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造文字的古代人物是誰
如果真的有的話 要說到黃帝時代 最早造字的是 倉頡
這算得上是老古話了。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貳』 創造漢字的主角是誰
倉頡
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白水縣陽武村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 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
『叄』 解放以後創造的漢字有哪些
解放字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大量刊物和宣傳品曾經採用和創造了許多簡體字,是一大批新創的簡體字。這些簡體字被稱為「解放字」,據支持漢字簡化的學者稱,它們流傳到全國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
1950年8月9日,教育部社會教育司舉行簡體字的研究選定工作座談會,商定了選定簡體字的四條原則:
整理選定已經通行的簡體字,必要時根據已有簡體字的簡化規律加以適當的補充;
所選定、補充的簡體字,以楷體為主,間或採取行書、草書,但必須注意容易書寫和便於印刷;
簡體字的選定和補充,以最常用的漢字為限,不必為每一繁難的漢字製作簡體;
簡體字選定後,由中央教育部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實行。
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根據上述原則廣泛搜集資料,編制了《常用簡體字登記表》。應征者對簡體字的選定原則主要提出了「選定簡體字應該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和「只有少數楷化的草書簡體可以採用」等意見。
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重新考慮了簡體字的選定原則,決定完全根據「述而不作」的精神選定簡體字,並適當注意縮減通用漢字的數目,把異體或可以相互通用的字盡量合並。於1951年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初稿)》
1952年下半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漢字整理組擬出《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第一次稿,收比較通行的簡體字700個。毛澤東閱該稿後指出:擬出的700個簡體字還不夠簡。做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
1953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設立了中央文字問題委員會。
1954年10月8日,由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設立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1954年11月30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第一次常務委員會議決定對《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漢字整理組在第五次稿的基礎上編成《漢字簡化方案草案》(798個簡體字、擬廢除的400個異體字、251個手寫體漢字簡化偏旁)。
1955年1 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教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出聯合通知,印發《漢字簡化方案草案》30萬份,徵求意見。自《漢字簡化方案 草案》發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時間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共收到各界群眾的來信和意見書5167件,全國參加討論的人數達20萬,其中贊成《漢字簡化方案 草案》的人數佔97%(《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1955年7月13日,經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提議,國務院設立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
1955年9 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擬出《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刪除了原草案中的《擬廢除的400個異體字表草案》和《漢字偏旁手寫簡化表草案》,簡化字由原草案 的798個調整為512個,增收了56個簡化偏旁。決定將異體字不放在簡化方案中解決,擬定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草案》。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會議中,修改了《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中的19個簡化字,取消了一個簡化偏旁。會議一致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草案》。會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根據會議的決議對《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作了調整,簡化字的字數由512個增加到515個,簡化偏旁由56個減少到54個。修改後的草案經國務院漢字簡化方案申請委員會審定。
1955年公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國務院的《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法定的簡化字在現今中國大陸地區取得了「正體字」的地位。
1957年,中共展開「反右斗爭」,很多知識分子因為曾對「漢字簡化」及「漢字拼音化方案」提出異議而遭到迫害,[1]中國大陸上對漢字簡化的質疑自此被窒息。
1964年2月4日,國務院同意了1964年1月7日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關於簡化字問題的請示」的報告,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同意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化字問題的請示的通知》。
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產量翻幾番」。其中「量」和「翻」已經過於簡化為同音字「兩」和「反」,但這些過度簡化的字在民間仍然大量使用。
1977年12月20日,公布《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稱為「二簡字」。
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的通知》,宣布廢除「二簡字」。
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共收2235個簡化字)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公布了《各省市教育行政機關推行部頒簡體字辦法》。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廢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並且在燕京大學開設簡體字課加以試驗。
