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營康熙

創造營康熙

發布時間:2022-02-16 01:22:48

㈠ 徐熙娣是《創造營的導師》,小S的毒舌般點評會如何

像小S的話一直就是一個比較毒舌的人,所以說我覺得如果是小S當創造營的導師,那真的是會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所以說也希望明年會有一檔綜藝節目能夠把小S選過去當導師,因為像我是特別喜歡看康熙來了的一個人,所以說像小s在康熙來了裡面,對於各位嘉賓的點評也確實是特別的毒舌,甚至有很多的嘉賓,就是因為小S對於自己的評價,然後就特別的火爆,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所以說像小s的話也確實是因為自己的這種讀者成全了很多的人,讓很多想進入這個圈子的人在這一行發展的比較好。

1、小s為什麼能得到這么多人的喜歡?

像小s的話,他在說話這一方面並不是一個會嘴下留情的人像這種人一般來說是不會得到大家的喜歡,但是像小s的話卻能夠得到這么多人的一個喜歡,我覺得跟自己本身的素養也是有關的,因為像小孩子在很多時候都是一個比較拎得清的人,開玩笑的時候是開玩笑,在談感情的時候又是談感情,所以說像這種時候大家肯定就是會比較喜歡這一類主持人了。

㈡ 如果小S徐熙娣是青春有你和創造營的導師,會有什麼梗

我們都知道小S徐熙娣是非常搞笑的,因為她之前也去主持過康熙來了,這檔節目主持了很久,然後就是非常的搞笑,然後徐熙娣也是非常的有梗,就是他在很多方面都是能夠讓大家覺得非常的搞笑,就是他不能說的一些話呀,就算是說的比較的過分,但是也不會有人真正的生他的氣,因為他其實就是半開玩笑的,再說這個話而已,再一個加上徐熙娣,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情商高的一個女人,他在很多方面,他就讓他說話已經過了,隔斷是很多人都不會去生他的氣了。

㈢ 為什麼叫康熙為康麻子,其祖七大恨,他有七大罪

一、康熙(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第四位 皇帝,因他患過天花而未死,有終身免疫力,為使接班人不致因患此病而早亡,順治帝於臨終前聽從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遺命玄燁繼承皇位。玄燁既然患過天花,臉上當然留下麻子。所以有人稱康麻子。

二、其祖七大恨是指努爾哈赤發布的討明檄文中的原因:

1、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於萬曆年間,將我二祖無罪加誅。其恨一也。

2、癸巳年,南關、北關、烏剌、蒙古等九部會兵攻我,南朝休戚不關,袖手坐視,仰庇皇天,大敗諸部,後我國復仇,攻破南關,遷入內地,贅南關吾兒忽答(吳爾古代)為婿,南朝責我擅伐,逼令送回,我即遵依上命,復置故地。後北關攻南關,大肆擄掠,然我國與北關同是外番,事一處異,何以懷服?所謂惱恨二也。

3、先汗忠於大明,心如金石,恐因二祖被戮,南朝見疑,故同遼陽副將吳希漢宰馬牛,祭天地,立碑界銘誓曰"漢人私出境外者殺;夷人私入境內者殺"。後沿邊漢人,私出境外,挖參採取。念山澤之利,系我過活,屢屢申稟上司,竟若罔聞,雖有怨尤,無門控訴。不得已遵循碑約,始敢動手傷毀,實欲信盟誓、杜將來,非有意欺背也。會值新巡撫下馬,例應叩賀,遂遣干骨里(綱古里)、方巾納(方吉納)等行禮,時上司不究出□招釁之非,反執送禮行賀之人,勒要十夷償命。欺壓如此,情何以堪?所謂惱恨者三也。

4、北關與建州同是屬夷,我兩家構釁,南朝公直解紛可也,緣何助兵馬、發火器、衛彼拒我?畸輕畸重,良可傷心!所謂惱恨者四也。

5、北關老女,系先汗禮聘之婚,後竟渝盟,不與親迎。彼時雖是如此,猶不敢輕許他人,南朝護助,改嫁西虜。似此恥辱,誰能甘心?所謂惱恨者五也。

6、我部看邊之人,二百年來,俱在近邊住種。後南朝信北關誣言,輒發兵馬逼令我部遠退三十里,立碑佔地,將房屋燒毀,□禾丟棄,使我部無居無食,人人待斃。所謂惱恨者六也。

7、我國素順,並不曾稍倪不軌,忽遣備御蕭伯芝,蟒衣玉帶,大作威福,穢言惡語,百般欺辱,文□之間,毒不堪受。所謂惱恨者七也。

三、康熙七大罪是指:

1、兇殘暴戾,濫殺功臣。在位61年,所殺臣子,數以萬計;

2、逼反三藩,造成八年內戰。本來可以避免的戰爭,卻打了八年,橫屍遍野,血流成河,對國家的經濟造成極大破壞;

3、賣國求安,簽定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開韃了清朝廷以土地換和平的先河,該條約不僅主動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而且幫沙俄政府確立了對西伯利亞的合法佔領;

4、為平定台灣而沿海遷界。強令沿海百姓內遷50里!遷途造成了幾十萬人的死亡和數不清的大小屠殺!遷界令一下,沿海50里地帶轉眼變為廢墟,據史料記載,僅福建、廣東兩省廢棄的田園耕地就達575萬余畝;

5、治國無方,導致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僅兩位重臣明珠,索額圖所貪污錢財遠超號稱明朝最大貪官的宰相嚴嵩數十倍;

6、重滿抑漢,實行極端的民族政策。禁止滿漢通婚,導致滿漢民族之間無法融合。禁示漢人進入關外,漢人靠近山海關者皆斬。滿人無需勞作,全由漢人供養。

7、封關鎖國,導致近代中國的落後西方一個世紀。為19世紀列強瓜分中國埋下禍根。



(3)創造營康熙擴展閱讀

一、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把戰略重點從原先統一女真諸部轉移到反明上。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公開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七大恨」的政治性遠遠大於感情性,全文並沒有過多的實質內容,意在挑起女真內部對中原的仇恨,從而達到努爾哈赤自己的政治野心。

二、中國方面,聞一多在他的《七子之歌》的詩序中認為《尼布楚條約》是失地條約:「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邶風》之七子……」 1930年(民國十九年)北平文化學社印行的《中國國恥地理》一書中也曾認為尼布楚條約為不平等條約。

三、然而遷界禁海對中國沿海經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惡性影響,其殘暴,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也嚴重摧殘了明代晚期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資本主義經濟,從而和諸多閉關鎖國的政策一起,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它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事件,也對世界歷史乃至世界近代格局都有深遠影響。


