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琴創造說

古琴創造說

發布時間:2022-03-05 00:35:17

『壹』 古琴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

古琴最早出現於周朝,關於古琴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而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所以古琴最早應出現在周朝。

周朝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也盛興於民間撫琴悠閑為主,古琴成為民間深受古人喜愛的樂器,例如《詩經·小雅·鹿鳴》中曰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意思是今日有聽眾在場,我來彈琴一番。

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佳話美談,中間就有伯牙撫琴,後為紀念鍾子期摔斷琴弦,從此棄琴。

(1)古琴創造說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古琴介紹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1、號鍾:小白稱君,公子糾因奪位之罪被判斷首而亡。公子糾去後,小白曾彈奏號鍾琴,聲聲無奈,聞者落淚。

2、繞梁:琴以「繞梁」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後整天彈琴作樂,連續七天不上朝,後楚莊王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羨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3、綠綺:古琴樣式。一說為古琴別稱。漢代司馬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司馬相如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4、焦尾: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焦尾」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貳』 古人為什麼如此推崇古琴

古琴藝術之所以能獨樹一幟而備受推崇,除「琴德最優」外,更由於其音樂的特質能順乎自然,耐人尋味,符合中華傳統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內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徵,它含藏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內核,體現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為人格培養和精神升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彈奏之人在古琴朴實低緩而又沉靜曠遠的音聲之中,由躁入靜進而物我兩忘,「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致樂以治心,樂則安,安則久」。儒學創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能彈琴唱詩經三百首,還曾向師襄學琴,成為後世士人典範。


(2)古琴創造說擴展閱讀:

古琴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

儒學創始人孔子對琴十分推崇,能彈琴唱詩經三百首,還曾向師襄學琴,成為後世士人典範。後世有《孔子讀易》和《泣顏回》兩琴曲。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師曠、列子、伯牙、雍門周、孔子等。

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漢初七弦琴結構簡單,音箱較小,共鳴聲小,尾部為實木,面板無徽位。東漢至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南北朝時期,君主和士人都愛好音樂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戴顒、宗炳和柳惲等。

『叄』 古人是怎樣創造古箏 古琴的

古琴的起源有六創說
1.伏羲說(《琴操》《長笛賦》)
2.神農說(《琴道》《風俗通義版》權)
3.炎帝說(《呂氏春秋》《事林廣記》)
4.黃帝說(《新刊太音大全集》)
5.唐堯說(《禮儀篡》)
6.虞舜說(《禮記》《史選》)
不過這些更像是後人的附會 真正考證古琴的起源 是根據馬王堆 郭店楚墓 和曾侯乙墓出土的絲類樂器推斷的 古琴七弦形制的成型是在戰國中期 形製成熟大概是在漢唐時期
後世賦予了古琴古箏更多的意義和文化內涵 大概就是這樣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個是主觀原因 一個是客觀原因

主觀上看
是早期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差
所以由對自然的恐懼和未知演變成崇拜自然
早期人神交流的需求產生了祭祀活動
於是乎 法器產生(古琴的雛形)

客觀上看
是由於早期人類生產水平底下
在原始狩獵的過程中受到弓箭發聲的啟示
就產生了絲類樂器(古琴的雛形)

古琴早期是作為祭祀工具應運而生的 由巫師掌握

網路知道 古琴社團 楚狂衰鳳 為您服務

『肆』 古琴的歷史是什麼

古琴,又稱琴、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撥弦樂器,有3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志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先秦
琴的來源無從稽考,不過中華古代文明之初的各個氏族領袖都與琴的創始傳說有關,如伏羲造琴、

神農造琴、唐堯造琴、黃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傳說,但無考古支持,應為附會之說。西周時的鍾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據史料記載春秋時諸侯宮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師「為氏,如師曠、師文、師襄和師涓等。
兩漢

