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種發明技術,分析它怎樣創新,目的性,綜合性,兩面性,專利性等性質
發明:要具備 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 。沒有所說的目的性綜合性等。 新穎性 :就是在該發明之前世界上從未出現過該發明創造性:要具有顯著的有益效果及進步。實用性:就是要能在批量生產。
㈡ 中鐵綠建超強復合模板有發明專利嗎
中鐵綠建超強復合模板通過專利查詢未發現有專利申請成功。
更多有關專利的問題可以點擊 咨詢詢問我們也可以 訪問知呱呱知道網在線咨詢。
㈢ 古今中外的科技發明有什麼
史豐收 發表評論(0) 編輯詞條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 史豐收(1956.2.23.-2009.9.29.),男,陝西省大荔縣兩宜鎮人。 198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曾任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八、九屆委員、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國際速算發明家史豐收教授,從11歲開始鑽研速演算法,經過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幾千年來四則運算的傳統計演算法,創立了能夠不用計算工具、不列運算程序、從高位算起、一口報出正確答案的快速計演算法,因而轟動海內外,獲得極高的評價。史豐收教授不但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亦被列為中國大陸的數學奇才。史豐收速演算法的計算速度甚至比計算器還快,1990年由國家正式命名,現已編入中國大陸九年制義務教育《現代小學數學》教材和馬來西亞國家正規教材,史豐收教授的事跡已編入中國大陸小學《語文》課本和《思想品德》課本及中學《政治》課本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史豐收速演算法」是教育科學史上的奇跡,對開發人腦智能具有重要意義,應向全世界推廣。1991年5月,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在中國深圳成立,美籍華人、世界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也分別題詞祝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親自發函祝賀。「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也隨後成立,成為研究「史豐收速演算法」的重要學術重地。 目前,史豐收速演算法已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推廣和傳播,學生達上千萬。史豐收速演算法這項由中國人發明的智慧成果正在造福人類。聯合國教育科文組織連續三屆總幹事親切接見史豐收教授,並對史豐收教授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現在,他正在積極從事推廣工作,希望這項中國人發明的智慧成果,能貢獻給全人類。 1967年11歲的小豐收與母親的合影。他母親信奉基督教,具有勤勞儉朴、善良為人的品德,對子女教育要求非常嚴格,從小要求他們愛祖國,為人民做好事。這一年,11歲的小豐收正式提出速演算法的課題。母親的期望無時刻不激勵著他樹立為國爭光、刻苦鑽研、立志成才的理想。由於當時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被迫停課,於是他無法上學讀書,便在家裡埋頭鑽研速演算法,有限的練習紙用完了,由於家庭貧困買不起紙和筆,他便在牆壁上練,用木棒在地上堅持練,甚至在被單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寫滿數字,被別人誤認為「瘋子」。 有最了解他的慈母才理解孩子在探索速演算法。「天道酬勤」、「功不負人」,他終於在1970年成功發明了速演算法。1992年正當史教授要把自己發明的速演算法成果向全球推廣之際,驚悉在家鄉的母親因心肌梗塞不幸與世長辭,這對工作在離家鄉千里之外,深愛自己慈母的長子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為了報效祖國的培養,實現慈母要為人類做好事的囑托,他化悲痛為力量,孜孜不倦的投入史豐收速演算法的推廣工作,立志為中華民族爭光。 