㈣ 康熙是千古一帝嗎 為什麼啊

盲目吹捧滿清的人常常喜歡拿長城來說事,滿清不修長城而邊境安寧,明朝修長城而邊患不斷,高下立判.常見的論調是長城是封閉保守的象徵。愚昧無知而又自以為是的人還說過這樣一句話「歷史上修築長城次數最多、工程量最大的明朝,正是對北方和西北方少數民族敵意最深,也是最保守、最無能的王朝」。
這樣的觀點當然是不對的,經不起事實的辯駁,明朝恰恰是歷史上中國人思想最開放,精神最活躍,眼界最宏大,也是經濟上最富裕,強盛時期保持的最長久的朝代。
長城防的是北方的游牧或狩獵民族,這些民族社會形態文明程度都遠遠低於中原文明,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民族每一次對南方的侵略搶劫,都在客觀上造成文明的破壞和倒退。長城的存在增加了這些野蠻民族侵略屠殺搶劫的難度,對文明保護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意義是不容抹殺的。對野蠻侵略搶劫屠殺的開放,正是對文明進步的封閉扼殺。不修長城的滿清恰恰纔是中國歷史上最封閉最僵化最保守的朝代,明末已經進入冷熱兵器交替的中國,到了清末卻居然回到了用大刀長矛來對抗洋人的槍炮,這才是鐵的事實。
盲目吹捧滿清的人最喜歡引用康熙的一段上諭「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這一段話,真是唐哉皇哉,冠冕堂皇,義正詞嚴,儼乎其然。也真難怪一個叫王本道的人,佩服的筋骨發軟,精神上膜拜的五體投地,頌聖的話,由衷而出,綿延不絕。能肉麻到什麼程度,下面就是了:「康熙皇帝300多年前的這番話,如黃鍾大呂,對我心存彌久的「長城情結」實在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沖擊波。正是這個康熙,從「修德安民」的思想出發,堅持與北方少數民族建立起一種禮尚往來的友好關系,……。正是康熙的開明、開放,使我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階段性的盛世。也正是康熙的明智,使我國歷史上持續兩千多年修築長城的工程畫上了句號」。
看了這話,真有一種時空倒錯的感覺,懷疑所見的並非現代人的發言,而是三百多年前正宗的滿清奴才御用文人穿越了時間隧道來到現在慷慨陳辭!
我們不必懷疑說出這些話的人的真誠。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不會覺得肉麻,也不會臉皮發紅,相反心安理得,虔誠得很,或許還帶點亢奮激昂。奴性到這樣的地步,確實是透入骨髓了。
但歷史的事實,畢竟無情,給這類無恥文人以難堪。康熙不修長城,這是事實。但滿清的入關,本就是滿洲上層統治者互相勾結,進入中原燒殺擄掠,奴役人民,剩下的只是如何坐地分贓,也確實沒有長城的用途,對於這昔日阻礙他們肆意屠殺搶掠的堡壘工事,自然不會有什麼顧念。北方的長城是形同虛設了,但整個中國的沿海,在那個滿嘴冠冕堂皇言辭的康熙統治下,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了,卻建立起一道無形甚至有形的長城,其規模之浩大,牽連之廣泛,長城與之相比,只能望塵莫及。
沿海遷界,大部分的歷史書都是不談的,即便談到了,也多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彷彿是無足輕重,無關大雅。然而沿海遷界這個事件的重大性是被嚴重低估的低估,其殘暴程度,駭人聽聞程度,對歷史影響程度都是空前絕後的,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一個重大事件,在世界歷史上也絕對能算的上一個重大事件,如果要列出人類歷史上一百個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事件,那滿清的沿海遷界應該榜上有名。
究竟什麼是沿海遷界呢?簡單來說,它就是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讓中國從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具體點,滿清王朝劃定一個瀕海范圍(從瀕海三十里左右,到瀕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設立界碑,乃至修建界牆,強制處在這個范圍內的沿海居民遷移,有敢不遷移的,殺無赦,有敢越界的,也殺無赦。總之,讓距離海邊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個中國沿海地區,成為一個無人區。在這期間,如果清廷統治者覺得遷海的距離太近,還會繼續下令,遷的更遠一點,他們對海洋的恐懼已經到了病態的封禁程度。按照《南明史》的記載

「廣東遷徙沿海居民在康熙元年二月,清廷派科爾坤、介山二大臣巡視海疆,「令濱海民悉徙內地五十里,以絕接濟台灣之患。於是麾兵折界,期三日盡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華大人來巡邊界,再遷其民」。「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續遷番禺、順德、新會、東莞、香山五縣沿海之民」。「初立界猶以為近也,再遠之,又再遠之,凡三遷而界始定」。
沿海遷界的過程是怎麼進行的呢?是不是象現在的三峽移民那樣,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腳,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償,然後再一步步把居民遷移出去?不是的!沿海遷界的過程許其說是移民,不如說是一次空前絕後的屠殺和掠奪。
按照當時人的記載「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貲,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斗米,挾束稿,望門依棲。起江浙,抵閩粵,數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盡流移。」
翻成白話,就是限期三天遷移,距離遠的人根本來不及知道消息,距離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過了兩天,軍隊騎兵就到,於是富人全部拋棄自己財富,貧窮的人拿著鍋子帶著妻子兒女,全部流離失所,從江浙到廣東福建,沿海數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變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像,就算現代的人從籌劃搬家到實施,具體運作準備,也絕對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然而當時中國的沿海居民,就是在這樣沒有任何預兆准備的情況下,在清廷統治者的淫威逼迫下,遷離故土,凄慘悲苦的情狀不問可知。
當時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遷的時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過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夠到內地,離餓死也不遠了。
遷的同時,就是燒。「稍後,軍騎馳射,火箭焚其廬室,民皇皇鳥獸散,火累月不熄。而水軍之戰艦數千艘亦同時焚,曰:『無資寇用。』」
燒房子,燒戰艦,也確實是做的徹底。
對於不肯遷移的居民,就是一個字「殺」。清廷統治者,和它的爪牙走狗,在這方面從來就是不手軟的!
「初,(廣東香山縣)黃梁都民奉遷時,民多戀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眾。」「……計誘之曰點閱,報大府即許復業。愚民信其然。際盛乃勒兵長連埔,按名令民自前營入,後營出。入即殺,無一人幸脫者。復界後,枯骨遍地,土民叢葬一阜,樹碣曰木龍歲冢。木龍者,甲辰隱語也。」
不僅燒房子,殺人民,就連樹木青草也不房過,滿清遷界禁海的三光政策殘暴徹底程度慘絕人寰!
「當播遷之後,大起民夫,以將官統之出界,毀屋撤牆,民有壓死者。至是一望荒蕪矣。又下砍樹之令,致多年輪囷豫章、數千株成林果樹、無數合抱松柏盪然以盡。……三月間,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於地上。」
至於為什麼要砍樹,要對果樹松柏都斬盡殺絕,大約意思也是為了防止海上的反清復明力量利用吧。清廷統治者殘暴的徹底性和想像力確實是可以令人嘆為觀止的。只可惜在明朝時訪問中國的那些西方傳教士記載下明朝中國廣大沿海地區到處鳥鳴林幽,果樹松柏成群,富裕繁盛的景象在滿清的統治下是滅絕了。
遷界的過程當然伴隨著畫界,立界,守界。「先畫一界,而以繩直之。其間有一宅而半棄者,有一室而中斷者。浚以深溝,別為內外。稍逾跬步,死即隨之。」
清廷甚至對河流也不放過,其兇悍程度確實曠古未有!
「清廷為了防微杜漸,對入海的河流一律發兵把斷,河中釘立木樁,防止舟船透越。如福建省,『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銅鏡河、曰廉村河、曰洋尾河、曰大梅河、曰赤頭河、曰雲霄河、日開溪河,皆斷而守之』。蘇北興化縣白駒場原來建造了閘口四座,按照旱澇情況調節淮揚一帶的河水入海。盡管『白駒場離海甚遠,並非沿邊地方』,清廷也悍然下令填塞,『以致水無所出,淹沒田畝』,使水利變成了水害。」
甚至連一個就在大海中的海南島,滿清也硬是要讓島上居民與大海隔離起來,全島「邊周環立界二千七百里,惟海口所津渡往來如故,自余魚鹽小徑俱禁斷不行」。
敢於出界的人都殺無赦,看看當時的記載,確實有觸目驚心的感覺,「每處懸一牌,曰:敢出界者斬!」「越界數步,即行梟首。」「著附海居民搬入離城二十里內居住,二十里外築土牆為界,寸板不許下海,界外不許閑行,出界以違旨立殺。武兵不時巡界。間有越界,一遇巡兵,登時斬首」。《南明史》上特地舉了一個莆田縣黃石千總張安的例子「每出界巡哨只帶刀,逢人必殺。……截界十餘年,殺人以千計」。同書上引用屈大均《廣東新語》說廣東省的情況,「東起大虎門,西迄防城,地方三千餘里,以為大界。民有闌出咫尺者執而誅戮。而民之以誤出牆外死者又不知幾何萬矣。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
「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清廷的暴虐確實到了極致程度,只不解為什麼為禍慘烈到如此程度的事件,卻一直被有意的忽略掩蓋不提,是什麼緣故?
沿海遷界實施了二十多年,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康熙的統治之下,如果開頭幾年,還和康熙沒有關系,那麼剩下的時間,康熙就是首要的罪魁。此人一面冠冕堂皇的大談「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另一面卻恰恰在他統治下開始修建所謂界牆。原先沿海遷界不過是木柵、籬笆為界,土牆為界,而正是到了康熙統治下,開始正規的大興土木修築界牆,真是打算把中國包在裡面,徹底和海洋隔離。下面是《南明史》的記載
「(康熙七年)正月奉文,著南北洋百姓砌築界牆,從江口至楓亭。牆闊四尺,高六尺,每戶計築二丈一尺。界口起瞭望樓一座,遇海另築界堤。」
「關於沿邊設兵戍守的堡塞,福建稱之為寨、墩,廣東稱之為台、墩。大致情況是:『界畛既截,慮出入者之無禁也,於是就沿邊扼塞建寨四,墩十數,置兵守之。城外鄉民按戶征銀,照丁往役。……一寨之成,費至三四千金,一墩半之。拷掠鞭捶,死於奔命者不知凡幾矣。』『寨周闊百六十丈,墩周闊十丈不等』。『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墩置五兵,台置六兵,禁民外出』。」

