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澤東《矛盾論》全文!
全文: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 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 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辨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列寧說:「對於發展 (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觀點是: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 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 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
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 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 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 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而上 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
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 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 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
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 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
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 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出處:出自毛澤東的哲學著作《矛盾論》。
(1)矛盾論的創造者爾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實踐論》後寫的一篇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關於矛盾規律的重要哲學著作,是《實踐論》的姊妹篇。同《實踐論》一樣,原先是毛澤東同志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哲學講演用的《辨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一部分。
1937.8在延安油印發表,書名是《矛盾論統一法則》。解放後,重新發表時,才定名為《矛盾論》,並在內容上作了較大補充、修改和刪節。《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後為同一目的而寫的闡述唯物辨證法,特別是闡述它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著作。
如果說《實踐論》是以實踐為基礎,從認識論上揭露了「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的話,那麼《矛盾論》則是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闡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強調矛盾的特殊性。
從方法論上批判了「左」、「右傾」的錯誤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全面說明和發揮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所以,從理論上講,《矛盾論》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極為系統和深刻的發揮。
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在中國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社會生活的辯證法和錯綜復雜的矛盾運動在理論上反映,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㈡ 毛澤東《矛盾論》全文!
全文: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 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 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辨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列寧說:「對於發展 (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觀點是: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 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 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
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 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
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 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 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
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而上 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
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 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 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
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 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
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 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出處:出自毛澤東的哲學著作《矛盾論》。
(2)矛盾論的創造者爾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實踐論》後寫的一篇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關於矛盾規律的重要哲學著作,是《實踐論》的姊妹篇。同《實踐論》一樣,原先是毛澤東同志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哲學講演用的《辨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一部分。
1937.8在延安油印發表,書名是《矛盾論統一法則》。解放後,重新發表時,才定名為《矛盾論》,並在內容上作了較大補充、修改和刪節。《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後為同一目的而寫的闡述唯物辨證法,特別是闡述它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的重要著作。
如果說《實踐論》是以實踐為基礎,從認識論上揭露了「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的話,那麼《矛盾論》則是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闡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強調矛盾的特殊性。
從方法論上批判了「左」、「右傾」的錯誤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全面說明和發揮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所以,從理論上講,《矛盾論》是對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極為系統和深刻的發揮。
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在中國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社會生活的辯證法和錯綜復雜的矛盾運動在理論上反映,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互為存在的前提。首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為存在條件,主要矛盾之所以是主要矛盾,是相對於次要矛盾而言它才是主要矛盾,沒有次要矛盾,也就無所謂主要矛盾。
同樣,次要矛盾之所以是次要矛盾,它也是相對於主要矛盾而言,沒有主要矛盾,也就無所謂主要矛盾。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主要矛盾的解決規定者次要矛盾的解決,主要矛盾解決的好,次要矛盾就容易解決。反之,次要矛盾的解決又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次要矛盾解決的好,又有利於主要矛盾的解決。
表徵諸種矛盾在矛盾體系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哲學范疇。
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事物或過程的多種矛盾中,各種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發展的任何階段上,必有而且只有一種矛盾居於支配的地位,起著規定或影響其他矛盾的作用。這種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則是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不同的事物中和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上呈現出復雜的情況。在有些事物中,主要矛盾與基本矛盾是同一的,貫穿於事物發展全過程的始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主要矛盾
㈣ 為什麼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最偉大的動力,才有了唯物辯證法de 宇宙觀不懂,矛盾論里的一句話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1]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2]。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3]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 這篇哲學論文,是毛澤東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同一的目的,即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曾在延安的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講演。在收入本書第一版的時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補充、刪節和修改。
一 兩種宇宙觀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列寧說:「對於發展(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觀點是:(一)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二)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4]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而上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5]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這樣,唯物辯證法就有力地反對了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這是清楚的,單純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機械的運動,即范圍的大小,數量的增減,不能說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及其互相變化,事實上,即使是外力推動的機械運動,也要通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動物的單純的增長,數量的發展,主要地也是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樣,社會的發展,主要地不是由於外因而是由於內因。許多國家在差不多一樣的地理和氣候的條件下,它們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個國家吧,在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的情形下,社會的變化卻是很大的。帝國主義的俄國變為社會主義的蘇聯,封建的閉關鎖國的日本變為帝國主義的日本,這些國家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長期地被封建制度統治的中國,近百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正在變化到一個自由解放的新中國的方向去,中國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整個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氣候也是變化著的,但以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為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命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唯物辯證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並不排除。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影響是時常存在的。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響和互相激動,是極其巨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影響到世界各國內部的變化,同樣地而且還特別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內部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通過了各國內部和中國內部自己的規律性而起的。兩軍相爭,一勝一敗,所以勝敗,皆決於內因,勝者或因其強,或因其指揮無誤,敗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揮失宜,外因通過內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國大資產階級戰敗了無產階級,是通過中國無產階級內部的(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機會主義而起作用的。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機會主義的時候,中國革命就重新發展了。後來,中國革命又受了敵人的嚴重的打擊,是因為我們黨內產生了冒險主義。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冒險主義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又重新發展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
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釋宇宙,後來就被形而上學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對於辯證法曾經給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辯證法卻是唯心的辯證法。直到無產階級運動的偉大的活動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綜合了人類認識史的積極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的部分,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才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後來,經過列寧和斯大林,又發展了這個偉大的理論。這個理論一經傳到中國來,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極大的變化。
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因此,具體地了解事物矛盾這一個法則,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二 矛盾的普遍性
為了敘述的便利起見,我在這里先說矛盾的普遍性,再說矛盾的特殊性。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的創造者和繼承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發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已經把唯物辯證法應用在人類歷史的分析和自然歷史的分析的許多方面,應用在社會的變革和自然的變革(例如在蘇聯)的許多方面,獲得了極其偉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說明白;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們也不了解研究當前具體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指導革命實踐的發展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應當著重地加以研究,並用足夠的篇幅加以說明。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6]列寧對於對立統一法則所下的定義,說它就是「承認(發現)自然界(精神和社會兩者也在內)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7]。這些意見是對的嗎?是對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例如機械性的運動)的基礎,更是復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
恩格斯這樣說明過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簡單的機械的移動本身包含著矛盾,那末,物質的更高的運動形式,特別是有機生命及其發展,就更加包含著矛盾。……生命首先就在於:生物在每一個瞬間是它自身,但卻又是別的什麼。所以,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來到。同樣,我們看到了,在思維的范圍以內我們也不能避免矛盾,並且我們看到了,例如,人的內部無限的認識能力與此種認識能力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認識上也被局限的個別人們身上的實際的實現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在人類世代的無窮的—至少對於我們,實際上是無窮的—連續系列之中,是在無窮的前進運動之中解決的。」
「高等數學的主要基礎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數學,也充滿著矛盾。……」[8]
列寧也這樣說明過矛盾的普遍性:「在數學中,正和負,微分和積分。
在力學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學中,陽電和陰電。
在化學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會科學中,階級斗爭。」[9]
戰爭中的攻守,進退,勝敗,都是矛盾著的現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雙方斗爭而又聯結,組成了戰爭的總體,推動了戰爭的發展,解決了戰爭的問題。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異,都應把它看作是客觀矛盾的反映。客觀矛盾反映入主觀的思想,組成了概念的矛盾運動,推動了思想的發展,不斷地解決了人們的思想問題。
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來,不論是簡單的運動形式,或復雜的運動形式,不論是客觀現象,或思想現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這一點已經弄清楚了。但是每一過程的開始階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呢?
