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類似最終幻想的短片 國產的 叫什麼啊 創造者去過日本參與過動漫製作的
月塵…
『貳』 法國的文化
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奧賽博物館——歐洲最美的博物館
阿維尼翁戲劇節由法國戲劇導演讓·維拉爾於1947年創立。當時剛從二戰陰影中走出的法國正在努力重建,戲劇節的宗旨就是為了推動法國文化藝術的復甦與發展,讓高雅的戲劇藝術走出殿堂、走入民間。阿維尼翁戲劇節每年夏天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維尼翁舉行,已成為歐洲現代戲劇集中展示的大舞台。 ●報刊
法國主要的報刊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獨立報》;《阿爾薩斯消息》(DNA)。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國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51家的圖書出版量佔全國的83%。
●通訊社
法新社全稱法國新聞社,是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1835年創立,原名哈瓦斯通訊社,1944年9月重建並改用現名。是與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齊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訊社中資格最老的一個。1956年政府確定法新社的獨立地位,但其財政管理仍由國家控制。在國外有110家分社,輻射165個國家,向全球約7000家報紙、2500家電台和400家電視台供稿。
●廣播電台
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國內綜合台、新聞台、文化台、音樂台、藍色台、7號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家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以17種語言全天對外廣播,幾乎覆蓋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截止2014年,法國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
●電視台
法國現有5家全國性國營電視台:法國2台、法國3台、法國4台、法國5台(教育台)、法國Ô台(文化交流台)。3家全國性私營台:TF1、TV6、CANAL+(收費台)。幾十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主要通過ADSL和TNT(數字地面電視)方式播出,另可接收大部分國際衛星電視頻道。TV5和法國國際台France24是覆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法國電視台。 法國的電視一台TF1隸屬於法國布依格集團,是一家私人電視台。
●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叄』 比音勒芬售後投訴電話
近日,CCTV-1《大國品牌》系列短片《創造者的時代》正式開播,短片以中國高爾夫服飾領導品牌比音勒芬為故事原型,以「創造」作為串聯全篇的情感主線,講述比音勒芬傳承創新、致敬時代的動人故事,也道出了萬千創造者的心聲,一經播出隨即在行業.
『肆』 《貓和老鼠》一共幾個版本
最開始由兩位創始人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創作的版本,也是最熟知的:貓看上去胖胖的,身上也不那麼光滑,跑起來慢悠悠的,估計這是未成形的 。
後來由吉尼戴徹接收後製作了13集,但反響不好就是平常看到最多的那兩個形象
再後來由兔八哥創造者查克瓊斯創作了34集,也是我們熟知的版本,就是開頭橙色的那個
然後70年代還是有創始人兩位創作了貓和老鼠show、comedy show
然後是90年代的貓和老鼠kids show 貓和老鼠大電影
再後來就是華納接手了,從2002年開始到去年。一共製作了10部劇場版,幾部原來創始人留下的稿子製成的短片和貓和老鼠的新短片——傳奇系列,一共50多集
後來的版本明顯製作很精細也更搞笑更無厘頭 湯姆和傑瑞畫風看著很邪惡 很喜歡這個風格 還有就是小版的 湯姆戴個帽子 傑瑞有領結
『伍』 誰能給推薦幾個適合改編成科幻短片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的幾個短片抄都襲不錯:
《流浪地球》:相當經典,劇情有點悲涼,有在深淵里下墜的感覺。
《全頻帶阻塞干擾》 :一部軍事題材科幻小說,情節比較敏感。分中、俄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情節一樣,只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分別在中國和俄國。講述中國(俄國)人民生生不息,用鮮血和智慧頑強抗擊外來侵略的故事。
《鏡子》:如果未來像程序一樣可以推演,人性像一汪清水般透徹,三萬五千年後,人類是否還有未來?