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蔡邕所著《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原書已佚,經後人輯錄成書,還作有琴曲5首,合稱「蔡氏五弄」;又傳他曾用灶余焦木製成著名的「焦尾琴」。
魏晉
戰亂和紛爭的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出現大量不依附於朝廷的文人琴人。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君主和士人都愛好音樂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
隋唐
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而琴風稍落。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渾圓。現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龍池、鳳沼的面板上貼有兩塊小桐木,作為假納音。
宋元
由於宋朝行使抑武揚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兩宋期間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宋代的古琴發生變化,全長128厘米,肩寬25厘米,琴身扁而長大,尺寸大於傳世唐琴。為北宋琴主要風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體形則逐漸扁平狹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聳而狹之狀,為南宋制琴的主要風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為主要制琴材料。斷紋有蛇腹斷、冰紋斷、流水斷等,牛毛斷則鮮見。灰胎仍以鹿角灰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見。北宋晚期還出現了八寶灰(即將金銀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後制琴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官方甚至設局制琴,即所謂「官琴」。
明清
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現存第一部減字譜《神奇秘譜》保存了眾多古曲。來自網路

『伍』 古琴是一種什麼樂器關於古琴有哪些傳說

古琴,又被稱為叫「瑤琴」、「玉琴」、「七弦琴」。一般可以用兩個「三千」來表達:三千年的歷史,三千首琴曲。

古琴是中國最早的樂器之一,是從遠古時代,神話時代,慢慢走向當代,都是有據可查的。是中國文人必備的修養。大家耳熟能詳的「琴棋書畫」中的「琴」,就是指古琴。

古琴不但是中國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藝術瑰寶。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呂氏春秋》:仲夏紀,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別號。多風而陽氣蓄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為五弦琴。一本雲五弦瑟,《帝王世紀》同。以來陽氣,以定群生。

古琴從誕生之日起,就有很多神話傳說伴隨著它。比如伏羲造琴、神農造琴。中國人是炎黃子孫(炎帝和皇帝),炎帝就是神農氏。炎帝覺得天地陽氣太多了,陰陽氣不夠和諧,就創造古琴,使得天地、自然達到陰陽的平衡。

《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傳說還有舜造古琴。堯舜禹湯是夏商周之前的部落領袖,其中舜製造了五根琴弦的古琴,歌唱當時的民歌《南風》。



《恆譚新論》:「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武王改為七弦,直至現在仍如之。」

之後,周文王悼念自己的大兒子伯邑考時,需要表達更多的悲傷,於是增加一根琴弦。等到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誓師討伐商紂王時,為了激勵士氣,又增加了一根弦。到了後世,即使是有了比文王失伯邑考更深的哀慟,七根弦也夠用了。即使是有了比武王伐紂更大的憤怒,七根弦也夠用了。

古琴,承載了很多中國人內心對文化的理解、對生命的嚮往、對宇宙和自然的看法。

『陸』 古琴的來歷

古籍記載琴的創制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相傳某一天伏羲巡視到西山桐林,只見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精,紛紛飄落在梧桐樹上,頓時霞光萬道。天空彩屏開處,祥雲托著兩只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樹上,其餘諸鳥紛紛飛集在各處樹上,朝著兩只美麗的大鳥齊鳴。

伏羲見到如此奇異現象,忙召來輔佐他的木神句芒問究竟。句芒笑著對伏羲道:「這兩只最大的鳥,就是鳳凰呀!」兩人正說時,只聽見那兩只大鳥「即足即足」地叫起來了,旁邊的百鳥也都一齊叫了起來,彷彿朝拜一般。

伏羲道:「我聽說鳳凰為百鳥之王,所以百鳥都跟著它,這可信嗎?」句芒道:「這跟我們跟著天帝一般,十分可信。天帝今日親眼所見百鳥朝鳳凰,那是因為鳳凰是中央神鳥,所以它稱百鳥之王。」

伏羲道:「我聽說鳳凰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它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而今,不僅五星之精下降,而且雲托鳳凰來朝,此樹必是桐林中的神品,堪為雅樂。」句芒道:「有其應者,必有其德,天帝所言極是!地上樹木林莽千萬種,只有梧桐樹才能招鳳凰。用此種神木作樂器,必歷千年而不衰。」

伏羲聽木神這么一說,大喜過望,於是,朝那棵桐樹拜道:「皇天降祉,施民以樂。」禮畢之後,他令人砍伐那棵桐樹而歸。伏羲仔細端詳著神樹,然後按33天之數,將梧桐截為三段。他用手叩上段,其音太清,叩下段,其音太濁,然後取中段叩之,其音清濁相濟。

