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復印機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切斯特·卡爾森發明第一台復印機。這一設計最終被哈洛伊德公司全部買下。公司回把它的名稱答改為「施樂靜電復印機」。第一台復印機於1950年投放市場。
發展進程:
20世紀初,文件圖紙的復印主要用藍圖法和重氮法。重氮法較藍圖法方便、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後來又出現了染料轉印、銀鹽擴散轉印和熱敏復印等多種復印方式。
1938年,美國的卡爾森將一塊塗有硫磺的鋅板用棉布在暗室中摩擦,使之帶電,然後在上面覆蓋以帶有圖像的透明原稿,曝光之後撒上石松粉末即顯示出原稿圖像。這是靜電復印的原始方式。
1950年,以硒作為光導體,用手工操作的第一台普通紙靜電復印機問世;1959年又出現了性能更為完善的914型復印機。自此以後,復印機的研究和生產發展很快。靜電復印已成為應用最廣的復印方法。
60年代開始了彩色復印的研究,所用方法基本上為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後成為四色復印。70年代後期,在第三次國際靜電攝影會議上發表了用光電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的研究報告,這比以前所採用的方法又前進了一步。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現了激光彩色復印機。
⑵ 世界上有哪些發明家都發明了什麼
1、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歷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
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復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葯、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升墓碑。
2、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蔡倫(?-12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3、貝爾,發明了電話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
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4、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電影、電報、電話、留聲機、復印機等。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5、諾貝爾,發明了炸葯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鍩(Nobelium)以諾貝爾命名。
⑶ 愛迪生都發明過什麼
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⑷ 復印紙70g與80g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不同:紙張克數與厚度關系不大,而是與密度有關,所謂的克數,是按平方米來計算的。70g或80g不是只針對A4紙張的,而是1平方米紙張的克數,其實,該克數的紙張裁切為A5或其他尺寸,依然為70g或80g。
2、強度不同:70g與80g的紙區別在於紙張纖維,增加強度,填充物的不同,80g紙張纖維和強度均高於70g.
3、適用情況不同:70g紙張為常用單面列印紙或單面復印紙,而80g紙張主要用於雙面列印或復印(因為通透性弱),也可以用於潮濕環境,因為其強度高,不易變形。常用於合同,標書,建築圖紙等單本列印,綜上所述數值越大紙張就越結實越耐用。
⑸ 中國幾時發明紙
紙的發明時間:公元前三世紀。
紙的發明地點:中國。
紙的發明人:洗滌工。
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東漢)。
