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洲民間故事》讀後感
唱歌、跳舞、聽故事這類活動,在非洲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是占著重要地位的。我們簡直無法找到一個民族,他們沒有自己的優美的神話故事。對非洲人來說,講故事並不是一種普普通通的娛樂,而是一種嚴肅的教育。聽眾對講故事者所講的每一個故事,總要持尊敬的或恐懼的態度。有時,講故事的人講,聽眾也就參加進去。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還保留著這種叫「烏魯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領講,摻雜進一些歌子,而所有的聽眾則伴以合唱。西非的愛維人也用這樣的方式講故事。愛維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則克普說:「我們在工作或娛樂的時候,唱我們的民間歌曲,我們用歌聲來哀悼朋友,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歡樂,當我們聽著很長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的歌唱使故事編的生動活潑。」[1]
在很多非洲民族中,只許可在晚上講故事。據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旅行家柴普曼說,卡普爾人(科薩人)白天是不準講故事的。另一位旅行家弗羅賓尼烏斯也證實,在北非柏伯爾人(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及摩洛哥的部落群,操閃米特-哈米特語)的某些部落群里,仍然是禁止白天講故事的。每到晚間,黑暗降臨了所有熱帶密林的時候,人們燃起一堆堆篝火,勞累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們,都聚集在篝火旁,聚精會神地聽著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
據說,十七世紀中葉,即在歐洲人進入非洲之前,布須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處於石器時代的民族。布須曼人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落後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點保存到了二十世紀。他們使用弓、毒箭和投槍狩獵,既不知農耕,也不知畜牧。他們沒有固定的房舍,棲居於灌木叢中。因此,布爾人——殖民主義者荷蘭人把他們稱作布須曼人——意為「灌木叢里的人」。布須曼人及其緊鄰霍屯督人是歐洲侵略者的第一批犧牲者。荷蘭移民自1652年起,以現今的開普為基地,無情地屠殺布須曼人。他們把布須曼人包圍起來,不分男女老幼,用槍炮射殺。生留的很少一部分人被驅趕到卡拉哈里大沙漠無水地區。
歐洲人在非洲出現時,霍屯督人所處的社會發展水平比布須曼人要高得多。他們和布須曼人遭到了同樣的命運,然而給予他們致命打擊的,是1906—1907年間西非人民起義反對殖民主義壓迫時的德帝國主義。現在霍屯督族保留下來的納馬部族,約有兩萬人。
布須曼人的民間文學是十九世紀中葉研究非洲語言的第一批學者之一英國人B·布雷克(Bleek)記錄的,他曾經研究了當時居住在橘河一帶的一個布須曼人部落,大都帶有神話的色彩。布須曼人有一個故事談到星星的起源,認為星星是一個布須曼姑娘造的,把她奉為布須曼人的始祖。故事這樣敘述:「古代有一個姑娘。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燒過的炭灰撒向天空。灰燼撒到哪裡,哪裡的天空上便出現一條星星造的路。自那以後,每到夜晚,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著大地,使人們看得見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布須曼人用故事來講解他們還不大了解的自然現象,把自然界的諸種現象說成是神普爾加所使然。有一個故事這樣說:「有一天天,太陽燃燒似的照耀著,令人非常苦悶。有兩個因苦熱而煩躁的婦人,為了要發泄她們的苦悶,把一條可憐的毛毛蟲踐踏死了。普爾加神對於這件罪惡非常震怒,於是降下漫漫的長夜,要使人們對日光的價值再看高些。……」布須曼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蝗蟲(蚱蜢),以它為中心編造了一系列故事,布須曼人認為蚱蜢締造了太陽、月亮和他們動物。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和克朗林記錄下來的,大部分也是動物故事。布雷克曾經想把他的南非動物故事題名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歐洲諸民族的動物故事列那狐故事。這一點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獅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對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獅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龜——智慧、機敏……在他們的故事中,偶爾也出現人為主角的故事,但在這種故事中也是人、動物同台,人與動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類。例如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女人嫁給大象做妻子,人同動物是相像的。[2]
班圖語族各族居住在由蘇丹到非洲的南部,剛果河流域,幾個非洲大湖地區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
在歐洲人入侵之前,班圖人宗教觀念的基礎是萬物有靈和祖先崇拜。祖魯人信仰一神教,神居住在天上某個地方,但不幹涉人間的事務。
祖魯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樣,主要是動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據說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沒有家兔的)。但是在祖魯人的故事中,出現了象穀穀馬戴烏這樣的巫師,伊澤穆這樣的食人精,烏希古留密這樣的英雄。
祖魯人故事中的登場人物,同時又是說故事的人,故事的創造者;他們不僅說不清楚這世界是怎麼回事,甚至還不知道怎樣理解它。他們把無法理解、無法解釋的現象說成是由於某種特殊力量的存在,而這種特殊力量又是經常跟人在一起的。他們賦予動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靈性,什麼都是活的,什麼都在行動,對這一切,人必須時刻加以提防。關於巫術和巫師的描寫,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見的。祖魯人無法理解生死現象,便想像世界上有巫術存在,而且至今還用巫術來解釋死亡。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說,小姑娘恩桐碧落到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巫婆手裡,跟她學到一些基本巫術知識。由於老巫婆一病不起,恩桐碧只學到一知半解。[3]這種掌握了巫術的超自然的人,同現實中的人是一同出現於故事中的。巫術並不同現實中的人處於對立的地位,而是幫助他們處世。可以說,超自然和現實生活並存,與現實生活交織在一起。
祖魯人關於他們的英雄人物烏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登場人物與動物之間說成同類。有時我們簡直很難了解這位英雄是什麼,是人?還是幼小狡猾的動物?