『陸』 北野武、奧利弗·斯通、大衛·林奇、昆汀·塔倫蒂諾等人的生平
奧利弗·斯通, 1946年9月15日出生在紐約。少年時期,他就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的他,像多數電影人一樣,受到了來自布努埃爾和戈達爾的影響與感染。青年時期的斯通,曾在耶魯大學就讀一年,而後他輟學搬到了越南居住,並在那裡教了一年的英文。後來,他又去過墨西哥,有過一次很不愉快的經歷。1967年,斯通像那個年代的許多青年人一樣應征入伍,在越戰中獲得了榮譽與洗禮。 戰爭結束以後,斯通進入了紐約州立大學,跟隨馬丁·斯科西斯學習電影創作。作為一名學生,他在1970年的影片「Street Scenes 1970」中擔當攝影師一職,邁出了走向電影圈的第一步。四年後,在「Seizure」里,他又出任了編劇和剪輯。這些難得的經驗,都為斯通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1978年,他憑借《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一片,贏得了畢生的第一個獎項「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1年,斯通的導演處女作《手》「The Hand」問世;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又先後創作了三部影片的劇本。1986年可以算是斯通實現夢想的一年。隨著《野戰排》一片的上映,斯通的名字被世界影壇所熟知,他終於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承認。不可否認地,《野戰排》確實給斯通帶來了輝煌,它不僅是當年全美票房的第三名,而且因為片中觸及戰爭問題的新鮮視角,它也使斯通成了政治題材創作的佼佼者。 繼《薩爾瓦多》(1986)、《華爾街》(1987)、《脫口秀》(1988)之後,斯通於1989年完成了「越戰三部曲」的第二部《生於七月四日》。雖然像第一部《野戰排》一樣仍然受到好評,但是此時,他在戰爭歷史特定方面的表達傾向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與批評。 在第三部曲之前,斯通做了風格截然不同的嘗試,導演了兩部影片《大門》「The Doors」 和《刺殺肯尼迪》「JFK」,反響只是平平而已。1993年,三部曲的終結篇《天與地》上映,盡管這一次斯通從一個越南婦女的眼中重新詮釋了這場戰爭,但卻沒能重新贏得票房與稱贊,觀眾開始對越戰喪失了興趣。1994年,斯通發行了他最收爭議的電影《天生殺人狂》。這部意在嘲諷現代媒體如何變相地贊頌暴力、大眾如何在不知覺中將殺人罪犯英雄化的影片因為對暴力的露骨刻畫遭到了許多人的抨擊。 1995年,斯通試圖通過影片《尼克松》「Nixon」 恢復從前的成績,但沒有成功。此後,他沉寂了兩年。直到1997年,他以《不準掉頭》「U-Turn」一片重返影壇,除了票房上的小小回報以外,斯通沒有獲得更多的東西。1999年,斯通重執導筒,推出了由阿爾·帕西諾和卡梅隆·迪亞茲主演的最新作品《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影片因其緊湊的結構、細致的刻畫和深入幕後剖析商業體育的視角,在美國獲得了相當的好評。同年,斯通因為酒後駕駛及攜帶大麻被逮捕,為他精彩的人生又添上了戲劇性的一筆。 大衛·林奇,1946年出生於美國蒙大拿州密蘇拉的大衛·林奇在美國小鎮上長大。高中畢業後去波士頓的藝術博物館學院(the 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學習。畢業後他曾計劃去歐洲繼續進行為期三年的藝術學習,但是由於不適應,15天後即返回美國。在他結婚生子(兒子Jennifer Chambers Lynch日後也成為了一名導演),完成了幾個短片之後,1977年他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橡皮頭》,該片散漫的拍攝了五年,並且一度被認為是怪異和難以理解的,在製片人Ben Barenholtz的幫助下,這部電影最終以cult片面世並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也使得大衛·林奇得以拍攝自己的第一部主流影片《象人》(1980)。