在紙發明前,我國記錄事物多靠龜甲、獸骨、竹簡、木櫝、縑帛之類。(歐洲用羊皮、草葉。)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縑帛昂貴,簡櫝所佔的空間很大,都不便於使用。據傳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公文,要有兩個力士抬上殿來。
公元前三世紀,在中國人口集中的城市裡,出現了一些洗滌作坊,洗的大多是麻織品。當時雖然沒有現在這樣高級的肥皂和洗滌液,也有植物肥皂(皂莢)和自製的洗滌液(弱鹼性的草木灰水。楊木灰或蛤灰含鹼量相當高。),我國古代就用這些皂莢和草木灰鹼水洗滌衣物。在洗滌過程中,無數的麻纖維落入水中;人們有機會看到洗滌液蒸發後,麻纖維干結在盆底的現象。當人們有意無意地揭起這些餅狀的麻纖維結片時,發現了它有許多優良的特性:如平整、柔軟、能折疊、可以用來包東西或代替竹簡木櫝在上面寫字和畫地圖等。從偶然發現到有意生產一些,這就發明了紙。當初的麻紙很粗糙,厚薄不勻,還談不上工藝和產量,只是作為洗滌作坊里的副產品生產一些,作為玩物奇物送人,還不能和當時使用的竹簡、木櫝、絹帛等書寫材料競爭。
公元一世紀,在東漢宮廷任尚方令的蔡倫,聰明好學,被這種不紡不織,平整柔軟,如絹如帛的奇物吸引。他反復研究了麻紙的成因,想仿造麻紙的形成過程多生產一些麻紙。蔡倫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得到大量的短而細的纖維。這些短而細的纖維靠洗滌作坊里提供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天從衣物上掉下來的纖維有限。因此蔡倫就開始了製造短而細纖維的試驗。他找來繩頭、破布、舊魚網等原料,洗凈後,用刀斧切碎,獲得粗纖維。粗纖維不能用來造紙。然後用弱鹼性的草木灰水浸泡並且蒸煮。通過鹼液蒸煮後,原料中的木素、果膠、色素、油脂等雜質被進一步清除。用清水反復揉洗後,再加以舂搗。舂搗後的細纖維用水配成懸浮的漿液。把漿液倒在木板或瓦片上,等曬干後就得到了紙張。這種紙張水分蒸發慢,產量低,質量差。經反復試驗,蔡倫又發明了一種多孔細密的平面篩,使漿液能在篩面上滯流,把大部分水分濾出後,含少量水的纖維便留在篩面上,再經晾曬乾燥脫水,就構成了一張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紙。這種紙有厚薄勻稱,平整,機械強度大,質量好,紙張大,產量高等優點。
平面篩就是抄紙器,是現代長網和圓網造紙機的雛型。
公元89年,蔡倫憑借充足的人力物力,擴大了造紙的原料來源,完善了造紙工藝,形成了專業化生產規模,監制了一批良紙獻給朝廷。從此,造紙術在全國推廣開來。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絹帛、簡櫝有力的競爭者。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基本上取代了絹帛、簡櫝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
這時,歐洲還在繼續用羊皮、草葉寫字。
公元六到十世紀,隋唐五代時期,我國除了麻紙、楮皮紙、桑皮紙、藤皮紙外,還出現了檀皮紙、瑞香皮紙、稻麥桿紙和新式的竹紙。在南方產竹地區,竹材資源豐富,竹紙得到迅速發展。
《天工開物》一書詳細記載了從登山砍竹到造出竹紙的全過程。
造紙術在公元七世紀經過朝鮮傳入日本,八世紀中葉經中亞傳到阿拉伯。在阿拉伯的巴格達、大馬士革、和撒馬爾罕等地組織第一批造紙工場的時候,還是我國造紙工人親自傳授技術後興建的。阿拉伯最初造的麻紙,用破布做原料,採用的是我國的技術和設備。阿拉伯紙大批生產以後,就不斷地向歐洲各國輸出,於是造紙術也隨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公元十二世紀,歐洲最先在西班牙和法國設立了紙廠,十三世紀在義大利和德國也設廠造紙。到十六世紀,紙張已經流行於全歐洲,終於徹底取代了傳統的羊皮和埃及的莎草紙等,此後紙逐漸流傳到全世界,有力地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紙張,在今天不僅僅是書寫材料,它在工業上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它一改老面孔,和高科技聯姻,誕生出一批紙張新秀。如:變色紙美國猶他州一家公司開發了一種經液晶壓合物處理後會隨溫度而變色的紙。藍紙能變成白紙,橙色則能變成綠色或黃色。防復印紙是加拿大一家公司研製出一種表面經過處理的新型白紙,需要保密的地方如句子、數字、個別段落等,只要用配套的鋼筆--劃線器劃分出來即可。這種鋼筆水為透明色,當和紙面接觸後便會產生一條復雜的花紋,這種花紋不妨礙文章的閱讀,卻可以破壞復印機敏感元件的正常工作,使復印後的文章在需要保密的地方出現一條黑帶,從而達到保密的目的。
