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尹默發明

尹默發明

發布時間:2022-03-21 01:09:30

1. 劉備所有的文臣武將

一、武將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姜維、魏延、馬岱、劉封、孟達、嚴顏、王平、關平、關興、張苞、張翼、張嶷、吳班、廖化、陳到、周倉、糜芳、董允、嚴顏、霍弋、黃權。

二、文臣

諸葛亮、龐統、法正、簡雍、麋竺、孫乾、伊籍、秦宓、蔣琬、費褘、李嚴、費詩、譙周、徐庶(前期)、馬良、董和、郤正、馬謖、張松。

1、關羽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借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

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占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於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2、趙雲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3、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

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斗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4、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5、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

2. 三國志11技能怎麼出現百鳥朝鳳

你確定你玩的是三國志11?三國志11PK版也沒有的啊!三國志11PKME修改器也中也沒這種技能
如果有人會鬼門技能(呂尚,張角會),可以施展「幻術」「落雷」

以下是三國志11(包括PK版)的所有技能,擁有者不包括古代武將和自己創的武將。可能跟游戲中的名稱相差一個字
有些技能在PK版中可以研發,即隱藏技能(但比如一些霸王,槍神的技能,在研發過程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但是隨機的,可能出現不出現霸王,出現槍神,也可能是相反,一共有五個隱藏技能,,每次重新開始游戲,技能都不一樣)

行軍類:

飛將
效果:無視陸上障礙,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呂布

遁走
效果:無視陸上障礙。
擁有者:劉備

強行
效果:陸地部隊除兵器、運輸隊外移動力+5。
擁有者:鄧艾
註:在使用騎兵時,不能和特技[長驅]疊加,只+5。

長驅
效果:騎兵的移動力+3
擁有者:張燕、韓遂、夏侯霸、馬休、徐榮

推進
效果:無視水上障礙。
擁有者:留替、孫韶、董襲、周倉、周旨

操舵
效果:水上部隊移動力+4。
擁有者:呂拠、呂岱、魯淑、蔡瑁、朱拠
註:實際游戲中河、海地形每格消耗為4,正好增加一格的行動力。

踏破
效果:通過地形為[棧道]時不受傷害。被落石攻擊時傷害減少為10%。
擁有者:張嶷、陳式、牽宏、王欣、馬忠

運搬
效果:運輸隊移動力+5。(增加為30)
擁有者:李豐、孫皎、高翔、董昭、杜畿

解毒
效果:通過地形為[毒泉]時不受傷害。
擁有者:呂凱、朵思大王

攻擊類:

掃討
效果:攻擊時目標部隊氣力-5。
擁有者:張苞、凌操、凌統、祝融
註:攻擊己方的部隊也有效果,面殺傷時也有效果,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威風
效果:攻擊時目標部隊氣力-20。
擁有者:張遼、甘寧、顏良
註:攻擊己方的部隊也有效果,面殺傷時也有效果,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昂揚
效果:擊破一支部隊後,氣力值+10。
擁有者:張郃、關興、賀齊、吾桀、杜預
註:擊破己方的部隊也有效果,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連戰
效果:普通攻擊有50%的幾率攻擊2次。
擁有者:曹洪、傅彤、鮑三娘、牛金、魏延
註: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急襲
效果:陸上攻擊時候,50%的幾率不受反擊。
擁有者:張球、曹睿、丁奉、夏侯淵、文鴦
註: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在特技[連戰]攻擊兩次時只起一次效果。

強襲
效果:水上攻擊時候,50%的幾率不受反擊。
擁有者:駱統、全琮
註: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在特技[連戰]攻擊兩次時只起一次效果。

亂戰
效果:所在地形為[森]時,攻擊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劉辟、孟獲、冷苞
註: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攻城
效果:攻擊目標為建築物時,攻擊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樂進、胡奮、高順
註:攻擊兵器類兵種時也必定暴擊。

掎角
效果:一齊攻擊時,50%的幾率使目標混亂。
擁有者:陳宮、程昱
註:對持有特技[鐵壁]者無效。

捕縛
效果:擊破一支部隊後,敵武將必定捕獲。
擁有者:潘璋、馬忠、衛瓘
註:對持有特技[強運]、持有寶物[名馬]、同隊武將中有特技[血路]的武將無效。

精妙
效果:擊破一支部隊後,所得技巧P加倍(25增加到50)。
擁有者:陳泰、陸抗、曹真、徐庶、羊祜
註:擊破己方的部隊也有效果,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強奪
效果:擊破一支部隊後,有15%幾率奪得敵武將一件寶物。
擁有者:張闓、笮融、睦固、胡車兒
註:可以搶奪到寶物[名馬]。

心攻
效果:攻擊時,增加己方所造成傷害的15%的士兵。
擁有者:呂蒙、陳表
註:遠程戰法無效。增加的士兵不能超過武將的統兵上限,同時也能增加相應部隊的兵裝。

驅逐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普通攻擊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孫堅

射程
效果:井闌、投石射程+1
擁有者:劉曄、李典、步騭

白馬
效果:技術[騎射]未研究時仍能騎射。騎射攻擊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龐德、公孫瓚、公孫越、公孫続、公孫范

補佐
效果:非義兄弟、夫妻、親近武將部隊攻擊時,有25%幾率發動支援攻擊(厭惡武將除外)。
擁有者:趙累、滿寵、關平、鮑信、吳懿。
註:援助攻擊是在其他部隊發動攻擊時,能攻擊到目標隊的部隊發動一次普通攻擊,不消耗援助攻擊隊行動力,增加5點技巧P。該特技持有者一定要是主將才會起效。該特技作用於發動支援攻擊的部隊,在發動支援攻擊隊主將厭惡武將為被援助攻擊隊主將時,不會發生援助攻擊。史實持有該特技的武將都沒有厭惡武將。該特技不能與其他人際關系的效果相疊加。

槍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槍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劉封、李通、王基、鄧忠、朱桓

戟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戟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陳武、李嚴、花鬘、鄂煥、沈瑩

弓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弩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張任、嚴顏、孫尚香、蔣欽、麴義

騎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騎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張綉、夏侯敦、馬雲騄、文丑

水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水軍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張承、王渾、朱然、韓當、孫翊

勇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全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孫策

神將
效果:對武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全戰法成功、普通攻擊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關羽

斗神
效果:槍兵、戟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張飛

槍神
效果:槍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無

戟神
效果:戟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太史慈

弓神
效果:弩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黃忠
註:弩兵戰法不會誤傷己軍,盟軍仍受傷害。

騎神
效果:騎兵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馬超

工神
效果:兵器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黃月英

水神
效果:水軍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周泰

霸王
效果:全戰法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無

疾走
效果:對攻擊力低於特技持有者隊的敵部隊,釋放騎兵戰法成功,必使目標隊混亂。
擁有者:呂玲綺、關索、曹彰
註:從Ver1.1版開始,游戲中本特技的解釋改為持有者武力大於目標隊最高武力時,騎兵戰法成功必使目標隊混亂。但是實際效果並沒有改,還是延續了Ver1.0版的情況。

射手
效果:弩兵可對地形為[森]的敵部隊釋放戰法和普通的遠程攻擊。
擁有者:呂虔、曹丕、曹休

猛者
效果:施放戰法使得目標隊移動時,50%的幾率使目標隊中任一武將受傷。
擁有者:孫禮、王雙、沙摩柯、傅僉、華雄
註:受傷的意思是健康狀態下降一級,至多為狀態[瀕死]。

防禦類:

不屈
效果:部隊兵數小於3000時,被攻擊時有50%的幾率不受傷害。
擁有者:文聘、郝昭、郭淮、張悌、霍峻
註:只限於普通攻擊和一齊攻擊,在[攪亂]、[偽報]狀態下依然有效。和戟兵技術[矢盾]、[大盾]可以疊加,實際效果為65%的幾率不受傷害(50%+50%*30%)。

金剛
效果:部隊所受傷害小於500時,有50%的幾率不受傷害。
擁有者:諸葛誕、許褚 、王伉、於詮、向寵
註:只限於普通攻擊和一齊攻擊,在[攪亂]、[偽報]狀態下依然有效。

鐵壁
效果:被一齊攻擊時,視為一次普通攻擊。
擁有者:曹仁、羅憲、審配、孫桓、徐盛
註:在[攪亂]、[偽報]狀態下依然有效。

怒發
效果:己隊受到戰法攻擊後,氣力值+5。
擁有者:王異、諸葛尚、孫魯班、曹髦、劉諶
註:該特技持有者一定要是主將才會起效。但如果持有者和主將為配偶也能起效。

強運
效果:特技持有者不會戰死、受傷、被俘。
擁有者:劉禪
註:此特技有BUG存在,如果特技持有者在[一騎(單挑)]中敗北的話,就會死亡。舌戰失敗後也有可能受傷。

藤甲
效果:所受非[火]傷害減少50%,所受[火]傷害為200%。
擁有者:兀突骨
註:計略[落雷]的雷電部分傷害既不能減少,也不會增多。和特技[火神]組合時,仍然受[火]傷害為200%。

血路
效果:部隊被擊破時,同部隊武將不會被俘。
擁有者:廖化、曹昂

護衛
效果:同部隊武將不會戰死、負傷。
擁有者:典韋
註:在[一騎(單挑)]也有可能受傷。

計略類:

待伏
效果:計略[伏兵]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法正、王甫、諸葛瞻、公孫康、蒯良
註:計略[伏兵]的使用兵種限制為劍、槍、弩、戟,使用地形限制為[森],作用距離為1。暴擊的效果為傷害增加15%,減少敵人氣力值20(一般情況下為10)。

火攻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火計]必定成功。
擁有者:黃蓋、皇甫嵩、朱儁
註: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

言毒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偽報]必定成功。
擁有者:張特、陳珪、周魴、橋瑁

機略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部隊,計略[攪亂]必定成功。
擁有者:李恢、何晏

詭計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同討]必定成功。
擁有者:陳登、王允、徐氏

虛實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全計略必定成功。
擁有者:曹操
註: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妙計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成功必定暴擊。
擁有者:袁術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秘計
效果:對智力高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成功必定暴擊。
擁有者:張松、張春華、桓范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看破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必定不受。
擁有者:無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洞察
效果: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必定不受。
擁有者:趙雲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火神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火計]必定成功。己隊造成的火系傷害加倍。火系傷害不受。
擁有者:周瑜
註:計略[火計]的必中效果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對計略[落雷]的火部分傷害無效,對兵器[木獸]的戰法無效。對各種火種造成的[攪亂]效果不免疫。火系傷害不受的效果在[攪亂]、[偽報]狀態下依然有效。

神算
效果: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全計略必定成功;計略成功必定暴擊;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必定不受。
擁有者:諸葛亮
註:全計略的必中效果對據點內的部隊無效。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相當於 虛實+深謀+看破。

百出
效果:己隊全計略氣力消費為1點。
擁有者:賈充、馬謖、諸葛恪、荀攸

鬼謀
效果:己隊全計略釋放距離+1。
擁有者:郭嘉、陸遜、鍾會

連環
效果:己隊全計略釋放成功時,自動對目標隊的任意一鄰近的敵部隊釋放同一計策。
擁有者:龐統
註:對鄰近敵隊釋放計略不消耗氣力值,命中率重新計算;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深謀
效果:己隊全計略釋放成功時,必定暴擊。
擁有者:司馬懿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

反計
效果: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不受時,己隊釋放同樣的計略給釋放計略的敵部隊。
擁有者:賈詡、姜維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釋放反計隊不消耗氣力值,命中率按己隊對敵隊該計略命中率重新計算(相當於有[反計]隊進行一次不消耗氣力的計略釋放);當返回的計略為[同討]且命中時,如果被命中部隊臨近無己方部隊則[同討]無效果;當返回的計略為[伏兵]且命中時,無論釋放反計的部隊是不是在地形[森]中,都可以照常進行。

傾國
效果:對敵男性武將隊(沒有1個女性)全計略命中率加倍。
擁有者:貂禪、甄氏
註:不包括計略[妖術]和[落雷],超過100%按100%算。

妖術
效果:可釋放計略[妖術]
擁有者:張梁、木鹿大王

鬼門
效果:可釋放計略[妖術]、[落雷]
擁有者:張角、張寶

補助類:

