為對象,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加大危舊房改造力度,力爭到2010年,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得到逐步改善。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廉租住房制度
(三)工作目標。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主要途徑。要逐步擴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圍。按照「政策出台、資金落實、應保盡保」的要求,在2007年全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的基礎上,2008年將住房保障對象擴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對符合住房困難條件、申請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對城市低保無房家庭及其他低收入特殊住房困難家庭逐步實行實物配租;2010年底對符合規定條件、申請住房保障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四)合理確定保障對象。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的家庭收入標准和住房困難標准,將按照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結合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住房價格水平確定,實行動態管理,由市政府每年向社會公布一次。要嚴格做好申請人家庭收入、住房狀況的調查審核,特別是強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復核工作,健全退出機制。
2008年廉租住房的保障對象為具有本市城鎮戶口、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75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6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五)不斷完善保障方式。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發放租賃補貼為主,同時實行實物配租和租金核減方式。
要逐步提高實物配租的數量,對烈屬、市級以上勞模、市社會福利院已成年的孤殘兒家庭、重殘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家庭、55周歲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城市低保無房家庭,盡可能實行實物配租,根據房源情況輪候實施到位。
(六)科學制訂保障標准。廉租住房保障標准,根據本市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統籌研究確定。廉租住房保障標准實行動態管理,由市政府每年向社會公布一次。
2008年租賃補貼按建築面積一人戶30平方米,二人戶40平方米,三人戶50平方米,四人及以上戶65平方米的標准,扣除申請家庭原住房建築面積後計算。對持有《無錫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無錫市特困職工優惠證》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每平方米月補貼額為10元;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每平方米月補貼額為7元。
2008年實物配租按建築面積一人戶不低於30平方米,二人戶不低於40平方米,三人及以上戶不低於50平方米的標准配給。
2008年租金核減的標准為:持有《無錫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無錫市特困職工優惠證》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減免公房租金的70%;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減免50%。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採取新建、收購、改建以及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應。新建廉租住房可以在經濟適用住房和其他住房建設項目中配建,建成後由政府回購,套型建築面積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
三、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
(八)供應對象。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並與廉租住房保障對象逐步銜接。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的家庭收入、資產標准和住房困難標准,由市人民政府確定,實行動態管理,每年向社會公布一次。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根據房源情況輪候實施到位。
2008年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對象為具有本市城鎮戶口、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00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6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九)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標准。經濟適用住房以集中建設為主,必要時在其他住房建設項目中配建。
經濟適用住房套型建築面積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經濟適用住房的設計應當堅持「標准適度、功能齊全、節能環保、經濟適用」的原則,提高規劃設計水平,做到在較小的套型內實現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發展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確保住房質量和使用功能。
(十)嚴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經濟適用住房屬於政策性住房,購房人擁有有限產權。購買經濟適用住房不滿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購房人因各種原因確需轉讓經濟適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價格並考慮折舊和物價水平進行回購。購買經濟適用住房滿5年,購房人可轉讓經濟適用住房,但應按照屆時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與經濟適用住房差價的50%向政府交納土地收益等相關價款,政府可優先回購;購房人向政府交納土地收益等相關價款後,取得完全產權。上述規定應在經濟適用住房購房合同中予以明確。政府回購的經濟適用住房,繼續向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出售。
(十一)實施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試點。對已取得經濟適用住房購買資格,但無力支付全額房款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可以實行國家和個人共同擁有同一套經濟適用住房產權的試點工作。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根據房源情況輪候實施到位。
個人擁有的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的產權份額,根據購房人出資部分佔總房價的比例確定,其餘部分為國有產權,原則上個人出資比例不得低於住房價格的50%。國有產權份額由市經濟適用住房主管部門購買並代表政府按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所需資金從住房保障資金中列支。購房人在未取得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完全產權前不得處分所購住房。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難群體的居住條件
(十二)加快對中心城區危舊房的改造。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相對集中的中心城區危舊房,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一規劃,分類實施;以區為主,加快推進」的原則加快改造。通過設立最低補償、安置標准、廉租住房制度和經濟適用住房制度等保障手段,徹底解決中心城區成片危舊房地區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2008年完成危舊房改造60萬平方米,到2010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任務。
(十三)積極推進老新村綜合整治。提高整治標准,完善整體功能,以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為宗旨,圍繞配套設施完善、房屋綜合維修、環境整治來推進老新村整治。2008年完成老新村整治60萬平方米,到2010年完成180萬平方米。
落實長效管理,凡整治後的老新村,所在地街道、社居委要幫助指導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推行業主自治管理,使老新村管理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老新村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十四)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在符合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各市(縣)、各區政府應按照「集中居住、集中服務、集中管理」的原則,在農民工集中的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內,組織集中建設向農民工出租的集體宿舍。有條件的地方,可比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的相關優惠政策,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建設符合農民工特點的住房,以農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農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機制
(十五)確保住房保障資金來源。根據住房保障工作的年度計劃,切實落實住房保障資金:一是要將住房保障資金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貸款風險准備金和管理費用之後全部用於住房保障。三是土地出讓凈收益用於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低於10%,根據實際情況可進一步適當提高比例。
