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幾百年來人類社會非理性超速發展,已經使人類活動成了影響地球上各圈層自然環境穩定的主導負面因子。
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樣性的減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劇、大氣的溫室效應突顯及臭氧層的破壞,這一切無不給人類敲響了警鍾。人類必須善待自然,對自己的發展和活動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就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之一。
例如:濕地被稱為地球的腎,應該嚴格保護,但相當數量已經開墾為耕地,特別是水稻田——人工濕地( 如在黑龍江三江平原 )。
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應該嚴格保護的。但森林同時又是以木材為主的一系列林產品的生產基地,這些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可以也應該合理經營利用的,而且應該通過科學的培育措施,越用越好。
除了少數需嚴格保存的自然保護區之外,合理的採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經營措施,要把森林的保護和經營利用更好地協調起來,否則的話,森林的調節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嚴重,會加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危害。
在一些江河上(特別是西南地區)修建水電站,這是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改善能源結構,減少 c02排放,但水電站的建設也必然帶來一些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有可能破壞某地區的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措施:
1、人群健康保護。
措施:遵守並執行國家或當地醫療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條例和要求,採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傳染病,並定期進行滅蚊、滅鼠、滅蠅等工作。
2、綠色植被保護。
措施:搞好生活營地的綠化、美化工作,臨時住房、倉庫、廠房等臨時施工設施,在設計及建造時,考慮美觀和與周圍環境協調的要求。
3、資源保護。
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對全體員工加強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盡量減輕對現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創造一個新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不在施工區捕撈任何水生動物。
4、水源保護。
措施:建設生活用水設施,生活供水系統按照衛生標准進行凈化,為施工人員提供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飲用水。水池附近不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不準修建滲水坑、滲水廁所,不準鋪設污水管道,不準居住人員等。
② 你能為創造良好的校園生態做些什麼
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校園
以「生態文明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
開展「愛我校園」為主題的徵文活動、「創建和諧生態文明新校園」歌詠賽會、「生態文明」主題的班級宣傳板報每年定期開展林業與綠化知識競賽和環保知識競賽,使之成為傳統競賽項目。通過競賽了解林業、了解林業政策、養成愛護環境、珍惜環境、美化環境。 活動、以「綠化」為內容的主題班會、團(隊)日、植紀念樹、造紀念林等活動
開展安全文明行為規范活動,建設安全文明校園。
開展養成教育,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及和諧工作關系,建設和諧校園。導閱讀立志,打造書香校園。建設綠色生活區,倡導文明衛生寢室。
③ 什麼是生態
生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生態(Eco-)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
生態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3)創造生態活動擴展閱讀:
生態學一詞是1865年勒特(Reiter)合並兩個希臘字logos(研究)和oikos(房屋、住所)構成的生態學(oikologie)一詞。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H. Haeckel)首次把生態學定義為「研究動物與有機及無機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三好學於1895年把ecology一詞譯為「生態學」,後經武漢大學張挺教授介紹到我國。
④ 懷柔生態文明基地活動作文
【第一篇】:生態文明低碳生活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在我們周圍環繞,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美麗的環境,而我們並沒有很好地去保護這篇大自然,而在無畏地浪費。
人類的發展史越來越快,而我們提倡的「低碳生活」卻幾乎沒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壞它的本質。人類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大自然的綠色又在哪兒呢?
我們應該知道地球是唯一一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隨著人類的破壞,再過幾百年後我們應該去哪兒生存呢?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應該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門不用塑料袋,自備環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洗米、洗菜之類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澆菜;不隨意扔垃圾,要把來及進行
分類。少開汽車,多騎自行車;家裡盡量備用無磷產品……其實我們能為環保做的事情有許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讓我們做好環保,為環保貢獻出我們的一份
力量。環保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共同為環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讓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而自豪吧!讓我
們為這大自然共創美好的明天,一起來為大自然母親貢獻力量吧!
我們為這大自然也許字獻出了單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明天將會跟美好!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將會來到!讓我們手拉著手一起迎接嶄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來吧!
