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教中除娑婆世界還有什麼其他世界
呵呵,樓上基督教教徒--"王子亦大家"和"南瓜葉南瓜花",你倆是唱雙簧的嗎?配合得還真是真默契!樓主,借您的貴寶地,發一轉貼,嘿嘿! ^_^
1.基督教的天體觀:
你相信天有如鍋蓋子一樣可分開上下層的水嗎?就像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媧煉石補天的天一樣是硬的,基督教信仰里認為天firmament有如是個堅硬的鍋蓋子.
伯37:18 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firmament嗎?(firma希臘文語根就是薄金屬板!)
而這天穹蒼firmament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
箴8:28 上使穹蒼firmament堅硬,下使淵源穩固,
(注:看到吧,天竟是堅硬的)
伯37:21 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firmament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注:堅硬的天firmament竟是光亮的)
詩104:2 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鋪張穹蒼firmament,如鋪幔子,
賽42:5 創造諸天,鋪張穹蒼firmament,將地和地所出的一並鋪開
。(注:堅硬的天竟是如薄的幔子鋪開的)
舊約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a firmament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s, and let it divide the waters from the waters
創1:6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firmament(注:有的教會為欺騙大眾將firmament翻譯為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創1:7 神就造出firmament,將firmament以下的水、firmament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創1:8 神稱firmament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以西結書1:22;活物的頭以上有穹蒼的形像,看著像可畏的水晶,鋪張在活物的頭以上。(本文指穹蒼像水晶)
創1:17 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firmament,普照在地上(注:將發光的星星擺列在鍋蓋上)
你相信天會被捲起,好像書卷?
賽34:4 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
你相信地有柱子嗎?
撒上2:8 。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他將世界立在其上。
伯9:6 他使地震動,離其本位,地的柱子就搖撼。
詩75:3 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化了;我曾立了地的柱子
注;基督教的經文伯26:7
英文Job26:7 He stretcheth out the north over the empty place, and hangeth the earth upon nothing.基督教為:『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
但將大地懸在虛空這句的譯文是有問題的,因基督教認為地有柱子,所以hangeth the earth upon nothing是地不用吊掛的意思!不是懸在虛空!
你相信天有天窗嗎?
創8:2 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
你認為天上有雪庫與雹倉嗎
伯38:22 你曾進入雪庫,或見過雹倉嗎?
你認為地是四方有四角嗎?
啟7:1 此後,我看見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執掌地上四方的風,叫風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樹上。
下面,我們再來進一步地看看基督教的"創世造人":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都有各自古老的創世神話。中國有家喻戶曉的盤古開天地神話,盤古氏用大斧把太初的混沌劈開,輕的氣往上浮成為天,重的氣往下沉成為地;埃及有孟菲斯(Memphis)神話,主神卜塔(Ptah)通過他的「心」和「言」創造了世界;印度的金胎神布茹阿瑪(Brahma)從太初的「無」中創造了世界;古巴比倫的《埃努瑪-埃利什史詩》(Enuma Elish)中,馬爾杜克神(Mark)戰勝女神提亞美(Tiamet)之後創世造人。這些神話的共同之處是:神都從「無」創造出「有」,或從無序創造出有序,或從無機創造出生命,反映出早期人類對生命和秩序有著共同的認識和崇拜。
《聖經》專家們發現,舊約中的六天創世故事與古巴比倫的創世神話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甚至連創世的具體過程都非常一致:從渾沌和黑暗中創造了光,再造堅固的天穹,而後是大地,接著造太陽、月亮及星星,最後造男人和女人,而且在完成創造後神都歇息。這樣的相似很難用巧合來解釋。希伯來文明來源於美索布達米亞文明,受古巴比倫文明的影響很深,這早已是共識。《埃努瑪-埃利什史詩》創作於公元前1120年左右,<創世紀>則創作於所羅門年代(公元前950年左右),而不是傳統上認為的摩西年代,另外,古巴比倫創世神話的語言及內容更原始和幼稚,所以絕大部分專家認為,要麼是舊約創世神話參考了《埃努瑪-埃利什史詩》,要麼二者都出自於同一個更古老的蘇美爾(Sumerian)神話。
一、六天創世
《聖經》創世造人的故事其實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從開篇至創世紀2:3是第一個版本,講的是「六天」創世,作者用猶太人對神的通稱(Elohim)來稱神,神先造植物,再造動物,最後同時造了男人和女人;從創世紀2:4開始為第二個版本,是一個不分晝夜創世的故事,作者稱神為耶和華,耶和華先造男人,接著造植物,再造動物,最後造女人。第一個創世故事的原創作者很可能來自於居住在海邊的民族,他們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仰望昊日普照或星光燦爛的神秘天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思和敬畏,堅信那控制一切的神明(們)就居住在高高的天庭之中;而第二個創世故事的原創作者則可能是來自內陸的部落民族(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提到大海),他們的視野及想像遠不如第一個創世故事的作者那樣寬廣,認為神就居住在離自已不遠的樂園(伊甸園)里,人類祖先因犯了「原罪」而被神從那裡趕了出來。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這兩個創世故事中的一些重要內容。