伏羲大喜,便將中段桐木浸在長流水中,經歷了八九七十二個晝夜後,卜得吉日良辰,請來妙手神工造樂器。神工不知怎樣下手,伏羲便吩咐按周天365度之數將桐木削成三尺六寸五分長,又按四時八節之數,定為後寬四寸,前闊八寸,然後按陰陽兩儀之數定下高度,外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內按宮、商、角、徵、羽五音安上五根弦。

隨後又依百鳥朝鳳凰的情景編創了《駕辯》樂曲,供彈唱。每當人間慶賀豐收和節日的時候,人們便用伏羲提供的熟食,用他幫助編織的魚網,打撈出水裡的魚,烹調出美味佳餚,擺成豐盛的宴席。在宴席當中,大家還要彈奏伏羲發明的樂器,高唱他創造的樂曲,其樂融融,令天神們羨慕不已。

後來,王母娘娘在天宮瑤池宴請天神,為了歡娛,特調來伏羲創造的樂器當場演奏。天神們見這樂曲動聽,樂器奇特,便依來歷將它喚作琴,取當今鳳凰為百鳥之王象形之意。因又是第一次在天宮瑤池見到這新物件,便將伏羲所創的樂器稱為瑤琴。

從此,人間便有了古老的樂器——琴。由於它是東方天帝伏羲創造的,故而中國的琴藝舉世矚目,歷千年而不衰。

(6)古琴創造說擴展閱讀

古琴的發展

(1)先秦:西周時的鍾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在《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琴的記載,戰國時期隨著音樂的發展,琴樂也得到了很大地發展和普及,從而涌現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傳誦。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師曠、列子、伯牙、雍門周、孔子等。

(2)兩漢: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東漢至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原書已佚,經後人輯錄成書,還作有琴曲5首,合稱「蔡氏五弄」;又傳他曾用灶余焦木製成著名的「焦尾琴」。

(3)魏晉:戰亂和紛爭的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出現大量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等,琴風盛行,他們不僅彈奏,而且創作大量琴曲。

(4)南北朝:南北朝時期,君主和士人都愛好音樂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

(5)隋唐: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而琴風稍落。董庭蘭擅彈《胡笳》等曲,流傳作品有《頤真》.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發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環佩」為傳世名琴,唐琴在歷代都被視為稀世之寶。

(6)宋元:由於宋朝行使抑武揚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兩宋期間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宋元時期,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第一個古琴流派浙派出現於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等。

(7)明清:明清時期,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現存第一部減字譜《神奇秘譜》保存了眾多古曲。清朝後期,琴藝術相對衰落。明代造琴之多盛況空前,不論皇帝親王還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寧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

(8)近代:清末至1950年代,全國能琴者約100餘人。1920年代在蘇州、上海一帶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編印的《今虞》琴刊是當時惟一的盛事。唐健垣編有《琴府》一書,其中一冊涵蓋了20世紀70年代港澳台的琴人的狀態。古琴逐漸納入音樂專業教育體系,琴家們除了恢復古曲之外,也嘗試創作新曲。

民國時琴隨文人出洋而流傳到東南亞和歐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大規模華人在海外的情況下,迄今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和瑞典等都有琴師和琴社。

(9)現代:由於古琴及其所象徵傳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編號Ⅱ—34。

『柒』 關於伏羲式古琴的傳說或典故

伏羲式,也是聖人造琴的一種,形狀與神農式非常接近,只是在琴的下部起彎的地方多了一個彎,即:有兩個連續的彎,而琴體外形的其它部位與神農式幾乎完全一樣。 伏羲是遠古時的一位聖人,被後人尊為三皇五帝之首,傳說神農是他的兒子。有許多關於伏羲造琴的傳說。漢末蔡邕在他的〈琴操〉中說:「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非常有意思的是伏羲式琴與神農式琴在外形上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個彎的微妙區別,這也許是人們有意識地對古聖人的傳承排序,反映出古往以來尊崇長幼尊卑之分嚴明有序的傳統。 伏羲式是一種非常古樸、簡捷的式樣,由於它的形制中正大氣,被許多琴人所喜愛;也是留傳下來的許多古代名琴常採用的式樣。

