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口琴誰發明的

口琴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2-03-28 23:18:21

A. 口琴是德國人發明

口琴於1821年由德國人克利斯坦.夫立德瑞希.路易.布希曼發明,至今已有179年。十九世回紀末,口琴傳入亞洲。 在中國新答文化運動時期,口琴傳入我國,至今也已有七十餘年歷史。1931年,上海生產出我國自製的第一批口琴。

B. 口琴是誰發明的

在德國音樂家布希曼的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偶然發現一個農家女孩兒坐在門口玩耍,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拿著一把貼著一張厚紙的木梳放在嘴邊吹著就啟發了他發明了口琴。

C. 口琴起源於哪國

口琴起源於德國。

音樂家布希曼的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偶然發現一個農家女孩坐在門口玩耍,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拿著一把貼著一張硬紙的木梳放在嘴邊吹著。布希曼心裡一亮,回去後,根據中國古代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和吹奏原理,用象牙雕刻成「葯丸筒」似的口琴,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琴。

(3)口琴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

最常見的類型具有十個孔的緣故,十孔口琴「10-Holes Harp」又叫布魯斯口琴/藍調口琴。此類口琴一孔兩個音,多使用Ritcher調音方式——低音沒有4和6,卻又有兩個5。這樣的設計原本是考慮到民族音樂的需要同時可以演奏一些和弦而產生。

但是壓音(Bending)技術的出現,使得原本缺失的音能夠演奏,同時也給布魯斯口琴增添了獨有的魅力,甚至可以說,這是布魯斯口琴之所以成為布魯斯口琴的原因。此類口琴的特色在於它的小巧和獨特的音色,是一種極為「人性化」的樂器。

在布魯斯音樂中,此類口琴具有和吉他比肩的地位。除此之外,布魯斯口琴還很適合演奏一些具有民族風味的曲子。此類口琴學習的難度比復音也要大一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音技術的靈活運用需要長期的練習,同時布魯斯口琴獨特的樂理也需要花一些精力來學習。

全音階口琴有十個吹孔,每孔吹吸產生兩個音,故稱十孔口琴,又可以稱為民謠/藍調口琴。十孔口琴體積很小,攜帶容易,其音色具有相當的模仿能力,優美中帶點憂郁,因此適合藍調(blues)、搖滾(rock)、鄉村(country)、民謠(folk)、爵士(jazz)等風格,也是影視娛樂配樂最常用的口琴。



D. 24口琴是誰發明的

本人建議你買一把「上海」的28孔重音口琴。大概要50塊錢吧!~這是個比較經典的牌子,但這個只能用於練習。試試吧!!你會喜歡的~~

E. 口琴是誰發明的各式各樣的其他樂器那,還知道多少

流行鋼琴網(www.popiano.org):流行鋼琴網成立於2000年12月,以提供流行鋼琴音樂樂譜為主要方向,通過青年朋友喜愛的流行音樂推動國內鋼琴愛好者的交流互動,流行鋼琴社區是國內首創,吸引了大批的愛好者積極參與。

鋼 琴 之 家(www.pianohome.com):提供給廣大鋼琴愛好者的一個網上鋼琴交流和學習的虛擬課堂。是由北京易聯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與鋼琴老師馮巍共同主辦的鋼琴遠程函授網站。

鋼 琴 在 線(gangqin.lngy.com):這里有許多鋼琴曲!不錯的,只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里下載是要收費的。

下面這些網站您們自已去看看吧!!!

宏傑在線(xymidi.3322.net) 中央音樂學院遠程教育學院(www.mdmec.com)
中 音 網(www.centrmus.com)

F. 口琴是怎樣發明的

口琴,外國人稱之為哈蒙尼卡,是一種以口吹奏的小型樂器。它起源於4500多年前的中國黃帝時代發明的笙。

18世紀時,一位歐洲旅行家將我國的一隻笙帶回西歐。在那裡,人們根據笙的原理,發明了手風琴和薩克斯管,最後發展為口琴。1821年,德國著名風琴師布希曼,將15支音管放在一起,製成了一種獨特的小樂器,這便是現代口琴的雛形。1875年,24歲的德國鍾表匠和萊根據布希曼發明的小樂器,設計出了口琴。口琴一經投放市場,很快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萊成立了和萊口琴公司。和萊本人對吹奏口琴毫無興趣,但對口琴的質量卻精益求精。

