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60秒創造影響力

60秒創造影響力

發布時間:2022-04-10 04:18:52

❶ 拓展訓練游戲是極速60秒還是急速60秒

是極速60秒。

❷ 短暫的60秒鍾之中,宇宙會發生哪些事情

我們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中。這個故事可以很容易的讓我們想起這樣一幅簡單的畫面:在太空中的某個時刻,發生了劇烈的爆炸。但事實是什麼呢?傳統意義上的爆炸並沒有發生,其實所謂的“爆炸”是空間的擴張。另外,宇宙並不是從一個點開始的,而是同時發生在每一個地方!

這非常令人困惑,因為根據當今最成功的理論,在大爆炸之後,應該創造出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這意味著正負物質的相遇將導致湮滅,從而破壞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的形成。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這是當今物理學中的一個大謎團。在這里,你可能會認為宇宙已經誕生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請記住,剛才提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宇宙誕生後的一秒鍾內發生的!在這一秒內,還有許多的細節等待著我們進一步的去探索。

❸ 抖音怎麼運營

運營抖音首先需要確定好自己賬號的方向,不能盲目跟隨大眾,需要有自己的風格。

當然了,有時候還是需要跟著熱點走的,有時候一個蹭熱度的視頻,抵得過自己嘔心力作好幾個晚上的作品。所以當下什麼最熱,你還是需要知道。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該網站管理自己的抖音賬號,比如發布視頻、管理賬號、查看數據等等,是一個很方便運營抖音的平台,你可以試著研究下。

❹ 如何建立影響力

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擔任班級和學生會的幹部,班長、團支書、學生會主席等角色,給了自己分配工作和任務的權力,然而學生工作,更多的是類似於非營利性組織,參與的人都是屬於義務性的。做學生幹部,可以說是從事了具有一定權力的工作,但只覺得有結果,知道了可以分配工作,或者命令他人,但不論學生會還是班級,職位都是老師任命的,對權力的內涵依然很模糊,他人為何要服從權力呢?
可以看出,對於權力的理解在各個階段是不同的,隨著工作經歷的豐富,越發對權力的真正內涵比較感興趣,直到看到科特的《權力與影響力》一書,才覺得自己好像有點邁進管理的門檻了,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是卻代表了我現階段對於權力的理解。權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組織的任命,一個是自身的影響力。
權力,來自組織的任命。
這點大部分都是理解的,當年以容易地從身邊發現這種情況。政府的科長、局長、省長等,企業的經理、總監、總經理等,組織可能不同,名稱有著差別,各個名稱的內涵是代表了其在一個組織中的地位和職責范圍。在其職位的職責范圍內,在其職責范圍內,其擁有了權力。比如要開辦一個企業,你必須要卻得工商管理部門的批准,這時工商管理部門中負責審批的人便擁有了是否批準的權力。經組織任命的人員,代表的是這個組織在其職責范圍內的權力,可以說更多的是組織的權力,而不是其個人的權力,是組織的權力通過個人體現出來。沒有了任命,便沒有了權力。有部分公職人員,之所以不想退休(是不是和要延遲退休年齡的事情相關?),不排除有想繼續發揮余熱的,更不能排除其中有人是害怕退休後出現「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境況。
權力,更應該來自於影響力
。個人認為這點比上一點更能說明權力的內涵,因為組織任命的權力是可以轉移的,而個人影響力的權力卻是固有的,是不可轉移的。然而這時對於影響力的內涵卻又迷惑了。在《權力與影響力》中,科特提出幾點是建立影響力的基礎(書是去年通讀一次,能否記得全面由待以後重讀時補充和完善)。
開放的心態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建立有效影響力的第一步是要有用開發的心態,不以自己的標准去度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海瑞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其是個清官,但也正由於其的清廉而不容於當時的官場。這不是說要其同流合污,而是說其個人對清廉的過分看重,導致了其對他人的要求變成可苛刻,導致其在官場獲得不了同仁的合作和支持,要不是朝廷為了樹立一個楷模,其後來或許永遠沒有了重新出山的機會。唐太宗在歷史上一個有名的特點就是能夠納諫。能夠聽取不同意見,其實是納諫的第二步,第一步應該是能夠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書同文、車同軌,這對於工具是重要的,但對於思想、文化來講則是扼殺創新的絕招。(可以聯系目前的教育制度想像看,為何有錢老之問呢?)系統地觀點
。由於工作的分工,大多數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合作與支持,更多地需要的是團隊合作而不是孤膽英雄,人與之間是相互依賴的,而不是相互排斥。主管於下屬,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關聯,才構成了公司一個整體的系統。在確定一項工作之後,就要對工作進行分析,要完成工作,需要取得哪些資源,需要哪些人的支持,這項工作能為他人帶來什麼,哪些人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要舉辦一個年終晚會,主導部門可能是行政部門,但節目需要部門支持,車輛需要總務安排,人員需要人事協調,道具等需要采購協助,外部公關又需要公關部門,所以說,一個工作,不是獨立於組織的,而是組織系統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取得上司的支持
。在書里說的是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上司。科特對於管理有效的管理自己的上司很是看重,英雄所見略同的是,德魯克也認為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上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工作的完成,除了得到其他同仁的合作,來自上司的支持尤其不可缺少。市面上對如何取得上司支持的書籍,可以說是汗牛充棟,觀點也是百家爭鳴,內容卻也是泥沙俱下,讓人不知所遵。而德魯克給出的建議確實實在而一針見血的,那就是要熟悉上司的工作方式。你的上司是思考型的還是行動型的,是喜歡傾聽型的還是喜歡閱讀型的,是喜歡集權的還是喜歡放權的,喜歡開會演講還是喜歡郵件布置工作等,只有弄清楚了上司的工作方式和喜好,才能有效地和上司進行溝通,進而取得上司的支持。比如,如果上司喜歡傾聽下屬匯報工作,你偏偏發郵件請示,結果是你的郵件大多時候他根本沒看,最後你說什麼時候發郵件了,估計只能引來一頓批評。白金法則,運用到管理上司方面是很實用的。
贏得下屬的信賴
。主管的存在,不是說主管一定方方面面都比下屬強,主管的主要作用除了分配工作,對外協調,更主要的是給下屬完成工作、實現目標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在提出目標(也可能是公司目標分解下來的)後,就要關注下屬的工作進度,隨時為下屬提供需要的支持。俗語「扶上馬送一程」,就是說把下屬扶到馬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送上一程。工作中,就是分配完工作後,不是不聞不問,而是要時刻關心下屬的工作進度,對下屬提出的困難和要求,如果是合理的,就要想辦法幫忙解決,如果是不合理的也要及時指出和修正。(對於下屬,也有個0.1*10>1的工作技巧,因為主管最不喜歡的就是工作上的「意外」)
權力,來自於組織的授權,更應該來自於個人的有效影響力。只有通過建立有效的個人影響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組織的授權,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❺ 如何打造自媒體的魅力人格體