【第二篇】: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
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
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
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它們有聯系,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
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
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
相一致的,毋寧說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說,生態文明
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人類對於文明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文明是相對於野蠻而言的。從社會形態的角度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經歷了奴隸文明、封建文
明、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人類又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等。但從生產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著眼點主要是物質,是物
質生產能力的提高,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
因為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比較低的情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總是占第一位的,所謂「物質中心
的觀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問題
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發展生產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壞生態;人類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
而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讓我們共同努力,承擔起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創造美好未來做出積極的貢獻,讓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三篇】: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它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環境和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是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收獲,但生態文明卻一步一步的離開人們,可人們還是不把生態放在眼中。直到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人們才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
性,大規模的宣傳「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可地球早已被他們破壞的千瘡百孔。地球在近幾年受傷害的數字令人瞠目結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動植物大約每天有
100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導致的死亡人數達2.5萬人。或許大家以為這些都是外國的災難,但今年我國北京、天津、
上海等地多次發生的歷史上罕見的沙塵暴天氣,使得中國人感受到了環境破壞程度之深和距離之近。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三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黨一直強調生態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
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國家領導人對生態的問題一次次的進行討論和研究,最終得
出我國生態污染嚴重超標的結果。
生態災害最直接的惡果就是經濟,據說我國每年要拿出2000億人民幣來用於受生態災難影響的地區的補償。生態已經與人類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了,人類才開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遲了。
曾記否,我們的前人生活環境是那樣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開笑臉,鳥兒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飛著,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如今,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我們是否應
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要發展,人類向大自然一味掠奪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們人類作為高等動物,卻連低等動物保護家園的意識也沒有,是不是
太不配了?
生態文明教育是一種把人的問題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小學生更應該受這種教育。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類的亂砍濫伐,使原本美麗的
地球變得不堪一擊。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態,不讓它在我們手中化成碎片。我們要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盡量少用一次性物品,節約一滴
水、一度電,不亂扔白色垃圾、廢電池,形成自覺的行動,不浪費身邊的資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們作為小學生,在抓緊教育的今天,更應該知道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將它作為一種不可估量的財富,珍惜它,愛護它。我們應該吸取上一輩人的經驗,珍惜資源,把地球變成一個更加燦爛與輝煌的星球!
【第四篇】:保護生態文明
環保,綠色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能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只要你是有心人,一定能做到環保,一定會擁有健康的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人這樣報怨的:「為什麼吃的食物不是純天然的?不是綠色食品」?因為現在有空氣、水源、土地都遭到了污染。還有一些是
為了個人利益故意添加到食品里。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許多遭到污染的現象,如:燃燒礦物燃料,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毀林,削減了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
氧化碳的能力。另外,大氣中還增加了許多人造的溫室氣球,使地球表面聚積的熱量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了全球變暖,冰川消融速度加快,莊稼都被淹沒了,這樣生
態平衡就遭到了破壞。
我認為我們應該學會節能減排,比如:節約用紙,盡量用手帕,這樣就能少砍伐一棵樹木了,我相信這樣做會有一棵樹感謝你,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綠色出行,少開車,坐公交車,少排放尾氣,選用節能電器,多植樹造林……
我曾在報紙上讀過一個真實的人和事,講的是一位外國人,他為了宣傳環保,來到了我們昆明,一住便是12年,在這12年裡他到處宣傳生態文明,低碳生
活,12年只穿過兩套衣服。我們都應該像他學習這種環保精神。我們必須要有保護生態文明、低碳生活的意識。我相信幾年以後,微風吹過,我們將聽到微風和樹
葉的低語聲,呼吸到香甜的空氣!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從我們做起,從現在做起!