規律
效果: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偽報]必定不受。
擁有者:於禁、辛憲英、司馬師、黃權、袁渙

沉著
效果: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攪亂]必定不受。
擁有者:馬岱、王平、霍戈、司馬昭、徐晃

明鏡
效果:敵部隊所釋放的計略[偽報、攪亂]必定不受。[/color]
擁有者:夏侯令女、蔣琬

樂奏
效果:己方每回合開始前氣力值+5。
擁有者:大喬、小喬、卞氏、鄒氏
註:在軍事設置[軍樂台]作用范圍內不起效果。

詩想
效果:受軍樂台效果加倍。
擁有者:曹植、蔡琰、劉劭、陳琳
註:從每回合增加10變為增加20。

築城
效果:執行指令[設置]時,每回合建造耐久度增加為200%。
擁有者:賈逵、婁圭、留略、留平、張紘

屯田
效果:武將所屬關或港內的士兵不消耗兵糧。
擁有者:國淵、韓浩、劉馥、甯隨

內政類:

名聲
效果:執行[徵兵]指令時,獲得150%的士兵。
擁有者:張邈、袁紹、夏侯玄、魏諷、程普

能吏
效果:執行[兵裝生產-槍、戟、弩]指令時,獲得200%的兵裝。
擁有者:費禕、溫恢、鍾繇、馬良、蒯越

繁殖
效果:執行[兵裝生產-馬]指令時,獲得200%的兵裝。
擁有者:成宜、馬騰、梁習、閻行

發明
效果:執行[兵裝生產-兵器]指令時,生產時間減半。
擁有者:尹默、馬鈞、裴秀、郤正
註:生產時間為10的整數倍,如果減半後不為10的整數倍,則生產時間再-5天。

造船
效果:執行[兵裝生產-船]指令時,生產時間減半。
擁有者:唐咨、吾彥、呂范、王浚
註:生產時間為10的整數倍,如果減半後不為10的整數倍,則生產時間再-5天。

指導
效果:執行[技巧研究] 指令時,消耗金減少為50%;同隊中其他武將時所獲經驗為200%。
擁有者:孫權、盧植、董允、袁遺
註:經驗加倍僅限於戰斗部隊。

眼力
效果:所在城市有[未發現]武將時,執行[人材探索] 指令時,必定發現人材。
擁有者:伊籍、毛玠、崔琰、荀彧、顧雍

論客
效果:執行[同盟]、[停戰協定]、[捕虜交換] 指令時,如果不成功,必定觸發舌戰,舌戰勝利則外交強行成功。
擁有者:諸葛瑾、簡雍、鄧芝、孫乾、闞澤

收入類:

富豪
效果:所屬城市原金錢収入增加為150%(每月收入1次)。
擁有者:魯肅、糜竺
註:和特技[征稅]作用不能疊加。與[征稅]同時存在於同一城中時只起[征稅]的作用。

米道
效果:所屬城市原糧食収入增加為150%(每季收入1次)。
擁有者:張魯、閻圃
註:和特技[徵收]作用不能疊加。與[徵收]同時存在於同一城中時只起[徵收]的作用。

征稅
效果:所屬城市原金錢収入為50%(每旬收入1次)。
擁有者:董卓
註:和特技[富豪]作用不能疊加。與[富豪]同時存在於同一城中時只起[征稅]的作用。

徵收
效果:所屬城市原糧食収入為50%(每月收入1次)。
擁有者:李儒
註:和特技[米道]作用不能疊加。與[米道]同時存在於同一城中時只起[徵收]的作用。

災害類:

親烏
效果: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烏丸]的根城。
擁有者:劉虞、袁熙、牽招、閻柔、田予
註:城市[襄平]、[北平]、[薊]可能會出現異民族[烏丸]的根城,不能阻止[賊]的根城出現。

親羌
效果: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羌]的根城。
擁有者:張既、成公英、馬鐵、韓德、徐邈
註:城市[武威]、[天水]、[安定]可能會出現異民族[羌]的根城,不能阻止[賊]的根城出現。

親越
效果: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山越]的根城。
擁有者:朱治、鍾離牧、嚴興、嚴白虎、孫瑜
註:城市[吳]、[會稽]可能會出現異民族[山越]的根城,不能阻止[賊]的根城出現。

親蠻
效果: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南蠻]的根城。
擁有者:張翼、孟優、帶來洞主、雍闓、董和
註:城市[雲南]、[建寧]可能會出現異民族[山越]的根城,不能阻止[賊]的根城出現。

威壓
效果: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賊]的根城。
擁有者:張曼成、波才、臧霸、孫觀、王匡
註:游戲中顯示的說明是[賊]和[異民族]根城都不會出現,但有BUG,實際上不能阻止[異民族]的出現。此特技和[親烏]、[親羌]、[親越]、[親蠻]同屬一城時不起效果。

仁政
效果:所屬城市武將忠誠不會下降。
擁有者:吳國太、曹沖、王昶、司馬攸、孫登
註:此處的忠誠降低是指武將對君主為厭惡關系(一般來說厭惡關系也登用不上)或同據點內有厭惡武將存在;每半年降低1次,每次1-2點。對敵勢力的[流言]、據點內武將俸祿不足導致的忠誠降低無效。

風水
效果:所屬城市不會出現災害[蝗災]、[疫病]。
擁有者:石苞、周昕、陸績、虞翻、田疇

祈禱
效果:所屬城市狀態[豐收]出現幾率增加。
擁有者:樓玄、孫氏、鍾毓

關系類:

內助
效果:結婚後夫妻雙方所有屬性值+2
擁有者:糜氏、樊氏

3. 三國人物蜀國有哪些人

蜀國文官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開國皇帝。自稱是前漢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個值得考究,因為中山靖王的後代有五萬之多),一心恢復漢室江山,師從大學者盧植,與公孫瓚是同門師兄,為人重義氣,手下集結了眾多有志青年。黃巾之亂時參加起義軍,開始嶄露頭角,三顧茅廬請得智囊諸葛亮出山,聽從諸葛亮建議聯合孫吳抗擊曹魏,經過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確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蜀國首席智囊,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致力於輔助蜀漢,官拜丞相、武侯。政治上,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軍事上,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多少北伐;戰略上,與劉備隆中決策,確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外交上,外聯吳抗魏;著名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是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

蔣琬,字公琰,「蜀漢四相」之一,初期不理政事而不被重用,且險些被賜死,經諸葛亮求情開始被重用別得到其悉心培養,後開始屢受提拔,歷任尚書郎、東曹掾、丞相長史。諸葛亮病逝後接任其職責,總攬蜀漢軍政,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的言行,安定了諸葛亮死後眾人的危懼之心。

董允,字休昭,「蜀漢四相」之一,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黃門侍郎;諸葛亮准備北伐後,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於是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當時,諸葛亮北伐在外,董允在宮中經常敢於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為,為保持蜀漢後方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屢次被東吳官員言辭刁難,而能據理以答,辭義兼備,被孫權所賞識。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增強了蜀漢國力。

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馬謖之兄,馬良共有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因此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贊譽。馬良與諸葛亮關系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恭敬的接待。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良為侍中,隨同劉備東征東吳,在夷陵之戰中遇害身亡。

楊儀,字威公,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一直跟隨諸葛亮戰斗直到諸葛亮去世。亮生前定蔣琬繼任,楊儀僅拜中軍師,心生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後下獄,自殺身亡。

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贊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在定軍山戰役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

蜀國武將



關羽,字雲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隨後跟隨劉備征戰各地。被人稱道的事跡有陣斬顏良,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然而最後被呂蒙打敗,敗走麥城,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張飛,字益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官拜蜀漢右將軍,劉備登基後,任車騎將軍,與馬超並列,不同的是張飛手握實權。三國演義中張飛勇猛、魯莽、嫉惡如仇,實際上張飛歷史上也是殘暴,喜鞭將士。

趙雲,字子龍,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蜀漢五虎大將之一。趙雲遂義軍投靠公孫瓚,期間結識了劉備,不久兄長死後離開,於7年後再次遇見劉備後,開始效力於蜀漢,著名事跡有長坂救主,桂陽拒婚、諫止分封、空營拒曹、諫阻伐吳等,被譽為常勝將軍。

馬超,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官拜左將軍,五虎大將之一,與張飛並列。實際上,馬超曾經集結割據一方,然有勇無謀,起兵發曹,一敗再敗,最後投靠劉備。雖然地位很高,實際上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最後抑鬱而終。

黃忠,字漢升(《蜀志》中作「漢叔」),蜀漢三老將之一,也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初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投靠劉備後,在定軍山戰役中,面對夏侯淵的精兵良將,黃總推鋒必進,身先士卒,將夏侯淵斬殺於定軍山,從此聲名大噪。劉備稱漢中王後,黃總被封為後將軍,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他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嚴顏,字不詳,蜀漢三老將之一,初為劉璋部下,戰敗被張飛所俘,寧死不屈,」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不接受投降,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後續事跡史書未有記載,唐貞觀八年,朝廷謚嚴顏為「壯烈將軍」,並追封嚴顏為忠州刺史。忠州人為了紀念他,將其出生地取名將軍溪,所在地名將軍村。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蜀漢三老將之一,以勇敢果斷著稱,多次參與北伐活動,擊敗南安郡太守游奕,射殺廣魏郡太守王贇,隨姜維防禦魏將鄧艾、鍾會伐蜀。廖化最初為關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廖化是三國演義中經歷了魏、蜀、吳整個興衰過程極少數人中的一個,蜀國滅亡後,廖化被徙往洛陽,於半道病逝,享年七十餘歲。

魏延,字文長,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隨後又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然而因為多次向諸葛亮請求領兵未得到允許而心生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馬岱,字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馬岱追隨兄長馬超逆戰曹操於潼關。兵敗後隨馬超投奔漢中依附張魯,後歸附劉備。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兵敗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馬謖,字幼常,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然而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蜀國美女

黃月英,武侯諸葛亮的妻子,史稱其長相醜陋,黃頭發,黑皮膚,但才華卻與諸葛亮相當,黃月英是東漢末年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兒,從小耳濡目染,熟讀經史,正史上對她沒有詳細記載,但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成功她的存在功不可沒,像木牛流馬、羽扇成說、巧鑒夫情皆說明了她的才智過人

4. 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介紹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魏建立後,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漢末政治舞台。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公元二零八年與孫權將周瑜等大勝曹操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奪取漢中擊退曹操後,劉備於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為漢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時曹丕已於去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位,時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備於是於成都武擔之南即皇帝位,年號章武。次年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公元二二三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後人尊稱稱劉備為先主。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理論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中國兵法家孫子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剿滅了黃祖。同年,漢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劉備大敗,曹操佔領了荊州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東吳統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周瑜在赤壁火攻曹操,以三萬人大敗八十萬兵力。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隨即單刀赴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魏國大將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注〕,並州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三國志》中無記載。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謚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三國演義》中,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宴」「溫酒斬華雄」等佳話。
張飛(?—221年六月):漢族。字益德(《三國演義》、《華陽國志》中字翼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省涿州市),身高八尺,認識劉備,關羽之前,以屠宰豬羊為生。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張飛被部將范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范疆,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強,強與疆很像)、張達刺殺。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人稱「美周郎」。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漢族。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心胸寬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因病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逝於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年僅三十六歲。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另一說安徽定遠縣東南三官集)人,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早年袁術問其名,請為東城長,魯肅看袁術定不能成就霸業,便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軍事家。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卒於公元229年,追謚為順平侯。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其孫司馬炎(即其次子司馬昭之子)被封晉王後,追封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懿為晉宣帝。
呂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幼而習文,長而演武。上陣使一枝方天畫戟,寸鐵在手,萬夫不當,片甲遮身,千人難敵」可算是對歷史上真正的呂布最中肯的評價吧!

