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能忘了
怎麼能忘記
作詞:吳瑞波
作編曲:曹軍亮
演唱:楚紅秋
rap:小米
又想起家門前的小河溪
水中的魚兒在嬉戲
滿山茶林 綠油油
茶子花香 香氣撲鼻
難忘記兒時在這里游戲
冬季下雪也會好奇
難忘小火車聲聲汽笛
那是英硫父輩的傳奇
怎麼能忘記你養育的情意
怎麼能忘記我成長的軌跡
過去的鄰居羞澀美麗的你
你是否還能把我想起
馬鞍山還在威然屹立
你卻已消失在芒海里
英硫的傳奇收藏在心底
美好的情誼我們會好好珍惜
RAP 小米
難忘記方格的游戲有你
叮鐺是兒時的樂器
的科 的玩法還能記起
抓沙包你拿手的好戲
南腔北調匯聚我們的語氣
五湖四海我們是最好的兄弟
英硫情留下最美的回憶
難忘記那些有趣的游戲
雪花飄下歡天喜地
睡夢中聽到聲聲汽笛
那是我們掛牽的傳奇
怎麼能忘記英硫的日子
怎麼能忘記手足的兄弟
曾經帥氣頑皮的你
是否還能把我常想起
五狼嶂還在威然屹立
你卻已消失在芒海里
英硫的傳奇收藏在心底
美好的情誼我們會好好珍惜
美好的情誼我們會好好珍惜
⑵ 仙都勝景的景點介紹
人們乘車在依山傍水的公路上緩行,或棄車步行,不久就來到號稱「天遣林泉」的仙都主要風景點——鼎湖峰。雨中的鼎湖峰一變平時坦盪、明朗的性格,似乎有些羞答答地罩上了一層面紗。不過,此時的鼎湖峰也自有它妖媚動人之處:霧氣在山谷峰頭升騰、游盪。一片灰白色;風從附近的步虛山吹來,雨點被拉成無數道歪歪斜斜的銀絲,織成一幅晶瑩的白絹。沿著好溪南岸的山石路漫行,眼前拔地而起直沖雲霄的鼎湖峰極為壯觀。此峰高一百六十八米,海拔三百七十五米,它壯如刺破青天的龍泉寶劍,也象破土而出生機勃勃的春筍,因此當地人們又稱為「石筍」。據說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最高的石筍,素有「天下第一筍」之稱。鼎湖峰的得名,據傳,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曾置香爐於峰頂煉丹,丹成,跨龍升天飛去。此地為丹鼎壓陷,聚水成湖,故稱為「鼎湖」,此峰就稱為鼎湖峰。歷代許多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吟詩作賦,頻贊這「天下奇觀」。唐代大詩人自居易詩雲:「黃帝族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讀了王十朋「厭看西湖看鼎湖」的詩句更使人心往神馳。早在晉代,謝靈運就已把鼎湖峰寫入《名山志》中,稱「縉雲山旁,孤石屹然,頂有湖,生蓮花。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近代,潘天壽先生也於抗日戰爭期間在縉雲住過一段時間,曾寫下兩首七律。一首是:「五雲留我暫棲遲,始識雲間峰壑奇。風定灑瓢溪可耳,崖銘鶴壽墨凝眉。久聞金鼎騎龍事,且唱青蓮樂府辭。應有如花人不寐,中天綠竹月明時。」另一首是:「拗陰蓮日合山行,大墨峰戀不世情。閉眼濕雲寒蜃氣,漏天急雨怒灘聲。斕斑何處桃花好,綽約能期仙子迎。聞說胡麻原有種,擬籌錢鋪老躬耕。」人們仰觀石筍,時而看到頂端還有成片的樹木,看上去就象長在雲端。偶爾還看到幾只山鷹迎著暴風雨繞著它的腰間飛旋,底部石壁上明人寫的「鼎湖勝跡」四個直徑三米的大宇,渾厚剛勁。此時觀者真想長個翅膀,上去一睹為快。當地人這樣說:不觀鼎湖,不知仙都。
若要遠眺黃帝跨龍飛升的鼎湖,可從鼎湖峰右側,沿著新開辟的又陡又滑的步虛小道,朝著步虛山頂的「觀湖亭」邁進。大凡一個真正的旅遊愛好者都有這樣的體會,登山不登高,是難以領略到奇景的。正如北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所寫的:「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能否到達險遠處去觀看奇景,往往不全是體力上的考驗,更重要的是意志與毅力的鍛煉。走至半山腰,在玉筍峰腳下小蔥會發現,這雨中的鼎湖峰活象一幅剛剛落筆的水墨畫,縹縹緲緲,若有若無。有時一陣霧氣卷來,眼前一片霧的海洋,頓時不知深淺;忽然一陣風聲響過,霧氣又飄盪環繞,流向另一座山峰,使原先雲霧籠罩的鼎湖峰露出湖濱層松迭翠的一片青影。這時若回視自身和立足的岩石,猶如乘一葉扁舟,臨萬頃大海,使人好像置身於「仙境」之中。古人在玉筍峰下游覽抒懷的很多。明代樊鋒在《觀鼎湖》中雲:「高峰潭影漾晴少,遙映金蓮頂上花。一帶白雲迷洞口,桃花深處是仙家。」清代文豪衰枚對鼎湖峰所作的「風吹山似來,雲動山如往」的吟詠,大概也是游此發出的深情感慨吧!鼎湖峰山上山下是一片茁壯的龍須草,相傳是軒轅黃帝煉丹成功跨龍升天時,群臣也要跟去,爭攀龍須不放,結果拔落龍須,墜地而生草,故名曰「龍須草」。李時珍《本草綱目》第十五卷中稱此草為「石龍芻」,書中說:「石龍芻又名縉雲草。縉雲,縣名,屬今處州,仙都產此草因以名雲。」《浙江通志》中也說:「龍須草,產於仙都獨峰岩」。獨峰岩即鼎湖峰。目前,縉雲縣仍是我國龍須草重點產區之一。此草可織席亦可入葯。
