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起發明楚雄

起發明楚雄

發布時間:2022-03-09 19:44:32

1. 楚雄彝族自治州葯物專利申請流程

楚雄彝族自治州申請專利的最佳步驟: 1。申請專利是一種法律程序,申請專利的發明人要想快而穩妥地獲得專利權,取得法律上的保護,可委託專利事務所的專利代理人為你提供法律和技術上的幫助,發明人一旦與專利代理人建立委找代理關系,專利代理人則是你的技術顧問和專利律師。 2。發明人與專利代理人建立代理委託關系後,應按照代理人的要求提供撰寫專利文件所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詳細技術資料包括發明創造的目的、新舊技術對比、主要技術特徵及實施發明創造目的的具體方案,以及能說明發明創造目的的圖紙等。 3.。如發明人不會制圖或不能提供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可直接向專利代理人口述,專利代理人可根據發明人的發明意圖為你完成專利申請的全過程,直到獲得專利權4.。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的程序 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咨詢: 1、 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於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二、簽定代理委託協議 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 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託檢索有關內容; 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 1。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2.。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徵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准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准備申請文件 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2、製作申請書文件; 3、提交專利申請並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 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 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299年。 八、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 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 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詳情咨詢 北京中聖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 楚雄州歷史

楚雄彝族自治州屬於雲南省下轄的自治州之一,地處雲南省中部,東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連普洱市和玉溪市,北臨四川省攀枝花市。楚雄州轄1市9縣,州人民政府駐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

早在170萬年前,生活在龍川江兩岸的元謀人就已進入了舊石器時代,掌握了用火技術。距今4000年以前,以元謀大墩子和永仁菜園子為代表,楚雄州境各地已先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州境先民創造了以銅鼓為特徵的青銅文化,步入了奴隸社會。先秦時期,楚雄州境主要分布著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

西漢中期楚雄州境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分別隸屬於越嶲、益州二郡;蜀漢時期,分屬建寧郡、越嶲郡和雲南郡;西晉時分屬雲南、建寧二郡;東晉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有「爨酋威楚築城硪碌賧居之」,故有威楚之稱;南北朝時分屬晉寧郡、興寧郡和建寧郡;唐初屬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南詔時屬拓東節度和弄棟節度;宋屬弄棟府、鄯闡府和威楚府;元初分屬威楚萬戶、羅婺萬戶和大理下萬戶,後改設路、府、州、縣,分屬中慶路、威楚開南路、武定路和大理路;明代分屬雲南府、楚雄府、姚安軍民府和武定府;清代分屬雲南府、武定直隸州、楚雄府。民國年間,裁府、州,設道、縣,設楚雄、雙柏、廣通、鹽興、牟定、鎮南、姚安、鹽豐、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羅次、祿豐共15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分設楚雄、武定兩個專區。1953年,兩專區合並為楚雄專區,設楚雄、鎮南、牟定、姚安、大姚、鹽豐、永仁、元謀、武定、羅次、祿豐、廣通、鹽興、雙柏、祿勸、富民、安寧17縣。1954年改鎮南縣為南華縣。1957年劃安寧縣歸昆明市。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建州前夕並鹽興縣入廣通縣。同年又合並楚雄、南華、牟定、雙柏4縣為楚雄縣,合並姚安、大姚、鹽豐、永仁4縣為大姚縣,合並羅次、祿豐、廣通3縣為祿豐縣,合並武定、元謀2縣為武定縣,劃富民縣歸昆明市。

1959~1961年間,先後恢復永仁、姚安、南華、雙柏、牟定、元謀6縣。1983年9月改楚雄縣為楚雄市,10月劃祿勸縣歸昆明市。至此,楚雄州形成設楚雄市和雙柏、牟定、南華、姚安、大姚、永仁、元謀、武定、祿豐共9縣1市的格局至今。

3. 楚雄婚喪嫁娶有那些習俗

楚雄婚戀習俗:
1949年以前處於封建制的地區,婚姻形態與漢族較為接近,但盛行族內婚制,一般不與其他民族通婚,有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彝族支系之間也不通婚。婚姻禮儀各地也不盡一致。楚雄州牟定、武定、永仁等縣的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無論自由戀愛或父母作主,均有說媒、訂婚、迎親、回門等程序。彝族沒有專職媒人,男女均可充當。媒人攜帶糖酒到女家提親,同意之後舉行訂婚儀式,即"吃訂酒"。由男方和媒人帶上酒和部分首飾(必不可少的是手鐲和一塊紅布)到女家,女家請來自己的長輩親屬一同商議婚期、彩禮、婚筵規模,迎送親的人數等事宜。
自"吃訂酒"之日起,男女雙方不得任意反悔。新娘出嫁時,按規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娶。接到新娘後,在去新郎家的途中,凡需過橋、翻山越嶺、過河、爬坡坎,新娘均由陪郎背著。一路上,迎親、送親的青年男女彈著三弦、月琴,吹著嗩吶、短笛,唱著背新娘歌,跳著舞,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把新娘送到了新郎家。
石屏等縣壩區以及江城、元江、峨山、巍山等縣,婚姻須經"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江城縣彝族多數在本民族內通婚,但也不嚴格禁止跟漢族、哈尼族等外族通婚。新婚的第一二天,新娘由送親的女伴晝夜陪守著,到第三天一早即回娘家。在娘家住滿一個月後,婆家請人去接,仍有女伴數人前來同住。三天後又返回娘家,再住一月。直到第三次接回時,夫妻始能同房。有的婦女對包辦婚姻不滿,往往是長時間住在娘家不回。巍山彝族男孩八九歲時,父母就要給他定下親事,稱之為"喝定酒";喝了"定酒"後的雙方家長已變成"親家",已許配的姑娘開始稱男方的父母為"爹、媽",當兒子長到十八九歲時,父母就要給他們完婚。盡管部分地區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締結上存在父母包辦的現象,但不少地區的彝族在婚前享有相當的社交自由,與漢族相比,彝族女性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很少。逢年過節,或婚喪喜慶時,青年男女往往利用這些機會唱歌跳舞,飲酒吸煙聚會,開始相識、互戀、遞送信物,不少人也在稟告父母而後成為眷屬。