(一)古猶太人的天體觀
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1)。
In the beginning, when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NAB)。
每當人們翻開中文《聖經》,往往會被這第一句開宗明義的宏大氣勢所征服,以為神創造的「天地」是指整個宇宙天地。而其實,這是由不準確翻譯而造成的錯覺。在希伯來原文中,這里的「天」 用的是復數,許多新版《聖經》都將其翻譯成「諸天堂」(比如上面《新美國聖經》NAB)。那麼這第一句的准確翻譯應該是:起初,神創造了諸天堂和大地。就是說,神在起初是先給自己建造了居所--諸天堂,然後再為人類和其他生命准備了家園--大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後來的基督教教義中與「天堂」和「大地」(人間)同等重要的「地獄」,在創世的整個過程中卻沒有被提及,甚至在整個舊約中都沒有給予明確的描述。
古猶太人認為神起初造大地(地球),這直接反映了他們的「地球中心」觀。可是科學事實告訴我們:太陽系的結構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繞著恆星太陽運行,地球只不過像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宇宙已有大約120億年的歷史,太陽的年齡為50億年左右,而地球才45億年左右。
《聖經》中的大量記載(如創7:11;約37:18;結1:22等等)表明,古猶太人認為天體是一種拱形物,上面托著大量的水,日月星星等就像燈泡一樣被安置在這種固體的拱形物上用於照明。天體上有窗有門,打開天門,就可通往諸天堂;打開天窗,上面的水掉下來就是下雨。
和合本翻譯者為了掩蓋這種錯誤的天體觀,就用「空氣」來代替這種拱形狀天體,於是把開卷第六句翻譯成: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創1:6)。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a firmament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s, and let it divide the waters from the waters. (KJV)
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把「firmament」翻譯成「空氣」都是錯誤的,其准確翻譯是「天庭」或「天拱」。它的希伯來原文是「raqiya」,「用金屬打製成的拱頂」的意思。
在創世的第四天,神造了兩個大光體用於分管晝夜,並造了眾星擺列在天拱上普照大地(創1:14-19)。兩個大光體是指太陽和月亮,而眾多的星星卻被當作小的光體。由此可見,像許多其它古代民族一樣,古猶太人不知道那「眾星」代表著宇宙中數不清的星系,有的星星甚至比太陽還大、還亮上萬倍,否則他們就不會對它們那樣輕描淡寫,而起碼會說神花了一個月才造完「眾星」;他們也不知道月亮只是地球的衛星,自身並不發光(只是反射太陽的光),否則他們也不會稱其為「大光」;他們同樣不知道所有星體都在按各自的軌道高速運行,而不是靜態地擺列在天拱上(或緩慢地運動於天拱上)用於照明;他們更不知道還有無數遙遠的星體,僅憑人類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其存在。
(二)晝夜與安息日
眾所周知,地球是自轉的球體,自轉一周為一日。隨著地球自轉,在地球上某一點的生命體相對太陽的位置就在逐漸變化,同時它所接受的太陽光的多少也在變化,從而經歷到晝夜的循環更替。因此,晝和夜是太陽系中類似地球上的有限生命體才會體驗到的現象。在舊約第一個創世故事中,神在創造人及其他生命之前就已分晝夜,並按晝夜一步步進行創造,由此可知,古猶太人心目中的神並不是現代人所信仰的無處不在的上帝,而更像一個按晝夜來作息的超級大力士。
神在創世第四日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定節令,日子,年歲。」(創1:14)。
很顯然,這里的「日」與我們現在「日」的概念是相同的,即24小時的一晝夜,而不是什麼象徵說法,如「主的一日代表一千年」等等。另外,之前都已分出晝夜三日了,作者這才意識到要用太陽和月亮來分晝夜。換句話說,在神造太陽之前,那頭三日的晝夜現象就不可能發生,因此稱神歇工的日子(安息日)為第七日也就不準確。
按照舊約記載,從亞當到挪亞,再到亞伯拉罕,一直到摩西之前,從來沒有人守安息日,而一到摩西時代,在安息日作工就必須處死(出31:15)。從那時一直到現在,猶太人大部分時間都嚴肅地過安息日。說他們嚴肅,是因為他們嚴格按舊約的要求,在每周的第七日(星期六)過安息日,而不像基督徒在每周的第一日(星期日)去教堂過「主日」。
在基督教早期的羅馬帝國,大多數國民拜太陽神,許多小宗教的教徒也是在太陽日(即星期日,Sunday)拜神。很多像保羅所在的基督教教派為了吸收異教徒,就主張信徒可以不受猶太人在守節日及飲食等方面的傳統約束(羅14)。公元4世紀末,在老底嘉(Laodicea)宗教會議上,教會下令將所有宗教儀式改在星期日舉行,從法律上規定星期日為「主日」和休息日2。這即照顧了外邦異教徒在星期日拜神的傳統,又強調了耶穌在星期日復活的意義,但卻沒有顧及這是否損害了舊約「安息日」的神聖性。
(三)生命的由來
舊約第二個創世故事中的神很像希臘的普羅米修士神和中國的女媧神,他們像一個塑泥匠一樣用泥土來造人造物;而第一個創世故事中的神卻更高超,不是直接動手進行創造,而是像埃及的卜塔神那樣--通過意願和言語來創造,但其中許多描述卻與科學和事實不符,例如:
在創世的第三日,大地第一次出現了生命--從地上發生出植物(創1:12)。這是對生命最初誕生的一種原始想像。但科學事實是,水既是生命的必要條件又是生命的搖籃--最早的原生物是在海洋里誕生的,在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後生命才發展到陸地。
在創世的第五日,從水中滋生出各種動物,如魚類和鳥類(中文和合本在此處不準確,請參看英文KJV版創1:20)。那麼鳥類究竟是由水中的什麼滋生而來呢?這在歷史上也許引起過不少人的好奇與思考,不知達爾文是否也曾受到過它的啟發,因而才會對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鳥類發生興趣,並由此悟出進化論?不過大量考古發現已證實,鳥類並不是直接滋生於水中,而是由陸上的恐龍類演變而來。
在創世的第六日,神將青草賜給剛造好的各類陸上動物及天上的飛禽作食物(創1:30)。很多信徒因此解釋說,在最初的完美祥和的世界裡,飛鳥不吃昆蟲,老虎豺狼不吃小兔及綿羊,鯊魚也不吃小魚和蝦米。如果起初老虎豺狼像牛羊一樣只以食草為生,它們的習性及生理特徵也應該與牛羊很接近,那麼它們為何後來會變成尖牙利爪的食肉動物呢?這啟不說明生物會變異和進化?