2009年9月29日,速算大師史豐收不幸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史豐收的骨灰,10月4日從北京護送至陝西省大荔縣的故鄉安葬。 英雄出少年 史豐收從小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上幼兒園時總喜歡把「小」字倒過來寫,阿姨說他寫錯了,他卻說「大」字的兩條腿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的兩條腿就應該向里並得小小的。他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上算術課,他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怪問題:「算術能不能從左向右算起、從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師沒有批評他問得奇怪,而是鼓勵他說:「古今中外,幾千年都是從低位算起的,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發明創造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站好創新的制高點,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誰也沒想到年僅11歲的史豐收真的搞起了發明創造,他開始了從高位算起的艱難探索。那時正逢文革時期,學校停課了,這卻正好給史豐收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他每天就趴在家裡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規律。練習本寫完了,就在廢紙上寫;廢紙寫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畫;身上劃不下了,就在地上、牆上畫。那時史豐收家的牆上寫滿了算式,本來雪白的牆壁都成了「麻子臉」,他媽媽說那時家裡整個就成了數字的海洋,隨便那裡都有史豐收寫下的數字和算式。有次他媽媽給他兩個大饃吃,見他正忙著計算顧不上吃,就把大饃放在他旁邊讓他等會吃,誰知老半天,他也沒吃一口,卻在大饃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學校停課七個月,史豐收在家算了七個月,終於摸索出了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編出了「算前位,看後位,提前進位」的速算口訣。 「天天算」+「時時算」 史豐收迷上了他自己發明的速演算法。文革時搞「天天讀」,要求學生上課背毛主席語錄,史豐收經常在桌面上立一本紅皮書,像搭個小屏風似的,然後就躲在下面算他的算術。後來秘密被老師發現了,他解釋說語錄本他早在課外時間背熟了,現在可以騰出時間來算算術了,老師一考他語錄,他真能背誦如流,因為他的聰明好學,老師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從此格外愛惜他,允許他在別人「天天讀」的時候進行他的「天天算」了。 史豐收不僅「天天算」,而且「時時算」。他不放過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驗證他的演算法的機會。給別人算帳他最熱心,時間久了,人家知道他算帳又快又准也樂意讓他幫忙。即使走在街上看見汽車賓士而過,他也會將汽車後面的號碼數字乘一遍,諸如此類的計算他樂此不疲。有一次他和一個小夥伴在街上走,他口裡嘀嘀咕咕地默算著數字,手指也不停地掐著。正好一位婦女領著一個小女孩迎面而來,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動了,驚疑地看著史豐收對她媽說:「那個人怎麼啦?好像是個神經病。」這些話史豐收一點沒聽到,還沉浸在他一個人的數字世界之中,過後同伴告訴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來:「啊,我成了神經病!」史豐收就這樣算了三年,終於在解決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數乘法和加、減、除法的速算規律。 夢圓科大 1972年,史豐收在西北大學附中學習其間,鑒於他的優異成績,北京大學決定破格錄取他入學,但由於當時正處在「上山下鄉」的年代,北京大學的申請未獲批准。史豐收高中畢業後,又值「四人幫」掀起「反擊右傾翻案風」,他被認定為「修正主義的苗子」受到批判,不得不離開省城回到家鄉,史豐收處於極度悲憤之中。1977年恢復高考,史豐收高興地參加了高考,卻因准備不充分未被錄取,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豐收決定進京毛遂自薦,農歷大年初四踏上了進京的列車。