從蘇聯哲學界批判德波林學派的文章中看出,德波林學派有這樣一種見解,他們認為矛盾不是一開始就在過程中出現,須待過程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出現。那末,在那一時間以前,過程發展的原因不是由於內部的原因,而是由於外部的原因了。這樣,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學的外因論和機械論去了。拿這種見解去分析具體的問題,他們就看見在蘇聯條件下富農和一般農民之間只有差異,並無矛盾,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見。在分析法國革命時,他們就認為在革命前,工農資產階級合組的第三等級中,也只有差異,並無矛盾。德波林學派這類見解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他們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異中就已經包含著矛盾,差異就是矛盾。勞資之間,從兩階級發生的時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僅僅還沒有激化而已。工農之間,即使在蘇聯的社會條件下,也有差異,它們的差異就是矛盾,僅僅不會激化成為對抗,不取階級斗爭的形態,不同於勞資間的矛盾;它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鞏固的聯盟,並在由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地解決這個矛盾。這是矛盾的差別性的問題,不是矛盾的有無的問題。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 新過程的發生是什麼呢?這是舊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讓位於新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於是新過程就代替舊過程而發生。舊過程完結了,新過程發生了。新過程又包含著新矛盾,開始它自己的矛盾發展史。
事物發展過程的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列寧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模範地作了這樣的分析。這是研究任何事物發展過程所必須應用的方法。列寧自己也正確地應用了它,貫徹於他的全部著作中。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首先分析的是資產階級社會(商品社會)里最簡單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見的、最平常的、碰到億萬次的關系—商品交換。這一分析在這個最簡單的現象之中(資產階級社會的這個『細胞』之中)暴露了現代社會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後的敘述又向我們表明了這些矛盾和這個社會各個部分總和的自始至終的發展(增長與運動兩者)。」
列寧說了上面的話之後,接著說道:「這應該是一般辯證法的……敘述(以及研究)方法。」[10]
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學會這個方法,才能正確地分析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現狀,並推斷革命的將來。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前面已經說過了。現在來說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這個問題,應從幾種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麼也沒有,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對於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發聲、發光、發熱、電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這些物質的運動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質上互相區別的。每一物質的運動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這種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在社會現象和思想現象中也是同樣地存在著。每一種社會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
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例如,數學中的正數和負數,機械學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學中的陰電和陽電,化學中的化分和化合,社會科學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階級和階級的互相鬥爭,軍事學中的攻擊和防禦,哲學中的唯心論和唯物論、形而上學觀和辯證法觀等等,都是因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才構成了不同的科學研究的對象。固然,如果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
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請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當著人們已經認識了這種共同的本質以後,就以這種共同的認識為指導,繼續地向著尚未研究過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各種具體的事物進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這樣才可以補充、豐富和發展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而使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不致變成枯槁的和僵死的東西,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類的認識總是這樣循環往復地進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環(只要是嚴格地按照科學的方法)都可能使人類的認識提高一步,使人類的認識不斷地深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才有可能充分地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們認識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質以後,還必須繼續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或者新冒出來的具體的事物。我們的教條主義者是懶漢,他們拒絕對於具體事物做任何艱苦的研究工作,他們把一般真理看成是憑空出現的東西,把它變 成為人們所不能夠捉摸的純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認了並且顛倒了這個人類認識真理的正常秩序。他們也不懂得人類認識的兩個過程的互相聯結——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們完全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一切運動形式的每一個實在的非臆造的發展過程內,都是不同質的。我們的研究工作必須著重這一點,而且必須從這一點開始。 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例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決;殖民地和帝國主義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戰爭的方法去解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用農業集體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方法去解決;共產黨內的矛盾,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社會和自然的矛盾,用發展生產力的方法去解決。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決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決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教條主義者不遵守這個原則,他們不了解諸種革命情況的區別,因而也不了解應當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種自以為不可改變的公式到處硬套,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將本來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壞。
為要暴露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在其總體上、在其相互聯結上的特殊性,就是說暴露事物發展過程的本質,就必須暴露過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則暴露過程的本質成為不可能,這也是我們作研究工作時必須十分注意的。
一個大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有中國社會各被壓迫階級和帝國主義的矛盾,有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有農民及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有各個反動的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復雜的。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兩方面,又各各有其特點,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們從事中國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個矛盾的總體上,即矛盾的相互聯結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從矛盾的各個方面著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總體。所謂了解矛盾的各個方面,就是了解它們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種具體形式和對方發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關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後,又各用何種具體的方法和對方作斗爭。研究這些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寧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11]。就是說的這個意思。我們的教條主義者違背列寧的指示,從來不用腦筋具體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說來,總是空洞無物的八股調,在我們黨內造成了一種極壞的作風。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謂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這一點,我在《實踐論》一文中已經說過了。所謂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例如:只了解中國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產黨一方不了解國民黨一方,只了解無產階級一方、不了解資產階級一方,只了解農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順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難情形一方,只了解過去一方、不了解將來一方,只了解個體一方、不了解總體一方,只了解缺點一方、不了解成績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開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話,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點。這就叫做片面地看問題。或者叫做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這樣,是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務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確地發展黨內的思想斗爭的。孫子論軍事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12]他說的是作戰的雙方。唐朝人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13]也懂得片面性不對。可是我們的同志看問題,往往帶片面性,這樣的人就往往碰釘子。《水滸傳》上宋江三打祝家莊[14],兩次都因情況不明,方法不對,打了敗仗。後來改變方法,從調查情形入手,於是熟悉了盤陀路,拆散了李家莊、扈家莊和祝家莊的聯盟,並且布置了藏在敵人營盤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國故事中所說木馬計[15]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勝仗。《水滸傳》上有很多唯物辯證法的事例,這個三打祝家莊,算是最好的一個。列寧說:「要真正地認識對象,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媒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作到這一點,可是要求全面性,將使我們防止錯誤,防止僵化。」[16]我們應該記得他的話。表面性,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裡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僅僅站在那裡遠遠地望一望,粗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相,就想動手去解決矛盾(答復問題、解決糾紛、處理工作、指揮戰爭),這樣的做法,沒有不出亂子的。中國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同志們所以犯錯誤,就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觀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觀性,因為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人們不去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不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系,不認識事物的內部規律,所以這種方法是主觀主義的。