楚雄喪葬習俗:
楚雄州彝族古代行火葬,明清以後逐漸改行土葬,至今在元謀縣、永仁縣的一些地方的彝族村寨仍保留有火葬習俗。彝族有宗族墓地,但凶死者不得入宗族墓地;夭折者則有樹葬、路葬、棄葬等葬法。老人死後有「接氣」、「報喪」、「吊喪」、「獻葯」、「祭奠」、「指路」、招魂」、「起靈」、「獻水」、「制祖靈」等儀式。
在老人臨死彌留之際,子女要守著老人,在老人快要「落氣」時,子女要用一隻大公雞對口「接氣」,也有的由長子對著老人的口哈氣,以示「接氣」。接氣後表示老人已去世,親屬方可哭喪報喪。彝族報喪最簡單的方法是鳴槍或鳴炮,村人一聽到槍聲便會主動前來幫忙。幫忙的人到後,就要派人去向死者後家告喪。到後家後,先在後家堂屋裡磕頭,告之喪訊,主人招呼報喪人坐定,另設一空坐位,意為亡者靈魂就坐,接著捉一雞讓報喪人用左手殺死後切成塊煮熟,雞頭、雞翅、雞腿用一根筷子串起掛在門框上。吃過飯後由直系親屬拉一隻羊,請一班樂師和親友一起杠著魂幡孝旗,敲鑼打鼓,吹響長號、嗩吶,前去吊喪。
老人亡故後,喪家即須拉來一隻綿羊,抱在死者頭上繞九圈後,用木棍把羊打死,把羊頭對著屍體的頭放在死者身旁。長者念祭詞,大意是:你死了,你的魂要到祖先的魂那裡生活,你帶走這只綿羊,作為你的財產,拿去給祖靈作見面禮。念畢之後,殺羊燒肉祭死者亡靈。這個儀式叫「打斷氣羊」,彝語叫「哥則曲」,意為斷氣的伴。喪家要用錐栗樹枝搭起喪棚,停放靈柩,給亡靈「獻葯」、「指路」。所謂「獻葯」,就是由畢摩依死者生前所患之病配成葯劑,在靈位前架一竹槽,死者家屬跪在靈位前用一小勺,一面由畢摩誦《獻葯經》,一邊將葯汁注入竹槽中流出,意為給死者喂葯,認為從此亡靈即可病癒。「指路」是彝族送葬儀式上為亡靈指明通往祖地道路的祭祀活動。指路時,靈柩放在樹枝插成的望鄉台之前。孝子跪兩旁,畢摩邊念《指路經》邊向致祭親友身上撤米粒。誦畢,由死者的女婿或後家跪在弓箭處,將所備之箭向前方直射。由畢摩拿一隻新筆,蘸著雄雞冠上的血,用一個面鏡照著紙扎的金童玉女,點畫耳目口鼻之竅孔,然後便開始發柩,或火葬或土葬。
火葬時,要在預先選好的火葬地點挖一個坑,上放備好的白柴,燒男屍時堆9層柴,燒女屍時堆7層柴。子女親友哭靈一陣後,將屍體抬上柴堆。屍體的頭向北方,男屍面向東方,女屍面向西方,點火焚化。火化後把屍灰撿起撤在山頭竹林間,用卵石把火化地點圍上一圈。最後由畢摩用紅綠線系山竹根一節,及綿羊毛少許,盛入一個小布袋內,裝入用竹子編成的小篾籮內製作為祖靈祭祀供奉在家中,整個喪葬程序便結束了。
總的說來,雲南旅遊地楚雄彝族的這些喪葬習俗,都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遺存。隨著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如今喪葬程序已大大簡化。

