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敖江甌南大橋有什麼頭銜
關於這個大橋的背後,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補充。提議建橋的歷史要追蹤到上世紀80年代了,84年建鎮後的龍港在鰲江南翼開始飛速發展,但是一條水域的鴻溝成了阻礙經濟發展的最大瓶勁——交通上,當時的龍港既沒有過境的國道,也沒有省道,除了一條狹窄的道路通往縣城靈溪之外,龍港事實是一座被封死的城鎮。於是在80年代末,已經初具規模的龍港便提議在這條江上建一座大橋,最佳的方案便是直接通往對岸的鰲城鎮中心,然後與104國道接軌,建造大橋的全部費用由蒼南縣政府承擔,但是驕傲的鰲江人拒絕了這一完全「不平等條約」。究其原因是當時還是富庶的鰲江人擔憂龍港的崛起,認為建造大橋是把鰲江既有的優勢流向了江南,給龍港創造了發展的機遇,從而對自己在鰲江流域明星城市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威脅,於是建大橋的選址不得不定在現在咸園村的位置,通往北岸的錢倉鎮,與104國道路接軌,也就是現在的龍港大橋。
10多年以後,隨著龍港的進一步發展和鰲江的停滯不前,兩座城鎮的地位開始轉換,無論是聲譽和實力,龍港都已經超越了鰲江。而隨著兩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兩座城鎮之間的經濟和生活的交融與溝通成了必然的趨勢,而這時候,兩岸建橋的呼聲開始越來越高。
這一次,主動提議要在兩座城鎮之間建造一座大橋卻是鰲江鎮。1992年,建造大橋的事宜正式出現在行政文件上,兩鎮的政府便著手開始橋梁選址以及建造方案等各項工作,但兩地「聯姻」的現實難題卻擺在了面前,建橋也經歷了反復的論證,可謂是一波三折。
首先是建橋的選址,原本南邊接壤的道路是定在龍港鎮人民路,但是北面的鰲江不同意,因為大橋北面接壤的地方離鰲江主城區太遠,是未開發之地,雙方各為選址辯護,相持不下。其次便是橋名的爭論,上面已經論述過了,不再重復。這兩個問題最後在溫州市政府的干涉下,才得到最終的解決。橋址選在龍港鎮的文衛路,而鰲江方面是在新老城交界間,橋名定為甌南大橋。第三,橋址和橋名定下之後,雙方又在橋梁構造上有分歧。在橋的西面,鰲江有多個千噸級碼頭,然而由於地理位置等其他一些特殊原因,橋高有所限制,因此將造成千噸船舶無法行駛。龍港政府提議將千噸級碼頭全部遷移至橋東側,雙方各出資一半,然而鰲江政府因為各方面原因,把一這方案否決了。再加上建造費用等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大橋便是現在這樣不倫不類的開啟式橋型。還掛了個頭銜——亞洲最大的開啟式大橋。其實這個「最大」,是因為升降橋早已是淘汰的橋型,國內外大多數國家都不啟用,主要是因為這種橋型弊端太多。最主要的弊端是,升降主橋後,過往的車輛和行人被迫被阻隔了。造成了交通上的極大不便利。
而事實上,大橋遺留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橋面不夠寬,禁止大型及營運車輛行駛,只允許小型轎車行駛,這對兩岸的經濟融合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另外文衛路的拆遷問題由於高額的成本而被擱置,文衛生路沒能拓寬,過往的車輛常在此堵住,影響了這條路的交通效率,造成極大的不便利。如果不能不能好好解決這些問題橋遺留的諸多弊端,可以想像的是,此後這座橋極有可能成一座廢橋。
總之這一座建了15年的大橋,影射出的是行政決策上的低效率和典型小農意識。作為一個龍港,我為這座大橋感到悲哀
Ⅱ 「龍港市」正式問世,龍港什麼時候正式批市
龍港市在2019.8.30經國務院批准撤鎮設市,縣級市,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於2019.9.25正式掛牌。
Ⅲ 「龍港市」正式問世,龍港什麼時候正式批市
一直都是龍港鎮。
龍港鎮隸屬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地處浙江省南部,位於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鰲江入海口南岸,東瀕東海,西接10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南依江南平原,北為鰲江。[1]鎮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27°30′,東經120°23'。