首先搞自媒體,你千萬不能太端莊,要有一點惡搞精神,也就是娛樂精神。

就像我這兩天在朋友圈和說說中惡搞查理一樣,這樣才能讓屌絲們歡樂起來。

讓屌絲覺得好玩,才會爆!

所謂爆的意思,就是引發屌絲們自發傳播。

再來說說,啥叫端莊?

就是『端著,裝』,咱做自媒體不要怕被罵,就怕被嫌棄,被打入冷宮。

還有人覺得自己長相不行,玩不了自媒體。

其實,影響力與長相無關!

你想,羅胖,一個歪嘴的豬頭,長那樣,都能火,你怕什麼?

那些又土又笨、無趣的人最終會被淘汰,而目前很多企業的公眾號,就犯了太端莊的毛病。

搞自媒體的人,一定要有極客的精神,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牛逼。

用雷軍的話說,叫,極致!

你有沒有發現,羅胖每天推送的語音播報,都是60秒,非常整齊劃一。

一開始,我以為是剪出來的,後來聽羅胖說,他每天早上老早就起床。

每次都能錄到60秒,完全是靠他一次一次的死磕。

他的口頭禪就是,死磕自己,娛樂大家!

有時,他早上的一個錄音最多要錄幾十次,大約需要半個小時,而之所以讓錄音準確到60秒,是為了感動粉絲。

正是這種死磕,才留住了那些覺得他不容易的粉絲。

其實,這種死磕精神,也是魅力人格體中,不可或缺的魂!

做自媒體還有什麼要求?

那就是,你得自戀,你得發自內心的自戀。

羅胖就超級自戀,他經常粗暴地說,給啥吃啥,不準挑食,愛看不看,不看滾蛋!

哈哈,夠粗暴吧!

羅胖的理念,可以用克亞老師的一句話來註解一下,那就是,讓愛你的人更愛你,讓你的人更恨你。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可以做到人見人愛,連林志玲都不行。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散發自己的個性,鎖住那些愛你的粉絲,對那些看你不順眼的人,直接忽視就行了。

說實話,自戀也是一種魅力,只有自己先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別人才會喜歡你、愛上你。

就連我很不喜歡的芙蓉姐姐和鳳姐,都是靠自戀贏得關注的,他們本質上也是自媒體。

因為在這個代碼堆積的網路世界中,人格魅力是互聯網世界裡的最稀缺品。

打造自媒體,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體』。

啥叫魅力人格?

羅胖的解釋是,『任何具備獨特性格、個性、魅力的符號,我們都可以稱之為魅力人格。』

每天一段語音,每周一期視頻脫口秀,不帶重復,充滿未知,和當下生活聯系緊密,總是引人深思、給人啟發。

羅胖用超過400個日日夜夜,持續而優質的自媒體內容,塑造了他的魅力人格。

羅胖的魅力有多大?

才一年多,110萬微信用戶,視頻觀看人次總計超過6000萬,不服不行啊。

關鍵是這種魅力人格,產生了鐵桿粉絲,他們願意掏錢。

掏錢就是被吸引,就是支持。

來,咱們總結一下,啥是魅力人格體的三要素?

很簡單,就是,不靠譜、真牛逼(死磕)、極度自戀!

還有,做自媒體要去組織化,小米為什麼那麼成功?

因為小米用去中心化,簡化了組織,小米有百萬級的米粉,而小米內部卻只有兩個層級:創始人級別和員工級別。

你想這樣強大的組織力,傳統企業咋能幹得過?

同樣的,端莊乏味的傳統媒體,如何能幹得過具有魅力人格的自媒體?

亞友團也成立了自己的媒體,叫亞媒體,到微信直接搜公眾賬號:亞友團,就可以關注。

通過亞友團這個平台,吸引亞友,創建社群,所有隊員都可以發起項目,通過亞友團這個平台協同創業和眾籌。

最牛掰的是,第一期參加亞友團的小夥伴們,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在20天創造20多萬的驚人利潤,所有學員竟然百分百都賺回學費!

20萬看起來不多,但是這完全靠的是一群對微信一無所知的小白隊員,在微信世界裡所創造出的奇跡。

你想,有些公司每月營業額就算有200萬,但利潤可能還不到20萬,這樣的公司比比皆是。

所以,亞友團的賺錢速度很快,未來會更快。

我覺得亞友團的創業模式,堪稱為光速創業,也就是咱們前面說的社群經濟。

而第二期亞友團的突擊隊員,只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同時啟動了三個項目,個個賺錢,讓參與的學員都興奮到失眠。

亞友團的導師們,在微信上直接上演了賺錢直播,讓身邊人都看到亞友團光速賺錢的奇跡。

這是一種顛覆的玩法,徹底粉碎了傳統培訓無法落地的魔咒。

未來,一切產業皆要靠自媒體!