當時的人盧若騰在詩中說:
「天寒日又西,男婦相扶攜。
去去將安適?掩面道旁啼。
胡騎嚴驅遣,克日不容稽。
務使瀕海土,鞠為茂草萋。
富者忽焉貧,貧者誰提撕?
欲漁無深淵,欲畊無廣畦。
內地憂人滿,婦姑應勃溪。
聚眾易生亂,矧為飢所擠。
聞將鑿長塹,置戍列鼓鼙。
防海如防邊,勞苦及旄倪。
既喪樂生心,潰決誰能堤。」
其中這兩句尤其精彩「聞將鑿長塹,置戍列鼓鼙。防海如防邊,勞苦及旄倪。」一個「防海如防邊」,真是把清廷凶虐離奇的程度,刻畫的淋漓盡致。用「防海如防邊」對照一下康熙冠冕堂皇的偽善言辭「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豈不是有一種格外荒誕滑稽離奇的感覺么?豈不是應該讓那些熱烈頌聖,對滿清皇帝功德眷眷無窮的無恥文人活活羞愧死么?
沿海遷界牽連的范圍究竟有多廣呢,顧誠摘引阮旻錫《海上見聞錄》中說「上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築短牆,立界碑,撥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業流離死亡者以億萬計」。
「福建總督姚啟聖在一份奏疏中說:『在當日原因福建海賊猖獗而議遷界,又因賊勢蔓延止遷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賊,故並遷及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五省之界,是遷五省之界者其禍實始於福建之鄭賊也。』按照這個記載,當時奉詔遷海的共有直隸、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六省(按現在的分省還包括了廣西、海南二省沿海地區)。」
也就是從當時人的見聞以及清廷制定的官方政策來說從北方的遼東一直到中國最南方的廣西海南都沿海遷界的范圍內阮旻錫《海上見聞錄》中說,沿海遷界所造成的平民死亡數字「億萬計」,也就是上億了。這個數字是否誇張呢?我覺得是不誇張,按照現在歷史學家,人口學家從各方面的統計估算,明末中國的人口在二億左右應該沒有太大的疑問(明朝自己的統計數字是五千多萬)。而到了清初,中國還剩下多少人口呢?按照滿清統治者自己的統計是一千多萬,就算也乘以四,也只有八千萬不到,而實際上,滿清不象明朝政府那麼散漫,在他們極端嚴密苛酷的統治下,他們的人口統計應該只會為了粉飾而往高處虛報,而不會刻意低估,所以就算往拚命高里估算也就是四千萬左右。和明末相比絕對減少就在一億六千萬左右,其中大半都是清廷屠殺迫害而死的平民。而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也遠比其他地區大的多,滿清的沿海遷界把這個地區掃盪為平地,所迫害死的平民上億應該不是誇張的估計。
《南明史》中引用當時人的記載,廣東的情況是「民被遷者以為不久即歸,尚不忍舍離骨肉。至是飄零日久,養生無計。於是父子夫妻相棄,痛哭分攜。斗粟一兒,百錢一女。……其丁壯者去為兵,老弱者展轉溝壑。或合家飲毒,或盡帑投河。有司視如螻蟻,無安插之恩;親戚視如泥沙,無周全之誼。於是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數十萬計。」
康熙四年,李率泰在遺疏中也說:「臣先在粵,民尚有資生,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李率泰本身是清廷的官吏奴才,他當然沒有任何將情況故意誇張的動機。而且注意,這是他的遺疏,也就這些話只有在他明知自己快死的時候,才敢大著膽子寫下來。所謂的「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也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民都死掉了,這對照前面屈大均所說的「自有粵東以來,生靈之禍莫慘於此」。便可以知道並非誇張虛語。按照他們的說法,滿清的沿海遷界是自從有廣東這個地方來,生靈遭受的最大的慘禍,這話恐怕不僅適用於廣東,也同樣適用於整個中國。
如何估計沿海遷界所造成的破壞,如何估計這一事件造成的重大影響,這恐怕是永遠難以解決的問題了。沿海地區從宋朝開始就逐漸成為中國最富庶最繁榮的地區,上面的財富是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民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不斷勞動開發而積累起來的。而在清廷的暴行下,頃刻間,幾千年積累的財富和生產力化為烏有,人力也消滅殆盡,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從一個沿海國家,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它所造成的破壞和後遺症遠遠超過了一次超大規模的戰爭,在戰爭中,一個地區受到破壞再厲害,也畢竟還有人在上面生活勞動,還有房屋,樹木,保留一部分下來,而沿海遷界卻是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把整個中國沿海地區徹底變成一個無人區,變成白地荒野。以前明朝政府雖然也曾經在一個短時間內有過禁海令,但其性質主要是針對日本海盜的倭寇騷擾,和東南亞的往來從來就沒有終止過,而這短時間的禁令也不過是空文,民間海外的貿易從明朝開國一直到明朝結束,從來就沒有中斷過,綜觀明朝,中國民間的海上力量是處於不斷增強的局面,和西方的文化科技交流更是從未中斷過,而且不斷加強。到了鄭成功父親的武裝海商時代,更有完全壓倒西方的殖民國家海上力量的趨勢。而滿清的二十年沿海遷界等於把中國民間的海上力量連根拔除,這一手確實是做的辣且絕,這對中國的影響絕不僅僅至於這二十年,而是蔓延到了兩三百年之後。試想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孕育培養出來的海上力量,被連根拔除掃盪之後,還怎麼可能恢復過來呢?