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方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
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及為此根本矛盾所規定的過程的本質,非到過程完結之日,是不會消滅的;但是事物發展的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的階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區別,這是因為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質和過程的本質雖然沒有變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採取了逐漸激化的形式。並且,被根本矛盾所規定或影響的許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廠,有些是暫時地或局部地解決了,或者緩和了,又有些是發生了,因此,過程就顯出階段性來。如果人們不去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們就不能適當地處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競爭時代的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這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個根本矛盾著的階級的性質和這個社會的資本主義的本質,井沒有變化;但是,兩階級的矛盾激化了,獨占資本和自由資本之間的矛盾發生了,宗主國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即由各國發展不平衡的狀態而引起的矛盾特別尖銳地表現出來了,因此形成了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形成了帝國主義階段。列寧主義之所以成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因為列寧和斯大林正確他說明了這些矛盾,並正確地作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
㈤ 矛盾論 是 馬克思 毛澤東 還是 黑格爾 提出來的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同一的目的,即為了克服存在於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曾在延安的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演講。
㈥ 如何用矛盾論的觀點闡述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3、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中,面臨著重重矛盾,要勇於面對,積極解決,才能實現最終目標。
4、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不同於其他社會形態,具有特殊性,且缺乏實踐經驗,因此,要立足實踐,堅持黨的領導,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要立足實踐,解決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特殊問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6、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要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以更有效率地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
㈦ 什麼是辯證法、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形而上(通俗易懂點)
1辯證法是關於對立統一、斗爭和運動、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辯證法的核心是斗爭論(矛盾論)。或者說,辯證法就是矛盾論。現在用於包括思維、自然和歷史三個領域中的一種哲學進化的概念,也用來指和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上只有兩種世界觀,一種是辯證法,一種是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從根本上對立的兩種世界觀。辯證法的基本特點是認為:斗爭與聯合相聯結。這個思想也是辯證法作為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學基本特點是認為:斗爭與聯合相脫離。它或者只見斗爭,不見聯合,或者只見聯合,不見斗爭。
這里所講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內容上的概括。
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對辯證法有不同的認識,古希臘哲學認為它是論證和分析命題中的矛盾、揭露談話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國哲學家G.黑格爾認為,辯證法研究對象本質的自身矛盾,不僅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宇宙觀。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認為辯證法是客觀世界本身固有的規律,思維中的辯證法是客觀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學說。
辯證法有三種基本的歷史形式: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2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有機化合物|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基本觀點概括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是費爾巴哈,辨證唯物論的代表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
唯物辯證法包含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等范疇。在部分國家的宣傳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學課程中對於唯物辯證法有如下的描述:「由於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和范疇,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本身抽象出來的,因而它們既是客觀事物本身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認識的普遍規律,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不是一種僵死的體系,它隨人類的實踐運動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含義、新的范疇、規律產生出來。」
世界范圍內,並非所有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哲學研究人員都認同辯證唯物論這一哲學流派。愛因斯坦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閱讀完畢後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託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完全就是胡說八道、瘋人之作。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勉強出版的。
3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與唯物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舊譯觀念論。蒙昧時代的靈魂不死的觀念和萬物有靈的觀點,隱含著精神可以脫離物質的臆想,是唯心主義的萌芽,哲學唯心主義是在生產力的發展造成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剝削階級中的一部分人有閑暇專門從事智力活動的時候產生的。
4沒看懂你什麼意思!
5形而上出自《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形而上的東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學方法,又是指思維活動。形而下則是指具體的,可以捉摸到的東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體。
形而上是指思維的和宏觀的范疇,這與形而上學是不同的。
形而上也是Metaphysical的中文翻譯:不存在於時間、空間的現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維,或是與生俱來的第六感才能感覺到的究極之物。
1.一種超出具體科學的純學術研究,含義基本可以等同為哲學,亞里士多德的一個很多代的弟子整理他的學說,發現有一些學說無法歸入具體的科學中,於是他生造了一個詞,來表示這種學問,我國的一個翻譯家發現不好翻,在翻閱古籍的時候,發現周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說法,於是把這個詞翻為形而上學。 也成為玄學。
2.純學術的研究容易流為教條主義的說教,黑格爾把形而上學做為與"辯證法"相對立的一種機械教條的研究方法來批判,因此這個詞也可以表示教條主義,是貶義的。
3.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認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如果有變化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更變,且原因不在內部而在事務外部。形而上學的另外一個意思是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有時也指研究哲學的本體論。
4.馬克思哲學也是對其進行強烈批判。
㈧ 商務談判案例
國美又開會了!在新一年的春季里.
3月8日召開的「國美2005空調流行趨勢發布會」上,18家國內外空調巨頭的高層人物在國美電器營銷總經理李俊濤的主持下,共同就渠道、價格、市場走勢等問題做了深入探討.峰會後,國美公開了號稱迄今國內空調市場最大的采購訂單,2005年其全國連鎖店空調采購單的分配.18巨頭共同瓜分了高達108.1億元的訂單,采購空調台數達515萬台,國美也預計自己2005年市場份額將達到19%.
而幾乎和這個峰會同步,蘇寧電器發布了「2005年中國空調行業白皮書」,不僅對中國空調企業進行了四個陣營的劃分,而且提出高標准、高成本、高價格將成為今年空調的三個顯著特徵.與此同時也公布了自己的首批定製采購計劃,全年采購空調台數將達400萬台,蘇寧預計自己2005年市場份額將達到16%.
空調市場旺季啟動之際,「南拳」、「北腿」同時出招使得整個市場火葯味頗濃.有關2005年空調價格走勢的爭論也進入白熱化.蘇寧預測空調行業整體價格必漲,漲幅在10%左右,而國美則稱今年空調整體價格仍會下降10%—30%.而眾多家電企業彷彿也是在兩大巨頭的重壓下左顧右盼,於是彷彿商量好的一樣紛紛叫嚷著產品價格要上浮5%.似乎一場需要用時間來檢驗誰對誰錯的預言游戲已拉開帷幕,一時間媒體、專家、消費者、廠商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與預測,看似只能有一種結果的事實是否最終真能說明誰的高明與愚蠢?