(四)對人性的思考
人類自從會思想以來,一定對自已超越其它動物的高貴品性感到好奇與自豪,並對此進行苦苦的冥思,有些智者或祭司很自然地將人類的優越品性與神聯系起來。他們認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樣式造的,或是從神那裡偷來了智慧,或乾脆就是神氏的後代,等等。舊約中的兩個創世故事就分別屬於前兩種情況。
第一個故事中,在造了牲畜、昆蟲及野獸等各類動物之後,諸神(神這時突然有了同類)按照自已的形象同時造了男人和女人,目的是讓人類來管理其他各類動物(創1:24-26)。然而科學家已經證實,有成千上萬種動物像恐龍一樣,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就已滅絕了上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因此「神造人來管理萬物」完全是古人意淫的結果。另外,牲畜就是靠人飼養的家畜,認為「神在造人之前就先造了牲畜」從邏輯上講不通。
第二個故事的作者不像第一個故事的作者那樣對人類充滿了自信和驕傲,他(們)沒有強調人有像神一樣高貴的形象與靈性,而是對人類祖先的原始窘態進行了活生生的描寫,以及對善與惡展開了朦朧朧的猜想。這里的神是先造了男人亞當,為了不讓他太孤獨,才又造了各類動物。在亞當從動物中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偶」之後,神就在他睡著時取其一肋骨,為他「克隆」了女人夏娃。此故事隱藏著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那就是,人類的繁衍首先必須通過亂倫的方式來實現。於是在後來,亞當與夏娃的唯一兒子該隱就突然有了一個身世不明的妻子(創4:17)。很多人不認同進化論的理由之一是,把人類說成是由猴子演變而來的有損於人的尊嚴,可是按照舊約上述描寫,人類的祖先在起初與動物並沒有多少分別。
後來,「愚笨」的人類祖先受「聰明」的動物(蛇)誘惑,偷吃了神的「禁果」而變得聰明了,並能分辨善惡與羞恥了,從此不再與動物為伍。然而,這居然觸犯了神——犯下了「原罪」 。難道神原本是希望人類永遠像其它動物一樣赤身露體而不知羞恥(創2:25)?甚至永遠比動物還要「愚昧無知」?
Ⅱ 求非常好看的男主創造世界的小說
最強主宰
孕育來遠古神血的洪源錚,天生王者,卻被青梅竹馬的戀人聯合他人陷害致死,神血被剝奪。十年後,他原地復活,億萬龍力加身,蛻變龍身,孕育黃金神骨,再次無敵天下!昔日的敵人,統統拍死!犯我神威者,一律轟殺!諸天萬界,唯我獨尊,萬古龍帝,主宰八荒!
Ⅲ 諸天萬界流小說,像史上最牛輪回類的,字數要多
1、《主神崛起》
《主神崛起》是文抄公寫的一部游戲異界小說,《主神崛起》連載在起點中文網,目前已完結,更新到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容簡介:一覺醒來穿越成反派?這劇本不對!還搶了人家的妹子?又有一個強勢的姐姐?劇本更不對了!居然還有主神空間,諸天萬界?我一定是在做夢!吳明淡定地木著臉,繼續著征程。
2、《主神大道》
《主神大道》由古月居士創作的、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網路小說。時間、空間、創世、造物。一個普通人偶然間得到了一枚來自異世的神格,用它從無到有創造主神空間,超脫諸天萬界的故事。
3、《降臨諸天世界》
《降臨諸天世界》是一部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網路小說,作者是龍升雲霄。內容簡介:說聖人,誰是聖人。大聖不聖,大魔難神。電影、動漫、小說、魔法,遠古神話......踏足周天,行走萬界。
4、《超凡黎明》
《超凡黎明》是文抄公所著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內容簡介:穿越之後才發現,東方有靈氣復甦,西方有諸神黎明。蒸汽大炮與神秘的碰撞,西方超凡的漸漸蘇醒。各種各樣的進階、轉職與隱藏職業,還有永無止境的探索。當西方的神秘漸漸展開,古老的諸神漸漸復甦,一個充滿新鮮感的世界在蘇魯面前漸漸拉開序幕。
5、《萬界之旅》
《萬界之旅》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玄幻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冬日之陽。內容簡介:穿梭萬界,漫步諸天。少林寺、飛狐外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怒晴湘西、三國無雙、……諸天萬界,無盡傳說,手握因果神器,成就無上業位!
Ⅳ 這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假如是神創造的,那麼神是從哪來的,為什麼要創造世界
創世記來1:1 起初神創造天地。自
我們所在的這個「天地」,是神創造的。
注意:聖經說的是「天地」,而不是「宇宙」。
宇宙中包含了無數個「天地」,只有我們所在的這個天地,是神創造的。
其他天地,另當別論。例如:
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創造的。
我們所在的這個天地,包括了:天國,地獄,人間等處所。
而極樂世界,是另外一個天地,與我們的天地,相距了10萬億個佛土。(見阿彌陀經)。
那裡沒有地獄,那裡比我們這里的天國,更加美妙。
「神創造宇宙」,這是對聖經的篡改。
基督教中的異端教派,最大的錯誤就是:
斷章取義的歪曲聖經。
正因為異端歪曲聖經,從而導致,
誤認為:沒有極樂世界。
進而誤認為:佛說的有錯。
實際上,神沒有錯誤,佛也沒有錯誤,誰錯了呢?