龍港鎮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6,9億元,增長10,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增長1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純收入19730元,增長13,5%。
(3)龍港創造擴展閱讀
具體要到2020年左右以鰲江,龍港為龍頭,帶動昆陽,靈溪,金鄉,錢庫,蕭江等城鎮組成溫州南部鰲江流域經濟區。繼續加強工貿基礎,發展專業市場,開發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以印刷,編織,機械等第二產業和以金融,貿易,房地產,文化,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
這是2010-2020年的規劃。主要還是建市的難度,蒼南和平陽怎麼辦。
這些還要解決。
龍港鎮浙江省最具競爭力中心鎮
龍港是溫州蒼南縣一個經濟強鎮,系溫州市強鎮擴權改革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建鎮於1984年,現轄9個辦事處,107個行政村,19個居民區,3個社區,轄區面積8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2009年底戶籍人口25,4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人。
年輕如他,因為城鎮化建設典型而聞名全國,建鎮之初,龍港鎮通過推行土地有償使用,戶籍管理制度和發展民營經濟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城鎮化的路子,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然而近三十年的發展,讓他從一個青澀小子轉眼間長成一個大人,傳統的行政區劃衣服已經包不住他那龐大的身軀了。
城市框架,道路建設,配套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相對落後,也嚴重製約了龍港城市化進程。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不趁早謀劃龍港發展的新出路,那麼總有一天他將被時代的浪潮所吞沒。怎麼辦,龍港的未來在哪裡?「龍港必須要建設成為鰲江流域中心城市!農民城的帽子不能戴一輩子」,在即將邁入「十二五」的關口,龍港人讓自己再次站上了城市發展的巔峰。
強鎮擴權是激發龍港新一輪發展的源動力,對於未來,這是一個需要體制創新的過程,不斷強化小城市發展的制度保障。龍港鎮按照省委,省政府擴權強縣強鎮戰略部署要求,大力度推進強鎮擴權改革,逐步把省,市,縣已經明確的改革措施真正落實到位,不斷健全龍港土地使用,財政支配,行政審批和社會管理「四大許可權」,同時還完善了城鎮管理綜合執法大隊,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四大平台。
這是一個城鎮新的啟程。「今年我們邀請中規院深圳分院對龍港新一輪規劃進行高標准,高水平,高要求的修編。但是新一輪規劃修編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龍港的發展再也等不起了,再也不能慢了。」在龍港鎮黨委書記林萬樂看來,龍港鎮建設必須與新一輪規劃修編同步進行,爭取早日推進龍港城鎮轉型升級。
據龍港鎮規劃部門介紹,以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目前龍港鎮正在啟動規劃為7平方公里的未來城市中心區建設,同時根據新一輪規劃要求,該鎮將向東接軌臨港產業區,做到龍港臨港「兩港合一」規劃,新的規劃區面積可達40平方公里,與目前18平方公里的龍港主城區相比,相當於再造一個龍港。同時,該鎮還將在西部建設規劃5000畝的工業平台,將產業基地逐步向西部轉移,而老城區則採取「退二進三」的辦法,逐步將工業轉向商貿服務和休閑娛樂,以此打造一個東部城市化,西部產業化的未來龍港。
沿著中國漫長的海岸線,細數從南到北的沿海城市裡,有多少是從小漁村蛻變而來的:深圳,青島,大連……像是一個個傳奇的化身,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璀璨星光,點綴著中國與時俱進的城市藍圖。
這沖破命運的轉型,也同樣為一個海邊小鎮所孜孜追求。從它為自己加冕中國第一座農民城的那一刻起,龍港二字註定將成為中國改革史詩中的鮮活注腳。而今天,它說它要為鰲江流域的中心城市開始新的征程。
從村到鎮,再從鎮到城,伴隨著這頭巨龍的身影一起崛起的,還是那股創業初期敢破敢立的本色。在這里,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它也將成為那眾多星光中的閃耀一顆。轉型,時不我待!
