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字

發明字

發布時間:2022-02-22 02:55:30

① 漢字的如何發明

傳說,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是由古時候一個叫倉頡的人發明的。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是牲口、食物的數量是不斷變化的,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多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行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奔跑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推廣開了,逐漸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上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沒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原來他造「魚」字時,寫成了「牛」樣;造「牛」字時,寫成了「魚」樣。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當然,上面的這個故事只是一個傳說。不過它卻生動地反映了我們的先民們造字的經過。其實,文字的發明並不能歸功於某一個人,它是先民們集體智慧的體現。

根據對文字的研究,人們發現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下,出於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採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同大自然做斗爭。在斗爭中,為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誕生了。但語言一瞬即逝,它既不能保存,也無法傳到較遠一點的地方去,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較遠地方去的信息,單靠人的大腦的記憶是不行的。於是,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了。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採用過各式各樣的記事方法,其中使用較多的是結繩和契刻。中國古籍文獻中,關於結繩記事的記載較多。公元前戰國時期的著作《周易·系辭下傳》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漢朝人鄭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說:「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這是講結繩為約,說得已相當明白具體了。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來記錄數目。漢朝劉熙在《釋名·釋書契》中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清楚地說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幫助記憶數目。因為人們訂立契約關系時,數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因素。於是,人們就用契刻的方法,將數目用一定的線條作符號,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這就是古時的「契」。後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分作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以二者吻合為憑。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數目,主要用來作債務的憑證。

結繩記事,契刻記事以及其他類似的記事方法,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皆有之。中國一直到宋朝以後,南方仍有用結繩記事的。南美洲的秘魯,尤其著名。有的民族,利用繩子的顏色和結法,還可以更精確地記下一些事情來。

作為原始記事方法的結繩記事,不論它用一根繩子打結,還是用多根繩子橫豎交叉,歸根結底,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方位的一些簡單的概念,是一種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產生前的一個孕育階段,但它不能演變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產生。因為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而不能進行思想交流,不具備語言交流和記錄的屬性。因此,結繩記事不可能發展為文字。

由於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的不足,人們不得不採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譬如圖畫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生。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中說:「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然而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較普通、較廣泛的語言」之後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畫了一隻虎,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虎」;畫了一頭象,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象」。久而久之,大家約定俗成,類似於上面說的「虎」和「象」這樣的圖畫,就介於圖畫和文字之間。倉頡發明的字也就是這種圖畫文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畫得也就不那麼逼真了。這樣的圖畫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導致文字從圖畫中分離出來。這樣,圖畫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圖畫和變成為文字元號的圖畫文字。圖畫文字進一步發展為象形文字。正如《中國文字學》所說:「文字本於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但圖畫卻不一定都能讀。後來,文字跟圖畫漸漸分歧,差別逐漸顯著,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大致不錯,使人能認識就夠了。」這就是原始的文字。

知識點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來源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復合詞。楔形文字也叫「釘頭文字」或「箭頭字」,古代西亞所用文字,多刻寫在石頭和泥版(泥磚)上。筆畫成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成為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考古學家發現大批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

② 誰發明的字

倉頡造字
倉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始人,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台,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相傳 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 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
傳說倉頡;四目重瞳,非常聰明,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陽虛之山(現在陝西省雒南縣),臨於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見一支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一個規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幺?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倉頡造字成功,發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但鬼為什幺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後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下了一場穀子雨獎勵倉頡。這便是人間穀雨節的由來。
從白水縣城出發,沿渭(南)清(澗)公路下洛河,然後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車在高原的溝岔間跑了一個小時左右,才來到了倉頡廟所在的史官村。這座已有1800餘年歷史的倉頡廟已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倉頡陵在吳村西側,與倉頡廟西東相望,是一個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存。陵前翁仲,石獅俱存,並建有石坊,上書「倉頡」二字。倉頡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刻記載,「歷漢唐以來,未嘗稍替」。如今看到的倉頡廟是明清時的建築,佔地約兩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對,雕刻精美雅緻;山門、二門皆為硬山式建築,拜殿、正殿和寢閣大方美觀。還有明代名人篆額題聯和倉頡夫婦的石雕。廟內碑刻林立,松柏蒼翠,楊柳依依,樓台亭閣鱗次櫛比,整個建築雄偉壯觀
告別「結繩記事」的年代
中國古書上有「結繩記事」、「契木為文」等記載,這是早期記事常用的方法,可惜這些物質無法長久保存下來,所以當時的記事情況已無法知曉了。但安陽小屯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在龜甲與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總字數達到3500個上下。從甲骨文字結構來說,除了象形以外,形聲、會意、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可見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文字已達到了相當完備程度,那幺在它以前一定有個更長的發展過程。
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龜甲上刻劃符號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發現了在陶器上刻劃的符號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些與甲骨上所見的字類似,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就是早期文字。至於在龍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發現的朱書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國的漢字至少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文字的出現既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的結果,所以倉頡很可能是總結整理文字,為漢字的形成作出了貢獻的一個代表人物。