很簡單,是基督教異端錯了。
類似的經文,有許許多多,舉不勝舉,我寫過上萬字的文章,去證明:
聖經是正確的,「基督教教義」,是錯的。
Ⅳ 求徐志摩的散文
我過的端陽節
泰山日出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
落葉
秋
翡冷翠山居閑話
海灘上種花
歐游漫錄(選二)
巴黎的鱗爪
我所知道的康橋
自剖
再剖
想飛
天目山中筆記
關於女子
「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
泰戈爾
再說一說曼殊斐兒
「迎上前去」
對沈從文《市集》的批語
吸煙與文化(牛津)
「話」
海粟的畫
謁見哈代的一個下午
《猛虎集》序
我的祖母之死
我的彼得
傷雙栝老人
家德
西湖記
志摩日記(選錄)
情書一束
致梁啟超(片斷三則)
致王統照
題贈郭子雄
致周作人
致父母親
致胡適
————————————————————————
徐志摩《落葉》
前天你們查先生來電話要我講演,我說但是我沒有什麼話講,並且我又是最不耐煩講演的。他說;你來罷,隨你講,隨你自由的講,你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我們這里你知道這次開學情形很困難,,我們學生的生活很枯燥,很悶;我們要你來給我們一點活命的水。這話打動了我。枯燥,很悶,這我懂得。雖然我與你諸君是不相熟的,但這件事實,你們感覺生活枯悶的事實,卻立即在我與諸嬌君無形不講情理的怪物,他來的時候,我們全身彷彿被一個蜘蛛網蓋住了,好不容易掙出了這條手臂,那條又nie住了。那是一個可怕的網子。我也認識生活枯燥,他那可厭的面目,我想你們也都很認識他。他是無所不在的,他附在各個人身上,他現在個個人的臉上,你望望你的朋友去,他們的臉上有他,你自己照鏡子去,你的臉上,我想,也有他,可怕的枯燥,好比是一種毒亮劑他一進了我們的血液,我們的性情,我們的皮膚就變了顏色,而我怕是離著生命遠,離著墳墓近的顏色。
我是一個信仰感情的人,也許我自己天生就是一個感情性的人。比如前幾天西風到了,那天早上我醒人時候是凍著才醒過來的,我看紙上人顏色比往常的淡了,我被窩里的肢體像是浸冷水裡似的,我也聽見窗外的風聲,吹著一顆棗樹一有枯葉,一陣一陣有掉下來,在地上卷著沙沙的發響,有的飛出外院去有的留在牆角邊轉著那聲響真像是嘆氣,我因此就想起這西風,冷醒了我的夢,吹散了樹上有葉子,它那成績在一般飢荒貧苦的社會里一定格外的凄慘。那天我出門有時候果然見街上有情景比往常不同了;窮苦的老頭、小孩全躲在街角一發抖;他們遲早免不了樹上枯葉的命運,那一天我就覺得特別的悶,差不多發愁了。
因此我聽著查先生說你們怎樣的煩悶,怎樣的乾枯,我就很懂得,我就很願意來對你們說一番話。我的思想——如其我有思想——永遠不是成系統的。我沒有那樣的天才。我的心靈活動是沖動性的,簡直可以說痙攣性的。思想一不來的時候,我不能要他來;他來的時候,就比如穿一件濕衣,難受極了,只能想法子把他脫下。我有一個比喻,我方才說秋風的枯葉;我可以把我的比作樹上的葉子,時期沒有到,他們是不會掉下來的;但是時期到了,再要有風的力量,他們就只能一片一片的往下落;大多數也許是已經沒有生命了的,枯了的,焦了的,但其中也許有多數也許是已經沒有生命了的,枯了的,焦了的,但其中也許有幾張還留著一點秋天的顏色,比如楓葉就是紅的,海裳葉就是五彩的。這葉子實用是絕對沒有的;但有的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它們初下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了。除非你保存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沒用,至多有時有幾恨生命的顏色就是了。你們不愛的盡可以踩過,絕對不必理會;但也許有少數人有緣分的,不責備它們的無用,竟許會把它們撿起來揣在懷里,間在書里,想延留它們的幽澹的顏色。感情,真的感情,是難得的,是名貴的,是應當共有的;我們不該應拒絕感情,或是壓迫感情,那是犯罪的行為,與壓住泉眼不讓上沖,或是掐住小孩不讓喘氣一樣的犯罪。人在社會里本來是不相連的個體。感情,先天的與後天的,是一種線索,一種經緯,把原來分散的個體織成有文章的地地整體。但有時線索繼續的產品,有破爛的地方去補,有渙散的地方去拉緊,才可以維持這組織大體的勻整,有時生產力特別加增時,我們就有機會或推廣,或是加添我們現有的面積,或是加密,像網球板穿雙線似的,我們現成的組織,因為我們知道創造的勢力與破壞的勢力,建議與潰敗的勢力,上帝與撒旦的勢力,是同時存在的,這兩種勢力是天平一比著;他們很少的平衡的時候,不是這頭沉,就是那頭沉。是的,人類的命運是在一架天平上比著,一個巨大的黑影,那是我們集合的化身,在那裡看著,他的手裡滿拿著分兩的法碼,一會往這頭送,一會往那頭送,地球盡轉著,太陽/月亮、星星,輪流的照著,我們的命運永遠是在天平線上稱著。
我方才說網球拍,不錯,球拍是一個比喻。你們打球的知道網拍上的那幾根線是最吃重,最要緊,那幾根線要是特別有勁的時候,不僅你敵時拉球、抽球,可格外的經用。少數特別的強的分子保持了全體勻整。這條原則應用到人道一,就是說,假如我們有力量加密,加強我們最普通的同情線,那線如其穿連得到所有跳動的人心時,那時我們的大網子就堅實耐用,天津人說,就有根。不問天時怎樣的壞,管它雨也罷,雲也罷,霜也罷,管它水流怎樣的急,我們假如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大網子,那怕不能在時間無盡的的洪流里——早晚網起無價的珍品,那怕不能在我們命運的天平上重重的加下創造的生命的力量強大?
所以我說真的感情,真的人情,是難能可貴的,那是社會組織的基本成份。初起也許只是一個人心靈里偶然的震動,但這震動,不論怎樣的微弱,就產生了極遠的波紋;這波紋要是喚得起同情的反應時,原來的細的便並成了粗的,原來的合成了強的,原來脆性的便結成了韌性的,像一縷縷的薴麻打成了粗繩似的;原來只是微波,現在掀成了大浪,原來只是山罅里的一股細水,現在流成了滾滾大河,向著無邊的海洋里流著。比如耶穌在山頭上的訓道還是有限的幾句話,但這一篇短短的演說,卻制定了人類想望的止境,建設了絕對的價值的標准,創造了一個純粹的完全的宗教。那是一件大事實,人類歷史上一件最偉大的事實。再比如釋迦 感悟了生老病死的地位,富與貴,家庭與妻子,直到深山裡去修道,結果他也替苦悶的人間打開了一條解放的大道,為東方民族的天才下一個最光華的定義。那是人類歷史的一件奇跡。但這樣大事的起源還不止是一個人心靈里偶然的震動,可不僅僅是一滴最透明的真摯的感情滴落在黑沉沉的宇宙間?
