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司馬叫什麼
大司馬,古代官名,職責是掌邦政。《周禮·夏官》有大司馬,掌邦政。漢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 西漢一朝,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也有不兼將軍號的。
B. 大司馬的介紹
大司馬,古代官名。《周禮·夏官》有大司馬,掌邦政。漢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 西漢一朝,常以授掌權的外戚,多與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等聯稱,也有不兼將軍號的。 東漢初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東漢末年又別置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魏晉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齊的大司馬與大將軍並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陳但為贈官。明清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
C. 蕪湖大司馬是誰
lol游戲主播,憑借一手正方形打野而火遍全國,雖然現在很有名氣,但是由於平台的原因導致收入並不高,現在大司馬只能靠網店來掙一點錢,大半天的時間還要打工。。
D. 大司馬是什麼職務
【司馬】官名。西周始置,與司徒、司工並稱「三有司」。軍政與軍賦,為朝廷大臣,常統率六師或八師出征。《詩·大雅·常武》:「王(周宣王)謂尹氏(太史),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准浦,省此徐士。」毛傳:「程伯休父始命為大司馬」》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設有「三有司」。春秋時諸侯多設置,宋有大司馬、少司馬。楚有大司馬、左右司馬,其職位僅次於令尹。卿大夫亦有司馬或馬正,為武職。戰國時魏、燕有司馬、楚有左右司馬。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另:古代戰爭中,戰車不管如何先進,它的機動性還是受地形道路限制,所以,行軍需要隊形整齊;交戰也一樣,嚴謹的車陣是士兵依託的基礎,使勇敢者和怯懦者都不能獨自前進或後退。在戰國時期,晉軍首先特設「司馬」一職,專門糾察隊列秩序,這也是「司馬」一姓的來歷。
司馬亦為姓氏。
司馬氏的名人:
司馬遷:漢武帝時太史令,著名史學家,著有《史記》。
司馬懿:三國時曹魏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司馬昭:司馬懿之子,三國時曹魏著名軍事家、政治家,263年滅蜀
司馬炎:司馬昭之子,西晉開國皇帝,即晉武帝,265年廢魏帝曹煥稱帝,建晉朝,始稱西晉,280年滅吳
司馬光: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著有《資治通鑒》。
E. 大司馬大將軍的簡介
西漢有前、後、左、右將軍,但不常置。漢初軍帥稱將軍,如曹參、周勃等都用此號。呂後、景帝時,灌嬰、竇嬰曾為大將軍。武帝元朔五年(前124),衛青因大破匈奴而拜為大將軍,以統率諸將軍,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 。元狩四年(前119),武帝為了尊寵有功的衛青、霍去病,初置大司馬為將軍加官,以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以霍去病為大司馬驃騎將軍,這是西漢將軍前冠以大司馬的開端。
自漢武帝起,章奏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將軍為首的尚書,分丞相權。此時,大司馬作為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以所加將軍的地位來體現。漢武帝時,內朝逐漸成為中央樞機所在,掌握中央機密決策,大司馬大將軍作為首輔,置官屬以理事,可領銜在內朝預聞政事,參議決策,其主要任務就是「輔政」,即輔助皇帝行使君權,是地位最高的輔政大臣。武帝臨終時以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佐幼主昭帝。昭帝時,國事皆決於光,權在丞相之上。《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文獻通考》卷五十九雲:「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宣帝時,外戚許延壽、史高以大司馬車騎將軍身份輔政。西漢之世,有資格冠加大司馬的有四類將軍,即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武昭以後,大將軍無不加大司馬者。車騎、票騎、衛將軍或加或不加。它將軍無加大司馬者」 。
成帝(前51—前7)末,確立了三公制。大司馬後面不再聯以將軍之號,和丞相、大司空並列為三公。三公為皇帝的三個最高輔政之臣,但仍以大司馬居首位。《漢書·百官公卿表》:「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在司馬金印紫綬,置官屬,祿比丞相,去將軍。哀帝建平二年復去大司馬印綬、官屬,冠將軍如故。元壽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屬,去將軍,位在司徒上(漢哀帝元壽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 掌權重臣如董賢、王莽等,職位都為大司馬。