4. 起點楚雄到昆明武定縣有幾公里

從楚雄市到武定縣的開車距離大約是156.5--210公里,看選擇哪條線路了。

5. 雲南楚雄大姚楊氏起源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雲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於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5世,後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後稷,別姓姬氏。後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後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後稷之業。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11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慶節子,嗣位豳國。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國。
14世,毀喻:弗差子,嗣位豳國。
15世,公非:毀喻子,嗣位豳國。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國。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19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20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21世,太公:雲都子,嗣位豳國。
22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23世,諸益:組紺子,嗣位豳國。
24世,公叔祖:諸(幸攵皿)子,嗣位豳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後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
26世,季歷:古公三子,修古公遺道,篤於仁義,諸侯順之。王季卒,葬鄂縣之南山,壽98歲。子昌立,是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歷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誠一端莊,維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聖瑞。及長,受殷紂命,為諸侯領袖,得專征伐,稱西伯。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王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以此士多歸之,諸侯響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羨里,後6年自歧下,遷都於豐邑,7年而崩,壽97歲,謚為文王。葬雍州萬年縣西南28里畢原上(今陝西省咸陽西北18里處,有周文王陵)。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28世,武王發:文王太子。商紂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發繼位,以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爽、畢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緒業。時紂王無道,武王以姜尚為師,遂率戎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000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孟津,諸侯咸會,陳師牧野。商紂聞武王來,亦發兵70萬人拒武王。武王使帥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太公卒,馳於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心。武王亟人,紂師皆倒兵,不戰以歸,武王馳之,紂兵皆岸畔。紂走,登鹿台自焚而死。於是諸侯尊武王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後崩,壽93歲。葬雍州萬年縣西南28里畢原上。太子誦立,是為成王。
源於西周唐叔虞次子楊杼
周滅唐(其地約在今山西翼城西)後,周成王把唐地封給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唐叔的兒子燮繼位後,改唐國為晉國,這樣唐叔就成周代晉國的始祖。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為:
1世,楊杼(姬杼):周武王姬發之孫,唐叔虞之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海南《楊氏宗譜》稱其又名平杼,並尊其為楊姓開派之始祖,生於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時 (均為夏歷,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楊侯,食采於楊國,始以楊為姓。卒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時,壽85歲,謚忠廉。葬於弘農西門外金龜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於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卒年不詳)誥封貞靜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楊伯沃:生於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時,襲楊侯。卒於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壽92歲,謚勤簡。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於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時,壽89歲,誥封專肅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楊庚:生於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時,卒於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時,壽68歲,謚閔惠。葬山東城南門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賁氏,生於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時,卒於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時,壽76歲。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發、重邑、應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統伯(阮伯)、耀高(叔蒿)、謂明。
4世,楊文:生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時,襲楊侯,卒於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時,壽86歲,謚清勤。葬山東城南門外虎形,同父處。
配山氏,生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時,卒於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壽69歲,謚端莊夫人。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楊昭成:生於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時,襲楊侯,卒於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時,壽73歲,謚密察。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同母處。
配宣氏,生於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時,卒於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時,壽85歲,謚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載(栽)、騫、顏;京,配萬氏,生子二:羨明、羨光;襄,官太傅,配華氏,誥封紫閣夫人,生子四:豐、禮、鰲、魯。
6世,楊康:生於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時,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於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時,壽64歲,謚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於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時,,卒於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時,壽 73歲,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紹甲。
源於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說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數傳至宣王時,已是西周末年,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兒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時未能獲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時才被封於楊,為侯爵,所以史書也稱他為楊侯,建立楊國,後為晉國兼並,原楊國侯族子孫從封邑命姓為楊氏。
源於春秋晉太傅楊(月八十)說
伯僑生文,文生突,食邑於羊舌,為羊舌大夫,這就成為後世的羊舌氏。羊舌轄有銅(革是)、楊氏、平陽三邑。突生職,職生赤,(月八十)、鮒、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稱叔(月八十),是晉平公時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職,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今山西洪洞東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稱楊氏。
公元前514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於華山仙谷,遂居華陰(今屬陝西),稱為楊氏。其後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山西楊氏。又據《廣韻》、 《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宣王少子尚父封於楊(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一帶),號曰楊侯,後並於晉,因為氏。
二、賜姓轉姓
1.因功賜姓
因為建樹功勛而被統治者賜予大姓,以使其門庭生輝,光宗耀祖,是賜姓中最基本的類型。
隋代楊義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尉遲氏屬西部鮮卑,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北周時為定州總管,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當時義臣年幼,養於宮中,數年後奉詔宿衛宮掖。由於常在隋文帝楊堅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於是下詔:「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不僅賜予皇室姓氏,還確定了義臣在皇族的輩份,這在受賜姓者中,可謂極受恩遇。
2.從其養主
最普遍的現象,是他姓之人因為養父或主人姓楊而轉從其姓。
西晉時候,活躍在武都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一帶的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為飛龍養子,遂從其養主轉姓楊氏。後來楊茂搜繼飛龍為氐族首領,被晉愍帝封為驃騎將軍。
從其養主現象最頻繁的時期,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亂」後,方鎮勢力不斷膨脹,一些方鎮逐漸成為與中央相抗衡的獨立王國。或出於政治野心,或為了自保其土,藩帥紛紛招兵買馬,一些兇悍勇猛之徒,成為藩帥的義兒假子,轉從養主之姓。宮中宦官為擴展自己的勢力,也紛紛養他人為己子。從其養主而轉姓的風氣,一時大盛。
唐代楊思(日助),本姓蘇,因為楊家養子,遂從養父姓楊。楊思(日助)是唐玄宗時期人,從史籍看,那時這種轉姓現象尚不很多。以後情況就大不同了。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於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唐僖宗時,楊復光因鎮壓王仙芝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弘農
郡公,而弘農(治今河南靈寶北)正是楊姓最顯赫的郡望。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楊復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楊玄翼養子,遂轉姓楊。楊復恭在唐僖宗時任左神策軍中尉,後來定策立唐昭宗,權傾一時。
3.改姓
在中國革命史上,屢有這樣的情形,革命者為了工作需要,轉改姓名,以後原姓不再起用,所轉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黨員楊靖遠,滿族人,原姓趙。1938年,任冀魯邊區抗日武裝部隊副司令員。次年元月,被偽保安司令孫仲文殺害。 中共黨員楊林,朝鮮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勛。1936年任紅15軍團75師參謀長,在率先鋒營強渡黃河的戰斗中負重傷犧牲。
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原姓馬名尚德。
4.回歸舊姓
有的楊姓成員因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後來又改回楊姓。如楊老令公——楊業身上。楊業本名崇貴,後避北漢世祖劉崇名諱,改名重貴。楊重貴少年時投身劉崇,劉崇賜其姓劉,改名繼業。劉崇之子劉承鈞有養子劉繼恩、劉繼元、劉繼忠,楊重貴賜姓名為劉繼業,可能是因為劉崇長子劉(斌貝)早死無後,遂以楊重貴為劉繼業而為其後嗣。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統兵攻北漢,圍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宋,而劉繼業猶據城苦戰。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劉繼元招降繼業。於是繼業歸宋,復姓楊氏,只名業。」楊業歸宋復姓。
貴州台江巫腳鄉的苗族楊姓。過去,有一戶姓楊的遷到翁慕溝居住,由於那裡是歐姓聚居區,這位楊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歐,以便同歐姓村民親密相處。後來他的兄弟又恢復楊姓。解放後,他的兒子也改姓楊。
三、少數民族楊姓
白族楊氏 楊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楊氏曾成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楊干貞,五代十國時大義寧國君主,白族,雲南賓州人.先世為南詔權貴,大長和國時為劍川節度使,後為大天興國權臣,1927年滅大天興國,自立為主,改國號為大義寧國.因為暴虐,被殺,在位8年。元代以後,楊氏仍為白族大姓。楊鼐,白族,雲南大理太和縣(今雲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舉人,任黃州府(治在今湖北黃岡縣)通判,退休後居家四十餘年,閉門讀書,鄉人都稱他為長者。今天的雲南喜洲地區是楊氏的聚居地。