現在的人不是常常在問,中國為什麼在近代會科技經濟全面落後於西方,於是不同的人紛紛去尋找原因,答案五花八門,說是儒家文明,說是農業文明,說是程朱理學,還有科舉制度,還有更荒謬直接歸咎於明朝的統治,等等答案真是不一而足。
其實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答案根本就是偽問題,偽答案,其荒謬程度和幾個近視眼為了比較誰的視力更好,就比誰能說出遠處匾額上的字,結果到頭來匾額根本就沒有掛一樣,甚至更荒謬。
其實只要設想一下,如果當時和明代中國一樣處於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他們資本主義發展,政治哲學理論發展還落後於同期的明代中國)的英國以及西歐,如果和中國一樣遭到類似滿清一樣的野蠻民族統治,一樣在最發達最繁榮的城市遭受到屠城的命運,一樣被勒令留發不留頭,每個人都必須留一條辮子,否則殺無赦,一樣遭受那樣慘絕人寰駭人聽聞的文字獄統治,一樣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來一個沿海遷界,沿海地區變成無人區,沿海居民被屠殺掉百分之八九十,沿海的樹木植被都被摧毀消滅,我倒是想知道,那還會有什麼資本主義的經濟積累?它們如果比中國發展的更快,那才是見鬼了。
連比較的前提都不一致,這樣的問題不是偽問題,那又是什麼?
就如同現在有兩個人,甲遇見一幫強盜,頭被砍掉了,死掉了,乙沒有遇見強盜,健康的活了下去。現在卻有蠢人來煞有介事的問:為什麼甲比乙短命?於是更多的蠢人聚集在一起同樣煞有介事的回答這個問題:有的說,甲不注意鍛煉身體,所以比乙短命;有的說,錯了,甲就是鍛煉身體過度,所以才短命;有的說甲有心臟病,所以短命,有的說甲有高血壓,有的說甲喝酒過度,身體脆弱,有的甲吸煙,更有乾脆的則說,甲先天就有基因缺陷,短命正是理所當然的。可惜這些蠢人就是不想想,如果乙的腦袋同樣被砍掉,他還會活么?既然同樣不會活,那麼這些理由不是屁話又是什麼?
還有些所謂的聰明人發話了:歷史不能假設!好一個愚民的主張!錯!歷史不但應該假設,而且必須假設!對歷史做假設,正是能讓人透過歷史的迷霧看到隱藏在迷霧後面的真相。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人能夠假設!這是人所獨有的思維能力,人區別與動物的一個重要特徵,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人不但能夠看見表面現象,還能看見表面現象後面的本質;不僅能夠看到既成事實,更能夠看見所謂的既成事實從來不是事物發展的唯一路徑。把既成事實當成必然事實只能是只會低級條件反射的動物邏輯,而並非人的邏輯。
自然科學從來就不可能離開假設。沒有假設就不可能有牛頓力學,難道世界上真有絕對光滑的平面,讓物體永遠因為慣性而滑動下去嗎?真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么?沒有假設也不會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難道真的能夠設想人追上光之後會發生什麼嗎?真的能在時空的每個角落都放上一個鍾么?當然也不會有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等理論不都是先從假設開始的嗎?
自然科學不能離開假設,難道作為社會科學的歷史就能離開假設嗎?所謂歷史不能假設根本就是騙人愚民精神上自我閹割的謬論。現在就讓我們理直氣壯光明正大的假設一下,如果當時的英國西歐和中國一樣遭受到類似於滿清的統治,會是一個什麼結果?結果只有一個:和處於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一樣落後,甚至更落後!更進一步,如果中國沒有受到這樣的摧殘統治,又會怎麼樣?到那時候,是不是那些蠢人又要絞盡腦汁的去研究,為什麼西方這么落後於中國了,是民族性,是民族文化,是基督教的統治,還是文字形式,等等等等。
這樣的研究,美其名為學術,其實是連基本邏輯常識都不具備的笑話和鬧劇而已。
其實真要問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中國在那個時候,那個階段,受到遠遠落後於自身文明的狩獵游牧民族的侵略屠殺,而英國和西歐在那個時候,在它們國家的旁邊卻根本沒有這種巨大威脅的存在?是因為地理條件的客觀因素呢,還是有其他的原因,這倒才是一個真正值得問的問題!

長城本來就是防禦賊寇的入侵,小偷當然說別人家的門不好了,康熙當然不喜歡專門阻擋它們這些強盜隨便闖進燒殺的長城了!

㈤ 康熙的資料

康熙
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是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第三子,後被封為皇太子,繼而即位為大清之君。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十歲喪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後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十六歲便鏟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穩定了西南邊陲;他收復台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他討伐准格爾葛爾丹,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康熙皇帝在位61年,憑借其聰明才智以及愛民之心,不僅將中國的版圖擴張,更重要的是,為中國的老百姓創造了一個和平盛世。康熙皇帝,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大事年表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辛丑) 正月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 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
四月 以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隨葬順治帝,予祭葬,謚忠烈。 鄭成功收復台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罷內閣,復內三院。
十一月 康熙帝親祀於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 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曆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系,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並盡燒船隻,片板不準下海,此即「遷海令」。

康熙元年(1662年 壬寅)
二月 鄭成功接受荷蘭侵略者揆一投降。
三月 以滇南平,告廟祭陵,大赦天下。尊世祖山陵為孝陵。
四月 加上太祖、太宗尊謚。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父子於昆明。鄭成功逝。
五月 夏至,康熙帝親祭地於方澤。
八月 宗人府、禮部遵諭議王、貝勒、貝子等有願撫養女者,奏准撫養,隨養父母升降。
十月 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尊皇後為仁憲皇太後,母後為慈和皇太後。
十一月 吳之榮告發庄廷鑨私修《明史》。

康熙二年(1663年 癸卯)
二月 慈和皇太後佟佳氏逝。
三月 庄廷鑨《明史》案發生。
五月詔天下錢糧統歸戶部,部寺應用,俱向戶部領取,著為令。為慈和皇太後上尊謚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後。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六月 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後、端敬皇後與之合葬。
十一月 改造福陵、昭陵地宮成,奉安太祖、太宗寶宮。

康熙三年(1664年 甲辰)
四月 鰲拜奏內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倭赫擅騎御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詔令工部織染局歸內務府。

康熙四年(1665年 己巳)
二月 御史董文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復舊。
三月 修繕歷代帝王廟。輔政大臣議欽天監官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罪。
七月 以太皇太後懿旨,聘輔臣索尼孫女、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後,行納采禮。
九月 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後。
十月 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年 丙午)
正月 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因換地相爭,自此鰲拜專權。
三月 輔臣索尼請皇帝親政,留中未發。
十一月輔臣鰲拜以改撥圈地,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等罪,逮捕下獄。而輔臣中的索尼年老,遏必隆軟弱,蘇克薩哈望淺,俱不能抗拒鰲拜。
十二月 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正月 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為裕親王。
四月 加索尼一等公。
六月 內弘文院侍讀熊賜履上疏,陳述當朝滿漢矛盾尖銳、制度廢弛。
七月康熙帝親政,御太和殿受賀,加恩中外,大赦。始御乾清宮聽政。命武職官一體引見。鰲拜殺蘇克薩哈及其子。賜遏必隆、鰲拜加一等公。
九月 命修《世祖實錄》。康親王傑書議蘇克薩哈罪。
十一月 冬至,祀天於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 戊申)
正月 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九月 康熙帝將巡邊,侍讀學士熊賜履、給事中趙之符疏諫。康熙帝止行,仍令遇事直陳。
十二月 治歷法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劾奏欽天監監副吳明烜。