東漢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馬為太尉,以後不再見大司馬的名稱。光武帝給予吳漢等有功將帥以大將軍之號,但無實權。然而,從和帝時起,居大將軍之位者為外戚竇憲、鄧騭、梁冀等人,其權勢極大。大將軍官屬的秩祿、人數都超過太尉府,當時人還把大將軍府和三公府合稱為「四府」。從外戚專權以後,大將軍的權位高於三公,直至漢末。
F. 大司馬的歷史沿革
在唐虞商周時代,有武事則以大司馬掌之,而在平常則仍置大司馬以備不虞,負責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如黃帝時大司馬容光,西周大司馬姜子牙(呂尚、姜尚),齊國大司馬田穰苴(司馬穰苴)。
晉干寶《搜神記》卷四:「(周)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一婦人…文王覺,召(姜)太公問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
《春秋運斗樞》稱:「黃帝與大司馬容光觀,鳳凰銜圖置黃帝前;黃帝得龍圖。」 秦代在中央政府中設立太尉,不置大司馬。秦王政登基後,改設三公九卿。三公即為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分別為輔政,監察及治軍領兵。但秦朝並沒有設置太尉的具體人選,也就是形同虛設。
西楚國
項羽封龍且為大司馬。龍且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等人為楚軍大將。官拜西楚國大司馬。龍且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隨項羽叔父項梁起義,每戰皆親身奮戰殺敵,深得項羽信任。大司馬在西楚也是最高武職。 西漢初在中央政府中設立太尉,不置司馬。西漢武帝劉徹於建元二年(前139年)罷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馬,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漢舊儀》「載:「元狩六年,罷太尉,法周制置司馬。時議者以為漢軍有官侯、千人、司馬,故加「大」為大司馬,所以別異大小司馬之號」。可見漢武帝時特設大司馬以代太尉之權,但「無印綬,官兼加而已」,是為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將軍的地位來體現。
西漢之世,有資格冠加大司馬的有四類將軍,即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武昭以後,大將軍無不加大司馬者。車騎、票騎、衛將軍或加或不加。它將軍無加大司馬者」 。其中大將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位次上卿(《後漢書百官志》)。冠加大司馬後,其位秩不變,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尊比丞相,大司馬車騎將軍(大司馬衛將軍)貴比上卿。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將軍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號,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
因之前丞相的權力過大,自漢武帝起,章奏的拆讀與審議,轉歸以大將軍為首的尚書。大臣有罪,由尚書劾奏;選任御史大夫,由尚書品定高下;官吏有功遷升,上報尚書;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則面見尚書。丞相若有過失,反由尚書問狀劾奏。由此,丞相的權力被一步一步的剝奪,只是在禮儀上還是百僚之長。(《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秦朝和西漢前期,以丞相(有時稱相國)掌政務,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為丞相之副,掌監察,三者互相制約,大權集中在皇帝自己手裡。漢武帝改置大司馬大將軍領兵征戰,無征戰時便成為事實上的執政,丞相有名無實(「中國文化常識」)。內朝逐漸成為中央樞機所在,掌握中央機密決策,大司馬大將軍作為內朝領袖,可領銜在內朝預聞政事,參議決策,其主要任務就是「輔政」,即輔助皇帝行使君權,是地位最高的輔政大臣。武帝死時,授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因為昭帝年幼,所有政事皆由霍光定奪(「政事壹決大將軍光」《霍光傳》)。後成帝即位,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政事大小皆自鳳出,天子曾不一舉手」(《外戚傳》)。
大司馬作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重大舉措,除外掌兵政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可進入內朝參決政事,秉掌樞機。《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於是中朝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廉褒、光祿勛師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作為中朝之首,其主要職能只是為天子處理政務時充當參謀和顧問,獻可替否,為更好地體現輔政職能。西漢之制均以內朝官領尚書事,因此對諸將軍來說,加官大司馬實際成為領導中央樞機,直接輔佐皇帝,在內朝處理政務的重要標志。對外戚而言,能否合理輔政,重要的是看能否襲司馬號。被加授司馬號,就可「履上將之位,食膏腴之都,任周召之職,擁天下之樞,可謂富貴之極,人臣無二」(《谷永傳》)。大司馬權位之重,由此可見一斑。