我們從祖魯人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會特點。《鳥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個還沒有分解為一個個小家庭的家長制大家庭里。根據民族學所提供的材料,祖魯人以處於原始公社制階段上的社會組織為基礎,劃分為四個年齡等級。例如20歲至40歲的男子構成第三個年齡等級,他們的社會義務是抵禦外侮,保衛部落。這種年齡等級及社會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戰士、獵人和畜牧人。因此,像擠牛奶的工作,保護婦女兒童的安全,是由男人來做的(如《荒年》);而撿柴的工作,則由婦女來做。
祖魯人的民間文學不僅反映了一定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發著濃郁的熱帶非洲的氣息。如故事大多發生在拉肯斯堡山脈一帶,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現海岸、浪潮、樹木繁茂的險山、湍急流水的溪谷。他們的民間故事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爭,漲潮、退潮、河水泛濫,往往淹沒村落,沖走財物,捲走人畜。此外,蝗災、荒年的發生,也給祖魯人帶來了災難。因此他們塑造了伊吉苦苦馬呆鳥(可能是蝗蟲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他們的故事道出了他們的哲學觀念:對自然要敬而遠之;要幫助遇到困難的人。這就是祖魯人的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
斯瓦西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從南邊的莫三比克到北邊的索馬里。在荷蘭人出現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經統治了這里。盡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著過去的語言、風格和民間創作。斯瓦西里人的動物故事中,兔子是作為狡猾的角色出現的,它以自己的聰明超過所有的動物,烏龜的聰明、狡猾,當然也不亞於兔子。斯瓦西里人的故事中,把兔子稱作艾卜·怒瓦斯。艾卜·怒瓦斯是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阿巴希德哈里發何魯納·拉施德家中的詩人的名字。[4]西瓦希里人把機智的詩人艾卜·怒瓦斯的故事,改編成狡猾的兔子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傳說故事對斯瓦西里人故事所發生的影響。
班圖語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長、巫師、巫醫或普通人,事件也多發生在農村,而蘇阿西里人的故事卻不大相同,事件發生的地點多是城市、市場、教堂和蘇丹的宮宇。故事的主人公則多是搬運夫、裁縫、教師、商人、法官、顯貴和蘇丹。在他們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戰勝蘇丹王及其官吏的專橫、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與貪婪、法官的貪贓枉法。這種特點說明,蘇阿西里人所處的社會階段及文化發展水平,是與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魯人一樣,蘇阿西里人流傳著關於英雄人物的故事傳說。他們關於李昂果·福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間創作的光輝範例。這是一部描寫這位英雄的英勇和剛毅、對人民的熱愛和忠誠,同「大人物」進行斗爭,以及因被出賣而遭到殺害的史詩般的故事。時間發生在非洲東部沿海一帶的一座城市裡。李昂果·福莫——故事的主人公是這個城市裡最有力氣、最快活和熱愛自由的人。他誰也不怕,並且經常給城裡的一些顯赫人物找麻煩。他們決心陷害李昂果,因而不止一次地把他送進監獄,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麼花樣來越獄逃走。就是在牢獄里他也毫不沮喪。每天都從鐵柵里傳出他的優美歌聲,城裡的人都聚攏來傾聽李昂果的歌唱。在最後一次監禁時,李昂果的母親用歌聲告訴兒子,他們想要殺害他。在對唱中,李昂果告訴媽媽應當怎樣搭救他。一個忠誠的奴隸姑娘把藏在圓形大麵包里的一把鋸子轉給了囚犯。看守們把沒有酸酵的餡餅拿走,把它交給了李昂果。李昂果接到食物後問看守決定什麼時候殺他,他們告訴他,死刑定在翌日執行。他請求允許他同人民和親人告別。已決犯的最後請求是神聖的,於是一經看守們的召喚,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監獄來。李昂果要求把鼓、號角、銅鑼都拿來,讓大家都來演奏跳舞,快樂一番。他教給人民演奏樂器和跳舞。看守們被整個的歡樂場面迷住了,忘記了囚犯,他便趁機把腳鐐鋸斷,又逃出了牢獄。從這時起,便開始了他那充滿危險、斗爭,對敵人進行大膽的惡作劇和神秘的單獨活動的日子。敵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細,但是都一無所獲。在人民中間,傳說著李昂果刀槍不入。城裡的富人決定使出最後的手段,收買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麼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根據一個時候廣泛流行的關於非洲的母系氏族的習慣,外甥乃是最親近的人。李昂果正苦於孤單,懷念著人民,便開始興高采烈地接待客人,並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鋼針扎穿肚臍才能殺死我。」——他說。他的外甥指望得到重賞,決定殺害李昂果。不過他並沒有享受到出賣的果實。李昂果的敵人把他外甥作為殺害舅父的兇手給處決了。而李昂果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對他的墳墓都很尊敬,人們現在還可以去他的墓地謁拜。
撒哈拉以南操蘇丹語族的非洲各族文化傳統,與東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傳統有極大的區別。考古學證明,這里,蘇丹、幾內亞、奈及利亞、迦納、馬里人的藝術,在古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幾內亞各族,如約魯巴人、埃道人、愛維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很豐富、很發達的神話。這些神話中的角色是神。至今約魯巴人還保存著為各種神靈建造的廟宇,每座廟宇的祭司都竭力頌揚自己的神,為他們編造神話故事。他們關於雷的起源的神話中,出現了一個伊羅公——長著鐵翅膀的神話鳥的形象。關於天地分離、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話的特點。他們的神話,不再像布須曼人那樣的原始神話,而是關於神和英雄的神話。
西蘇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鐵匠。鐵匠是天體星球的鍛造者。他鍛造了月亮、星星和天。在蘇丹各族人民的觀念中,天是由許多一個高似一個、並用一條絲線串起來的圓圈組成的。地上有許多個天,天上住著神明;地下有若干個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他們把鐵匠詩意化、理想化,通過鐵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爭。
具有無敵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惡魔(如林妖、河妖等精靈),通常是蘇丹和幾內亞故事中的主人公。這些惡魔絕大多數與人為敵。女人魔國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遺風和哲學觀念。同時,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農奴制的傾向,因為奴隸佔有制在西蘇丹封建王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這種故事中的主角多是莊稼漢、游牧人或奴隸,通過他們嘲弄了國王、封建主和奴隸主。
居住在迦納(前英屬黃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歐洲人入侵之前已經是一個有著高度文明的民族。他們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敘述著物質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釋自然現象,以及風俗、法律的產生。阿散蒂人以農耕為主,由於撒哈拉沙漠貿易風的影響,土地乾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經年累月同飢荒作斗爭。這個主題,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農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關於蜘蛛阿南綏的動物故事。阿南綏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個半人半蜘蛛的精靈。他與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點和缺點。這是一個矛盾的形象,只要環境對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個「我」就顯現出來,於是,阿南綏變成了一隻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裡,到密林的草叢中去了。阿南綏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聰明、機智、熱情,能隨機應變,永遠處於不敗之地。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權,戰勝了凶惡的豹、蛇、黃蜂。阿南綏性格的另一面是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嗇成性、自吹自詡、虛榮怯懦。這里集中了人的弱點的一面。我們可以說蜘蛛阿南綏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關於阿南綏這個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頗為常見。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亞·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魯,即阿柯魯太太,蜘蛛的父親叫阿嘎巴弗利。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歐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德國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國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國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由於許多阿散蒂人作為奴隸為殖民主義者買賣,從而把狐狸故事帶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島。蜘蛛是弱小的動物,然而它憑自己的智慧總是制勝別的動物。人民借這個形象影射現實,歌頌普通人戰勝貪得無厭、庸碌無能的統治者。