感情是力量,不是知識。人的心是力量的府庫,不是他的邏輯。有感情的表現,不論是詩文是音樂是雕刻或是畫,好比是一塊石子擲在平面的湖心裡,你站著就看得見他引起的變化。沒有生命的理論,不論他論的是什麼理,只是拿塊石頭扔在沙漠里,無非在乾枯的地面一添一顆乾枯的分子,也許擲下去時便聽得出一些乾枯的聲響,但此外只是一大片死一般的沉寂了。所以感情才是成江的水泉,感情才是織成大網的線索。
但是我們自己的網子又是怎麼樣的呢?現在時候到了,我們應當張大了我們的眼睛,認明白我們周圍事實的真相.我們已經含糊了好久了,現在再不含糊的了,讓我們來大聲的宣告我們的網子是破的,壞了的,爛了的;讓我們痛快的宣告我們民族的破產,道德,政治,社會,宗教,文藝,一切都是破產了的.我們的心窩為成了蠹蟲的家,我們的靈魂里住著一個可怕的大謊!那天平上沉著的一頭是破壞的重量,不是創造的重量;是潰敗的勢力,不是建設的勢力;是撒旦的魔力,不是上帝的神靈.霎時間這邊路上長滿荊棘,那邊道上湧起了洪水,我們頭頂有駭人的聲響,是雷霆還是炮火呢?我們周圍有一哭聲與笑聲,哭是我們的靈魂受污辱的悲聲,笑是活著的人們瘋魔了的獰笑,那比鬼哭更聽的可怕,更凄慘.我們張開眼來看時,差不多沒有一塊干凈的土地,哪一處不是叫鮮血與眼淚沖毀了的;更沒有平安的所在,因為你即使忘得了外面的世界,你還是躲不了你自身煩悶與痛苦.不要以為這樣混沌的現象是原因於經濟的不平等,或是政治的不安定,或是少數人的放肆的野心.這種種都是空虛的,欺人自欺的理論,只要不是我的份,我就有權利罵人。但這是,我著重的說,怯懦的行為;這正是我說的我們只盼望脫卸我們自身的責任,只要不是我的份,我就有權利罵人.但這是,我著重的說,懦怯的行為;這正是我說的我們各個人的靈魂里躲著的大謊!你說少數的政客,少數的軍人,或是少數的富翁,是現在變亂的原因嗎?我現在對你說:「先生,你錯了,你很大的錯了,你太恭維了那些少數人,你太瞧不起你自己。讓我們一致的來承認,在太陽普遍的光亮底承認我們
——————————————————
天目山中筆記
「佛於大眾中,說我嘗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蓮華經譬喻品。
山中不定是清靜。廟宇在參天的大木中間藏著,早晚間有的是風,松有松聲,竹有竹韻,鳴的禽,叫的蟲子,閣上的大鍾,殿上的木魚,廟身的左邊右邊都安著接泉水的粗毛竹管,這就是天然的笙簫,時緩時急的參和著天空地上種種的鳴籟。靜是不靜的;但山中的聲響,不論是泥土裡的蚯蚓叫或是橋夫們深夜裡「唱寶」的異調,自有一種各別處:它來得純粹,來得清亮,來得透澈,冰水似的沁入你的脾肺;正如你在泉水裡洗濯過後覺得清白些,這些山籟,雖則一樣是音響,也分明有洗凈的功能。
夜間這些清籟搖著你入夢,清早上你也從這些清籟的懷抱中蘇醒。
山居是福,山上有樓住更是修得來的。我們的樓窗開處是一片蓊蔥的林海,林海外更有雲海!日的光,月的光,星的光:全是你的。從這三尺方的窗戶你接受自然的變幻;從這三尺方的窗戶你散放你情感的變幻。自在;滿足。
今早夢回時睜眼見滿帳的霞光。鳥雀們在贊美;我也加入一份。它們的是清越的歌唱,我的是潛深一度的沉默。
鍾樓中飛下一聲宏鍾,空山在音波的磅礴中震盪。這一聲鍾激起了我的思潮。不,潮字太誇;說思流罷。耶教人說阿門,印度教人說「歐姆」(O——m),與這鍾聲的嗡嗡,同是從撮口外攝到闔口內包的一個無限的波動:分明是外擴,卻又是內潛;一切在它的周緣,卻又在它的中心:同時是皮又是核,是軸亦復是廓。「這偉大奧妙的」(Om)使人感到動,又感到靜;從靜中見動,又從動中見靜。從安住到飛翔,又從飛翔回復安住;從實在境界超入妙空,又從妙空化生實在:「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
多奇異的力量!多奧妙的啟示!包容一切沖突性的現象,擴大剎那間的視域,這單純的音響,於我是一種智靈的洗凈。花開,花落,天外的流星與田畦間的飛黃,上綰雲天的青松,下臨絕海的巉岩,男女的愛,珠寶的光,火山的熔液:一嬰兒在它的搖籃中安眠。
這山上的鍾聲是晝夜不間歇的,平均五分鍾時一次。打鍾的和尚獨自在鍾頭上住著,據說他已經不間歇的打了十一年鍾,他的願心是打到他不能動彈的那天。鍾樓上供著菩薩,打鍾人在大鍾的一邊安著他的「座」,他每晚是坐著安神的,一隻手挽著鍾槌的一頭,從長期的習慣,不叫睡眠耽誤他的職司。「這和尚」,我自忖,「一定是有道理的!和尚是沒道理的多:方才那知客僧想把七竅蒙充六根,怎麼算總多了一個鼻孔或是耳孔;那方丈師的談吐里不少某督軍與某省長的點綴;那管半山亭的和尚更是貪嗔的化身,無端摔破了兩個無辜的茶碗。但這打鍾和尚,他一定不是庸流不能不去看看!」他的年歲在五十開外,出家有二十幾年,這鍾樓,不錯,是他管的,這鍾是他打的(說著他就過去撞了一下),他每晚,也不錯,是坐著安神的,但此外,可憐,我的俗眼竟看不出什麼異樣。他拂拭著神龕,神坐,拜墊,換上香燭掇一盂水,洗一把青菜,捻一把米,擦幹了手接受香客的布施,又轉身去撞一聲鍾。他臉上看不出修行的清癯,卻沒有失眠的倦態,倒是滿滿的不時有笑容的展露;念什麼經;不,就念阿彌陀佛,他竟許是不認識字的。「那一帶是什麼山,叫什麼,和尚?」
「這里是天目山,」他說,「我知道,我說的是哪一帶的,」我手點著問。「我不知道。」他回答。