以人為本的建設:讓城市記錄民生幸福
「人們為了活著而聚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幸福而居留於城市。」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兩千多年前就道出了人與城市之間的緊密聯系。
一直到今天,人們對城市的喜愛有增無減,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城市的依戀也在不斷加劇。近年來,龍港以建設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緊緊圍繞「人」和「城」這兩大主題,深入開展省級文明城鎮創建活動,結合「公民素質提升工程」,引導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風俗習慣和行為方式,群眾的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
龍港鎮切實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努力塑造小城市發展的良好形象,建鎮以來,公共設施共投入約70億元,重點以交通,通信,水利等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鎮域內形成「環網結合,四橫四縱」的路網結構體系,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甌南大橋,污水處理廠,體育館,水廠擴建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強化著城市功能。4,37萬畝的海塗圍墾工程建設全面啟動,為城市空間拓展提供土地支撐。
加快城市社區建設,目前全鎮已有高樓62座,中高檔住宅小區17個,廣場及公園7個,街道201條,總長162,2公里,城區人均綠化面積5,6平方米,城鎮道路燈亮燈率達95%,城市長大了,長高了,變亮了,變美了。龍港以加快城市化為依託,以統籌城鄉發展為重點,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堅持走大社會辦大教育的路子,形成了公辦,民辦一同辦,普教,職教,成教,特教四位一體的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推進圖書館,文化活動室等項目建設,做好廣播電視網路和「龍港」門戶網站建設,促進居民文化素質提升,宣傳龍港城市形象。基本形成鎮,辦事處,村居三級文化設施網路,構築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條件。深入實施「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積極推進農村新社區和新居建設。
全面實施「清潔家園」活動,全鎮每年投入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約4600萬元,把龍港新區1000多畝土地作為城市「綠肺」進行開發建設。同時深入開展「基層基礎年」活動,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強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著力維護龍港社會和諧穩定。
「人們對一座城市的依戀程度取決於這座城市帶給人民多少快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幸福感。」龍港鎮黨委書記林萬樂說,這幸福感反應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以人為本推進城市建設,「民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改善,這地方的城市建設也不會好,社會管理也是建立在民生改善的情況之上龍港,它的名字,就是一個傳奇。
它的故事,比起它所創造的GDP更來得精彩。從建鎮之初的5個小漁村,到「中國第一農民城」,龍港人實現了第一次大跨越;再在工業化與城市化良性互動思路的引領下,龍港完成了「農民城」到「產業城」的第二次大跨越。
今天的龍港人正在為實現從「產業城」到「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大跨越而開拓進取。一個時代的結束,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破繭成蝶的轉型:經濟發展的必修課
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市場經濟下的它有著殘酷的優勝劣汰體制,如果哪天我們步伐稍緩,節拍稍慢,便隨時面臨著被時間淘汰出局的危險。對於龍港鎮本身而言,它是不斷轉換角色,以適應新的發展潮流,而對於它的經濟發展而言,則是不斷創新升級,以做強做大傳統特色產業,逐步夯實小城市發展的產業基礎。
龍港先後獲得「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國台掛歷集散中心」等4張國字型大小名片,形成了印刷,禮品,紡織,塑編這四大支柱產業。另外,電纜,光纜,磁卡,BOPP,BOPA,BOPET,不銹鋼帶材,陶瓷,服裝,食品等是龍港的新興產業。