居住在齊河和班達馬河之間的象牙海岸的包累人,根據他們的傳說,在遷徙之前若干世紀,就已形成了部落。他們以農業為主。包累人的社會制度,除了帶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點之外,還有古代社會制度(母權制與地方母系婚制)的殘余。孩子繼承氏族的名字、與氏族有關的權力和義務均從母親。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這種社會特點,在他們的故事中有所反映。如《西非神話故事》中的《蜘蛛理發》,敘述蜘蛛的兒子替受刑的父親說情,而外甥不僅對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5]按母系氏族的規矩,外甥繼承氏族的一切權利,而這腰巾是一種象徵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鮮血染臟。這篇故事反映了母權制同父權制兩種社會制度的斗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很像希臘埃斯庫勒斯的劇本《俄瑞斯忒亞》中所寫的新興父權(俄瑞斯忒亞、阿波羅和雅典娜所代表的)母權制(艾倫尼斯所代表的)的沖突,以及恩格斯對這一沖突所做的結論。[6]
據曾到象牙海岸和賴比瑞亞作過五次民俗學旅行的德國民俗學者漢斯·希梅爾黑貝爾(Hans Himmelheber)證實,包累人的神話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類在天上或者動物還與人在村中同住的「那個時代」的事情。包累人認為,他們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據耳聞目睹講述的,因此絕對真實。實際上,今天也還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獵人,根據偵查動物、體會動物的特性來編造故事。漢斯·希梅爾黑貝爾在他親自記錄的包累人故事集《亞拉·波古》序言中說:「1949—1950年我在賴比瑞亞作第五次民俗學研究旅行時,又記下了上百個故事,但沒有一個能與包累人這些散文詩相提並論的,」「包累人的文學正像這個部落的雕塑品一樣,是一個真正藝術家民族的結晶。」[7]
包累人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樣,信仰一個大神——天神尼阿米。尼阿米的形象在他們的神話中,得到了完整的體現。關於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話故事,在包累人文學中獨成一系。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話中也很常見,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麥」,方蒂人故事中的「奧尼阿麥」或「奧尼揚柯邦特」(即「偉大的尼阿麥」之意)。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還是剛果人、赫勒羅人、巴魯塞人的觀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無上的神,他能引發自然災害和種種自然現象;在這些民族的神話中,他總是以神的面貌出現,遠離紅塵,既不善、也不惡,任何時候也不參與人間的事務。在包累人的傳說故事中的尼阿米則大不相同。漢斯說:「他們(指包累人自己)常常說這神距離他們很遠,簡直只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他們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禱,而他也不關心人類的情況。但這種說法對於包累人並不完全符合,因為他們談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獻給他的妻子阿西,請他轉交;他們也承認受他的懲罰和報酬。尼阿米在他們的故事裡是個有聲有色、神氣活現的人物。他被描述得像個大酋長,常常有著非常像人的特性。如果他們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賜給他們高壽;但是他生氣起來,就興起風暴,把尖石頭往地面上投擲。」[8]
包累人在詩歌方面也有精緻的作品,他們的藝人(游吟歌手)能把當前的事情和議事大會上的發言編成歌曲或成語。
居住在黃金海岸的另一部族愛維人的口頭創作,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有詩歌、寓言、俗語、諺語、故事、神話。愛維人的民間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異獸,實際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他們故事中最常見的人物是蜘蛛。愛維人的音樂、舞蹈別具特色。他們的歌分為抒情歌、敘事歌、戰歌、儀式歌和勞動歌。這些歌曲不都是即興編唱的。他們管編歌的詩人叫「哈克潘諾」,管表演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諾」。
東蘇丹和衣索比亞的居民都講閃米特—含米特語,他們是東北非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東蘇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在阿拉伯人出現之前,在自尼羅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亞(Nubian)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國——穆庫拉·阿羅亞(Aloa)和那巴達。十四世紀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亞,由於阿拉伯人散居在當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們融合了。如今,阿拉伯語言、伊斯蘭風俗和宗教,已經占據了統治地位。我們從蘇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間文學同當地的非洲民間文學的融合。上面提到的艾卜·怒瓦斯這個東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見慣的人物,已經成了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在蘇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現的基督教的主題,這是伊斯蘭教的主題,這是伊斯蘭教傳入之前的文化遺產和純非洲的主題。
衣索比亞是具有古老的書面文學傳統的少數非洲國家之一。衣索比亞各族至今還保留著紀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經相當發達的古代文化的許多特點。
衣索比亞的民間口頭創作的發展,並未受到宗教文學及宮廷文學的影響。在他們的民間故事中,我們還能看得見涅古斯—衣索比亞皇帝、封建主、顯貴、寺院神甫、契約農民和奴隸的形象。故事中嘲笑吝嗇的富人、貪贓的法官、強權,把顯貴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聰明加以對照。人民無論在動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還是富有幽默感的諺語格言中,都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願望、關心和態度,以及對社會制度、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抨擊。正像他們的一句諺語所說的:「強者的理由總是最好的理由。」
民間歌手在衣索比亞國內很受歡迎。他們從一個村莊浪遊到另一個村莊,在馬桑柯(單弦豎琴)的伴奏下即興編著歌曲。他們的故事、詩歌、傳說、格言、諺語,早就有所記錄,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開始出版。衣索比亞的現代文學,是在民間文學和古代記載的詩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非洲各族人民的故事、傳說、詩歌、諺語中,我們看到了非洲人民的道德規范。他們歌頌英雄、純潔、愛情、忠誠、智慧、靈巧,嘲弄怯懦、卑鄙、貪婪、吝嗇、愚笨、懶惰。在封建社會的故事中,如衣索比亞、幾內亞,人民在他們的民間文學作品中抨擊統治者及其仆從。從他們的故事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窮人終歸會戰勝封建社會的全部非正義性。
殖民主義國家侵入並瓜分非洲之後,自十九世紀起,在搜集、記錄非洲各族民俗和民間文學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他們派傳教士和民俗學者到非洲去,研究它們的民俗,為其殖民主義政策尋找借口。非洲人民是充分了解殖民主義者的目的的,因此他們對侵入者並不採取「合作的」態度,恰如一位英國學者說的:「非洲人對外來的旅行者,或那些不僅不同情他們的看法,反而對他們的看法加以嘲笑的人所提出的問題,是從來不肯吐露真情的。甚至就連那些威望十足的傳教士或政府官員也完全無濟於事……」[9]