中國空調行業經過近幾年的慘烈斗爭,各方面的矛盾都凸現出來.是生存是死亡?是發展是後退?是輝煌是毀滅?似乎沒有人敢下一個肯定的預言.幾乎沒有笑容的行業究竟如何讀懂這矛盾重重的迷局?
1937年的8月,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矛盾論》,分七個部分、從六個角度全面剖析了「矛盾」的規律、特性、意義、作用等問題.時隔近60年,當我們再次讀起這篇名作,思考中國空調市場的斗爭、現狀與發展時,領袖思想的指導性、前瞻性、預見性依然顯得分外突出.我們這個新的時代,雖然不需要言必稱「毛主席說」,但在紛繁復雜的矛盾面前,用一種哲學的眼光去看待現象背後的真實,其實是一種理性.
一、 矛盾的產生源於消費者自身的變化
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毛澤東《矛盾論》
都說目前的中國家電市場是比較成熟的,同時也是中國為數不多在世界市場上具有絕對競爭力的行業之一.但我們只要稍微回顧一下這個行業的發展歷史,就不難發現它也是一直處在斗爭、飽受爭議的漩渦里.舊的矛盾化解、新的矛盾滋生一直以來就是這個行業永恆的話題.
空調的發明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吧?但真正在中國出現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最先的這個市場其實是一種無需求的狀態,因為在大家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里,一個僅能調節冷暖的「大傢伙」無疑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於是規模生產與無需求的市場形成了一種矛盾.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已經有一部分群體不僅有了一定的收入水平,同時也開始產生一定的購買慾望,但中國本土企業沒有能力生產高品質的家用電器,所以在那個年代家裡省吃儉用幾年買一個「大件」十分平常.於是這個階段,增長的市場需求與國內企業的「無法生產」之間又呈現出一種矛盾狀態.好在任何事物都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隨著競爭的充分,物質產品得到了極大地豐富,我們已經無需艱苦的排隊搶購了,但越來越豐富多樣化的產品對我們的誘惑與口袋裡總嫌不夠多的鈔票又似乎矛盾的對抗著.競爭越發深入,消費者上帝的地位也開始凸現,很多產品的價格也開始低下高昂的頭顱,因為消費者正用鈔票決定著每個企業在這個行業的去留問題.更多質優價廉的產品成為了當今消費的主流,於是消費者越來越多發出的需求聲音不再是「好」,而是「更好」.面對稀薄的生存空氣,企業「活下去」與「賺得更多」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
就這樣,中國空調市場就在「無需求」、「買不到」、「買不起」、「買更好」的不斷演變中快速發展著.解決了舊的矛盾,又產生新的矛盾,不斷滋生的矛盾不斷推動著中國空調市場先前健康發展著.
二、 矛盾普遍而廣泛的充斥著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來到.
……新過程的發生是什麼呢?這是舊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讓位於新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於是新過程就代替舊過程而發生.舊過程完結了,新過程發生了.新過程又包含著新矛盾,開始它自己的矛盾發展史.——毛澤東《矛盾論》
俗話說,江湖險惡.而這「險惡」體現在表面上就是矛盾重重、危機四伏,中國空調行業無疑就是這樣一個險惡的「江湖」.
即是江湖,就免不了「舊仇新恨」,所以在這個行業若是一段時間聽不到吵罵聲、打鬥聲,你一定不要以為是天下太平了,而是要多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耳聾眼花了.可以講在這個行業中,沒有「安分」的主.想稱霸的有之、想登頂的有之、唯恐天下不亂的有之、挑撥離間的有之、落井下石的有之、劍拔弩張的有之、眉來眼去的有之、左右逢源的有之……都說「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其實這只是廠商關系其中的一種矛盾而已.「眾妃爭寵」可是新寵與舊歡之間的矛盾;即便是寵妃,又天天尋思著立後的美夢;那麼看似皇上有著「三千寵妃」的瀟灑,但他依然不能迴避宮門外「反賊」的叫囂聲.這難道不都是一種矛盾嗎?
所以在空調行業,我們既可以看到國美、蘇寧的「三八斗」(此處特指3月8日前後的峰會與白皮書發布,無任何其他延伸含意),也可以看到年年名目繁多的「排名爭」,還有一個又一個躲在利益集團背後的「權威談」.
表一:蘇寧電器劃分的中國空調四大方陣
四大方陣 品牌 銷售總量 市場份額 第一方陣 美的、海爾、格力 1100萬台 80% 第二方陣 科龍、海信、奧克斯、志高、春蘭、松下、LG 1000萬台 第三方陣 TCL、長虹、新科、三菱、三星等10個品牌 500萬台 20% 第四方陣 其餘10多個品牌 50萬台
這次蘇寧電器的空調行業白皮書中,他毫不客氣的推出了自己眼中的「四大方陣」(見表一).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但凡提到「斗爭」,都會講到「陣營」.有些陣營的劃分是求和、求同,以求一定階段內的一致對外.而有些陣營的劃分是求異、求新,以求挑起矛盾獲得利益.因為即便是同一陣營要分出個先後秩序吧?於是你們斗吧!不同陣營的兄弟想要謀求更高一級的地位吧?於是你們努力吧!不在「四大陣營」中的朋友們,你們想進來嗎?於是你們奮斗吧!所以看到一張表,你就可以嗅出其中的血腥.這也難怪自2000以來,在中國的空調行業先後出現過400多個品牌,隨著矛盾普遍性的進一步普及,中國空調市場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洗牌」,目前中國市場上只剩下不到50個品牌.2003年至今,空調品牌淘汰率從30%激增到60%.25個市場主流空調品牌,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97%,品牌高度集中、矛盾日漸凸現.
世事萬物總有著一種平衡.而平衡不斷被打破、新的平衡又逐步開始建立、打破新平衡的力量正在茁壯成長,就是在這樣一種否定、肯定、超越的螺旋循環中,產業在不斷進步著,同時也使得矛盾以裂變的速度蔓延著. 三、 矛盾的特殊性源於個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並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否認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認了一切.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絕對性.然而這種共性,即包含於一切個性之中,無個性即無共性.假如除去一切個性,還有什麼共性呢?因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個性.一切個性都是有條件地暫時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對的.——毛澤東《矛盾論》
我們有時候會不停的追問自己,因為你好像總是看不清這紛繁復雜社會背後的真實.都是在生產空調,為什麼最後只剩下了這些品牌?都在銷售空調,為什麼最後只留下這幾個大佬?都知道進行成本控制,為什麼我在巨虧,而他還在盈利?都知道渠道模式發生著變化,為什麼我的空間越來越小,而他卻一日千里?為什麼一些昔日英雄如今只能將「老子曾經如何如何」掛在嘴邊?為什麼一些後起之秀卻能夠「虎口奪金」?