5. 曹操,劉備,周瑜,諸葛亮哪個不是生活在三國時期

前序: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時期是公元220--280。
曹操(公元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生前官至丞相,爵至魏王,未稱帝。死後被子曹丕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他死後,三國時期才開始。
劉備(公元161——223)三國蜀漢開國皇帝,死後尊昭烈帝,稱先主。
諸葛亮(公元181——234)三國蜀漢丞相,死於五丈原,葬定軍山。贈號丞相武鄉侯,謚號忠武侯。
周瑜(公元175——210)東吳都督,赤壁大戰孫劉聯軍總指揮。有心臟病,並死於該病,死於巴丘。
所以只有曹操,周瑜不生活在三國時期。

6. 如何看諸葛亮

以下是《細說三國》中對諸葛亮的記載,評價
這本書很好,如果你想了解三國人物,建議你買《細說三國》看看
諸葛亮在出山以前,是很普通的一個文士,對曹操並無恩
怨,和孫權這一邊也沒有什麼聯絡,雖則他的胞兄諸葛瑾已經由
於孫權姐夫弘咨的介紹,在孫權身旁當了一名左參議之類的官。
諸葛亮究竟是那一省的人?我倘若說他不是河南省人,就
難免為萬千的河南鄉親所不能寬恕。實際上,依照今日戶籍辦
法的規定,他應該是一位在河南省設有戶籍的中國國民。
倘若嚴格地按照生在什麼地方,才算是什麼地方的人,那
末,他應該是山東人了。他的出生地,是(今日沂水縣附近的)琅
邪郡陽都縣。
更嚴格的演算法,是算他的「近代祖先」,與「遠代祖父」。他的
近代祖先,是諸城縣的葛家。這諸城縣的葛家,遷居到別的郡
縣,喜歡自稱「諸葛」。
他的最古的祖先,是河南東部的葛國的國君,曾經與商朝的
成湯作鄰居,被成湯討伐過。
所以,說來說去,他還是敝省河南的人。
也許,湖北省的朋友們會抗議。理由是,諸葛亮所住的「隆
中」不在別處,在湖北襄陽的西邊郊外。
河南人的答復是:襄陽在當時離開我們的南陽太近。而且,
諸葛亮自己說過:「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諸葛亮從來不曾說過
「躬耕襄陽」啊!
然而,像諸葛亮這樣我們都喜歡的人,就讓他多兼幾個省
籍,有什麼不好呢?古希臘的大詩人荷馬,不是曾經有過七個國
家聲稱荷馬是它們的國民么?
諸葛亮之所以獲得一千七百多年以來這么多人的喜歡,第
一大概是由於他既忠且勇且智。忠臣很多,勇將也不少,忠勇而
兼有計謀的,便沒有幾個人比得上他了。
他而且頗有文才。<隆中對>與<出師表>均足以確定他在中
國散文史上的地位。
依我個人的愚見,他最感動我們的地方,是他對劉備的一份
死生不渝的義氣。他明知由於荊州南郡之失與關羽之死,消滅
曹魏已不可能。然而他依然出兵六次(所謂「六齣祁山」),知其
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的是什麼呢?為的是報
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
他另有一點十分可愛的地方,是長得漂亮,一表人才(他所
娶的太太傳說極丑,倘若真是如此,那就更足以顯出他的「偉
大」。我的父親曾經告訴我:「諸葛亮娶一個丑太太,是十分聰明
的舉動。否則,他就不能專心辦公了。抗戰期間我在重慶,有一
位熱心的朋友向我建議,公開演講時,說諸葛夫人是「三心牌」:
見面的時候惡心,擺在家裡放心,想起來傷心。其實,諸葛夫人
並不難看,「難看」的謠言的主要來源,是黃承彥老太爺自己一封
信。黃老太爺在信中向諸葛亮說:「我有一個女兒,雖然長得難
看一些,卻可以幫你做一些掃地煮飯之類的粗事。」謠言的另一
來源,可能是南陽的女孩子們或襄陽的女孩子們「同行相嫉」,見
到諸葛夫人嫁得了那麼漂亮的小夥子,就妒火中燒,紛紛想像諸
葛夫人的毛病,例如太高了,太矮了;眼睛大得像驢子,或小得像
一條線;耳朵肥大像豬,或長長的像兔子;臉是馬臉,又麻;或臉
是扁得像餅,鼻孔朝天,等等……這雖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
辭」,卻可以說得上是「仇人心中出無鹽」了)。
我應該把文章寫得略為平淡一些。諸葛亮與他的夫人,未
必是一對堪比於孫策與橋大小姐,或周瑜與橋二小姐之「一對璧
人」;也未必是「郎才女貌」。至少是,郎才而女不太丑罷。
一般老百姓另有他們喜歡諸葛亮的原因:諸葛亮會呼風喚
雨(借東風),會製造自動的木牛流馬,也會把周瑜氣死,把王朗
罵死。這些,都是上了<三國演義>作者的當。
諸葛亮哪裡會有什麼呼風喚雨的能力呢?他也不曾製造出
不需人力推動的木牛流馬;妙計他誠然有,而且很多,卻未必每
一次都能勝利。總之,只是比起一般的文臣武將,較有能力而
已:不是天才,更不是「妖道」。
他生平不曾穿過那八卦袍,也沒有不分寒暑,手搖鵝毛扇子
一柄。他頭上戴的是不是有青絲帶的帽子(綸巾),也大有問題。
最先說諸葛亮「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的,是<三才圖
會>的著者王圻。王圻是明朝人。
宋朝的蘇軾,認為「手執羽扇.頭戴綸巾」的,是周瑜。蘇軾
在他的「赤壁懷古」一首<念奴嬌>詞里寫了:「遙想公瑾(周瑜)當
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蘇軾比王圻早了好幾百年,離開三國時代較近,似乎他說的
話要比王圻的「可靠」。卻也未必。蘇大先生的詩詞好,文章好,
字也寫得好。考據與考證的學問卻常常有毛病。<赤壁賦>中的
赤壁,並不是當年周瑜對曹操打仗之時的赤壁。賦中有「東望夏
口,西望武昌」的話,把這兩個城市的地理位置也說得很不精確。
他在「赤壁懷古」的這一首詞之中,說周瑜剛剛娶了「小喬」
不久。事實是,已經娶了她九年以上。
蘇軾不曾注意到「赤壁之戰」發生之時,並不是夏天,而是冬
天。周瑜不需要揮動他的「羽扇」。
那末,究竟是誰有「羽扇綸巾」?是宋朝蘇軾所說的周瑜呢?
還是明朝王圻所說的諸葛亮呢?是不是王圻確有所本,而蘇軾
並無所本?是不是王圻與蘇軾都不過是「說說罷了」,沒有下過
什麼考據與考證的功夫?
倘若我們去請教京劇專家,他們的答復就很容易叫我們立
刻有「無可奈何的滿意」。專家說:「歷史是歷史,戲是戲。」「羽扇
綸巾,諸葛亮在戲台上已經用了;就讓他用下去罷。周瑜,有兩
根野雞毛插在頭上,就不必也用羽扇綸巾了。」
京劇之中的諸葛亮是老生,而周瑜是小生。歷史上的諸葛
亮卻比周瑜小上七歲。當時,建安十三年,諸葛亮二十七歲,周
瑜三十四歲。
京劇之中的諸葛亮,嘴唇上掛了很長很多的黑顏色的鬍子。
這個我當然反對,但是還可以容忍。周瑜呢了,一位蓋世英雄,被
專家們插野雞毛在他的頭上,披了粉紅色的袍子在他的身上,而
且逼著他用娘娘腔說「小生」式的湖北話,真正豈有此理!
誠然,「歷史是歷史,戲是戲」。但是,我們學歷史的人從來
不敢糟蹋京劇家們的戲;為什麼京劇家們老是喜歡歪曲我們的
歷史呢?
乘此機會,我代表敝同行若於人對三家電視台的某一些歷
史連續劇的製作人、編劇人、導播人、登廣告的提倡人,同時附帶
地提出相當嚴重的抗議。抗議什麼呢?抗議你們把呂四娘送進
了少林寺,和許多和尚混在—起!也抗議你們把雍正皇帝也寫
得年輕英俊,一度迷惑了呂四娘。對不起。
話歸本題,我們還是談談諸葛亮罷。他家原姓葛,老家在徐
州琅邪郡諸縣(山東諸城),遷居到陽都縣(沂水)。他本人流落
到荊州南陽郡的鄧縣。漢朝的鄧縣故城一名「隆中」,不在今天
的河南,而在今天的湖北,襄陽縣之西二十里。
他之所以流落,由於父親諸葛珪早死,隨了叔父諸葛玄到
(江西南昌)豫章郡。諸葛玄受劉表之任命,當過很短時間的豫
章太守;被曹操派來的朱皓趕走,去了襄陽閑住;不久,病死。諸
葛亮與弟弟諸葛均,失了依靠,就作了農夫,在「隆中」長住下來。
請葛亮住在隆中,所過的生活是地地道道、半耕半讀的生
活。他不能不耕,因為叔父諸葛玄已死,他自己在劉表的衙門里
並無一官半職。他不能不讀,因為志趣很遠很大。
他讀書的方法,是注重大的問題及其解決方略,而不肯浪費
時間與精力在瑣碎的、咬文嚼宇的「小題目」上。
幾十年前,筆者曾經在巴黎請教過袁世斌(冠新>先生:「什
么樣的人,才可以辦大事?」袁先生說:「腦筋清楚,就可以辦大
事。」我又問;「怎麼樣的腦筋,才算得是清楚?」袁先生說;「清楚,
就是有條理:懂得提綱挈領,把事情分出一個大小先後。」
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可能便是如袁先生所說:研究出事
情的大小先後,及其處理的方法。
他的三位同學,都和他不同,喜歡把書上的字句完全記住,
完全背得。這三位的姓名是:石韜、徐庶、孟建(他們的宇,是廣
元、元直、公威。諸葛亮自己的字,是孔明)。
諸葛亮曾經看出這三位同學的志願與能力,說他們將來可
以做官,做到刺史、大守(後來石韜果然做到太守、「守典農校
尉」。漢朝的「守」字等於民國初年的「署理」二字。如徐庶在長
坂坡之役以後,因老母留在樊城,落入曹軍之手,而回到北方投
了曹操,在曹操下邊做到了「右中郎將」與御史中丞。孟建做到
了涼州刺史、鎮東將軍)。
三位同學在當時問諸葛亮:「你自己的志願與能力呢?」諸葛
亮不肯答復,只是笑而不言。
他們三人,尤其是徐庶,其實也並不是不知道諸葛亮的志願
與能力。因為,他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管仲輔助齊桓
公尊王攘夷;樂毅把亡掉了一大半的燕國,完全恢復,而且佔領
了齊國的十分之九。諸葛亮有志於使得漢朝中興,於此可見)。
當時的一般人都認為諸葛亮太狂妄。徐庶卻深信諸葛亮確
有比得上管仲、樂毅的能力。
還有兩個人,也很深信諸葛亮是天才。其中的一位姓崔,號
州平(名叫什麼,現存的史料沒有記載),是(河北省蠡縣南邊的)
博陵縣人,避亂住在荊州。父親崔烈是名士,可惜花了錢買司徒
與太尉的官位,聲譽一落干丈。其後,因為大兒子崔鈞參加了袁
紹的討伐董卓運動,崔烈被董卓關在牢里;董卓死後,被釋放;李
催來到長安,崔烈死於李催之手。崔州平是崔烈的小兒子。
諸葛亮的另一位知己,是長他一輩的親戚、襄陽人龐德公。
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是諸葛亮的姐夫。龐德公說:「諸葛亮好
比是一條卧龍」(睡著的龍,還不曾醒,醒了就會飛走)。
龐德公對於自己的侄兒龐統也很稱許。說龐統是一隻鳳
雛。鳳雛,就是雛鳳,出生了不久的鳳凰,將來前途無量。
龐德公的一個朋友司馬徽,是潁川郡陽翟縣人,也流寓在襄
陽,帶了家眷與龐家同住在洄湖之中的一個小島之上。這個島,
叫做魚梁島。這位司馬徽頗有知人之明,龐德公稱他為「冰鏡」
(<三國演義>的作者誤寫為「水鏡」)。所謂冰鏡,意思是:司馬徽
極冷靜,能夠冷眼觀人,冷得像冰,而看人看得准,像鏡子一樣。
司馬徽的經學、史學、子學,都有相當深的造詣。遠方青年
走來跟他念書的頗有幾位。知名的有向朗、尹默、李仁。這三人
都在劉備取得益州以後,做了重要的官:向朗當了幾任太守,做
過諸葛亮下面的「丞相長史」,及光祿勛、左將軍;尹默作過「勸學