今天非洲本土已有了自己的民間文學搜集者,如象牙海岸的詩人、作家、民間創作的收集者伯納爾·布阿·達吉耶(生於1916年),他不僅在創作中學習民間文學,而且在最近幾年裡還出版過非洲神話故事集。塞內加爾著名政治活動家、法國聯邦議會塞內加爾代表萊奧波爾德·塞達爾·森戈爾(生於1906年)多年來不斷地收集、研究民間創作。馬達加斯加詩人、民間創作研究者、藝術家和語言學家弗拉文·蘭納依沃(生於1914年)對馬達加斯加的民間文學有精深的研究,他在1956年黑人文化活動家會議上作了關於馬達加斯加民間文學的專題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由於島國風氣閉塞的關系,民間創作在20世紀以前始終沒有人觸動過,同時他強調指出了神話、特別是諺語的作用。
Ⅱ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的搖籃 金山麗水 蘊寶含英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巴蜀文化區,是指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兼及周邊地區而風俗略同的地區,它的腹心地區大致與今日四川省和重慶市的區域相當。不過,在古代,巴蜀文化區的地域范圍還包括漢中盆地、黔涪高原。鄂西南和湘西山地等「與巴蜀同俗」的區域。巴蜀地區東部是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山地和高原,屬於長江上游流域地區,只有西北部的若爾蓋草地一小部分屬於黃河上源。它的西北與青海相接,北部與甘肅、陝西為鄰,東連湖北、湖南,南臨貴州、雲南,西倚西藏,面積達57萬平方公里。 從世界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巴蜀位於東亞大陸腹地的「兩 河流域」——黃河與長江之間,而與巴蜀同緯度的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則位於西亞「兩河流域」之間的肥沃新月地帶,還有同緯度的北非尼羅河谷,它們都有相似的地理條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產豐富,都是人類古代文明的生長區。 巴蜀地形復雜多樣,含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高山諸種類型,大致可劃分為東西兩部分。 巴蜀東部地形為典型的發育完整、周延無缺的盆狀,四周為崇山所環繞,一般在海拔 1000一2000米之間,少數可達海拔3000—4000米。中部盆底低下平坦,地質上乃古代一內陸湖盆,盆底大致可以廣元、雅安、敘永和奉節四地的連線為界,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形狀象個菱形的大盆。 在盆地地貌圖上,以華鎣山、龍泉山為界,我們可以用筆劃出盆地內部西、中、東三個部分: 西為川西沖積平原,居於龍泉山以西,面積為90OO平方公里,是四川全省僅有的大平原。其中以岷江、沱江沖積成的成都平原為最大,為盆地中農產最盛、人日最密區域,古稱「華陽之地」,是巴蜀古文明興起的一個重要區域。 中為龍泉山與華鎣山之間的川中方山丘陵,已辟為梯田、台地,是全省最大的農業區。 東為華鎣山以東的川東平行嶺谷,由西山(華鎣山)、中山(銅鑼山)、東山(明月山)等大小20餘條條狀山嶺和丘陵台地相間排列而成。這里的川江兩岸是古代巴人活動的主要地區之一,也是巴蜀古文明興起的另一個重要區域。 盆地內山地約佔40%,丘陵佔51.9%,平原佔7.2%。因地形多樣,物產豐盈,資源豐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自古以來即為農業富庶之區。 「天府之國」的美譽,主要就是指的四川盆地。 盆地四周高山連綿,為盆地與鄰接地區間的自然界線。盆地北緣為米倉山和大巴山,山外為漢水河谷盆地。盆地東緣為川鄂界上的巫山山脈,乃長江三峽所從出,其外為湖廣盆地,古稱雲夢澤。盆地東南緣為武陵山脈,山間為施南盆地,屬於湖北,以七曜山為川鄂分界線。正南緣為大婁山山脈,橫亘其外為雲貴高原。西南緣為大小涼山,山外為寧南高原。西緣為龍門山、邛崍山、夾金山和大相嶺,山外為青藏高原東麓和橫斷山脈南端。 盆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對巴蜀文明的發生、發展和演變帶來強烈影 響:一方面,盆地四周有高山屏障,自成一個地理單元,古稱「四塞之 國」,使它的文化面貌具有顯著的地方性,即古人所謂「人情物態,別是 一方」。另一方面,由於盆地的地理位置正處於我國西部高原和東部平原 的過渡地帶,處於北方的黃河流域和南方的長江流域的交匯地帶,這種東 與西、南與北的交匯位置,又促成了巴蜀先民很早以來就致力於突破群山 封鎖、開拓對外交流的奮斗,使得巴蜀文化雖不可避免地具有農業文明的 封閉性和靜態性,但它又明顯地具有對外努力開拓的開放性。在巴蜀地 區,不僅由於環境的多樣化和兼容性帶來山林竹木、瓜果葯材、北粟南稻、 桑蠶漆蠟等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巴蜀人巧思勤作、不畏艱險、勇於開拓、兼收並蓄等傳統的形成。只要跨出盆地,東出三峽,便與楚文化的孕育地江漢平原山水相通;北越秦嶺、大巴山,便與秦隴文化的中心關中之地嶺谷相連;走近西北,則與橫斷山脈的「藏彝走廊」路途相接。所以,司馬遷說:「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先民們以世世代代的努力突破了四周山地的阻隔,打通了若干條對外通道,促成了與四方的交通和經濟文化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於兼容和開放的明顯特點。 巴蜀西部包括盆地西緣山地以西的高原和高山峽谷地區。西北為甘孜——阿壩高原,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南一隅。發源於岷山高原上的岷江上游地區,古稱「江源」,是氐羌高原文化較早發展起來的地方,也是蜀文化的來源地之一。再往西則為我國西南橫斷山脈的北翼,山脊海拔均在4000一5000米以上。其中大雪山之巔的貢嘎山高達7556米,是四川第一高峰,白雪皚皚,冰川峰峽,被稱為「蜀山之王」。這里山高谷深,嶺谷高差往往在2000—3000米以上,是全國地表起伏最懸殊的地區之一。從北到南的大雪山、邛崍山和大涼山等南北向山脈是四川東部和西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和農業分界線,東部和西部不同特徵的地貌、氣候、植被。農業和民族,均在這里分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今天的重慶市和四川省境內大小河流約有1300餘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30多條,主要有長江(又稱「川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金沙江(包括雅礱江)、烏江、赤水河等,都屬於長江水系,只有極西北的白河和黑河(墨曲)注人黃河。東部盆地所有水系都由南北兩方匯人長江,呈樹枝狀水網,流聚於盆底的最低部,全盆地的河流皆匯聚於長江,這是巴蜀文化具有強烈向心力的地理原因之一。 盆地內清河流的中下游與指曲山脈相關處,多成峽谷地形,這是巴蜀地理的又一個特色。如岷江婉蜒於龍門山脈褶曲的南端形成岷江小三峽;沱江中流橫渡龍泉山而成金堂峽;嘉陵江下流截斷瀝鼻、溫塘、觀音諸山而成嘉陵小三峽;長江重慶以下,有銅鑼、明月、黃草和剪刀四峽;奉節至宜昌,長江截斷巫山有著名的長江三峽:雄偉險峻的瞿塘峽、幽深秀麗的巫峽、灘多水急的西陵峽;在峽江最大的支流大寧河上,又有出峽復入峽、大峽套小峽的上游四峽和下游三峽,人們一般稱之為"小三峽」。巴蜀的眾多三峽,構成天府旅遊的突出特色和奇觀,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巴蜀文化生長、繁衍的溫床,它不但造福於歷史,而且造福於今天,還將繼續造福於未來,直至永遠。 巴蜀境域位於北緯30''上下,而世界同緯度地區的其他地區,如阿拉伯、伊朗、非洲北部及北美南部,正當北半球回歸高壓帶,氣流下沉,溫熱乾燥,莫不為沙漠橫亘區域。這些地方的古文明發生區域有如沙漠中星星點點的綠洲。而巴蜀境域則不問,這里沒有同緯度其他地區的沙漠現象,而內部地形差異性極大,受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表現為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等諸種氣候和動植物的多種生長類型,大致可劃分為東部亞熱帶濕潤氣候和西部高原冬干夏雨氣候兩大類型。 東部盆地四面環山,冬季寒潮不易人侵,夏季焚風現象顯著,具有冬暖、夏熱、春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秋季多綿雨的特點。雅安一帶是全省雨量最多的區域,有「雨城」之稱,「西蜀天漏」就是形容盆地多雨的特徵。重慶市則因雲霧多而被稱為「霧城」。成都平原,古稱「廣都之野」,適宜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長,這里自古即是山青水秀,蔥荔綠郁,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適於農耕的美麗富饒之地,故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西部高原地形復雜,海拔懸殊,因而氣候變化很大,有多種類型,具有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氣溫年較差小而日較差大的季風高原型特點。高原南端的金沙江、安寧河谷地區緯度較低,海拔較高,加以北部群山阻隔,氣候獨具一做既有干雨季分明的季風高原型特徵,又有冬暖夏涼、四季不鮮明的低緯度亞熱帶型特徵。 巴蜀東部和西部不同的地形和氣候,帶來這里生物圈內的兼容性和多樣性,其植物種類比整個歐洲還多,是珍稀動植物的寶庫。資源植物約有4000多種,其中珍貴的有古老的珙桐、連香樹和水青樹,有水杉、銀杉、冷杉、雲杉、銀杏等高大喬木,有古老的鐵樹——蘇鐵,有各種杜鵑和花楸,不同時令開不同顏色的山花,爛漫幽香。還有箭竹、水竹、方竹、筇竹等 4 0多種竹類灌木層,是珍貴動物大熊貓食用的「糧倉」。遍布盆地中的楠竹、慈竹、白夾竹等則是幾千年來用作建築、農具、日用器物、工藝品、食品和燃料的取之不盡的寶庫。在今天,以已開發的佔地6萬余畝的蜀南竹海和正待開發的佔地超過10萬畝的巴山竹海為代表的巴蜀竹海洋,又成為遠近馳名的旅遊勝地。 不同門類的野生植物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經濟資源,其中單是各種中草葯就有約4000種,川貝、蟲草、川連、川芎、天麻、巴豆、巴戟天、蜀椒等葯材,多年來馳譽中外,至今在全世界的中葯市場上,仍以「川廣葯材」為其美稱。 