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農具耒耜

發明農具耒耜

發布時間:2020-12-10 07:18:06

❶ 相傳,發明了耒耜等農具的是誰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❷ 來 字中間兩點換成一橫,是什麼字

來字中間兩點換成一橫是「耒」,是一個漢字,讀作lěi。五筆輸入法字根為DII。

該文內字在北宋時代官容修的《廣韻》等文獻均有記載:

1、《廣韻》《集韻》《韻會》盧對切,音類。

2、《古史考》神農作耒。《易·系辭》揉木為耒。

3、又水名。《水經》耒水,出桂陽柳縣南山。

耒字骨刻文演變,如下圖,由右到左分別是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2)發明農具耒耜擴展閱讀:

根據隸定字形解釋。形聲。字從丿,從未,未亦聲。「未」意為「柔枝嫩葉」。「丿」意為「不」。「丿」與「未」聯合起來表示「不柔嫩的樹枝」。所以耒本意是指用較為老成堅韌的樹枝製作而成的一種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

例如:耒耨(nòu):耕耘用的農器,指犁鋤。

耒耜(sì):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工具。耜用來起土,耒是耜上的木曲柄。耒耜,也用作農具的統稱。

同時,耒也是漢字部首之一,帶「耒」的字,一般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

中國唯一以耒為地名的城市——湖南省耒陽市。

耒還可作姓氏,耒姓見於浙江省紹興縣漓渚鎮方尖岩山上碑文。

❸ 古人發明的一種工藝"耒耜(leisi) 是

耒耜,象形字,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版以鬆土,可看作犁權的前身。「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本義: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耒耜的發明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

❹ 閩南地區有哪些常用的農具分別有哪些用途

1、擔

擔子,用扁擔挑的一挑東西。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國古代神農發明的農具, 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後來,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發明證明我國古代對於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視, 也反映了當時農學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頭木棍加上一段短橫梁。使用時把尖頭插入土壤, 然後用腳踩橫梁使木棍深入, 然後翻出。

3、耬車

耬(lóu)也叫「耬車、「耬犁」、「耙耬」。舊時中國農具名。是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作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耬架、耬斗、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種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或其他材質的傳統器具,通常是採用反復碾壓、擠壓摩擦來使顆粒狀的物品變成粉末狀。是電器化出現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礱

礱,壯族敲擊體鳴樂器。壯族稱榔。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陽等地。去掉稻殼的農具,形狀略像磨,多以竹、泥製成的。

❺ 一個未多一橫念什麼

是耒字,讀音為: lěi

注音:ㄌㄟˇ,部首:耒部,部外筆專畫:0畫,總筆屬畫:6畫,五筆86:DII,五筆98:FSI

倉頡:QD,鄭碼:CKA,四角:50900,結構:單一,電碼:5085,區位:8171

統一碼:8012,筆順:一、一、一、丨、ノ、丶

釋義:

1.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

2.古代農具耒耜上的木柄。

(5)發明農具耒耜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耒耜[ lěi sì ]

古代一種耕地用的農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農具的統稱。

2.鉏耒[ chú lěi ]

鉏和耒。泛指農具。

3.黛耒[ dài lěi ]

即黛耜。

4.耕耒[ gēng lěi ]

即耒。古代一種翻土農具。泛指農具。

5.寢耒[ qǐn lěi ]

耒耜等農具放著不用。指農事荒廢。

❻ 在我國歷史的農業有著怎樣的成就,還有在農業和工業的發明有這怎樣的成果

樓主你好!

農業生產工具

農業生產工具自春秋戰國以來稱之為「田器」、「農器」和「農具」。製造農具的原料,最早是石、骨、蚌、角等。商、周時代出現了青銅農具,種類有錛、臿、斧、斨、鎛、鏟、耨、鐮、犁形器等。這是中國農具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中國鐵的冶鑄技術發明至遲始於春秋。春秋戰國之際,冶鐵技術先後出現了生鐵冶鑄、煉鋼和生鐵柔化三項技術,使鐵器成為更富有廣闊前途的銳利工具,加快了鐵農具代替木、石、青銅制農具的歷史進程。鐵農具的使用是農業生產上的一個轉折點,它能清除大片森林,使之變為耕地、牧場,也使大面積的田野耕作成為可能;甚至使農業生產關系、土地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術等也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中國古代的農具按功用可分為下列幾類:

1、高效的取水設備和機具

引水灌溉,最重要的是設法把低處的水引向高處。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有過不少靈巧的發明。人們熟悉的水車,也叫「翻車」、「龍骨車」、「水蜈蚣」。它出現於東漢、三國之際,最初只用來澆灌園地,後來被水田區的農民廣泛採用,將近二千年來,在生產上一直起著較大的作用。筒車,今天在許多地方還可見到,大約有千年以上歷史。這是把一個大的轉輪,周圍繫上許多竹筒或木筒,安置在水邊,轉輪一部分沒在水中,水流激動轉輪,輪上的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注到岸上的田地里。元代王楨《農書》里記載的水轉翻車、牛轉翻車、驢轉翻車、高轉筒車,構造比較復雜,效率比較高,都是從翻車和筒車變化出來的。高轉筒車可以把水引到十丈以上高的地方。為了把水引向遠處,則有連筒和架槽的發明。連筒是把粗大的竹竿去掉裡面的節,一根根連接起來,下面隨地勢高下,用木石架起,可以跨越澗谷,把水引到很遠的地方。架槽的設計基本上同連筒一樣,只是用以引水的是木槽而已。這類器具,正如王楨所說:「大可下潤於千頃,高可飛流於百尺,架之則遠達,穴之則潛通,世間無不救之四,地上有可興之雨。」反映出中國古代這方面的創造發明之巧妙,高效而又實用。

2、耕翻平整土地的農具

耒耜是犁普遍使用前的主要耕具。它類似現代還使用的鐵鏟、鐵鍬,也有叫臿的。使用耕畜牽引的耕犁,中國從春秋戰國才開始逐漸在一些地區普及使用。甘肅磨咀子出土的西漢末年的木牛犁模型說明漢代耕犁已基本定型。漢武帝時趙過推廣「二牛三人耕」的耦犁,有犁轅、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衡、犁箭等部件。犁壁(又叫犁鏡或犁碗)在漢代已廣泛使用。漢代的犁是直轅長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經過不斷改進,到唐代創制了新的曲轅犁,又叫作「江東犁」。當時陸龜蒙《耒耜經》中詳細記述了它的部件、尺寸和作用。這種犁由鐵制的犁鑱、犁壁和木製的犁底、壓鑱、策

❼ 中國古代農具中的耒耜和曲柄梨的形狀是什麼

【耒耜】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內作犁的前身。「耒」容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本義: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耒耜的發明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

【曲轅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

❽ 耒是什麼字

一、耒的抄拼音lěi,是個單一結構的襲字。

二、釋義:

1.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

2.古代農具耒耜上的木柄。

三、耒的部首:耒

四、造字法:象形

五、相關組詞:

耒耜黛耒耕耒負耒鉏耒醳耒寢耒耒耨釋耒耒子耒庛秉耒揉木為耒耒耨之利

(8)發明農具耒耜擴展閱讀:

一、漢字筆順:一一一丨ノ丶

二、筆順讀寫:橫、橫、橫、豎、撇、捺、

三、片語釋義:

1、耒耜[lěi sì]

古代一種耕地用的農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農具的統稱。耜(sì)。

2、黛耒[dài lěi]

即黛耜。

3、負耒[fù lěi]

以「負耒」指背負農具,從事農耕。

4、鉏耒[chú lěi]

鉏和耒。泛指農具。

5、醳耒[yì lěi]

放下農具。

6、寢耒[qǐn lěi]

耒耜等農具放著不用。指農事荒廢。

7、耒耨[lěi nòu]

犁與鋤。亦泛指農具。

8、釋耒[shì lěi]

放下農具。謂停止耕作。

9、耒子[lěi zǐ]

南朝宋時民間模仿官錢鑄造的一種錢幣。

10、耒庛[lěi cì]