(十六)落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經濟政策。一是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危舊房改造、老新村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用地實行行政劃撥方式供應,其年度供應總量不得低於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10%。三是社會各界向政府捐贈廉租住房房源的,執行公益性捐贈稅收扣除的有關政策。四是社會機構投資廉租住房或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危舊房改造、老新村整治的,可同時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
(十七)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責任。建立市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提出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有關政策,協調解決工作實施中的重大問題。無錫市房產管理局是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危舊房改造和老新村整治等建設、管理工作。各市(縣)、各區人民政府要健全住房保障機構,完善工作網路。
各有關部門按照分工和各自職責,盡快完善和落實各項配套政策。市民政局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我市低收入家庭資格認定辦法,做好對我市低收入家庭的認定工作,並及時實施動態管理;市房管局要全面掌握我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情況,制訂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工作目標、住房保障規劃和年度計劃,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住房建設規劃,並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完善我市廉租住房保障辦法、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市財政局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並確保住房保障的各項資金落實到位;市規劃局要合理安排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的區位布局;市國土資源局抓緊落實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用地。
(十八)加強監督考核。各市(縣)、各區人民政府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報告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年度計劃的完成情況。市政府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並納入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的政績考核。市房管局會同市監察局等有關部門對各市(縣)、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工作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地區,要通報批評,限期整改,並追究有關領導責任。對在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工作中以權謀私、玩忽職守的,要依法依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責任。
(十九)凡過去文件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准。
http://www.law110.com/law/city/wuxi/law110com200731132.html
無錫市廉租住房保障辦法
錫政發【2008】86號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完善廉租住房制度,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根據《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建設部等部門《廉租住房保障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范圍內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廉租住房保障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是指家庭收入、住房狀況等符合市政府規定條件的家庭。
第三條 本市廉租住房保障水平以保證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為原則,根據本市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平均租金、保障對象的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實行自願申請、逐級審核;公開透明、分期輪候;定期復核、動態監管。
第四條 無錫市房產管理局是本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住房保障部門」)。無錫市廉租住房管理中心負責本市廉租住房保障的具體實施工作。
市發展改革、財政、民政、總工會、建設、規劃、國土、物價、統計、公安、勞動社會保障、監察、審計、稅務等職能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協助做好廉租住房保障的相關工作。
各區人民政府要設立區住房保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區住房保障部門」),做好本轄區內廉租住房保障的相關管理工作。
第五條 本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廉租住房保障以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為主要方式,同時實行實物配租和公房租金核減方式。
本辦法所稱租賃住房補貼(以下簡稱「租賃補貼』』)方式,是指住房保障部門向符合條件的申請家庭按照規定的標准發放租賃補貼,由其自行到市場上租賃住房。
本辦法所稱實物配租方式,是指住房保障部門向符合實物配租條件的申請家庭直接提供住房,並按照廉租住房租金標准收取租金。
本辦法所稱公房租金核減,是指對現已承租市直管公房和各單位自管公房的低收入家庭,按規定的標准給予減收住房租金。
第二章保障對象和申請條件
第六條 申請廉租住房保障應當以家庭為單位,並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申請人必須具有本市城鎮戶籍,在本市生活;
(二)申請家庭收入符合政府公布的低收入家庭標准;
(三)申請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低於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難家庭標准。
申請廉租住房保障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標准實行動態管理,每年由市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布。
2008年本市申請廉租住房保障的住房困難家庭標准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75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在16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第七條申請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成員之間應具有法定的贍養、扶養或者撫養關系。但申請家庭成員中已享受廉租住房政策或已作為其他家庭成員參與廉租住房申請的人員,不得再
次參與申請。未婚子女應當與父母共同申請,35周歲以上的單身人士可獨立申請。
第八條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員的全部收入總和,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各類保險金等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第九條家庭住房是指全部家庭成員名下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擁有的私有住房。申請家庭現有二處或二處以上住房的,住房面積應合並計算。
2007年12月31日以後,住房拆遷時認定的補償面積和住房轉讓面積,應計入申請家庭的原住房面積。
第三章 保障方式和保障標准
第十條租賃補貼按照保障面積、家庭人口、補貼標准、收入水平等因素確定。
租賃補貼計算公式為:
租賃住房補貼額=(住房保障建築面積一原住房建築面積)×每平方米月補貼額
2008年住房保障建築面積按一人戶30平方米,二人戶40平方米.,三人戶50平方米,四人及以上戶65平方米的標准執行。持有《無錫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無錫特困職工優惠證》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每平方米月補貼額為10元,其他低收入家庭每平方米月補貼額為7元。
第十一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可以申請實物配租的廉租住房:
(1)烈屬;
(2)市級以上勞模;
(_3)市社會福利院已成年的孤殘兒家庭;
(4)重殘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家庭;
(5)55周歲以上的孤寡老人;
(6)享受低保的無房家庭。
第十二條 實物配租按建築面積一人戶不低於30平方米,二人戶不低於40平方米,三人及以上戶不低於50平方米的標准配給。符合實物配租的,實行輪候配租。
第十三條 符合實物配租條件的申請人不接受住房保障部門配給的房屋,也不選擇租賃補貼的,視為自動放棄,並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廉租住房。
第十四條 享受實物配租的家庭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金額、期限和方式交納廉租住房租金。
第十五條廉租住房採取新建和收購等方式籌集,包括:
(一)政府出資新建的廉租住房;
(二)政府出資收購的住房;
(三)社會捐贈的住房;
(四)其他渠道籌集的住房。
新建的廉租住房主要在經濟適用住房和其他住房建設項目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建,面積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
第十六條 享受廉租住房租金核減的家庭,租金核減標准為:持有《無錫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無錫市特困職工優惠證》的低收入困難家庭,核減公房租金的70%;其他低收入困難家庭,核減公房租金的50%。