如此一步一步邊走邊欣賞,要有一個多小時才能登上「觀湖亭」。前人為了在步虛山頂觀看鼎湖勝跡,自唐代起就在這里建有「慶皇鼎」,又名「仙境一覽」,以後毀廢。現在的觀湖亭於一九七九年重新落成。站在亭子里極目觀望,遠近石峰林立,樹海翻騰,莽莽蒼蒼,漠然一片。西望鼎湖峰頂,松柏合抱,茂密茁壯,湖濱青蔥,湖光耀目,陶然欲醉。據當地老人說,四十五年前,有四個采葯人從靠近石筍的兩座山上架起了一條很粗很長的繩索,利用這條繩索,把一條大麻繩拖上石筍絕頂,然後架起空中滑輪,有三個人攀著繩子勇敢了登上了鼎湖,在上面搭柵佳了一個多月,採集了大量貴重葯材。自古絕頂終有英雄攀。北瞻好溪宋代石橋,遊客如梭,那山、水、橋三位一體的山水畫映入眼簾,令人心曠神抬;東仰成群的玉筍峰和石林,你就會發現,它們是一石一姿,一峰一態,各具風格:有的象爺孫閑坐,有的象母女借游……在這石林中間,你會找到各種各樣饒有情趣的天然雕像;南觀山麓左側的飛來石,有的象駿馬嘶鳴,有的象猛虎仰卧,有的象狼犬警視。四方景色,歷歷在目,宛如走進了一幅妙筆描繪的畫卷。這時候,才真正覺悟王安石所稱「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道理! 辭別鼎湖峰,來到倪翁洞風景區。此地南臨好溪和以朱亮「解鞍盤滿忘歸去」詩句命名的忘歸洞;北近青塘湖心亭和釣魚台;東有五老峰、仙人灘和荷花池;西是月鏡岩、獨峰書院舊址、晦翁(朱亮)遺跡以及仙都風景區管理處。這里是仙都風光景色差蘋之處,既有溪柳綠地、小橋流水、湖泊池塘、各色亭檄等園林建築,又有洞蟹危岩、曲徑通幽、開合收放、層疊績幻的深透洞景。再加之一千二百餘年的唐代名碑在這里倍受保護,不少游覽者贊嘆:「二李題刻世間稀,名篆長伴洞里仙。」
倪翁洞得名,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姓倪的人隱居在這里一個有盤旋迴廊的山洞裡,他嫉俗遁世,故未留名字。李陽冰崇拜他的為人,公元七五九年,李陽冰任紹雲縣令時命名此洞為「倪翁洞」,並在附近的一塊岩石上親書了「倪翁洞」三個篆字,被名石匠刻在高二米寬半米的石碑上,宇徑四十厘米。宋?歐陽修在《集古錄》中稱此書法「淳古嚴肅」。《括蒼金石志》贊它「力有萬夫」。唐代以來,為保護這塊名篆,特地在石碑上建有「憑虛閣」,又名「護法亭」。因此,稀世珍貴的篆刻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從曲池人洞,沿著百步石階到達洞頂,就到了當年倪翁隱居之處,連環洞如幾個大小不同的房間,「倪翁洞」三宇醒目可見,另外洞壁上還有古跡八十餘處。清人趙永齡贊名篆曰:「對面孤峰聳,回頭五老尊,倪翁留篆跡,終古與乾坤」。另一處題刻寫道:「馬跡龍須玉筍研,初陽泉石出天然,何如唐令留遺愛,長伴倪翁洞里仙。」據說,秦篆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個流派,始於秦始皇的宰相李斯,後人把李陽冰與李斯相提並論為「二李」。曾做過唐朝尚書左司郎的李肇,在他著的《唐國史補》一書中記載:「李陽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嘉、蔡邑不足言也。」目前,「二李」留在世上的題刻已為數不多,據說李斯題刻全國只保留有泰山刻石、琅哪刻石、會稽刻石等七處。留下來的李陽冰題刻更是寥寥無幾。李陽冰不但善秦篆書法,而且為保存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篇作出了重大貢獻。據郭沫若同志的《李白與杜甫》考證,後來李陽冰從紹雲調到安徽當塗任縣令時,李白曾去當塗投靠他達一年余,稱李陽冰為「從叔」,井寫過《獻從叔當塗宰陽冰》的五言二十八韻長詩。