滿族楊氏 滿族楊氏的祖先多為漢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楊氏,祖先就居住在雲南貴州,後遷居山東登州。康熙年間遷居吉林,耕種官田,因為能提前交納5年的額糧,被批准入漢軍鑲黃旗,成為滿人。這支楊氏自始祖楊榮至今已傳十四世。

納西族楊氏 楊昌,清代納西族散文家,雲南麗江大研里人。喜慶十二年(1807年)舉人,任湖北天門等縣知縣,疏導江流和修築大堤很有政績。他的散文非常出眾,著有《四下可齋》集。他還寫有許多游記、雜記等,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深得士林嘆服。他有大約三十篇文章被收入雲南叢書《滇文叢錄》《麗郡文征》等集中。楊元之,清代納西族詩人,雲南麗江大研里人。祖父楊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順天鄉試舉人,任刑部主事。楊元之以善寫漢、納兩讀的詩出名。

苗族楊氏 楊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約於元皇慶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書院,對傳播漢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過重大作用。楊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將領。父親楊(王景),楊洪初從明成祖北征,機警敏捷,以勇著稱。正統三年(1438年)任都指揮同知,正統九年,擊敗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總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鎮朔大將軍。
回族楊氏 楊應奎,明代詩人、書法家,回族,山東益都人,正德年間進士。此外在侗族、朝鮮族、蒙古族中也有楊氏。
介紹文件
楊姓遷徙史
楊姓的發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內,後為晉所滅,其子孫因避亂,遠在春秋戰國(前770—前221年)時期就有個別楊姓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省境內,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至秦漢之際,有的遷居河內,有的遷居馮翊 (今陝西大荔)。楊姓為晉所滅後,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境。至漢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楊姓入川也於此時,多由湖北、陝西遷去。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與此同時,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晉、唐這一時期,是楊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時期,由於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及宋代的「靖康之亂」,中原社會動盪,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大舉南遷,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隋唐後便逐步向今河北、山東、內蒙、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至宋代起,楊姓已廣布江南廣大地區。南宋初有大商人楊垢,隨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寶山白沙,「潛心經商,誠一無偽,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楊榮從上虞遷至上海;另支楊氏,與鍾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賢濱海地區;元代,渤海濱州人楊乘、嘉靖進士楊道亨的先人,相繼自杭州和河南遷入青浦;元末,錢塘楊璃遷南匯下沙;著名詩人諸暨楊維楨避亂華亭天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們稱之為「洪武落業」。據志書記載,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戰爭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別是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湘潭等地區成為一片廢墟。朱元璋建國後,為了復甦湖南,採取了「江西填湖廣」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楊姓宗族,遷往湖廣地區。
總之,楊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於今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外,還有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一線,以湖南、江西為中心的一線,直至遍及全國各地。
台灣楊氏
台灣台南佳里楊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灣省西南部的歷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間為台灣政治、經濟中心。市裡有鄭成功祠,為著名古跡。隨鄭成功人台的楊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為望族。其後有楊文魁,字子偉,號逸齊,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僉事調任台灣鎮總兵,到任即分布營訊,講求軍務,又立義塾,延聘內地名儒為師,設置學田資膏火,因之大陸去台灣者甚多,對開發台灣起了極大的作用。有一次藍理入朝,康熙問台灣總兵如何?藍理對曰:「練兵馬,興學校,潔己奉公,兵民相安無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萊。」第二天康熙對薦舉文魁的巴泰說:「楊文魁身為封疆大臣,惟食腐萊,可謂廉矣!」當時藍理奏言台灣實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為不可,謂台灣之田皆為民業,若奪為兵田萬不可以,況兵皆由內地調來,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誰肯舉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從其言,兵民皆喜。及舉軍政,被劾者皆無怨言,而所拔將弁,多至鎮帥,皆有聲。故兵民念其德,繪像立祠以祀之。
台灣台北半線楊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楊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為拓建學宮,其父墓另擇穴於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約2.3畝,邑人說此地為「金盤搖珠」。墓畢後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義,子孫必昌,但您當遠徙,十年之後可致巨富。」正是那個時候,半線初啟,草萊未墾,志申遂往之,居於柴坑子庄,貨番田而耕之,督率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盡力農耕,數年家漸富,闢田亦愈廣。遂鑿二八圳,引貓羅之水灌溉,潤田數百甲,歲人谷萬石。又鑿福馬及深圳,因之線東西兩堡之田,皆為楊氏所有。又以餘力開墾淡水、佳臘埔及金包里,歲亦人谷數千石,家畜亦多,佃農數千人,鋤耕並進,半線景象是以日興。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縣治,志申移居東門街。他好行慈善事業,睦宗族,恤鄉里,治橋梁,捐學田,邑人莫不稱頌之。塋墓於彰化,後循眾議,祀台邑孝悌祠。以長子振文,追封為中憲大夫。楊振文能識大體,人郡庠,捐資為知府銜,賞戴花翎。孫楊應選,亦有盛名。
台灣台中楊氏