從事」、太子僕射(教劉禪讀<左傳>;李仁的兒子李撰了尚書令
史、太子庶子、太子僕射(教劉禪的兒子)。
司馬徽似乎不曾做過諸葛亮的老師,他與諸葛亮的關系,是
師友之間;在年齡上比諸葛亮長半輩。
習鑿齒在<襄陽耆舊記>裡面說: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的,是
司馬徽。劉備走到了司馬徽家,專誠拜訪,向司馬徽請教對當時
的局勢看法如何。司馬徽說:「我不過是一個儒生,俗士,根本不
識時務。識得時務的,這里有卧龍與鳳雛二人。」劉備進一步再
問:「誰是卧龍?誰是鳳雛?」司馬徽告訴他:「卧龍姓諸葛,名亮。
鳳雛姓龐,名統。」
<三國志·諸葛亮傳>所記載的與此不同:劉備駐屯在南陽郡
新野縣,遇到徐庶,對徐庶十分器重。徐庶向劉備說:「有一位諸
葛亮,是睡在家裡的一條龍。將軍想不想見他?」劉備說:「你就
帶他來見我罷。」徐庶說:「諸葛亮這個人,不是可以被我帶來見
你的。你應該屈尊去拜訪他。」
於是,劉備便去拜訪,前後拜訪了三次(這三次,未必如<三
國演義>的作者所說,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劉備遇到了崔州平;
第二次諸葛亮又不在家,劉備在途中遇到了石廣元與孟公威;到
了諸葛家.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離開諸葛家,遇到了諸
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最後,劉備在第三次拜訪之時,才見到了諸
葛亮,暢談「時務」。也許.劉備拜訪了諸葛亮三次,三次都見到
了,而且也都暢談了。第一次談得就很「投機」,所以第二次再
來,第三次又來,前後談了三次以後,諸葛亮完全說服了劉備,劉
備也說服了諸葛亮。劉備答應諸葛亮,採納他所建議的政略與
戰略;諸葛亮也答應了劉備,離開隆中的草廬,跟劉備去新野,從
此為他效勞,到死為止)。
《三國演義》關於三顧「茅廬」的描寫,雖然極不正確而文筆
十分精彩,也連帶地似乎不太費力而給讀者一一介紹了請葛亮
的幾位好友與岳父黃承彥、弟弟諸葛均。
《三國演義》中的「茅廬」,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稱為「草
廬」。《出師表》中有這么幾句話:「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
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卑微,學識
鄙陋),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有了這《出師表》里的幾句話作為證據,魚豢在《魏略》之中
所說,就不攻自破。《魏略》說,不是劉備去拜訪諸葛亮,而是諸
葛亮到了劉備那裡去「求見」。見了以後,劉備因為從來不認識
這個年輕的書生,對他不甚理睬。諸葛亮偏要留在客廳,到了別
的客人走了以後,他還不走。劉備仍舊不太睬他,而拿起一隻剛
剛有人送來的髦牛尾巴,編結這尾巴上的毛作消遣。諸葛亮忍
耐不住,就很冒失地說:「將軍有沒有別的遠大志願,還是就這樣
以編結髦牛尾巴為滿足?」於是,劉備才丟下髦牛尾巴,向請葛亮
說;「這是什麼話?我哪裡會以編結髦牛尾巴為滿足呢?我不過
是弄著玩,解解悶而已。」諸葛亮說:「將軍,你看鎮南(鎮南將軍
劉表)比得上曹公嗎?」劉備說:「不如。」諸葛亮又問:「您自己比
得上曹公嗎?」劉備只得承認:「也不如。」
《魏略》的這一段對話,很像是《戰國策》上策士的口氣。很
容易叫人倍以為真。事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自古以來,像劉備那樣以一個爵為亭侯,官拜左將軍,作過
徐州牧,年紀有了一大把的人,肯去拜訪—個二十七歲,姓名「不
見經傳」,毫無資歷的年輕人諸葛亮,雖不能說絕對沒有,至少是
很不常有。這就是劉備非常人所及的地方。
諸葛亮在隆中,他在草廬里對劉備所說的一番話,已經被陳
壽濃縮在《諸葛亮傳》之中。
他向劉備說:「自從有人發起討伐董卓以來,豪傑並起,各據
一方,『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其中,最厲害的是曹操。比起袁
紹來,曹操的名氣小,兵少;他卻終於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這
不僅是天意,或時機,人謀也有關系。曹操到了今天,兵有了一
百萬;地位呢,掌握了朝廷,挾天於以令諸侯。劉將軍,您是不可
以在這個時候和曹操較量短長的。」
諸葛亮繼續說:「另一位不可以和他較量的人,是孫權。孫
家的人割據江東,已經有了『三世』(陳壽所指的三世,是孫堅、孫
策、孫權。陳壽弄錯。孫堅雖則是江東吳郡富春縣人,卻並不曾
有機會回到家鄉,實行割據)。孫權這個人不僅有易於防守的地
盤(有長江之險),而且很得江東的民心。劉將軍,您只可以和孫
權做朋友,不可以打他的主意。」
那末,該打誰的主意呢?該打劉表的主意。劉表有了這大
好的荊州,北有漢水、沔水;南有南海;向東,順長江而下,通到吳
郡一帶;向西,通到巴郡、蜀郡。劉表有了這可攻可守的荊州,卻
毫無用武的能力。「劉將軍,這似乎是老天爺安排好,給您做本
錢的。您是不是有興趣呢?」
荊州以外,另有一個州,也是好地方,而主持該州的州牧比
劉表更無能力。這另外一州,是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與陝西南
部的益州;州牧劉璋是一個既糊塗而又懦弱的人。益州的土地
很肥沃,人民很殷實,劉璋卻不懂得如何保存這一大片土地,照
顧那麼殷實的人民。在益州的北部,漢中郡一帶,有居心叵測的
張魯,而劉璋不加防備。益州的才俊之士,早就想換掉劉璋,歡
迎一個配得上作他們的州牧的人了。
「劉將軍,您不僅是漢室(景皇帝)的苗裔,而且信著於四海,
聲望極高。您本人又喜歡交結英雄,思賢若渴。您便是一個配
得上到益州去作州牧的人。」
諸葛亮的結論是:倘若劉備能先取荊州,再占益州,便有了
立足點。然後把荊、益兩州的內政辦好,把邊界的要害守好,西
和諸戎,南撫夷越(夷,指雲南、貴州的各種夷人與苗族;越,指廣
東、廣西與越南的越人),同時「結好孫權」(與孫權結盟,建立友
好關系)。這樣,便把腳跟站穩,可守可攻。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
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這一番話,把當時中國的整個局勢分析得明白透
徹;也把劉備所應該採取的步驟,設計得有條不紊。
其後,劉備得到他的幫助,完全按照這個計劃去進行,先取
荊州,後取益州,然後荊、益兩州的兵同時出動,用鉗形攻勢對曹
操作戰。
可惜,一則是曹操來得太快,沒有等到劉備拿下荊州就來;
二則是劉備依靠了孫權的力量才抵住了曹操,因此而不得不把
荊州的最好部分(武漢一帶的)江夏郡與(江陵宜昌一帶的)南
郡,讓給了孫權;三則是雖然在周瑜死後,經過一番磨擦而向孫
權用長沙換得了南郡,命令關羽由南郡攻取襄陽樊城,嚇得曹操
想放棄許縣,劉備自己也攻佔了漢中,對長安形成威脅。卻不料
因此而引起孫權的嫉妒與害怕,背棄了同盟的誓言,出兵偷襲關
羽的後方,殺害關羽,釀成孫權、劉備二人在猇亭拼得你死我活!
諸葛亮的隆中方案,終成泡影。
這些,留待以後細說。
現在,我們應該說一說,諸葛亮參加了劉備的陣營之後,有
過什麼表現?他在赤壁之役,所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他參加了劉備陣營.起先並沒有立即獲得什麼重要的職位,
如所謂軍師之類,因此也就不曾能夠有什麼驚人的表現(火燒博
望坡之事,與他無關)。
劉備自己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個空頭的「左將軍」,虛有其號
的「宜城亭侯」,論實力僅有幾千名兵士,在地位上僅是劉表所收
容的一員「客將」,既非州牧,亦非太守,新野一縣也並非他的「防
區」,只是暫時的駐軍之地。如此的一個劉備,怎麼能給諸葛亮
什麼官做呢?
諸葛亮在劉備的軍營之中,倘若能有什麼名義,也只能是所
謂「賓客」,相當於民國忉年的顧問、參議之流。
劉備對於這位二卜六七歲的賓客,確是十分器重,「情好日
密」,天天見面,談個沒完,老朋友關羽、張飛二人看不順眼,說出
酸溜溜的話,劉備也就老實對這兩人說:「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
水也」(封丁侯的人,自稱為「孤」)。劉備請關羽、張飛以後不必
發牢騷;關、張二人也就乖乖地不再說什麼了。
劉、關、張都不是「一介武夫,未嘗學問」。劉備作過經學家
盧植的弟子,也就是大儒鄭玄的再傳弟子;關羽生平手不釋卷,
喜歡讀《左氏春秋》(俗名《春秋左傳》);張飛呢,字寫得極好,而
且也善畫美人。諸葛亮書讀得當然不會很少,卻也未必讀得比
劉、關、張三人都多。為什麼劉備極喜歡與諸葛亮交談呢?可能
是,諸葛亮長於分析,不僅言之有物,而且「頭頭是道」,對當前的
局勢與隨時發生的大小問題,「獨具隻眼」。
在這個最初的一兩年,諸葛亮除了陪劉備閑談以外,有沒有
替劉備辦過具體的事?我想,不會沒有。像劉備這樣作過州牧,
打過仗,經常掌握著若幹人馬而有志於「打天下」的人,是不至於
找到了人才而僅僅以談談為滿足的。他當然有「用」這個人才之
意,否則不能有耐心和他一談、再談、天天談。既然有意於「用」
這么一個人才,自然就必須先拿一些小事來「試試」他的能力了。
可惜,《三國志》的《劉備傳》與《諸葛亮傳》,均沒有記載諸葛
亮被「試用」的經過。
《諸葛亮傳》僅記載了劉琦向諸葛亮求救的故事。劉琦是劉
表的大兒子,失寵。得寵的,是劉表的小兒子劉琮與劉琮的生
母,亦即劉琦的後母蔡氏。劉琦對自己的未來很焦慮,曾經向諸
葛亮請教了好幾次,諸葛亮總是不肯給他出什麼主意。最後,劉
琦騙諸葛亮上樓;上樓以後,劉琦叫人搬走了梯子,然後向諸葛
亮說:「今天你我二人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話從你的嘴裡說出
來,只有我一個人的耳朵聽進了去,機密得很。你現在可以說話
了罷?」劉琦的如此安排,在動機上確是為了保持機密,而不是有
意對諸葛亮威脅(諸葛亮也不是一個肯在威脅之下貢獻妙計的
人)。
諸葛亮對劉琦輕描淡寫地說出下面的幾個字:「君不見申生
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左氏春秋》,很多人都念過,劉琦
自然念過,然而別人與劉琦念了這申生與重耳的故事,只把它當
作古時候申生與重耳的故事而已;諸葛亮念了,卻懂得把這個故
事的教訓應用到「今天」劉琦與劉琮的實際問題上來。
諸葛亮勸劉琦,不要蹈晉獻公前妻之子太子申生的覆轍,坐
待驪姬宰割,應該效法公子重耳,出亡。不久,劉表的江夏(武
漢)太守黃祖,被孫權擊敗,陣亡。劉琦就向爸爸劉表求得了江
夏太守的位置,離開襄陽,逃出了劉表後妻蔡氏的魔掌。