康熙八年(1669年 己酉)
正月修乾清宮,康熙帝移御武英殿。此系太皇太後懿旨:「皇帝現居清寧宮,即保和殿也。以殿為宮,於心不安。可將乾清宮、交泰殿修理,皇帝移居彼處。」
二月 行南懷仁推算歷法。巡視近畿。
三月 結束清初的歷法之爭,授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
四月 幸太學,釋奠孔子,講《周易》、《尚書》。給事中劉如漢請舉行經筵,嘉納之。
五月詔逮捕鰲拜交廷鞫。是日,在鰲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詔永停圈地,今年已圈者給還。
六月 詔宗人有罪,不忍開除宗籍,自順治十八年以來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詳察以聞。
七月 詔復被鰲拜誣罪的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原官,並予謚。
十月 盧溝橋成,上為文勒石。
十一月 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康熙九年(1670年 庚戌)
正月 祈谷於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
五月 加上孝康章皇後尊謚,升祔太廟。
七月 奉祀孝康章皇後於奉先殿。
八月 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康熙帝奉太皇太後、皇太後首謁孝陵。
十月 頒《聖諭》十六條。改內三院為內閣,復設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諭禮部舉行經筵。

康熙十年(1671年 辛亥)
正月 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
二月 命編纂《孝經衍義》。
三月 告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設置日講官。
四月 命續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詔宗人閑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始行日講。
九月以寰宇統一,告成於太祖太宗陵。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啟鑾。謁福陵、昭陵。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壬子)
二月 康熙帝至先農壇首次行耕藉禮。朝日於東郊。
五月 《世祖實錄》編纂完成。
十一月 康熙帝幸南苑,建行宮。
十二月裕親王福全、庄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

康熙十二年(1673年 癸丑)
正月 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此後或行大閱於盧溝橋,或玉泉山,或多倫諾爾;地無一定,時間亦不以三年為限。
二月 上御經筵,命講官日值。賜八旗官學翻譯《大學衍義》。
三月 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
六月 禁止八旗以奴僕殉葬。
七月 命重修《太宗實錄》。吳三桂、耿精忠佯請撤藩,以揆朝旨。
八月試漢科道官於保和殿,不稱職者罷。遣官分至雲南、廣東、福建,進行撤藩。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禮斟酌議定。
九月 諭總管太監考察各宮太監勤惰情況。
十一月 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舉兵反叛。
十二月吳三桂反對撤藩叛亂,訊傳京師。執其子額駙吳應熊下獄。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以圖起事,事發,楊起隆逃逸,其黨被誅。此為「朱三太子案」。罷漢官參與祭堂子之禮。

康熙十三年(1674年 甲寅)
正月 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
二月 廣西將軍孫延齡叛。太皇太後頒內庫銀犒賞平三藩前線將士。欽天監新造儀象成。
三月 耿精忠叛,執總督范承謨,並邀台灣鄭經助攻。
五月 皇後赫舍氏因難產逝於坤寧宮。康熙帝為此輟朝五日,親送大行皇後梓宮於北沙河鞏華城殯宮。
六月 定以內務府大臣領三旗包衣護軍營負責宮門守衛及扈從、執燈、引導等事。
十二月康熙帝擬前往親征三藩叛亂,王大臣以京師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力諫乃止。提督王輔臣在陝西策應三藩叛亂,殺經略莫洛。

康熙十四年(1675年 乙卯)
四月 以上諭確立經筵的形式為侍臣進講,然後皇帝復講,互相討論以達到對經義有所闡發。
閏五月 幸玉泉山觀禾。
九月 康熙帝首謁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祭諸陵。
十一月 復設詹事府官。
十二月 立皇子胤礽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中外,加恩肆赦。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丙辰)
正月 以建儲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後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 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陝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 丁巳)
二月 幸南苑行圍。大閱於南苑,命內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三月改順治年間十三衙門的相關機構分別為內務府的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上駟院,並於其下設立敬事房。詔令內務府三旗每旗編為五佐領,設驍旗、護軍參領,由驍旗參領兼管旗務。命翰林長於辭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任命靳輔為河督,整治河務。
七月康熙帝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間及前代朋黨之弊端,諭嚴加警戒。封世祖乳母朴氏為奉聖夫人,頂帽服色照公夫人品級。
八月冊立內大臣遏必隆之女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佟佳氏為貴妃,赫舍里氏為僖嬪,李氏為安嬪,章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內務府總管大臣向二十家內管佐領傳諭:宮內一應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進宮,公事畢即應出外,不許久停閑坐,將外間事向內傳說,並竊聽宮內事往外傳說。
九月 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
十月 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十一月 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

康熙十七年(1678年 戊午)
正月 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 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後鈕祜祿氏崩於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後。
三月 吳三桂在衡州(今河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
七月 召翰林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值南書房。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 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御經筵,以《御制詩集》賜陳廷敬等。吳三桂死。頒行《康熙永年歷》。
十月 皇四子胤禛生,母為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己未)
正月 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三月御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彭孫遹等50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為總裁。
七月 視純親王隆禧疾。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
八月 以地震禱於天壇。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庚申)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後方許行走。
十月 冊封胤禛之母烏雅氏為德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 辛酉)
正月 增置講官。
二月 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三月 葬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於東陵昌瑞山陵。
七月 因平定三藩,賜宴於瀛台,員外郎以上皆與,賜采幣。
十一月 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十二月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皇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後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絡羅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帝詔見直隸巡撫於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壬戌)
正月 上元節,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昇平嘉宴詩序》,刊石於翰林院。
二月 以平滇遣官告祭岳瀆、古帝陵、先師闕里。康熙帝齋戒於景山,為太皇太後祝壽。東巡謁陵,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 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
七月 清廷以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准備攻台。
九月 詔每日御門聽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十月 詔重修《太祖實錄》,纂修《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
十二月 遣郎談、彭春偵察雅克薩情形,還奏後康熙帝決定暫不進攻,派寧古塔將軍與之對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癸亥)
二月 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 設漢軍火器營。
六月 至古北口外行圍,木蘭圍獵自此始。
八月 命經筵大典,大學士以下侍班。
九月 限額魯特入貢人數。
十月 設黑龍江將軍,駐黑龍江城(今愛輝南)。
十一月 以收復台灣,告祭孝陵。
十二月 《易經日講》成,康熙帝制序文頒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甲子) 正月 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 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 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 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 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
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回鑾時次曲阜,詣孔廟,瞻先聖像,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琅議,於台灣設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乙丑)
正月諭內務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於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 諭滿洲家奴及太監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凈身者,不宜內用。
三月 康熙帝撰孔子廟碑文成,親書立碑。
四月 設景山官學,以訓練內務府三旗閑散子弟。
五月修《政治典制》。於文華殿東建傳心殿,舉行經筵前遣官於此祭先師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薩城(今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俄軍勢窮約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丙寅)
正月 俄重據雅克薩。
二月重修《太祖實錄》完成。文華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於傳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為長佳氏。
三月 命修《一統志》。
七月 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 俄沙皇彼得一世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十二月 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丁卯)
二月 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 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有所見聞,應入陳無隱。
四月諭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將實錄並存於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五月召陳廷敬、湯斌各試以文章。諭曰:「朕與熊賜履講經論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十一月 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以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親制祝文,步行祈禱於天壇。太皇太後逝。康熙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戊辰)
二月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 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後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後起陵,稱昭陵。
九月 喀爾喀部為准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
十月 上大行太皇太後尊謚為孝庄文皇後,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二月 建福陵、昭陵聖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己巳)
正月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三月 康熙帝至南京謁明孝陵。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
四月 康熙帝制《孔子贊序》及顏、魯、思、孟四贊,頒於學宮。
五月 頒行《孝經衍義》
七月初九日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後。次日皇後崩,謚孝懿。派索額圖與俄國使臣會談於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十月 葬孝懿皇後於遵化東陵。
十一月 孝懿皇後祔奉先殿。
十二月 上朝皇太後於慈寧新宮。
(以上為部分,粘不了了,給你個網址吧)
大事年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472710100bu.html