⑤ 生態創新的幾個基本問題的論點論證解答
生態創新是一個全新的理論。它結合當前被全世界廣泛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運用經濟領域的眼光和手段,開拓出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他認為,創新是一個經濟概念,而不是一個技術概念,單純的發明創造不是創新,只有當它被用於經濟活動時,才成為「創新」。我國著名生態經濟學家劉思華由此將生態創新定義為:「指包括生態系統本身的變革、創造新的人工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即社會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再生產,各個環節生態化過程。」
生態創新這一社會理論的形成與當下的社會時代特點緊密相關。當前,由於環境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問題日趨嚴重,如果單純依靠投入來治理,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無力承擔。生態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在於取得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包括一個國家范圍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公平和國家之間的公平,它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單位資源消費量為人口創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時,它又排斥平均主義,過度的平均不利於資源開發和經濟效率的提高。代際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資源在不同代人之間的合理配置的問題,具體體現為在數量上要至少保持穩定,在質量上要求不至於發生代際退化。
⑥ 創建生態班級 300字作文
近日,記者就「五城」創建活動采訪了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校校長李秀賢。談到「五城」建設的深遠意義,李秀賢說,「五城」建設必將提升松原城市的品牌價值,為全市人民提供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這是一項是民心工程、幸福工程、群眾滿意工程。
李秀賢談了學校教育和「五城」建設的關系,她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充分發揮教育主渠道作用,在「五城」建設中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積極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五城」創建活動中來。創建「五城」是一項全民性的活動,也是每一位師生的責任和義務。我校開展了「愛護綠地、愛護公共設施,爭做文明小區民」主題活動簽名儀式,參加活動的師生、家長紛紛表示,要爭當「五城」創建活動的先鋒,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潔凈優美的校園環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五城」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天藍、地綠、水清、人美的和諧松原。
二是強化文明養成教育,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優雅潔凈的育人環境,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離不開集體的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在這方面,我們著力教育學生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形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新風尚。學校通過主題班隊會、文明禮儀宣傳月、每日小廣播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氛圍,通過在全校開展做「文明員工」、「爭創文明班級」、「爭做文明學生」和「文明之星」等評選活動,形成師生學有榜樣、班級間互相競爭的格局。對評選出的優秀個人和集體及時進行宣傳,以此互相激勵,從而把創建「五城」工作與教育教學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三是務實開展工作,扎實推進「五城」建設。環境舒適優美、風氣文明和諧的校園,是開發區向社會各界展示的窗口之一。我們要通過塑造學生形象,塑造教師形象,塑造學校形象,來塑造開發區美好形象,並發揮學校的輻射優勢,把「五城」創建宣傳到千家萬戶。小手牽大手,一名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帶動一片社區。學校要爭做開發區創建「五城」的窗口,乃至全市的窗口,為創建文明松原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1150247184
⑦ 如何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想要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首先給大眾居民需要科普、宣傳、倡導環境保護的知識,曬還需要動員起來群主身體力行的保護環境不被污染。
⑧ 生態體育項目有哪些
生態體育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自然,親近自然、貼近自然,按照人體自然的生物發育的規律來選擇和改造我們以前傳統的身體活動的方式,這就是生態體育。
生態體育提供絢麗多彩的運動方式,長期、系統、科學的鍛煉,能夠使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得到提高,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職業、不同種族有不同的適應能力。人類在創造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始料不及的副產品,生態災難步步為敵,大氣污染、溫室效應、能源的危機等等。
生態體育是自然與科學凝聚而成的偉大力量,由於環境、條件、時間、空間等各種因素的限制,人們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在城市裡面、室內、體育館內進行體育鍛煉。雖然室內運動也能鍛煉身體,活動筋骨,舒緩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但是運動的強度可能有一部分達不到我們的要求,而且由於很多場館都存在著管理和設施的不完善,特別是許多場館內通風系統不足,導致空氣污染,長期在室內場館內運動,反而對健康有害。我們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可以降低我們血液的血氧能力。一氧化碳比二氧化碳對紅血球有更大的親和力,很容易進入紅血球,造成組織氧的功能減少,而且跟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直接抑制呼吸。所以人體對一氧化碳引起的缺氧特別敏感。人體的器官,對氧氣最敏感的是腦細胞,肌肉細胞對氧氣的耐受力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