1937年5月字體研究會發表了《簡體字表》第一表。
『肆』 創造漢字的是誰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白水縣陽武村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 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倉頡,歷來被人們尊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人物。
你是否知道,那外國人猜不透玄機的方塊漢字是誰造出來的?在白水縣,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倉頡,白水人祖祖輩輩把倉頡尊稱為「倉聖」。但是如今,倉頡和那些關於他的傳說還不為人所廣知。
關於倉頡造字,在白水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遠古時候,蒙昧未開,人們都用結繩的辦法錄史記事。那時候,倉頡還姓侯岡,是黃帝的史官。由於記錄史實的結繩形狀奇異,年久月深難以辨識,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魯迅先生曾對倉頡造字這一史實,作過精闢的論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獨創,而是群眾智慧的結晶。但以倉頡為傑出代表的漢文字創造者,終於終結了「結繩記事」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後世譽之為「文字初祖」,中國古代「四大創造之一」,實乃當之無愧。
《史記》、《讀書》、《荀子》、《呂氏春秋》等對倉頡作書造字均有記載。這些都說明倉頡確有其人。至少在文字的整理、創造以及推廣等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的偉大功績。因此,他不愧為「萬代文宗」和中華文明的象徵。
一、倉頡廟概況
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一定規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1800餘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到黃帝時代。
倉頡廟內歷代碑石眾多,雖然戰亂多有散失,現保存的仍有18通,陳列於前殿之內。年代從東漢起,歷魏、五胡十六國、唐、宋、元、明、清至民國。早期的有東漢延熹五年《倉頡廟碑》、五胡十六國時的《廣武將軍碑》、唐《倉公碑》、宋代《大宋倉公碑》等。近代有於右任先生,陶峙岳將軍,朱慶瀾將軍題寫的匾額,對聯等存於廟內殿堂之上。
倉頡廟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二 、寺廟現狀
倉頡廟佔地17畝,基本形狀為長方形。廟內南北長140餘米,東西寬約為48米。廟東側為史官鄉至孫家山的公路,西邊為一條寬10米,深約2米的溝壑。
今之倉頡廟,高垣厚牆,格局完整。倉頡廟的建築,主體有山門、東西戲樓、前殿、報廳、中殿、寢殿、鍾鼓樓、東西廂房等。元代修建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殿大檁,長16米,粗55厘米,徑勻體直,世所罕見。殿內原供泥胎粉身的倉頡像,四目靈光,有「雕塑史上一傑作」之譽,可惜「文革」時被毀。1991年民間聚資重塑。緊貼後殿為倉頡墓冢和墓園。倉頡墓,圓錐形,圍以六角形磚砌花牆。登於墓頂四望,不遠處的黃帝陵使人肅穆,一種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墓園圍牆北端有民國時修建的窯洞一排十餘孔。廟內現存建築的年代多為元明清三朝代,其裝飾華麗,地方色彩濃厚。
倉頡廟的三門,它是廟內唯一的疊式建築,下層內涵四窯洞,外開明三門;上層是門樓、南北兩面為雕花木製檐屏通風採光。緊貼三門建有兩座戲樓,這在中國為數眾多的祠廟中,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廟院內古樹參天,鬱郁蔥蔥,生長茂盛。倉頡廟里有48棵古柏樹,樹齡均已上了千年。倉頡廟古柏是我國三大古柏群之一,這里的古柏論起年齡來,可比山東曲阜孔廟、黃帝陵的古柏都長壽,居我國三大古柏群之首。48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動人的傳說。以年齡最大的倉頡手植柏「奎星點元」為首,從廟門口的「驚賊柏」,西北角圍牆外的「不進柏」,到廟裡面的喜鵲柏、柏抱槐、青龍柏、白虎柏、猴頭柏、蛇身柏、鳳鳴柏、孔雀開屏、二龍戲珠、干枝梅、寶蓮燈等,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伍』 誰創造了字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陸』 創造文字的人有哪些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白水縣陽武村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 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倉頡,歷來被人們尊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人物。 你是否知道,那外國人猜不透玄機的方塊漢字是誰造出來的?在白水縣,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倉頡,白水人祖祖輩輩把倉頡尊稱為「倉聖」。
但是如今,倉頡和那些關於他的傳說還不為人所廣知。 關於倉頡造字,在白水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遠古時候,蒙昧未開,人們都用結繩的辦法錄史記事。那時候,倉頡還姓侯岡,是黃帝的史官。由於記錄史實的結繩形狀奇異,年久月深難以辨識,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
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魯迅先生曾對倉頡造字這一史實,作過精闢的論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獨創,而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但以倉頡為傑出代表的漢文字創造者,終於終結了「結繩記事」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後世譽之為「文字初祖」,中國古代「四大創造之一」,實乃當之無愧。 《史記》、《讀書》、《荀子》、《呂氏春秋》等對倉頡作書造字均有記載。這些都說明倉頡確有其人。
至少在文字的整理、創造以及推廣等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的偉大功績。因此,他不愧為「萬代文宗」和中華文明的象徵。
『柒』 最新被創造的漢字有哪些
囧,這個漢字是最新被創造出來的,它給人一種很窘困的感覺,而且莫名其妙的很像象形字。
『捌』 創造的創字組詞
創意、創作、創舉、懲創、創傷、重創、創利、創痕、創刊、創收、創業、創議、
首創、創面、創立、創始、創見、創口、創新、創制、草創、創匯、創設、初創、
創獲、創優、始創、創戮、創述
『玖』 創造繁體字
創
拼 音 chuàng chuāng
部 首 刂 筆 畫 6 五 行 金 繁 體 創 五 筆 WBJH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chuàng ]
開始(做)版;(初次)做:~辦。權首~。~下規矩。~新記錄。
[ chuāng ]
1.創傷:~口。~巨痛深。
2.使受損傷:重~敵軍。
造
拼 音 zào
部 首 辶 筆 畫 10 五 行 金 繁 體 造 五 筆 TFKP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做;製作:創~。建~。~船。~紙。~預算。~名冊。
2.假編;捏造:~謠。
3.姓。
4.指相對兩方面的人,法院里專用於訴訟的兩方:兩~。甲~。
5.農作物的收成:早~。晚~。
6.農作物收成的次數:一年三~皆豐收。
7.前往;到:~訪。登峰~極。
8.成就:~詣。深~。
9.培養:可~之才。