巴蜀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有脊椎動物1100多種,佔全國總數的40%以上,列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55種。舉世聞名的大熊貓,今天主要生息在四川境內西北部的幾處自然保護區內。金絲猴是棲於樹上的「金發女郎」,它的法國名稱叫做洛克塞爾安娜猴,是用一個俄國金發女郎的名字命名的。扭角羚是森林、灌叢和草甸之間的遊民,角似羚羊但扭曲似牛,頭似馬但嘴有羊胡須,肩似駝但尾似鹿,被美國著名動物學家夏勒命名為 「六不像」。還有小熊貓則是大熊貓的親密夥伴。從歷史淵源上看,它們都是一百萬年到幾百萬年以前的古老動物,曾共同經受過第四紀冰川的嚴峻考驗。《華陽國志》記載古代巴蜀貢獻的珍稀動物有犀象、氂牛,還有山雞、白雉,其毛皮羽絨很早已被開發。至於大熊貓,因它只吃竹子,不傷生命,不獵食其它動物,故古代即作為和平使者的「義獸」,命名為 「騶虞」,被人們視為神物加以保護。 優越獨特的生態環境為巴蜀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興起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晉人左思《蜀都賦》曾生動地描繪巴蜀古代生態是「原墳衍,通望彌博,演以潛沫,浸以綿雒,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邑居隱賑,夾江傍山,棟宇相望,桑梓接連,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桔柚之園」的理想的「農業國」。在巴蜀封域內,平原、丘陵主要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是省內主要農耕土壤,是孕育巴蜀竹籬茅舍、流水潺潺繞屋的「林盤文化」的生長地。山地為紅壤、黃壤、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也是巴蜀「梯田文化」特色的孕育地。高山、高原廣泛分布的高山草甸土,適宜生長各種牧草和灌叢。最早的牧羊人——氐羌在遠古時代就已選擇岷山作為生息地,這里也就成了巴蜀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華陽國志》記載巴地和蜀地不僅「土植五穀,牲具六畜」,而且是「桑蠶麻芒」等經濟作物的優良產地,是「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壁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赭、堊、錦、綉、罽、氂、犀、象、氈、踴、丹黃、空青、桑、漆、麻、薴」等土特產品的優良產地,還是荔枝、芳蒻、香茗、給客橙等奇珍異果的生產地和巴戟天、蜀椒等名貴葯物的出產地。至今,巴蜀還受著這樣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恩惠。 今天的重慶市和四川省古稱巴蜀。大致說來,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區稱為蜀,盆地東部(即習稱的川東)地區稱為巴,而整個盆地連同周邊地區則又通稱為蜀。不過,巴蜀的地域范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這個過程是與巴蜀文化區以及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大體上相適應的。 在戰國以前的歷史文獻里,巴與蜀是分稱的,不論在地域范圍、人類群體,還是在古國、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間都有著清楚的分野。到戰國時代的文獻中,才開始出現巴蜀合稱的記載,從地域相連的角度反映了巴與蜀文化和人類群體的交流融匯。 巴字的本義,按照東漢學者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原為「食象它(蛇)」,是一種吞食大象的巨蛇。此外還有一些關於巴字含義的不同解釋,但多無確據,沒有取得公認。 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巴作為地域名稱,它的涵蓋面相當廣闊,其中心區是川東、鄂西地區,還北達陝南、漢中之地,包有嘉陵江和漢水上游地區,又南極黔涪之地,包有黔中和湘西地區。由於這一大片地域通稱為巴,所以世代居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古族也被通稱為巴,並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國、巴文化等概念。從這個意義上看,巴這個名稱包含有地、族、人、國、文化等多層次的復雜的內涵,是一個復合性概念。 巴作為地域、民族和古國的名稱,早在夏商時代就已著稱於世。在《山海經》這部「古之巫書」里,記載有夏代開國君主夏啟的臣子孟塗在長江三峽巴地主管神抵的事,又記載有「西南有巴國」的事。在其它古書里,還記載有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廩君之巴,和川東嘉陵江流域的賨人之巴(板楯蠻)。 巴國最初立國在漢水上源一帶,西周春秋時沿大巴山北緣向東發展,戰國時代南移長江流域,溯江而上進人川東今重慶地區,從此重慶地區便成為了巴國大本營的所在。以重慶市為中心的川東地區歷代通稱為巴,顯然是同巴國大有關系的。 至於蜀字的本義,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葵中蠶」,再從其它古代文獻綜合考察,蜀就是桑蠶,它是現代家蠶的直接前身。 古代文獻中記載川西北陽江上游地區有蜀山,居住其地的蜀山氏曾與黃帝族通婚,表明最早的蜀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 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蜀也是一個包含著地、人、族、國、文化等多層次內涵的復合性概念。在夏商之際,除岷江上游的蜀山氏而外,在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和漢中平原等地,還有並存於世而相互爭雄的蠶叢、柏灌、魚鳧等三代蜀王,他們族群不同,活動地域有異,卻都通稱為蜀,意味著蜀的地域范圍也是相當廣闊的。殷墟甲骨文中和西周甲骨文中多次出現有關「蜀」的記載,殷周甲骨文中的蜀,指的是以成都平原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邊包括漢中盆地在內的古蜀國。正是這個古代蜀國,曾在商代創造過高度發達和輝煌的三星堆文明。從商周時代直到春秋戰國,古蜀國曾經幾次發生王權更迭。公元前316年巴、蜀統一於秦後,秦在巴、蜀故地分置了若干個郡,而分別以巴郡和蜀郡為中心。這樣,以巴和蜀分別作為川東、川西的政治經濟中心的這個格局連同巴和蜀的名稱,便一同保存了下來。隋唐以後,巴和蜀雖然不再是郡、州、道的行政區劃名稱,但一直作為地區的代稱在各種場合被廣泛地加以使用,以致成為地域、人群和文化最重要的標志,直到今天。 重慶有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是古巴國的國都。在歷史上,它的名稱變化甚多,有過江州、巴州、楚州等名稱。隋初改為渝州,取意於古渝水(嘉陵江),重慶位於嘉陵江之濱,故名渝州,所以重慶至今仍簡稱為「渝」。北宋徽宗時改名恭州。南宋孝宗時,其第三子恭王趙悍封於恭州,後來孝宗禪位,恭王繼位為帝,是為光宗。光宗即位時,照例要將封地升州為府,遂取名為重慶府。從此以後,重慶一名沿用至今,今則為直轄市名稱。 初源於距今4500— 3700年前的「寶墩文化」,標志著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的興起。在距今3000年左右出現了今成都市區內以十二橋木結構建築遺址為代表的城邑,在距今2000多年前蜀王開明尚在成都建立了蜀國都城。公元前311年秦國建成都城,是成都城市定型化的界標。從此,作為全蜀以至中國西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都的城名和城址所在地一直沒有發生過變動。 從現有的各種資料看,作為城市的名稱,成都早在戰國時代就已見於記載,四川青川戰國船棺葬內出土的銅矛上鑄有「成都」銘文,稍晚的睡虎地秦墓竹簡有「成都」的記載。歷史文獻記載中,《史記》和《山海經》都提到成都的名稱,這表明成都城名的來源是十分久遠的。 「四川」這個名稱,始見於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設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別為今成都、三台、漢中和奉節。這四路,一般稱為川峽四路,簡稱為「四川」。在宋徽宗大觀三年 (1109年)的詔書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詞,這是目前所見到的將「四川」作為行政區劃略稱的開始。這以後,宋代設有「四川宣撫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職,就是中央派駐川峽四路的官員,都將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 元代的中央行政機構叫中書省,各地直轄於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叫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峽四路基礎上設四川行省,簡稱四川省,省治成都。從此「四川」一名沿用下來。 1998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將四川分為今重慶直轄市和四川省。
Ⅲ 誰知道關於三國諸葛亮的傳奇故事,傳說、杜撰、評書均可。
一,都江堰,
《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諸葛亮開了堰官之先河。以下引用量產型閑人先生的原話:
我去過都江堰,親眼目睹了諸葛亮簽署的,維護都江堰的政令拓本,只有震撼能夠形容,從此成為武侯崇拜者,堅信古往今來沒有超過武侯的賢相(不否認有水準相當的)。
這份政令內容之詳細令人嘆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銹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今天仍被原樣執行,因為它的行之有效已經被無數次證明。
被嚴格執行了近2000年的政令,整個世界是否能找出第二個例子?