7. 請結合史實和三國演義,評價諸葛亮

諸葛亮出將入相,內輔蜀國,外抗曹魏,交和東吳,但後世亦有權臣之譏,是否評之太過?

諸葛亮在益州從無到有,不但建立了整個法令制度,也能發揚賞善罰惡的正名上下的王道,廣被於人民大眾,使整個社會公平正直的評價,都能明察秋毫。有益於國家,雖然是仇家,也會賞賜;違法犯紀,雖是至親,也會處罰。刑罰雖嚴峻,但是沒有人因此而埋怨,這種公平的統治,很難有人能相提並論。

然而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屢以曹操自比,對待劉禪的方式,一如曹操對待漢獻帝。掌握整個國家大權,排除君王的影響於其外,舉凡政治上人事任官、軍事上調兵遣將及內政大小措施,即有人嘰為嗜權之權臣,正如曹操,雖未篡漢,但隻手遮天,人臣功高蔽主。

在白帝城接受劉備誠懇託付的諸葛亮,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謹事幼君不失禮,輔國治眾國人信。比較起孫堅死後的主少國疑,甚至於孫策亡後的大臣未附,而劉禪不比孫策及孫權,諸葛亮的全力輔助,遂使後主無後顧之憂,其功不可沒。然而曹操大翦獻帝宗室,殺戮皇後貴妃;諸葛亮以臣事君,並無對劉禪作出逾矩的行為。曹操又控制漢獻帝左右,鏟除親信外戚;諸葛亮對於劉禪,恰好相反,甚至於北伐途中,還有因劉禪受讒而被迫回師召回成都的記錄。這些比較,諸葛亮與曹操兩者顯出截然不同的光景。

假如沒有諸葛亮的介入治蜀,政治上的作為,劉禪能夠使上下各適其職嗎?發崛人才,錄用人才,評量人才,任用人才,這些君主的重責大任,曹操、孫權及劉備等人非常擅長。諸葛亮一直到死後還安排了蔣琬、費禕等人接班,生前則重用董允、馬謖、陳震、呂義、楊儀、張裔、楊洪、費詩、杜微、來敏、尹默、譙周、鄧芝、楊戲、張表、楊顒,甚至劉琰、向寵、呂凱、馬忠、王平、張痴、張翼、姜維、宗預、廖化等,還有一堆文臣武將,蜀漢可謂人才濟濟一堂。這些應該是劉禪要繼承劉備廣招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黃忠、馬超、龐統、法正、孫乾、簡雍等人工作,諸葛亮卻先代劉禪募集人才,不知劉禪會不會作得比諸葛亮還好呢?相當懷疑。

軍事上的安排就更不煩劉禪操心了,諸葛亮率軍出征,南平叛亂,北出伐魏,每每造成魏國舉兵震動。雖然蜀兵素質太弱,無法完成大業,但以一州之寡民,力征數倍大州的眾兵,諸葛亮鞠躬盡瘁,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若是劉禪的軍事能力要比較,不如與劉備的義子劉封來比較,劉封是在二十餘歲就以武藝聞名,還具有實際率兵打勝仗的人,萬一有心與劉禪對抗,劉封可能會力屈劣勢嗎?後來劉封因諸葛亮而死,遂無此顧慮。如果沒有諸葛亮,劉禪要領兵平南蠻,北伐曹魏,似乎有點強人所難,也許還要面對劉封的挑戰皇位也不一定能搞定。

至於內政的治理,如果沒有諸葛亮的治理官府、修繕房舍、橋梁、道路等,開辟良田,豐收米糧來充實倉庫,講究器械技術的改良,不斷累積富饒物產。不管是不是權臣,這些事情需要勤勞肯作事的人才有辦法成就,如果搶著作這些事就叫權臣,那麼益州的人打從內心很希望這些所謂肯作事的權臣多一點。良相難求,因為掌權而不建設,握權而不造福人民的權臣太多,有人會認為劉禪會把國家治理得比諸葛亮還出色嗎?

如果蜀漢沒有諸葛亮,只憑劉禪來統治,就可比較出諸葛亮倒底是不是權臣,如果諸葛亮連一丁點都沒建設蜀漢或留下任何制度與人才來蔭庇劉禪的話。事實上諸葛亮治蜀達成富國強兵,有聲有色,連死後數十年都還令人民敬仰,甚至在路旁祭祀或私立廟宇,這種待遇,即使曹操、關羽及劉備一代梟雄等人都望之莫及。雖然經年征戰,未有匡復之功,但以蜀弱之資,挑戰曹魏強敵而不畏懼,士卒用命而不顧,人民盡其力而不怨,諸葛亮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與其責備諸葛亮身為嗜權之權臣,不如稱贊為治國之能臣,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當之無愧。

8. 三國志11威力加強版修改器,要能修改行動力和金錢,並介紹用法,總之越詳細越好,謝謝

武將特技
特技名稱 特技效果 代表武將(空位指初始狀態下不存在擁有該特技的史實武將,大多特技多人擁有,此僅舉兩例) 飛將 無視陸地上障礙;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除水軍、兵器外戰法成功必暴擊。 呂布
遁走 無視陸地上障礙。 劉備
強行 陸地部隊除兵器、運輸隊外移動力+5。 鄧艾、韓信、秦良玉
長驅 騎兵的移動力+3。 張燕、韓遂、馬休、夏侯霸、徐榮
推進 無視水上障礙。 周倉、孫韶、董襲、周旨、留贊
操舵 水上部隊移動力+4。 蔡瑁、呂岱、呂據、朱據、魯淑
踏破 通過地形為「棧道」時不受傷害。被落石攻擊時傷害減少為10%。火系傷害減半 張嶷、馬忠、陳式、牽弘、王頎
搬運 運輸隊移動力+5。 董昭、李豐、杜畿、孫皎、高翔、李豐(另一個)
解毒 通過地形為「毒泉」時不受傷害。 呂凱、朵思大王
掃盪 攻擊時目標部隊氣力-5。 張苞、凌統、祝融、凌操
威風 攻擊時目標部隊氣力-20。 張遼、甘寧、顏良、英布
昂揚 擊破一支部隊後,氣力值+10。 張郃、關興、賀齊、吾粲、杜預、高長恭
連擊 普通攻擊有50%的幾率攻擊2次。 曹洪、魏延、傅檢、牛金、鮑三娘
突襲 陸上攻擊時,50%的幾率不受反擊。 夏侯淵、丁奉、曹睿、文鴦、張球、彭越
強襲 水上攻擊時,50%的幾率不受反擊。 駱統、全琮
亂戰 所在地形為「森」時,攻擊時必暴擊。 劉辟、孟獲、冷苞
攻城 攻擊目標為建築物時,攻擊時必暴擊。 樂進、高順、胡奮
掎角 一齊攻擊時,50%的幾率使目標混亂。 陳宮、程昱
捕縛 擊破一支部隊後,必捕獲敵武將。(擁有名馬、強運特技武將除外,與擁有血路特技武將同部隊除外) 潘璋、馬忠、衛瓘
精妙 擊破一支部隊後,所得技巧P加倍。 徐庶、曹真、羊祜、陸抗、陳泰
掠奪 擊破一支部隊後,有15%幾率奪得敵武將一件寶物。 笮融、張闓、睦固、胡車兒
攻心 攻擊時,增加己方所造成傷害的15%的士兵。 呂蒙、陳表、樂毅
驅逐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普通攻擊時必暴擊。 孫堅、王翦
射程 井闌、投石射程+1。 劉曄、李典、步騭
白馬 技術「騎射」未研究時仍能進行騎射攻擊。騎射攻擊時必暴擊。 龐德、公孫瓚、公孫越、公孫范、公孫續、陳慶之
輔佐 非義兄弟、夫妻、親愛武將部隊攻擊時,有25%幾率發動支援攻擊。 (厭惡武將除外,擁有此特技武將必須為部隊主將) 孟達、鮑信、滿寵、關平、吳懿、趙累、鮑叔牙
槍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槍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劉封、李通、王基、朱桓、鄧忠
戟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戟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李嚴、陳武、沈瑩、鄂煥、花鬘
弓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弩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張任、孫尚香、嚴顏、鞠義、蔣欽
騎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騎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夏侯敦、文丑、張綉、馬雲祿
水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水軍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朱然、韓當、張承、孫翊、王渾
勇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全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孫策
神將 對武力低於己的敵隊,除水軍、兵器外戰法成功、普通攻擊時必暴擊。 關羽
斗神 槍兵、戟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張飛、白起
槍神 槍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尉遲恭
戟神 戟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太史慈
弓神 弩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亂射無自傷 黃忠
騎神 騎兵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馬超、霍去病
水神 水軍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周泰、鄭成功
工神 兵器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黃月英
霸王 全戰法成功時必暴擊。 項羽
疾馳 對攻擊力低於己隊的敵隊,使用騎兵戰法成功,必使目標隊混亂。 關索、曹彰、呂綺玲、楊大眼
射手 弩兵可對地形為「森」的部隊使用戰法和普通的遠程攻擊。 呂虔、曹丕、曹休
猛者 使用戰法使得目標隊移動時,50%的幾率使目標隊中任一武將受傷。 孫禮、王雙、華雄、沙摩柯、傅斂
不屈 部隊兵數小於3000時,被攻擊時有50%的幾率不受傷害。 文聘、郝昭、郭淮、霍峻、張悌
金剛 部隊所受傷害小於500時,有50%的幾率不受傷害。 許褚、向寵、諸葛誕、於詮、王伉、秦瓊
鐵壁 被一齊攻擊時,視為一次普通攻擊。 曹仁、審配、徐盛、孫恆、羅憲
怒發 己隊受到戰法攻擊後,氣力值+5。 王異、諸葛尚、劉諶、曹髦、孫魯班
強運 部隊武將不會戰死、受傷、被俘。 劉禪、劉邦
藤甲 所受非「火」傷害減少50%,所受「火」傷害為200%。 兀突骨
血路 部隊被擊破時,同部隊武將不會被俘。 廖化、曹昂
護衛 同部隊武將不會戰死、負傷。 典韋
待伏 計略「伏兵」成功時必暴擊。 蒯良、法正、諸葛瞻、公孫康、王甫
火攻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計略「火計」必成功。 黃蓋、皇甫嵩、朱儁
言毒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計略「偽報」必成功。 陳珪、周魴、張特、橋瑁
機智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計略「擾亂」必成功。 李恢、何晏
詭計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計略「內訌」必成功。 陳登、王允、徐氏
虛實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全計略必成功。 曹操、孫臏
妙計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計略成功時必暴擊。 袁術、李績
秘計 對智力高於己的敵隊,計略成功時必暴擊。 張松、張春華、桓范
看破 對敵隊所使用的計略必不受。 范增
洞察 敵隊所使用的計略必不受。 趙雲、岳飛
火神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使用「火計」必成功;造成的火傷加倍,自身火免疫。 周瑜
神算 對智力低於己的敵隊,全計略必成功必暴擊;免疫智力低於己的敵隊計略。 諸葛亮、張良
百出 己隊全計略氣力消耗為1點。 馬謖、荀攸、賈充、諸葛恪
鬼謀 己隊全計略使用距離+1。 郭嘉、陸遜、鍾會、吳起
連環 己隊全計略使用成功時,自動對目標隊的任意一鄰近的敵隊使用同一計略。 龐統
深謀 己隊全計略使用成功時必暴擊。 司馬懿
反計 敵隊所使用的計略不受時,己隊使用同樣的計略給使用計略的敵隊。 賈詡、姜維
傾國 對敵男性武將隊(無女性)全計略命中率加倍。 貂蟬、甄氏
妖術 可使用計略「妖術」。 張梁、木鹿大王
鬼門 可使用計略「妖術」、「落雷」。 張角、張寶、呂尚
規律 敵部隊所使用的計略「偽報」必不受。 於禁、黃權、司馬師、袁渙、辛憲英
沉著 敵部隊所使用的計略「擾亂」必不受。 徐晃、司馬昭、馬岱、王平、霍弋
明鏡 敵部隊所使用的計略「偽報」、「擾亂」必不受。 夏侯令女、蔣琬
奏樂 己方每回合開始前氣力值+5。 大喬、小喬、卞氏、鄒氏
詩想 受軍樂台效果加倍。 曹植、蔡琰、陳琳、劉劭
築城 執行指令「設置」時,每回合建造耐久度增加為200%。 張紘、婁圭、留略、留平、賈逵、蒙恬
屯田 武將所屬關隘或港口內的士兵不消耗兵糧。 國淵、韓浩、劉馥、寧隨、蕭何
名聲 「徵兵」時,獲得150%的士兵。 袁紹、程普、張邈、夏侯玄、魏諷
能吏 生產槍、戟、弩時,獲得200%的兵裝。 蒯越、馬良、費禕、鍾繇、溫恢、李斯、管夷吾
繁殖 生產軍馬時,獲得200%的兵裝。 馬騰、梁習、成宜、閻行
發明 生產兵器時,生產時間減半。 尹默、馬鈞、卻正、裴秀
造船 生產艦船時,生產時間減半。 呂范、王浚、唐咨、吾彥
指導 研究技巧時,消耗金錢減少為50%;同隊中的其他武將所獲經驗為200%。 孫權、盧植、袁遺、董允
眼力 所在城市有「未發現」武將時,探索人才時,必定發現人才。 荀彧、顧雍、伊籍、毛玠、崔琰
論客 外交中「同盟」、「停戰協定」、「交換俘虜」 時,有幾率觸發舌戰。 孫乾、簡雍、鄧芝、諸葛瑾、闞澤、張儀、藺相如
富豪 所屬城市原金錢收入增加為150%(每月收入1次)。 魯肅、糜竺
米道 所屬城市原糧食收入增加為150%(每季收入1次)。 張魯、閻圃
征稅 所屬城市原金錢收入為50%(每旬收入1次)。 董卓、贏政
徵收 所屬城市原糧食收入為50%(每月收入1次)。 李儒
親烏 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烏丸」的根據地。 袁熙、牽招、田予、劉虞、閻柔
親羌 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羌」的根據地。 張既、馬鐵、成公英、徐邈、韓德
親越 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山越」的根據地。 嚴白虎、嚴興、朱治、孫瑜、鍾離牧
親蠻 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異民族「南蠻」的根據地。 董和、張翼、孟優、雍闓、帶來洞主
威壓 所屬城市領地內不會出現「賊」的根據地。 臧霸、孫觀、波才、王匡、張曼成
仁政 所屬城市武將忠誠不會下降。 吳國太、孫登、曹沖、司馬攸、王昶、孔丘
風水 所屬城市不會出現災害「蝗災」、「瘟疫」。 周昕、田疇、虞翻、石苞、陸績
祈禱 所屬城市狀態「豐收」出現幾率增加。 鍾毓、樓玄、孫氏
內助 結婚後夫妻雙方所有屬性值+2。 糜氏、樊氏