200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0,9億元,工業總產值233,5億元,財政總收入9,47億元。它是通過產業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動發展起來的經濟強鎮,更深刻認識到要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首先要有產業支撐,因此,龍港淡化行政圈,強化經濟圈,利用海塗資源豐富的優勢,突出區域經濟特色,科學謀劃產業布局,做到產業錯位發展,差異發展。
在工業轉型升級方面。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品牌培育工程,做大做優做強包裝印刷,文具禮品,塑編等優勢傳統產業,大力培育不銹鋼,微晶玻璃,超細纖維等新興產業,初步實現產業結構從單一的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並存結構轉變。
為扶持工業發展,幾年來,龍港鎮花大力氣建成印刷,小包裝,塑編,城東等四個工業園區,以優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業入園,使之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孵化器。規劃建設4個工業園區,300多家企業入園生產,通過龍頭企業領跑,中小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組織結構,推動塊狀經濟轉型,2009年全鎮產值超10億元企業2家,超億元16家,11家公司升格為無區域集團(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3個。
今年年底,臨港產業新城圍墾工程堵口將合龍,昔日的大海和灘塗將變成一片土地。作為溫州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港產業新城橫跨龍港,蘆浦和舥艚三個鎮,由蒼南縣臨港產業基地和鄰近的江南海塗圍墾工程組成。
臨港產業新城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大多為海塗圍墾而成,目前在圍規模4,43萬畝,約29平方公里。這將是龍港乃至蒼南今後發展的動力。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使龍港成為浙南閩北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它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業,建設家居禮品,印刷材料等專業市場及金融,美食,購物等特色街區,為產業發展提供通暢的渠道支撐,現有專業市場36個,商業銀行11家,肯德基,麥當勞,蘇寧電器,大潤發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連鎖經營企業先後進駐龍港,其中溫州禮品城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禮品城專家點評。
個體私營經濟的成長,農民大規模轉移創業,「農民造城」的轟轟烈烈,把龍港的城鎮化路徑推向了公眾輿論的焦點。從小漁村發展到產業城相當不易,如果說過去主要是為了解決農民生存問題而背水一戰,那麼現在則要求龍港從調整城鄉關系的大格局出發,主動為自己的未來謀求新的出路。
作為一個新興城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龍港應該更加深刻地認識其內涵,充分分析自身的地理位置,產業布局,交通設施,生態保護乃至地方文化等客觀因素。加快建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產業,大項目,不斷改善龍港發展環境,站在整個鰲江流域乃至整個大溫州的大環境里,把自身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為龍港經濟發展增添後勁,助力城鎮向城市的順利轉型。
龍港批市,不得不說是個大忽悠。
不少人認為,只要龍港批市,財政就可以獨立,經濟就可以大發展了。其實那隻是搞房地產的披肩客在搞大忽悠。
1,龍港之所以能發展,主要靠江南宜山,錢庫,金鄉等鄉鎮的移民和資金的輸入,如果龍港批市,要不要把他們並入?如果並入,那麼將來市中心和發展重點在哪兒,對他們沒好處干嗎要並入龍港,還不如留在蒼南,作為蒼南的香餑餑,各種投資會很多。如果不並入,那龍港的根基就斷了,即吸引不了平陽人,也吸引不了福鼎人,蒼南也不會再放人。
2,龍港的發展,其實是建立在龍港消費,全蒼南買單的基礎上。龍港的工業實際就是江南宜山,錢庫,金鄉等鄉鎮的復制和擴大版,毫無技術創新,也沒有牢固的基礎。外地客商在蒼南比較下來只有龍港最好,所以才在龍港下訂單。如果獨立,就失去比較性,錢庫,金鄉在全蒼南的支持下,絕不會比龍港差。
3,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可能無止盡,很多地方的歷史以證明了這個觀點,瑞安,樂清,金華,張家港,蕭山,南昌等。它要有好的機遇和廣闊的腹地。龍港即沒有交通便利,也無資源優勢,靠的只是全蒼南的支持。
Ⅳ 全國經濟百強鎮,很多經濟和人口都沒龍港鎮多的怎麼都排前面
原因一.龍港缺乏大企業.一個大企業能創造100億的GDP,
原因二.龍港的企業和家庭作坊平分秋色,企業是開票的,家庭作坊是不開票的,反映到GDP上就直接少了50%,龍港的GDP如果能把家庭作坊也計算在內最少要翻一翻.其他地方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是沒有龍港比重那麼高.