台中縣楊氏的開基祖為楊璉,字至器,號華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金門金沙鎮官澳村下八巷。兄弟兩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楊鴻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慶年間渡台。初時,身中僅有18銅錢,人地生疏,舉目無親,不得已挑水度日,後改作廚司。每日克勤克儉,兼作生理,漸有積蓄,即開辦船頭行,即現時所稱貿易商。他與內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號楊合順。其從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對貧民甚多援助,對政府亦多貢獻,數十年間置田園數千甲,發大財。當時娶一妻兩妾,育8個兒子,即現時8祧房親,享年63歲。其次子潤卿,進秀才及廩生;三子連卿,進秀才及廩生,至考中恩科進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學正堂;五子瑤卿,日人時代為參事。其餘各房子孫,皆勤儉,繼續購有田園數百甲,亦皆昌盛。
台灣台中沙鹿鎮楊氏
沙鹿鎮人楊清欽,生於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訓,受父親經商影響。長大後,和昆仲合開味精廠,由小而大,逐漸擴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團,員工近5000人,工廠動力達3萬匹馬力,關系企業計20餘家。
香港八閩弘農楊氏
孫中山先生的兩名親密戰友民主革命先驅楊衢雲和「四寇堂主人」楊鶴齡 (「四寇」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勝利回歸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楊氏為主體自願結合而成的民間群眾團體——香港八閩弘農楊氏宗親聯合會成立了,並推選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現任會長楊金溪,副會長楊友誼、楊慈意,理事長楊丕漢, 秘書長楊思敬。聯合會的主要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光大楊氏正誼明道、廉潔奉公、清白傳家等倫理道德規范;並肩負聯絡宗誼,增強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濟,加強經濟合作,促進閩港文化經貿交流,以及扶危濟困,舉辦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等任務。建會初期,就有會員500多名,包含個人會員與團體會員兩種。
移居海外
楊姓向海外比較大范圍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後,尤其是在明代鄭和下西洋以後,這是中國南部特別是福建、浙江、廣東等省的楊姓人向海外遷移的發軔時期。主要是為了避免天災人禍而向海外謀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區是在今天東南亞一帶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孟加拉、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家。
在鴉片戰爭以後直到 20世紀初葉,或因政治避難,或為追求西方科技,或為尋找革命真理,楊姓人遷居的主要地區則面向西方歐美一帶,這也是楊姓人飄洋過海的第二個重要時期。
馬來西亞沙巴州楊氏
這是楊姓人足跡踏遍東南亞的第一步。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的浙江紹興人楊雲川,曾隨軍渡海去北婆羅洲,即今馬來西亞沙巴州。雲川在此長期羈留,而與當地魯順族酋長女兒相愛而結婚。公主後因雲川遇難而為夫跳海殉節,留下了「寡婦山」這一游覽勝地。而後有原籍福建漳州長泰人楊原抄(1858—1925年),於1877年隻身南渡,抵達新加坡,寄宿同鄉宗親會館中,後又移居今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經過艱苦努力,創建立古晉市,成為當地著名的實業家和華僑領袖。目前這里已建立了沙撈越古晉董楊宗親會。如今馬來西亞楊氏最活躍的要數沙撈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楊宗親會,他們的總顧問是拿督阿瑪楊國斯。這個宗親會成立於1971年,包括沙撈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詩巫等5個地區的楊姓,其次還有美里楊氏公會和雪龍楊氏公會。
孟加拉楊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間(1780—1783年),楊姓人楊阿秋去印度經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來,並吸引、接納中國的僑民,在當時的印度加爾各答建立了「中國城」,從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緬甸仰光楊氏
始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們為謀團結、敦親誼,於清光緒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總堂」。嗣後,1922年旅緬僑領楊昭固,又倡議新建植德堂於仰光海濱街三若開恆頭,門牌 75—76號第三、四樓,1925年冬落成。當時「四知總堂」的會址系租賃,歲時蒞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幾位正副理事長倡議籌建會所,推舉楊唐豪為建委會主任,著手勸募基金,幸得諸族親熱烈支持,踴躍捐獻,數月之間,巨款立就。1958年購地於仰光海域街門牌400號,第二年己亥冬興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內部雕刻布置,歷時經歲,至1962年12月舉行落成慶典。目前已在全緬各重鎮、市區籌設分堂,宗旨是聯系宗親、加強團結,盡力推行族親福利,並協助貧窮子弟就學或介紹職業。
菲律賓楊氏
楊姓人已散布在菲律賓全國各地區。宗親總會成立於 1950年3月19日,會址設在馬尼拉市,下面還有禮智三描分會(禮智市)、宿務分會(宿務市)、三寶顏分會(三寶顏市)、納卯分會(納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會(怡郎市)和美骨區分會及五寶楊氏家族會等。這里的楊姓人大都來自中國福建的泉州市、廈門市及其附近的晉江、金門、同安、安溪等縣。
新加坡楊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華僑,其中楊姓人佔了較大的比重。他們最初去新加坡的具體時間雖然難以考證,但據記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這里就成立了檳城楊氏植德堂公司。嗣後又在這里建立了新加坡楊氏總會及新加坡潮安仙樂楊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楊氏公會、檳城楊氏公會和新加坡潮州弘農楊氏公會等宗親會組織。
泰國楊氏
居住在泰國的楊姓人也不少,他們在這里建立了泰國楊氏宗親總會。
印度尼西亞楊氏
居住在印尼的楊姓人建立了印尼楊氏宗親總會和印尼萬隆佛曇楊氏聯誼會。後者為以伯僑公為大始祖,直系傳下第59世的世隆公,開基於福建漳浦縣佛曇鎮衍派的子孫居住於萬隆市者所組成,會員800餘戶,達5000餘眾。還有印尼坤旬楊氏弘農世家,這一家曾於1994年8月組團回河南開封尋根訪祖,並參加了新建天波楊府的剪綵活動。
歐美澳楊氏
20世紀以來,楊姓子孫在留學或經商的過程中,僑居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的楊氏。這些人在貿易、科學、藝術、工程、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許多人都成了各界精英。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師學院院士的楊祖佑,當年即被布希總統任命為總統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楊彼德被布希總統任命為全國圖書館及資料委員會委員;生物學家楊祥發獲「沃爾夫農業獎?/ca>