其實在空調行業的一些企業中,我們能看到的、我們能評論到的、我們真正理解了的不會太多.我們有不少喜好總結的人,但我們又會經常地看到一些總結提煉的「金科玉律」,卻被這些創造者們不費吹灰之力的破壞了.因為在他們字典中的「金科玉律」的解釋就是忘記過去,保持持續、旺盛的戰鬥力.國美的黃光裕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看看國美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段創新與否定的歷史,他每個階段都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譬如他最早嘗試新的供銷模式,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他最早在媒體投放廣告;他最早開設了連鎖店;他最早嘗試跨地域發展……國美的18年,黃光裕將連鎖業態的有關內容都做了嘗試,這種種嘗試的成功與曲折,都為其能夠成為今天中國的首富奠定了基礎.
東方衛視有一檔方宏進主持的財經訪談類節目——《中國經營者》,黃光裕在這個欄目作訪談時,有段表述很有些意思,他說:我肯定給家電業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只不過加速他們進步或者淘汰.應該是大家利潤越來越合理,通過提高核心能力,去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不管商家還是廠家,你不能說,我付出了,我就要有所回報,不可能,那就沒有能人或者是平凡人之說了.
其實他的這段表述中就提到了三種矛盾顯現出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眾所周知,廠商博弈只會使得競爭越來越充分、市場越來越規范,這是一種共性.但黃強調指出,我(國美)的出現加速了這種變化,這就是特殊性了;競爭的最終結果是使得行業利潤趨同,這是一種共性.但通過提高核心競爭力,擁有比競爭對手更強的競爭力,於是也會有更強的獲利能力,這也是一種特殊性;都說「付出就有回報」,這是一種共性.但是能人的特殊性就體現在回報的高收益上.所以我們聽聽黃光裕的三句話,句句在自誇.的確他現在有自誇的資本,這既是成功人士的一種共性,又是他這種特別成功人士體現出來的一種特殊性.
四、 矛盾的主次決定了發展的方向
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經過不同的飛躍形式,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有其新舊兩個方面的矛盾,形成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新的方面由小變大,上升為支配的東西;舊的方面則由大變小,變成逐步歸於滅亡的東西.而一當新的方面對於舊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時候,舊事物的性質就變化為新事物的性質.由此可見,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毛澤東《矛盾論》
一個行業峰會、一個行業白皮書,誰都清楚這兩個活動在行業中的影響力.但是有一個事實也格外跳眼,那就是目前空調行業的老大格力相繼在3天內已連續兩次「失寵」家電連鎖巨頭.蘇寧電器公布的今年首批空調采購100萬台大單中,格力榜上無名,國美公布的巨額包銷協議中,格力亦榜上無名.即使在蘇寧的四大陣營劃分中還承認格力位列第一陣營,但排序已在美的、海爾之後位列第3.難怪有人戲稱空調行業「無間道」,連老大都得不到足夠的尊重,是不是世風日下啊?
但是聽聽格力電器方面的發言,我只能講,其實當老大最危險的就是當「鴕鳥」.董姐針對上述兩項活動向媒體表示,從去年合國美發生沖突到現在,她本人沒有和國美高層進行任何接觸,格力也沒有再跟國美合作.董表示,格力即使不在國美賣,在其他地方也會有消費者.格力一直希望流通領域經銷商把消費者利益擺在第一位,但國美在很多場合以「價格最低」之類的口號吸引消費者,大家都能說自己價格最低,這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格力新聞發言人黃芳華說,空調業不應陷入彩電業那種殘酷的價格競爭模式,格力堅持「互惠互利」原則,不會向國美妥協.而且格力不贊同國美、蘇寧等渠道商每年大搞「峰會」、「論壇」的做法.
其實格力在不在國美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如今的渠道變革、面對渠道寡頭出現的事實、面對強勢企業與強勢渠道商合作發展的模式,不進行曾為自己創造大量財富的舊有渠道變革是行不通的.因為若是簡單的定位國美、蘇寧之類就是打價格戰,那麼這種認識不僅粗淺而且低級,是對目前消費市場變化趨勢的漠視.格力看重三、四級市場,對中心城市一級市場投入不多,有的基本放棄.因此格力空調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銷售滑坡明顯.而進入2005年,格力所看重的三、四級市場,恰恰又是國美等家電連鎖商們擴展版圖的重點.一旦國美、蘇寧向二、三、四級市場滲透成功,格力原有渠道受到沖擊,其處境就堪憂了.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早年我們無論廠商曾經都無法左右消費者者,因為他們沒有強烈的消費需求;曾幾何時,我們生產企業也風光無限,能夠足量拿到所需貨物已是經銷商的萬幸;今天一些渠道寡頭以訂單挾諸侯以令天下也就自然不過了.隨著空調品牌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廠商之間還會呈現出新一種的合作牽制.這就是行業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趨勢,不是說因為國美來了就存在,這其實就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矛盾的主要因素在起作用.因此認識矛盾、認識矛盾的主次,把握解決矛盾的順序,對我們忘記所謂領先的身份、忘記曾有的輝煌繼續發展都十分有幫助.
五、 矛盾在轉化過程中的平衡
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系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 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切過程都轉化為它們的對立物.一切過程的常住性是相對的,但是一種過程轉化為他種過程的這種變動性則是絕對的.——毛澤東《矛盾論》
說來也巧,國美、蘇寧對中國空調市場本年度最大的動作基本上在同一時間完成.所表述的很多東西也驚人的相似,他們對2005年的國內銷量的預測、他們對重點品牌選擇的不約而同(表二、表三)、他們對二、三級市場的擴張都表現出濃厚興趣……也有人在講,國美、蘇寧正掐的緊呢,包括前不久張近東被拘的謠言、對於2005年空調價格的不同聲音,關於兩者之間矛盾的種種,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息過.