二,佤族抗英;
遠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簽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個少數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跡》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時至今日,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諸葛亮誕辰這天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放孔明燈,祭拜諸葛亮。
四,中國神話里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類如何艱難地探討各種植物的葯用功效。關於金銀花的來歷,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諸葛亮南征孟獲,「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他率領蜀軍,挺進到了可怕的瘴氣地界,將士紛紛患上了熱病。為此,諸葛亮向當地一位老者請教。老者命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叫金花,一個叫銀花,上山為蜀軍采葯。然而,金花和銀花一去不返,等到諸葛亮和老者找到她們的葯筐時,兩人已為野獸吞食,只留下了葯筐里的草葯。蜀軍將士煎服這些草葯後,迅速恢復健康。為了紀念兩位慘死的姑娘,諸葛亮把這種草葯命名為金銀花。
五,好久好久以前,勤奮勇敢的傣族人就在瀾滄江邊定居下來。
他們打魚狩獵、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樣自在,像菠蘿蜜一樣的甜。但是掌管著那一帶地方的漢官,是一個暴虐的壞傢伙。他像一頭貪婪的豹子,瞥見什麼都眼饞。為了滿意他那永遠也滿意不了的慾望,定下了很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魚,要把魚身子交給官府,自己只能吃魚頭和魚尾;傣人打來野獸,要把肉交給官府,自己只能吃骨頭和腸肚;獸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給獵人;傣家的姑娘必需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假如誰不聽從法令,輕則趕出壩子,重則殺頭。從那今後,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來了,再也聽不到小夥子的口弦,姑娘的歌聲,就連孔雀都不敢到江邊來了。時間長了,傣家人實在無法忍受貪官的壓榨,紛紛脫離了漂亮的瀾滄江,逃出了壩子,在高高的悠樂山上,莽莽的密林中,過起「野果果腹天當房,抱著火種竄大山」的悲慘生活。
過了很多年之後,諸葛亮帶兵來到這里,在茫茫的大叢林里迷了路。合法這時,他們碰見了傣家最勇敢的獵手岩肯。諸葛亮把岩肯喊到眼前對他說:「你假如能把部隊引出迷途,我會重重地獎賞你。」早先,岩肯看到這些漢人心裡又恨又怕,他裝聾作啞,說什麼也不給漢人帶路。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發火,也不氣憤,熱情地請岩肯住進軍營,好酒好肉地款待著他。幾天之後,岩肯慢慢發現這個身穿畫著圓圈圈大袍子(後來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頭戴像用幾塊木板拼起來的、見棱見角的帽子,手裡搖著鵝毛扇的漢官和善可親,並不像瀾滄江邊的那個貪婪的大官。他的心開始有些活動了。於是,他又細細觀測了幾天,確實證明確這位漢官是好人之後,岩肯終於把諸葛亮的部隊引出了迷途。
諸葛亮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當他們走出迷途之後,一定要獎賞岩肯。岩肯推辭不過,只好說:「漢官老爺,我們傣人不愛金,不愛銀,只想在漂亮的瀾滄江邊,靠自己的雙手,換來菠蘿蜜一樣甜美的生活。但是,掌管那邊的漢官卻把我們逼得……」說到這里,岩肯心酸地哭了。
諸葛亮聽罷岩肯的話,閉起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對岩肯說:「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壩子里去吧,我自有措施讓你們安生。」
岩肯謝過了諸葛亮,興沖沖地跑進叢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當他們來到壩子里時,諸葛亮已經殺了那個貪婪的漢官,破除了苛刻的法令,從新委派了最聰明強干又清廉奉公的漢官。於是,傣家人又在江邊搭起了草棚,過起了打魚狩獵、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連祥瑞的孔雀也飛回來為他們祝福。
正是布穀鳥叫起來的時候,諸葛亮巡察江邊的地形,來到岩肯的草棚,他關心地問起傣人的生活。
岩肯興奮地說:「從來沒這樣好過,比菠蘿蜜還要甜。不過,我有樁心事想稟告丞相。」
諸葛亮和善地問:「什麼事情啊?」
岩肯說:「你們漢人的身體為什麼那樣強健,我們傣人為什麼這樣瘦弱呢?」
「哦--」諸葛亮閉起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陣說:「你告訴所有的傣人,明天都來你這里會合,我來教你們強健身體的措施。」
第二天一早,諸葛亮果真帶著人馬和很多金黃的顆粒(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谷種」),來到傣人中間,下令每三個士兵領著一家傣人在壩子里拓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種插秧。到了秋天的時候,瀾滄江邊的壩子里鋪滿了金毯子一般的稻穀。後來,諸葛亮的漢兵又教傣人打穀舂米,使傣人有生以來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噴噴的大米飯。從此,傣人也把種谷當成了主業,把大米飯當成了主食,漸漸地強健了起來,日子也就越過越甜美了。
後來,諸葛亮打了勝仗,平定了邊疆要回內陸去了。傣人的男女老小含著眼淚,依依不捨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分手的時候,他們把最好的麂子干,最貴重的獸皮拿出來,捧到諸葛亮眼前說:「祥瑞的孔雀再美,也沒有丞相為我們開出的稻田美;樹上的菠蘿蜜再甜,也沒有丞相播種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沒有丞相為我們做的好事多;高高的貝葉樹,會永遠記下丞相的恩義。」
諸葛亮說:「傣家的心情我領了,但是我能給你們留下什麼呢?」
智慧的岩肯早就發現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閉著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定出巧妙的計謀。好像帽子里藏著無窮的聰明。於是岩肯試探地問:「丞相,能把你頭上的帽子留下嗎?」
諸葛亮想了想,說「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幾張小綢子條塞在帽子里,囑咐道:「今後你們再碰到什麼艱巨,就從帽子里拿出綢子條看看,那邊面有戰勝艱巨的法寶。」
又過了很多年,傣家的人口越來越多,大家都擠在江邊又低矮又潮濕的小草棚里過日子。氣候漸漸熱起來了,太陽一出,曬得草棚像蒸籠一樣,好多人受不住悶熱病倒了。沒過多久,整個壩子都覆蓋上一層恐怖的瘴氣,奪走了成百上千傣人的生命。就在這危難的關頭,岩肯突然想起了諸葛亮臨走時留下的話,他趕緊找來那頂帽子,從裡面掏出一張綢條,只見那上面寫著:「想命長,水洗沐;草棚矮,住高房。」智慧的岩肯拍拍頭說:「對呀! 只有常洗澡才不會得病,住上高房才通風。洗澡倒還輕易,但是高房誰也沒有見過,如何蓋呢?」他趕緊找了九十九位老師傅,磋商了九十九天,最後大家商定根據諸葛亮帽子的樣式蓋。因為那帽子是聰明的象徵,住進那樣的高房,傣人會變得智慧起來。又過了九十九天,家家都蓋起了和諸葛亮的帽子一樣的高屋子,人們住進去又通風又涼快。再加上人人都養成了常洗澡、愛潔凈的好習慣,很快就驅跑了瘴氣,戰勝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時用潑水表示歡快。——「潑水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傳到了今天。
故事說到這里就算完了,假如誰不相信,就請到傣家的村寨去看看吧。當月亮升起的時候,你站在遠處去看傣家竹樓,朦朧中,那見棱見角的樓頂,和諸葛亮的帽子相像極了。假如有人還不信,那你就爬在曼景蘭緬寺旁的那棵幾十丈高的貝葉樹梢上去看,第九十九片貝葉上,確確實實記下了這件事。