在北京,史豐收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教育局的熱情接待,他的速演算法也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學者的肯定。經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為數學系學生。在中國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楊海波特意委派一位講師與史豐收住在一起,給予重點培養。楊海波還經常親自對史豐收諄諄教誨。在中國科技大學期間,史豐收學習了馬克勞林級數,解決了對數和任意三角函數的速算問題。1979年3月,史豐收在學校的支持幫助下,撰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專著<<快速計演算法>>一書,先後發行2000多萬冊。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特邀他舉辦<<快速計演算法>>電視講座,在全國引起轟動。史豐收立即聞名遐邇、成了全國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他的腦子比電腦快 史豐收速演算法不僅獲得了國人的認可和青睞,也受到國際人士的關注。1987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訪華,特意會見了史豐收教授,並看了他的速算表演,驚嘆不已。他當即邀請史豐收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大會。10月23日中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史豐收為參加大會的158個會員國的代表進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題的是斯里蘭卡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的夫人,當這位夫人把891876乘9寫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筆還沒有放下的時候,史豐收已經把答案寫了出來:8026884。隨後,裁判手中的計算器也顯示出了相同的答案。接著一位非洲國家的代表出了一道用17個個位數字相加的題目,史豐收不假思索地就得出了答案,而裁判此時還在一個數一個數地在計算器上相加呢!黑板上又出了一道多位數相乘的題目:43879乘以7089。史豐收略一思索,得出了答案:311058231。而這時裁判手中只有8位數字的計算器卻無論如何也顯示不出9位數的答案,引起了在座觀眾的一陣大笑。在半個多小時的表演中,史豐收進行了多位數的加、減、乘、除、開方等數學運算,並向觀眾介紹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廣情況,獲得了一陣陣掌聲。擔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著這位年輕速算專家的手風趣地說:「我的結論是,你的腦子比計算機的電腦快!」 目錄
㈣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發明
1、看見魚兒在水裡,便發明了潛水艇。 2、通過蝙蝠發明了雷達。 3、看見海豚發明了聲納。 4、看見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5、看見青蛙皮膚發明了仿生潛水衣或游泳運動員的泳衣。 6、人類模仿魚鰓發明了在水中呼吸的"人工鰓"。 7、鱷魚的排鹽機理發明高效"淡化器" 。 8、根據蒼蠅的復眼發明"復眼照相機"用在人造衛星上。
㈤ 仿生學有哪些發明
仿生學有下列發明創造: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
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從電魚到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
㈥ 關於仿生學的發明
1、蝙蝠與雷達:蝙蝠會釋放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遇見物體時就會反彈回來回,答而人類聽不見。雷達就是根據蝙蝠的這種特性發明出來的。在各種地方都會用到雷達,例如:飛機、航空等。