該片在評論界和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然後是《沙丘》(1984),這部電影成為了一次商業上的災難。但接下來的《藍絲絨》(1986)中大衛·林奇仍然堅持自己的風格,這也是他最具個性化的作品。 1990年,《我心狂野》讓他得到了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這些電影,以及包括他的電視劇《雙峰》(1990)在內的作品,形成了大衛·林奇獨特的風格:搖動的色彩,以夢幻場景以及幻想蒙太奇的運用來表達角色思想情感。他已經成為了最著名的作者導演,並且是目前活著的導演中極少數敢於對抗電影協會以及好萊塢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中仍然堅持自己對電影的理解:表現復雜的,難以言說的生命。他確切的知道為什麼要採取這樣那樣的機位、燈光、剪輯、布景,軌道以及濾光器——但他永遠不會告訴給任何人。那些美麗又費解的影片即使不能使他成為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也會讓他作為最偉大的作者留名影史。 即使他的影片不屬於現實主義的范疇,它們仍然在以另一個角度展示著真實的世界:一個令人困惑的,無理性的,無數隨機事件的結合體,人們在其中中隨波逐流地認識著生命的意義。大衛·林奇希望觀眾能與自己的電影產生情緒上和本能上的共鳴,然後得到自己個人的理解。正如他所說:「生活令人費解,電影也理應如此。」作為一個創造者,大衛·林奇和格里菲斯做著同樣的事。他永遠不會停止在銀幕上創造奇觀。 昆汀·塔倫蒂諾,美國導演,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昆汀這個名字來源於影片《槍之煙火》中的角色。他兩歲時隨家遷居洛杉磯,在這座電影氣息濃厚的城市長大,童年起就愛上了電影。 18歲中學畢業後,在曼哈頓海灘一家名為「錄像檔案館」的錄像租賃店工作。此間,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1991年,他憑出售《致命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1994年編導的第二部影片《低俗小說》大獲全勝,奪得戛納影展金棕櫚獎,次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擅長用極端而黑色的手法表現暴力。
『柒』 創造者 The Maker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Paul Halley的Winter
-----------------------------------------------------
"保羅經常把哈雷和他的弦樂四重奏」哈雷四重奏」的表演,總是以他的新作首映。他的一些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午夜」,「命運之手」和「天使」(「Midnight」, 「The Hand Of Fate」 and 「Angel」.)音樂短片the maker中的背景音樂winter也是他的作品。"
『捌』 尋找<貓和老鼠><侯吃西瓜><猴子撈月><謙虛過度>這種類型的小故事
《貓和老鼠》之父,是好萊塢動畫界的「傳奇人物」William Hanna(威廉·漢納:2001年3月22日去世,享年90歲),他曾與Joseph Barbera共同創作了《貓和老鼠》、《摩登原始人》、《獵犬哈克利伯利》、《瑜珈熊》等著名的卡通形象。
威廉·漢納原是華納動畫部門中的上色作家,寫過許多歌和笑話。納瑟芬·芭芭拉從紐約來。1945年,MGM成立了動畫部門,威廉·漢納和芭芭拉出任總裁。1955年,由於製作動畫費用上升等因素,MGM公司決定不再辦動畫。威廉·漢納和芭芭拉自己創辦公司,叫HannaBarbera,他們成為漢納-芭芭拉工作室(Hanna Barbara Studios)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威廉·漢納的故事好,芭芭拉畫得好,畫的表情尤其到位。當時創作的《貓和老鼠》中,貓叫Jasper,老鼠叫Jinx。就是今天見到的湯姆和傑瑞。漢納-芭芭拉工作室在米高梅公司製作的卡通《貓和老鼠》,1940年播出第一集,以後迅速受到歡迎,曾經每周播出11小時,使他們的名氣達到頂峰。
世面上常見的貓和老鼠版本有: 河南版 東北版 四川版 陝西版 雲南版等等,把貓和老鼠的搞笑發揮到極點!