原因三.龍港的交通建設嚴重滯後.行政體制完全不能滿足龍港人民心中"大龍港"或者是"龍港市"的發展需要.
Ⅳ 龍港二小簡介
龍港二小
龍港鎮第二中心小學,簡稱龍港二小。坐落在東海之濱,逶迤東流的鰲江入海口青龍江畔。坐南朝北,臨街龍翔南路。1985年9月,創辦伊始,全校上下,篳路藍縷,事業有成。學校佔地面積2公頃,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是一所現代化的園林式學校。現有39個班級,學生數理化2226人,教職工期100多人。1993年,學校被命名為浙江省社會心理學會實驗小學和班集體建設研究會的實驗基地,蒼南縣首批實行整體優化改革的重點學校之一。1997年,成為溫州市一級示範性學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省、市縣級教壇新秀脫穎而出。有縣級以上教壇新秀4名,各科市縣級名優課教師12人,中高級職稱教師和大專學歷的71人,教師合格率為100%。教學設施堪稱全縣一流,寬敞明亮的教室,班班實現四機一幕進課堂。建有多媒體綜合教室、電腦房、語音室、自然實驗室、音樂室、美術舞蹈室、古箏室、廣播站、電視轉播台等教學配套專用房。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良好的環境。1996年始,逐漸推進小班額教學(每班機48人),充分挖掘課堂教學與學的潛能。按浙江省(1996)394號文件精神,全面開足開齊課程,還增加英語、電腦、影視。同時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數學奧林匹克、語文閱讀作文、常識、科技小發明、音樂古箏、舞蹈、體育田徑、美術、書法等活動。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在管理科學方面,成績顯著,推行以校長負責制下的分工協作科學運行機制,以「團結、勤勉、務實、創新」為校訓,以建設「四有」、「四化」和「五一」工程為目標,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和德育多渠道的整體規劃,制訂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實施一系列科學管理體系。學校連續被評為全國規范知識競賽組織工作一等獎、省讀書活動團體優勝獎、省、市、縣教科研先進集體、市縣手拉手示範性學校、市縣文明單位、縣先進黨支部、「兩基」縣先進集體、市示範性實驗室。少先隊大隊、中隊分別獲市紅旗大隊、省雛鷹中隊稱號。
學校確立素質立教,科教興校的辦學思路,教師有較強的科研能力。1993年,浙江省教育科學九五重點課題《班集體建設與學校教育整體優化研究》;1995年,省級《青年教師培養和提高》、《縣小學語文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等科研課題立項研究,既有事例實驗又有單項實驗。《班集體建設與學校整體優化》實驗,通過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鑒定,獲』96溫州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97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青年教師培養與提高》課題獲』97溫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此外,學校多次承辦市、縣、鎮級研論課、觀摩課。61篇實驗論文參加省級研討會鑒定會交流,50多篇文章獲全國、省、市、縣級獎。幾年來正式出版和發表論文、教學研究資料30餘萬字。實驗成果受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專家和省、市縣各級領導的贊譽和平共處肯定。第二課堂活動成績卓著,碩果累累。近年來,學生作文在《小學生世界報》、《文苑報》、《少年文學報》、《小花朵》、《作文新圃》等報刊雜志上發表200多篇,20多人獲國家級、華東地區及省級作文競賽一、二等獎。市首屆默讀競賽總分第一名。校刊《百草園》問世至今已出刊10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省、市、縣級獎的20多人。美術,參加全國「雙龍」杯大獎賽,90人獲獎。市航模比賽,獲總分第二名。體育,為市少體校輸送5名優育尖子。1996年參加縣體育運動會獲得冠軍。學生音樂素質不斷提高,在參加各級會演中,舞蹈、電子琴獲一、二等獎,古箏獲縣級特等獎。
參考資料:
龍港二小網址http://www.lg2x.com
Ⅵ 龍港有幾家醫用口罩廠
有以下廠家: 1.溫州市華澤機械有限公司 2.瑞安市高達機械有限公司 3.義烏市楚麗紡織品廠 4.義烏市旅波日用品廠 5.金華市金創勞動防務工具廠等很多廠。
Ⅶ 溫州龍港怎麼樣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3Udx-DEso8/央視<<重訪>>欄目之龍港創造08年的,很早時候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rFB6vzNn9g/央視<<對話>>欄目之龍港
希望視頻能增加你的了解,現在更好一些了,許可權更大,目標是鰲江流域中心城市.但還是有很多方面亟待改善
Ⅷ 溫州龍港外地人明年讓不讓進
外地人也是新龍港人,只要身體健康,經過核算檢測,是可以進來的啊,龍港的建設和發展是需要大家一起創造出來的!