介紹:http://www.hudong.com/wiki/%E5%BA%B7%E7%86%99

㈥ 康熙的介紹

【一】 (1661—1722)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

【二】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時多隻有一個年號,因為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終身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換得了近一百五十年的邊界和平。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蒙古朝聖基地,是為清朝「夏都」。
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

康熙晚年很不幸,九子奪嫡,讓他心力交瘁.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親順治皇帝
長兄愛新覺羅•牛鈕,早殤
二兄愛新覺羅•福全,裕親王
五弟愛新覺羅•常寧,恭親王
母親孝康章皇太後佟佳氏 (佟佳氏為漢軍旗人,佟佳氏的父親為佟國維,佟國維的父親是佟圖賴,佟圖賴的父親是佟養正,佟養正是明末抗倭援越的副總兵,後來在抗金的時候,戰斗失敗投降後金。)
妻子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生一子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十三皇子,怡賢親王。
定妃,萬琉哈氏,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康熙諸妃中最長壽。
通嬪,納喇氏,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殤,一女。
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康熙諸妃嬪中最後一位去世。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死後,謚為殼惠皇貴妃。
順懿密太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禮。
襄嬪,高氏。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一子,允祜。
靜嬪,石氏。一子,允祁。
熙嬪,陳氏,一子,允禧。
穆嬪,陳氏,一子,允禰。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孝昭皇後的妹妹,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納喇氏,二子,承慶、允褆。
宜妃,郭絡羅氏,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榮妃,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
康熙後妃一覽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廢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 (?——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後,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順懿密太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禑、允祿、允衸,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禮。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祜。
靜嬪,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禰。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褆。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詳。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嬪,赫舍里氏 (?——1702),來貝(一個字,上面是來,下面是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那拉氏。
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庶妃,鈕祜祿氏,滿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詳。
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詳。

㈦ 康熙的各個阿哥的介紹

皇長子:胤褆(tí),生母惠妃納喇氏,康熙十一年生,享年63歲;

胤褆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諸子中排行第五,因為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殤,按封建禮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齡最大,所以被列為皇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後的身份高貴,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裡對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覬覦。

胤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明能乾的,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三次隨康熙帝出征、巡視,都有所作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僅十八歲的胤禔奉命隨伯父撫遠大將軍福全出征,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他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這年三月,26歲,被封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隨同父皇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銜命祭華山。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著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態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隨之引起的關系變化,胤禔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認為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胤禔迷信喇嘛教"魘勝"巫術,企圖以喇嘛巴漢格隆的匿術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胤礽被廢,胤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胤禔,讓他負責監視胤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胤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父皇進言,要殺死胤礽。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後來皇三子胤祉告發胤禔用魘術魔廢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郡王爵,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視塞外臨行時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聯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議,最後決定派遣八旗護軍參領八人、護軍校八人、護軍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監守。康熙帝還不放心,又加派了貝勒延壽、貝子蘇努、公鄂飛、都統辛泰、護軍統領圖爾海、陳泰,並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監視,還對這些官員下了一道嚴渝:"如果誰玩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

皇次子:胤礽(réng),生母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生,享年51歲;
皇三子:胤祉(zhǐ),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六年生,享年56歲;
皇四子:胤禛(zhēn),生母德妃烏雅氏,康熙十七年生,享年58歲;

雍正(中國清朝皇帝在位1722—1735年,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立中體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清朝入關之後第三任皇帝。經過眾多兄弟激烈的競爭後取得了皇位,以統治手段嚴苛而聞名。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攤丁入畝」,將人頭稅並入土地稅之中,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徵收人頭稅的歷史,有利於窮人,也對人口迅猛增長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動官員,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在中央設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軍機處,作為處理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以此加強皇帝本人的權威;加大懲治貪官的力度。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才有了"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胤禛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布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後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鑒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咸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卒謚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泰陵」。

皇五子:胤祺(qí),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十八年生,享年54歲;
皇六子:胤祚(zuò),生母德妃烏雅氏,康熙十九年生,享年6歲;
皇七子:胤佑(yòu),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十九年生,享年51歲;
皇八子:胤禩(sì),生母良妃衛氏,康熙二十年生,享年46歲;

胤禩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康熙的哥哥裕親王也在皇帝面前誇他「心性好,不務矜誇」。康熙自然喜愛,17歲,即被封為貝勒。後署內務府總管事。因爭儲位被奪貝勒,並受拘禁。胤礽獲釋,胤禩復為貝勒。雍正即位,為穩定其情緒,命總理事務,進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元年,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以其結黨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更名為"阿其那",既而又更名為"塞爾黑"。同年,死。

胤禩的生母衛氏出身於食辛者庫(內管領下奴僕)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他自幼聰明機靈、工於心計,不甘心因母家卑賤而屈居眾皇子之後,不但千方百計地討得父親歡心,而且盡量交結可資利用的各階層人物。同時他很善於與其他皇子搞好關系並使其中的一些人成為自己的支持者。皇九子胤禟皇十胤俄、皇十四子胤禵都黨附於他,就連大阿哥胤禔也曾為其所用。對於其他王公大臣、各級官吏,甚至江湖術士,只要有利用價值,都是他收買的對象。除此之外,他還想方設法在社會上博得好名聲,以為將來進身獲取更多的資本和輿論支持。當時有許多文人儒士都贊揚他好學,是個好王子。

胤禩的目標很明確,他不想只作一位所謂的"賢王",他瞄準的是太子的寶座。然而,要實現這一夢想對他來說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只能慢慢網羅私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首次分封皇子,17歲的胤禩受封為多羅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說明此時的胤禩還是很得康熙的歡心的。從此以後,他的"奪嫡"行動開始日益公開化。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皇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不久,康熙命大臣們推舉太子人選。實際上皇帝是希望大家給個台階,讓胤礽重登太子寶座。結果大臣們推舉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皇帝此時意識到了胤禩在朝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勢力,如果不家以抑制的話,將來會危害到社稷的安危。於是對胤禩極其同黨進行了嚴厲的打擊。由此,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終於使得康熙痛罵他"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信相面人張明德之言,大背臣道,僱人謀殺胤礽,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因不得立為皇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險倍於二阿哥也",並宣稱"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燁臨終前宣布皇四子胤禛為嗣皇帝,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聞聽此言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胤禛即位之初,對胤禩一夥各以不同的手段對待,他知道八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響,便採取欲擒故縱的策略,在父皇去世的次日,任命胤禩及其黨羽大學士馬齊為總理事務大臣,同日又破格晉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此後的兩個月中,先後授與他兼管理藩院、上駟院、工部的權力;對其子弘旺賜予貝勒銜;其母舅噶達渾解除辛者庫賤籍、賜世襲佐領世職;一些原屬胤禩集團的官員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寵只是一時的,大權在握的雍正皇帝當然不會輕易放過胤禩一夥政敵。他首先將胤禵、胤禟分別軟禁在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青海西寧軍中,又借故將胤俄革爵拘禁,這樣就斷絕了胤禩與其同黨兄弟的聯系,將其控制在皇帝身邊,使之孤掌難鳴。從雍正二年起,胤禛便開始為徹底消滅胤禩集團做輿論准備以及外圍的工作。首先,他指責胤禩不以事君事兄為重,勾結胤禟、胤禵為私黨,有不臣之心。然後,將胤禩黨中的骨於之一貝勒蘇努被革爵。雍正三年,又將胤禩同黨胤禟革除貝子爵位。