第四章 申請和核准
第十七條廉租住房保障申請和核准程序:
(一)申請。申請家庭應當推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家庭成員向戶籍所在地的區住房保障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1.《廉租住房保障申請表》;
2.申請家庭戶口簿、家庭成員的身份證明、婚姻證明(夫妻離婚的應提供離婚證明);
3.申請家庭收入情況證明(低保、特困家庭提供《無錫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無錫市特困職工優惠證》):
4.申請家庭住房情況證明(房屋所有權證、租住公有住房租賃契約或租住私房租賃合同);
5.其它有關證明和資料。
(二.)初審。區住房保障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通過審核材料、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以及信函索證等方式對申請家庭的收入和住房狀況等進行初審,並提出初審意見。
(三)首次公示。對初審通過的,由區住房保障部門在申請家庭戶籍所在地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經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區住房保障部門簽署意見,並報市住房保障部門審核。
(四)審核。市住房保障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家庭的收入、住房狀況進行審核,審核不符合條件的,市住房保障部門應當將申請資料退回所在區住房保障部門,由其通知申請人。
(五)第二次公示。市住房保障部門對審核符合條件的,在有關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經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予以核准。
(六)配租。經核准,符合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發給《無錫市廉租住房保障通知書》。享受實物配租的家庭,根據家庭成員構成、住房困難程度、房源情況和登記順序等因素綜合平衡後一輪候配租。輪候期間發給租賃補貼。
第五章 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第十八條 市、區住房保障部門應當按戶建3r_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檔案,實行動態管理。
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應每年向所在區住房保障部門申報收入、人口和住房情況,區住房保障部門對申報情況進行核實、張榜公布,並將申報情況及核實結果報市住房保障部門。市住房保障部門對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家庭,取消其廉租住房保障資格。
第十九條對以欺騙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審核同意或者已經獲得廉租住房保障的,由市住房保障部門給予警告;對已經登記但尚未獲得廉租住房保障的,取消其登記;對已經獲得廉租住房保障的,責令其退還已領取的租賃補貼,或者退出實物配租的住房並按市場價格補交以前房租。
第二十條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收回其承租的廉租住房:
(一)將承租的廉租住房轉借、轉租的;
(二)擅自改變房屋用途的;
(三)無正當理由連續6個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內居住的;
(四)無正當理由累計6個月以上未交納廉租住房租金的。
第二十一條 為申請人出具虛假證明的單位,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二十二條對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廉租住房管理工作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對已批準的廉租住房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江陰市、宜興市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凡過去文件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准。
http://www.xzlsw.com/fdc/zzwg/2008-12-17/2718.html
㈥ 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升級改造,需要報備什麼
1、新建住宅區,在居委會辦公、活動用房建設過程中,規劃、房管等相關職能部門和所在街道、鎮要參與規劃設計、施工建設、檢查驗收的全過程,確保居委會用房按時、按標准落實到位。居委會用房的配置要綜合考慮位置、樓層、配套服務設施等因素,盡量安排在沿街面或開闊地帶,方便居民辦事和自治活動開展。新建住宅區居委會辦公、活動等用房產權歸街道、鎮所有。
新建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項目和標准為:居委會辦公用房建築面積200㎡,居民活動用房建築面積400㎡,有條件的可以多個居委會合用活動用房。
2、已建住宅區,要嚴格按照《城市居住地區和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設置標准》(DGJ08-55-2006),通過改造、購買、置換、租賃等方法逐步達標。各街道、鎮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工作計劃,分步解決現有居住區社區居委會用房總量不足、規模過小的歷史遺留問題。社區居委會用房經確定後,任何組織不得隨意佔用,不得用於出租創收或從事經營活動。提倡社區居委會活動場所「一室多用」,努力提高使用效率。
已建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項目和標准為:居委會辦公用房建築面積150㎡、居民活動用房建築面積100㎡。
上市來自相關文件,不同的社區,我們要根據不同地方文件和標准進行上報報備,不要私自進行。
㈦ 十三部門發文:到2025年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
據住建部網站26日消息,住建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十三部門日前發布《關於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意見》指出,當前居住社區存在規模不合理、設施不完善、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物業管理覆蓋面不高、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和短板,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較大差距。現就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提出以下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城市居住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不斷健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顯著提升。
《意見》明確五大重點任務,一是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鍾到達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為原則,以城市道路網、自然地形地貌和現狀居住小區等為基礎,與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和服務范圍相對接,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原則上單個居住社區以0.5—1.2萬人口規模為宜。要結合實際統籌劃定和調整居住社區范圍,明確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實施單元。
二是落實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試行)》,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完善居住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內容和形式,作為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主要依據。
三是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優先實施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雨污水管網混錯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區內空地、荒地及拆除違法建設騰空土地等配建設施,增加公共活動空間。統籌利用公有住房、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閑置鍋爐房等存量房屋資源,增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要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在居住社區內配建居民最需要的設施。推進相鄰居住社區及周邊地區統籌建設、聯動改造,加強各類配套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共建共享。加強居住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
四是確保新建住宅項目同步配建設施。新建住宅項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准,將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商業服務等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作為開發建設配套要求,明確規模、產權和移交等規定,確保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並按照有關規定和合同約定做好產權移交。規模較小的新建住宅項目,要在科學評估周邊既有設施基礎上按需配建;規模較大的,要合理劃分成幾個規模適宜的居住社區,按照標准配齊設施。地方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確保產權人按照規定使用配套設施,未經法定程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用途和性質。
五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治理要求,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鼓勵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暫不具備條件的,通過社區託管、社會組織代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與物業管理服務平台相銜接,提高城市管理覆蓋面,依法依規查處私搭亂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協助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