漢成帝、漢哀帝時期大司馬逐漸由加官向本官轉化。廢丞相改為大司徒,但大司馬仍存,與大司空同屬三公之一,共掌朝政。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官屬,祿比丞相,去將軍。哀帝建平二年復去 大司馬印綬,官屬,冠將軍如故。元壽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屬,去將軍,位在司徒上。」大司馬由原來必須依附於將軍的加官變成了金印紫綬,有官屬,祿比丞相,位在司徒上的實實在在的獨立職官,成為名正言順的三公,正式納入了正常的百官公卿官僚系統之中,這就意味著大司馬由舊的內朝領袖開始轉為外朝首領。
成哀改制後,本該成為地道的外朝首領的大司馬卻仍被當時人視為「內輔之臣」,如哀帝時眾人以傅喜可為內傅之臣而被薦為大司馬(《傅喜傳》),王莽加九錫時策曰: 「登大司馬,職在內輔」(《王莽傳》)。使大司馬無論在名義上還是實際中都成為百官之首,大有漢初丞相的風采,如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領尚書事,位極人臣,百官因賢奏事。最終王莽以三公大司馬身份篡奪了漢家的天下。 東漢建立初期,東漢官制基本沿襲了西漢末年的官制,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光武帝劉秀以大將軍吳漢為大司馬,以杜茂為大將軍。
《後漢書.卷十八》:光武(帝)將發幽州兵,…即拜(吳)漢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光武即位,拜(吳漢)為大司馬,更封舞陽侯。建武二年春,(吳)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共擊檀鄉賊於鄴東漳水上,大破之。降者十餘萬人。
吳漢死後,劉秀將大司馬改為太尉。「光武帝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或稱「三司」。太尉是「天公」,司空是「地公」,司徒是「人公」。
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在三公之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如劉虞、權臣李傕。
《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一:「(興平)二年(195年)。以車騎將軍李傕為大司馬,在三公之右。」
東漢末年,劉備也曾擔任大司馬。《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十六年,...,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 (1)魏國:
三國官制基本沿襲了東漢官制,魏國在三公之上另設大司馬,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如:曹仁、曹休、曹真。
洪飴孫《三國職官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7):「魏大司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黃初二年始置,位在三司上。前後居是官者三人--曹仁、曹休、曹真。…魏大將軍上公一人,第一品,掌征伐背叛。建安二十五年,魏國初置是官,…班次在太尉上。司馬師為大將軍,以叔父司馬孚為太尉,始奏改在太尉下。…後還復舊。前後居是官者八人--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馬懿、燕王宇、曹爽、司馬師、司馬昭。」東漢時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
曹丕征東吳,以曹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魏明帝曹睿即位,曹休進封長平侯。升為大司馬,仍然都督揚州。
226年,魏明帝曹睿繼位後,曹真進封邵陵侯,升任大將軍。230年,曹真到洛陽朝見皇帝,被升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2)蜀漢:
蜀漢的大司馬位在大將軍之上,如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
《三國志》後主傳:後主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卒於軍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十三年,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延熙二年(239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六年十一月,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九年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卒。
(3)吳國:
吳國設有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位在上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或者上大將軍升遷而來。如呂岱、施績、陸抗、丁奉、朱然、全琮。