多年來,和萊公司生產的口琴共有1500多種類型,最昂貴的口琴是為教皇庇隆十一世特製的,僅生產一隻。全部零件中,除簧片外,其餘零件均由黃金製造。1934年,有位叫艾德勒的口琴演奏家在英國的倫敦演出時,其輕快的旋律博得了滿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從此,口琴被列入正式樂器。

G. 口琴源於哪個國家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譯者註: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H. 口琴是誰發明的口琴是什麼樂器

布希曼 1821年早春的一個上午,德國鄉村一農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門口玩耍,玩著玩著,玩出一個新花樣:她找來兩張紙片,一張上一張下地貼在木梳上,然後把它放到嘴上吹起來,想不到木梳發出了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在此時,一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從這兒經過,被奇妙的聲音吸引。他走上前去,讓女孩把木梳給他看。布希曼仔細端詳了這一「傑作」後,萌發出研製一種新樂器的想法。回到家中,他參照小女孩的木梳、中國古代的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吹奏原理,用象牙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口琴是一種簧片發音的樂器,聲音悅耳動聽,同時又具有較好的親和性。口琴常見的演奏形式有獨奏、重奏、合奏等。有時口琴還擔任歌唱中的伴奏,這時它能與人聲中的任何種類與聲部取得很完美的協和性。當口琴與西洋管弦樂隊相互組合時,也能收到和諧的合奏效果(但要注意音量的平衡)。因此,口琴在世界各地均受到人們的喜愛。 口琴不但成年人能吹奏,同時也受到少年兒童的喜愛。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器樂教學,這在發達國家中是司空見慣的。有些國家的中小學開設了各種樂器的必修課或選修課,並有成套教材和教學方法。在我國,器樂教學也開始引起重視,作為一項教學手段,口琴教學也被部分編人音樂教材。值得高興的是,全國各地不少學校的音樂教師,在口琴教學中積極地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I. 口琴的發展史

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實是調律用的工具。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十孔口琴。此外還有半音階口琴、復音口琴、貝斯口琴、和弦口琴等。 口琴源於中國,早期稱為笙,由竹片發聲的樂器,當時風靡亞洲;十八世紀後期,笙傳入歐洲,流行於整個音樂界,並形成了當代口琴的構架。
比起其他正統樂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實相當的短淺,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一,這也是個人為何在此僅能淺論而難能深究的主要原因。在參考過許多版本後,有些記載看法倒是放諸四海皆一致:「笙」為我國古樂器八音之一,是一種具有自由律動的簧樂器,也為最早的一種具有和聲的樂器,所以它被認為是近代口琴的先驅。笙在十八世紀時,流傳到歐洲,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期漸漸地人們從它的結構而研究發明了口琴,簧風琴(Reed Organ)和薩克斯風 (Saxophone),因而笙也被公認是它們的鼻祖。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稱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但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去世後。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聞名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許多傑出口琴手像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資料來源】http://ke..com/subview/41761/10108715.htm

J. 口琴起於哪國

-[口琴教學]口琴是誰發明的

布希曼
1821年早春的一個上午,德國鄉村一農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門口玩耍,玩著玩著,玩出一個新花樣:她找來兩張紙片,一張上一張下地貼在木梳上,然後把它放到嘴上吹起來,想不到木梳發出了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在此時,一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從這兒經過,被奇妙的聲音吸引。他走上前去,讓女孩把木梳給他看。布希曼仔細端詳了這一「傑作」後,萌發出研製一種新樂器的想法。回到家中,他參照小女孩的木梳、中國古代的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吹奏原理,用象牙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有一位法國的鍾表匠叫弗里德利克?布希曼(Christian fricdrich Ludwig Buschmann),他拿笙作樣本,將15根音笛(Pitch-Pipe)排列在一起,依其長短而發出高低不一的聲音,他稱這種簡單小巧的新發明為口琴(另一種說法是命名為「aura」),那是公元1821年。布希曼形容他的發明是「一件其實獨一無二的樂器……,口琴僅祗有四英寸長的直徑和長度,使用21音階,演奏時可能程度同鋼琴的音階一樣,漸次升高,可是沒有鋼琴的琴鍵,用六個協和音,祗要演奏者能控制呼吸即可。」
布希曼獨特的樂器,一時曾流行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他們那時很奇怪的並不是用來吹奏;當時貴族婦女將它做為飾物帶著,而紳士們則將它按裝在手杖的頂端以示美觀。布希曼被後人稱為「口琴之父」,實不為過。在十八世紀初期,樂器的演奏尚未受人重視,而口琴之能被廣大人們所接受,可見其優點是其他樂器所無法比擬的。

閱讀全文

與口琴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