雍正四年,胤禛在解決權臣年羹堯、隆科多之後,感到大局已經穩定,應該對胤禩一夥開刀了。

這年的正月初五日他便召集親王、貝勒、貝子、公及滿漢文武大臣傳諭,宣稱:"廉親王允禩狂悖已極。朕若再為隱忍,有實不可以仰對聖祖仁皇帝在天之靈者"。然後歷數其康熙時期和胤禛繼位以來種種惡行,而自己嗣位之後如何對他寬容忍讓、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懷不滿、怨尤誹謗,做出種種侵害皇權之舉,最後宣布;"允禩既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宗姓內豈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惡之人?"命將其黃帶子革去,開除宗室籍,同黨的胤禟、蘇努、吳爾占也一並開除宗籍。胤禩嫡福晉烏雅氏也被革去封號、斥回母家嚴行看守。二月,將胤禩由宗室親王降為民王、削去其所屬住領,隨即又革除王爵、囚禁於高牆之內,並將其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意為"豬"或"俎上凍魚",後更名為"塞爾黑",滿語意為"狗"。

這年的九月十四日,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皇九子:胤禟(táng),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二十二年生,享年44歲;

胤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是康熙皇帝的第九子,和皇五子胤祺同母。母親宜妃郭洛羅氏是

盛京內務府掌關防佐領三官保之女。頗得康熙的寵愛。但胤禟本人的才具一般,終康熙

朝也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胤禟只有支持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禎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胤禩拉胤禟入伙的主要目的是藉助他的財力。胤禟在諸皇子中以家資豐厚著稱。有

了胤禟也就有了充足的活動經費。康熙晚年,胤禩在諸位爭奪中處於劣勢,幾次遭到康

熙的責罵,還曾被康熙削爵。胤禟隨身藏著毒葯,以此證明自己對胤禩忠心耿耿。康熙

末年,胤禩深知自己為康熙所厭惡,於是轉而扶植自己集團中的胤禎,胤禟和他的八哥

一條心,也全力支持胤禎謀奪儲位。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胤禎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

兵三十萬進剿策妄阿拉布坦,胤禩等人都認為這是老皇帝看中了胤禎,要他歷練,以積

累資歷和威望,好繼承皇位。胤禟自然不甘落於人後,對出兵在外的胤禎千方百計給予

經濟上的協助,除此以外,他還特意幫助胤禎設計了一種戰車,命人依樣畫好圖紙,帶

往西寧,對其支持可謂不遺餘力。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帝駕崩,臨終以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胤禩集團的希望徹

底落空了。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胤禛繼位之後,以軍前用人為名胤禟發到青海,把他和胤禩分開,命親信年羹堯嚴

加監視,對胤禟的一些黨羽也陸續加以懲治。但胤禟並不收斂,反而開始公開和雍正皇

帝對著干。

皇帝命他前往青海,他又以種種借口拖延時日,遲遲不肯動身;至青海後傳旨欽差

既不皇帝命他前往青海,他又以種種借口拖延時日,遲遲不肯動身;至青海後傳旨欽差

既不出迎,也不謝罪,反而口稱自己已是出家離世之人,不願聽從皇帝約束;胤禟在青

海期間還以秘密手段與同夥互通消息。他與親信穆景遠(西洋傳教士)住處相鄰,特將

後牆開了一個窗戶,二人常由此往來,暗中密謀。他又利用穆手中的外文書籍,想出了

一種以西洋字母拼讀滿語的辦法,教給兒子,然後便以此做為"密碼"互相通信,傳遞消

息;為不被發現,把密信縫在騾夫的衣襪里,真是費盡了心機。

胤禟的這些作為根本瞞不過雍正的眼睛。雍正三年他將胤禟監禁在西寧。四年正月

,宣布將胤禟與胤禩等人一並開除宗室籍。四月,奉旨由青海押解回京,並改其名為"

塞思黑",滿語是"豬"的意思。六月,胤禟被解往保定監禁。

胤禟被羈押在直隸巡撫衙門之前的三間小房裡,四面圍以高牆。胤禟入居後前門即

被封閉,設轉桶供傳遞飲食之用,院子四周由官兵晝夜輪班看守。胤禟在此監禁期間的

日用飲食之物都按犯人之例,而不像一般被軟禁的宗室貴族那樣可以享受較好的生活待

遇。當時正值酷暑季節,過慣了養尊處優貴族生活的胤禟很快就被折磨得病弱不支。到

當年的七月二十五日胤禟已不省人事,看守人員不請醫生調治。八月二十七日卯時,胤

禟凄慘地結束了一生,時年四十三歲。

皇十子:胤礻我(é),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康熙二十二年生,享年59歲;

輔國公允礻我,聖祖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辦理正黃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允礻我與允禟、允禵皆黨附允禩,為世所惡。雍正元年,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詣京師,謁聖祖梓宮,俄病卒,上遣送靈龕還喀爾喀,命允礻我齎印冊賜奠。允礻我託疾不行,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復駐行禳祈,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為上所知,斥為不敬。兵部劾奏,命允禩議其罪。四月,奪爵,逮京師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釋之,封輔國公。六年,卒,詔用貝子品級祭葬。

皇十一子:胤禌(zī),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二十四年生,享年12歲;
皇十二子:胤祹(táo),生母定嬪萬琉哈氏,康熙二十四年生,享年79歲;
皇十三子:胤祥(需要注音麽= =||),生母敏妃章佳氏,康熙二十五年生,享年45歲;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努爾哈赤裔孫。弟兄間,惟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密。胤禛繼位,即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大政務。胤禛念國儲關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領戶部,管理三庫事務。他以「國家休養生息,民康物阜」為務,針對前朝財政積弊,清理天下賦稅,稽核出納,量入為出,致府庫充盈,國用日裕。天下浮糧,害民甚劇,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僅江南之蘇、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計每年減除60多萬兩,直省正供蠲免多達數百萬兩。

三年(1725),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將直隸分作四區,區設專官,負責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畝,經劃溝騰,千里之內,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淺塞,因其倡導興修,數十州縣,河流暢通,幾千頃良田,悉獲灌溉之利。因官吏徵求、苛索,兩淮鹽政一直不振,自總理戶部,便力加整飾,取消一切浮費,由此商力日蘇,鹽務漸見起色。

七年(1729),准噶爾部策妄阿刺布坦、噶爾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決定對西北兩路用兵,奉命參與帷幄,籌劃建立軍機處,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全權籌措兵馬糧草以及各類軍需之轉輸。以所領度之儲備充足,調度得宜,而屢博獎諭。

一心濟人利物,為國為民。經其奏准,寬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積逋」,恢復了一切「詿誤」。存心忠厚,聽斷公明。曾奉命訊鞫大案,審訊中,不用重刑,堅持以誠感人,以理服人,重證據,不輕信口供,雖涉及人眾,而不株連無辜,使數十件大獄,件件處理平允。

精於騎射,每發必中。詩詞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遺存甚少。臨危不懼,猝變不驚,曾隨康熙圍獵,猛虎突出林間,張牙舞爪,直面撲來,面不改色,從容操刀,一擊而斃,見者無不稱其「神勇」。他如漢侍衛之管理,守衛圓明園八旗禁兵之督領,養心殿用物製作,雍邸事務,諸皇子事務,雍正陵寢,凡宮中府中,事無巨細,皆其一人籌劃料理,而且「無不精詳妥協」,甚合皇上心意。