[編輯本段]總論
《貓和老鼠》動畫片是製片人弗雷德·昆比、導演威廉·漢納及約瑟夫·巴伯拉於1939年創作的。繼第一個動畫短片《貓得到靴子》大獲成功後,25年中米高梅電影公司拍制了100多部《貓和老鼠》動畫片。這套動畫片完全以鬧劇為特色,情節十分熱鬧。
《貓和老鼠》(又譯《湯姆和傑里》Tom&Jerry)是當今舉世聞名的動畫片,它的創造者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及約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是美國好萊塢動畫界的「傳奇人物」。威廉·漢納出生於新墨西哥梅爾羅斯,七歲時隨父母遷居加利福尼亞,長大後,曾先後學習過工程學、新聞學和音樂。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在一家動畫工作室打零工,擔任故事編輯工作,僱主很快發現了他的才華,因而他不斷地得到提拔,直至成為獨立的動畫片導演。
卡通畫家約瑟夫·巴伯拉出生於紐約,自幼就有繪畫天賦,起初他在一家銀行工作,業余時間入迷地從事動畫創作。他不同尋常的天賦與勤奮使他很快在一家動畫工作室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工作。1937年漢納和巴伯拉第一次在米高梅電影公司動畫工作室相遇。1938年漢納從事動畫片《樂一通》(Looney Tunes)與《梅里小旋律》(Merrie Melodies)的創作,巴伯拉在繪制動畫片《特里通》(Terrytoons)。漢納具有喜劇天賦和著名導演的組織才能,巴伯拉具有卓越的繪畫天才,他們都認識到應該結成合作關系,從此開始了幾十年的成功合作。
《貓和老鼠》完全以鬧劇為特色,情節十分熱烈。湯姆是一隻常見的家貓,它有一種強烈的慾望,總想抓住與它同居一室卻難以抓住的老鼠傑瑞,它不斷地努力驅趕這些討厭的房客,但總是遭到失敗。而實際上它在追逐中得到的樂趣遠遠超過了捉住老鼠,即使偶爾捉住了傑瑞,結果也不知究竟該怎麼處置這只老鼠!
《貓和老鼠》採用了貓與鼠的原型,他們的惡作劇非常有趣,不論游戲多麼激烈緊張,傑瑞都知道它不會受到任何真正的傷害,而湯姆則總是難免受些皮肉之苦。傑瑞與尿布小灰鼠塔菲同住在這個人家的老鼠洞里,看起來像是被湯姆監視著,但傑瑞卻非常機靈,總能使湯姆狡詐的詭計適得其反,總能讓它自食其果。這個機靈老鼠與笨貓的故事,堪與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故事相媲美。沒有動物世界中恃強凌弱的殘酷,只有兩個鄰居之間的日常瑣事和紛爭,諸如小老鼠傑瑞偷吃了湯姆的乳酪,湯姆把捕鼠器放到了傑里的洞門口等等,中間穿插的無數惡作劇和幽默片斷,讓人感受到久違的天真快意。它們之間的關系常在一瞬間發生變化——化敵為友或勢不兩立:為敵時絞盡腦汁,互不相讓;為友時,親如兄弟,誰也不記仇。
《貓和老鼠》共有116個漫畫形象,每一集選2至3個不同性格的形象搭配在一起,敘述一個「噱頭」故事。它的故事內容單一,總是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體現出作者的超人智慧。它採用的啞劇形式,完全依靠滑稽動作而不用對白,與《米老鼠和唐老鴨》相比,後者的故事究竟表述什麼,有時並不容易搞清,而《貓和老鼠》的啞劇卻明白直觀,給觀眾的印象極其鮮明深刻。《米老鼠和唐老鴨》風靡世界幾十年,其造型、配音以及強大的宣傳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貓和老鼠》幾乎沒有對白,靠的完全是生動的形象與情節曲折、想像豐富的故事。 《湯姆和傑里》前後共出過200多部動畫片,其中(1943年)《傻老鼠揚基》,(1944年)《老鼠的麻煩》,(1945年)《請安靜》,(1946年)《貓兒協奏曲》,(1949年)《小孤兒》,(1952年)《兩只凱蒂爾鼠》和(1953年)《老鼠約翰》獲得過奧斯卡金獎,(1940)《甜蜜的家》,(1941)《聖誕前夜》,(1947)《傑克爾博士和老鼠先生》,(1957)《啄木鳥》,(1951)《傑瑞的表兄》,(1954)《可愛的小貓咪》曾被奧斯卡提名,在好萊塢動畫史上它也是獲得過奧斯卡金獎最多的動畫片。