2、薄殼建築:蛋殼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許多力學原理。雖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鐵錘敲砸也很難破壞它。建築學家模仿它進行了薄殼建築設計。這類建築有許多優點:用料少,跨度大,堅固耐用。
3、蛛絲: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4、響尾蛇: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5、蒼蠅:蒼蠅的後翅退化成一對平衡棒,當它飛行時,平衡棒以一定的頻率進行機械振動,可以調節翅膀的運動方向,是保持蒼蠅身體平 衡的導航儀。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一代新型導航儀——振動陀螺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仿生學
㈦ 最早的復合裝甲是誰發明的
復合裝甲是現代坦克上的一種主要裝甲,替代了早期的單一材質的鋼制裝甲,現代意義上的復合裝甲一種是早期蘇聯在T-62上裝備的,一種是英國在70年代研發的喬巴姆裝甲,以至於現在一說復合裝甲都會以為是英國首先發明的。實際上,從公開的材料上可以看出,所謂復合裝甲就是在兩塊鋼制裝甲中間安放一層高硬度陶瓷或其他高硬度材料,以應付高速穿甲彈的打擊,如果只從這種復合裝甲的組合形式看,冷兵器時代已經有了復合裝甲的雛形。冷兵器時代,高速穿甲彈可以看作是弩矢或是弓箭,裝甲可以是士兵軍官所穿的盔甲,弓箭和弩矢的早期只是簡單的木頭,一頭削尖,就是最簡單的箭矢,防禦一方只需要簡單的木盾就可以防護下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青銅,鐵質箭頭的發明,要求防禦一方採取更有效的方法,於是布甲,棉甲,皮甲,鐵甲等就逐一出現。
冷兵器時代工藝畢竟相對落後,鎧甲的製作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士兵都能裝備,所以在中國唐宋時期,大規模出現了紙甲,這種鎧甲可以說是最早的復合裝甲,用皮革在十數層紙張兩邊組合而成,有實驗表明這種紙甲重量輕,製作相對簡單,甚至到了清朝還有裝備,而且在中遠距離上對箭矢的防護不比鐵甲差。
到了熱兵器時代,隨著後裝滑膛槍和線膛槍,以及定裝彈的出現,普通的鎧甲退出了歷史舞台,單兵的防護直到凱夫拉材料的發明才解決了單兵的防護問題。比較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攔截者和龍鱗甲,這兩者都可以說是現代比較成熟和知名的單兵復合裝甲。所以,現在一說到復合裝甲,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坦克,在聯想的就是單兵防彈衣,而實際上在中國的抗日時期就出現了土製的復合裝甲。
由於明中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閉關鎖國,在加上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是中國的國防工業只能滿足於簡單的槍支彈葯和一些小口徑火炮的生產,更不要說單兵防護了,做為70後,80後的軍迷應該都看過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吧,還記得在影片最後,攻打日本據點時的情景嗎,張嘎子點燃了日本炮樓,民兵隊長身披棉被吧張嘎子接了回來,那個民兵隊長身上的棉被可就是土製的復合裝甲啊,兩層棉被中間加上泥土,這不是最簡單的復合裝甲是什麼。
所以,看見國外的先進東西不要那麼吹捧,看看咱們的老祖宗的發明吧,也許在這里就能找到那些東西的原型
㈧ 2009的十大發明有那些
美刊評出2009年度十大發明 年年月月,都有無數發明狂人在忙碌。他們可能無法治癒白血病或者送宇航員上火星,但其作品對現實的影響一樣深遠。美國《大眾科學》雜志據此評選出2009年度十大發明。 1. 摩天大樓逃生輪(研發成本:33.5萬美元,耗時:6年) 「9·11」事件後,凱文·斯通為幫助人們在災難時刻成功逃離摩天大樓設計。使用者只需打開一個抽屜大小的盒子,將一條纖維製成的繩索鉤在某個安全牢靠的物體或連接點上,然後將類似外衣的安全吊帶套在身上,打開窗即可一溜而下,距地最高可達100層樓。使用時完成全部准備動作不用一分鍾。並配有手動的備用制動桿,從100層高的大樓下到地面,耗時不到四分鍾,平均一秒鍾下一層。 2.最快的坦克(名稱:Ripsaw;研發成本:未知;耗時:5年) Ripsaw的設計目標是在崎嶇難行的地帶執行無人任務,這輛無人駕駛的坦克能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在泥濘的野地里披荊斬棘,發明者用焊接鋼管做車架,使得車身強度增加50%,自重減少50%。 