官職爵位
爵位 指揮士兵數 獲得條件
皇帝 15000 24個城市以上 廢掉漢帝 或漢帝死亡 若是玩家自創武將可直接選做皇帝
王 14000 20個城市以上
公 14000 18個城市以上
大司馬 13000 14個城市以上
大將軍 13000 12個城市以上
五官中郎將 12000 8個城市以上
羽林中郎將 12000 6個城市以上
州牧 11000 4個城市以上
州刺史 11000 2個城市以上
官職 功績 指揮 俸祿 效果
丞相、司空、太尉、司徒 36000 15000 60 政治+5
大都督、衛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 36000 15000 55 統率+2
光祿勛、大司農、廷尉、衛尉 32000 9000 50 政治+5
征東將軍、征西將軍、征南將軍、征北將軍 32000 14000 50 統率+1
尚書令、太僕、太常、大鴻臚 28000 9000 45 政治+4
鎮東將軍、鎮西將軍、鎮南將軍、鎮北將軍 28000 13000 45 統率+1
中書令、御史中丞、執金吾、少府 24000 8000 10 政治+4
安東將軍、安西將軍、安南將軍、安北將軍 24000 12000 40

秘書令、侍中、留府長史、太學博士 20000 8000 35 政治+3
左將軍、右將軍、前將軍、後將軍 20000 11000 35

謁者僕射、都尉、黃門侍郎、太史令 16000 7000 30 政治+3
軍師將軍、安國將軍、破虜將軍、討逆將軍 16000 10000 30

郎中、從事中郎、長史、司馬 12000 7000 25 政治+2
平東將軍、平西將軍、平南將軍、平北將軍 12000 9000 25

太樂令、大倉令、武庫令、衛士令 8000 6000 20 政治+2
牙門將軍、護軍、偏將軍、裨將軍 8000 8000 20

主簿、諫議大夫、侍郎、中郎 4000 6000 15 政治+1
忠義校尉、昭信校尉、儒林校尉、建議校尉 4000 7000 15

左僕射、右僕射、典農校尉、議郎
5000 10 政治+1
奮威校尉、長水校尉、破賊校尉、武衛校尉
6000 10

兵種戰法
1.劍兵 攻擊60 防禦60 移動力20 費用0 攻擊和防禦都很低,無兵法.屬於烏合之眾的兵種,但是作為建築人員和緊急調配還行。另外,到了水上,如果軍隊夠多的話可以利用其布置火船陣。 三國志11
三國志11 2.槍兵 攻擊力95 防禦力95 移動力22 費用700(槍特產城市560 下同) 特點:克騎兵,被戟兵克 威力:攻擊能力中,防守能力中,移動能力中,攻擊范圍小. 用來混亂和搶劫的兵種,能壓制著對方來打。(用趙雲帶最好) 戰法: 突刺(15)(B 級適性或以上,下同) (對部隊的攻擊力25 下同)(對建築攻擊為0表示不攻擊,下同):將敵部隊擊飛一格 螺旋突刺(20)(A 級適性或以上,下同) 30 0:有一定幾率使敵人陷入混亂 (爆擊狀態下100%暈人,非暴擊情況概率發生) 二段突刺(25)(S 級適性才可,下同) 35 0:將敵部隊擊飛兩格 可執行戰法的目標:身在沙地、水上以外的敵部隊 作用 : 1、用戰法移動敵部隊,使其陣形有利於我方使用火攻或進行大范圍攻擊; 2、用戰法移動敵部隊,使其撞在陷阱(火球,火種等)上或使其進入我方軍事設施(箭樓,投石台,石兵八陣等)范圍內; 3、用戰法使敵人混亂,螺旋突刺暴擊時不受反擊,或者在危急時拖延敵人進軍速度 優點:攻守平衡,螺旋突刺暴擊必混亂,槍兵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派上用場:在小型戰役中,可以單純靠軍樂台+螺旋突刺以一敵多,而在大規模戰役特別是在超級難度中,可以用戰法移動敵部隊,使局面有利於我方使用火攻或進行大范圍攻擊. 缺點:攻擊范圍小,移動力不高,可以用戰法的地形太少.(沙地不能用戰法,例如長安周圍) 推薦特技組合: 壓制打法:槍將(或更上級的槍神、斗神、霸王、神將、勇將,也可考慮亂戰)+猛者+亂戰(威風或心攻) 3、戟兵 攻擊力90 防禦力105 移動力22 費用700 (560) 特點:克槍兵,被騎兵克 威力:攻擊能力弱,防禦能力強,移動能力中,攻擊范圍大.擅長作為前軍與多個部隊周旋以一打多。 (太史慈帶最好,畢竟是戟神) 戰法: 熊手(15)B 25 0:拖動敵人向我方部隊方向移動一格 橫掃(20)A 30 0:同時攻擊相鄰的3支相連的敵部隊 旋風(30)S 33 0:同時攻擊相鄰的所有敵部隊 可執行戰法的目標:身在沙地、水上以外的敵部隊 作用: 1、可用熊手移動敵人,達到和槍兵一樣的作用 2、敵人來時可以利用其高防禦特點作為肉盾卡位 3、利用戰法進行大范圍進攻,以一打多,造成敵人特大傷害 優點:熊手擊破敵方部隊時提升捕捉對方武將幾率,是防禦力最高的兵種,卡位的首選,並且是少有的可以大范圍進攻的兵種之一,更可以在多種地形使用戰法 缺點:攻擊力低,戰法消耗氣力太多 推薦特技組合: 防禦部隊:藤甲(小心火)+鐵壁+金剛(或攻心或洞察) 干擾部隊:威風+鐵壁+藤甲(小心火) 4、弩兵 攻擊力85 防禦力90 移動力22 費用700(560) 特點:無相剋兵種 威力:攻擊能力弱,防守能力弱,移動能力中,攻擊范圍大.大軍團作戰時清兵效率最高的兵種,攻擊時不會受到反擊,亂射可以籠罩7格的范圍,不過也能誤殺友軍(未必是壞事,殺自己人也有功勛和技巧P可賺) 推薦特技組合: 戰法: 火矢(10)B 10 15 建築可 射程2格 有特定科技可射3格:放出火箭,並有一定幾率使敵部隊著火 貫射(15)A 20 15 建築可 射程2格 有特定科技可射3格:可攻擊在同一直線上的兩支部隊 亂射(25)S 25 15 建築可 射程2格 有特定科技可射3格(也可距你2格有敵兵,敵兵旁也有敵兵但距你3格也可達到效果):最多可同時攻擊聚在一起的七支部隊(自己人會傷害,弓神特技亂射無自傷) (很難釋放) 可執行戰法的目標:身在森林水上以外的敵部隊、據點、設施 作用: 1、用火矢點燃火種/火球 2、大規模戰役是對敵人進行大范圍攻擊 3、攻城時以火矢打耐久 優點:可以躲在大部隊後面對敵人造成傷害,在沒有攻城兵器時可以用火矢燒耐久,在敵人大軍來犯時可以做到大面積殺傷 缺點:攻弱守弱,沒有弓神亂射還會傷到我方的部隊,使用時需要其他部隊作為肉盾或幫助擺位 5、騎兵 攻擊力105 防禦力90 移動力28 費用700(560) 特點:克戟兵,被槍兵克 威力:攻擊能力強,防守能力弱,移動能力強,攻擊范圍小.開發了白馬後還可以遠程攻擊,由於其高速移動力所以除了作戰厲害外也是建築部隊和計略部隊的最佳選擇. 戰法: 突擊(15)B 30 0(0代表不能):推動敵部隊使其移動一格(我方部隊也會移動) 突破(20)A 35 0:從敵部隊中穿過去 突進(25)S 40 0:推動敵部隊使其移動兩格(我方部隊也會移動) 可執行戰法的目標:身在濕地、毒泉、森林、棧道以外地形的敵部隊 作用: 1、同槍兵、戟兵 2、可以通過突破從敵部隊中間穿過,當敵人用一支部隊卡位時可以做到和後面的部隊兩面夾擊 優點:雖然它的攻擊范圍小,但是他擁有高攻擊力和高移動力!還有就是用騎兵戰法有幾率發生強制單挑,還有可能突死敵人 缺點:如很多人所說,騎兵的攻擊范圍太小了,還有就是防守也太弱了. 推薦特技組合: 戰法攻擊:疾走+猛者+騎將(或更上級的騎神、霸王) 普通攻擊:連戰+驅逐(或更上級的神將、飛將)+白馬(如已開發了白馬技能則可換為威風或心攻) 捉人部隊:捕縛+長驅(或更上級的強行)+昂揚 雷電部隊:鬼門+百出+鬼謀(賺技巧可換為精妙) 計略部隊:虛實(更上級的有神算)+連環+百出(或樂奏) 6.攻城車(更上有木獸) 攻擊力95 防禦力85 移動力18 費用1500(??) 戰法:破碎(10)C 級適性或以上 0(說明不能對部隊攻擊) 130 只對建築可:只能對建築物進行此戰法,威力強 對建築物超大傷害,同時對城內部隊造成傷害。防守能力弱,移動能力弱,升級為火獸後可以攻擊野戰部隊。由於全是戰法攻 擊所以不被反擊,不過受到攻擊也不能反擊別人,明顯弱點是沒氣力就等於報廢了。 推薦特技組合:攻城+工神(更上級的有霸王)+樂奏(或遁走,或飛將) 7.井欄 同攻城車 費用1600(??) 戰法 火矢(10)C 15 20 建築可:放出火箭,並有一定幾率使敵部隊著火. 遠程攻城兵器,與攻城車不同的是更擅長的是殺兵。防守能力弱,移動能力弱,升級到投石並開發霹靂後可以產生濺射效果波及相鄰部隊。 推薦特技組合:工神(更上級的有霸王)+樂奏+射程(或攻城) 8.運輸部隊 ???!移動力25 費用0 運輸部隊,攻擊和防禦自然最弱,但當帶有相應兵裝時能給作戰部隊城外增兵也是有力的戰場支援 。 推薦特技組合:運搬+樂奏(剩下的隨便加個多出來的計略特級就好) ----------------------以下為造船類,有特技造船可縮短製造時間--------------------- 9走舸 攻擊力防禦力都是75 移動力16 費用0 戰法 火矢(10)B 15 15 建築可:放出火箭,並有一定幾率使敵部隊著火 水中部隊,任何兵種上了船都一樣,所以只水戰的話用劍兵就夠了 推薦特技組合:水神+推進+操舵 10.樓船 攻擊力95 防禦力85 移動力20 費用800(??) 戰法 火矢(10)B 15 15建築可:放出火箭,並有一定幾率使敵部隊著火 猛撞(10)A 25 20:汗.....不知道寫什麼好,撞過去就是了.....注意不會翻船 大型船,升級為斗艦可以投石 投石(15)可以對多部隊進行水上攻擊,成功率100%,有自傷(注意別用威風自傷,不然自己部隊很慘) 推薦特技組合:水神+樂奏+操舵

9.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水鏡先生的徒弟嗎

相傳,諸葛亮是水鏡先生的徒弟,而司馬懿不是。

司馬懿的師承是胡昭。

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魏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溫縣的世家大族子弟,當他聽說陽翟名士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後,就慕名前去學習。胡昭慧眼識人,見司馬懿聰慧通達,智計絕倫,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後必能成就一番大業,於是就竭盡全力,傳道授業。由於司馬懿出身於名門望族,又聰慧絕倫,為人處世,當然恃才傲物,因此他與陸渾周生結怨,當他得知胡昭從學館離開後,周生就糾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殺司馬懿。胡昭聞知此事後,立即去追趕周生。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在崤山澠池之間截住了周生一行,經他斡旋,周生才放棄了尋仇的打算。司馬懿死裡逃生,胡昭功不可沒。?