6. 楚雄是哪個族的

雲南楚雄介紹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滇中高原,土地面積29258平方公里,其中,大多數地區海拔在1000-1900米之間;總人口為245萬多人,其中彝族人口60多萬,占總人口的24.6%;州府楚雄市距昆明只有160公里。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楚雄素來有「千里彝山」、和「中國人內的發祥地」之稱。

楚雄旅遊資源以「恐龍之鄉」、「臘瑪古猿」、「元謀猿人」、元謀土林、獅山牡丹、紫溪山茶、彝族十月太陽歷、彝族風情和冬暖夏涼的宜人氣候而著稱。踏上楚雄這塊神奇的土地,在祿豐恐龍山,你會看見全球保存數量最多、最完整的恐龍化石,你甚至會有一種站在恐龍骨架上的感覺;在元謀,你不僅可以目睹距今170萬年以前元謀猿人的生活環境,而且還可以通過土林發現地表的蒼桑之變及其根源。

(一)楚雄民族簡述:
楚雄州是以彝族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州內共有彝、漢、僳僳、苗、傣、回、白、哈尼、壯等36個民族。在這36個民族中,已在楚雄州境定居百年以上的有彝、漢、僳僳、苗、傣、回、白、哈尼8個民族,人口均在4000人以上。其中漢族和回族主要聚居於城鎮、壩區或交通沿線,彝族、白族、僳僳族、哈尼族主要聚居或雜居於山區和半山區,苗族主要聚居於冷涼或高寒山區,傣族主要分布於武定、永仁、大姚3縣的金沙江河谷地帶。其餘28個民族在楚雄州境定居時間一般在百年以下,大多數是在本世紀50年代前後來州境經商、教學、服兵役、當工人或幹部而定居下來的,因而也主要分布於城鎮、礦山或交通沿線。就民族人口分布的總格局而言,約占人口總數70%的漢族居住於全州總面積不到30%的壩區和半山區;而占總人口30%的各少數民族,居住於佔全州總面積70%以上的山區、半山區、河谷地區。相對他說,漢族聚居區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水利、交通條件較好;而各少數民族地區則地廣人稀、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但資源比較豐富。

楚雄州境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長期以來,各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怠,相互依存,創造了自己的歷史文化。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楚雄州境活動者氏羌、百淄、百越三大族群,他們頻繁遷徒、融匯發展,到秦漢時期,形成以滇文化(其後是輟文化)為主要特徵的人們共同體。唐宋之際,各民族漸次進入封建領主制階段,元、明時期實行土官制度,楚雄州境分布有楚雄高氏、姚安高氏和武定鳳氏等40多個土官。明初以來,大量漢族進入州境屯墾,帶來了較領主制先進的地主制經濟,以及先進的農耕技術,促進了楚雄州各民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自此漢族人口劇增,成為州境人數最多的民族。並逐漸演化成了大致與現今相同的民族分布格局。