一開始,如果沒有我和大樹的日記空間的支持,亞友團也玩不轉!

蘋果是不是自媒體?

當然是了,喬布斯時代,保密非常嚴格,這樣當喬布斯發布產品的時候,才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喬幫主每一次顛覆式的創新,都能引爆全世界媒體大炒特炒。

喬幫主的發布會就是自媒體,蘋果自家的媒體,其他媒體都是在轉載蘋果自媒體上的內容而已。

明白了吧,蘋果本質上就是一家媒體公司。

蘋果公司整合了全球最好的製造業企業和開發者,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只是設計和發布產品。

未來,如果沒有自己的自媒體,你就別玩了!

因為體驗經濟時代正在到來,而擺脫冰冷乏味的商業體驗,將是整個世界的趨勢。

未來,大組織毫無人情味的工業品,將變得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比如說索尼和松下。

索尼和松下的創始人也算自媒體,當創始人離開後,他們的產品也就失去了魅力。

你也許會問,自媒體與體驗經濟有啥關系?

別急,請聽我慢慢道來!

什麼最有稀缺性?

當然是那些被『魅力人格體』開過光的產品,比如說小米,比如說蘋果。

那麼魅力人格體靠啥打造?

毫無疑問,當然靠自媒體!

你看,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連產品還沒出來,羅永浩在微博上嘗試預定,就引來無數人捧場。

趙本山、史玉柱的時代終將過去,未來是群島世界,不再是帝國世界。

像趙本山這樣家喻戶曉的明星,都將成為歷史。

像史玉柱賣腦白金,這樣一個產品,全國男女老少都知道,也不再可能。

未來,我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我也可能不懂。

自媒體不需要定位,自媒體的魅力就在於不確定性。

羅胖從來沒有定位,用戶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的內容,因為計劃性帶不來驚喜。

相比而言,目前那些將自己定位在特定領域的自媒體,混得都不一定好。

我以前寫日記,也是瞎寫,想到什麼,寫什麼,反而寫出來的東西比較有魂。

簡而言之,就是說人話、接地氣、不裝X!

創業需要三級火箭的助推,首先你要定位在屌絲群體,然後凝聚自己的粉絲,最後打造自己的社群!

這樣你就能搞定創業這個失敗率超級變態的東東!

很多人把羅輯思維的模式定義為「社群電商」。

羅輯思維是從內容切入,打造羅胖的魅力人格體,然後吸引粉絲,形成社群。

而亞友團是以克亞老師、大樹、漢彬、查理、仁沖等人的個人魅力為背書,然後通過規則的制定,來吸引克亞粉絲和微信營銷愛好者加入的。

但亞友團的真正吸引力是內部的社群化運營,團內有20幾個活躍的社群組織,這些社群由會員自組發起、自主管理。

亞友團平台起到一個引導和傳播的作用。

亞友團把去中心化做到了極致,讓團隊分散為一個個碎片化的小組織,這樣成員之間的凝聚力才會更強。

自從微信風靡以後,國內出現了很多社群,但能做到像亞友團這樣碎片化、分布式、高度自治的,我還沒發現第二家!

今年剛開春,很多人就在忙著預測今年的趨勢。

有說可穿戴、互聯網金融,有說移動電商的,也有說在線教育要爆發,這些都是熱點。

但如果要我來預測,我要說,社群經濟必是超級熱點。

在PC互聯網時代,最典型的社群模式,要算網路貼吧,裡面誕生出了屌絲文化!

這是一個屌絲的時代,得屌絲者得天下,精英的光芒正在變弱,而被屌絲擁護的社群必將崛起


而屌絲文化的核心,其實是『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圍觀、起鬨、爭斗都是屌絲們刷存在感的重要方式。

但是屌絲除了存在感,還要追求歸屬感和認同感。

像米粉、亞友(亞友團)、螺絲(洛基粉絲),就是屌絲們通過品牌刷歸屬感的體現。

在這個產品同質化的時代,品牌其實是消費者展示品味的道具,界定自己社會身份的工具。

比如說土豪為啥都買賓士、寶馬?

就是為了通過消費這些高端符號,來刷自己的尊貴感!

說的直白點,他們這種購買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土豪,給自己貼一個身份標簽。

而產品的功能只是一個最初的切入點,產品的背後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粉絲群,那麼這個產品肯定也是缺乏魅力的。

要麼是這個產品功能不夠極致,要麼是用戶無法在你身上進行角色代入。

小米之所以強調『為發燒而生』,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極致感。

所以,將來的品牌是一定需要依託於粉絲的,品牌就是產品和粉絲之間的一場合謀。

也就是說,無粉絲,不品牌。

社群經濟的高級形態,就是要讓粉絲『自我實現』,我個人認為,讓屌絲自我實現最快的社群,非亞友團莫屬。

有人說羅輯思維股值一個億,誇張嗎?

不誇張!

為啥小米的估值能到100億美金?

因為人家計算的是粉絲價值。

你知道嗎?

Facebook每個用戶的價值是174美元,寶馬是1613美元,星巴克177美元,可口可樂是70美元,你說小米值多少錢。

所以說,羅輯思維值一個億,我覺得靠譜!

社群經濟必是是2014年的熱點,一定會有更多像亞友團和羅輯思維這樣的社群冒出來的。

自媒體和社群經濟有啥關系?

很簡單,因為沒有自媒體,就無法吸引志同道合者形成社群。

比如說,咱們洛基英語,這是一群喜歡克亞營銷的人走到一起,也算得上是社群經濟。

說起來,克亞老師玩自媒體也挺早的,他博客上那上百段視頻,深度影響了近百萬人的賺錢思維。

但是克亞老師的很多鐵粉,一直沒形成社群,而亞友團的橫空出世,快速聚合了克亞粉絲,必將引爆社群經濟。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我是強調:任何企業或個人,都要打造魅力自媒體,聚集自己的粉絲,形成自己的社群。

未來你的影響力,就取決於你有沒有打造魅力人格體!