山上另有一個和尚,他住在更上去昭明太子讀書台的舊址,蓋著幾間屋,供著佛像,也歸廟管的。叫作茅棚,但這不比得普陀山上的真茅棚,那看了怕人的,坐著或是偎著修行的和尚沒一個不是鵠形鳩面,鬼似的東西。他們不開口的多,你愛布施什麼就放在他跟前的簍子或是盤子里,他們怎麼也不睜眼,不出聲,隨你給的是金條或是鐵條。人說得更奇了。有的半年沒有吃過東西,不曾挪過窩,可還是沒有死,就這冥冥的坐著。他們大約離成佛不遠了,單看他們的臉色,就比石片泥土不差什麼,一樣這黑刺刺,死僵僵的。「內中有幾個,」香客們說,「已經成了活佛,我們的祖母早三十年來就看見他們這樣坐著的!」
但天目山的茅棚以及茅棚里的和尚,卻沒有那樣的浪漫出奇。茅棚是盡夠蔽風雨的屋子,修道的也是活鮮鮮的人,雖則他並不因此減卻他給我們的趣味。他是一個高身材、黑面目,行動遲緩的中年人;他出家將近十年,三年前坐過禪關,現在這山上茅棚里來修行;他在俗家時是個商人,家中有父母兄弟姊妹,也許還有自身的妻子;他不曾明說他中年出家的緣由。他只說「俗業太重了,還是出家從佛的好。」但從他沉著的語音與持重的神態中可以覺出他不僅是曾經在人事上受過磨折,並且是在思想上能分清黑白的人。他的口,他的眼,都泄漏著他內里強自抑制,魔與佛交斗的痕跡;說他是放過火殺過人的懺悔者,可信;說他是個回頭的浪子,也可言。他不比那鍾樓上人的不著顏色,不露曲折:他分明是色的世界裡逃來的一個囚犯。三年的禪關,三年的草棚,還不曾壓倒,不曾滅凈,他肉身的烈火。「俗業太重了,不如出家從佛的好;」這話里豈不顫栗著一往懺悔的深心?我覺著好奇;我怎麼能得知他深夜趺坐時意念的究竟?
「佛於大眾中,說我嘗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但這也許看太奧了。我們承受西洋人生觀洗禮的,容易把做人看太積極,入世的要求太猛烈,太不肯退讓,把住這熱虎虎的一個身子一個心放進生活的軋床去,不叫他留存半點汁水回去;非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決不肯認輸,退後,收下旗幟;並且即使承認了絕望的表示,他往往直接向生存本體的取決,不來半不闌珊的收回了步子向後退:寧可自殺,乾脆的生命的斷絕,不來出家,那是生命的否認。不錯,西洋人也有出家做和尚做尼姑的, 例如亞佩臘與愛洛綺絲但在他們是情感方面的轉變, 原來對人的愛移作對上帝的愛,這知感的自體與它的活動依舊不含糊的在著;在東方人,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滅,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自我一切痕跡的解脫。再說,這出家或出世的觀念的老家,是印度不是中國,是跟著佛教來的;印度可以會發生這類思想,學者們自有種種哲理上乃至物理上的解釋,也盡有趣味的。中國何以能容留這類思想,並且在實際上出家做尼僧的今天不比以前少(我新近一個朋友差一點做了小和尚)!這問題正值得研究,因為這分明不僅僅是個知識乃至意識的淺深問題,也許這情形盡有極有趣味的解釋的可能,我見聞淺,不知道我們的學者怎樣想法,我願意領教。
十五年九月[1]
編輯本段
作品賞析
題為《天目山中筆記》。既說「筆記」,則不一定與山有關,也有可能只因是在山中所記而已。不過,山也並非和該文主旨完全無干。天目山是浙西名勝,山色秀雅,多奇峰竹林。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天目作為名山,與佛與禪息息相關。作為題記的那段偈語,已經揭示了該文的用意。
劈頭一句「山中不定是清靜」:有松聲,有竹韻,有嘯風,有鳴禽——「靜是不靜的」,因為有「聲」。有「聲」,卻不是俗世的營營嗡嗡,而是天然的聲音,顯得純粹、清亮、透澈,使人心寧意遠,這種不靜反而是靜。「聲」之後寫「色」——作者目所能及的一切:林海,雲海,日光,月光和星光,並非紛擾熙攘的塵世,故而人處其中就會自在而滿足。
寫到這里,文章已經體現出一點點徐志摩的境界了,實際上卻依然距離那段有「佛」和「法音」等字樣的偈文太遠。直到他在對山中鍾音做了一番頌贊之後感嘆:「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鍾這種單純的音響,是對人的靈智的一種啟示,它包容了萬世萬物,無始,亦無終,無聲,亦無色。
該文的重心其實是寫了與佛有關的兩個人物,也就是天目山中的兩個和尚。
文章由宏大微妙的鍾聲聯繫到了打鍾的人。鍾是晝夜不歇、片刻一次的,打鍾的和尚也已不間歇地打了十一年,連每晚打坐安神也挽著鍾槌;他臉上看不出修行的痕跡或失眠的倦態,倒有自在的笑意;他不刻意念什麼經,甚至也不識字,只知身處天目而對其他細節無所關心(徐志摩在這里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問答)——如同佛陀在《經集》中所說:「那些超越疑慮,背離苦惱,樂在涅槃,驅除貪嗔,導向諸天世界的人,乃是行道的勝者。」這種「勝者」,也是「聖者」,那是他的(也是讀者的)「俗眼竟看不出什麼異樣」來的。