Ⅸ 浙江省溫州龍港市(縣級市)市長是誰
姚高員。姚高員,男,漢族,1968年8月生,浙江慈溪人,199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8月參加工作,浙江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浙江省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7年03月——2018年02月任溫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2018年02月——2018年03月任溫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18年03月—— 任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9)龍港創造擴展閱讀
2019年12月2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來到溫州大學,專題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姚高員從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的時點、主題、內涵等角度,系統講解了全會召開的重大意義與展示的制度自信和描繪的治理藍圖。
他說,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總體部署,所作的《決定》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觀點、科學論斷、戰略部署、創新舉措。
形成了新時代黨帶領人民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重大制度成果,全面回答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一重大政治問題。
Ⅹ 龍港以前是農民城嗎
龍港,一座幾乎全部由農民集資建成的城鎮,一個打破了城市化傳統模式的另類,以農民向上生長的力量和市場經濟蓬勃活躍的精神創造出了中國的一個「奇跡」。然而,這棵日益長大的大樹正陷入「瓶頸期」,滯後的體制和泛行政化現象把它拖入了「小馬拉大車」的境地。「中國第一農民城」的未來之路,正需要有人傾力一推,正需要完成對體制束縛的突破。
對於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來說,有兩個稱呼是最特別的:一個是「中國第一農民城」,這是前浙江省委書記王芳的題詞;另外一個稱呼是「中國第一座城市」,此說來自學者秦暉。這兩個似乎截然相反的稱呼集中在龍港身上,昭示著某種揮之不去的矛盾與統一。
龍港,一座幾乎全部由農民集資建成的城鎮,一個打破了城市化傳統模式的另類。這里體現的是農民向上生長的力量,是市場經濟蓬勃活躍的精神。如果說這反映了城市最重要的精神特徵,那麼可以說龍港是一座「真正的城市」。
正是滲透在龍港每個角落的蓬勃向上的精神,使它在短短20年內,從5個小漁村、6000人口發展成人口超過23萬人、經濟規模接近100億元的明星城鎮。
然而這棵日漸長大的大樹目前正陷入「瓶頸期」。單從經濟規模、城市建設水平來看,龍港已經不亞於內地任何一座縣級市甚至許多地級市。但在行政體制上,龍港還是被縣管制的「鎮」,龍崗人自稱這種「鎮級建制、市級規模」的城市體制是「小馬拉大車」。通過幾次不太徹底的改革,龍港的體制問題有所緩解,但是問題沒有根除。
2001年到2002年上半年,龍港經歷了最近的一次經濟危機,房地產泡沫破裂,平均價格跌至最高峰時候的一半,大量企業出走,所帶走的資金超過10億元人民幣。2002年下半年以來,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龍港已經付出10億元以上的代價。在這次經濟波動中,體制陰影再次凸現。
不管是龍港鎮的上級———溫州市、蒼南縣,還是有關專家學者,對此問題都開始了認真對待。
一下子搬來個「建設銀行」
龍港於1984年正式建鎮,當時一條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老街,兩旁有數十間泥屋,了無生機。如果按照通常的模式走下去,龍港到今天應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鎮。
當時的鎮委書記陳定模的一個舉措徹底改變了龍港的命運。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最重要的是資金,他考察過農村一些極端的消費傾向,「錢多了,拚命揮霍,蓋房比闊氣,三層樓房還裝電梯。」———為什麼不能讓農民把錢集中起來建設一個自己的城市?