第二年一月,李白「腐脅疾,,臨終時,在枕上以詩稿付之並請求作序,李陽冰將李白遺詩編成十卷,寫了《草堂詩序》。這兩位名人的手足之情,也被這里的遊客傳為佳話。走出倪翁洞,登上初陽谷頂端,跳上谷石,極目遠眺,大有豁然開朗之感。在這里觀日出,可見對面馬鞍山如烈馬馱日,景色奇艷。離開初陽谷,從獨角通洞下山,洞口剛容一人人,往下是獨角亭,此乃依山築成,供遊客休息之處。走出獨角亭,向右是響岩洞,行人過此,足跡回聲,音響洪亮。曾有古人以「好山豁空谷,咳嗽時傳答,或恐是知音,為我開蓬錫」的詩句描寫這個有趣的岩洞。 仙都山的另一個風景區——鐵城,在好溪彼岸。若雨,好溪水位上漲而且湍流,要趟過齊腰深的溪水,才能艱難地到達好溪彼岸。這條溪原來不叫「好溪」,相反,卻以「九十里間五十六獺」的兇殘相被稱為「惡溪」。唐朝宣宗時,有人在這一帶興修水利,「惡溪」始改為「好溪」。但一千多年來,沿溪人民還是吃盡了急流險灘的苦頭。直到前幾年,上游建起了蓄水一千二百萬立方米的大水庫,建起年總發電量達三千三百六十萬度的五個發電站,紹雲人民才真正嘗到了好溪的好處。沿著鵝卵石路向鐵城方向前進,首先看到的是英蓉峽。只見兩山夾峙,巍巍然一如削壁,因為呈鐵青色,所以蕪蓉峽又淑鐵門峽」。明人鄭汝壁在一篇鐵城游記中描寫這里是「僅通箭答;丸泥封,則鳥飛度耳!」就是說,鐵門峽只能通過箭末,如果用彈丸大小的泥石能封佐它,鳥也只得從高處飛越才能過來。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入」的險境啊!曾著有《仙都志》的明代文人李永明有詩描寫過這里的奇山異水:「亂削英蓉傍水開,碧潭釣艇日徘徊。花迷洞口連環泅,鷹落峰頭卓錫冤。題石令公傳鐵峽,茹芝仙客吊荒台。好溪更有千秋月,曾昭青蓮作賦才」。這最後一句是說曾驚動詩仙李白也賦詩贊頌。李白在《送山人魏萬》的詩中是這樣描寫鐵門峽的:「紹雲川穀難,石門最可觀」。石門指的就是鐵門。在李白看來,纓雲仙都山水都很奇特難得,而英蓉峽又是最美麗好看的。在這詩情畫意之中,旅遊者會個個叫絕。山水雖不能言語,卻能左右人們的情緒。有時,它勾起你對過去的回憶,更多的時候,它是在激發你對未來的嚮往和熱愛。解放後,這可觀的英蓉峽曾吸引過好幾家電影製片廠到這里拍攝外景。在電影《阿詩瑪》中,我們看到阿黑得知阿詩瑪被財主熱布巴拉搶去後,策馬往山谷中飛奔面來的鏡頭,那是演員騎馬跨人蕪蓉峰時拍攝的。當阿黑人山谷後,突然他勒佐馬,朝前仰望,這時鏡頭搖成特寫:巍然屹立的奇峰絕壁象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攔住了阿黑的去路。阿黑並沒有退縮,於是拔神箭迎山射去。大山頓時轟然開裂,出現了一條峽谷,阿黑立即躍馬而過。這一組鏡頭,就是攝自鐵城天險的鐵門峽。鐵城的奇絕險峻,使電影《阿詩瑪》大為增光添色。那挺秀的英蓉峰就彷彿是白雲深處含情脈脈的阿詩瑪俏麗的身影,那雄偉的卓錫峰就好象是勇武的阿詩瑪的忠誠伴侶阿黑。那山鳴谷應的回聲,那流泉飛瀑的音響,就好似阿詩瑪那已經消逝但卻永遠在太空中回盪的歌聲!
在笑蓉峽內,群山環抱一谷,谷頂有一塊螺絲形巨石和由方石塊砌成的平台,這就是宋代「鐵城書院」舊址。相傳朱窘曾經佐在這里講過學。站在鐵城書院平台上觀看笑蓉峰、卓錫峰、釣魚礬、回回岩、連環洞等景色,氣象萬千,分夕敝燒。
仙都婆媳岩風景區下面的一片平川地上,有三械蒼古矯健、樹皮斑駁的大樟樹,其中兩株根部相連,軀干依假,酷似一對終身相隨、白頭借老的夫婦,稱為「夫婦樹」。因而這便成了有關愛情一類題材影片的外景拍攝點。如阿詩瑪坐在大樹下綉綵綢,准備送給在摔破場上的得勝者;在火把節的黃昏,小夥子們彈著大三弦和姑娘們縱情歌唱、跳舞;青年男女手持火把傾影雙雙徘徊在大樹下、花叢中;阿詩瑪和阿黑柔情纏綿,依恨一起傾吐衷腸等鏡頭,都是在這里拍攝的。還有在電影《摩雅傣》中,青年岩溫和姑娘依萊汗在三棵大青樹下深情地擁抱,岩溫指著其中一棵樹說:「這棵大樹就是我們的見證,那石頭就是我的化身,任憑風吹雨打,我要愛你一輩子!」這些鏡頭也是在這里拍攝的。北影拍的《啞姑》中,「啞姑」和「春哥」的愛情戲還是集中在這三棵大樹下拍攝。這平川的大樟樹,成了勞動人民純朴、堅貞、美好的愛情象徵!「拍片子,仙都到處是鏡頭!」到這里拍電影的行家曾這樣深為感慨過。
仙都現已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區,是旅遊勝地。的確,仙都山水美在天然,它象徵著祖國山河和人們內心的美,值得贊美!值得留戀!