⑹ 復印機是誰發明出來的
復印機是誰發明的呢?這位發明家叫查切斯特·卡爾森。
卡爾森12歲時,個子長得又瘦又高。為了幫助父母養家糊口,他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干零活。14歲那年,他挑起了撫養雙親的重擔,每天早早就得起床,上學前先去商店擦玻璃櫥窗,下午還得去銀行和報社打掃,每星期六要從早晨六點一直忙到晚上六點。他的父親是一位流動理發師,由於關節炎和肺病而無法工作。母親也患有肺病,長年卧床不起。他倆就生卡爾森一人。
生活上的重擔壓得卡爾森喘不過氣來,許多小孩子處於這種壓力下早就退學了。但是,卡爾森頂住了。當他念初中時除了看門的工作外,還在印刷廠當學徒。高中時他除了繼續乾擦洗玻璃窗、打掃地板等活計外,還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化學實驗室工作。他先進入里弗賽德專科學校學習,然後又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念書。他艱苦奮鬥了5年,可是,他卻欠了1400美元的債。
1930年,工作特別難找,卡爾森給82家公司寫信要求工作,但是只有兩家公司給他復函,還表示不能僱用他。最後,卡爾森總算在紐約一家電子公司的專利部門找到了一個固定的工作。在那兒復制文件和圖表之類的麻煩事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手稿必須重新列印出來,圖表得送到照相復印公司去復印,這既花錢又費時間。他心想如果在辦公室里有一架機器,只要把原文本塞進這架機器里,一按電鈕就可得到一模一樣的復本,那該有多好呀!1935年,他開始著手研製這種機器。當時人們同現在一樣,總認為沒有設備完善、規模巨大的實驗室就不可能有重大發明。29歲的卡爾森,瘦瘦的個子,雖然兩眼近視,卻是個意志堅強、鍥而不舍的人。他單槍匹馬埋頭幹了三年,細心觀察光怎樣作用於物質和探索圖像從一張紙傳到另張紙上面的獨特方法。星期六、星期天和每天晚上,紐約公共圖書館內都留下了他勤奮學習的身影,甚至在地鐵里他也在思考問題。對他來說,時間永遠不夠用,因為他身負三副重擔,白天他得努力工作來保住他的飯碗;夜晚去夜校讀書,以便取得學位;百忙之中還要實現他的夙願——研製復印機。通過理論上探索,他終於掌握了靜電學。1937年,他正式提出申請,要求獲得「靜電攝影法」的專利權。卡爾森確信他已掌握了靜電復印的基本概念,但是他還得把理論用於實際。他便把自己唯一的一間起居室的壁櫥改成臨時實驗室,但結果證明它不能適應實驗需要。因此,他在長島的阿斯托里亞租了一小間簡陋房子,在裡面配備了實驗用的物品。另外,他節衣縮食,用節省下的錢僱用了一位實驗助手,幫他一起做實驗。
1938年10月22日,在這間簡陋的房間里,卡爾森用墨水在一塊玻璃板上書寫了「阿斯托里亞1938.10.22」幾個字,又用一塊布手帕在塗硫金屬板上拭擦,使它帶上電荷,然後隔著寫有字的玻璃板,在泛光燈下將這塊金屬板爆光3秒鍾,又在板上顯示出來了。接著卡爾森又把一張蠟紙平壓在塗硫的金屬板上,紙上也復印出了相同的字。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靜電復印,以後這種方法被命名為「靜電印刷術」。然而,對卡爾森來說,以後幾年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根據他的圖紙設計生產的各種復印機總不能使他滿意。他想方設法推廣這種機器,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可是他發現人們對他的發明漠不關心。1939~1944年間,包括雷明頓·蘭德和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內的二十多家公司拒絕接受卡爾森的新產品。盡管美國全國發明者理事會看到復印機的需要,但卻否定了卡爾森的製作法。
卡爾森仍不斷地向四處發信,打電話,以加強他的專利權地位。1944年,他專程到了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向非盈利性工業研究機構巴特爾紀念學院表演了他的製作法,「巴特爾」表示同意從事復印機的發展工作,但要將收益的60%付給該學院。然而,製造商們對此仍毫無興趣。其中有的人把卡爾森製作法稱為「粗糙或玩具式器具」。