但是,農民肯把錢投到龍港嗎?「從理論上來說是行得通的。資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潤。」陳定模很自信。隨後,他向縣里爭取到了對龍港後來的發展意義深遠的兩項政策:一、放鬆戶籍管制,鼓勵農民進城;二、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向農民出售按等級計價的土地。
地不分東西,人不分南北,誰願意拿出3萬元人民幣,誰就可以進龍港鎮建新屋,就可以有一個龍港鎮戶口。
此時,龍港人歷來就有的經商意識起到了關鍵作用。做生意要吆喝,建鎮也要吆喝。1984年7月,龍港在《浙南日報》上公開宣布了鼓勵農民進城的優惠政策。同時,陳定模等人親自帶隊到蒼南各鄉鎮,展示規劃圖紙,「發揮嘴皮作用」宣傳龍港前景。
第一批進城的陳康煜回憶,浙南地區人多地少歷來是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改革開放以前,當地政府的一大任務就是嚴格控制農民自建住宅。突然間出現能夠花錢買地皮造房子這樣的機會,誰也不會放過。擁向龍港信用社交錢的農民把櫃台都擠垮了。有些農民排不上隊,連收據是什麼樣都不知道,就把錢紮起來直接往櫃台里扔。
短短10天之內,就有2700多個專業戶擁入龍港,在「歡迎農民進城辦公室」辦理了落戶手續,龍港鎮因此收入現金1.2億元。有人稱,陳定模一下子搬來了一個「建設銀行」。有了錢,城鎮建設和發展一下子駛入了快車道。
為了解決進城農民的口糧和就業問題,龍港協調了蒼南縣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關系,對申請開店、辦廠的農民實現部門聯合辦公審核,最終把企業局、工商局、公安局等八個部門的章歸並為縣計經委的一個章。所謂陳定模「八顆大印一把抓」的說法,也由此而來。
對龍港的平地而起,清華大學教授秦暉的解釋是:這是由前「鄉下人」的民間行為創生的新城。陳定模的說法則更明了,反映了農民對這座屬於自己的城市的管理模式:「自理口糧進城、自建住宅落戶、自找門路就業」。
一家媒體評論說,龍港無疑是中國第一個實行戶籍管理制度全面改革的城鎮,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沒有戶籍制度。農民自理口糧進城,自建住宅落戶,到1986年,已經有周邊兩省六縣的兩萬多農民遷徙至此,迅速集聚了人口規模。那時這個農民自由居住的城市像一朵飽滿的花朵,款待著所有的蜜蜂。
在自找門路就業方面,龍港走出了一條令人匪夷所思的道路。今天龍港的幾大支柱產業,幾乎都是從當年「自找」的不起眼的小產業做出來的:「文革」之後,各級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數量急劇膨脹的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生食堂飯菜票市場。印一張飯菜票只有幾厘的利潤,油墨和洗刷用的香蕉水對人體還有害,正規的印刷廠對這種生意是不屑一顧的。龍港人乘機攬下了大量的生意,賺了一筆。
幾年後,又碰到了中國白酒產業最風光的時期,各種酒類品牌對包裝印刷不惜血本。常年四處奔波的龍港商人及時把信息傳了回來。龍港的印刷業由此上了一個台階。
到1990年前後,龍港最多的時候有將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印刷工廠。大多數都是前店後坊的小印刷作坊。「老闆」們白天出去推銷,晚上回來當操作工,夜裡睡在機器旁邊。一步步積累下來,產品從飯菜票發展到工業包裝、書籍雜志等。生產方式從手工發展到全自動的海德堡膠印機,成就了幾十億元的產業,博得了「中國印刷城」的稱號。
回過頭來看,龍港的經濟奇跡主要來自於它的制度創新:在全國率先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打破城鄉界限,鼓勵農民進城;率先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解決城市建設的資金問題;率先打破「唯成分論」,鼓勵多種經濟成分發展,解決就業問題。而讓人感慨的是,近幾年來,龍港發展的最大障礙又來自於體制的滯後。