無憂無歡,無智無聰,聖者證道於平常,這是徐志摩設想的佛家的最高境界,卻不是他所能企及的。徐志摩所能企及的(也就是他能以身處之的)是另一種和尚:他不是如前一位平常而悠遠的那種,也不是冥坐苦修、鵠形鳩面的那種。他住在茅棚里,家中尚有親人,可能還曾有過妻子,至於向佛的緣由,他只肯解釋說「俗業太重」;他人事上受過磨折、思想上能分清黑白,禪坐和草棚難以壓倒他的肉身,是個修道者也是個活鮮鮮的人;他也有可能是個懺悔者,是個回頭的浪子,出家僅為了情感的解脫或自我痕跡的消滅——這如同徐志摩本人某種心境的寫照——這樣的佛徒更能使徐志摩產生感觸。
這篇文章寫於一九二六年秋,後人並不知道當時徐志摩的心態。徐志摩一向被視為一個情感充溢、踴躍入世的詩人,這篇文章也表現出詩人心靈的又一層面。這還有另外一個例證,那就是徐志摩在其名詩《常州天寧寺聞禮懺聲》中對佛音梵唄的頂禮和詠贊。
————————————————
作品名稱:謁見哈代的一個下午
創作年代:民國時期
作者:徐志摩
作品體裁:散文
編輯本段
作品原文
一
「如其你早幾年。也許就是現在,到道騫司德的鄉下,你或許碰得到『裘德』的作者,一個和善可親的老者,穿著短褲便服,精神颯爽的,短短的臉面,短短的下頦,在街道上閑暇的走著,照呼著,答話著,你如其過去問他衛撒克士小說里的名勝,他就欣欣的從詳指點講解;回頭他一揚手,已經跳上了他的自行車,按著車鈴,向人叢里去了。我們讀過他著作的,更可以想像這位貌不驚人的聖人,在衛撒克士廣大的,起伏的草原上,在月光下,或在晨曦里,深思地徘徊著。天上的雲點,草里的蟲吟,遠處隱約的人聲都在他靈敏的神經里印下不磨的痕跡;或在殘敗的古堡里拂拭亂石上的苔青與網結;或在古羅馬的舊道上,冥想數千年前銅盔鐵甲的騎兵曾經在這日光下駐蹤:或在黃昏的蒼茫里,獨倚在枯老的大樹下,聽前面鄉村裡的青年男女,在笛聲琴韻里,歌舞他們節會的歡欣;或在濟茨或雪萊或史文龐的遺跡,悄悄的追懷他們藝術的神奇……在他的眼裡,像在高蒂閑(Theuophile Gautier)的眼裡,這看得見的世界是活著的;在他的『心眼』(The Inward Eye)里,像在他最服膺的華茨華士的心眼裡,人類的情感與自然的景象是相聯合的;在他的想像里,像在所有大藝術家的想像里,不僅偉大的史績,就是眼前最瑣小最暫忽的事實與印象,都有深奧的意義,平常人所忽略或竟不能窺測的。從他那六十年不斷的心靈生活,——觀察、考量、揣度、印證,——從他那六十年不懈不弛的真純經驗里,哈代,像春蠶吐絲制繭似的,抽繹他最微妙最桀傲的音調,紡織他最縝密最經久的詩歌——這是他獻給我們可珍的禮物。」
二
上文是我三年前慕而未見時半自想像半自他人傳述寫來的哈代。去年七月在英國時,承狄更生先生的介紹,我居然見到了這位老英雄,雖則會面不及一小時,在余小子已算是莫大的榮幸,不能不記下一些蹤跡。我不諱我的「英雄崇拜」。山,我們愛踹高的;人,我們為什麼不願意接近大的?但接近大人物正如爬高山,往往是一件費勁的事;你不僅得有熱心,你還得有耐心。半道上力乏是意中事,草間的刺也許拉破你的皮膚,但是你想一想登臨危峰時的愉快!真怪,山是有高的,人是有不凡的!我見曼殊斐兒,比方說,只不過二十分鍾模樣的談話,但我怎麼能形容我那時在美的神奇的啟示中的全生的震盪? 我與你雖僅一度相見—— 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時間
果然,要不是那一次巧合的相見,我這一輩子就永遠見不著她——會面後不到六個月她就死了。自此我益發堅持我英雄崇拜的勢利,在我有力量能爬的時候,總不教放過一個「登高」的機會。我去年到歐洲完全是一次「感情作用的旅行」;我去是為泰戈爾、順便我想去多瞻仰幾個英雄。我想見法國的羅曼羅蘭;義大利的丹農雪烏,英國的哈代。但我只見著了哈代。
有倫敦時對狄更生先生說起我的願望,他說那容易,我給你寫信介紹,老頭精神真好,你小心他帶了你到道騫斯德林子里去走路,他彷彿是沒有力乏的時候似的!那天我從倫敦下去到道騫斯德,天氣好極了,下午三點過到的。下了站我不坐車,問了Max Gate的方向,我就欣欣的走去。他家的外園門正對一片青碧的平壤,綠到天邊,綠到門前;左側遠處有一帶綿邈的平林。進園徑轉過去就是哈代自建的住宅,小方方的壁上滿爬著藤蘿。有一個工人在園的一邊剪草,我問他哈代先生在家不,他點一點頭,用手指門。我拉了門鈴,屋子裡突然發一陣狗叫聲,在這寧靜中聽得怪尖銳的,接著一個白紗抹頭的年輕下女開門出來。
「哈代先生在家,」她答我的問,「但是你知道哈代先生是『永遠』不見客的。」
我想糟了。「慢著,」我說,「這里有一封信,請你給遞了進去。」「那末請候一候,」她拿了信進去,又關上了門。
她再出來的時候臉上堆著最俊俏的笑容。「哈代先生願意見你,先生,該進來。」多俊俏的口音!「你不怕狗嗎,先生,」她又笑了。「我怕,」我說。「不要緊,我們的梅雪就叫,她可不咬,這兒生客來得少。」
我就怕狗的襲來!戰兢兢的進了門,進了官廳,下女關門出去,狗還不曾出現,我才放心。壁上掛著沙琴德(Jonh Sargent)的哈代畫像,一邊是一張雪萊的像,書架上記得有雪萊的大本集子,此外陳設是樸素的,屋子也低,暗沉沉的。