根據合同,「巴特爾」用於研究靜電復印機付出的費用超過某個限度時,卡爾森就得多付15000美元。卡爾森取出自己的銀行存款,好言勸其親屬慷慨解囊,幫助他湊足資金。不久,勢頭開始變了。紐約羅徹斯特的一家小公司開始為卡爾森作小筆推銷。1947年4月,卡爾森收到了巴特爾公司匯出的第一張2500美元專利支票。但直到1950年,靜電復印機才在市場上出售。此後又過了10年,該公司生產了914型書桌大小的復印機,人們只要一按電鈕就可以在一般的紙張上得到干印復本。
當時,在市場上出售的復印機有好多種型號,其中有伊斯門柯達克公司的一種採用化合顯影劑的「濕寫」復印機和明尼蘇達礦業公司的一種利用紅外線燈光熱量在紙上形成圖像的「熱寫」復印機。而靜電復印機突出的優點是:這種復印機用干寫法,不需要化學葯品或特殊的紙張,而加工出的復印件質量特別好。
靜電復印機,在我國是70年代後期被廣泛地應用起來的一種復印工具。它作為現代辦公室用品大踏步地走進辦公室,日益受到人們歡迎。
⑺ 能跟我說說紙是怎麼造出來的
造紙的過程
紙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早期的造紙方法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總結起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里煮,待晾涼後再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紙雖然出現較早,但真正用於書寫和推廣使用是在蔡倫造出質地優良的"蔡候紙"之後。公元404年,東晉桓玄帝曾下令廢簡用紙,使紙的應用日益推廣和普及。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歷史上任何一項重大工藝技術的發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從設想,到雛形,到完善的發展過程。蔡倫之前雖然有紙,但這無損於蔡倫作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紙術這一發明的發明者的豐功偉績。是蔡倫的發明創造,使紙進入了它的實用階段,並迅速、廣泛地推廣開來,為完善印刷術和促進印刷術的發展提供了物美、價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倫的功績和他作為完善造紙術這一偉大發明的發明家的光輝形象是不容抹煞的。綜上所述:筆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中國的文字向著簡化、工整、規范和易於鐫刻、復制的方向發展;織物、紙和墨的發明、發展和應用,為印刷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轉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轉印復制技術為基礎的蓋印和拓印以及織物印花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結合,為印刷術的發明奠定了技術基礎;社會的進步、文化事業的發展,造就了發明印刷術的社會環境和客觀要求。這四者的具備和結合,使得印刷術的發明成為歷史的必然,至隋、唐時期開始推廣應用了。
紙的種類
包裝用紙:白板紙 白卡紙 牛卡紙 牛皮紙 瓦楞紙 箱板紙 茶板紙 羊皮、雞皮紙 卷煙用紙 硅油紙 紙杯(袋)原紙 淋膜紙 玻璃紙 防油、防潮紙 透明紙 鋁箔紙 商標、標簽紙 果袋紙
印刷用紙:銅版紙 新聞紙 輕塗紙 輕型紙 雙膠紙 書寫紙 字典紙 書刊紙
工業用紙:離型紙 碳素紙 絕緣紙 濾紙 試紙 電容器紙 壓板紙 無塵紙 浸漬紙 砂紙 防銹紙 辦公、文化用紙: 描圖、繪圖紙 其它 拷貝紙 藝術紙 復寫紙 傳真紙 列印紙 復印紙 相紙 宣紙 熱敏紙 彩噴紙 菲林紙 硫酸紙
生活用紙: 衛生紙 面巾紙 餐巾紙 紙尿褲 衛生巾 濕巾紙
特種紙: 裝飾原紙 水紋紙 皮紋紙 金銀卡紙
⑻ 科學家發明東西的故事二十字左右
1875 年 6 月 2 日,28 歲的貝爾經歷千萬次的失敗,終於製成了有線電話.這一天,他和華特生正在進回行新的實驗答.貝爾把一些部件放入硫酸里,不小心,硫酸滴到了他的腿上,他十分疼痛,無意地連聲呼救:「華特生,快來,我需要你!」聲音通過電線傳到了華特生的耳朵里.就這樣,人類第一部有線電話製造成功了。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