『玖』 米老鼠的創造者
華特·迪士尼歷史: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小時候和他的爸爸生活在農場里, 他的爸爸從來不給他買玩具。因為他爸爸認為玩是沒有用的,工作才是正經事。爸爸讓華特·迪士尼看守農場。他天天和動物們在一起,他們成為了朋友。華特·迪士尼常常在地上拿這樹枝畫他的動物朋友。因此他被爸爸打了一頓。可是他仍然很愛畫畫。 在1922年,當華特·迪士尼21歲的時候,他曾在堪薩斯市成立過一家「歡笑卡通公司」,那真是一段十分艱苦的時期。在堪薩斯市一間破爛不堪的車庫里,沃爾特在畫板上描繪他漫畫家的夢。 有一天,當華特·迪士尼辛苦伏案畫畫的時候,有一隻小老鼠瑟瑟縮縮地爬到桌子上偷食麵包屑。當小老鼠發現華特·迪士尼沒有趕它走或置它於死地,就大膽地與他逗樂,甚至淘氣地爬上他的書桌和畫板,彷彿在看他畫畫似的。 在寂寞和苦悶中,這一大一小的生靈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里,那隻小老鼠成為華特·迪士尼忠實的小朋友。它雖然淘氣,卻也很溫馴,更會撒嬌,有時甚至蜷伏在華特·迪士尼的手掌心裡睡大覺。華特·迪士尼很喜歡看著它,研究它的每一個動作,甚至還會對著鏡子又皺鼻子、又努嘴巴,學著小老鼠一大堆可愛的小動作。 當歡笑卡通公司要關門的時候,華特·迪士尼需要認真考慮小老 早期米老鼠形象大全鼠的「出路」問題。他打定主意,一定要讓小老鼠離開這里。就在公司關門的當天晚上,華特把小老鼠帶到附近的樹林里,放走了它,並在心裡對小老鼠默默地道了別。 小老鼠是走了,但小老鼠實際上卻又沒走。因為6年來,小老鼠可愛的形象一直活在華特·迪士尼的心裡。也許是人類爾虞我詐的事情太多,華特·迪士尼倒更喜歡小動物的那種坦誠和無欺。就在華特·迪士尼計劃要製作一部新的卡通片,計劃要塑造一個新的角色時,那隻令他念念不忘的小老鼠就突然從他的腦海里蹦了出來。 華特·迪士尼先畫了幾張老鼠的草圖,拿給奧比看。奧比一看就樂了,這只老鼠太像華特·迪士尼了:它的鼻子、面孔、胡須、走路的姿勢和表情,都好像有華特·迪士尼的影子,現在就缺華特·迪士尼的聲音啦!這張畫是華特·迪士尼以自己的臉為模特,是華特·迪士尼面孔的寫照。他本來打算給小老鼠取名叫莫蒂默,但是,奧比嫌莫蒂默這個名字女人味太足了,而且也不夠響亮。莉蓮的看法與奧比一樣,她說不如叫米奇更好。奧比認為,米奇這個名字起得很棒。這樣,小老鼠就有了米奇這個名字。 在中國 米老鼠,小朋友所熟悉的「米老鼠」這三個字,其實就是從「米奇老鼠」簡化而來;「米奇老鼠」按照英文的用法,就是「一隻名叫米奇的老鼠」的意思。當華特·迪士尼看到要把奧斯華奪回來是多麼輕而易舉時,他露出了笑容。此時,華特·迪士尼已經領悟到了電影業的經營方式。 接下來,迪士尼和夥伴們便要設計米老鼠的個性。經過反復的討論和推敲,原本只是「平面」的米老鼠,在有了個性之後,漸漸「立體」起來。他和夥伴們希望米老鼠是一個溫柔可親、善解人意,但也有些急躁粗心的小傢伙;他很有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常常不自量力,使自己身陷險境;他頗有些機智,也很勇敢,所以最後總能化險為夷;他還有淘氣的一面,常常喜歡惡作劇,開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對於米老鼠的真正來歷,現在已經眾說紛紜了。而大部分傳說都說是由迪士尼創造的。他曾說過,他在奧斯華電影爭奪戰失敗後,在回加州的火車上,夢見了米老鼠這個角色,而後,由於妻子莉蓮厭煩「莫蒂默老鼠」這個名稱,於是,他就把名字改為米老鼠。 華特也曾提到這個角色的另外一個來源。在堪薩斯市時,經常有一隻老鼠常常在他的畫板周圍玩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個故事流傳甚廣。但是,米老鼠真正的來源,應該是華特和奧比密切合作的結果:華特想像出米老鼠極具趣味的特性和創造出他的聲音,而奧比則描繪出它的具體動作和形態。 