我正想著老頭怎麼會這樣喜歡雪萊,兩人的脾胃相差夠多遠,外面樓梯上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狗鈴聲下來,哈代推門進來了。我不知他身材實際多高,但我那時站著平望過去,最初幾乎沒有見他,我的印像是他是一個矮極了的小老頭兒。我正要表示我一腔崇拜的熱心,他一把拉了我坐下,口裡連著說「坐坐」,也不容我說話,彷彿我的「開篇」辭他早就有數,連著問我,他那急促的一頓頓的語調與干澀的蒼老的口音,「你是倫敦來的?」「狄更生是你的朋友?」「他好?」「你譯我的詩?」」你怎麼翻的?」「你們中國詩用韻不用?」前面那幾句問話是用不著答的(狄更生信上說起我翻他的詩),所以他也不等我答話,直到末一句他才收住了。他坐著也是奇矮,也不知怎的,我自己只顯得高,私下不由的跼蹐,似乎在這天神面前我們凡人就在身材上也不應分佔先似的!(啊,你沒見過蕭伯納,——這比下來你是個螞蟻!)這時候他斜著坐,一隻手擱在台上頭微微低著,眼往下看,頭頂全禿了,兩邊腦角上還各有一鬃也不全花的頭發;他的臉盤粗看像是一個尖角往下的等邊形三角,兩顴像是特別寬,從寬濃的眉尖直掃下來束住在一個短促的下巴尖;他的眼不大,但是深窈的,往下看的時候多,不易看出顏色與表情。最特別的,最「哈代的」,是他那口連著兩旁鬆鬆往下墜的夾腮皮。如其他的眉眼只是憂郁的深沉,他的口腦的表情分明是厭倦與消極。不,他的臉是怪,我從不曾見過這樣耐人尋味的臉。他那上半部,禿的寬廣的前額,著發的頭角,你看了覺得好玩,正如一個孩子的頭,使你感覺一種天真的趣味,但愈往下愈不好看,愈使你覺著難受,他那皺紋龜駁的臉皮正使你想起一塊蒼老的岩石,雷電的猛烈,風霜的侵陵,雨雷的剝蝕,苔蘚的沾染,蟲鳥的斑斕,什麼時間與空間的變幻都在這上面遺留著痕跡!你知道他是不抵抗的,忍受的,但看他那下頰,誰說這不泄露他的怨毒,他的厭倦,他的報復性的沉默!他不露一點笑容,你不易相信他與我們一樣也有喜笑的本能。正如他的脊背是傾向傴僂,他面上的表情也只是一種不勝壓迫的傴僂。喔哈代!
詳見網路
Ⅵ 求幾本主角成了天道,造物主,創世神,一類的小說。
天道創世主
世界毀了,作為碼農的姜牧穿越到平行世界成了那裡的天道,卻發現自己的世界回只有太陽系那麼答大,為了避免被其它世界吞噬,他開始了地球天道摸爬滾打的晉升之路。
「冰之女王」艾斯德斯、「軍服公主」阿爾泰爾、「妖怪賢者」八雲紫……
一個個只存在於前世腦海中的人物在他的手中誕生,各種幻想世界被姜牧開辟出來。
可是身為這一切生命的創世主,其實姜牧也是過得十分小心謹慎。
「三星天道,還是不夠啊!」
偌大的王座上,看著手中縈繞著金色光芒的天道權杖,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Ⅶ 求主角可以創造世界或有可成長世界類的小說
主角可以創造世界或有可成長世界類的小說:
1、最大許可權:製作游戲成功的林隕意外猝死,穿越到自己製作的游戲世界,結果擁有了這個世界的最大許可權!
這么多年,林隕已經見過無數家族興衰,比起這些,林隕更在意的還是這枚剛到手的古金幣。 重新將古金幣拿出來,看著這枚普通的金幣,林隕目光有些深邃。
古金幣是林隕剛穿越時,身上就有的,如同那傻缺系統原本是輔助精靈一樣,古金幣原本是新手貨幣,在那時還是世界流通貨幣,只是後來人皇登基,才改了新的貨幣。
4、我創造了世界:陳洛撿到了一隻混元筆,可以隨心所欲的創造出世界來,無論用筆寫下什麼,就會在另外一個世界化為真實存在的事物。他寫下光,世界便有了太陽。
他寫下生命,世界便有了各種物種。更加神奇的是,還可以將玩家引入這個世界,讓他們幫自己進化物種,完成自身的進化。於是陳洛將這個世界變成了一款火爆全球的網路游戲!
5、星體意識:星的核反應中,能夠進行群體量子糾纏的信號子不斷擴增……沉眠了漫長的時間之後,朦朧的意識在狂暴的能量浪潮中醒來,我是誰,我,是恆星?文明的發展,星際的戰爭,宇宙的跨越。從一個小細胞開始?不,讓我們從恆星誕生開始。
Ⅷ 找個小說,主角創造世界的
諸天萬界是這么來的,完全符合
Ⅸ 世間可有超越神境界存在
沒有,人永遠是人,人的智慧永遠超越不了神,在神眼中人就是一粒灰塵。伯37:18】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嗎?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
【詩104:2】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鋪張穹蒼,如鋪幔子,
【賽40:22】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
【賽42:5】創造諸天,鋪張穹蒼,將地和地所出的一並鋪開,賜氣息給地上的眾人,又賜靈性給行在其上之人的神耶和華,他如此說:
【耶10:12】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
【耶51:15】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
【結1:22】活物的頭以上有穹蒼的形像,看著像可畏的水晶,鋪張在活物的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