⑶ 李白的人生經歷(詳細)
早年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且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門之變後伏誅,留有親生後嗣的可能性很小。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更為了學習而隱居。
李白於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主要有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今青蓮鎮)和西域的碎葉(Suyab,位於今日的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這兩種說法,其中後一種說法認為李白直到四歲時(705年)才跟隨他的父親李客遷居蜀地,入籍綿州。
李白自四歲(705年)接受啟蒙教育,從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時十四歲(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十五觀奇書,做賦凌相如」。
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二十五歲時隻身出四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中年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後(武後)之朝何如?」白曰:「天後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
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後來他在洛陽和另兩位著名詩人杜甫、高適相識,並且成為了好朋友。於並州遊玩時,見到一輛囚車經過,一問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聲威大震的郭子儀,時為校尉,隸屬名將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計欲破賊,不巧因風勢逆吹,反燒到自軍軍餉,遂而獲罪待刑。
李白見之,立即保釋郭子儀,為唐朝留下了一個中興名將。(這即是郭子儀於李白獲罪後力保李白免死,而後得到赦免的報恩。)
晚年
天寶十一載(752)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參見李璘之亂)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准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去世
《新唐書》記載,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召李白,但李白當時已去世。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是病死的;皮日休在詩作中記載,李白是患「腐脅疾」而死的。
《舊唐書》則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中國民間有「太白撈月」的傳說:李白在舟中賞月,飲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裡撈月而溺死;在民間的求簽活動中亦有「太白撈月」一簽文,乃是下下簽。
(3)馬鞍山手足情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風格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游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俠」、「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
⑷ 伯牙奉琴是什麼意思
秦腔《伯牙奉琴》又稱《子期論琴》,別名《馬鞍山》,源於《今古奇觀》第十九卷及《韓詩外傳》。事述:春秋戰國時,楚國大夫鍾子期,罷官歸里,打柴為生。晉國上大夫俞伯牙交聘於楚,還朝交旨途經孤峰山前,停舟撫琴自娛。子期聞琴發笑,乃被邀上船艙,講琴論道。伯牙彈琴的《高山流水》曲目,多年來沒人能夠理解,卻被子期一言猜中。真是知音相遇,情同手足,遂結為金蘭,約定來年中秋相會。次年到期,伯牙撫琴踐約。路遇鍾父,獲悉子期亡故,悲不自勝,奔墓前哭祭,並摔琴以報知音,迎養鍾之父母。
⑸ 一把琴斷了,一個人倒在地上打一成語
人琴俱亡
⑹ 什麼是陸遜火燒連營
赤壁大戰以後,曹操對孫權和劉備的威脅暫時解除了,孫、劉之間的矛盾卻激化起來。孫權認為荊州應該是東吳的地盤,而劉備卻占據不讓。後來,劉備去益州,讓大將關羽守衛荊州。關羽帶兵北上,去攻打曹軍,不想孫權卻派人從後面襲擊,奪取了荊州,又殺了關羽。
劉備和關羽情同手足。他發誓要滅了東吳,為關羽報仇。他即位稱帝那年(公元221年)七月,不顧諸葛亮的反對,帶領蜀漢的大部分人馬,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戰爭。
孫權得到這個消息,幾次派人向劉備求和,都遭到拒絕。這時候東吳的大將周瑜、魯肅和呂蒙等,都已經先後去世了,孫權只得任命年輕的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徐盛、韓當、孫桓等五萬人馬去抵抗劉備。吳國的文武大臣,對陸遜就任大都督議論紛紛。有的說陸遜聲望不高,怎麼能指揮打仗?有的說陸遜才能不夠,擔當不起統帥的重任。孫權知道陸遜為人忠厚,才能出眾。他力排眾議,堅決把統帥的重任交給陸遜。
這時候,劉備已經領兵從秭歸進抵秭亭(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深入吳境五六里。蜀軍從建平(今四川省巫山縣)到猇亭,沿路扎營,綿延幾百里。蜀軍在與夷道(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圍困了吳國的先鋒孫桓。吳軍將領要求陸遜趕快派兵去援救孫桓。陸遜詳細地詢問了前線的情況之後,胸有成竹地說:「孫桓將軍一向受到士兵愛戴,一定能夠堅守城池,現在不必去救他。等我打敗了蜀兵,他自然解圍了。」將領們又要求陸遜趕快出兵迎擊劉備。陸遜說:「劉備帶兵東下,連連得勝,氣勢正旺,並且占據高處,我們很難攻破他。如果我們出師不利,就會挫傷士氣。這是關系全局的大事。我們應當勉勵將士,布置防禦,等待時機,後發制人。」蜀軍多次挑戰,陸遜總是置之不理。這樣,吳蜀兩軍從第二年二月相持到六月。
劉備見一時不能取勝,心生一計,命令吳班帶著一萬多老弱兵士,到靠近吳軍的地方去扎營,自己率領精兵八千,在山谷里埋伏起來。吳班領士兵挑戰,耀武揚威,不斷辱罵吳軍來引誘吳軍進攻。吳軍將領十分氣憤,都要求跟蜀軍拼一陣,陸遜說:「這里頭一定有假,咱們不能盲目進攻,以免中計。」他命令吳軍照舊堅守陣地,不要理睬蜀軍的挑戰。過了幾天,劉備知道自己的誘敵之計已經被陸遜識破,只好從山谷里撤出伏兵。