表二:2005冷凍年蘇寧首批定製機采購計劃分配表
美的 海爾 松下 春蘭 科龍 奧克斯 志高 1P 5萬台 4萬台 2萬台 3萬台 2萬台 2萬台 2萬台 1.5P 12萬台 11萬台 10萬台 10萬台 8萬台 7萬台 6萬台 2P 3萬台 3萬台 3萬台 2萬台 2萬台 1萬台 2萬台 合計 20萬台 18萬台 15萬台 15萬台 12萬台 10萬台 10萬台
表三:2005冷凍年國美協議包銷采購計劃分配表
品牌 海爾 美的 海信 科龍 LG 奧克斯 松下 志高 金額 13.6億 12.8億 10.5億 9.8億 9.5億 8.5億 6.5億 5.8億
國美、蘇寧關於2005年空調價格的預言,最終會有輸家嗎?其實不可能會有,因為他們斷不會因為競爭對手說了要漲,而我為了體現與之不同就一定要說跌.其實他們用不同表述說了同一個主題(見表四),即空調銷售的價格既不會簡單由製造成本決定,也不會因為采購成本變化有很強的反應,關鍵是要看市場的需求.況且到底是漲是跌,究竟是以什麼時間、什麼價格、什麼品牌作為參照呢?都沒有!所以一年之中只要一段時間內有漲有跌,他們都會跑出來自豪地說: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
表四:蘇寧、國美關於空調漲跌的分析表
製造成本 采購成本 銷售價格 蘇寧說 必漲 沒提 未知 國美說 沒提 必跌 未知
從很多時候、很多角度來講,國美、蘇寧的「同」要大於「異」、合作要大於分歧,因為他們同處一個陣營,有著眾多相同的需求和所需維護的利益.他們又相對敵視,因為一旦處於下風,又極易被用作「棋子」.所以現在很多廠家也很矛盾,既擔心又需要.擔心某家發展過大,所以又需要相互牽制.矛盾於是在「結」中化解,在化解的過程又呈現出一種平衡,雖然十分短暫,但對於競爭雙方有極為需要.例如他們共同呼籲堵截外資零售業過快地進入,甚至不排除在一定時期的聯盟,因為轉化中的矛盾可以使雙方獲益.
六、 矛盾在對抗中化解並發展
矛盾和斗爭是普遍的、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斗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根據事物的具體發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還非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展成為非對抗性的.——毛澤東《矛盾論》
1999年7月10日,國美在天津的第一家店開業.由於國美所售商品的價格比天津市場上便宜數百元,引來津門百姓搶購.這在當地零售業中引發了一場強烈地震,當地十幾家商場聯合起來對國美進行封殺.在國美天津兩家連鎖店開業前10天里,天津勸業場、百貨大樓、濱江商廈等天津十大商場至少召開了三次會議.他們成立了「商業聯合體」,發布《關於統一電訊商品零售標價的聯合聲明》,並要求「廠家不要因一時之利,而影響我們多年培育的關系……否則,我們將聯合提出抗議採取相應的措施……但是,正是這樣一份聲明,反而使得消費者趨之若鶩,國美日銷售額飆升至140多萬元.一年後,國美在天津的分店就增至5家,市場佔有率保有絕對優勢.
國美是在這樣的氣氛下成長的,如果說他之前是不斷在清掃眼前不甘死亡的對手,而如今它需要防範的是在身後緊緊跟隨的強勢競爭對手.從現在的規模看,國美毫無疑問是國內家電連鎖的第一把交椅,但它與第二名的差距,並不足以讓它能夠安心睡大覺.蘇寧、永樂、五星、大中等,一個個後來者對它的市場「虎視眈眈」.蘇寧在深圳上市了,永樂、五星也都以每年翻番的業績在成長.永樂攜摩根斯坦利的5000萬美金的投資強勢而來,而且傳聞它將會在海外上市.蘇寧在它的華東市場紮下的深根,這是國美所撼不動的.蘇寧在南京的一個旗幟店能做到單店營收8到10億,可見其在當地顧客心中的品牌認知度,國美對此只能望其項背.原國美副總裁何炬帶領不少原國美人士加盟中國建材集團投資的易好家商業連鎖有限公司.對於何炬的離職,黃光裕著實惱火,甚至在易好家開張前3天,不惜給各大廠商發出《通函》,威脅合作廠商們「不得直接和間接地與易好家發生任何業務關系」.可見黃光裕對這種激烈的對抗也是極為重視的.
2004年,國美在包括香港在內的60多個城市和地區擁有200餘家門店的龐大網路.並以238.8億元的年銷售業績再次蟬聯國家商務部商業連鎖30強家電連鎖榜首,繼續領跑中國家電零售行業.2005年,國美計劃新開門店366家,至此,國美的整體規模將突破500家,銷售額達到468億元.這樣龐大的銷售網路今後會不會利用加盟、並購等形式,與以前的一些競爭對手形成一定范圍內的盟友關系?尤其在已經展開的海外市場擴展方面.
七、 矛盾也是一種生產力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斗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斗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別.——毛澤東《矛盾論》
回顧國美經營空調產品的歷史,1999年國美正式規范空調產品的銷售及服務體系,短短6年多的時間,國美的空調銷售從1999年的4.86萬台、2.05億元猛增到2004年的221萬台、52億元.今年更是將銷售目標確定在515萬台、108億元.而去回顧這段不算很長的歷史,我們發現其中充滿著主席《矛盾論》中的方方面面.近期一些媒體轉載了一篇題為《黃光裕黑幫式用人》,文中所記述的國美就是在不斷的挑起矛盾、製造矛盾、利用矛盾、直面矛盾、化解矛盾的過程中快速發展的.
說矛盾是生產力,是因為解決矛盾的過程其實是一種釋放能量的過程.將舊有的平衡打破,打破與重建的過程積極地推動了新信息、新思路、新做法的引進,而新的結合、新的矛盾形成有對我們發現與了解未知領域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與借鑒.所以面對層出不窮的矛盾,我們需要保持客觀、理性、科學的態度去觀察它、分析它、思考它、繼而不斷地解決它,從而積極地推動行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說矛盾是生產力,是因為它的存在說明不合理、不和諧的狀態依然存在.在轉換、化解矛盾的同時就是創建新的合理、新的和諧的過程.其實我們兩會期間提出的創建和諧社會的基調就是解決好矛盾,利用對矛盾發展規律的把握,將不利因素轉換為有利因素,從而造福更為廣大的人民群眾.
主席用矛盾論的理論解決這國家解放、民族統一的大事,其實我們也同樣可以用這樣的思路來衡量與判斷我們行業的發展、事業的進步,從而為更好地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進行一些有益的思考與嘗試.
