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計算機的發明

計算機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10 07:52:36

❶ 計算機是如何發明

電腦的主板、CPU等等部件都是獨立生產的,然後集成在一起。CPU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在一塊九平方厘米或者十六平方厘米左右的集成板上集成數以億計的晶體管,主要是CMOS、PMOS等。最初計算機有幾個部件: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運算器就是現在的電腦的CPU,但是現在的CPU已經比較復雜,不再是單純的計算器,因為都集成了緩存和控制器,集成了部分存儲器的性質。其中典型的一級代碼緩存,二級數據緩存和最新的三級數據緩存。控制器用於發出和接受指令——控制計算和數據的輸入輸出。存儲器就是ROM和RAM,ROM是只讀存儲器,存儲的數據是運算器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不可以更改,RAM是可擦除存儲設備,可以寫入程序還可以更改或者清除。輸入輸出設備包括最初的輸入輸出匯流排、介面和現在的電腦上的滑鼠、鍵盤、網線、顯示器、攝像頭、話筒、列印機,指紋頭像識別識別以及一些高端設備上的先進的語音指令系統、視頻指令系統等等。
現在的電腦,主板主要集成了匯流排以及匯流排介面和後來加的輸入輸出設備輔助設備——顯卡。主要存儲設備由於操作系統的出現需要插在主板內存介面上——內存插槽。系統所佔的部分相當於ROM,一旦變成RAM就是中了病毒木馬,其餘部分相當於RAM。很多手機廠商根本分不清ROM和RAM,在中關村網站上這種錯誤太多了。只有RAM部分才可以裝軟體,ROM部分是只讀的,一般不可以更改,除非刷機重裝系甚至崩潰,危害極大的病毒木馬就是這個原理用程序編寫的。對於一台電腦,以上是硬體設備,還有軟體設備,一般存儲在ROM-部分內存中,主板的BIOS相當於主板的ROM+RAM對主板支持其他設備運行進行控制和支持。所以現在的電腦已經不是單一計算機系統,而是多個系統的集成。軟體部分本人了解的不多,組成更復雜,本質都是匯編以及C系語言程序,當然手機和小型系統一般都用JAVA編程

❷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

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拓展資料: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參考文獻:網路-計算機

❸ 計算機是哪一年發明的

計算機是1946年發明的。

1、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版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權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2、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3)計算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1、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網路計算機是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其高性能主要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3、計算機程序就是計算機執行指令的一個序列。它既可以只是幾條執行某個簡單任務的指令,也可能要操作巨大數據量的復雜指令隊列。

4、計算機設備一定要正確關閉電源,,否則會影響其工作壽命,也是一些故障的罪魁禍首。先關主機電源,然後再斷開其他外圍設備的電源。

❹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版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權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❺ 計算機誰發明的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下面有兩條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1.1940年,美國的華德·愛肯製造出第一部新型的電腦,命名為「馬克1號」。這電腦非常龐大,操作時還會發出巨大的聲音,而且每秒鍾僅能處理兩個附加問題,但它畢竟是最早的電腦。
2.一般來說,世界上第一部電腦,是194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設計和研製出來的,其英文名字ENIAC(埃尼阿克),其實就是電子識字計算機。不過,在這之前,人們研究電腦已經很廠一段時間了.

❻ 計算機的發明者是誰

帕斯卡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台齒輪式計算機的發明者,他也為自己的這一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但在帕斯卡發明之前,德國的數家卡什爾已設計製造出6位數的齒輪式計算機。卡什爾是著名的東方語言家,數家。他對天文也有頗深的研究。他常困於大量的數據計算,被繁雜的計算攪得精疲力盡。現實中的問題促使他創造一種新的得力的計算工具,來減輕計算上的沉重負擔。1623年,他開始著手構思設計,同年造出了樣機,以後又行了一些改。這台計算機的原理與帕斯卡的有相同之處,使用過程中也極易發生故障。從歷史上來看,人們對卡什爾發明計算機了很,它的社會影響極小,直到1958年,人們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得知他發明齒輪式計算機的情況。因此,在談到第一個齒輪式計算機發明時,不能不提及卡什爾。實際上,卡什爾是齒輪式計算機的第一個發明者。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為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台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最早之前電腦的前身是一種叫"加法器"的東西...是由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巴斯卡"所發明後來又漸漸改良...可以做+-*/的四則運算的"差分機"
到了,元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傑誇德(Joseph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carboardcard)。這對未來電腦的發展引進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資訊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編碼(Coded)...也就是寫程式
二、資訊可以儲存在卡片上,而且當這些卡片成串的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為一連串的指令...就是程式啦...^^"
之後出現了一個人...在歷史上我們稱他為"電腦之父"—"巴貝基(Charles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強的機器,稱為分析機(Analyticalengine),這部機器在觀念上就與現代電腦極為相似...
這些發明是用來輔助計算的工具,尚沒有記憶與儲存資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稱為"電腦"(如果嚴格定義電腦的功能的話)