當時正是盛夏委節,天氣異常炎熱,蜀軍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氣,叫苦連天。劉備只得讓水軍離船上岸,和陸軍一起,靠著溪溝山澗、樹林茂密的地方,紮下互相連接的四十多座軍營,以便躲避暑熱,休整軍隊,等到秋涼後再向吳軍大舉進攻。陸遜看到了蜀軍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士氣低落,認為進行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他仔細擬定了破蜀的作戰方案,寫成報告,向吳主孫權請示。孫權看了看報告,高興地說:「東吳有了這樣的將領,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一天,陸遜召集大小將士,宣布了出兵破蜀的計劃。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勝利,陸遜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對蜀軍的一個營寨進行試探性進攻,戰斗結果吳軍吃了虧,可陸遜已經找到了攻破蜀軍的辦法,那就是用火攻。陸遜命令水路士兵,用船隻裝載茅草,迅速運到指定地點;陸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著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營,就順風縱火。
吳軍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襲擊。蜀軍毫無防備,頓時亂成一團。各路吳軍乘著大火,同時發起反攻,接連攻破了蜀軍的四十多座營寨。蜀將張南、馮習抵擋不住,被吳兵殺死。在慌亂中,劉備撥馬向夷陵馬鞍山逃走。吳軍乘勝追擊,殺死大量蜀軍,奪得了許多軍用物資。
劉備逃到馬鞍山。陸遜的大隊人馬把馬鞍山團團圍住,從四面放火燒山。劉備只得帶著殘兵敗將,殺開一條血路,沖出包圍,向西逃跑。吳軍緊緊尾追,劉備趕忙命令沿途驛站的人員,集中軍用物資和士兵拋棄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燒著,堵塞山道,阻擋追兵。擔負斷後的蜀將傅月彡(音rón),堅持戰斗,率領部下往來沖殺,身受重傷,奮力死戰,才使劉備擺脫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節縣)。這時劉備因為憂憤悔恨而病倒了,在病勢沉重的時候,劉備派人去成都,把丞相諸葛亮等人請到白帝城來安排後事。
劉備讓諸葛亮坐在床邊,對他說:「我有了丞相,才有今天的帝王事業。可是,我的知識淺陋,沒有聽丞相的話,自討失敗。想來又悔又恨。如今眼看我就要死了,兒子劉禪軟弱無能,我只好把大事託付給丞相。」他一邊說,一邊把事先寫好的遺囑交給了諸葛亮,並且要求他盡力輔佐太子劉禪。諸葛亮向劉備表示,一定要盡一切力量輔佐少主,不辜負劉備的重託。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去世了,死的時候六十三歲。
⑺ 小學一年級背誦唐詩有哪些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詩評】如果說孩子知曉度最高的詩是《鵝》,小學生知曉度最高的詩就是《春曉》。這首詩帶著生機勃勃的意境,以此開篇,不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評】「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是李白對孟浩然的評價。孟浩然的詩,詞句簡約,明白曉暢,易於誦讀。這首又是五絕,字數不多,很適合初學者。《宿建德江》,簡約版的《春江花月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評】不用多說。有華人處即有此詩。《爸爸去哪兒》的片尾曲,前奏就是這首詩。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評】可以玩一個文字游戲,去掉一個「間」字,將這首詩變成一首詞:「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會提升孩子的興致,以及他們對詞的初步感受。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評】春天的感覺,恰如微風拂面,如楊柳依依。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詩評】讓孩子理解一個老人的心態,學慣用他人的視角看人看事。老人眼中的「兒童」,就是「笑問客從何處來」,如此憨痴爛漫。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評】孩子會問:怎麼又有一個《涼州詞》?解釋一下,這是曲調。詩不一定要有名字,但一定要有名。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詩評】王昌齡是七絕聖手。拿一本地圖,青海、玉門關、樓蘭,讓他/她對國家地理有個初步概念。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評】一口氣讀了好幾首邊塞詩,初步形成類型詩的概念。此詩的時間感、空間感和動態感都很強,氣勢雄渾。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評】送別詩,唐人詩歌的另一個重要主題。吳、楚,這是上海以及長三角所處的大略地理方位,告訴孩子,春秋戰國時期有過這樣兩個國家。「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也是一種價值觀教育。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評】讓孩子系統地讀幾首王維的詩。王維詩歌中有一種平靜的力量。他的山水詩,不是對景色的簡單描摹,已經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鳥鳴澗》的意境,讓孩子閉上眼睛,在腦子里靜靜還原那個場景。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評】看似簡單的白話,卻回味悠長,如吃橄欖、如食梅子。冬天教授此詩,正當其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評】告訴他/她什麼是重陽節,古代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讓他/她體會什麼是思鄉,什麼是手足情深。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評】王維詩中多「君」字,彷彿在與你對話,可見重情義的君子之風。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評】渭城朝雨又見「君」。