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發明蒸汽機
瓦特小時候在祖母家。他喜歡呆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壺水,後來水開了,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盯著水壺看了好一會兒,感到很神奇,於是滿懷好奇地問祖母這是什麼緣故。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繼續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在推動它呢?"
但是祖母太忙了,沒有時間搭理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不要問這些。"瓦特很難過,他在祖母這里沒有找到答案,就只能靠自己來找答案了。
4、華佗發明麻沸散
華佗在做一些手術的時候,發現病人很難忍受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於是便發明了麻沸散,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麻沸散是由萬桃花、醉心花、天南星、當歸、川芎等葯材按照一定比例製成的,但具體葯方早已經亡佚了。
5、迪克森發明創可貼
埃爾.迪克森是強生公司的一名職員,剛剛同太太約瑟芬.奈特完婚。夫妻二人十分恩愛,迪克森太太很喜歡為心愛的丈夫准備吃的,卻又笨手笨腳,時常傷到自己。而傷口用綳帶包裹好以後,又無法很好的固定,稍不留意就會讓綳帶自行脫落。
愛情的力量讓埃爾.迪克森靈光一現:他開始試著在每條綳帶的中間都貼上了紗布。這樣,當他太太再次受傷時,她就可以用這種綳帶快速包紮傷口,不會輕易脫落,只需不到三十秒便可以將傷口快速處理好。
6、椅子的發明
傳說在古代漢朝,蘭陽城一對恩愛夫妻,丈夫深夜讀書,愛人總是悄悄在身後抱他,他習慣於這樣溫暖,發明了椅子。
而據文籍記載,我國古代椅子出現在漢靈帝時期(168-189年),初名為胡床或馬扎胡床,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使用較廣,有錢、有勢人家不僅居室必備,就是出行時,還要由侍從扛著胡床跟隨左右以備臨時休息之用。
B. 請問創新發明的故事有哪些請簡要陳述。
1876年春天,愛迪生遷居遷到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門羅公園」。他在這里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志著集體研究的開端」。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發明了他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電話和電報「是擴展人類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一,「從發明的想像力來看,這是他極為重大的發明成就」。到這個時候,人們都稱他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幾粒米高 08-05-05 0
C. 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
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一次,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善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
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
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善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
2,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
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情緒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此刻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
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明白。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
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最後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用心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之後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
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3,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
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4,雷達的發明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明,不能專歸於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准而成。」
在戰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於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
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並且每隻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
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牆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5,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
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D. 人類發明創造的故事有哪些
①「一邊倒的桃樹」
山東壽光農民劉成德發現桃樹朝陽的枝條結果大、味道好,專於是培植出「一邊倒」桃樹屬,採光好,結果大。桃樹是「三年見果,四年豐產」,他的樹是「今年栽桃,明年賣」。年收入過百萬,被譽為「劉百萬」。
②一根鉛筆頭催生八個億、刷新國際ISO新標准
上海鋼鐵工藝技術研究所所長郁竑創立「鋼筋套筒冷壓連接技術」,不用電焊,只需在兩根鋼筋間加根套管,再用冷壓機夾一夾,就接上了!郁氏的發明就是這么神奇又簡單。
③一個教師和兩百項專利
中國計量學院教師梁嘉麟從上世紀80年代國家專利局成立他就開始申請專利。本世紀以來,梁申請的發明專利已超過150項,其中獲得授權55項。
2001年以來,中國計量學院學生已向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了200餘項專利,僅僅是2007年,該校在讀學生獲得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就有51項,幾乎每一項專利都凝聚著梁嘉麟老師的心血。
以上案例說明各行各業都可以創新,創新意識最關鍵。
E. 科學家創新發明的例子
有以下例子:
1、愛迪生發明電燈。
1878年,愛迪生開始白熾燈的研究,在十幾個月中經過多次失敗後,於1879年10月21日成功地點亮了白熾炭絲燈,穩定地點亮了兩整天。1882年,在紐約珍珠街創辦世界第二座公用火電廠,建立起紐約市區電燈照明系統,成為現代電力系統的雛形。
電照明的實現,不僅僅大大改善了人們生產勞動的條件,也預示著日常生活電氣化時代即將到來。1883年,愛迪生在試驗真空燈泡時,意外地發現冷、熱電極間有電流透過。這種現象之後稱為愛迪生效應,成為電子管和電子工業的基礎。
2、張衡發明渾天儀。
東漢傑出科學家張衡,在任太史令時,專心研究天文歷算。在當時,有種比較先進的天文學說叫渾天說,認為天是渾圓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殼,地像卵黃,在天的中間,日月星辰在「卵殼」上不停轉動。張衡認為這樣的結論不完善。
於是他天天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恆星運動的資料並對恆星運動的規律進行了分析研究,製成了渾天儀,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渾天說。渾天儀用銅製成,主體是一個球體模型,上刻著恆心、南極、北極、經度、黃道、赤道。儀器上表現的情況同天空中星象出沒完全相符。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由於張衡堅持觀測天象的結果。
3、亞歷山德羅•伏特發明電池。
伏特雖然沒有發現電,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可將電攜帶的好點子。要知道「伏特電池」可是現代電池的先驅。
伏特一生職業都在搞電的東西。早期他發明了起電盤(即一次充電單板電容),一年之後致力於封閉室燃氣點火發電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沼氣(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氣體。