楚雄州境各民族社會經濟的發展歷來是不平衡的。相對而言,居住於壩區的漢族與回族發展較快,明代地主經濟已經形成,明末清初改土歸流基本完成後,地主經濟得以確立。隨著商品經濟的出現,礦產(主要是鹽、銀、鐵)的開發,產生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居住於山區、半山區與河谷地區的彝、僳僳、哈尼、傣、苗等民族,則相對地後進,這些地區的封建領主制被長期延襲下來,土司制度到本世紀30年代末才基本退出歷史舞台。同時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地域分割,信息閉塞,長期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封閉的自然經濟,生產力十分低下。直至50年代前,在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邊遠高寒山區,仍是刀耕火種,遷徙無常,加之土司、地主或頭人的重重剝削和壓迫,生活極端困苦。

(二)楚雄少數民族節日:
火把節
六月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哈尼拉祜普米等族人民共同的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間,一至三天不等。節日活動內容應民族而不盡相同,但點火把則無一列外。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一個有關英雄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一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徵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虎節
雙柏縣小麥地沖一代的彝族,農歷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過虎節,彝語稱為「羅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於村後祭拜土主後,經巫師占卜擇出8人。這8人披上畫有虎斑紋的披氈,臉、腳、手上繪上虎紋,化妝為虎,在黑虎頭率領下跳各種摩擬生產、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為各家各戶驅鬼除祟,彝族語稱為「羅麻乃轟」。
居住在雙柏縣小麥地沖一代的彝族屬羅羅濮支系,自稱「阿羅」。據說阿羅人的祖選居住再生山密林中,常被豺豹蟒蛇驚擾,阿羅人防不勝防。後來阿羅人把獵到的虎皮剝下來,套在身上跳起「虎舞」,以守衛寨子,並表示阿羅人都像虎一樣勇猛,不懼怕任何邪惡,阿羅人得到動物之王的守護,寨子安寧了,莊稼有了好收成,牛羊也平安了,寨子中出現一片吉祥景象。從此他們就把跳虎作為節日固定下來,並伴以樂曲和大鑼笙,使之更生動活躍。
虎舞(又稱老虎笙)從正月初八開始,每日增一虎(伊始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執以「崩咚」鈴的長者作前導(也稱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紋,披虎皮。如一時難得眾多虎皮,就用氈子代替。跳虎節時,前村戶戶敬香供「虎神」,每戶從門前到屋裡都要跳一場虎舞,以驅邪除祟,求虎神守衛。夜晚,田間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繞寨而舞。15隻虎都出場後,雌雄老小一應俱全(喻後又來著)全村為來日的興旺景象擺酒慶祝,狂歡一夜。彝族虎節屬虎圖騰的遺風,作為民族民間活動,跳虎笙受到群眾喜愛。

插花節
農歷二月八日,海拔3600米的大姚縣華山開滿了山花。當地彝族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曇華山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賽衣節
大姚彝族的賽衣節又叫服裝節,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舉行,傳說是紀念一位叫米波龍的彝族姑娘。她捨身除霸,死後變為美麗的小鳥。節日期間,當地彝族姑娘們身帶數套花衣,齊聚在三台區跳歌場,圍成圓圈,撒上松毛在小夥子的月琴、嗩吶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會,退出跳舞場,換套新裝,又來跳,以此比試姑娘的靈巧、富足和美麗。
到彝族賽裝節會上觀光,是一次賞心悅目的享受。賽裝場上,色彩繽紛,滿眼都是花花綠綠的鮮艷服飾,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婦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圍腰上綉花,而且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綉滿了各種圖案。並且各人的工藝、構圖、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風雨雷電,日夜星辰,山水木石,花鳥禽獸,各種人物都可以入綉。其構圖上的繁簡虛實,形象的誇張變形,色調上的對比反差,令人嘆為觀止。

花山節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農歷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著這棵樹歌舞,吹蘆笙,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對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桿等活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桿,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
跳獅子舞也是節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如果哪一架獅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豬頭獎賞;節日期間還進行鬥牛,屆時,鬥牛愛好者從各地牽來高大雄壯的大黃牛,一頭頭精神抖擻,開上去難估勝負。優勝牛由主人牽到花桿前,繞桿一周,然後披紅掛彩。

(三)彝族三道酒介紹:
彝族對人誠懇,待客熱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貴客的禮節。
第一道酒為欄門酒,即在門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響長號、嗩吶,彈起月琴,載歌載舞,歡唱「迎客調」,客人一下馬,就由盛裝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內放有木葉,則表明要客當場回唱一首酒歌。
第二道酒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遠方高貴的客人敬上雙杯美酒,同時還要獻上祝酒歌。酒歌有現成的曲調,聲調熱烈高亢,唱詞內容有傳統詞,也有即興發揮的創作,根據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贊、吉利的話語。敬酒歌可一人獨唱,也可也數人集體唱。
第三道酒為留客酒,即客人要離開主人家時,主人送客到門口時請客人喝下離別時最後一杯酒。敬酒時長號、嗩吶同時吹奏「留客調」,男女青年歡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客人的酒歌,內容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以及主人的牽掛、挽留。客人必須把這杯酒喝掉,才能啟程。敬三道酒是彝家接待貴客的最高禮儀。

地里概況:

楚雄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干夏濕,溫度平穩,雨季集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6℃,無霜期242天,四季如春。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已達32%以上,境內有哀牢山和紫溪山自然保護區。哀牢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78萬畝,林地5.96萬畝。其中常綠闊葉林5.8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87.9%。由於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食料豐富,人跡罕至,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區內有鳥獸460種,兩棲爬行動物46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26種。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區,並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察站。紫溪山自然保護區離城20公里,總面積2.61萬畝,森林覆蓋率91%,地下水補給量1231.5萬立方米,是城區主要水源之一。除此之外該保護區楚雄山茶花更為出名,經調查,僅樹齡在200年以上人工栽培的茶花母樹有60多株,特點是葉厚、枝壯、品種多、花期長,成為特有品系,為雲南茶花中的奇葩。有一株「童子面」茶花母樹,基圍285公分,樹齡在600年以上,一樹開紅、白兩色花,蔚為奇觀。城區的文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明代建築,南山雁塔與西安大雁塔同屬一個時代,新建和修復的龍江公園、峨碌公園、靈秀湖、西靈宮、興隆寺等風景名勝令人嚮往。

地理資源

據普查,在楚雄這塊44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長著雲南松、華山松、油杉、栓皮樂、麻栗、清香、紅椿、紅椎、香樟等40多種珍貴木本植物和旱茅、茜草、古野、龍須、蕨類等20多種草本植物及641種中葯材。香菌、木耳、雞縱、松茸等近30種可食菌,一直暢銷國內外。

7. 米線起源地在哪

應該說是起源於雲南 米線的總類也非常多玉溪小鍋米線 最先把玉溪小鍋米線傳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營人,幼年喪父,家境極貧困,母親到昆明織布為生,改嫁一個四川賣餃擔擔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餃擔擔的謀生手藝傳給他。繼父死後,翟永安便沿街挑賣餃擔擔。20世紀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鍋煮品的製作方法用上,傳到昆明,並不斷加以改進。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經營。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鍋煮品店,口味俱佳,但總以翟永安為最突出,至今有些老昆明還念念不忘端士街的小鍋米線。 大鍋腸旺米線 「米線系選用優質大米通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等工序而成線狀,再放入涼水中浸漬漂洗後即可烹制食用。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加料烹調,涼熱皆宜,均極可口。雲南人把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極致:烹調方法有涼、燙、鹵、炒;配料更是數不勝數,大鍋米線還有燜肉、脆哨、三鮮、腸旺、炸醬、鱔魚、豆花等。 豆花米線 煮過的水豆腐腦__豆花(煮過的好處是水豆腐會淋去水分,變成小陀小陀的,拌在米線里才有口感,而且也好看.) 先把米線用熱水燙過,放在一個土花碗里,然後在面頭舀進一大勺豆花,再依次放上所有調料,就可以享受了。 涼米線 米線又可涼拌而食,稱涼米線,在雲南十分風行。有民歌曰:「米線攤上最熱鬧,辣子酸醋加花椒。一堆阿妹吃米線,嘴巴辣得吹哨哨。」 鹵米線 鹵米線從字面上理解,是不是和鹵豆腐一樣呢,其實這是個誤區。鹵米線指的是將米線焯水以後,用鹵汁、鹵料作為配料的一個做法。(想一想干拌面你就能大概想像出鹵米線的成品張啥樣了) 過橋米線 最為正宗地道的過橋米線當屬我國雲南省紅河州蒙自縣的過橋米線,這里是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傳說過橋米線製作方法和命名源自蒙自縣南湖湖心小亭。歌手後弦演唱的歌曲《過橋》便取材這個故事,並加以新的詮釋。

8. 楚雄地震帶的分布在哪些地方

楚雄地震帶。北起巧家,南經東川、嵩明、尋甸、宜良、開遠至個舊一帶。地震活動強度較大,頻率較低。

包括四川馬邊地區和雲南昭通地區。1974年的永善7.1級大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地震活動頻度較高,多為震群性地震。





華北地震區:

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

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

9. 楚雄回族起源

不可以的,可以加信仰伊斯蘭教的外族,比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10. 古代有幾個火器發明家,他們是誰

鄭璠五代十國時吳國將領。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位於駐馬店市東)人。唐末,初事秦宗權,後隸孫儒,尋歸楊行密。因功屢遷至檢校司徒,饒州(今江西省鄱陽縣,位於景德鎮市西、鄱陽湖東岸)刺使、鎮南(今雲南省楚雄縣,位於南華縣東南,另在楚雄縣北還有楚雄彝族自治州)軍節度副使、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行軍副使。904年,進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使用飛火,是為火葯用於軍事之始。
唐福,宋朝科學家。995年使用火葯造出火簡、火槍。後來火槍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唐福還發明了火球和火蒺藜兩種火葯武器。後來,宋人陳規又發明了長竹管制火槍,引燃葯捻點爆。
趙士禎(1554~約1611) 中國明代火器專家。字常吉,號後湖。浙江樂清人。他發明的「火箭溜」、「制電銃」、「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斗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譜》、《備邊屯田車銃儀》等書,受到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高度評價。
戴梓(1649~1726), 中國清代火器製造家,字文開,號耕煙。生於清順治六年,卒於雍正四年。漢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僑居揚州,晚年在遼東自號耕煙老人。戴梓博學多能,通兵法,懂天文演算法,擅長詩書繪畫,通曉天文、歷法、河渠、詩畫、史籍等,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曾製造了「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和「威遠將軍炮」(「子母炮」)。

閱讀全文

與起發明楚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