此項發明吸引了美國軍方無人地面車(UGV)開發人員的注意,並獲得國防部125萬美元的資助。進行測試,Ripsaw與其他UGV的最大區別就是速度。其他UGV最高時速只有20英里左右,而價值76萬美元的Ripsaw卻能跟上悍馬。 3. 能發電的減震器(名稱:GenShock;研發成本:10萬美元;耗時:2年) 這個由麻省理工學院最優秀的一群學生設計的節能減震器,利用汽車顛簸時的上下運動產生電力,幫助減少汽車交流發電機的工作量,最終達到省油目的。 GenShock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液壓系統,減震器的活塞將液體泵入,驅動液壓馬達和一個微型電動發電機。 研發小組已與悍馬製造商簽訂了商業合同,估計GenShock將很快出現在美軍的悍馬車隊上。 4. 「喉語」翻譯器(名稱:Audeo;研發成本:33萬美元;耗時:5年) 這個小小的裝置意在幫助那些因為運動神經元疾病、創傷性腦損傷或其他問題出現言語障礙的人。Audeo是將3個葯片大小的電極貼在喉部,捕捉大腦和聲帶之間發出的信號。電極內一個處理器可以過濾或者放大這些信號,然後將它們傳輸至附帶的電腦上,電腦軟體將這些信號解碼,轉換成單詞,通過揚聲器讀出來。不過這種技術仍有改進空間。現在使用Audeo每分鍾最多隻能說30個單詞,大概是正常說話速度的五分之一。 5. 「第六感」界面(名稱:SixthSense;研發成本:350美元;耗時:8個月) 戴上由迷你投影機、攝像頭和筆記本電腦組合而成的「第六感」(SixthSense),讓人們以無縫方式操作智能數字設備,提供科幻作品中想像的交互體驗。這套設備基本思路是:一個攜帶型投影機和攝像頭吊你的在胸前,兩者都與你背著的手提電腦相連,你的拇指和食指上纏著4種不同顏色的記號或膠帶。當系統接通,攝像頭就開始捕捉影像,傳送回電腦,後者的視覺運算模塊隨即開始工作。 目前,發明者將與韓國三星公司工程師合作,將整個系統縮小,裝到該公司生產的一款內置投影儀的智能手機上。 6. 截癱人士助行器(名稱:ReWalk;研發成本:超過200萬美元;耗時:10年) 1997年秋摔斷脖子後,以色列工程師阿米特·高弗很快開始研究ReWalk,一種可以幫助截癱患者站立、慢走、甚至爬樓的外骨骼結構。 高弗做出的樣品重44磅,只消幾分鍾就能「穿」上,它有幾種模式,如行走、坐下和上下樓梯,用腕部一個控制器進行操縱。就像拐杖一樣,這套設備很多配件(包括電動機和電池組)都是成品,無須定製。 7. 更好的靜脈導管(名稱:VascularPathways;研發成本:60萬美元;耗時:6年) 過去30年來,用於把葯物和液體滴入病人身體的靜脈導管設計一直沒有多大變化。阿米爾·拜爾森發現,40%的醫務人員第一次進行靜脈注射時都會遭遇失敗。將針刺入皮膚,盲目地向前推進,常會令靜脈阻塞,影響長達數周。 相形之下,拜爾森發明的VascularPathways十分實用。不管採用什麼針頭,使用VascularPathways的醫務人員只要一看到有血通過針管迴流,就知道已經找到靜脈,然後就可以推動一個滑桿,將一條導引線從針內安全推出。在導管順著導引線接進來之前,導引線捲成一個圓圓的花形,以防導管尖端傷到靜脈壁。最後,針和導引線抽走,留下導管就位,再也不必反復尋找靜脈。 8. 環保魚餌(名稱:IronClads;研發成本:未知;耗時:數月) 柔軟而便宜的軟性塑料魚餌很受釣魚愛好者歡迎,但它們非常容易脫落。2006年,酷愛釣魚的霍賓斯決定親自打造一種更堅固的餌料,用於冰釣。最後他發明了「鐵甲」,用聚酯管製成的骨架提升塑料強度,可經受93磅的拉伸強度。 之後,霍賓斯拋棄有毒的塑料,改用硅樹酯材料。如果被魚兒扯掉帶走,硅樹酯餌會逐漸生物降解,而不是像塑化聚氯乙烯製成的軟魚餌那樣釋放出有毒物質。現在環保型「鐵甲」正接受測試,預計今年可以出現在商店貨架上。 9. 植物油發電站(名稱:Vegawatt;研發成本:30萬美元;耗時:4年) 工程師詹姆斯·佩雷特這個名為Vegawatt的發明是全球首個利用廢棄植物油為建築持續提供電力和熱水的裝置。Vegawatt售價2.2萬美元,月租435美元,每周可以處理大約80加侖廢油(約為一個大型餐館的標准用量),每小時生產5千瓦電力,每周節省1000美元,減少10%的能源成本。 10. 蘑菇牆板(名稱:Greensulate;研發成本:1500美元;耗時:2年) 艾本·巴耶爾和蓋文·邁金泰爾准備用蘑菇建房。在實驗室內,兩位發明者用水、過氧化氫、澱粉、再生紙和稻殼等農業廢棄品做成模具,然後注入菌絲,它是蘑菇的根體,看上去就像一束束白色的纖維。這些纖維消化養料,10到14天後就會發育成一張緊密的網路,把模具變成結構堅固的生物復合板。然後再用高溫加以烘烤,阻止菌絲繼續生長。兩周之後,板材製作完成,可以用於牆體。 目前,這種蘑菇板材已經試用於佛蒙特州一家學校的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