送別詩的經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評】讀此詩時,正值春節。古代的「元旦」,是農歷新年。正要講一個故事:「古代有個叫做『年』的怪獸……」孩子打斷說:「我早就知道了……」三滴汗。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詩評】春節過了,孩子快開學了。帶他/她一起去放風箏吧,把這首詩背下來不成問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詩評】讀春天的詩。「草色遙看近卻無」,帶他/她去公園里尋找草地中正在萌發的青草;去看看河畔的垂柳,順帶復習前面學過的《詠柳》。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評】春天的景象越來越氣象萬千。白描的手法,讓各種小動物、小植物活躍在紙面上。蔞蒿、河豚都是美味,蘇軾是個饞嘴貓,跟小孩子們心心相印。家在江南的朋友,一定要帶他/她去吃吃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評】正值煙花三月,所以選這首詩。孟浩然、李白,他們居然是好朋友,孩子頓時覺得那是一個多麼厲害的時代。帶他/她去看大江大海,體會什麼叫「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什麼叫「地球是圓的」。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詩評】進入了春的時節,抓住時機多念幾首春天的好詩吧。杜甫的詩,大多是沉鬱頓挫,小孩子不容易理解,大詩兄也不建議這么早給他們念。這是杜甫難得的一篇「小清新」,田園生活的恬淡、鄰里關系的溫馨、生機勃勃的美麗,都是亮點。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評】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這是古代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不能生火做飯。讓孩子體會一千多年前帝都長安的風貌,以及傍晚時分、燈火初上的那種靜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評】清明節必讀。孩子說,她早就會背了。那好吧,放假一周!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評】大詩兄的故鄉,也是孩子戶口本上的「籍貫」。不能忘本。再說,這首詩本身就很美!父女曾經親臨潺潺澗溪,幽草猶在,黃鸝不減。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詩評】明快江南春,濛濛江南雨。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詩評】孩子第一次接觸到詞。描摹江南之春,《憶江南》與上周的《江南春絕句》堪稱雙璧。「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彷彿自己就站在朝日噴薄的船頭,於大江之上順流而下。現代人很難想像,如此壯闊的一條大江,居然能夠澄凈如斯!小孩子會有一點不解:「為什麼說綠色像藍色?」原來,「藍」是古代的一種植物染料。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詩評】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到律詩,而且是七律,56個字,本來擔心背誦下來有難度,沒想到很輕松搞定。這說明孩子的潛能很強大,也說明這首詩真的很朗朗上口。早鶯、新燕,應該還有蝴蝶、蜜蜂,萌物多多。讀上幾遍,感覺真應了那句話:春暖花開時,杭州萌萌噠!杭州離上海不遠,可以全家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評】「還是唐-白居易啊。」沒錯,還是。農歷的人間四月天,花期極盛之後,地面落英一片,細小的、青澀的果子開始掛上枝頭。不過,山裡的桃花剛剛盛開。這是為什麼呢?給孩子上一堂五分鍾的科學常識課——《海拔和溫度對植物花期的影響》。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詩評】話說讀這首詩的時節,真的是漫天「飛雪」、噴嚏連天!大約兩三個月前,不是學過一首《早春》嗎?孩子那時就在問:「有沒有《晚春》呢?」現在,《晚春》真的來了。一看作者,還是這個韓愈呀,哈哈。
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詩評】不知不覺,春天就在念詩中過去了,梅雨天來了。夜晚,能夠聽到不遠處公園池塘中傳來的蛙聲。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詩評】繼續梅雨季。「『梅子黃時日日晴』?上一首《約客》不是說『黃梅時節家家雨』嘛?」這……怎麼解釋?「呃,看這首詩的樣子,大概是快出梅了……」小孩子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等著接受考驗吧。「添得黃鸝四五聲」,可以回憶一下《滁州西澗》里的「上有黃鸝深樹鳴」。比較,對照,總是很有意思。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評】初夏到來。我們去公園里看卷卷的小荷葉,尖尖的荷花苞,還有飛舞的紅蜻蜓。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詩評】還是楊萬里,還是寫荷花。現在,小荷葉已經舒展開來,小花苞已經綻放吐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評】我們讀過白居易的西湖,讀過楊萬里的西湖,現在來看蘇東坡的西湖。夏天的疾風驟雨,來匆匆,去匆匆,彷彿在變魔術。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評】晴西湖、雨西湖,道不盡的夏日西湖!話說,這蘇東坡是有多麼地愛西湖,又多麼地愛喝酒啊。他會不會遺憾,如果西湖的水是酒就好了……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詩評】「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蓮葉無窮碧」之後,相隔幾周,我們接著說荷花。船女們穿著跟荷葉一個顏色的裙子劃入荷池,臉蛋兒跟荷花一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花木蘭、秦羅敷、采蓮女,勞動的少女透著健康的美。
江南可采蓮