③ 第一個發明文字的人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有30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000年以前.漢字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大階段.從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個階段;從秦漢時代的隸書以下是另一個階段.前者屬於古文字的范疇,後者屬於近代文字的范疇.大體說來,從隸書到今天使用的現代漢字形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x0d從漢字跟漢語的關系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從漢字本身的構造看,漢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聲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記號組成的文字體系.\x0d相傳發明文字的,是一個叫蒼頡的賢人,漢代的《淮南子》這本書上記載,在蒼頡製造文字的時候,是「天雨粟,鬼夜哭」.這個出現這種非常特異的現象,就是說製造文字的時候,天上往下掉糧食,下糧食雨,鬼神都在夜裡邊痛哭流涕.拿我們現在的話說,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這樣一個壯舉.\x0d傳說是黃帝時期的史管倉頡所造,距離今天已經有5000年歷史了.\x0d中國古書上有結繩記事、契木為文等記載,這是早期記事常用的方法,可惜這些物質無法長久保存下來,所以當時的記事情況已無法知曉了.但安陽小屯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在龜甲與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總字數達到3500個上下.從甲骨文字結構來說,除了象形以外,形聲、會意、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可見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文字已達到了相當完備程度,那麼在它以前一定有個更長的發展過程.\x0d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龜甲上刻畫符號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發現了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些與甲骨上所見的字類似,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就是早期文字.至於在龍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發現的朱書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國的漢字至少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

④ 為什麼要發明字

發明字就為滿足人類傳遞信息的需要。比如說:有了字後,才有了書信,才能使相距遙遠的人們互通信息。有了字後才有書籍,後人才能通過讀書,間接了解前人的生活經歷及經驗和教訓。

⑤ 誰發明的文字

倉頡發明的。

中國人(實際上遠不止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倉頡所創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多種電腦漢字輸入法當中,就有一種名為「倉頡漢字輸入法」。

作為「中華文字鼻祖」,幾千年來,倉頡不但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的倉頡墓每天都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遊客。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了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黃帝對倉頡發明和推廣文字的功勞非常看重,倉頡死後,他命人將其懸棺而葬之。

(5)發明字擴展閱讀: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之前,人們都是結繩記事,大事大結,小事小結,相連之事打連環結。由於記錄史實的結繩形狀各異,天長日久難以辨認,倉頡以繩結記錄的史書出了差錯,使得黃帝在與炎帝的議和中失利。

如此幾番,倉頡深感結繩、刻木記事已無法適應時事需要,故而決心創造出一種更好的記事方法。他終日苦思冥想卻毫無頭緒,一日天降大雪,他早起去山上狩獵,見漫山遍野盡是銀裝素裹。

忽然,林中竄出兩只山雞在雪地上覓食,走過之處留下兩行爪印,接著又有一隻小鹿跳出,也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

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里,倉頡茅塞頓開。

此後,他回到故鄉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獨居偏隅,「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素材,創造出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倉頡造字成功,卻發生一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

隨著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寫在何處也頗費思量,石尖、木板、獸皮均不合適。一日,有人捉住一隻大龜,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細看龜,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里。

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備時,爬進河裡去了。3年後,這只背上刻字的龜,在另一個地方又被人捉住。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上的字不但沒有被水沖掉,而且字跡更明顯了。

從此以後,倉頡命人捉到龜就把龜殼都取下來,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里,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黃帝賜他「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⑥ 古代人為什麼要發明文字

中國漢字的歷史

一 歷史

甲骨文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

傳說中,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黃帝的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漢字,造字時天地震驚——「而天雨粟,鬼夜哭」。從歷史角度來看,復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個人發明,倉頡更可能在漢字的搜集、整理、統一上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有觀點認為《周易》中的八卦對漢字形成有較大影響,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發明前的口頭知識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後來用特徵圖形來簡化、取代圖畫。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種符號中,部分特徵與甲骨文有較大類似之處。這一發現將原始漢字的形成過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幾何符號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階段的表現。

但是,商朝以後的漢字和這些幾何符號是否一脈相承?這個問題還在爭議中。許多學者提出,這些符號不一定是漢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絕對肯定是文字元號。

三 從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傳為李斯所書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發展過程,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稱為古文字。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在已發現的4500多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稱為金文或鍾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在大篆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准書寫字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小篆呈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

小篆解決了各國文字間出現大量異體字的情況,「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文字的統一有力促進了民族間文化傳播,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中國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字史所罕見。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演變。初期漢字系統的字數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復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但事物眾多,不可能都用單一漢字表示,且漢字數量的過度增加又引發了漢字本身的學習困難,漢語逐步從單字表意演變為詞語表意為主導。

四 造字及組成

在秦始皇統一漢字後,漢字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斷出現: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唐朝時,武則天根據「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

五代劉岩取「飛龍在天」之意創了自己名字內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識的湧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一個問題,最初譯為皮酒,後覺不妥,於1910年左右創造了「啤」字——譯為「啤酒」。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呎(英尺)等。不過這些多音節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陸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准計量局發出《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陸地區已不再使用,但台灣等地仍可見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規范,漢字已經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種元素,如「氦」、「氯」、「氡」、「鍺」、「鉻」、「鈾」等。這種造字方法還在一直沿用,用於新元素的命名。化學元素的造字規律詳見元素。

六書是漢字構成的分析,在周禮中就提到了六書,但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的漢字構造規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書」是對漢字產生的整理及分類,並不是造字的法則。

五 現代漢字形成

小篆筆畫以曲線為主,後來逐步變得直線特徵較多、更容易書寫。到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體。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漢代以後,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步從木簡和竹簡,發展到到在帛、紙上的毛筆書寫。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迅速出現,不僅滿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還形成了濃郁東方特色的書法藝術。古代印刷術發明後,出現了用於印刷的新字形宋體,在現代又陸續出現了黑體、仿宋等字形。

⑦ 是誰發明的字

傳說是倉頡發明的漢字,但是漢字起源問題,是學術界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兩內千多容年來,學術界不能科學定位原始漢字產生的時間、地點,不知道發明人是誰,不知道發明漢字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技術背景、地理氣候生物環境,更不知道原始漢字的品質。

閱讀全文

與發明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