㈨ 毛澤東實踐論和矛盾論下載
《矛盾論》
毛澤東
(1937年8月)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蘇聯哲學界在最近數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學派的唯心論,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德波林的唯心論在中國共產黨內發生了極壞的影響,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不能說和這個學派的作風沒有關系。因此,我們現在的哲學研究工作,應當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的目標。
一 兩種宇宙觀
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列寧說:「對於發展(進化)所持的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觀點是:(一)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二)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統一物分成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而兩個對立又互相關聯著)。」列寧說的就是這兩種不同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亦稱玄學,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是屬於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佔了統治的地位。在歐洲,資產階級初期的唯物論,也是形而上學的。由於歐洲許多國家的社會經濟情況進到了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生產力、階級斗爭和科學均發展到了歷史上未有過的水平,工業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因而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於是,在資產階級那裡,除了公開的極端露骨的反動的唯心論之外,還出現了庸俗的進化論,出來對抗唯物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於外力的推動。形而上學家認為,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後來的變化,不過是數量上的擴大或縮小。他們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復地產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學家看來,資本主義的剝削,資本主義的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隸社會里,甚至在原始社會里,都可以找得出來,而且會要永遠不變地存在下去。說到社會發展的原因,他們就用社會外部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去說明,他們簡單地從事物外部去找發展的原因,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說。因此,他們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這種思想,在歐洲,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是機械唯物論,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則有庸俗進化論。在中國,則有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曾經長期地為腐朽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所擁護。近百年來輸入了歐洲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則為資產階級所擁護。
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這樣,唯物辯證法就有力地反對了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外因論或被動論。這是清楚的,單純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機械的運動,即范圍的大小,數量的增減,不能說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及其互相變化,事實上,即使是外力推動的機械運動,也要通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動物的單純的增長,數量的發展,主要地也是由於內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樣,社會的發展,主要地不是由於外因而是由於內因。許多國家在差不多一樣的地理和氣候的條件下,它們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個國家吧,在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的情形下,社會的變化卻是很大的。帝國主義的俄國變為社會主義的蘇聯,封建的閉關鎖國的日本變為帝國主義的日本,這些國家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長期地被封建制度統治的中國,近百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正在變化到一個自由解放的新中國的方向去,中國的地理和氣候並沒有變化。整個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氣候也是變化著的,但以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為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命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唯物辯證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並不排除。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雞蛋因得適當的溫度而變化為雞子,但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雞子,因為二者的根據是不同的。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影響是時常存在的。在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各國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響和互相激動,是極其巨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影響到世界各國內部的變化,同樣地而且還特別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內部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是通過了各國內部和中國內部自己的規律性而起的。兩軍相爭,一勝一敗,所以勝敗,皆決於內因,勝者或因其強,或因其指揮無誤,敗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揮失宜,外因通過內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國大資產階級戰敗了無產階級,是通過中國無產階級內部的(中國共產黨內部的)機會主義而起作用的。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機會主義的時候,中國革命就重新發展了。後來,中國革命又受了敵人的嚴重的打擊,是因為我們黨內產生了冒險主義。當著我們清算了這種冒險主義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就又重新發展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
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著自發的樸素的性質,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還不可能有完備的理論,因而不能完全解釋宇宙,後來就被形而上學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對於辯證法曾經給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辯證法卻是唯心的辯證法。直到無產階級運動的偉大的活動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綜合了人類認識史的積極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的部分,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才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後來,經過列寧和斯大林,又發展了這個偉大的理論。這個理論一經傳到中國來,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極大的變化。
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因此,具體地了解事物矛盾這一個法則,對於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二 矛盾的普遍性
為了敘述的便利起見,我在這里先說矛盾的普遍性,再說矛盾的特殊性。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的創造者和繼承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發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已經把唯物辯證法應用在人類歷史的分析和自然歷史的分析的許多方面,應用在社會的變革和自然的變革(例如在蘇聯)的許多方面,獲得了極其偉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可以說明白;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們也不了解研究當前具體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指導革命實踐的發展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因此,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應當著重地加以研究,並用足夠的篇幅加以說明。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列寧對於對立統一法則所下的定義,說它就是「承認(發現)自然界(精神和社會兩者也在內)的一切現象和過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趨向」。這些意見是對的嗎?是對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例如機械性的運動)的基礎,更是復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
恩格斯這樣說明過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簡單的機械的移動本身包含著矛盾,那末,物質的更高的運動形式,特別是有機生命及其發展,就更加包含著矛盾。……生命首先就在於:生物在每一個瞬間是它自身,但卻又是別的什麼。所以,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來到。同樣,我們看到了,在思維的范圍以內我們也不能避免矛盾,並且我們看到了,例如,人的內部無限的認識能力與此種認識能力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認識上也被局限的個別人們身上的實際的實現二者之間的矛盾,是在人類世代的無窮的—至少對於我們,實際上是無窮的—連續系列之中,是在無窮的前進運動之中解決的。」
「高等數學的主要基礎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數學,也充滿著矛盾。……」
列寧也這樣說明過矛盾的普遍性:「在數學中,正和負,微分和積分。
在力學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學中,陽電和陰電。
在化學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會科學中,階級斗爭。」
戰爭中的攻守,進退,勝敗,都是矛盾著的現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雙方斗爭而又聯結,組成了戰爭的總體,推動了戰爭的發展,解決了戰爭的問題。人的概念的每一差異,都應把它看作是客觀矛盾的反映。客觀矛盾反映入主觀的思想,組成了概念的矛盾運動,推動了思想的發展,不斷地解決了人們的思想問題。
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斗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來,不論是簡單的運動形式,或復雜的運動形式,不論是客觀現象,或思想現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這一點已經弄清楚了。但是每一過程的開始階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呢?