詳細見:

三國荊襄高才:在三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各政治集團中,荊襄高才有很大影響力。荊州在東漢末年戰亂時期是學術中心,這里相對安寧的環境為培養傑出人才提供了條件。最有名的學術領袖是龐德公、司馬徽、宋仲子等人,龐德公是當地士族領袖,司馬徽是潁川人,視德公為兄長,被德公稱為水鏡先生,兩人親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司馬徽與宋仲子的學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龐德公讓從子龐統去見教司馬徽,龐統被徽贊譽為南州冠冕,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姐姐,諸葛亮每次見龐德公都參拜,龐德公稱諸葛亮為卧龍,龐統為鳳雛。這兩個晚輩學生被司馬徽推薦給了劉備,司馬徽其他的學生在《三國志》中,比較有名的諸葛亮與徐庶、石韜、孟建、崔州平共游學,亮只學大略,志向高遠。司馬徽也贊賞他的才略,把他與龐統並列看待。龐德公子龐山民與徐、石、孟等都入魏,龐山民任黃門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韜典農校尉、孟建征東將軍。諸葛亮追隨劉備,龐統首先擔任了周瑜的功曹,後來追隨劉備戰死,是入蜀的主要謀士。在蜀國的司馬徽學生中,向朗品德最高,《襄陽記》載:朗師事司馬德操,與徐元直、韓德高、龐士元親善,他主張和為貴,在蜀國任特進、左將軍等職,諸葛亮南征時,他留守主政。諸葛亮北伐時任長史,受馬謖牽連免職。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國上下尊敬的長者,逝後十五年蜀國滅亡。在封建社會不同的政治集團的對抗中,形勢錯綜復雜,沒有所謂單一集團能強盛,只有兼容、聯合眾多力量才能統一,傑出的政治家都深諳此道。曹操招攬人才,以改朝換代為目的,荊襄的高才在曹魏政權地位一般,司馬徽的學生只有劉廙職位最高,有反對禪讓的傾向,很早就去世了。孫權政權中,荊襄的高才只有諸葛瑾、宋仲子的學生潘浚等。在曹魏政權中的司馬懿雖然師從胡昭,但是也敬重荊襄高才,現存史料中,司馬懿是曹魏集團中最重視荊襄地區的,與曾在這里避難僑居士大夫杜畿、司馬芝、杜襲等共事。他為曹操父子出謀劃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荊襄地區事務,而且長期駐守南陽宛城,控制荊襄。在他與諸葛亮對陣時,兩人也書信往來,也聯系孟建等,司馬懿與黃權關系密切,黃權帥龐統兄弟龐林降魏。司馬懿的祖父擔任過潁川太守,與潁川的司馬徽同姓,司馬懿對司馬徽的學生和荊襄高才們是親近的。這也是他與諸葛亮交戰依然下書的原因。在蜀地司馬徽的學生還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擔任了諸葛亮的軍謀祭酒,太中大夫等職。