㈧ 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的建設內容
一、正確把握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區和諧為目標,著力加強和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設施建設,努力把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成為功能完善、充滿活力、作用明顯、群眾滿意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進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城市社區組織體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組織基礎。
(二)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基本原則是:
——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進社區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群眾。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社區居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居民的服務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居民滿意程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第一標准,真正把加強和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變成服務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關系,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設施建設、財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尊重社區居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共駐共建、資源共享,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合力。
——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實效。緊密聯系各地實際,區分不同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創新工作載體,切實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和阻礙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突出問題,力戒形式主義,使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三)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努力使全國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組織體系更加健全,社區居民的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社區居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社區居民自治范圍進一步擴大,社區民主管理制度日趨完善;幹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社區管理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群眾的基本服務需求;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內外關系更加協調,全社會尊重、關心和支持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形成。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加強和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關鍵時期。要著力理順社區工作關系,強化社區管理和服務功能,充實壯大社區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社區保障機制,為實現到2020年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各項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進一步明確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四)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居民自治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會公德和居民公約、依法履行應盡義務,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召集社區居民會議,辦理本社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興辦有關服務事業,推動社區互助服務和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居民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群防群治,調解民間糾紛,及時化解社區居民群眾間的矛盾,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管理本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財產,推行居務公開;及時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社區居民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五)依法協助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社區居民委員會是黨和政府聯系社區居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協助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社會治安、社區矯正、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社區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消費維權以及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等工作,推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覆蓋到全社區。
(六)依法依規組織開展有關監督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居民利益的重要維護者,要組織居民有序參與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聽證活動,組織居民群眾參與對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駐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對供水、供電、供氣、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市政服務單位在社區的服務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和監督社區內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工作,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
三、不斷健全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
(七)加快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全覆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和人口規模、管理幅度等因素,按照便於管理、便於服務、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確定管轄范圍,一個社區原則上設置一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加快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工礦企業所在地、新建住宅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建工作。新建住宅區居民入住率達到50%的,應及時成立社區居民委員會,在此之前應成立居民小組或由相鄰的社區居民委員會代管,實現對社區居民的全員管理和無縫隙管理。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籌建工作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開展。
(八)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調整充實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設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群眾文化等各類下屬的委員會,切實增強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和協助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積極開展樓院門棟居民自治,推動形成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委員會、居民小組、樓院門棟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體系新格局。
(九)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專業服務機構。為更好地完成社區管理和服務任務,轄區人口較多、社區管理和服務任務較重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區服務站(或稱社區工作站、社會工作站)等專業服務機構。按照專干不單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則,社區專業服務機構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統一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工作,以形成工作合力。社區居民委員會有足夠能力承擔應盡職責的社區,可以不另設專業服務機構。