『捌』 古琴是誰發明的

古籍記載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

其一伏羲造琴。傳說是伏羲創造了瑟,也創造了琴。相傳,伏羲製作古琴是為了修身理性,使萬物生長,這也是普遍認可的古琴來源的一種說法。其二神農造琴。神農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知。

據史料的記載,堯舜時期就已經有古琴了,古曲《南風》據說就是舜作的: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8)古琴創造說擴展閱讀

琴的起源

1、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等典籍,周朝時,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也盛興於民間,《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這說明古琴至少在周朝,便是一件在民間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在古代人們的認知度是相當廣泛的。

2、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考古發現最早的古琴,為2016年在湖北棗陽郭家廟,出土的周朝曾國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將我國有實物佐證的琴史提前約300年 。

3、中國古琴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聲響有五音。傳說炎帝在沁源景鳳羊頭山下「黍定黃鍾」,發現了音樂,炎帝神農氏又「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 。

『玖』 原來它真的很美!《古琴》有著怎樣的文化

最初拿到《古琴》這本書從未想到過它的原著作者會是一個外國人,作者林西莉為了一份巧妙的「學琴的緣份」和一群良師益友之間的「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促成了她寫成這本書,是她在北京古琴研究院遇到的教她學琴的老師王迪,以及其中給與她很多幫助的其他人,筆者回國家之時研究院還贈與了她一張明代叫做「鶴鳴秋月」。兩譯者許崗(瑞典)和熊彪正是感動被這一份熱忱而感動翻譯完此書。

作者和她的老師當年學琴的照片

古琴的發自靈魂的神聖感,不僅來自彈琴人的尊重,也來源它本身所具有的靈氣。古琴的各個部分的命名都和龍、鳳、雁相關。古琴的琴面,寬的一側叫做「鳳額」,上面的橫木叫做岳山,琴弦從此中的琴孔而上紮成「蜻蜓結」。窄的一側為琴弦的發出處叫做「龍齦」,它旁邊兩次的鑲嵌物叫做「焦尾」。

琴底有兩個出音孔,長的那個叫做「龍池」,短或圓的那一個叫做「鳳沼」,二者的結合也有「龍鳳呈祥」韻味。在靠近「鳳沼」處有兩個小圓柱被稱為「雁足」,這是用來支撐古琴的部分。

古琴的象徵意義貫通於文化中,它最初的寫法不僅始於象形,而且是對生命的詮釋。古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它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它雖然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境遇,正如現在並不被重視,可這是樂器的常態,民族樂不會被西洋樂所取代。

在蘇州怡園從過去到現在仍然是古琴愛好者的聚集地,「石聽琴室」還能聽到不同年齡和身份的人們在亭子內彈奏古琴,交流著琴譜和新的曲目。雖然古琴文化一度受到沖擊,官方的不關注但不代表它會就此消沉,民間的熱忱讓它一直煥發著生命力。


作者:十一,歡迎關註:小說紅樓,帶你一起長知識!

『拾』 古琴的起源

古籍記載琴的創制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

發展:

1、先秦

西周時的鍾儀是現存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在《詩經》等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關於琴的記載,戰國時期隨著音樂的發展,琴樂也得到了很大地發展和普及,從而涌現了大量的琴人。

2、兩漢

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漢初七弦琴結構簡單,音箱較小,共鳴聲小,尾部為實木,面板無徽位。東漢至魏晉時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3、南北朝

君主和士人都愛好音樂和文學,文人愛琴解音,風氣極盛;由於士族門閥制度對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憤世嫉俗以琴書自娛。期間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有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戴顒、宗炳和柳惲等。

4、現代

由於古琴及其所象徵傳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劃分在「民間音樂」類,編號Ⅱ—34。



(10)古琴創造說擴展閱讀:

1、款式分類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列子式、伶官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鍾離式(鶴鳴秋月琴)、劍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最著名的九霄環佩就是伏羲式。

2、外形結構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圓底扁,象徵天地;琴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網路-古琴

閱讀全文

與古琴創造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