從蘇聯哲學界批判德波林學派的文章中看出,德波林學派有這樣一種見解,他們認為矛盾不是一開始就在過程中出現,須待過程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出現。那末,在那一時間以前,過程發展的原因不是由於內部的原因,而是由於外部的原因了。這樣,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學的外因論和機械論去了。拿這種見解去分析具體的問題,他們就看見在蘇聯條件下富農和一般農民之間只有差異,並無矛盾,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見。在分析法國革命時,他們就認為在革命前,工農資產階級合組的第三等級中,也只有差異,並無矛盾。德波林學派這類見解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他們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異中就已經包含著矛盾,差異就是矛盾。勞資之間,從兩階級發生的時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僅僅還沒有激化而已。工農之間,即使在蘇聯的社會條件下,也有差異,它們的差異就是矛盾,僅僅不會激化成為對抗,不取階級斗爭的形態,不同於勞資間的矛盾;它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鞏固的聯盟,並在由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地解決這個矛盾。這是矛盾的差別性的問題,不是矛盾的有無的問題。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 新過程的發生是什麼呢?這是舊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讓位於新的統一和組成此統一的對立成分,於是新過程就代替舊過程而發生。舊過程完結了,新過程發生了。新過程又包含著新矛盾,開始它自己的矛盾發展史。
事物發展過程的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列寧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模範地作了這樣的分析。這是研究任何事物發展過程所必須應用的方法。列寧自己也正確地應用了它,貫徹於他的全部著作中。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首先分析的是資產階級社會(商品社會)里最簡單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見的、最平常的、碰到億萬次的關系—商品交換。這一分析在這個最簡單的現象之中(資產階級社會的這個『細胞』之中)暴露了現代社會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後的敘述又向我們表明了這些矛盾和這個社會各個部分總和的自始至終的發展(增長與運動兩者)。」
列寧說了上面的話之後,接著說道:「這應該是一般辯證法的……敘述(以及研究)方法。」
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學會這個方法,才能正確地分析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現狀,並推斷革命的將來。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前面已經說過了。現在來說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這個問題,應從幾種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麼也沒有,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對於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發聲、發光、發熱、電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這些物質的運動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質上互相區別的。每一物質的運動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這種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在社會現象和思想現象中也是同樣地存在著。每一種社會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
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例如,數學中的正數和負數,機械學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學中的陰電和陽電,化學中的化分和化合,社會科學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階級和階級的互相鬥爭,軍事學中的攻擊和防禦,哲學中的唯心論和唯物論、形而上學觀和辯證法觀等等,都是因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才構成了不同的科學研究的對象。固然,如果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
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說來,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請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當著人們已經認識了這種共同的本質以後,就以這種共同的認識為指導,繼續地向著尚未研究過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各種具體的事物進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這樣才可以補充、豐富和發展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而使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不致變成枯槁的和僵死的東西,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類的認識總是這樣循環往復地進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環(只要是嚴格地按照科學的方法)都可能使人類的認識提高一步,使人類的認識不斷地深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才有可能充分地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們認識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質以後,還必須繼續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或者新冒出來的具體的事物。我們的教條主義者是懶漢,他們拒絕對於具體事物做任何艱苦的研究工作,他們把一般真理看成是憑空出現的東西,把它變 成為人們所不能夠捉摸的純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認了並且顛倒了這個人類認識真理的正常秩序。他們也不懂得人類認識的兩個過程的互相聯結——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們完全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一切運動形式的每一個實在的非臆造的發展過程內,都是不同質的。我們的研究工作必須著重這一點,而且必須從這一點開始。 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例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用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決;殖民地和帝國主義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戰爭的方法去解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用農業集體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方法去解決;共產黨內的矛盾,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社會和自然的矛盾,用發展生產力的方法去解決。過程變化,舊過程和舊矛盾消滅,新過程和新矛盾發生,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決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決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教條主義者不遵守這個原則,他們不了解諸種革命情況的區別,因而也不了解應當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種自以為不可改變的公式到處硬套,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將本來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壞。
為要暴露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在其總體上、在其相互聯結上的特殊性,就是說暴露事物發展過程的本質,就必須暴露過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則暴露過程的本質成為不可能,這也是我們作研究工作時必須十分注意的。
一個大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有中國社會各被壓迫階級和帝國主義的矛盾,有人民大眾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有農民及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有各個反動的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復雜的。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兩方面,又各各有其特點,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們從事中國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個矛盾的總體上,即矛盾的相互聯結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從矛盾的各個方面著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總體。所謂了解矛盾的各個方面,就是了解它們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種具體形式和對方發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關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後,又各用何種具體的方法和對方作斗爭。研究這些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寧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就是說的這個意思。我們的教條主義者違背列寧的指示,從來不用腦筋具體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說來,總是空洞無物的八股調,在我們黨內造成了一種極壞的作風。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謂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這一點,我在《實踐論》一文中已經說過了。所謂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例如:只了解中國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產黨一方不了解國民黨一方,只了解無產階級一方、不了解資產階級一方,只了解農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順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難情形一方,只了解過去一方、不了解將來一方,只了解個體一方、不了解總體一方,只了解缺點一方、不了解成績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開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話,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點。這就叫做片面地看問題。或者叫做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這樣,是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務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確地發展黨內的思想斗爭的。孫子論軍事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說的是作戰的雙方。唐朝人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對。可是我們的同志看問題,往往帶片面性,這樣的人就往往碰釘子。《水滸傳》上宋江三打祝家莊,兩次都因情況不明,方法不對,打了敗仗。後來改變方法,從調查情形入手,於是熟悉了盤陀路,拆散了李家莊、扈家莊和祝家莊的聯盟,並且布置了藏在敵人營盤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國故事中所說木馬計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勝仗。《水滸傳》上有很多唯物辯證法的事例,這個三打祝家莊,算是最好的一個。列寧說:「要真正地認識對象,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媒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作到這一點,可是要求全面性,將使我們防止錯誤,防止僵化。」我們應該記得他的話。表面性,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裡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僅僅站在那裡遠遠地望一望,粗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相,就想動手去解決矛盾(答復問題、解決糾紛、處理工作、指揮戰爭),這樣的做法,沒有不出亂子的。中國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同志們所以犯錯誤,就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觀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觀性,因為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人們不去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不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系,不認識事物的內部規律,所以這種方法是主觀主義的。
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方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
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及為此根本矛盾所規定的過程的本質,非到過程完結之日,是不會消滅的;但是事物發展的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的階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區別,這是因為事物發展過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質和過程的本質雖然沒有變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長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採取了逐漸激化的形式。並且,被根本矛盾所規定或影響的許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廠,有些是暫時地或局部地解決了,或者緩和了,又有些是發生了,因此,過程就顯出階段性來。如果人們不去注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們就不能適當地處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競爭時代的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這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個根本矛盾著的階級的性質和這個社會的資本主義的本質,井沒有變化;但是,兩階級的矛盾激化了,獨占資本和自由資本之間的矛盾發生了,宗主國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即由各國發展不平衡的狀態而引起的矛盾特別尖銳地表現出來了,因此形成了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形成了帝國主義階段。列寧主義之所以成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因為列寧和斯大林正確他說明了這些矛盾,並正確地作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
拿從辛亥革命開始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的情形來看,也有了若干特殊階段。特別是在資產階級領導時期的革命和在無產階級領導時期的革命,區別為兩個很大不同的歷史階段。這就是:由於無產階級的領導,根本地改變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階級關系的新調度,農民革命的大發動,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主義的革命徹底性,由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在資產階級領導革命時期不可能出現的。雖然整個過程中根本矛盾的性質,過程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質(其反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並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