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卻是「伏特電池」,其實就是一堆鋅片和銅片交互排列,再加上兩種金屬片之間為增強導電性而浸了鹽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這種粗陋的電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屬-化學組合生電的奧秘。
4、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無線電。
雖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沒有因此得到認可,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還是肯定了他的專利申請,確認是他而不是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
特斯拉也許就是為標新立異而生的。雖然他發明的一種稱做「交流電」的輸電方法應用至今,其實他研究的焦點集中於電的理論應用(遺憾的是許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繪圖板上)。就是這個總是自己製作實驗設備(比如用來聚集電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線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圍涉及從X射線到地震儀的一系列觀點。
5、萊昂納多•達•芬奇發明計算器。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F. 人類發明創造的故事名稱有哪些
1、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一開始的活字製作是採用泥來作為主要的原材料,是已知最早最實用的活字印刷技術,其次便是以木頭作為主要材料的木活字印刷,起初的木字在遇到水後便會發生膨脹,極難維持好的印刷效果,隨後相關技術有所發展,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逐漸推廣開來。
2、張衡造地動儀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3、魯班造傘:
魯班和妹妹在西湖遊玩時,遇到大雨不能游湖賞景,他從小孩頭頂荷葉在雨中玩耍得到啟發,經過反復試驗,終於造出了能開能合的傘。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和思考,養成留心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許你也會成為一名發明家。
4、華佗發明麻沸散
華佗在做一些手術的時候,發現病人很難忍受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於是便發明了麻沸散,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麻沸散是由萬桃花、醉心花、天南星、當歸、川芎等葯材按照一定比例製成的,但具體葯方早已經亡佚了。
5、魯班造鋸:
有一回,魯班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大木材,就和徒弟們上山砍樹。當時還沒有鋸子,砍樹全靠斧子,累的滿頭大汗,一天也砍不了幾棵樹。
一次,在上山的路上,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根野草劃破了,流出血來。
他想,如果照小草的葉子那樣,用鐵打一把有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斧子砍樹強得多嗎,他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試,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
G. 創新發明的故事
高跟鞋抄
15世紀的襲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雨 衣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弗雷諾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
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後,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H. 關於人類發明創造的故事有哪些
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瓦特發明蒸汽機
瓦特小時候在祖母家,他喜歡待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
有一天,祖母在灶上放了一壺水,後來水開了,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盯著水壺看了好一會兒,感到很神奇,於是滿懷好奇地問祖母這是什麼緣故。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繼續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在推動它呢?"
但是祖母太忙了,沒有時間搭理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不要問這些。"瓦特很難過,他在祖母這里沒有找到答案,就只能靠自己來找答案了。
連著好幾天,瓦特就蹲在灶邊上觀察。瓦特觀察得很仔細,他發現:一開始壺蓋很安靜,過一會兒,等水開了,就會發出嘩嘩的聲音。很快,壺里的水蒸汽就會冒出來,壺蓋被推動起來,就開始跳動了。蒸汽越是往上冒,壺蓋越是跳動不止。
瓦特高興壞了,他不厭其煩地把壺蓋揭開又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反復復地檢查。他甚至還拿來了杯子,把杯子放在水蒸氣的上面。
經過多次試驗,瓦特終於弄明白了,正是水蒸汽在推動著壺蓋跳動。經過水蒸氣的啟發,後來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4、埃爾.迪克森發明創可貼
埃爾迪克森是強生公司的一名職員,剛剛同太太約瑟芬奈特完婚。夫妻二人十分恩愛,迪克森太太很喜歡為心愛的丈夫准備吃的,卻又笨手笨腳,時常傷到自己。而傷口用綳帶包裹好以後,又無法很好的固定,稍不留意就會讓綳帶自行脫落。
愛情的力量讓埃爾迪克森靈光一現:他開始試著在每條綳帶的中間都貼上了紗布。這樣,當他太太再次受傷時,她就可以用這種綳帶快速包紮傷口,不會輕易脫落,只需不到三十秒便可以將傷口快速處理好。
5、椅子的發明
傳說在古代漢朝,蘭陽城一對恩愛夫妻,丈夫深夜讀書,愛人總是悄悄在身後抱他,他習慣於這樣溫暖,發明了椅子!
而據文籍記載,我國古代椅子出現在漢靈帝時期(168-189年),初名為胡床或馬扎胡床,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使用較廣,有錢、有勢人家不僅居室必備,就是出行時,還要由侍從扛著胡床跟隨左右以備臨時休息之用。
I. 科技創新的故事有哪些
電燈的發明用了78年
在1801年,英國一名化學家Humphry Davy 將鉑絲通電發光,從此全世界都在期盼電燈的能夠普及使用。
在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向玻璃泡充氦氣,用通電的碳桿發光。由於他們沒有財力開發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發明家愛迪生。
在愛迪生買下專利後,不斷嘗試用各種材料改良燈絲,以提高燈泡的使用壽命。
1879年他以碳絲取代碳桿,燈泡的使用壽命達到了13個小時。這項發明使電燈得以普及。愛迪生的最大發現是使用鎢絲代替碳絲。然而這是他用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試驗而得到的結果。意味著他失敗了1600多次,但這1600多次的失敗,鑄就了他的成功。
J. 中國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簡略一點的
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蔡倫造紙的故事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
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 ,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4、戴梓發明連珠銃的故事
戴梓發明了一種名叫「連珠火銃」的武器,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葯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葯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但是戴梓並沒有將「連珠銃」獻給軍營,而是「藏器於家」。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5、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於畢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復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升才發明了活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