六,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七, 饅頭是我國麵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餡的白饅頭,一種是有餡的花色饅頭,又稱作包子。白饅頭除了大小之分外,區別不大;而包子的花樣則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湯包等等,是以餡來區分的。饅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發酵麵粉為主料入籠蒸制而成。饅頭製作簡單、攜帶方便,松軟可口,還可根據所需製成各種風味。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是智慧的象徵。他一生為復興漢室,嘔心瀝血,勤奮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不僅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對國赤膽忠心,愛民如子。他創制饅頭就是一則愛民的典型事例。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系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非常熟悉,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里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里,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里渡水的,必須祭供。」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諸葛亮一聽,心裡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循環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涌,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作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饅頭作了供品祭祀後被食用,人們從中得到啟示,以饅頭為食品。如今,饅頭遍布中國各地,還傳到世界各地,至於其中包含著的諸葛亮的愛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許就不多了。
Ⅳ 月球上有生命嗎
沒有空氣也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這不是一個有思維的現代人應該講的,假是這樣,水裡就不可能有生命了。
北京天文台館長朱進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肯定不是惟一的。
經30多年參與UFO事件的實地考察、調查、研究,積累了大量的UFO案例資料,有著豐富的UFO事件辨析經驗的北京UFO研究會秘書長周小強說:我們的宇宙太大了,數以億計的星球,肯定有外星智能生命的存在。
一,誰在月球提煉純鐵礦?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在2~3,000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科學家從航天員帶回來的 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分析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科學的不可能,因為純鐵礦是要經過人工處理、提煉才能實現的。而純鐵顆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還不生銹。在科學世界裡,不生銹的純鐵是聞所未聞的。
以弗所書6章12節明白告訴人:「……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造物主的六天創造中,五天都稱為「上帝看是好的」並且祝福給那天,唯獨只有第二天造物主造這層天空(空氣、天)時沒有這句話。因為天書是最高靈界創造者為了喚醒人類所默示的,所以多一個字和少一個字都有他特殊意義。這也就是屬天的道理,與先有結果後才有信息的物質世界處別就在這里。
2007
年11月2日《錢江晚報》D13-16版主題,美國宇航局前官員爆料,NASA隱瞞在月球發現古文明。文章說:美國宇航局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時的「月球接收實驗室數據和圖片控制部」前主管肯·約翰斯頓最近接連爆出猛料,說美國宇航員在月球著落時發現了月球上的人造古廢墟,而且找到了一種此前聞所未聞的控制重力的技術。
宇航員們拍下了他們看到的照片,但是美國宇航局命令肯·約翰斯頓毀掉這些圖像……。
那麼是誰、什麼時候在月球提煉這些金屬的?人造古廢墟又是怎麼回事? 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麼?是否科學解釋不了免得成了神學,就說,這是不存在的呢? 或說是偽科學、或者編個哄小孩的故事把人引到沙漠去,永遠看不到路?
2010年5月31日《杭州日報》2版文章: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化了二年時間寫成的回憶錄《天地九重》給大家留下了一個謎團,那就是來自太空的神秘敲擊聲。這種敲擊聲後來神舟六號、神舟七號航天員也聽到了。……它既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裡面的聲音,彷彿是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
人民網作了調查:40.6%的網友認為「確實有不明物體敲擊飛船。」
托恩·威爾遜著的《月球的原住者》敘述道:1968年11月24日,『阿波妻羅8號』飛船在迂迴到月球背面接近月面調查登陸地點時,發現了正在著陸的一個約l0平方英里的巨大不明飛行物,並用望遠鏡照相機成功地拍攝了那張照片。但在宇宙飛船繞行第2圈時,那個巨大物體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它是什麼?沒人知曉;
太陽神10號宇宙飛船也在離月面上空5萬尺的地方,突然有一個不明物體飛升,接近他們,這次遭遇拍下了紀錄片。
1969年7月19日,太陽神11號宇宙飛船載著3位航天員奔向月球,他們將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航天員看到前方有個不尋常物體。起初以為是農神4號火箭推進器,便呼叫太空中心確認一下,誰知太空中心告訴他們,農神四號推進器距他們有6,000英里遠。航天員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阿姆斯特朗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狀。另一位航天員艾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
1969年7月21日,當艾德林進入登月小艇做最後系統檢查時,突然出現2個不明飛行物。其中一個較大且亮,速度極快,從前方平行飛過後就消失,數秒鍾後又出現。此時兩個物體中間射出光束互相連接,又突然分開,以極快速度上升消失。在航天員要正式降落月球時,控制台呼叫:「那裡是什麼?任務控制台呼叫太陽神11號。」太陽神11號竟如此回答:「這些寶貝好巨大,先生……很多…….噢,天呀!你無法相信,我告訴你,那裡有其它的宇宙飛船,……在遠處的環形坑邊緣,排列著,……他們在月球上注視著我們……」。
蘇俄科學家阿查查博士說:「根據我們截獲的電訊顯示,在宇宙飛船一登陸時,與幽浮接觸之事馬上被報告出來」。
1969年11月20日,太陽神12號航天員康拉德和比恩登月球,發現不明飛行物;
1971年8月太陽神15號、1972年4月太陽神16號、1972年12月太陽神17號,……等等的航天員也都在登陸月球時見過不明飛行物。科學家蓋利曾說過:「幾乎所有航天員都曾見過不明飛行物體。」第六位登月的航天員說:「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來自何處?」
第九位登月的航天員約翰·楊說:「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確定的事」。
1979年,美國太空總署前任通訊部主任莫里士查特連表示「與不明飛行物相遇」在總署里是一平常事,並說:「所有宇宙飛船都曾在一定距離或極近距離內被不明飛行物跟蹤過,每當一發生,航天員便和任務中心通話。」
數年後,阿姆斯特朗透露一些內容:「它真是不可思議……,我們都被警示過,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我只能說,他們的宇宙飛船比我們的還優異,它們真的很大……。」數以千計的月球神秘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不明飛行物等,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到底是什麼呢?