體制之痛
2001年,龍港經歷了建鎮以來最為慘痛的一次經濟波動,損失在10億元以上。事情的起因是當地盛傳龍港要和對岸的鰲江鎮合並,成立新的獨立於平陽和蒼南的城市。結果造成地價飛漲,企業出走,資金外流。接下來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全鎮經濟滑坡。
對於這段經歷,龍港一家龍頭企業的總經理說,建市謠傳和土地供應失控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按照現行的土地供應制度,龍港作為一個鎮根本就無法控制當地的土地供應,最主要的權力還是在縣裡面。縣里要放的土地鎮里根本就擋不住。
龍港鎮黨委宣傳委員楊道敏的說法也從側面印證了上述看法。他認為,中國的鎮一級政府是不完整的政府。即使像龍港鎮這樣已經有中等城市規模的鎮,也基本上沒有行政執法的權力。
針對龍港的情況,蒼南縣也曾經作了許多改革,陸續在龍港設立了公安、工商、國土、技術監督等六個分局,構成了龍港的主要執法力量。
一位現任龍港鎮的領導十年前曾經在龍港呆過,到縣級機關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這里。他搞不明白的是,十年前的那些辦、所今天全部變成了分局。原來的所長、主任手下最多三四個辦事員,現在分局長下面設科,科下面還有股,股下面才是辦事員。開會的時候「一屋子的局長」;辦事的時候卻又根本指揮不動。
管理體制上存在問題,其結果是龍港出現了許多異狀。23萬人口、80平方公里的龍港只有區區16名交通警察,除去內勤,上路執勤的不到10人。鎮政府沒辦法,和縣里協商,自己出錢組織了一支兩三百人的協管隊伍,但是指揮權還是要交給縣交警中隊。
龍港不到200條的馬路上有近1000輛人力三輪車。有關方面估算,整個龍港只要500輛就足夠了。但人力三輪車的營運證發放權力在縣交警隊、客運處,鎮無法干涉縣級機關的運作。
2003年9月,龍港最新的一個重點項目「中國禮品城」已經通過中國輕工總會的驗收。在此之前,禮品城的創始人應仲樹花了兩年時間,在縣、市兩級前後蓋了100多個章,才把這個項目辦下來。
龍港有幹部說,我們無比懷念「八顆大印一把抓」的時代。
「農民創造了龍港城,但農民不能決定龍港鎮的政府體制。」在龍港的一家印刷企業的負責人對一家媒體的記者說,目前龍港還是鎮級行政體制,鎮政府的權力和職能已經不能滿足我們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需要。如貸款額度問題,近年來企業想上印刷業升級產品項目,鎮政府很支持,但銀行說,龍港是建制鎮,上級銀行給龍港的授信貸款額度只有500萬元,企業資金缺口較大,鎮里想幫忙也幫不上。再如建設用地問題,因為龍港是個鎮,上邊每年給龍港下達的「用地指標」很少。要想增加指標,鎮政府根本「沒招」。
一位研究者指出,造成目前這種狀況,與我們的「泛行政化」的特點有關,諸如貸款、批地等很多方面的東西都跟行政級別掛起鉤來。泛行政化,無疑會對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束縛。
從目前來看,消除泛行政化的弊端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龍港的發展還得依賴行政體制上的改革或升格,實際上這幾年來當地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據了解,《溫州市「十五」計劃》和《溫州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已提出:有條件組建以龍港、鰲江為主的鰲江流域區域中心城市,形成溫州市域南部都市圈,成為溫州市域城鎮體系發展的副中心。
2004年將是龍港建鎮20周年。目前而言,議論了十年的鰲江大橋現在只造了南岸的一半,橋的腳手架已經開始銹蝕。另一半,不知何時能夠開工?
也許再加一把推力,此事就能成了。對鰲江大橋是如此,對龍港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