(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詩評】依舊采蓮。小女孩哈哈大笑:「這也叫詩?!就這么東西南北地過去?」但是,如此簡單重復的韻律,卻不知不覺就征服了孩子。「田田」,什麼意思?繁盛、廣闊,讀起來從容舒暢,聽上去也悅耳動聽。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詩評】城市裡的孩子,很難親身去體會農村的夏夜,這就是我們的「代溝」。有鵲、有蟬、有稻、有蛙,有朗月、有稀星,趕路人真的不寂寞。「七八個星」有時背成「六七個星」,「兩三點雨」變成「三四點雨」,引發一陣爆笑。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評】跟著李白走,游遍全中國。「飛流直下三千尺」「白發三千丈」「危樓高百尺」……孩子說,李白就是誇張!仔細算一算,白發比樓房還要高。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評】跟著李白去了一次廬山,再跟蘇軾去一次。可以讓孩子比較比較,唐詩和宋詩有什麼區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在跟我講道理……如果說唐詩是記敘文,宋詩是不是像議論文呀?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詩評】秋天就要來了。我們讀過那麼多漢唐中原人的邊塞詩,現在讀一首匈奴、鮮卑這些「牧馬人」的邊塞詩吧。《敕勒歌》是詩,但更是歌。字句長短有變化,韻律朗朗上口,意境也是蒼茫遼闊,一口氣唱下來,令人「倍兒爽」!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評】中秋節快到了。自古中秋第一詩詞,當然是這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這么長的詞,居然也能背下來。其實也不是背下來的,是跟著王菲阿姨唱下來的……中秋夜,我們在陽台上舉起望遠鏡,依稀看到了嫦娥和玉兔?孩子說,那是環形山。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詩評】第一次學習元曲。大詩兄肚子里的元曲,其實也沒有幾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沒有動詞?對,不需要動詞,這就是漢語言的魅力,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不信你看,《春江花月夜》,不也是名詞的「堆砌」嘛。倒也奇怪,這么羅列下來,意境全出來了。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詩評】智者樂水。這里的「樂」,不見得是高興的意思,而是喜歡、親近的意思。在一個冷靜清冽的自然環境里,人可以變得很空靈。讀完這首,我們再回憶一下《宿建德江》吧。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評】仁者樂山。我們曾經去過莫干山,看到山間層層雲霧,「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峰會路轉,我們還會看到「白雲生處有人家」。「霜葉紅於二月花」,孩子會在很多勵志小故事裡看到這一句,這樣的比喻沒錯;不過,也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里看看楓葉,就欣賞那層層疊疊的紅,不必想那麼多。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詩評】秋涼,露重。父女舉頭望月,恰恰看到「月似弓」。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評】去鄉村,去田家,去山裡;去釣魚,去捉雞,去野餐。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詩評】回憶我們夏日讀過的那些《采蓮曲》《江南可采蓮》,再去看看秋天裡的荷塘,「荷盡已無擎雨蓋」,又是另外一番景緻。去江邊的橘園采橘,看看小橘子點綴下,秋末初冬的江南。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評】我們回轉頭來再讀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後,原來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這個李白,真是誇張得沒救了……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評】跟著李白,繼續在大江南北游歷。我們曾經在馬鞍山、在蕪湖,在南京、在崇明,多少次跨越長江,每次經過大橋時,壯觀的景緻都讓我們的鼻尖緊貼著車窗玻璃。
⑻ 茶是故鄉濃是在哪裡拍的
《茶是故鄉濃》是以廣西賀州為外景地拍攝的電視劇。香港電視人接二連三地以賀州為外景地拍攝電視劇,可見賀州人傑地靈,山水的確卓爾不群。 賀州是廣西東部一座美麗的城市,那裡有仙境桂林一樣明凈秀麗的山水,那裡有幽雅神奇的自然風光,那裡有古樸滄桑的歷史文化。古老綺麗的賀州,正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廣大的旅遊者。
迷人景緻之一:掩埋「鵪鶉」泥偶的大樹坡,遠處看來很漂亮,也是主要景色之一了。在茶裡面,是有為和曼喬一起長大的地方。
迷人景緻之二:一片綠色的茶園,茶劇裡面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了,一眼望去一片綠色,真是讓人心曠神怡,配合美麗勤勞的採茶姑娘,這個畫面真是讓人宛如仙境,太唯美了。
迷人景緻之三:河邊的平地,這里出現的動人的劇情也很多哦,當曼喬離開時候,有為一路追著遠去的船,配合著學友和慧嫻唱著茶的主題曲,真的很煽情,動人。還有有為教妹雅寫字,寫那個「好」字,兩人的感情在慢慢增長,還有妹雅的花轎經過河邊的時候,妹雅的動作情緒的變化的刻化也極為生動。
(8)馬鞍山手足情擴展閱讀
《茶是故鄉濃》這個故事圍繞著制茶、採茶、種茶而展開,有一個為自己茶園的茶洗脫不好民生而發憤自強努力學習製作茶的「鵪鶉」而展開,並且在其中記述了幾段感人的愛情,其中主角的愛情最為難得。
一個凡事只知道躲避的「鵪鶉」和一個為自己爭取一切的山地女孩之間的愛情,一個選擇躲避、一個選擇主動,一個懦弱、一個勇敢,最終在勇敢的女孩幫助下懦弱的「鵪鶉」終於成為展翅的「雄鷹」。
但故事往往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女孩為了成全另一個與他青梅竹馬的女孩而毅然選擇的一次離開,五年後,他還是那麼默默的相守著,希望有一天能夠找到女孩,最後在那愛心種植的枇杷樹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可以永遠相守在一起,而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茶園的茶能夠重振聲威,風靡全國,這就是有為和妹雅以及重振「方家茶」的故事了。
⑼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中馬鳴和李小娜 在哪集結的婚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 電視劇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在線觀看