四、努力壯大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隊伍
(十)擴大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來源渠道。社區居民委員會一般配置5至9人,轄區人口較多、社區管理和服務任務較重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可適當增加若干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先安排符合崗位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其配備比例、招聘辦法及專業服務機構的設置標准由市(地)級人民政府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提倡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與業主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和居民小組的負責人可以由社區居民推選產生,也可以由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或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經過民主程序兼任。鼓勵社區民警、群團組織負責人通過民主選舉程序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研究建立新錄用公務員到社區鍛煉制度。鼓勵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優秀年輕幹部到社區居民委員會幫助工作或建立經常性聯系制度,鼓勵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等社會優秀人才到社區擔任專職工作人員,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或退休黨員幹部、社會知名人士以及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參與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經過民主選舉擔任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
(十一)加強對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社區工作的需要,制定培訓規劃,豐富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每年至少對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培訓一次,其他成員每2年至少接受培訓一次。要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和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學習社會工作知識,增強他們堅持黨的領導的信念,牢固樹立愛崗敬業、樂於奉獻、一心為民的精神,努力掌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不斷提高服務群眾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鼓勵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和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立足崗位,自學成才,支持他們參加社會工作等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考試,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十二)關心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的成長進步。積極把優秀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培養發展成為黨員,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擔任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勞動模範,加大從優秀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社區專職工作人員中考錄公務員和選任街道(鄉鎮)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幹部的力度。對工作成績突出、居民群眾滿意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應及時給予宣傳、表彰和獎勵。
五、積極完善城市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
(十三)堅持以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帶動社區居民民主。推廣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全面推進社區黨務公開,健全社區黨員代表議事制度,引導黨員參與民主實踐,積極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帶動和促進社區居民民主健康發展。
(十四)堅持和發展社區民主選舉制度。進一步規范社區民主選舉程序,穩步擴大社區居民委員會直接選舉覆蓋面。社區黨組織要加強對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將不參與選舉的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推選為居民選舉委員會主任,主持居民選舉委員會工作。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由居民推選產生的居民選舉委員會主持。居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依法被確定為居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應當退出居民選舉委員會,所缺名額從原推選結果中依次遞補。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各地要對居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資格條件作出規定,引導居民把辦事公道、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熱心為居民服務的人提名為候選人。探索社區流動人口在居住地參加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的方式方法,保障其民主政治權利。
(十五)完善社區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推廣社區黨員或黨員代表議事制度,深入開展以居民會議、議事協商、民主聽證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決策實踐,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實踐,以居務公開、民主評議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實踐,全面推進居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積極探索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有效形式,鼓勵社區居民和駐區單位廣泛參與,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
(十六)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日常工作制度。社區居民委員會要把工作重點進一步轉移到社區管理和服務上來,按照居民活動空間最大化、服務設施效益最優化的要求,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服務場所管理,方便居民群眾使用。建立健全社區居民委員會與駐區單位協商議事制度,推行分片包塊、上門走訪、服務承諾、結對幫扶等做法,密切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與社區居民的關系。實行錯時上下班、全日值班、節假日輪休等工作制度,方便群眾辦事。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居民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規范社區居民委員會財產、檔案、公章管理,確保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有效運轉。
六、切實改善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服務設施
(十七)加強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社區發展相關專項規劃,並與社區衛生、警務、文化、體育、養老等服務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地方政府應對建設資金來源、產權歸屬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確規定。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區連片改造居民區的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要求,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納入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規定的配套建設指標對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規定配置標准和要求的不予批准。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使用,應廣泛徵求社區居民及所在地街道辦事處的意見。未按規劃要求建設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的,不能通過驗收。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要根據規定將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交給所在地街道辦事處使用管理。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沒有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的或者不能滿足需要的,由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建設,也可以從其他社區設施中調劑置換,或者以購買、租借等方式解決,所需資金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籌解決。積極推動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服務設施的供暖、水電、煤氣、電信等費用應按照當地居民使用價格標准收取。