接著,華特和奧比討論怎樣把這個新角色推向公眾。恰好,當時美國飛行員查爾斯· 米老鼠和它的朋友們(20張)林德伯格(1902 1974)首次單人駕駛「路易士精神號」單翼飛機,成功地從美國飛越大西洋,直達法國的巴黎,成為新一代美國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冒險家。 一直到1928年3月,報紙上都還經常可以看得見,有關林德伯格或有關飛行、飛機、冒險等相關題材連篇累牘的報道,公眾更是依然把他視為民族英雄。華特說,這個社會熱點我們必須抓住,就讓米老鼠開飛機吧,我想觀眾會喜歡的。他們約定,由華特編寫劇本,奧比製作。於是,華特根據林德伯格的事跡,構思了一個簡單、有趣的故事。這就是《米老鼠系列影片》第一部——《瘋狂的飛機》。 《瘋狂的飛機》劇本很快寫好了,可是製作卻成了問題。為了保密,他們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方面,華特一改以往的寬宏,派了監工去監視那些畫家的工作。華特強調說,一定要讓他們埋頭作畫不得消閑,連擦鼻涕的工夫都沒有,這樣,他們就沒有精力去注意我們在幹些什麼。 另一方面,米老鼠的製作是在嚴格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奧比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以每天700張畫面的速度繪制這部新的影片。莉蓮和另外一個可信賴的女工則躲在車庫里,把奧比繪制的圖畫描在賽璐珞片上。拍攝工作由華特負責:等到畫家們下班後,緊張地工作一夜,而到天亮之前就把一切都收拾起來,像是什麼也沒發生過。 1928年5月10日,《瘋狂的飛機》在好萊塢日落大道的電影院試映了。試映雖然沒有引起轟 米老鼠動,但觀眾的反映還不錯,令華特信心倍增。華特用最後的資金又拍了兩部米老鼠短片。在第二部《騎快馬的高卓人》中,米老鼠是一個勇敢的騎手;在第三部《威利號汽船》中,米老鼠又成了一個能乾的船員。 華特·迪士尼的卡通王國里有許多可愛的卡通明星,其中資格最老、同時也是最受歡迎的角色,無疑應當首推米老鼠。米老鼠誕生於1928年,到2008年,米老鼠已經有80歲了。雖然米老鼠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但是其魅力卻始終未曾稍減。不知道米老鼠陪伴過多少小朋友的童年,帶給多少小朋友無盡的歡樂。米老鼠,這只全球最知名的「老鼠」,早已成為華特·迪士尼卡通王國的招牌和重要標志。 從米老鼠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卡通形象被華特·迪士尼帶到了觀眾的面前。從《瘋狂的飛機》開始,米老鼠從美國走向全球,魅力至今不衰。毫不誇張地說,它已是風靡全球、最受歡迎的卡通形象了,有人甚至稱它為「魔幻之影」。在80年以前,就是1923年的時候,動畫片不像現在紅火,可23歲的華特不這么認為,他認為動畫米老鼠的前身-奧斯瓦爾德片的前景非常好,所以他注冊了「迪士尼兄弟動畫製作公司」,在米老鼠形象誕生,迪士尼曾經創作過一隻叫奧斯瓦爾德的長耳朵卡通兔形象,很受觀眾歡迎,1928年,就是米老鼠誕生的這一年,在一次從紐約回堪薩斯的火車上,迪士尼和一些卡通設計師們一起討論,如何創作一個更可愛的卡通形象。他們把奧斯瓦爾特畫在紙上,然後開始修改:先把尾巴變短,變圓再修改尾巴和腳……不一會兒,一個可愛的老鼠形象就躍然紙上了!華特眼前一亮:就是這只小老鼠!他的夫人莉莉連恩馬上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Mickey Mouse 」 (米奇老鼠) 因為米老鼠是迪士尼先生的構思,又是迪士尼先生製作出來的,很多人認為米老鼠出自迪士尼之手,其實不是這樣。米老鼠的最初原型是他的設計夥伴伍培·艾沃爾斯(iwerke)執筆設計的。維·史密斯和費洛伊德·戈特佛森創作的米老鼠的故事。米老鼠的形象設計出來以後,迪士尼開始用它來製作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