米玲瓏要帶著馬順離開老馬家,馬風不讓。馬順喊出:你不是我爸爸!我要找親爸!米玲瓏震驚之餘狠狠地打了兒子一巴掌,傷心地說到:他比你親爸還親。父子倆盡釋前嫌,卻發現米玲瓏已悄然離去。 馬風心中難受,街頭醉酒被人毆打,被米玲瓏救起雙雙回到家中。胡根娣正色告誡家人:馬順就是老馬家的親骨肉,今後誰也不許再提以前的事。 亞洲金融風暴使許多在建項目失去了資金來源斷掉了現金流,胡斯文的建築工地停工了。失蹤多年的徐麗娜突然來找馬鳴要他出面幫助胡斯文貸款,情急之下暈厥在辦公室。 第四十一集 馬鳴這才知道多年以來一直是胡斯文照顧著患有精神疾病的徐麗娜。看到徐麗娜一直居住的療養院,馬鳴悲從心頭起。 其實胡斯文是想打「苦情牌」迫使馬鳴疏通銀行的貸款,同時還買通了馬鳴的秘書肖揚,私下以馬鳴的名義要求銀行放貸。房地產項目的擱淺連莫文輝也債台高築,不得已向馬拉求助。走投無路的胡思文動起了非法集資的腦子,連老馬家的人都輕信上當買了他的債券。馬鳴發現真相後撤換了秘書。銀行終止了貸款,一下把胡斯文逼到了死路。 第四十二集 胡斯文決心跳樓,臨死前還安撫徐麗娜謊稱和她結婚的日子已經定下。胡斯文不知道此時馬鳴已經替他向黃愛國調了頭寸,陰差陽錯間胡斯文關了手機最終命赴黃泉。徐麗娜因胡斯文的死再次精神崩潰令馬鳴夜不能寐。而莫文輝的資產大幅縮水幾乎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負翁」(負資產),洋房也被收去了抵債住浴場也因欠錢被趕了出來。無奈之下只得隨馬風住到了老馬家。 第四十三集 李小娜突然將徐麗娜接回家中,令馬鳴又吃驚又感動,作為交換條件李小娜要馬鳴在黃愛國增資擴股的項目書上簽字送達有關部門繼續圈錢。馬鳴隱隱約約感覺到有所不妥,要黃愛國將市政動遷改商業用地的補償款迅速發放給動遷戶百姓,卻遲遲未見動靜。見莫文輝落魄馬拉上門提出二人去結婚。莫文輝傷感地回答道如果我不能東山再起那就下輩子再結婚。 徐麗娜見李小娜與馬鳴恩愛大受刺激,老馬家的人都覺得這樣不妥建議將徐麗娜送入療養院。而莫文輝果然東山再起到黃愛國的項目公司做了總經理,副手卻是從政府辭職的馬鳴秘書肖揚。 第四十四集 馬鳴發現肖秘書離職之前擅自從各銀行替黃愛國控股的康輝公司貸了不少款項,而莫文輝上任後又違規預售樓盤——美其名曰「內部預售」。更為嚴重的是李小娜也以婚姻要挾馬鳴在黃愛國的擴股書上簽字。 徐麗娜誤以為是因為她的原因才導致馬鳴李小娜夫妻倆沖突故深夜出走,被馬鳴追上緊緊抱住,隨後追出的李小娜見狀傷心離去。 黃愛國把酒吧股份無償轉讓給了馬拉,希望他說服馬鳴簽字。馬鳴勸馬拉不要給黃愛國當槍使,馬拉憤然表示兩人之間的姐弟手足之情已一刀兩斷。 當莫文輝得知所有預售款都瞞著他被轉至海外時,意識到了自己也被黃愛國當成了對付馬鳴的一桿槍。 第四十五集 當年在馬鞍山處理馬鳴「誤拿胸罩事件」的老警察也出現在了馬鳴的面前。馬鳴意識到黃愛國為了迫使他簽字,繼續圈錢已經到了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惡劣地步。他懷疑黃愛國的資金去向一定涉及到了重在胡根娣的壽宴上經偵警察帶走了莫文輝以調查非法預售樓盤一事。情緒失控的馬拉再次指責馬鳴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六親不認。而馬風卻出乎意料地將馬鳴帶到父親馬一毛去世的澡堂子里,默默地為哥哥擦起了背。 第四十六集 莫文輝被放了出來,卻意外地發現久違的黃愛國在車里等他。黃愛國坦承自己抽調公司賬目上的資金在香港狂抄期貨失敗,造成了巨大的資金漏洞。當務之急只有靠馬鳴出手才能將窟窿補上,否則他萬劫不復馬鳴也逃不了干係。 莫文輝暗中錄下了黃愛國的談話,卻不肯將證據交給馬鳴,理由是一旦東窗事發馬鳴也難逃其咎。 為馬鳴擔驚受怕的胡根娣頂著漫天大雪來到北京懇求李小娜出面幫助馬鳴一把。 馬鳴毅然決定向紀委報告,就在這時失蹤的黃愛國突然出現在馬鳴眼前,軟硬交替、攤牌威脅曉以「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厲害。 第四十七集 黃愛國打算出逃被馬鳴以大義和親情打動,而李小娜也選擇了站在馬鳴一邊阻止黃愛國出逃。莫文輝也將錄音帶交出。 馬鳴發現徐麗娜在李小娜的幫助之下基本恢復了身心健康,牽掛的心終於踏實了下來。但內心深處還是留下了終生的內疚和遺憾。 新年伊始,李小娜也回到了老馬家。米玲瓏懷了孕,莫文輝與馬拉這對歡喜冤家終成眷屬。老馬家氣象一新,拍起了新的全家福。
⑽ 火燒連營好事情名字的來歷
火燒連營
赤壁大戰以後,劉備讓大將關羽守衛荊州。關羽帶兵北上,去攻打曹軍,不想孫權卻派人從後面襲擊,奪取了荊州,又殺了關羽。劉備和關羽情同手足,得知關羽被害,不顧諸葛亮的反對,發誓要滅了東吳,為關羽報仇。
孫權得到這個消息,幾次派人向劉備求和,都遭到拒絕。這時候東吳的大將周瑜、魯肅和呂蒙等,都已經先後去世了,孫權只得任命年青的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五萬人馬去抵抗劉備。
這時候,劉備已經領兵一路奪關斬將,深入吳境五六百里。陸遜詳細地詢問了前線的情況之後,胸有成竹地說:「劉備帶兵東下,連連得勝,氣勢正旺,並且占據高處,我們很難攻破他。我們應當勉勵將士,布置防禦,等待時機,後發制人。」蜀軍多次挑戰,耀武揚威,不斷辱罵吳軍;吳軍將領十分氣憤,都要求跟蜀軍拚一陣,陸遜說:「這里頭一定有假,咱們不能盲目進攻,以免中計。」他命令吳軍照舊堅守陣地,不要理睬蜀軍的挑戰。
當時正是盛夏季節,天氣異常炎熱,蜀軍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氣,叫苦連天。劉備只得讓水軍離船上岸,和陸軍一起,靠著溪溝山澗、樹林茂密的地方,紮下互相連接的四十多座軍營,以便躲避暑熱,休整軍隊,等到秋涼後再向吳軍大舉進攻。陸遜看到蜀軍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分散,士卒疲乏,認為進行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陸遜決定用火攻打敗蜀軍。陸遜命令水路士兵,用船隻裝載茅草,迅速運到指定地點;陸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茅草里藏著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營,就順風縱火。吳軍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襲擊。蜀軍毫無防備,頓時亂成一團。慌亂中,劉備撥馬向夷陵馬鞍山逃走。吳軍乘勝追擊,殺死大量蜀軍,奪得了許多軍用物資。
劉備逃到馬鞍山。陸遜的大隊人馬把馬鞍山團團圍住,從四面放火燒山。劉備只得帶著殘兵敗將,殺開一條血路,向西逃跑。吳軍緊緊尾追,劉備趕忙命令沿途驛站的人員,集中軍用物資和士兵拋棄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燒著,堵塞山道,阻擋追兵。擔負斷後的蜀將傅彤,堅持戰斗,率領部下往來沖殺,身受重傷,奮力死戰,才使劉備擺脫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