(十八)積極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整合社區現有信息網路資源,鼓勵建立覆蓋區(縣、市)或更大范圍的社區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平台,實現數據一次收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區、街道、社區面向居民群眾、駐區單位服務的內容和流程,建設集行政管理、社會事務、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社區信息服務網路,逐步改善社區居民委員會信息技術裝備條件,提高社區居民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全面支撐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積極推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內部管理電子化,減輕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七、逐步理順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與相關組織的工作關系
(十九)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的領導。社區黨組織是黨在社區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社區居民委員會要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的領導,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改進工作方式,切實領導和指導好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錢有場所、構建城市區域化黨建格局)為重點,積極推進社區黨組織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區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支持和保障社區居民委員會充分行使職權,及時幫助解決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倡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與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的相關制度,確保社區黨建與和諧社區建設緊密結合,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得到貫徹落實。切實加強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堅持和完善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志願服務和幫扶結對等制度,進一步落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要求,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充分發揮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十)支持社會組織和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積極培育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對不具備登記條件的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要主動幫助辦理備案手續,並在組織運作、活動場地等方面為其提供幫助。社區黨組織要加強對社區各類社會組織的政治領導,注意培養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隊伍。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等途徑,積極引導各種社會組織和各類志願者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鼓勵和支持社區居民開展互助服務,使之成為推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行社區志願者注冊制度,健全社區志願服務網路,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社區志願者注冊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標。
(二十一)發揮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在社區管理和服務中的積極作用。社區居民委員會要積極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要主動接受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物業服務糾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召開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會議應當告知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並聽取其意見。
(二十二)強化駐區單位的社區建設責任。建立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駐區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資源共享、社區共建事項。積極推動駐區單位將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推動駐區單位將服務性、公益性、社會性事業逐步向社區開放,為社區居民委員會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探索建立駐區單位社區建設責任評價體系,推動共駐共建、資源共享。要把駐區單位履行社區建設責任的情況納入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創建內容,有關部門在評先表優時要主動聽取社區居民委員會對駐區單位的意見。
八、大力加強對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領導
(二十三)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要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切實轉變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履行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責。要在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為社區及居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普遍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准入制度,凡屬於基層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居民委員會;凡依法應由社區居民委員會協助的事項,應當為社區居民委員會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凡委託給社區居民委員會辦理的有關服務事項,應當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區設立的各種工作機構,規范政府部門面向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的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大力壓縮針對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各類會議、台賬和材料報表。加快街道辦事處法制建設步伐,省級人民政府要積極研究制定城市基層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指導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規則。
(二十四)落實領導責任制。要把加強和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區(縣、市)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要履行好直接責任人的職責,市、區(縣、市)領導幹部和街道(鎮)領導幹部要建立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聯系點,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成效作為市、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和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十五)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黨委組織部門在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中要發揮抓總引領作用,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指導作用,搞好協調服務。依託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城鄉建設、文化、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環保、體育等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把支持和幫助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予以落實。各級發展改革、財政、金融、稅務、工商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和許可權,採取有效政策措施,積極支持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會、共青團、婦聯及殘聯、老齡協會、計劃生育協會、慈善協會等群眾組織要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