蒞事八載,精白一心,從不居功,又極謙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尋常,死後令享太廟,謚號曰「賢」,以褒眾美,並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謚法之上,以示寵褒。還特於奉天、直隸、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報。

皇十四子:胤禎(禵)(zhēn)(tí),生母德妃烏雅氏,康熙二十七年生,享年68歲;

胤禵(1688-1767年)是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後。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斗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極後將胤禵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胤禵才恢復了自由。

"世宗奪嫡"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清世宗雍正帝是如何登上金鑾寶座的,歷來眾說紛紜。一說康熙帝本意傳位於第十四子(胤禵),臨終前寫下"傳位十四子"的遺囑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狡詐的胤禛(雍正帝)設法得到遺囑,在"十"字上加上一橫一勾,變成"傳位於四子";一說康熙帝病重時,皇四子胤禛用一碗人參湯將父皇毒死,然後才奪得了皇位;也有的說康熙帝特別喜歡他的皇孫弘歷(乾隆帝),因而把皇位傳給弘歷之父胤禛,以望相承。種種說法,似乎各有道理,但實際上前兩種說法各有各的漏洞,只有第三種說法能得到史家的認可。

胤禵比雍正皇帝小十歲,兩人雖系一母所生,感情並不深厚。允題與皇八子胤禵卻很說得來,稱得上情投意合。當康熙四十七年胤禵因奪嫡而被鎖拿時,胤禵拚命保允禩,並說:"八阿哥無此心。"當時把康熙帝氣得火冒三丈,抽出佩刀要當場殺死胤禵。後來允禩受到幽禁至死的處置,胤禵卻逐漸在政治活動中嶄露頭角。康熙五十年隨父皇出巡塞外,時年二十三歲;五十七年十月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氣派。 雍正帝在軍事上不如胤禵有作為,當廢了皇太子胤礽以及奪嫡的弟兄均失敗後,他卻得到康熙帝的賞識。在代替康熙帝處理政務或祭祀大典等活動中,都比其他皇子的機會多。康熙帝病危時,他正代皇上在南郊行大祀禮,每日都派護衛至暢春園請安。第五天康熙帝將他召回寢宮,命鎮國公吳爾占代行祭天,臨終前正式宣布皇四子繼皇帝位。

康熙帝病故時,胤禵正出征西藏,轉戰邊陲,屢建戰功。雍正帝即位,諭總理大臣;"西路軍務大將軍職務重大,但於皇考大事,若不來京恐於心不安,速行文大將軍王,馳驛來京。"胤禵應召回京,對胤禛稱帝很不服氣,不肯跪拜行君臣之禮。雍正帝對這位享有眾望、統帥大軍的弟弟無可奈何,只好採取攏絡手段,命胤禵留景陵侍大祭,實際上是奪了胤禵的兵權。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皇帝封胤禵為郡王,胤禵仍不服氣。雍正三年三月,宗人府劾胤禵任大將軍時任意妄為等罪名,請降授鎮國公。雍正帝胤禵降為固山貝子,發落到馬蘭峪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胤禵在馬蘭峪也一直不屈服於雍正。到了雍正四年五月,諸王大臣又劾請將胤禵正國法;雍正雖然沒親手殺死這位同胞兄弟,卻從馬蘭峪將胤禵撤回,以逐惑眾聽等種種罪名,將胤禵禁錮在景山壽皇殿,直至雍正帝死後才獲得自由。乾隆帝不僅釋放了親叔叔胤禵,還將他晉為恂郡王。乾隆二十年胤禵薨,時年六十八歲,葬黃花山。其第二子多羅貝勒弘明也隨葬在他墓旁。

皇十五子:胤禑(wú,也有讀xú的),生母密嬪王氏,康熙三十二年生,享年39歲;
皇十六子:胤祿(lù),生母密嬪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生,享年73歲;
皇十七子:胤禮(lǐ),生母勤嬪陳氏,康熙三十六年生,享年42歲;
皇十八子:胤衸(jiè),生母密嬪王氏,康熙四十年生,享年8歲;
皇十九子:胤禝(jì),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一年生,享年3歲;
皇二十子:胤禕(yī),生母襄嬪高氏,康熙四十五年生,享年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xǐ),生母熙嬪陳氏,康熙五十年生,享年48歲;
皇二十二子:胤祜(hù),生母謹嬪色赫圖氏,康熙五十年生,享年33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qí),生母靜嬪石氏,康熙五十二年生,享年73歲;
皇二十四子:胤秘(mì),生母穆嬪陳氏,康熙五十五年生,享年58歲

㈧ 寧靜去《創造營》當導師,是覺得綜藝的錢好掙么

寧靜成名於90年代中期,1995年張藝謀、鞏俐合作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結束戀情後,寧靜以破竹之勢包攬了內地影壇獎項,因頗具張力的表演而享負盛名。

演技

毫無疑問寧靜是一位十分強大的體驗派演員。她在《孝庄秘史》里的表演經常要我想到張瑞芳,他倆的表演設計風格較為貼近,當然得駭人聽聞。如同她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敘述一樣:「表演是一種體會,體會完後表達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寧靜對本身的標准也十分清晰,她在拍攝《奧菲斯小姐》時講到:「我的五官非常大,在表演上略微動一動,便會有擠眉丟眼的覺得,因此我寧願戲演技不足,也不肯演得太多……」接演電視連續劇之初的寧靜已盛譽在外面,扮演的人物角色多見歷史名人與巾幗不讓須眉。

終究她是一個曾被卷進時期巨大變化管理中心的女性,驕縱而又明智。她以前有閃亮的星光,現如今有驕縱的日常生活和酷帥的孩子。更何況,在這個不屬於她的時期里一樣能通過著作再一次偷窺這名女演員以前那奪目的星辰!總體來說,做為極個別具備表演人生境界的中國演員,寧靜就是我甚為賞析的一位。她有點兒尤其,像狂魔那樣尤其……有點兒驕縱,與超級天才一樣驕縱…

㈨ 清朝康熙皇帝的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9)創造營康熙擴展閱讀

康熙帝功績

1、削平三藩,鞏固統一。

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三藩占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的三個地方割據勢力,其中以吳三桂實力最強。

國家錢糧,大半耗於三藩。經過八年平叛戰爭,終於取得削平三藩的勝利。群臣請上尊號,康熙帝嚴辭拒絕。他認為,八年戰火,生民塗炭,應該務實,切戒虛名。隨後,他開始著手統一台灣。

2、統一台灣,開府設縣。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台灣一直處於鄭氏子孫的統治之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鄭經死後,其子鄭克塽年幼、部屬內訌、台灣政局不穩的時機,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進軍台灣,率軍統一了台灣。第二年設台灣府,隸屬於福建。

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派總兵官一員、率官兵八千,駐防颱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3、抵禦外侵,締結和約。

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兵東進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佔領雅克薩(今阿爾巴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呼瑪爾(今呼瑪)等城。康熙統一台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

㈩ 康熙皇帝怎樣

康熙皇帝在位61年,勤政愛民,平定了三藩之亂,准噶爾叛亂,收復了台灣,他也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人,對西方數學、幾何都很有研究,文治武功堪稱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由於幼年時期得過天花,並且痊癒,出過天花的人以後就不會再得,所以順治皇帝死前將皇位傳給了年僅8歲的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對自己的兄弟都非常好,沒有出現雍正朝那種相互迫害的情形。

閱讀全文

與創造營康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