❻ 各種廣告媒體的優缺點分析

每一類媒體都有一定的優點和局限性,認識每一類媒體的特性,是合理選擇廣告媒體的前提。
1.報紙
從職業和教育程度來看,閱讀報紙的階層可以說是媒體中幅度最廣泛的。以不同階段讀者的資料為基礎,報紙廣告要實施地域性的計劃就變得容易了。而且報紙配送地域明確,以定期訂閱者為主要對象,可以說報紙是最有計劃性的穩定的媒體。
報紙廣告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彈性大、靈活、及時,對當地市場的覆蓋率高,易被接受和被信任。而其缺點則主要在於傳遞率低、保存性差、傳真度差、廣告版面太小易被忽視。
2.雜志
作為廣告媒體,雜志的長處在於它是被讀者特意選購的。雜志讀者的可靠性是使用雜志媒體的優勢,閱讀雜志的讀者已經處在該雜志的影響之下,可以說登載在雜志上的報道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比起其他的媒體處在更自然的關繫上。閱讀自己喜愛的雜志是處於充分接受的狀態,因而,情緒氣氛的廣告不在話下,理性的勸導廣告也就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從廣告的持續性來看,雜志有完好的保存性,廣告生命長,有被讀者相當長時間閱讀的機會,另外也可以期待有超過雜志發行冊數幾倍的傳閱率。
與報紙廣告相比,雜志廣告可以以比較低的費用覆蓋全國市場,這也是其突出的特性之一。從雜志銷售狀況來看,有幾乎集中於大都市的傾向,雜志廣告與報紙一樣,對特定地域的廣告不適宜。當然,雜志中也有能夠向特定地域刊發廣告的兼具通融性的媒體。
總的來說,雜志的優點在於針對性強,選擇性好,可信度高,並有一定的權威性,反復閱讀率高,傳讀率高,保存期長。其缺點是廣告購買前置時間長,有些發行量是無效的。
3.廣播
作為四大媒體之一的廣播的特性首推時效性。報紙由於廣播的出現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就是時效性被奪走。這以後廣播一直以時效性為第一武器。廣播具有的這個特性,在廣告方面通過適時的廣播廣告被有效地利用了。
廣播是適合個人喜好的媒體。由於電視的出現,廣播把娛樂的首席地位讓給了電視。但是,作為個人性化的媒體,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個人性化的媒體,當然有採取個人性化的訴求方法的必要,給予聽眾以其他媒體不能得到的親近感是尤為重要的。聽眾對於自己感興趣的節目希望不受別人的妨礙,可以一個人欣賞。所以,廣播廣告應該強調對特殊階層的訴求。
廣播可以向全國,也可以向特定的地域做廣告。發布全國性的廣告,可以利用全國性的廣播網。地方性廣告則可利用地方性的廣播電台。
總體來看,廣播的優點在於信息傳播迅速、及時,傳播范圍廣泛,選擇性較強,成本低。其缺點是只有聲音傳播,信息展露轉瞬即逝,表現手法不如電視吸引人。
4.電視
電視是現代廣告的主角,電視是現代所有媒體中最家庭化的娛樂媒體。因此,對視聽者的親近感也很強烈,是感動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的媒體。通過將視聽者吸引進畫面,移入感情,對商品的理解也就很快,以動感能達到注視率高的表現。電視廣告有其他媒體不可比較的示範效果,常常成為話題的創意作品也肯定被電視廣告誘導出來。而且,通過電視的彩色影像,商品的視覺效果與店裡擺置同樣了,銷售效率也會飛速地提高。
電視媒體的主要優點是訴諸人的聽覺和視覺,富有感染力,能引起高度注意,觸及面廣,送達率高。而主要缺點在於成本高、干擾多,信息轉瞬即逝,選擇性、針對性較差。
5.網路廣告
網路廣告,是廣告業中新興的一種廣告媒體形式。店鋪可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做廣告:一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網址;二是向某個網上的出版商購買一個廣告空間。
(1)網路廣告的優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路廣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網路廣告可以根據更細微的個人差別將顧客進行分類,分別傳遞不同的廣告信息。②網路廣告是互動的。網上的消費者有反饋的能力,廣大消費者渴望及時得到信息,一旦某一消費者對此失去興趣,略施小計,便會使這些對別人非常有用的信息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互動式廣告要求廣告把要說的信息作為與受眾「對話」的一部分層層傳遞,一旦個人開始對起初的信息感興趣,廣告商就轉向下一步驟,傳遞專門針對此人的信息。③網路廣告利用最先進的虛擬現實界面設計來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網路廣告所提供的虛擬現實世界,會給受眾帶來全新的體驗。④網路廣告的用戶構成是廣告商們願意投資的因素。這些用戶多是學生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平均收入較高。最成功的網址有辦法留住回頭客,同時又不顯得過於商業化,為了使自己的網址更具有吸引力,一些公司自己成了網上出版商。
(2)網路廣告的局限
網路廣告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網路廣告的范圍還比較狹窄。
②價格問題。
6.其他媒體
除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媒體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廣告媒體,如戶外廣告媒體和直接郵寄廣告媒體。
戶外廣告媒體的優點是反復訴求效果好,對地區和消費者選擇性強、傳真度高,費用較低,具有一定的強迫訴求性質。其缺點是傳播區域小,創造力受到限制。
直接郵寄廣告的優點是針對性、選擇性強,注意率、傳讀率、反復閱讀率高,靈活性強,無同一媒體廣告的競爭,人情味較重。其缺點在於成本較高、傳播面積小、容易造成濫寄的現象。