(二十六)切實加大經費保障力度。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人員報酬以及服務設施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等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社區居民委員會興辦公益事業所需費用,經居民會議或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按照自願原則,可以向社區居民或受益單位籌集。街道辦事處要將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經費納入街道辦事處銀行賬戶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分賬核算,不得挪用、擠占、截留,並定期向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居民公開使用情況,接受居民監督。加大對財政困難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其做好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保障能力。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報酬問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籌解決,其標准原則上不低於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和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生育、工傷保險,有條件的地方逐步落實住房公積金政策。
(二十七)提高指導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工作水平。要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針對不同地區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實際加強分類指導,不斷總結和探索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經驗和規律。要把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與黨的建設緊密結合,與社區建設緊密結合,加大宣傳力度,大力表彰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為推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氛圍。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
㈨ 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的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的管理,提高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的整體管理水平,為居民創造整潔、文明、安全、生活方便的居住環境,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城市,是指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直轄市、市、鎮。
本辦法所稱新建住宅小區,是指達到一定規模,基礎設施配套比較齊全的新建住宅小區(含居住小區、住宅組團,以下簡稱住宅小區)。
本辦法所稱住宅小區管理(以下簡稱小區管理),是指對住宅小區內的房屋建築及其設備、市政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與整治。
第三條房地產行政主管理部門負責小區管理的歸口管理工作;市政、綠化、衛生、交通、治安、供水、供氣、供熱等行政主管部門和住宅小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小區管理中有關工作的監督與指導。
第四條住宅小區應當逐步推行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由物業管理公司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
第五條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出售住宅小區房屋前,應當選聘物業管理公司承擔住宅小區的管理,並與其簽訂物業管理合同。
住宅小區在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前,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負責管理。
第六條住宅小區應當成立住宅小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
管委會是在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由住宅小區內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選舉的代表組成,代表和維護住宅小區內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管委會的權利:
(一)制定管委會章程,代表住宅小區內的產權人、使用人,維護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權利;
(二)決定選聘或續聘物業管理公司;
(三)審議物業管理公司制訂的年度管理計劃和小區管理服務的重大措施;
(四)檢查、監督各項管理工作的實施及規章制度的執行。
管委會的義務:
(一)根據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的意見和要求,對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
(二)協助物業管理公司落實各項管理工作;
(三)接受住宅小區內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的監督;
(四)接受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住宅小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監督指導。
第八條物業管理公司的權利:
(一)物業管理公司應當根據有關法規,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小區管理辦法;
(二)依照物業管理合同和管理辦法對住宅小區實施管理;
(三)依照物業管理合同和有關規定收取管理費用;
(四)有權制止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
(五)有權要求管委會協助管理;
(六)有權選聘專營公司(如清潔公司、保安公司等)承擔專項管理業務;
(七)可以實行多種經營,以其收益補充小區管理經費。
物業管理公司的義務:
(一)履行物業管理合同,依法經營;
(二)接受管委會和住宅小區內居民的監督;
(三)重大的管理措施應當提交管委會審議,並經管委會認可;
(四)接受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住宅小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監督指導。
物業管理公司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
第九條物業管理公司可享受國家對第三產業的優惠政策。
第十條物業管理合同應當明確:
(一)管理項目;
(二)管理內容;
(三)管理費用;
(四)雙方權利和義務;
(五)合同期限;
(六)違約責任;
(七)其他。
第十一條物業管理合同和小區管理辦法,應報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辦理售房手續時,應在買賣合同中對房地產產權人有承諾遵守小區管理辦法的約定。房地產產權人與使用人分離時,應在租賃合同中對使用人有承諾遵守小區管理辦法的約定。
第十三條住宅小區內的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應當遵守小區管理辦法,按規定交納管理費用,不得妨礙、阻撓管理人員履行職責,並有權參與監督住宅小區的管理。
第十四條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物業管理公司予以制止、批評教育、責令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一)擅自改變小區內土地用途的;
(二)擅自改變房屋、配套設施的用途、結構、外觀,毀損設施、設備,危及房屋安全的;
(三)私搭亂建,亂停亂放車輛,在房屋共用部位亂堆亂放,隨意佔用、破壞綠化、污染環境、影響住宅小區景觀,雜訊擾民的;
(四)不照章交納各種費用的。
第十五條物業管理公司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房地產產權人和使用人有權投訴;管委會有權制止,並要求其限期改正;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可對其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賠償損失,並可處以罰款:
(一)房屋及公用設施、設備修繕不及時的;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的;
(三)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的;
(四)私搭亂建,改變房地產和公用設施用途的;
(五)不履行物業管理合同及管理辦法規定義務的。
第十六條本辦法生效前,未按本辦法實施管理的住宅小區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七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建設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㈩ 無錫市物業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物業的使用和維護
第四十三條 建設單位應當對所售物業承擔質量保修責任,對在質量保修期內發生屬於保修范圍的質量問題履行保修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 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建配套設施交付使用後,由接收單位進行維護保養。
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建配套設施不得擅自改變使用功能。
第四十五條 建設單位應當向全體業主公布車位、車庫的處分情況。未出售或者未附贈的車位、車庫,應當優先出租給本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業主要求承租車位、車庫的,建設單位不得只售不租,期滿後可以優先續租。
車位、車庫不得單獨轉讓給物業管理區域外的單位和個人。
劃分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的分期開發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結合當期業主停車需求,按照比例劃出可供租售的車位、車庫,並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顯著位置公示;小區整體交付前,只能向每戶業主出售一個車位、車庫;小區整體交付後,在確保未銷售房屋每戶一個車位、車庫的情形下,剩餘車位、車庫可以按照規定出售。
第四十六條 物業管理區域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改變物業規劃用途;
(二)損壞或者擅自變動房屋承重結構、主體結構,將無防水要求的房間或者陽台改為衛生間、廚房;
(三)違反有關人均建築面積、使用功能等規定出租房屋;
(四)違法搭建建築物、構築物,破壞或者擅自改變房屋外觀;
(五)損壞或者擅自佔用、改建物業共用部分,損壞或者擅自佔用、移裝共用設施設備;