耒的下端,與耜相接的彎曲部分。

❾ 曾經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的是

《周易·系辭》說神農氏「揉木為耒」,而《世本》則以為黃帝時人「始作耒」。

❿ 耒耜是種什麼樣的農具

人類最早的工具顯然都是依據用力的方式設計製造出來的。向前用力就是「刺」,這一類的工具有木棒、鹿角、石刀、石鏟等等。先將工具高高舉起,然後向下用力就是「斫」,或者說「劈」、「砍」,像石斧、石錛之類就是這樣設計出來的。石刀和蚌刀也可以歸到這一類里。有時需要先向前伸出再向後拉,這就是「割」,石鐮、蚌鐮等就是這種工具。人類在知道了種植穀物以前,已經製作出來這些工具,用於採集食物和同野獸搏鬥,後來開始從事種植時,一上來自然也是使用這些東西。那個時期的農事操作,只有播種和收割這兩項,已有的那幾件工具也滿夠用了。以後農業活動逐漸發展,需要更多樣和更合用的工具,於是陸續製作了各種真正的農具出來,而這些特為農業生產設計的器械也還是從原有的那些工具演變出來的。 古代傳說最先出現的農具是耒耜。這耒耜究竟是一物還是二物,關於這個問題,歷來一直是其說不一,而各家的說法又都是在文獻方面有根有據。看來只靠引經據典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不過無論如何,耒耜總歸是刺土、掘土的工具,在這一點上沒有異議。而這樣一種農具顯然是從木棒、掘棒和石刀之類的東西演變出來的。也許就是像有的學者所解釋的,「耒」是曲柄,「耜」是柄下端附加的刺土的刃,正如《王禎農書》上所說的「耒耜二物而一事,猶杵臼也」。最早的耒耜大約全部是木質的。因為是取材於大自然,其形制不會是有固定的規格,有的就是一根直棒,也有的是歧頭,那就是樹枝的分權。用來製成耒耜的木棒上,要是有個位置合適的旁枝能把腳踏在上面,可以協助手力,刺土得以較深,這就會啟發人們有意識地在耒柄的適當位置上縛上一根短而牢的橫木,這就提高了農具的效率。此外在耒柄的下端縛上一個打磨過的石質的或蚌殼磨製的尖端,那就能更加提高了刺土的效果。可以設想,最原始的耒耜是曾經過這樣地不斷改進的。(圖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原稿撰於1973年,1974年夏修訂。 用木棒之類的工具刺土,得利用前推(或下推)的勁兒。人土自然不會很深,遇到土質比較堅硬或者過於乾燥,那就要太費氣力。於是人們想到製作一種類似斧子的工具,先高舉起來,再反轉方向向下斫,這樣力量就會更大。可能最初就曾使用過斧頭來進行開地的工作,後來把斧頭的穿柄枘孔改變一下位置,使斧柄和斧刃成為垂直,這就是「钁」了。不久前出土的有商代的銅斧,有人說是钁,钁的樣子確實是像斧,區別就在於枘孔的位置。商代是否已經有了钁,這還要今後考古方面提出新的證據。現在只能說,單從農業發展的情況來推測,那時的勞動人民已經製作出來這種農具,這應該說是可能的。 不久以前,還有商代的銅鏟出土。這種工具未必是專用於農業生產。不過應當指出,遠古時期的器具大多不是專用的,當初製作出來鏟這樣的工具,也許原是用來掘土、運土的。但考慮到黃河流域這樣的自然環境,雜草的滋生是比較厲害的,種莊稼的人顯然很早就發覺了雜草對莊稼的危害,因而也就比較早地考慮到了除草的問題。用鏟來除草也還算是有效的,因此可以把它看作較早的農具之一。 這里順便提出來一個問題:古代曾否普遍地使用過銅制或青銅制農具?應該指出,曾否有過銅制農具是一個問題,銅制農具曾否被廣泛地使用過,是另一個問題。對農業史的研究來說,後者才是有意義的。不能根據出土了個別的銅鏟、銅钁之類的商代遺物,就可以斷言那個時期已普遍地使用銅制農具了。依理推斷當時銅或青銅制農具的使用范圍似乎極為有限。這不僅僅是由於銅和青銅還不很多,首先顯然是用來鑄造更被重視的祭器和兵器以及貴族們的日常用具之類。更重要的緣故是,統治階級斷然不肯或者更確切地說,不敢把這些可以當作武器用的東西普遍地大量地交與廣大奴隸之手。前面曾經提到過,原始時期的器具多半不是專用的,大致說來,時代越是往前,人類用具的種類也越少,換言之,一種器具更是往往有多種用途。斧的形狀像钁,戈的形狀像鐮,可以用於耕種的,也可以用於戰斗。銅的,尤其是青銅的工具,比起石質的和木質的來,要鋒利得多,如果被奴隸們掌握了,這對統治階級來說當然是十分危險的。只是到了後來一切都有了發展,兵器和農具的用途都各趨於專一,與此同時,兵器的殺傷效果大大超過了農具,只是到了這個時候,金屬農具才得推廣。在歷史上,那是進入鐵器時代以後的事。

閱讀全文

與發明農具耒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