❼ 微信視頻號取消關注貢獻的親密度就沒有了嗎

答:視頻號是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台,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平台提倡分享優質的內容信息,不允許傳播對他人有害、令人極度不適、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不良信息。
2、微信視頻號須遵守的協議和規范?
答:使用微信視頻號的服務,你必須閱讀並遵守通過《騰訊微信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協議》《微信個人帳號使用規范》《微信公眾平台運營規范》《微信開放平台開發者服務協議》和《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等相關協議及專項規則。本運營規范是在上述協議及規則基礎上進行解釋和說明,相關內容和舉例旨在幫助你更加清晰地理解和遵守相關協議和規則,以便能夠更加順利地使用,而不是修改或變更上述協議及規則中的任何條款。關於微信信視頻號運營規范,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一步了解!
3、我已經有視頻的入口了,為什麼不能發布視頻?
答:目前視頻主要分為兩大塊功能:瀏覽視頻+發布視頻 目前大部分人具有瀏覽視頻許可權,發布視頻許可權需另外單獨申請。
4、微信視頻號怎麼申請?如何申請開通微信視頻號「發布視頻」許可權?
答:詳情請看之前的推文《》。目前內測階段鼓勵以個人主體申請,除部分被邀請企業暫不會通過。
5、影響力描述怎麼填寫?
答:就是你在其他平台多少粉絲,多牛逼之類。比如B站100萬粉絲、抖音1000萬粉絲、公眾號100萬粉絲,連內推小王子都關注了你的號。男人看了低頭沉默說不出話,女人看了偷偷留下眼淚
6、影響力證明提供什麼材料?
答:最好提供視頻平台的粉絲截圖,比如B站、抖音、快手等。因為微信視頻號本身是針對視頻內容的創作平台。最好是作者界面的截圖,能證明這個號是你的而不是網上隨意截的。
7、提交影響力證明時附上邀請碼是不是包過?
答:在提交影響力證明時可以額外附上邀請碼,可獲得加速審核的資格。但不是絕對因素,請大家務必認真填寫。同時微信視頻的開通不收取任何費用,如遇到任何自稱是工作人員向你索要費用均為詐騙。
8、為什麼我打開「申請開通視頻入口」提示已結束?
答:是的!視頻號已暫停申請,敬請等待下一次開放。
9、請問下一次開放,是什麼時候?
答:具體時間不詳,感謝你的關注。
10、為什麼視頻號發布視頻的流程/交互,和朋友圈發布視頻沒啥兩樣?
答:為了遵循用戶之前的習慣,減少用戶學習成本。 其實是產品經理也沒有想的特別清楚,先搞個版本出來試試唄。
11、既然視頻號和朋友圈發布視頻的流程/交互是一樣,為什麼又單獨做一個視頻號出來?
答:朋友圈的視頻分享是基於你微信好友之間的傳播,具有私密性。而微信視頻號的視頻是開放性的。
12、既然微信視頻號是開放性的,那公眾號不也是開放性的。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公眾號發布不就好了?
答:很長時間公眾號都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視頻內容創作者的范圍。我們很重視人人都可創造的內容,群發的內容並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應該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其實叫短內容還是短視頻已經不重要了,不是嗎?
13、視頻號只能發布60秒的視頻嗎?後面會開放嗎?
答:產品目前處於內測階段,暫時不會考慮開放60秒限制。
14、微信視頻號和抖音、快手有什麼區別?
答:為了大大降低視頻創作者的創作門檻,同時也是為了滿足用戶更加多元化的優質視頻內容需求。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15、聽下來也沒看出有什麼區別啊,你們騰訊就知道抄襲!
答:保安!保安!麻煩把這個人拖出去,用產品說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16、為什麼視頻號都能
答: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位童鞋應該是一位小程序從業人員。這是一道產品面試題,如果你有好的答案。歡迎加入我們微信團隊。
注:本文非官方版,是我試玩半月視頻號後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方便大家通俗易懂。如果你還有疑問請通過公眾號給我留言,我會一一解答。

❽ 國外新技術在影視產業中的應用

CG技術在現代電影工業中的運用
--------------------------------------------------------------------------------
http://arts.tom.com 2004年12月22日12時46分來源:藝術當代汪開慶 梁亮

一 導 言

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門類,它建立在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基礎之上。新媒體藝術說白了就是數碼藝術,其表現手段主要為電腦圖形圖像(computer graph),許多業內人簡稱為「CG」。新媒體藝術與錄像、計算機、網路、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相結合深入到了現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中,其中最為我們所熟識的便是CG在現代電影工業中的運用。在這里以現代電影工業為例,探討一下新媒體藝術在現代電影工業中的發展概況。

從1950年代開始,電視的出現已經從某種程度上讓好萊塢電影行業不得不進入 「大片」時代。當人們可以和家人一起看或溫情脈脈或懸念迭起的電視情節劇的時候,電影便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生存危機。以美國為例,進入1980年代以來,好萊塢電影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變革——從「敘事的電影」轉向了「景觀的電影」,尤其是用數字技術營造出來的視覺奇觀幾乎成了好萊塢這些年佔領全球市場的制勝法寶。CG數字技術(包括虛擬影像合成技術和數字合成技術)破天荒地把許多原來表現不了的題材變成了可能。它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不僅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還促使導演將更加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搬上了銀幕,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帶來了不計其數的財富。從此,好萊塢便將CG這一制勝的法寶廣泛地運用於各種大場面、大製作中,來營造視覺奇觀,並成就了其以一貫之的「大片」之路。

奧斯卡(美國電影科學和藝術學院獎)從1960年代起開始設立「最佳影視效果獎」,這個獎項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CG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與推廣。自1980年代以來,每部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影片,幾乎都是在CG技術上有重大突破的作品。

二 美國「大片」與CG技術

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藝術在一定的程度上成為了現代電影工業挽救其生存,並且使其能在與電視業的競爭中獲取勝利的法寶,CG技術也隨著「大片」時代的深入發展在現代電影工業中大放異彩。