(六)存放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質或者超負重等違反安全規定的物品;
(七)製造超過規定標準的雜訊、振動或者影響鄰居採光、通風;
(八)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水、拋擲雜物和露天焚燒;
(九)侵佔綠地、毀壞綠化和綠化設施;
(十)擅自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無序停放車輛;
(十一)擅自在建築物、構築物上懸掛、張貼、塗寫、刻畫;
(十二)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禁止的其他行為。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應當及時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應當及時報告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業主、物業使用人對侵害其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業主委員會對侵害業主共同利益的行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四十七條 市、縣級市、區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物業管理活動的有關監督檢查工作,建立違法行為投訴登記制度,並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顯著位置公布聯系人姓名和聯系方式,依法處理物業管理區域內相關違法行為。
城市管理部門負責違法搭建、亂設攤點、損壞綠地、社會生活雜訊超標等監督檢查。
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建設單位履行房屋工程質量保修責任等監督檢查。
公安部門負責治安、消防、技防、養犬、車輛停放、室內居民雜訊等監督檢查。
市政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供水、排水、功能照明、燃氣等監督檢查。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電梯安全運行等監督檢查。
價格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物業服務收費的監督檢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無照經營的監督檢查。
第四十八條 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房屋所有權初始登記之前,將首期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一次性交存至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專戶,並在物業交付使用或者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時,根據專有部分面積按照同一交存標准向業主收取,其餘部分的首期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由建設單位承擔。
公有住房售房單位在出售公有住房時,應當將首期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一次性交存至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專戶。
受讓土地的住宅物業配置電梯的,建設單位應當在交付使用前按照建築安裝總費用百分之一的比例交存資金,專項用於電梯、消防等設施設備的更新和改造。該資金歸全體業主所有,納入物業管理區域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
第四十九條 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的增值收益,除去業主房屋分戶賬滾存資金(利息)和必要管理費用外,剩餘部分納入相應物業管理區域專項維修資金統籌分賬,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房屋共用部分和共用設施設備無法正常使用,以及受益人為全體業主或者無法界定受益人時的維修、更新和改造。
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可以授權業主委員會將專項維修資金利息在規定的額度內,統籌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房屋共用部分和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和改造。
專項維修資金利息和統籌分賬的使用額度,應當在管理規約中明確。
第五十條 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專項用於國家規定的保修期屆滿後物業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下列費用不得從專項維修資金中列支:
(一)依法應當由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承擔的物業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和改造費用;
(二)依法應當由相關專業經營單位承擔的維修、養護費用;
(三)因人為損壞以及其他原因應當由當事人承擔的修復費用;
(四)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應當由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的維修、養護費用;#p#分頁標題#e#
(五)新增、新建配套設施、設備所需的費用;
(六)依法不得列支的其他費用。
第五十一條 物業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和改造工程決算應當向全體業主公示;使用資金超過一定金額的,應當接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組織審價,審價結果應當公示。
物業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維修、更新和改造工程的鑒定、監理、咨詢、審價等費用應當列入工程成本。
第五十二條 發生屋頂牆面防水損壞造成滲漏、樓體單側外立面脫落、電梯故障或者其他危及安全情形需要動用專項維修資金,相關業主不能形成法定多數意見的,可以由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社區居(村)民委員會或者相關業主中的一方提出申請,經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區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相關專業單位確認,報市、縣級市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核准。
申請人應當做好使用方案公示和溝通解釋、施工過程協調監管以及竣工後的驗收工作。
第六章 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舊住宅小區,是指交付使用時間較長,房屋產權單位或者售房單位因客觀原因無法履行房屋修繕責任的住宅小區,具體范圍由市、縣級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公布。
第五十四條 對配套設施不齊全、環境較差的舊住宅小區,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更新改造工作,在屋面維修、外牆防滲、路面維修、市政管網改造、功能照明改造、環衛設施改造、綠化改造、技防設施建設、消防設施建設、停車位增設等基礎性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統籌推進整治改造工作。
第五十五條 舊住宅小區的電梯應當按照規定定期維護、保養和檢驗;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維修、改造和更新。
建立專項用於電梯維修資金歸集制度前投入使用的舊住宅小區電梯,其更新改造資金由產權人和政府按比例分擔。具體辦法由市、縣級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條 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完成後,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舊住宅小區長效管理機制,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小區內衛生、綠化、治安、房屋維修等管理,籌備召開業主大會,推行物業管理或者業主自行管理。業主應當承擔相應的物業服務費用。
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舊住宅小區管理的指導和監督。城市管理、公安、市政、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舊住宅小區管理的有關工作。
尚未列入整治改造計劃的舊住宅小區,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實施保潔、保綠、保安等基本物業服務。
第七章 拆遷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
第五十七條 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拆遷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的領導、協調、考核工作,逐步推動物業服務市場化。
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拆遷安置房小區物業服務的組織實施,協調、監督本轄區內拆遷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的移交、接管等工作。
第五十八條 建設單位在拆遷安置房交付前應當與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簽訂前期物業管理合同,實施前期物業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將拆遷安置房小區的配套用房和公共設施設備完善到位,及時交付給接收單位。
第五十九條 拆遷安置房小區應當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符合條件的應當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委員會。
第六十條 拆遷安置房小區的物業服務應當參照物業服務等級指導標准,收取相應的物業服務費用。
拆遷安置房小區的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經營性收益應當用於物業服務支出。
縣級市、區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拆遷安置房小區管理服務經費的保障機制。
第六十一條 專項維修資金未全部歸集入戶前,拆遷安置房小區的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需要維修、更新、改造的,由物業所在地的縣級市、區人民政府組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