10. 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

諸葛亮忠君思想再認識
諸葛亮高卧隆中,聲稱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實則「藏器在身」《諸葛亮集》附錄卷二引裴度《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雲:「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當三人反問諸葛亮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注引《魏略》。笑而不言者為何?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啟齒告人也。諸葛亮抱經緯天地之才,「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然而,管、樂亦並未建立蓋世之功,任官不過諸侯之將相而已。諸葛亮志存高遠,他自比管、樂,很可能僅是其追求的較低目標。以當時形勢而言,不排斥諸葛亮亦有爭奪天下、建立王霸之業的雄心。
東漢末年,皇綱解紐,各路諸侯紛紛起兵,稱孤道寡者不可勝數。曹操、袁紹、孫策、孫權、劉備等人皆有並吞八荒、囊括宇內、掃平四海之志。難道諸葛亮就不如他們,註定只能為人臣,而不能為人君?可惜的是,由於諸葛亮出道太遲(按:較曹操、袁紹、劉備等人要晚出生二十多年),諸葛亮未出隆中,「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同上。其餘軍閥,如劉表據荊州,「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三國志》卷六《劉表傳》,劉璋占益州,張魯守漢中,馬騰、韓遂稱雄於關中。漢朝十三州之地已被各路諸侯瓜分殆盡。諸葛亮已失去自樹大旗,成為獨霸一方諸侯的最佳時機。胸懷濟世之才,欲圖王霸之業的諸葛亮要想攀上權力的高峰,唯一的途徑只能是擇主而事之,這對諸葛亮而言,雖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與司馬懿相似,仍是實現其政治目標的重要契機。
需要探討的是,諸葛亮「擇主」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為,諸葛亮考慮的標准不外乎兩條。其一,人主必須是雄才大略的明君;其二,自己必須成為人主的股肱,得到人主的特殊重用。從《隆中對》中可知,諸葛亮對世之英雄早已洞若觀火,一目瞭然。劉表、劉璋、張魯等碌碌之輩,根本不在他考慮的范圍之內,諸葛亮心目中的英主明君,唯有曹操、孫權、劉備三人。從當時的政治格局而言,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當然是曹操。那麼,諸葛亮為何要放棄這一選擇?我以為這並非因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要與「漢賊」劃清界限。
諸葛亮棄曹的最主要原因是考慮到中原汝、潁地區人才濟濟《三國志》卷十四《郭嘉傳》載曹操與荀彧書信曰:「汝、潁固多奇士。」《晉書》卷一百一十八《姚興載記》載姚興之語:「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俊異,汝潁多奇士。」,曹操平定北方後,已非初起兵時可比,其帳下確是猛將如雨、謀臣如雲,初出茅廬的諸葛亮要想在曹操帳下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對此狀況,諸葛亮是有足夠認識的。當其好友孟建思鄉心切,欲往中原求取功名時,諸葛亮勸阻曰:「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後來諸葛亮伐魏時獲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韜任郡守時,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注引《魏略》。為徐、石二人仕途不暢而鳴不平(按:二人官至二千石,豈能謂曹魏未予重用),未嘗不是為自己未投魏而感到慶幸!以諸葛亮之慧眼,當然深知孫權亦是雄略之主,且其兄諸葛瑾亦在東吳供職,然而當東吳重臣張昭推薦諸葛亮予吳主時,諸葛亮斷然拒絕:「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注引《袁子》。
為什麼諸葛亮最終選擇的是劉備?劉備有雄才,知人善任,自然是諸葛亮擇主的重要條件。加之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諸葛亮「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除此之外,歷代政論家談論的最多的是諸葛亮心存漢室,他同劉備的合作,主要是建立在擁劉安漢基礎上的。「漢祚將傾,方將翊贊宗傑,以興微繼絕克復為己任故也。」《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裴松之自注。裴注的這條材料為眾多史家所引用,以論證諸葛亮素有「宗本之心」《諸葛亮集》附錄卷二引習鑿齒《側周魯通諸葛論》。,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對此分析,我頗不以為然。東漢中葉以來外戚、宦官輪流專權秉政,朝政日益敗壞。東漢末年,董卓作亂,軍閥混戰,漢家朝廷已是苟延殘喘,奄奄一息,史稱:「自安帝以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三國志》卷一《武帝紀》注引《魏略》。對此形勢,深諳「人事」、「天道」的諸葛亮會看不出來?兩漢時期,盛行五德終始說,時人皆知炎漢火德已衰,土德將取而代之,才具冠世的諸葛亮難道真的對「歷數」、「期運」一點兒都不相信?諸葛亮不事孫權的理由很清楚,是孫權「能賢亮而不能盡亮」,而並不是孫權姓「孫」,不姓「劉」。那麼,為何諸葛亮要輔佐「羈旅奔逃,寄人籬下,無寸土可以立業」 的劉備?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條。古今幾乎所有的政論家都未深究個中奧秘,大都認為諸葛亮目光遠大,並沒有在乎劉備在軍事實力與人才資源上的「一窮二白」,而以為劉、葛的合作是志同道合。其實這個問題大有玄機,劉備的「劣勢」、「短處」在諸葛亮眼中恰恰是「優勢」、「長處」。試想,倘若劉備和曹操一樣地廣兵眾,人才濟濟,諸葛亮還能受到特殊的重用嗎?正因為劉備手下,武將不過關羽、張飛、趙雲,謀臣不過糜竺、孫乾、簡雍等數人。「亡命於行旅之間」《諸葛亮集》附錄卷二引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的劉備集團的人才匱乏到如此程度,這就給諸葛亮大展宏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足夠的平台。
諸葛亮出山的條件很高,人主對其不僅要做到「賢」之,還必須做到「盡」之,「賢」、「盡」兩字的寓意深長,必須參而悟之。所謂「賢」,即把諸葛亮視為「賢士」,對待「賢士」的最高規格無非是以「國士」待之,如同春秋時智伯待豫讓《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載:「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戰國時燕昭王待郭隗。這在諸葛亮看來是遠遠不夠的。而「盡亮」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表達個中之意。諸葛亮自視甚高,雖然年輕,且初出茅廬,但絕不願一步一個台階地從「下曹從事」關於「下曹從事」,《三國志•魯肅傳》載魯肅諫孫權不可降曹操時雲:「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又《三國志•龐統傳》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的才幹與抱負皆高於龐統,當然更不願任從事。的基層工作做起,而必須從高起點開始。既然要「盡」全力發揮亮之大才,當然要將其放到最重要的崗位,賦予重權要職。
諸葛亮高卧隆中時,雖在司馬徽、龐德公等名士的鼓吹下,在荊襄地區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有許多人不以為然,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只有其小圈子內的幾個好友「謂為信然」《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至於中原、江南地區對其更不了解,可謂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在諸葛亮還未成名前,就要求人主使用他必須「盡亮」,其出山的「心理價位」如此之高,這在人才資源極其充足的曹、孫兩家那裡是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得到滿足的。至於劉玄德那裡就不同了。劉備雖然其時官拜左將軍、豫州牧。漢制,將軍、州牧雖可以開府治事,然劉備的「幕府」空虛,人才奇缺,趙翼雲:「是時人才已為魏、吳二國收盡。」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條。諸葛亮「高瞻遠矚」看中的正是劉備的這一其他諸侯無法與之相比的「優勢」,故甘心輔佐劉備。
其實,諸葛亮進入劉備集團以後,其地位和權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赤壁之戰後(公元208年),「亮為軍師中郎將」同。秩比二千石;劉備取益州,亮遷為軍師將軍,秩二千石。而關羽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被拜為偏將軍、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羽為盪寇將軍,秩二千石。劉備稱漢中王,羽遷為前將軍,位次三公。張飛在建安四年已為中郎將,赤壁之戰後,為征虜將軍、宜都太守,秩二千石。劉備稱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位次三公。在劉備稱帝之前的兩個時間段內,關羽、張飛的地位均高於諸葛亮。文官之中的許靖雖為清談客,但因名望甚高,故「先主為漢中王,靖為太傅」,太傅乃上公,當然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三國志》卷三十八《許靖傳》。甚至連才具極為平庸的糜竺之官職亦在諸葛亮之上。「益州既平,先主拜竺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三國志》卷三十八《糜竺傳》。其他如龐統、法正、黃忠、馬超等人之地位亦不低於諸葛亮,正如大多數史家所指出的,劉備與關羽、張飛之關系比之諸葛亮似乎更進一層。他們「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故任何加入劉備集團的人都只能居於關、張二人之後。這對於一心欲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說,這個排他性極強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嚴重障礙。 其實,劉備對諸葛亮亦並非一開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猶如魚水。闖盪半生,歷經數十年軍閥混戰磨難的劉備,此時已經是一個相當老練成熟的政治家。在諸葛亮沒有顯山露水之前,他不可能一開始就釐定諸葛亮能力的高低,故劉備收取荊州江南四郡後,並沒有委諸葛亮以軍政重任,而僅使其「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而已。《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田余慶先生在其《隆中對再認識》一文中指出:「劉備並未以《隆中對》的方略為念,孜孜以求實現,當然也沒有把諸葛亮放在運籌帷幄的地位,大事向他咨詢。劉備死前,諸葛亮長時間內並不在劉備身邊,戎機大政,並無諸葛亮參贊其間的事實,決計入蜀和叛攻劉璋,是法正、龐統之謀。他在荊不得預入蜀之謀,在蜀不得參出峽之議,這些關鍵之事不論正確與否,都與他無干係。」田文載《歷史研究》1989年第5期。我認為,田先生這個分析相當精闢,道出了諸葛亮相當長時間內並不是劉備手下第一號人物的真相。
諸葛亮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是誰,毫無疑問,是關羽。關羽驕橫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關羽閱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羽)、馬(超)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飛)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三國志》卷三十六《黃忠傳》。劉備所謂「自當解之」,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前往。《三國志•費詩傳》曰:劉備「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家習知,魏晉時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為對人侮辱的稱呼,這類例證並不罕見。《三國志》卷三十九《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劉巴以張飛為武人而罵之為「兵子」;卷四十《彭羕傳》,彭羕罵劉備為「老革」,裴松之注謂:「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為兵,故語稱兵革,革猶兵也。羕罵(劉)備為老革,猶言老兵也。」東晉時也有例證。《世說新語•簡傲》謂謝萬矜豪傲物,謝安誡之,萬「因召集諸將,都無所說,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諸君皆是勁卒。』諸將甚憤恨之」。《通鑒》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奮身行伍者以兵與卒為諱。」
關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諸葛亮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討其歡心呢?我以為,這正是諸葛亮工於心計、深藏不露的韜略。亮、羽二人的關系如何?史無明文記載。然細加考察,亦可略窺一二。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可見,關羽、張飛並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裡,對劉備「與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興。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欲一鼓盪平東南,劉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形勢危如累卵。諸葛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戰,諸葛亮建立奇功,不僅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而且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關、張等人再也不敢小覷他了,但關羽卻由過去的輕視而變為嫉妒諸葛亮。王夫之對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說:昭烈之敗於長坂,羽軍獨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遺。而諸葛公東使,魯肅西結,遂定二國之交,資孫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於亮。劉琦曰:「朝廷養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於是以忌諸葛者忌肅,因之忌吳,而葛、魯之成謀,遂為之滅裂而不可復收。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九,中華書局,1975。
關羽和張飛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張飛對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關羽卻對士大夫始終心存芥蒂,盛氣凌人,諸葛亮作為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士大夫,當然也在其中。諸葛亮對關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裡的情況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慮其與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關系,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為周旋。諸葛亮考慮的不是如何懲罰關羽,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待時機除去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雖然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為孫權所殺。這其中有很多隱情至今令人費解。襄樊戰役前後,吳、魏使者往來不絕,密謀夾擊關羽,可謂緊鑼密鼓,配合默契,而劉備、諸葛亮對此卻一無所聞,對關羽未作任何具體的軍事、後勤與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親統大軍屯駐摩陂,並不斷調遣於禁、龐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方面也絲毫沒有採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將全軍覆沒之際,蜀中援軍還是遲遲不至。這就引發後人的紛紛猜議。國學大師章太炎有他獨特的見解。他說:「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之敗,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譏其無遠略,而或解以敗問之未通。苟羅騎斥侯之疏如是,則政令愈慢矣!」對「無遠略」、「敗問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論:關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國之柄,無出於二孔;出於二孔,其所舉雖是,而宰相因以不能齊人心,一法令,則國已分裂矣。雖殺之而疆易侵削,終不以易內訌。其故事則有蕭何之戮韓信。何公用之於韓信,而葛氏陰用之於關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關羽鎮守荊州,手握重兵,驕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劉備死後)之後將難以對付,即使劉備健在之時,諸葛亮也很難越過關羽這道障礙,而攫取更大的權力。故「葛氏」寧可丟失荊州,也要借吳人之手除掉關羽。章氏的這個見解很大膽,當然這僅僅是猜測。也許章氏覺得此說理由不夠充分,故不久又補充曰:「當是時,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撫民劃策見任,未能一切領錄。其任武侯又不如關羽舊人保信,荊州之敗,始於嬈吳,終於失援,則先主之褊迫疏慢為之。」《章太炎全集》第三卷,611頁。將「荊州之敗」歸咎於劉備的「疏慢」輕敵。但章氏此說亦頗牽強。是時諸葛亮雖不能「一切領錄」,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未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見諸葛亮勸諫的記載。退一步而言,即使劉備寵信、縱容關羽,不把《隆中對》放在心上,但襄樊戰役打響後,劉備、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關注戰役進展的一舉一動。盡管川、鄂之間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傳播不甚暢通,但整個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始,至翌年一月結束,首尾長達半年之久,蜀漢作為一個完整的新興政權,不可能沒有任何信息傳播渠道。
關羽攻襄樊,守荊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時孫劉聯盟已呈破裂之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孫吳隨時可用奇兵偷襲荊州,諸葛亮深諳兵法,難道他會掉以輕心?眾所周知,諸葛一生唯謹慎,從不肯弄險。他為何不提醒「疏慢」的劉備?方詩銘先生在《三國人物散論》(62)《劉備與關羽》一文中認為,不是諸葛亮要除去關羽,而是劉備要剪除關羽。茲節錄方詩銘先生在《劉備與關羽》一節中的部分原文:「關羽斥罵黃忠為『老兵』,這是憤怒至極的表現,是誰將自己與這個『老兵』同列,當然是劉備,因而關羽的憤怒不是指向黃忠,而是指向劉備。由此可知,關羽對劉備的不滿已經到了何等程度,對此,劉備不可能不有所知曉。但是,關羽手握重兵,鎮守荊州,不但易代(即劉備死後)之後將難於控制,即劉備健在之時也感到沒有把握。怎麼辦?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時必然提上劉備思考的日程。……《隆中對》的破滅,荊州的失守,關羽不能辭其責。但是,由於劉備與關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據荊州政治軍事重地,以監視關羽,終於矛盾激化……更為重要的是,聽任關羽破壞《隆中對》策劃,挑起對曹操的戰爭。對此,劉備似皆若無其事。」並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將諸葛亮「不除(關羽)則易世所不能御」篡改為劉備「不除(關羽)則易世所不能御」。還說:「章太炎在《訄書》中的看法是大膽的,更是有見地的。」方詩銘:《劉備與關羽》,見《三國人物散論》(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這種移花接木的方法實不可取。我以為,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為「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少結契」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條。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除了孫權、呂蒙之外,諸葛亮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羽死後,諸葛亮的地位和權勢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後,劉備對法正的信任程度遠遠超過了諸葛亮。對此,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劉備東征,「以復關羽之恥」,群臣紛紛勸諫,劉備一概不聽,「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對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諸葛亮是否諫阻,因史無記載,無從得知。但從諸葛亮這番言語中,即可知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諸葛亮難以企及的。
劉備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規劃,法正不僅助劉備取益州、定漢中,建立了卓越功勛,且「智術有餘,能回人主之意」。「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裴松之注。由此足見,法正對於劉備可謂以身相助,事事取信於備。攻取成都後,備「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法正一身兼內外要職,這是劉備對其絕對信任的充分體現。法正對「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
諸葛亮所雲反映了當時的實情。但也不難看出,這是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為凌駕於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裡,另一方面則是諸葛亮對法正的「縱橫」、「威福」,也深感無可奈何。
法正的驕橫跋扈,諸葛亮當然是不快的。但如何在適當時機削弱其權勢,諸葛亮心中自有打算。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因兵力不足,「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楊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三國志》卷四十一《楊洪傳》。漢中是「益州咽喉」,得失關系蜀漢政權的「存亡」,對此諸葛亮焉有不知之理?至於「急書發兵」,這是主公劉備的命令,豈能違抗。諸葛亮之所以詢問楊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借機推薦楊洪興辦蜀郡發兵之事,從而以楊洪取代法正蜀郡太守的職位。在法正「缺崗」的情況下,劉備也無可奈何。楊洪將軍隊、糧草等物資及時運送到漢中前線,以「眾事皆辦」之功繼法正之後,「即真」為蜀郡太守。
法正失去「外統都畿」的重任,權勢大為削弱。然而,諸葛亮與法正之間的矛盾並未緩和。「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所謂「公義相取」其實是表面的,而「好尚不同」才是實質性的。對法正的聰明才智,諸葛亮內心是十分欽佩的,「亮每奇正智術」《三國志》卷三十七《法正傳》。更重要的是,法正又是當時唯一能使劉備言聽計從的謀臣,這一點連諸葛亮也自嘆弗如。因此,如果法正長壽,其與諸葛亮矛盾必然加劇。使諸葛亮感到幸運的是,劉備稱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病故。劉備稱帝時,關羽、龐統、法正、黃忠皆亡。張飛雖然與劉備「恩若兄弟」,但畢竟只是一員武將,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三國志》卷四十《彭羕傳》。更不足信任,太傅許靖僅是「清談」之客。劉備環顧左右,除諸葛亮外,竟無一人可賦予重任。故其即位伊始,就封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諸葛亮奮鬥了整整十五年,才爬上了他夢寐以求的丞相高位。
劉備白帝託孤,對諸葛亮曰,若其子劉禪「不才」,「君可自取」,古人論此,多贊其君臣肝膽相照,並取魚水之喻相印證。但也有人認為此乃劉備「詭偽之辭」《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注引孫盛曰。對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試探之。田余慶先生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為然,在其《蜀史四題——劉備託孤語》一文中作出新的詮釋。田先生的見解是否有道理,本人暫且不作評論,我以為劉備託孤之語,是真心還是假意,抑或另有打算,今已無從考證,誠然是千古之謎。現在要檢討的問題,不是劉備要不要諸葛亮當皇帝,而是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個台階,由宰相登上龍椅。這個問題古今從未有人作過思考。正如田余慶先生所說:「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田余慶:《蜀史四題——蜀國新舊糾葛的歷史追溯》,載《文史》,第35期,中華書局,1992。之所以沒有人懷疑過,無非是經過歷代文人及小說家的渲染,諸葛亮已經被衍化成「聖人」,成了「鞠躬盡瘁」、忠貞冠世的典範。歷史學家受其影響,大概也會感到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區」,輕易不敢染指。要把諸葛亮從聖壇上請下來,我想很有必要對這一最棘手的問題作一番探討。
其實,諸葛亮執政時並沒有被時人視為事君以禮、謀國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漢政權中,李嚴、廖立、來敏、魏延等人對諸葛亮專政攬權頗多微詞,諸葛亮在世時,迫於其權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諸葛亮甫卒,丞相參軍、安漢將軍李邈即上書後主劉禪,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華陽國志》卷十中《先賢士女總贊•廣漢士女》。

閱讀全文

與尹默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