以美國為例,瀏覽一下CG技術(包括虛擬影像合成技術和數字合成技術)在好萊塢「大片」中的發展歷程。

1968年,導演 Stanley Kubricp拍攝的《2001太空漫遊》就首先嘗試運用了CG技術。當時就有人評價它就像一座金字塔,宏偉、神秘,甚至不知所雲,它違反了幾乎所有電影學院奉為神聖的原理,傳統的劇情、人物、台詞在這里變得無足輕重,而特效、畫面和音樂佔了主導地位。而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則對這部影片稱贊道:「我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時,我覺得這不是一部電影,它將改變電影的形式。」

1982年,喬治。盧卡斯製作的《星際迷航記2》,標志著計算機動畫開始正式進入電影娛樂業。該片60秒的特技在當時開創了CG電影史上的許多的第一——包括開發逼真的火焰演算法,創造虛擬山脈和海岸線的分形幾何方程式等等。在這部片具有深遠的影響力,CG技術第一次被作為注意力的中心。

同年,迪斯尼的《TRON》(《電子世界爭霸戰》)公映,該片被公認為是「開創了CG製作電影的新紀元」,而且無數CG行業的先驅者都是受這部影片的影響而進入CG領域的。

《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票房慘敗使好萊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再涉足CG,直到《深淵》的誕生。詹姆斯▪卡麥隆在ILM的幫助下,第一次用計算機創造出了一種栩栩如生的虛擬海底生物,它可以像水一樣自由變形,甚至可以具有人臉和人手的形狀,這種逼真的虛擬生物除了CG之外,無法用任何其他手段完成。這一驚人的視覺效果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之後,好萊塢附近冒出了很多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數字製作工作室,CG技術也大量應用的電影製作中。另外,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海底異形的形象為卡麥隆帶來了下一部更為經典的卡通形象——T1000。

1991年的《終結者2》,是第一部大規模運用CG技術改良的傳統電影,包括40多個計算機生成鏡頭,T1000能從熔融的金屬中幻化成真人!他的手可以逐漸變長,變成利劍,他的臉部被炸成爛鐵後還能自動癒合;普通的地板磚能緩緩的隆起,生生的變成了真人!除了最終的真實演員,中間過程全部由計算機生成。自由變形的T1000已經成為了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形象。

1994年的《阿甘正傳》,阿甘與肯尼迪總統的「歷史性」的握手已經成為了技術融為敘事的經典範例而被人們津津樂道。ILM將肯尼迪的形象從資料片中摳下來,與阿甘的藍幕表演鏡頭合成,再將兩人的手進行圖像修改,使之握在一起。肯尼迪的口型也是經過唇形同步數字處理。為了使畫面更加真實可信,拍攝阿甘的表演時,膠片的對比度、光度、粒子的粗細度、以及焦距的選擇與總統的記錄片總是保持一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由1000多名群眾演員出演的反越戰的示威場面,被復製成有5萬人參加的浩大規模,可謂是CG技術所創造的一大奇觀!

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兩億五千萬美圓的製作預算,在特效上的開支(包括泰坦尼克號的模型、CG、水下攝影)幾乎佔到了一半。但是這場豪賭以大獲全勝告終。10億多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為了電影史上的最賺錢的影片,還捧回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11座奧斯卡獎杯。該片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2001年至2003年,托爾金的曠世巨作《魔戒三部曲》取材於20世紀最具想像力的同名小說,該書被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忠實讀者視為史上最偉大的冒險故事,而導演彼得▪傑克遜把《魔戒三部曲》改編成了電影,成為20世紀最豪華的電影盛宴。據稱早在1978年,就曾經有一位名叫拉爾夫。巴什克的拍過電影版的《魔戒》,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限而不得不流產,《魔戒》使蘇格蘭的特效公司Wata Digital一舉成名。三部曲的特效幾乎都是由Weta設計完成的(在後期製作中,由於要趕進度,美國的Digital domain和澳洲的Animal logic及其他的一些後期製作團隊也加入了後期製作的行列)。僅第一部就有560個特效鏡頭,包括10萬個人物合成在一起的鏡頭和由計算機生成的斯麥哥,在人員配置和分配方面,Weta派出了120名精兵強將,並將其分為奇幻生物、特效、化妝、盔甲及武器、微縮模型、模型特效六個小組,各司其職,以使影片中的綜合視覺效果盡善盡美。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媒體藝術家在整個電影創作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在另一方面新媒體藝術家往往又在創作過程中的大多數時間里,都是在扮演著工程師的角色。因此,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都不大願意承認他們為藝術家,有人說這種技術會毀了電影本質,有人說它已經侵蝕了觀者的思考空間。

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我們可以從新媒體藝術產生的歷史因素來分析這個問題並找到答案。

20世紀早期出現的未來主義、達達主義、以技術運用為核心的結構主義和以表現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思想為主的超現實主義都為新媒體藝術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實踐基礎。

未來主義者們試圖尋找一種與形式因素對等的表達方式來表現藝術和科學相結合的美學,未來主義主張在畫面中營造動感,表現力量與速度。我們可以從巴拉的《路燈——光的研究》、《鏈子上的一條狗》以及波丘尼的雕塑《跨大步的人》中看到這一藝術理念的完美呈現。

在俄國的結構主義的藝術實踐中,塔特林(Viadimir Tathin)認為,現代社會的藝術家應該是合格的機械師和工程師,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成為現代工業社會的藝術家。

受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影響的超現實主義者,是一群醉心於尋覓夢幻的藝術家,他們感興趣的是發現和展現無意識的心態,使想像力獲得自由,並試圖突破符合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念,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糅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情景。因此在超現實主義者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那種獨特的造型和奇異的夢幻意境的藝術語言。從超現實藝術大師達利的《記憶的永恆》、《內戰的預感》中,我們就可以從中看到了這一藝術理念的完美體現。