黃龍元年(公元229年),朱然拜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赤烏九年(公元246年),孫權派遣使節拜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黃龍四年(公元232年),呂岱遷上大將軍。252年,孫亮即位後,呂岱拜大司馬。
258年,孫休即位,丁奉升為大將軍,加封左右都護。264年,孫休去世,丁奉與丞相濮陽興等聽從萬彧的建議,共同迎立孫皓為皇帝。丁奉升為右大司馬、左軍師。
258年十月孫休登基,施績便被任命為上大將軍、都護督,264年七月,孫休亡故,孫皓即位,施績被任命為左大司馬,而右大司馬則由丁奉擔任。
元興元年(264年),孫皓繼位,加陸抗為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鳳凰二年(273年)三月,拜陸抗為大司馬、荊州牧。 晉代基本沿襲了三國官制特點,大司馬在武官中排名第一。根據《晉書.職官志》記載:「大司馬,古官也。漢制以冠大將軍、驃騎、車騎之上,以代太尉之職,故恆與太尉迭置,不並列。及魏有太尉,而大司馬、大將軍各自為官,位在三司上。晉受魏禪,因其制,…凡八公同時並置,唯無丞相焉。自義陽王望為大司馬之後,定令如舊,在三司上。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祿大夫、光祿大夫,開府位從公者為文官公,冠進賢三梁,黑介幘。
大司馬、大將軍、太尉、驃騎、車騎、衛將軍、諸大將軍,開府位從公者為武官公,皆著武冠,平上黑幘。
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綬,著五時服。其相國、丞相,皆袞冕,綠盭綬,所以殊於常公也。」 南北朝置廢不常。陳用作贈官。北朝魏、齊的大司馬與大將軍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北周依《周禮》置六官,以為夏官府之長,以卿任其職。
唐杜佑撰《通典》:第一品相國、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北齊職品: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王、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公、司徒公、司空公。後魏百官:第一品太師、太傅、太保、王爵、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 《通典》卷二十:「後魏以太師、太傅、太保謂之三師,上公也。大司馬、大將軍謂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謂之三公。北齊皆有三師、二大、三公之官,並置府,其府三門,當中門黃閣,設 內屏。三師、二大置佐吏,則同太尉府。」 隋以後廢。明清時用為兵部尚書的別稱,統管全國軍事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相當於現在中國的總參謀長或者美國的國防部長。
G. 大司馬人品如何
大司馬這些年厚積薄發,漸漸的有了自己的人氣還有地位,並且副業也是蒸蒸日上的,人品好口碑也非常的不錯,但是為什麼就會在現在這個相安無事的時候突然開始轉向了涼涼的境地呢?其實大司馬本人的直播,別說什麼直播質量下降,也別說什麼大司馬低端局這些節奏,其實主要的核心問題出在平台的身上,也就是斗魚本身,可能從斗魚的單方面來說現在的大司馬遠比爆火的大司馬要好得多。
H. 為什麼大司馬突然火起來了
原因如下:
實力過硬
國服一區最強王者23名,前職業戰隊隊長兼教練,S3國服第一中單螳螂,常年混跡國服韓服大師王者段位。雖然現在操作和水平感覺有所下滑,但是要考慮到他的年紀還有要邊打邊解說,這真的很分心的。所以馬老師的實力真的可圈可點。
教學有益
無論是當初的教學視頻,還是現在的「正方形打野「,「三角形中單」其實都是實實在在有用的干貨,就拿我來說從馬老師這里學會了火男怎麼打中單,學會了鱷魚的隱藏平A,學會了「深推」及對兵線的理解等等。相比之下,uzi,dopa雖然強,但是離我們太遠,我們學不會,笑笑,七號雖然有一些套路,但是他們實力稍微差點,不具備說服力,普朗東,久哥,孫悟空,文森特之流太注重單個英雄,看了這么多主播直播,真的就是大司馬這里感覺能學到東西。
風趣幽默
因為他很認真,這是種幽默天賦,他和惡意搞笑無關,大司馬不用說屎尿屁性,不用調侃朋友或者嫂子,不用抽自己耳光,不用裝傻充愣,不用罵人全家,不用「吃屎三斤」,不用唱五音不全的歌。他一本正經的打游戲吹牛逼,吹贏了你會刷波6,更多時候希望他吹輸了,他會給你刷波「哇,好煩啊」
人品很好
現在的網友不像之前了(至少大部分人),我們能具有一定的判斷力,我們能透過這個小小的窗口知道對面的大概是個怎麼樣的人。哪怕只是看個「表象」。看到這個人他不說臟話,這個人一路以來兢兢業業沒有放棄夢想,這個人在生活困境中最多隻是說:「大家來我淘寶店買東西吧,我堅持不下去了」,這個人在紅了之後也不強推廣告,這個人做視頻不拖更,直播不鴿子,這個人不演戲不做作,這個人從不說別人的不是。所以我們喜歡這個人。
心態很好
直播圈我比較喜歡大司馬和騷男,不說臟話,心態極好。這點上騷男更值得稱道。大司馬的心態不僅表現在游戲上,眾所周知自從他紅了以後就有很多演員的出現,一場100QB,馬老師並沒有罵罵咧咧「他皮任他皮,把他當瓜皮,他吊讓他吊,我偷他大鳥」無論什麼局都認真積極的去打,整個人給人很正面陽光。相比之下,尤記得某知名電競組合就因為有水友「狙擊」他們幾盤,而上微博大發牢騷。雖然我很喜歡看他和七號的視頻,但是我不認同他。
I. 大司馬是誰
大司馬是一名游戲主播,真名韓金龍。
蕪湖大司馬,本名韓金龍,安徽蕪湖人,前CC戰隊教練,2013年G級聯賽帶領CC戰隊打敗OMG戰隊後名聲大噪,現為斗魚游戲主播。
注意事項:
在S1的時候開始玩《英雄聯盟》。我擅長單手卡茲克,被視頻作者肖默選為中國伺服器第一個卡茲克,曾被稱為中山橋霸王。
在S4期間,引入視頻教學,並向玩家解釋游戲內容。2016年,他加入斗魚直播,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