一直到了1946,美國的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喔...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呢...是一種打孔卡片...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❼ 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❽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為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台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❾ 計算機是怎樣被發明出來的

追溯先驅者的足跡,計算機的發明也是由原始的計算工具發展而來的。中國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就獨創了一種計算工具——算籌。從唐代開始,算籌逐漸向算盤演變。到元末明初,算盤已經非常普及了。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一直希望發明出一種能自動進行計算、存貯和進行數據處理的機器。因而,許多先驅者踏上了發明計算工具的艱難歷程。1642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帕斯卡率先邁出了改革計算工具的重要一步,成功地創造了一台能做加、減法的手搖計算機。

帕斯卡的加法器並不先進,但是這項工作是開創性的。在帕斯卡思想啟發下,很多科學家開始向自動化、半自動化程序計算機發起挑戰。

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計算器同紡織技術的重大革新——程序自動控制思想結合起來,一些功能較全面的計算機器這才紛紛登上歷史舞台。

馮·諾依曼與「埃尼阿克」奇異的天才、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於1822年設計完成的差分機就是其中一個佼佼者。這是一種順應計算機自動化、半自動化程序控制潮流的通用數字計算機。

而真正揭開電子計算機新篇章的應該是「埃尼阿克」(ENIAC)的誕生。但「埃尼阿克」卻沒有真正的運控裝置。大量運算部件是外插型的,每一步計算都要花很多時間先將程序連接好,准備工作繁瑣,大大影響了運算速度。

後來,美籍匈牙利人馮·諾依曼提出了新的改進方案,這個方案所設計的計算機被稱為「離散變數自動電子計算機」(英文縮寫EDVAC,中文譯為「埃迪瓦克」)。新方案中,馮·諾依曼提出採用二進制和存儲程序的設想,從此,諾依曼博士毅然投身到新型計算機設計的行列中。

「埃尼阿克」還沒問世,馮·諾依曼就洞察到它的弱點,並提出製造新型電子計算機「埃迪瓦克」的方案。和「埃尼阿克」比起來,「埃迪瓦克」這個長達101頁的劃時代文獻是目前一切電子計算機設計的基礎,雖然「埃迪瓦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名字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從「埃尼阿克」誕生時起直至20世紀50年代末,是第一代計算機的快速發展時期。在60年代初期,美國突然出現了計算機的「爆炸性發展」的局面。從1951年到1959年,美國裝機總數為3000多台。而從1960~1962年,短短3年即安裝了7500台計算機。這段時期,為適應計算機工業生產和用戶的大量需要,一些計算機廠家開始開發計算機族,即系列產品。例如,久負盛名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相繼推出了以科學計算為主的大型計算機族、大型數據處理機族和中小型通用計算機族。計算機的應用領域由此普及開來。

❿ 計算機的發明過程

電腦(Computer)是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可以分為兩部分: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第一台電腦ENIAC於1946年2月15日宣告誕生。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製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歷程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 這台每小時耗電量為140千瓦時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當「埃尼阿克」公開展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用20秒鍾就算出來,比炮彈本身的飛行速度還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轉動的「鼓」。它能夠在一天內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約相當於一個人用台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是按照二進制來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 「埃尼阿克」最初是為了進行彈道計算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但後來通過改變插入控制板里接線方式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而成為一台通用機。它的一種改型機曾用於氫彈的研製。「埃尼阿克」程序採用外部插入式,每當進行軟體中心一項新的計算時,都要重新連接線路。有時幾分鍾或幾十分鍾的計算,要花幾小時或1- 2天的時間進行線路連接准備,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的另一個弱點是存儲量太小。 1996年2月15日,在「埃尼阿克」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行的隆重紀念儀式上,再次按動了這台已沉睡了40年的龐大電子計算機的啟動電鈕。戈爾在向當年參加「埃尼阿克」的研製、如今仍健在科學家發表講話:「我謹向當年研製這台計算機的先驅者們表示祝賀。」埃尼阿克上的兩排燈以准確的節閃爍到46,標志著它於1946年問世,然後又閃爍到96,標志計算機時代開始以來的50年。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