20世紀後期,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日益提高,迎來了CG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些藝術流派的重心由「機器美學」和機械性藝術轉向電子性藝術,以及綜合行為、舞台、繪畫、音樂、身體的互動媒介藝術,藝術的表達方式亦隨之走向了多元化。而CG技術在現代電影工業中的運用則是上述幾個藝術流派在現代社會中的電影工業領域中藝術語言和藝術理念的延續,只不過其藝術語言及藝術理念的表達載體不再僅僅局限於現成品藝術、身體藝術等,他們還可以有一種新的選擇——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的出現,以及CG技術在現代電影工業中的大量運用,並不能片面地說CG技術會毀掉電影,或是限制了觀者的思考空間。而相反地CG技術在現代電影工業中的輔助運用,更能夠使電影藝術的表現臻於完善完美,更富藝術的張力和生命力。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CG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它所賦予電影的視覺效果越來越強烈。因此,當前擺在所有CG人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影片中平衡藝術與技術的因素,以達到商業與藝術的最佳契合點,這也是CG人今後需要繼續努力探索和解決的問題。以下我便以美國現代電影工業中的兩個例子來與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新媒體CG技術在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首先在《泰坦尼克號》中,主流電影的製作方式正在發生著一定程度的革命性變化,同時它也向人們展示了CG在影片中一個更加重要的應用方向——「看不見的特效」,CG技術與演員的表演之間是無縫的,人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看著一個CG的特效。比如經常被提起的一個鏡頭,傑克站在船頭高呼「我是世界之王」(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藍天大海之間,鏡頭從傑克的身上拉出泰坦尼克號的全景,觀眾恐怕很難想像光就這一個鏡頭就是由200個畫面合成的。導演卡麥隆曾提到,「用了這么大量的CG特效,無非是為了讓觀眾產生一種在船上的『現場感』,從而體驗到泰坦尼克號在首航時夢一般的輝煌和毀滅時難以言喻的悲哀。」對於CG技術應用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轉變——CG技術可以營造的不僅僅是奇觀,還可以是情感。

2000年《角鬥士》,1億美元是夢工廠成立以來的最大的手筆,但是《角鬥士》卻是以一種毫不張揚的方式將CG合成特技融入影片中,將一曲英雄的悲歌演繹得殘酷悲壯又如泣如訴。當我們看到恢宏龐大的古羅馬競技場上萬眾歡騰的場面時,恐怕不會想到其中用了多少特效,當我們看到斑駁猛虎攻擊羅素▪克洛時,會感到真實的恐懼。該片的主要製作公司之一Mill稱自己的最大驕傲就是:「觀眾根本看不出來我們的工作,但是他們被感動了。」新媒體CG技術所達到的「看不見的特效」,以及CG技術與演員的表演之間天衣無縫的結合,無疑都是向人們說明了一個結論——藝術與技術之間不存在誰會取代誰或是誰毀掉誰的問題,他們是可以共同存在並且達到一個共同繁榮的關系的。

三 剛起步的中國「大片」

縱觀新媒體藝術及CG技術在西方電影工業中的發展,再重新審視一下新媒體藝術及CG技術在我國電影工業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新媒體藝術在中國被忽略了。中國人自己的大片在哪裡?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大概是前不久熱鬧一時的《天地英雄》,再往前數,《英雄》也可以算一部,但那是國外做的,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大片」,而去年號稱「中國高科技電影的扛鼎之作」的《極地營救》票房慘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大片」的實力薄弱。

中國的CG特效在國產電影中正式登場應該是從1995年周曉文指導的《秦頌》開始的,這是一部製作精良、場面恢弘、明星薈萃的歷史大片,其中氣勢龐大的阿房宮就是由計算機製作完成的。據稱,為了拍這部片子,周曉文曾親自前往好萊塢考察計算機合成技術。

1996年,珠達電腦公司投資一億元,拍攝大型電腦特技影片《大鬧天宮》,導演張建亞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一位CG電影導演。但是由於當時演員與技術之間的矛盾、資金、技術、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問題,導致了《大鬧天宮》的最終流產,而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更拖垮了中國最大的、第一個民營電腦動畫公司。《大鬧天宮》的失敗更「嚇」倒了很大的一批投資商,使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不敢再涉足這類「高成本」電影。

1999年是中國CG電影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年,一批敏感的電影導演,出於各自的目標,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影片中應用CG技術。張建亞首當其沖,距離《大鬧天宮》流產的四年後,這位被媒體成為「電腦頑童」的導演在《緊急迫降》20多分鍾的特技鏡頭中,使用了5分鍾的三維動畫影像,以及大量的模型與數字處理相結合的影像,創造了波音飛機空難危機的奇觀效果;王瑞在《沖天飛豹》中,用CG技術想像了中國的新型戰機,並用了180多個三維動畫鏡頭表現了高難度的戰機飛翔動作;還有《橫空出世》、《大戰寧滬杭》等。

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到,這些影片基本上集中在「主旋律電影」,由國家投入巨資進行製作,並非從市場的需求出發的,而且從票房來說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來說,CG技術的應用,在這段時間內也只是對國際高科技潮流的回應,而國產電影距離真正運用數碼科技來創作、製作,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2001年,國內的CG人一定不會忘記中國的第一部數字電影短片——《青娜》》。5分鍾的短片、200萬人民幣的製作費用,在國外也許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2001年的中國算是大製作了。號稱「第一部數字電影短片」和「中國的第一個虛擬偶像」的《青娜》在圈內很是熱鬧了一陣子,可是還未等到《青娜》與觀眾們見面,《青娜》就捲入了投資商們的官司中。

「《青娜》每分鍾的製作費用為40萬,不及國外的4%,製作時間僅有3個月,不及國外影片的創意時間。」這是《青娜》當年的宣傳口號,現在回頭來看,卻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們的症結真的只是錢嗎?