自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地球、美國結束「阿波羅」登月計劃後,30多年來,美國和蘇聯從此再未進行過任何載人登月任務。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因為所有25名飛往月球的美國宇航員都曾在月球上發現過不明飛行物,對外星強大科技的「畏懼」,促使美國宇航局(NASA)放棄了載人登月任務。
2007年11月2日《錢江晚報》D13-16版主題,美國宇航局前官員爆料,NASA隱瞞在月球發現古文明。文章說:美國宇航局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時的「月球接收實驗室數據和圖片控制部」前主管肯·約翰斯頓最近接連爆出猛料,說美國宇航員在月球著落時發現了月球上的人造古廢墟,而且找到了一種此前聞所未聞的控制重力的技術。
1967年9月11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婁小組發現「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發現,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報告,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
最令科學家不解的是,登月航天員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麼只在月表擴散呢?
太陽神號在探月時,月球登陸艇和火箭返航時,都會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會使月球像大銅鑼或大鍾一樣響起來,阿波羅12號探月時,月球的回聲還持續了4個小時,目前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解釋這種現象。
1966年2月4日,蘇俄無人探測船月神9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矩離相等,依凡桑德生博士說:「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伊凡諾夫博士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他說:「附近沒有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成幾何形式排列。」另外,月神9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月球圓洞是通往內部的;
科學家計算:若是一顆直陘10英里的隕石,以每秒3萬英里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4~5倍,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
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它的直徑有186英里寬,深度最少應該有700英里,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有4英里,只是直徑的2%而已,科學理論上這是不成立的、不可能的,科學家嗤之以鼻,但事實又是如此。為什麼如此?大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
《聖經》以弗所書2章2節:「……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小心,他們雖然住在空中,但是他們會尋找地上「悖逆之子」、就是不知道自己還有個不會死的真生命的人作窩;達到阻擋和拖垮進入定性宇宙、基督永恆紀湊足人數的目的。
Ⅳ 介紹幾個著名的卡通形象
一、米老鼠
米老鼠,迪士尼代表人物形象,是一隻有著圓滾滾的大腦袋,圓滾滾的大耳朵,梨形的身體與像橡膠軟管一樣柔軟,沒有明顯的關節,可以自由拉伸彷彿沒有骨骼的四肢的小老鼠。他以隨和,樂觀,活躍,充滿奇思妙想的性格廣受世界各地的觀眾的歡迎。他總是吹著口哨,哼著小曲,蹦蹦跳跳,充滿活力。
盡管是個成年角色,但他保留了孩童的好奇,快樂,有點小調皮,並不總是很守規矩或很有禮貌,偶爾還有些貪玩,有點懶散,耐性不足,沖動而急躁,丟三落四,脾氣頗為火爆,甚至會有些傲僈,有時會語出傷人,但過後又懊悔不已,想盡辦法彌補。他頗富正義感,好打抱不平,常常會因此而不自量力,深陷麻煩中,但又總能憑借智慧成功地擺脫麻煩,圓滿地解決問題。
六、史努比
它是一隻在雛菊山小狗農庄出生的小獵犬,擁有7個兄弟姐妹,最早被一位名叫里拉的小女孩所收養。後來里拉因為搬遷的緣故不得不轉讓史努比,最終它來到了查理·布朗的家中。史努比住在一個擁有地下空間的紅色狗屋,平日里的對話常以氣泡框的形式表現,具有多元的個性。
Ⅵ 外星人為什麼不來地球
因為受宇宙(星系)年齡所限,即宇宙還年輕;更受演變速度所限,即演變速度和地球一樣,太慢、太慢,甚至可能比地球速度還慢。致使其它外星人也和地球人差不多,都還處在剛起步階段。所以現在外星人沒能力來地球,在這以前更是不可能來過地球,即外星人和我們一樣,只有在將來才能星際旅遊。
Ⅶ 孔子,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他們都有什麼成就
1、孔子把仁的學說施之於政治,形成仁政說,在中國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2、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66]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3、鄭成功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也是聯系兩岸的重要歷史人物。他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曾經控制了中國東南半壁江山;他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被奉為「開台聖王」。
4、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創造者。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以「共和」思想推翻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為以後中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領導辛亥革命。
(7)銅鑼創造者擴展閱讀
1、要施行仁政,孔子還對為政者提出了道德要求,主張為政需正己。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主張統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的「君子」,這樣,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會上行下效,自然就會政通民和,國家得治。
2、諸葛亮一再告誡、反復強調法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
諸葛亮還進一步從反面強調了不以法治國的嚴重後果「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萊紛之類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攘直之類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
3、在政治現代化建設方面,孫中山主張漸進主義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說:「軍政時期優先消滅軍閥土匪,應實行軍管。訓政時期優先基礎建設與民權初步訓練,應實行一黨執政。
憲政實行之條件是全國半數以上縣市具有選舉罷免地方首長之條件,公民具有發動創制復決之條件,則選舉召開國民大會制訂憲法,還政於民,實行多黨競爭的現代政治制度
Ⅷ 澤野弘之的三大神曲是哪三首
1、拔劍神曲:《βίος》
2011年10月開播的動畫《罪惡王冠》的插曲《βίος》由擔當動畫配樂創作的澤野弘之作曲、小林未郁演唱,在動畫第一話中首次出現。曲名βίος來自古希臘語,意思為「生命」《βίος》包括普通版,抒情版,演奏版,純女聲版,抒情+演奏版五個版本,在動畫中許多情節節點處使用。
2、核爆神曲:《aLIEz》
《aLIEz》是日本動畫《Aldnoah Zero》插曲。由於配樂最初出現在第一話中,火星軌道騎士的楊陸城降落並高速撞擊地球而產生爆炸的時候,因此通常贊其名為「降落神曲」或「核爆神曲」。
3、變身神曲:《at』aek ON taitn》
這首歌來自《進擊的巨人》,是艾倫變身為巨人的時候必定響起的歌,所以也被稱為變身神曲。
澤野弘之:
澤野弘之,日本作曲家。出生於東京都。以電視劇、動畫、電影、電影音樂為中心進行作曲和編曲工作,同時也為許多藝人寫作曲子。
《aLIEz》是日本動畫《ALDNOAH ZERO》中的ED1。由於配樂的變奏填詞交響樂(MKAlieZ)最初出現在第一話火星騎士伴隨著爆炸開始接近地球,因此通常贊其名為"降落神曲"或"核爆神曲"。
除了上述三大神曲以外,還有下面四首神曲。
爆衣神曲 kill la kill-Before my body is dry
斷劍神曲 Perfect Time
反擊神曲 AZ-Keep on keeping on
窒息神曲 AZ-BRE@TH//LESS
Ⅸ 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嗎為什麼
以現在的科學來看,那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然而生物生存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而且在白天,月球上的溫度極高,到了晚上,氣溫極低。難以適應!
所以我認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