2002年的《極地營救》是張建亞的第三部CG電影,「災難冒險動作」加「數字特效」加「當紅明星」,可謂比足了好萊塢大片的模式來做。上影為此專門給劇組配備了國內第一台數字攝影機,邀請了國內唯一的國家重點電腦圖像圖形研究室的專家教授加盟,力爭將該片的視覺效果作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全片製作耗時半年多,上影數碼共40人參與製作,主要三維軟體是Maya,,後期使用Inferno、Flame、Shake等。全片共耗資2000萬人民幣,有300多個鏡頭(佔全劇鏡頭的40%)鏡頭採用了電腦特技(40分鍾),光這40分鍾的特效便耗掉了1000萬元。而且據稱該片製作涉及了許多國內數字特技製作從未使用過的先進技術,如三維人體掃描、動態捕捉、大型的粒子特效等。可是盡管如此,張建亞也不否認《極地營救》還存在很多缺陷,而其中的特技難以媲美好萊塢的災難片。對此他解釋說:「我們現在還是起步摸索階段。好比油鍋起來了,要做飯了,還沒醬油。這里的醬油就是技術問題、軟體和軟體技術升級等一系列問題。」事實上,情節上的某些漏洞和不合理,技術方面的一些硬傷終於沒能挽回票房慘淡的結局。

下半年的《英雄》,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商業片,耗資3000萬美金,收回2億美金,該片無論從氣勢、規模、製作手法上來看都堪稱國內領先、國際一流。但是遺憾的是,該片的特效是由澳大利亞的Animal logic、美國的Tweak film和The Orphanage共同完成,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製造」。

2003年,CG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數《天地英雄》。

這是第一部由哥倫比亞投資,卻在國內(華龍數字電影製作中心)完成特效製作的影片,該片在「十一」上映之後,已經創造了今年國產大片的票房記錄。在該片長達14個月的時間內,華龍共完成160多個特效鏡頭,總長度達到9分鍾,這些特效鏡頭雖有不足之處,但可圈可點之處也不少,首先他再現了1000多年前的唐城,後期合成層數超過了250層,總數據達到了200GB;其次自行研發的插件製作「沙暴」特效;再次該片中的CG合成技術創造了多個「看不見」的鏡頭,營造戰爭的氣氛。

雖然與好萊塢大片相比,《天地英雄》在特效方面的差距仍是很大,尤其是舍利的「藍色沖擊波」被各路人馬批得幾乎是「人仰馬翻」,但是,與前面的影片相比,我們看到了他的進步,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大片」第一次被普通大眾認可,並創造了票房的勝利。

回顧了CG技術從95年到2003年間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到阻礙中國CG電影發展的現狀主要為:資金缺乏,投資規模小;國產電影市場萎靡不振,大部分製作公司都停留在廣告、MTV、電視片頭的創作上。創作還處於初級模仿階段,鮮有獨特的創新之處。

技術的濫用導致對情節把握的誤差,以技術的突破來取代情節的合理性,無疑是嘩眾取寵;只注重設備投資,而忽略了人才的投資,很多的先進設備卻無人會用,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大部分使用Maya、3ds max等商業軟體,基本沒有自行開發軟體的能力;業內主流電影人士對數字技術的「旁觀」態度。

透過現象,仔細的想一下到底原因最終制約了中國CG電影的發展呢?其實不難,我們可以從中國電影工業自己現行的體制本身來找原因。

我國電影工業的關鍵在於缺乏健全、開放、競爭和富有活力的電影創作和製作的產業環境和機制。沒有條件,機制可以調動人去創造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機制就是生產力。

中國電影的產業化轉型首先面臨的就是電影管理觀念和制度的轉型。在中國,電影曾經長期被簡化地理解為政治宣傳手段,被強制性作為政治意識形態載體來管理。電影被看作一種重要的意識形態載體,電影活動的空間仍然相當有限。政府機構通過法制和行政的方式規范電影生產,由於某些規定和制約也缺乏文化層次,與電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的文化特性存在一定距離。結果,不僅使中國大陸電影受到的公共性(政治、政策、道德、傳統、習慣)限制比世界其他主要電影生產國家和地區相對嚴格,而且也比在大陸放映的海外和境外進口影片更為嚴格,甚至比國內的公共電視的限制都更加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電影的大眾親和力,弱化了電影在大眾文化市場上競爭力度,也使電影的融資能力和回報率大打折扣。同時,單一的行政思維和僵化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創作思維和製作理念,使得大陸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面對現實的開放性,在電影觀念、形態和風格上也缺乏多樣化和層次性,根本無法抓住觀眾。從1999年到2002年間出現的幾部國產大片《緊急迫降》、《橫空出世》、《大戰寧滬杭》、《驚濤駭浪》,都是政府性投資。國家政府部門直接投資佔了大部分而市場上的民間資本的融入僅為一小部分。這就決定了這些國產大片在一開始就失去了以廣大群眾為基礎的市場消費群,而且其投資規模都遠遠超過了目前中國電影的平均投資水平,其市場回收基本不可能,因此在票房收入與投資回報上都沒能達到期望值。

振興中國的電影工業只能從中國的電影工業自己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本民族文化特點,真正的實現電影創作和製作的產業環境和機制的轉變,走出一條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大片之路,而並非是對美國好萊塢電影單純一味的模仿。

以上都是我們在觀看過了這些影片、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及相關媒體報道後所做出的總結,針對我國電影工業的現狀,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CG人,我們任重而道遠。

❾ b站的影響力和創作力分別是什麼意思

創造力是看你近期原創作品的個數與作品點贊,收藏,轉發,投幣情況給分數。

影響力是根據你粉絲在B站的活躍度給分數。

信用值默認就是滿分100分,要是有違反投稿的規則會扣分。

參考答案:網頁鏈接

閱讀全文

與60秒創造影響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